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内廊秘法拳六合八式
少林真功何处寻内廊秘法是正根

少林真功何处寻内廊秘法是正根2019-07-21由于传授保守与历史因素导致少林寺的⼏度废兴,真正的原传少林拳今⽇已难得⼀见。
⽬前寺内寺外形形⾊⾊、光怪陆离的“少林拳”,其实只是流⾏⼲中原地区的各种民间⼟拳⽽已,与真正意义上的少林拳风马⽜不相及也。
世事⽆常,⼈⽣如梦,在沧海桑⽥的历史变迁中,我中华民族不知有多少⽂化瑰宝被⽆情的现实所吞噬和湮没。
万幸的是,天下闻名的真正少林拳,被清末武术宗师、李派太极拳创始⼈李瑞东(1851―1917年,名树勋,字⽂侯)先⽣完整地保留传存下来了,这就是本⽂要谈的“悟真派少林内廊秘法拳”。
悟真派少林内廊秘法拳,是河南嵩⼭少林寺的镇⼭护寺秘传武艺,由光绪年间少林寺慧海禅师(龙禅⼤和尚)传出。
据说当时少林寺之拳分内廊和外廊两种,内廊拳是专供寺内僧⼈演练的秘传功夫,朴实⽆华,简洁实⽤;外廊拳是可供俗家弟⼦演练防⾝的功夫,注重表演,花哨好看。
光绪年间,嵩⼭少林寺慧海禅师闻京师端王府总管王兰亭(字永泰)得太极宗师杨禄禅真传⽽武功卓绝,独步于时,遂专程赴京找王切磋武功。
慧海禅师虽功臻上乘⽽为时之少林翘楚,但还是败在了王兰亭⼿下。
慧海失败后转⾝即⾛,却被王兰亭及时拦住,王兰亭对其⾔:“你虽输给我,但你的东西却很好,留下来我们互相交流吧。
”慧海感其诚,遂留下来向王学习太极拳,⽽将少林寺秘不外传的嫡宗内廊秘法拳全部功法倾囊相授于王兰亭之师弟李瑞东先⽣。
李瑞东⾃幼习武却难得真传,其在《⾃序》中云:“余⾃幼即癖好拳棒,⽆奈总未得名师。
昔⽇所学虽多,然是些乡间把戏,花招虚套,惟求悦⽬⽽已,毫不知攻守进退之道”。
后来幸遇饶阳李⽼遂先⽣⽽从学九年戳脚,遂得真传,其《⾃序》云:“后幸得饶阳李⽼遂先⽣来,得其开导指教,⽅觉明释。
先⽣是戳脚门,专讲硬、快、毒、狠⼿法…近⽇四乡各镇均推戳脚门为最,闻风胆落”。
之后,“⼜得⼭东潭腿门许多妙处,系京都王⼦斌(即“⼤⼑王五”王正谊――笔者注)兄所传”。
光绪庚⾠岁(1880年),29岁的李瑞东⼜遇太极宗师杨禄禅唯⼀⾐钵继承⼈王兰亭,遂得杨门太极拳全部真诀⼼法,秘本拳谱与宗派谱系。
少林金刚八式套路练习

少林金刚八式套路练习展开全文潘霜喜少林金刚八式的练习可锤炼人之正气,磨炼超凡意志力。
因其练功时均是一动作左右式重复练习,故非有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之精神方可为之。
拳论: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练习传统功夫不能有投机取巧之想法,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虚假。
传统功夫的练习,最为关键的是思想品德的修炼,是做人处世恒久心与宽宏高尚心性的修炼。
少林金刚八式由八个动作组成,一降龙、二伏虎、三穿捶、四分心掌、五丹凤掌、六野马掌、七双推掌、八炮捶。
练功时以左右式反复练习为主。
其动作风格讲究,大开大合、直来直去、外主刚猛、内示安逸,气势磅礴、劲力迅猛。
表现了古黄河流域中原人淳朴豪放的人文性格。
功法练习路线以进退来回一条线为主,拳打卧牛之地。
步法以提脚勾踢、跺脚震步、碾步闯劲为主要表现形式,行拳时上下相随,伸缩开合,发放纵横交错的阴阳合劲。
刚柔屈直、纵横捭阖、起落进退、收如猫伏、纵如虎放、以中平为宜、以正直为要则是练习金刚八式的基本原则。
一、起式并步站立,先上左脚再跟右脚同时双手以拳掌之式向前行抱拳礼(图1)。
礼毕,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提裆收腹,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2)。
接上式,右手向前上方抬起高于眉,同时,右脚抬起落脚震步,左脚向左侧方迈步成虚步式,右手下按左手前撑,目视正前方(图3、4)。
此又称三体式,即上中下三路虚实分明,虚则为柔,实则为刚。
二、降龙掌降龙掌为金刚八式之开山式,其动作劲力迅猛,势小架大。
震脚发劲,刚柔并济、形神兼备。
因练习与实用时气势磅礴,劲力纵横,故名降龙掌。
接上式,左手下按右掌向前发力同时右脚向前迈步发力,后脚尖蹬地,目视右手虎口,此为降龙掌右式(图5)。
上动不停,右手下按左掌向前发力同时左脚向前迈步发力,后脚尖蹬地,重心在前腿,目视左手虎口,此为降龙掌左式(图6)。
发力时做到手脚上下相应,形成整体的爆发劲。
三、伏虎拳伏虎拳,伏则为按有伏虎之意,练功发劲时按手式与挑拳式形成上下相争之力,结合身法之变化一按一挑,升将协调。
少林金刚气功8式!附:丹田吐纳之法!少林内家不传之秘!

少林金刚气功8式!附:丹田吐纳之法!少林内家不传之秘!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总和。
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载体,是当今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金刚气功八势”,源自少林大金刚拳的“内功法”。
可在“丹田”功基础上练习此功。
拳法主张“入寂禅修,拳禅一体”也就是通过气功的锻炼,达到内、外功夫的统一,意念、呼吸、劲力三者合一,通达一体,充实拳法击技。
此功法具有技击、健身、养生三大功效。
其功法简捷易行。
一、预备势(金刚顶立势)动作说明身体直立,两腿平行分开,两脚尖朝前,中间距离约为本人脚长的三倍,两腿膝部挺直,两臂自然垂放于体侧,两掌心朝内;眼看正前方。
呼吸秘诀:①身体保持端正,收腹、含胸、提裆、沉肩、松臂,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舌抵上颚,合齿闭唇(用鼻呼吸)。
②两脚站立要稳实,脚趾抓地。
③思想集中,意守两“涌泉穴”(足底部第二趾尖与足跟后缘线,中连线的前2/3位置点)。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二、调息(金刚伏虎势)动作说明①接上动,两臂同时外旋成侧平举,两手成八字掌,肘部略沉;掌心朝上,眼微视前方。
②接上动,两臂屈肘同时内拢至头顶上方,两掌心朝下,中指相对(中间相距约10厘米);眼微视上方。
③上动不停,两掌同时由头顶上方经面前向下沿身体中线垂直按压,两腿随势屈膝半蹲成马步;两掌按压裆前,两肘略屈,腋下含空,掌心朝下,掌指相对;眼微视两掌。
呼吸秘诀:两臂抬起至头顶的过程中深深吸气,随两掌下按而缓缓呼气;意念随势由两脚“涌泉穴”沿两腿后侧上升,经“昆仑、承山、委中、环跳”诸穴至“命门穴”沿督脉顺脊椎升至“大椎穴”,经“风府”至“百会穴”;随两掌徐徐下按,意识由“百会穴”沿任脉向下,经“上星、神庭、承浆、天突、膻中”穴至“丹田”;功法中谓之“气沉丹田”。
三、撞掌(力撞山门势)动作说明①接上动,两臂略外旋向体前伸出,同时向上、向内屈肘成立掌(柳叶掌),分别置于两肩前,略比肩高,肘端下垂,掌指朝上,掌心相对,中间距离与肩宽。
少林秘诀全册

少林秘诀(招法)削、切、劈、接、砸、崩、挑、发沉肩:前步先行、后步跟,消鬼全凭后脚蹬,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
反掌正掌连环掌两掌波浪翻,两腿如转旋。
荷叶掌劈山:起如闪电,落如雷,迂雷生风,风卷雷散。
中山:跃进中门炮打开。
推山:腿似弩弓,手似箭,推山不倒烧半片。
推山好似水碰崖。
付八手八翻子、挑手、托手、压手、化法、鼍形化法、穿袖、招法。
招不打单,打单不叫招。
招打四穴侧四穴:太阳穴、列缺穴、阳凌穴、太充穴、会阴穴。
中四穴:器官穴、连绵穴、中脘穴、会阳穴。
后中四穴:哑门穴、夹脊穴、命门穴、脊根穴。
1.跑球或扇打:上打夹耳,中打夹心,下打崩裆。
2.上打咽喉、下打裆,打了两肋打胸膛。
判官双笔(筷子)(九麻、七痛、八归阳)钩、挂、挑、扎,云、纏(缠)、锁、带肩井曲池列缺阳凌百会哑门(地流平)(麻半身)(麻半身)(地流平)(乱神经)(不发音)器官连绵中脘会阴会精侧耳(血染胸)(命归阴)(命归阴)(命归阴)(绝子孙)(如雷轰)华盖肺俞玉官脊根太冲太阳(咳半声)(咳半声)(马走转)(鬼抽筋)(命归阴)(死)章门环跳闭骨(痛)(麻)(痛)鞭桿(九麻、七痛、八归阴)撩、点、挑、扎,钩、掛、绞、夹肩井(地流平)、曲池(麻半身)、列缺(麻半身)、阳陵(地流平)、哑门(不发音)、百会(乱神经)、四官(血染胸)、华盖(咳半声)、连绵(命归阴)、中脘(命归阴)、侧耳(如雷轰)、会阴(命归阴)、会精(绝子孙)、脊根(鬼抽筋)、玉官(马走精)、肺尾(咳半声)、太冲(命归阴)、环跳(麻穴)、障门(痛穴)、闭骨(痛穴)、三级(痛穴)、太阳(死穴)(36穴)形意七十二绝技七十二绝技法,是根据形意五行,十二形的技击要领和形意拳中诸多技击散打的方法,以及诸多前辈们多年的经验和体会而总结出来的。
历代先辈们秘不外传之所谓“绝招”综合而成。
它技法全面,浑然一体,一招一式,打顾兼备,特点突出。
拳中崩拳虽多,但技法各有不同,如疾步崩拳、退步崩拳、寸步崩拳、蹬踢崩拳等各有其独特的妙用。
心意六合拳六大把式

3、 上动不停。右脚向前大跨一步成右弓步;左手立掌 护至右肘,右臂上冲拳后屈肘上挑.肘尖朝前.右拳回插至
右耳旁,肘臂悬平肘尖朝前。(图14) 4、 同左右把、略;
«43
I貳右I 总第344期 2019/04
心意六六大把式
文:朱伯伦(安徽) 责任编辑:柯超
六大把式又称“把头” “式口”等.来源于少林寺「经 查考证.由清代少林寺还俗和尚寂勤大师带到民间先自传 其子吴山林,后在河南各地流传。拳理拳法属“内功拳”. 多为心意门拳术所采用。其身法、步法、练法和打法以及起 落招式和变化与《少林心意把》(乂称十二大势)并无差 异,只是名称与排列程序不同而已与姬龙峰原传心意六合 拳秘传十二把(亦称十二大势)相比较.也无什么差异,只 是较为原始罢了。
4、 同左右把’略。
六、 偎身把
1、 左抬轿步行走中.进左脚跟右脚半步,再进左脚一 大步成左弓步;左拳随着上身向左后方大拧屮节之势.屈肘 回拉至左耳旁,拳心朝外,拳面朝前,右臂同时屈肘悬平, 肘尖朝前,右拳向上向左后方回插.拳心朝外,拳面与左拳 面相对。(图12)
2、 右脚猛力一蹬,仍上左脚.起身往前一纵,借势提 右膝.脚尖上钩;双拳由左上方随着回拧中节之力,往右下
-X起式把
1、 整体屈膝下蹲.左侧身,左脚在前;双手握拳,拳 心均朝里,左拳护裆前.右拳放置右胯旁,如此向前行走 此称左式抬轿步:(如图1)
2、 抬轿步与心意六合拳基本功踩鸡步(又称鸡遛 腿)、鸡踮腿极为相似(如图2)„分析起来,抬轿步型走 势比踩鸡步较为原始,
3、 左抬轿步行走中.进左脚,跟右脚半步.再进左脚 提右膝.脚尖上钩;左拳立掌.掌心朝里.紧贴腹皖胸,由 小腹上提至额前.正置右拳也由身体右侧上冲至须前,说时 迟.那时快,双拳内旋往前后对拉.拳心朝外,拳面相対
正宗少林“八步连环拳”全套秘传功法

正宗少林“八步连环拳”全套秘传功法八步连环拳共计有七种拳法,三种掌法,四种腿法,两种拿法,一种靠法,以及一个守势,一个诱势,一个侍势,两个重复势。
每势每法都具有技击的实战意义。
当头炮猛撞双拳,连环势左右击掌。
封喉势截手锁喉,窝心脚直踹心窝。
硬拉弓马步侧击,连珠炮急打三拳。
倒骑驴回身便走,披身锤翻身劈砸。
开弓势四平架打,沉香劈推倒泰山。
弹腿势惊破敌胆,擒拿势捉将擒王。
射箭势旁冲侧打,斜飞势挨傍挤靠。
起飞脚直踢下颏,拽横拳单风贯耳。
抛兜拳黑虎掏心,悬脚势金鸡独立。
挂面脚踢打头脸,拗单鞭单掌推碑。
左右炮冲前撞后,琵琶势护守中门。
练法(1)预备势面向南方,站立在东西走向的场地的西端;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关;两臂垂于身体两侧,两手五指并拢贴靠于腿外侧,掌指朝下;身躯正直,眼向前方平视(图1)。
【要点】头要端正,项竖顶平,下颏内收;身要正,腰要直,肩要沉,两肘自然微屈向身前微微牵引;内虚全消,气沉丹田,把精神贯注到行拳意境之中去,为行拳走势做好准备。
(2)并步抱拳两手握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拳轮贴身;脸向左转,眼向左侧前方注视(图2)。
【要点】1.抱拳与转脸,动作要一致,行动要迅速;2.身体微向前倾,使两腿感到着力,两脚五趾紧抓地面,防止弯腰拱背;两肘夹紧,使肘尖朝后。
第一段(1)当头炮猛撞双拳身躯左转,左脚向正东方向上步,左脚跟外展,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同时,两拳一起从两腰侧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均朝下;眼向两拳前方注视(图3)。
【要点】冲拳时,肩肘臂须放松使双拳轻快地向前冲出,切忌使用僵劲;在两拳向前进行的过程中,还须使两臂内旋,边进边旋,使双拳成螺旋形向前冲出。
身法须沉肩、直臂、塌腰、坠胯、前腿屈平,后腿蹬直,两脚踏实,防止掀脚、拔跟。
(2)连环势左右击掌①两拳扳掌,左里右外在身前交叉上举,肘微屈,掌指均朝上,小指一侧均朝前;同时,左腿稍向上站起,右脚离地屈膝向左腿里侧提起,脚尖翘起(图4);②上动未停,两掌直臂向上、向左右两侧弧形绕环,至两侧斜下方时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掌指朝下,掌心朝前;与此同时,右脚在左脚侧旁踏脚震步落地,膝微屈;左脚随即屈膝向身提起,眼视前方(图5);③上动未停,左脚向前落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同时,右掌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眼视前方(图6);④上动未停,右掌变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同时,左掌即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弓箭步不变,眼向左掌前方注视(图7)。
少林五形八法拳24内功式

少林五形八法拳24内功式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少林五形八法拳 24内功式。
少林五形八法拳 24内功式泰庆丰的少林五形八法拳,属北派少林。
这套拳术具有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
内容包括:龙、虎、豹、鹤、蛇五种拳型,和内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发声用气等八种功法的锻炼。
该拳不仅练艺,而且主张“练身修心”。
如龙形拳法,主张以意为先,凝神守中,主练“神”。
这对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良好作用。
虎形拳法,腰实臂沉(头正身直)主练“骨”。
有助于调节体形,锻炼腰、腿、肩、背肌肉和促进骨骼生长,尤其对培养青少年的正确姿势,促进正常发育很有益处。
豹形拳法发力迅猛,拳势暴烈,主练“力”。
可增强劲力,提高灵敏、速度等素质。
蛇形拳法柔巧迅疾,主练“气”。
不仅能锻炼深长的呼吸,增大肺活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
鹤形拳法稳实轻柔,聚精凝神,主练“精”。
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有益于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少林五形八法拳”结构严谨,刚柔相间,简练朴实,易学易用,便于自学。
这里介绍的这趟拳术,是根据传统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点、风格而从中选编出的二十个动作。
适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初学者练习。
正身拱立二虎争威卧虎扑食饿虎抱石搬石寻路潜身入洞黑虎推山饿虎揽食豹子撞林迎风双探乌龙探水黑虎抖爪五爪探顶黑虎钻林豹子抖尘白蛇初探白鹤单息白虎望月金豹擂石虎尾揽林潜身入洞白鹤寻食正身拱立少林五形八法拳 24内功式1、起势(正身拱立势)直立,两掌并拢相合。
掌尖高与鼻端齐,眼看两中指尖。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舌抵上堂,下颏内收,扣齿,精神贯注(气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耸,胸腹内含,呼吸均匀、自然。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六合正说(上)

中华心意六合拳之六合正说(上)一、六合拳的起源和发展中华心意六合拳源于我国古代的武术传统,起源于河南省少林寺。
在历史的长河中,六合拳逐渐发展成为了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独特形式,融合了拳法、腿法、器械法等多种技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六合拳强调以心意合一,融合六合(前后左右上下)的拳法,既有刚劲有柔韧,既有内家功夫的精髓,又有外家功夫的威猛。
六合拳的动作刚柔相济,气势磅礴,是一种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武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合拳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六合拳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系统,如南派六合拳、北派六合拳等,各具特色。
今天的六合拳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传播和流行的武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二、六合拳的理论基础六合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心意、六合、循环和变化四大要素。
心意指的是武术者的内心意志和精神状态,强调以意驭气,以气驭力,在实战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战斗力。
六合是指宇宙间的六个方向,即前、后、左、右、上、下,也代表了武术中的六个方面:进攻、防守、顺势、控制、意境、技术。
六合拳的理论认为,要不断地在这六个方面进行循环和变化,才能够融会贯通,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战斗环境。
在六合拳的实战中,武术者需要灵活运用心意、六合、循环和变化四大要素,不断地调动自己的身体和内力,以达到“以柔克刚,以小胜大”的战斗目的。
六合拳的理论基础强调了武术的内在修养和外在功夫的统一,是六合拳在实战中取胜的重要保障。
三、六合拳的技术特点六合拳的技术特点凸显了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是许多武术爱好者向往学习的对象。
通过学习和掌握六合拳的技术特点,武术爱好者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实战能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内在修养,获得全面的身心健康。
四、六合拳的实战应用在现代社会,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自我防卫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而学习和掌握六合拳的实战应用技术,无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成为社会上的一支积极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