少林六合功第四式——罗汉托天养心气
少林秘传内功

少林秘传内功
第一式压丹田
一.预备式:平仰卧,腹部上(肚脐)横一个约12公斤的沙袋,手脚自然伸直,两脚跟之间距离与肩同宽,两手掌置于小腿外侧约20公分左右,掌心朝天,摒弃一切杂念,意守丹田,自然呼吸(图14)。
一.当感觉丹田稍有热感时,由顺式呼吸改为逆式呼吸,两掌变拳握紧,鼻子徐徐吸气,肚脐内收,意想命门穴贴地(图15)。
待命门穴有热感时,两拳变掌十指开,意想肚脐顶天,同时鼻徐徐呼气,腹部自然鼓起,丹田随之发热,
三.这样如此肚脐
命门一一肚脐一—命门,反复地一松一鼓,一张一驰练习36次。
第二式抖丹田
一、将砂袋由横压腹改为直压腹,砂袋放置后,两掌握拳上举,拳心向上,拳背对着肩颈穴,高约一尺左右(图16)。
二.采用逆式呼吸,鼻吸鼻呼。
吸气时,意想肩颈穴,命门穴自然贴地,垂帘观腹部,同时提气小腹内收,加深吸气。
继之,意想掌心劳宫穴,由松拳变掌,十指张开略往上撑,同时鼻呼气,丹田抖荡,仰视空中(图17)。
三.如此一呼一吸,丹田一鼓一抽,眼神垂帘与平视反复练习36次。
四,练功完毕,盘膝打坐合掌当胸,意守丹田约五分钟,即可站起收功(图18)。
练功效应:丹田内气更加充实,全身发热更盛,气力倍增,劲有使不完之感。
少林禅宗罗汉拳内功入门手法

少林禅宗罗汉拳内功入门手法虽然外技与内功相辅相承,但每个习武者皆知“招势易练,功力难求”的道理,因此没有精深的内功,最终都是花拳绣腿,所以先辈常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拳不做功,出手般般空”。
内功之重要,由此可见。
罗汉门内功修炼分有为法和无为法两种法门,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悟性和慧根不同,因此修炼方法也因人而异。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就成功而言,故可破有为法;但渡河当用筏,视为有为也,到岸不须舟,可视为无为也。
然则有为,无为,当依情况而定,不可执一而论。
有为法一、罗汉七式罗汉七式是少林罗汉拳门传统内功的入门修法,动作简单易学,男女老幼均可习练,且功效相当明显,能在短期内达到丹田充实气足,提高自身的发劲和抗打能力;更对防治疾病,养生保健有很好的作用,为进一步修炼罗汉拳功打好基础,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起式:习者自然站立,双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下垂,十指微屈,两目平视,全身放松。
排除杂念,精神集中,静守丹田。
呼吸要自然,缓慢、深长、细匀,以7息为宜,气血运行通周身。
(图1)1、顶天立地:两手从体侧向上抱于头顶上方,十指交叉,掌背朝上,同时吸气,然后反掌心朝天,掌背不可触及头顶,慢慢做屈膝下蹲,同时呼气;要求下蹲时头身正直,不要前倾,屈膝尽量不要超过脚尖,意守涌泉穴,然后缓缓起立,同时吸气,如此蹲起7起,气血运行通周身。
(图2~3)2、日出东山:两手握拳屈肘举于肩两侧,高与目平,正好与头成山字,拳心朝前。
仍然是慢慢做蹲、起,配合呼吸,7次为宜,其余要求同上。
(图4~5)3、合十拜佛:两手合掌胸前,掌心相合,同样慢慢做蹲、起7次,呼吸与其他要求同上。
(图6~7)4、怀中抱月:两臂合抱圆形,两手指尖相对,掌心朝内,还是慢慢做蹲、起7次,其余要求同上。
(图8~9)5、双龙吐珠:两手握拳,两臂胸前平屈肘,成平衡相对,拳心朝下,仍慢慢做蹲、起7次,其余均同上。
(图10~11)6、吞阴还阳:两手反掌相叠于背后腰间,掌心朝外,同样缓慢做蹲、起7次,其余要求同上。
嵩山少林内功心法

嵩山少林内功心法少林内功心法一、少林内功少林内功原为武林强身基本功,经历代相传,已形成一种练功配合推拿治疗疾病的推拿流派,着重于腰腿的霸力和上肢力量锻炼。
练功时,要求心静,前胸微挺,后背要拔,腹要蓄,腰要塌,后臂宜敛。
通过有意识的动作配合呼吸“蓄力养气”,徐徐运力,所谓“外紧内松”。
运动时做到刚中有柔,刚柔相济,达到气与力同练,内与外俱壮的目的。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古传气功,内功心法在练习少林内功之前要掌握基本裆势,介绍如下:(一)站裆势【动作】并步站立,左脚向左横跨一步,稍宽于肩,足尖略收成内八字,五趾着地,运用霸力,劲由上贯下注于足。
前胸微挺,后臀内蓄,两手后伸,挺肘伸腕,肩腋勿松,四指并拢,拇指外分,两目平视,勿左顾右盼,精神贯注,呼吸随意。
【要领】做到三直四平。
即保持臂、腰、腿用力伸直;头、肩、掌、脚尽量水平,两脚内扣,运用霸力。
夹肩、挺肘、伸腕、翻掌、立指。
挺胸收腹,舌舔上颚,呼吸自然,两目平视。
(二)马裆势【动作】并步站立,左脚向左平开一步,屈膝下蹲,两足距离略宽于肩,两膝和脚尖微向内扣,两脚跟微向外蹬,成内八字形。
两手后伸,肘直腕伸,拇指分开,四指并拢,或两手平放两胯处,虎口朝内。
挺胸收腹,微微前倾,重心放在两腿之间,头如顶物,目须平视,呼吸随意。
【要领】沉腰屈膝,挺胸收腹,目须平视,呼吸自然。
(三)弓箭裆势【动作】并步站立,身向右旋,右足向前方跨出一大步,距离可根据自己身体高矮调整;在前之右腿屈膝半蹲,膝与足垂直,足尖微向内扣,在后之左腿膝部挺直,足略向外撤,脚跟着地,成前弓后箭之势。
上身略向前俯,重心下沉,臀部微收,两臂后伸,挺肘伸腕,掌根蓄劲或两手叉腰,虎口朝内,蓄势待发。
【要领】前弓后箭,用劲后沉,挺胸收腹,呼吸随意,虚灵顶劲,全神贯注。
(四)磨裆势【动作】上身略向前俯,重心下沉,臀部微收,两手仰掌护腰。
左手化俯掌屈肘向右上方推出,掌根及掌外侧运动徐徐向左方磨转,同时身体随之向左旋转,右弓步演变成左弓步,左手变仰掌护腰。
少林秘传罗汉八段锦

少林秘传罗汉八段锦罗汉八段锦出自少林罗汉门,属于罗汉门“舒筋活血功”范畴,注重“致柔、养生”,练法独特,自成一家。
第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练法】1 直身正站,两腿开立,脚距与肩同宽,双手垂于体侧,二目平视前方(图1)。
2 两掌收至腹前,掌心向上,十指相对置于小腹(图2)。
3 两手缓缓上提至胸口高度(图3)。
4 双掌翻转,掌心向下,肘臂平肩(图4)。
5 两掌沿体前慢慢下压至小腹前(图5)。
6 慢慢上提至脸前翻掌使掌心渐渐向上,两臂继续向上伸直,手掌托天,仰面,二目注视掌背(图6、7)。
7 两手转腕,使两掌心相对,十指微屈如抱球状,继下放,抱球于胸前,两手与肩同宽,虎口向上,二目平视前方(图8、9)。
8 两掌下移至小腹前,指尖相对,掌心向上(图10)。
9 依图示顺序,反复练习本段几遍(次数自定)后,回复起始姿势,即为收势(图11)。
第二段左右挽弓似射雕【练法】1 承接上段的收势动作,左脚向左侧跨一大步,成开裆直立势,两手轻握拳,拳心向后,虎口向里,自然下垂臂,二目平视前方(图12)。
2 两手握成竖拳(拳心向里,虎口向上),上提至胸部,手臂抬平(图13)。
3 左手作手诀(拇、食二指成八字掌,其余三指蜷曲),右手仍保持竖拳,上体下沉,屈膝蹲成马步桩,头略左转,注视左侧方(图14)。
4 左手向左推出至臂伸直,眼看食指尖,同时,右手约拉至右腋前位,拳心向里,肘臂抬平(图15)。
5 左手握拳、转腕,成拳心向右(图16)。
6 左拳缓缓拉回至左胸前时,右拳略里拢,两拳面相对于胸前,两拳心约对两乳,头颈转正,目光内含(图17)。
7 以上为左势。
接着换练右势,右势与左势相同,唯方向相反(图18~21)。
依此左右手之顺序,反复练习几遍。
8 两膝伸立,开步不变,两拳伸指成掌,掌心向下,指尖相对,沿腹侧下按,至左右大腿外侧时,屈指轻握成拳,拳心向后,二目平视前方(图22、23)。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第三段调理脾胃练单举【练法】1 左脚里收,两脚与肩同宽,正身直立,两拳自然松指,垂于体侧,掌指向下,虎口向前,二目平视前方(图24)。
少林罗汉拳—小罗汉拳(套路图解)

少林罗汉拳—小罗汉拳(套路图解)演示:少林嫡传武术大师释德扬来源:少林罗汉拳(小罗汉拳)一书编著:释德扬少林寺总教练--释德扬武姿第一式合掌起式1.挺身站立,双手垂落。
(图1)2双手打开,由腰间向上划弧,臂平举,并缓缓向上托起。
(图2)2.双手托于头顶,并于头顶合掌,目仰视手掌,身立直。
(图3)4.缓缓地将并拢的双掌移下,置于前胸,目平视前方。
(图4)第二式预备式1.左脚向左迈出一步,两脚与肩同宽。
由起式中的并掌变拳,两拳握于腰间。
目平视前方。
(图1)2.再由拳变掌缓缓地向上托至胸口处,双手上托,同时双脚后跟踮起。
(图2、3)3.翻掌下压,脚跟落下。
(图4)4.两手再次反掌,掌心向上,托至腰间变拳,两拳贴于腰间(此处拳握要迅速,两拳握而全身动,精神为之一振)。
目平视身前。
(图5)第三式罗汉插花手两拳变掌,同时向身体异侧穿掌,双掌交叉,置于身前。
目视左前下方。
(图1)第四式紫燕双飞1接罗汉插花手收式。
2身向右转90度,同时提右脚。
双掌继续保持插花手,举于头顶上方。
目平视前方。
(图1)3右脚落地,并向右后跨出一步,左腿向前仆地,身体全蹲,身成左仆步。
同时双手由头顶上方落下,在身前打开后置于身体后侧。
目平视前方。
(图2)【少林拳法近战要诀防身有道】少林拳既可健身自卫,又能克敌制胜。
它以手、眼、脚为根,交手时,采取近身小架,以攻为守其动作简单,朴实有力;击法清楚,勇猛迅疾、一招一式,非打即防,不施花架、少林功夫要求遇敌时不可动气,要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口念阿弥陀佛,人不动手,我不动手.总以礼让为先。
第五式双风贯耳【少林拳法近战要诀;明“三前”】,即眼前、手前、脚前。
拳经云“蜂目侧视伏阻趋”,即指要以目视目。
从对方眼神中度其动向作相应措施。
再观其手、脚、身形,以察其动机。
见动则动,动中防变。
先作闪躲避让,察其虚实,看出破绽,乘其进攻。
无论对方如何凶狠,心要沉着,不可慌乱。
盖技击一道,心急者败,心沉者胜。
要不为生色气势所动,不为威迫恐吓所摇,视百刃而不惧,聆枪炮而不惊,神清胆壮,不挠不屈。
?详解:少林小罗汉拳完整套路

详解:少林小罗汉拳完整套路罗汉拳是少林寺的著名武术,习之纯熟,对于演练实战技能,颇有益处。
那么少林小罗汉拳完整套路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为您介绍少林小罗汉拳完整套路,看看吧。
什么是少林小罗汉拳?少林小罗汉拳,亦名三节罗汉拳,又称老架罗汉拳。
其特点是步型多,技法广,能应付对方千变万化之招,风雨云幻之势,但活动量较大,仅适于青少年演练。
习之纯熟,对于演练实战技能,颇有益处。
少林小罗汉拳完整套路一、预备式两脚并步而立,两手自然下垂,头正身直,两眼平视前方。
两手分别从左右上提至胸前合十,深呼吸,静心、顺气。
左脚向走跨半步,十趾扣地,双脚与肩同宽。
两手顺势下落,抱拳于腰间,拳心向上、挺胸收腹、聚四梢,集丹田气,舌顶上颚。
二、双叉手左右手分别向左右斜下方抖力,十字插掌,左手在内,一呼一吸,瞬间发力。
三、鹞子翻身身体从右向后转向,双手上抬,提右脚,跳起鹞子翻身,右脚落向左脚处,同时左脚左跨成仆步。
上身前俯,两臂左右顺势向下向后摆拳,两臂内滚,拳心向上。
四、双手贯耳起身成左弓步,身向前倾如猛虎出洞,两拳分左右同时向正前方合击,两拳相对,拳心向下,发足合力,滚手而出,势力连绵。
五、歇步切掌身体向右后转,左脚向右落于右前方,成歇步。
同时两拳变掌交叉在胸前,右手在里,两手左向舞花,右手切掌至前下方,左手后拉,两臂开力,一呼一吸,一合一开力可顺达。
六、双抢手1.起身右转成马步,两手抱拳腰间,拳心向上,向右摆头,目视前方,气沉丹田。
2.右脚向前再踏半步成右弓步。
两拳变掌同时从腰间向前抢出,拳心向上,以气摧力、力达指梢,瞬间抖出点力。
七、马步双摘裆身体向左转,两脚内扣成马步,两掌变拳顺势下压裆前,拳心向后。
气力下沉,泰山压顶,两目平视。
八、罗汉观阵右脚撤至左后方,成左弓步。
左拳向上向前撩起,右拳收于腰间,目视前方。
上动不停,身体后移,右脚独立,左脚提膝、扣脚、护右膝。
左拳顺势下栽至左膝上,拳眼向里。
右拳向后向上,贯至头顶上方,成罗汉观阵势。
想学少林绝技看这里——带你领略九套少林罗汉十八手

想学少林绝技看这里——带你领略九套少林罗汉十八手“罗汉十八手”是少林拳术中较早的初级套路之一,据“少林寺拳谱”记载:远在隋时,少林寺武僧专门为一些因常期闭关坐禅的和尚编了一套活动量较小、动作简单的健身套路,初根据十八罗汉铜像各选一个动作,共十八个动作,称为十八罗汉手。
逐渐演化成有节有理的武术套路,亦称罗汉十八手,到唐代,发展到36手,到宋末元初,经觉远、秋月等武僧增173手,继至明代,才把罗汉十八手按动作性质和演变的年代统一调整,编成十八路,共324手,并且在每路又增加了起手和收势动作,使罗汉十八手成了一种系列拳术套路,不仅风格独特形象逼真,而且节律紧奏,攻防意义明确,正式列为寺院师授徒技的规范套路。
(1) 一路罗汉十八手一路罗汉十八手,共十八个动作,从第一招的“父子恭手”到最后一个动作“老虎靠山”,都贯穿着攻防严密的一条线,主要发挥手上功夫的抓、撩、搂、扳、捭、拦、插等,以两手之拔法进攻对方要害部位,其防法主要是退、转、闪、躲、缩等避开对方之攻招,同时又巧妙和合理地利用攻上防下,攻左防右,虚实兼用或攻防兼备、或一攻防等,达到攻则不露蔽,防则寻机攻,遇强不挨打,遇弱必取胜,无战则健身,有战则胜敌的目的。
同时也很注意腿法、肘法、身法和步法的配合,尤其注重眼法,招招作到手到眼到,眼随招进,眼随势神,招前以眼决策,招后以眼定略……此乃一路罗汉十八手之功法妙诀矣。
(2) 二路罗汉十八手二路罗汉十八手是在一路罗汉十八手的基础上进化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在步法上向前进了一大步,第一路以拖步、走步为主的步式进化到挂弓步、跳步、麒麟步等,特别增加了跃步、飞脚,在手法上,开始用检手、掠手、四平拳等,其身法有了大转身、滚身等使其手足身眼步法都有了较大的变化,除活动量增大,使全身骨节均得锻炼外,在技法上也有了发展,增强攻势,攻法和攻招,如锋刀澄林、二起采脚、猛虎摸食等,都体现了该路十八手步法,技法的变化。
二路十八手的特点是撩、掠、托、打、推、抢、棚架、跳、飞、璀蹲、综合骤攻、疾速、猛扑,攻防兼备,重在攻,变幻皆在一刹那。
六合拳入门“三招势”,六合拳源于元末清初,少林寺镇寺之宝

六合拳入门“三招势”,六合拳源于元末清初,少林寺镇寺之宝六合拳入门“三招势”,六合拳源于元末清初,少林寺镇寺之宝一、''六合”简介六合拳源于元末清初,历史悠久,由少林寺烧火僧那罗和尚始编,是少林寺镇寺之宝。
在传承习练中经几代高僧不断修正逐步完善,形成套路,现已成为拳术表演及比赛的项目之一。
列为传统长拳类。
二、“六合”含义六合拳是指拳法演练时人体的内外三合。
“心、意、气”三者相合为内三合。
“手脚、肘膝、肩胯”三者相合为外三合,内外合一成为六合。
发于脚、撑于腿、冲于胯、拧于腰、送于肩、开于手,成为六合劲。
演练时要注重全身相互配合协调,动作的幅度、快慢、发力大小、动作方向、肢体位置都要恰如其分,做到平衡、稳定、灵活、敏捷,充分体现合字之妙。
三、风格特点六合拳蕴含了中华武术中踢、打、摔、拿四大绝技,整套动作的招势,结构严密、形态逼真、攻防兼备、动静分明、舒展大方、实战性强等特点。
其进攻招式以围、拦、截、卡为主,招法以刁、捋、带、挑、崩、砸、踢、蹬、摔、拿为主,步法以弓步,马步,虚步,蹼步为主,简单易学。
练习六合拳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护身自卫,从而吸引了更多武术爱好者参与。
四、入门“三招”(简单易学)六合拳“三招”即舞龙骑虎、缠丝翻跳、仙人摘桃。
这三招简单易学,是六合拳的入门“三招”,应认真练好。
第一招:舞龙骑虎(预备势),无高难度动作,初学者易记易学动作:(1)两脚并步直立面朝前目视正前方,两手左右打开,向上与肩同宽两掌相对,向下按掌,两眼在两手左右打开时望右,下按时两眼目视左前方(图1);(2)两手由身两侧上提向前至胸前交叉舞花右手在上左在下,同时左腿屈膝下蹲右脚勾在左腿膝关节后(图2);(3)上动不停,两掌在胸前交叉舞花左手在上右在下(图3);(4)上动不停,右脚后撤退步成虚步,同时右后抽到右腰部,目视正前方(图4);(5)上动不停,右手向前推出,指尖向上,左手向下向后五指抓勾,勾指尖向上(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