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其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输血流程及急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流程及急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开始
医生开具输血申请单
护士核对病人信息及血型
准备输血器材和药品
开始输血,观察病人反应
输血结束
整理记录:将输血记录整理归档,以备后续查阅
清理用物:对输血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记录输血信息:详细记录输血时间、种类、量等
观察患者情况:确保输血后没有不良反应
03
急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立即停止输血
记录输血反应过程,保留剩余血样
遵医嘱给予升压药,补充血容量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在输血前30分钟遵医嘱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
输血期间不联合用药,避免与有肾毒性药物一起用药
输血后遵医嘱继续用药3-5天,防止感染发生
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保持冷静,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急性输血反应的情况
安慰患者及家属,避免其过度紧张和恐慌
步骤:抽取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注意事项:确保供血者血液样本与受血者相匹配,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血液采集
采集前准备:核对患者信息,准备采血器材
采血过程: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采血
血液保存:将采集到的血液妥善保存,避免污染
记录与核对:记录采血信息,与患者信息进行核对
血液运输
血液采集:在指定地点进行血液采集,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注意事项:在填写《输血反应报告表》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输血史、过敏史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汇报人:
感谢观看
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抗过敏药等
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报告医生
保留剩余血样,遵医嘱重新采集血样送检

急诊临床紧急输血预案

急诊临床紧急输血预案

[关键词] 输血; 流程; 血型; 专家共识doi:10畅3969/j畅issn畅1002-1949畅2013畅8畅001 对于急性大量失血的患者,输血可能是抢救患者生命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治疗措施。

因此,为保证急诊大失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急性大失血抢救时制定完备的紧急输血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为此特制定相应紧急输血预案,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急诊紧急救治能力。

1 紧急抢救输血预案1.1 适应证 急诊患者因急性创伤或疾病(如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出血及急性溶血等)所致失血性休克、生命体征不平稳危及生命时,启动紧急抢救输血预案。

1.2 由急诊住院总医师以上人员根据患者体征及检查结果启动紧急输血预案。

1.3 由急诊住院总医师以上人员电话请示医疗行政管理部门或院总值班(夜间)。

1.4 医疗行政管理部门或院总值班(夜间)电话通知输血科启动紧急输血程序。

1.5 急诊住院总医师以上人员填写紧急输血申请表并签字,将紧急输血申请表交输血科。

1.6 输血科接到医务处或院总值班(夜间)通知给予紧急配血,在30min内提供第一袋血,以后每袋按优先供给。

(相应配血方法见附件)紧急输血申请表示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简要病情摘要紧急输血指征预计输血量血型预计费用情况医务处(总值班)意见:签字:医师签字:申请日期、时间紧急抢救输血流程2 特殊情况紧急输血预案为挽救生命、积极救治患者,在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常规抢救治疗措施无法实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的特殊情况下,允许医生为挽救患者生命按照下列步骤采取紧急输血措施。

2.1 血型不明时紧急输注O型红细胞处理流程2.1.1 适用情况 患者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方可启动此流程:2.1.1.1 ABO血型难以确定(如:ABO血型系统的亚型表型,或其他生理、病理因素引起的ABO血型鉴定困难)。

2.1.1.2 生命体征不平稳,危及生命的急性失血:①血红蛋白<30g/L,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②血红蛋白≥30g/L,但进一步加重贫血可能会严重危及生命(出血速度快,可能迅速危及生命;合并心、肺等严重基础疾病,很难耐受更严重贫血)。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II. 临床表现
急性失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的详细描述。
III. 诊断与评估
对急性失血患者进行诊断和评估的方法和步骤的介绍。
IV. 输血适应症
急性失血患者适合接受输血的情况和判定标准的解释。
V. 输血的选择
对不同血液成分及其选择进行讨论,以满足急性失血患者的需要。
VI. 输血的过程
描述急性失血患者接受输血的详细过程和注意事项。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本演示将介绍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其中包括定义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与评估、输血适应症、输血的选择、输血的过程、输血并发症的处理、输血 后的护理、输血的风险控制、输血后的效果评估、输血后的随访与监测,以 及其他相关内容。
I. 定义和病因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定义、疾病引起的原因和相关因素的解释。
VII. 输血并发症的处理
介绍并讨论急性失血患者输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VIII. 输血后的护理
急性失血患者接受输血后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的解释。

紧急输血应急预案

紧急输血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紧急输血是医疗机构在临床治疗中面临的一种常见情况,尤其在急性失血、严重贫血等疾病治疗中,及时有效的输血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为确保紧急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医疗救治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降低输血风险;2. 提高紧急输血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3. 规范紧急输血操作流程,减少医疗纠纷。

三、预案内容1. 组织架构成立紧急输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紧急输血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紧急输血预案。

2. 紧急输血启动条件(1)急性失血,预计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30%;(2)严重贫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60g/L;(3)其他需要紧急输血的情况。

3. 紧急输血操作流程(1)患者评估:经治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紧急输血。

(2)血液申请:经治医师填写《紧急用血申请单》,报请科室主任审批。

(3)血液采集:输血科接到申请后,立即采集血液,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4)输血:经治医师确认血液无异常后,开始输血。

输血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

(5)输血结束:输血结束后,填写《输血记录单》,将输血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

4. 紧急输血保障措施(1)血液储备:输血科根据临床需求,定期储备各类血液制品,确保紧急用血需求。

(2)人员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紧急输血操作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设备保障:确保输血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检查维护。

(4)信息沟通:加强科室之间、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确保紧急输血工作顺利进行。

四、预案实施与监督1. 紧急输血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组织实施,定期检查、评估预案执行情况。

2.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要求执行紧急输血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3. 对违反本预案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五、预案修订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修订后及时发布实施。

六、预案生效日期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急诊医学06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急诊医学06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8
认识上的误区: 认识上的误区: 术前明显贫血的手术失血600ml↓不输血有顾虑; 术前明显贫血的手术失血600ml↓不输血有顾虑; 明知术中失血不多也要输点血以保“平安” 明知术中失血不多也要输点血以保“平安”。 必须明确的问题: 必须明确的问题: 如无心肺疾患,患者对贫血耐受力强; 对于能耐受的贫血,用输血治疗不合理; 骨髓功能正常时,补充均衡营养,Hb短期内恢复; 骨髓功能正常时,补充均衡营养,Hb短期内恢复; 输血有风险,决定是否输血应权衡利弊。
13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 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内静脉输入后的反应 表2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内静脉输入后的反应 迅速反应 生命体征 估计失血量 追加晶体液 输血 备血 手术干预 恢复正常 <20% 不一定 不一定 配血备用 有可能 短暂反应 短暂改善 20%-40% 必需 需要 配好即输 很可能 无反应 无改善 >40% 必需 急需 紧急发血 极有可能
2
1.失血量和休克分度 1.失血量和休克分度
失血量: 失血量: <15%血容量,心率↑,无休克症状; 15%血容量,心率↑ >20%早期休克; 20%早期休克; >30%明显休克; 30%明显休克; >40%重度休克; 40%重度休克; 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40%血容量, 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40%血容量, 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映失血量。 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映失血量。 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扩容 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扩容。 及时扩容。
3
表1.成人低血容量分类 1.成人低血容量分类
分类 临床指征 失血量(血容量) 失血量(血容量) 70kg体重成人失血 70kg体重成人失血 ml) 量(ml) 脉率( 脉率(次/分) 脉压 收缩期血压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 间 呼吸速率( 呼吸速率(次/分) 神志状态 尿量 Ⅰ级 轻度 <15% <750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清醒 Ⅱ级 进行性 15%-30% 15%750750-1500 >100 缩小 正常 延长 2020-30 焦虑 Ⅲ级 严重 Ⅳ级 终末期

大出血输血输液治疗资料

大出血输血输液治疗资料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

扩容 提高胶体渗透压 促进伤口愈合 改善患者自我感觉
“少量血”的判断标准

没有明确指征的红细胞输注 输注剂量≤3U
新鲜冰冻血浆

含FIB和凝血因子I、II、V、VII、IX、 X、XI、XII,在急性大量失血时使用有 扩容和止血双重作用,一般达到止血作 用的治疗量为10~15ml/kg
红细胞适用于红细胞总量减少有缺氧 症状、急性失血输晶体液无效的患者

携氧
红细胞的止血功能

止血
红细胞可加速早期 血栓的形成
红细胞的止血功能

影响血液黏滞性的最主 要因素是红细胞比容 血管中心的红细胞轴流 可将血小板推向血管边 缘区域,使血小板靠近 出血部位,血小板处于 切应力较大的区域容易 被激活。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年轻而原来健康的患者Hb <60g/L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 <70g/L 出血性休克患者Hb <70g/L 机械通气患者Hb <70g/L 有稳定心脏病的重症患者Hb <70g/L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b <80g/L 病情稳定的患儿Hb <70g/L 严重烧伤患者维持Hb100g/L 重度海洋性贫血维持Hb(95~105)g/L 原来健康的年轻患者,即使失血量达 40%,只用晶体液复苏也能成功
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指征



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活动性出血 PT及APTT>中值的1.5倍,有出血征象 大量输血的病人 创面弥漫性渗血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补充抗凝血酶Ⅲ 有明确指征的血浆置换和人工肝技术
血小板


择期手术低于50×109/L时必需在术前纠正, 50~70×109/L时备血小板开始手术,估计术 中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50%时也必须备用。 新鲜血小板分手工分离的血小板与机采血小 板两种,手工采集的为每袋1.5单位,约50ml, 机采血小板1人份相当于10~12个手工血小板, 也为一个治疗量,容量约200ml。

大失血患者的输血与护理

大失血患者的输血与护理

到 了“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 工程” 活动 方案 中“ 患者 满意 、 社 会 满意 、 政府 满 意 ” 的 目标 。
参 考 文 献
出, 减少 探视 ; 注 意 口腔 卫生 , 合理 饮食 , 进食 清淡 、 易消 化、 营养丰 富的食物 , 少食 多餐 ; 指导 患者 在化疗 间歇期进 行适 度活动 以锻炼身体 , 增 加机体 抵抗 力 , 给予患 者 t 2 , 理 支持及 生活指导 , 使 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 , 确保化疗 的顺利进行 。
部 分 凝 血 酶 原 时 间平 均延 长 2 . 5 5 倍; 血小板计数平均 4 4 . 4 ×1 O 。 / L , 其 中 6例 < 2 0 ×1 0 。 / L, 2例 > 5 O ×l O 。 / I , 纤 维 蛋 白原平均 1 . 1 5 g / L , 补 充 凝 血 因 子 制 剂 和 血 小 板后 1 4例 出 血 得 到 满 意 控 制 。结 论 : 急 性 大 失 血 患 者 大 量 单 纯 输 注 红 细胞 发 生 凝 血 功 能 障 碍 与 稀 释性 凝 血 因 子 缺 乏 和 稀 释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有 关 。输 血 过 程 密 切 观 察 , J J 【 】 强 输 血 护 理 对 早 期 诊 断凝 血 功 能 障 碍 , 及早进行针对性治疗和病情的有效控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成 分输 血 血液凝固障碍 出 血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3 ) 0 1 — 0 0 8 4 — 0 3 随 着输 血 理 论 、 血 液 采 集 和成 分 分 离 技 术 的不 断 进 步 ,
2, 主编. 外科护理学 [ M] . 第 4 版. 北京: 人 民卫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的护理体会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的护理体会
以 外展 一I 试 验 。 I和 参 考文献 :
[] 叶应妩 , 毓 三 , 1 王 申子 瑜 . 国 临 床 检 验 操 作 规 程 [ . 全 M] 3 版 . 京 : 南 大 学 出版 社 ,0 6 6 9 南 东 2 0 : l. El 李金胡. e I 酶 免 疫 测 定 技 术 [ . 京 : 民 军 医 出 版 临床 M] 此 人
『 ] Ol e C, rca M . p t i B v c i e a a s f f le 5 d Ga ii He a i s a cn sa c u e o as t
选 择 公 认 的 、 量 较 好 的 试 剂 ; 同批 号 试 剂 不 混 斤 。4 做 好 质 不 J )
口 , 格 昂 贵 , 内做 确 认 试 验 的 实 验 室 不 多 , 实 验 室 也 末 开 价 国 本
标 准 品 和合 适 的 弱 阳 性 质 控 物 进 行 室 内 质 控 。 7 多 量 的 标 本 )
可分 批 次错 时 操 作 , 保 温 育 时 『 准 确 。8 有 条 件 的实 验 室 可 确 日 J )
社 , 0 5 8 - 0 2 0 :79 .
展 中和 试 验 。也 有 研 究 表 明 F HB A r , s g疫 苗 接 种 后 , 会 导 致 也 HB A s g检 测 假 阳性 , 即使 足 巾 和试 验 也 小 能 排 除 , 此 类 干 扰 但
时 间 较 短 。因 此 , 议 对 于 弱 显 色 反 应 的 结 果 , 了加 强 复 查 建 除
格 核 对 输 血 治 疗 , 采取 积 极 有 效 的 措 施 防治 大 量 输 血 引起 的 并 良反 应 , 要 包 括 以下 几 方 面 : 1 体 温 的 观 察 和 护 理 : 先 主 () 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及其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6-25T14:33:17.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古力米娜?玉山[导读] 总之,在对于急性失血患者进行治疗时,联合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治疗方式比单独输注其中之一有很好的疗效。

古力米娜?玉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830054)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的三种方法及其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收治的急性大出血患者共245例。

将其随机分为3组,试验A组给予采血小板单独输注治疗,试验B组给予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治疗,试验C组给予联合输注治疗。

对3组患者输注后1-2h的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检测治疗前后的PT、APTT、TT、PLT、
Fbg,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试验C组与试验A、B组相比,止血效果较好,有效止血率大大增高,止血时间缩短。

结论对于急性大失血患者,联合输注与单独输注相比更有效。

【关键词】急性大失血联合输注血小板冷沉淀【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121-02 急性大失血被认为是急诊的危重症之一,在急诊病房极为常见,其起病急、发展快,短期内即可引起患者血容量、红细胞浓度急剧下降、极易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引起死亡[1]。

对于此类患者,一般要进行输血或输液的治疗手段,并进行及时的护理,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为探讨急性大失血患者最佳的治疗手段,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们选择我院在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由于创伤、消化道大出血、宫外孕破裂等引起的急性大出血患者245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26例,年龄在18-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12.6)岁。

所有患者的输血量均超过3500ml。

2 研究方法2.1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A组给予采血小板单独输注治疗,共72例,给予单采血小板10U;试验B组给予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治疗,共80例,给予冷沉淀凝血因子10U;试验C组给予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输注治疗,共93例,先后给予血小板10U和冷沉淀凝血因子10U。

2.2检测指标检测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平均止血时间以及治疗后的有效止血率[2]。

2.3统计学方法PT、APTT、TT、PLT、Fbg采用方法分析,,有效止血率用卡方检验,认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

2.4研究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1-2小时内凝血功能的指标变化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1-2h内凝血功能的指标比较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1,#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前各组的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差异;试验A组(血小板单独输注组)的PT、APTT、TT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 P<0.05),但Fbg无显著变化;试验B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组)的PT、APTT、TT、Fbg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 P<0.05),但PLT无显著变化;试验C组(联合输注组)治疗后的PT、APTT、TT、PLT、Fbg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组患者治疗后1-2小时内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的比较表2 3组患者输注后1~2h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的比较
*表示与试验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试验A组(血小板单独输注组)、B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组)相比,试验C组(联合输注组)有效止血率显著增高(P<0.05),止血时间显著缩短(P<0.05),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显著降低(P<0.05)。

3 讨论
急性大失血被认为是急诊的危重症之一,但是目前临床上对急性大失血患者进行抢救时,大部分还是一输注全血或者红细胞为主,采用短期快速扩容,造成用血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抢救效果。

这是由于大量输注血浆或红细胞吗,可能造成血小板及凝血因子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浓度降低,随着抢救时间的延长,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进一步消耗,使得它们进一步减少,从而引起凝血功能的异常,导致控制出血的失败,影响抢救效果[3]。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输注与血小板单独输注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相比,PT、APTT、TT、PLT、Fbg检测值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且有效止血率显著增高,止血时间显著缩短,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也显著降低。

这是因为联合输注的方式治疗急性大失血患者,及时补充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使得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得到了改善,止血效果明显。

总之,在对于急性失血患者进行治疗时,联合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治疗方式比单独输注其中之一有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南海,武文臣.不同配比浓缩红细胞对急性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的 [J]. 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25(5):382-383
[2]高林江,陈瑞平,张怡莹.联合输注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在急性大失血患者中的治疗作用[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10):585-587
[3] 张三明黄建强尹若袁.富含血小板血浆及冷沉淀在临床抢救大失血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3(4):581-5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