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 济南泉域

合集下载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说明书编制说明全市地表水、地下水水位统一观测活动,由济南市水利局、山东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801地质队)、济南市农业区划办公室联合发起,于1982年3月1日上午举行。

此前,济南市水利局邓珉副局长专门召开各区县水利局负责人会议,就各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省801地质队有关同志参加。

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拟定“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经省801地质队总工陈振鹏等同志审查修改后,提交各参加单位执行。

(附后)按照分工,市区及东西郊水源地,东郊工业区,由省801地质队负责组织观测。

外围农业区,由各区县水利局负责组织观测。

各区县所属公社水利站、打井队、各水库管理处、排灌站、河道工程管理单位承担具体观测任务。

这次水位统测活动,包括准备工作,先后参加1000多人,投入工日5000多个,共计完成观测点548处。

其中基岩深井261眼,第四系浅井246眼,水库、河道41处。

统测资料由各参加单位技术组负责整理、标图、校核、复查。

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负责全面审查。

对某些观测异常数据,根据水文地质单元、井孔岩性、附近地质构造、深浅层水位混合、河道排污渗透影响、水厂及矿坑排水漏斗区等,一一作了分析解释。

在勾绘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分别予以处理。

完成“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

参加人员有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赵延铸、闫昭秀、茅达海;省801地质队许庆山、贾久明、孙冠群;各区县水利局张文江、叶兴文、谷贺、宋光山等。

完成“济南市水资源初步评价”报告,由赵延铸撰稿,市区划办组织专家评审。

报告及评审审结论附后。

济南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一九八四年四月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为了解济南地区地下水的水面形态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在区内选择部分机井或民用井,进行地下水位的统一观测工作。

为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特作如下规定,希尊照执行。

1、观测点的确定:市区统测井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拟定,外围三县一区统测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协助水利部门拟定。

济南泉水地质

济南泉水地质

济南各泉域的界定济南地区的岩溶水自东向西划分为明水泉泉域、白泉泉域、趵突泉泉域和长孝水源地四个单元。

各泉域几乎囊括了山区全部地下水。

各泉域在排泄区分别以文祖断层、东梧断层、千佛山断层为界。

马山断层以西为“长孝水源地”(详见泉域示意图)。

各泉域在中上游的分界线,属变质岩、寒武系闭合流域的,以分水岭为界。

断层两侧都是奥陶系石灰岩的,要用统一观测岩溶水区域水位的方法,编制等水位线图加以确认。

当然,找出的地下水分水岭(泉域边界)与地质构造、岩层含水性、岩浆侵入等因素也应该吻合。

趵突泉泉域马山断层与千佛山断层之间的奥陶纪纯石灰岩分布区,由于石灰岩裂隙岩溶十分发育,具有广泛的储水空间,就像一个巨大的地下水库,接受多方来水。

其中包括分布区本身降雨垂直入渗补给、上游洪水过境沿河渗漏补给、上游基流侧向补给。

这里说的“上游”指北大沙河流域、玉符河流域、兴济河流域的上游。

可以说这个“水库”囊括了三个流域的地下来水和部分地表水渗漏。

沿着一定的水力坡度流向趵突泉。

也正是因为具有“水力坡度”,与泉口承压水头存在压差,如上所述,五龙潭泉口是趵突泉泉域内的最低点,不管流域内降水少到什么程度,最低泉口不会干涸。

各流域水情说明如下:北大沙河小崮山拦河坝(现在的大学城人工湖)以上属“闭合流域”。

上游洪水与雨洪过后的河道基流,越过坝址溢洪道,部分洪水泄入黄河,其余沿河渗漏。

渗入马山断层以东、分布在长清城关、平安店一带的大片纯石灰岩地区,变成岩溶地下水。

向西受马山断层阻挡,往北受黄河水顶托,岩溶水只能向西郊运动。

请看以下数字:1982年3月1日统测水位,北大沙河入黄河口的黄河水位是29.89米,玉符河入黄河口的黄河水位是29.11米。

济平公路两侧岩溶地下水位由西往东是:名庄30.15米、藤屯29.53米、杜庙29.55米、丰齐29.28米、古城28.96米、峨嵋山水厂28.71米、大杨庄水厂28.86米、趵突泉26.63米。

数据表明黄河水及河床泥沙持水层,至少在玉符河以西对岩溶水有顶托作用。

济南泉水成因与保护研究

济南泉水成因与保护研究

济南泉水成因与保护研究摘要:作为山东省省会的济南,是山东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中心,1986年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1]研究区地处泰山背斜北翼及黄河冲积平原,济南泉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下水系统。

现代地质工作者普遍认为济南泉水来源于南部山区裸露灰岩直接降雨入渗及第四系间接入渗,经过城区单斜灰岩,遇侵入岩隔水涌出地表。

本文通过研究市区地层,构造等区域地质环境及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浅析泉水来源,并了解各个部分在系统中的功能。

重点根据一系列资料通过补给、排泄平衡原理分析泉水影响因素,主要是重点补给区降雨量、间接补给区入渗补给、济东地下水人工开采等。

并提出一系列相对应的经过论证切实可行的保泉措施。

关键词:地层系统功能影响因素保泉措施济南七十二名泉享誉天下,[2]自古被誉为泉城。

市区有大小泉池百余处。

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3]是济南泉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则“隐居”于济南辖区内的其他地方。

其中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珍珠泉的景观更是被人们形容为”跳珠溅雪碧玲珑”。

泉水是济南重要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城市的发展,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连年下降。

本文通过对济南地区岩层结构,构造等地质条件的研究来判断整个地下水系统。

1水文地质条件中国全球岩溶分布广泛,南北方岩溶系统差异很大。

所谓岩溶系统是指有明确边界,以岩溶网络为介质,具有输入、储存、运移、输出、调节岩溶水物质、能量、信息功能,存在基本统一的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的岩溶地下水体系[4]。

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将济南划分三个水文地质区。

[5]黄河冲积平原孔隙水水文地质区,泰山背斜北翼岩溶水水文地质区和山前冲洪积平原孔隙水水文地质区。

1.1泉水系统边界条件系统南边界:地层岩性和地貌特征等确定。

西自岗新庄—桃花峪,经黄山顶至长城岭,东至东坞断裂。

系统北边界:通过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基本以燕山期侵入岩和石炭、二叠煤层等透水性极差的岩石为界。

天下泉城之--济南泉水的故事精编版

天下泉城之--济南泉水的故事精编版

目录
泉城说泉 1
2 泉水的传说 节水保泉从我做起 3
济南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个天然泉,是举世无双 的天然泉水博物馆。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
济南泉水众多,形态各异,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 柳”、“清泉石上流”的美丽风光,赋予这座城市无穷的 活力。
济南老城区方圆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趵突泉、黑虎泉、珍 珠泉和五龙潭四大泉群、133处泉水,众泉汇流到风景秀丽的大明湖, 构成了独特的泉水景观。趵五突来自龙泉潭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 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
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济南,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黑虎泉位于济南市历下区解放阁南护城河南岸,是“环城公园”的一 大胜景,与解放阁高低错落,相映成趣。
姐妹俩毫不气馁,又带领 大家用双手挖井。这时,舜突 然病倒。看着挥泪话别的百姓, 她们禁不住抱头痛哭。突然, “哗啦”一声,泪珠滴处,冒 出股股清泉,泉水如一串串珍 珠喷涌而出,这就是今天的珍 珠泉。
目录
泉城说泉 1
2 泉水的传说
节水保泉从我做起 3
1. 节 约 每 一 滴 水 , 养 成 人 走 水关的良好习惯。
突然哗啦一声泪珠滴处冒出股股清泉泉水如一串串珍珠喷涌而出这就是今天的珍泉城说泉泉水的传说节水保泉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养成人走水关的良好习惯
济南市景山小学 高梦旸
济南的别称是什么?
济南有多少名泉?
实际上,济南泉水之多,远不止72处。据济南市名泉管理办 公室调查,在古城区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名泉136处, 连同市郊及济南市所辖的章丘、长清、平阴境内分布的名泉,总 数达733处之多。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济南泉水地质

济南泉水地质

济南各泉域的界定济南地区的岩溶水自东向西划分为明水泉泉域、白泉泉域、趵突泉泉域和长孝水源地四个单元。

各泉域几乎囊括了山区全部地下水。

各泉域在排泄区分别以文祖断层、东梧断层、千佛山断层为界。

马山断层以西为“长孝水源地”(详见泉域示意图)。

各泉域在中上游的分界线,属变质岩、寒武系闭合流域的,以分水岭为界。

断层两侧都是奥陶系石灰岩的,要用统一观测岩溶水区域水位的方法,编制等水位线图加以确认。

当然,找出的地下水分水岭(泉域边界)与地质构造、岩层含水性、岩浆侵入等因素也应该吻合。

趵突泉泉域马山断层与千佛山断层之间的奥陶纪纯石灰岩分布区,由于石灰岩裂隙岩溶十分发育,具有广泛的储水空间,就像一个巨大的地下水库,接受多方来水。

其中包括分布区本身降雨垂直入渗补给、上游洪水过境沿河渗漏补给、上游基流侧向补给。

这里说的“上游”指北大沙河流域、玉符河流域、兴济河流域的上游。

可以说这个“水库”囊括了三个流域的地下来水和部分地表水渗漏。

沿着一定的水力坡度流向趵突泉。

也正是因为具有“水力坡度”,与泉口承压水头存在压差,如上所述,五龙潭泉口是趵突泉泉域内的最低点,不管流域内降水少到什么程度,最低泉口不会干涸。

各流域水情说明如下:北大沙河小崮山拦河坝(现在的大学城人工湖)以上属“闭合流域”。

上游洪水与雨洪过后的河道基流,越过坝址溢洪道,部分洪水泄入黄河,其余沿河渗漏。

渗入马山断层以东、分布在长清城关、平安店一带的大片纯石灰岩地区,变成岩溶地下水。

向西受马山断层阻挡,往北受黄河水顶托,岩溶水只能向西郊运动。

请看以下数字:1982年3月1日统测水位,北大沙河入黄河口的黄河水位是29.89米,玉符河入黄河口的黄河水位是29.11米。

济平公路两侧岩溶地下水位由西往东是:名庄30.15米、藤屯29.53米、杜庙29.55米、丰齐29.28米、古城28.96米、峨嵋山水厂28.71米、大杨庄水厂28.86米、趵突泉26.63米。

数据表明黄河水及河床泥沙持水层,至少在玉符河以西对岩溶水有顶托作用。

泡在泉水里的城济南朗诵文稿

泡在泉水里的城济南朗诵文稿

泡在泉水里的城济南朗诵文稿【原创版】目录1.济南泉水的特点和历史2.济南泉水与城市的紧密联系3.济南泉水对城市生活的影响4.保护和传承济南泉水的重要性正文济南,一座因泉而生、因泉而兴的城市。

自古以来,济南泉水就如同一位慈爱的母亲,滋养着这片土地,孕育出一种独特的泉水文化。

济南泉水的特点在于其数量众多、水质清澈、四季如春。

据统计,济南境内共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 个天然泉眼,其中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名泉最为著名。

泉水从地下涌出,汇聚成河,形成独特的泉河景观。

济南泉水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 2000 多年前的汉代,那时便有“济南七十二泉”的说法。

千百年来,济南泉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济南泉水与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

泉水不仅是济南市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源,还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泉眼周边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区,如趵突泉附近的泉城路、黑虎泉附近的解放阁等。

同时,泉水的独特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旅游业成为济南的重要产业。

可以说,济南泉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吸引人们前来探访的魅力所在。

济南泉水对城市生活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泉水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饮用水,被誉为“泉城矿泉水”。

此外,泉水还为济南的园林景观增色不少。

许多公园、庭院都以泉水为主题,如趵突泉公园、大明湖等。

这些景观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济南泉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泉水文化,济南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立法保护,制定了《济南市泉水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明确了泉水保护的责任和措施。

其次是加强泉水资源的调查、监测和评估,确保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泉水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和珍惜这座城市的泉水。

济南泉水来源区域探讨_邹连文

济南泉水来源区域探讨_邹连文

Thus, it is concluded that karst mountainous area in the southeast of Ji′nan is the main source feed the Ji′nan Springs.
According to the observed data of precipitation and output of springs, the natural output of springs in the dry period of
点绘 济 南 泉 群 实 测 月 涌 水量 、城 区地下水开采量与区域降水量的对 应过程线, 见图 2。发现 1958—1983 年 的 26 年 间 , 济南 泉 群 实 测 涌 水 量 过程线呈强衰减趋势, 泉群涌水量的 渐近线是零, 向泉群停喷发展。而对 应的区域月降水量过程虽丰枯变化 明显, 但无衰减趋势。对应的城区地 下水月开采量过程线呈逐渐增大趋
假设的济南泉域范围, 即图 1 中 的济南泉域地 下 水 系统 。黄 台 桥 、群 井、垛庄降水站均在假设的范围内; 北 凤 、西 营 、邵 而 降 水 站 在 假 设 的 范 围边界上。垛庄降水站在垛庄中型 水库, 垛庄水库以上流域地层为不 透水岩性的低山区, 中小降水被垛 庄水库拦蓄利用, 仅有超限大暴雨 洪水下泄, 下泄水量少部分在下游 岩溶漏水河段转为地下水, 部分作为
出: 济南泉水与济东区降水的关系较 为密切。
四、泉水与点降水的相关分析
在济南泉水有关区域内, 山东省 水 文 局 布 设 有 常 年 长 系 列 降 水 站 12 处, 这些站点是黄台桥、群井、北凤、邵 而 、垛 庄 、西 营 、窝 铺 、南 高 而 、卧 虎 山 、 崮山、张夏和长清, 站点分布见图 1。

济南泉水与济西地下水

济南泉水与济西地下水

济南泉水与济西地下水关于泉域西边界——兼析济南泉水与济西地下水关系济西是罕见的超大型岩溶富水区,搞清泉域西边界,对合理开发济西地下水至关重要。

1.1西郊与城区之间有一条透水性极弱的岩溶弱发育带西郊峨嵋山至城区泉群之间不仅有巨厚的隔水火成岩体(济南岩体西南部)相隔,还有该岩体南侧的侵入接触带和与之相连的石灰岩区岩溶弱发育带,共同把济西地区与城区岩溶水分隔开来。

平面上呈圆弧形向南凸出的侵入接触带,长期不利于地下水富集,形成了地下水活动相对滞缓的地带。

据801队资料,位于该接触带的八一礼堂钻孔,孔深390.3m,主要岩性为火成岩和岩溶发育不良的石灰岩,抽水降深达48.45m,出水量仅157.9m3/d,已接近干孔;位于接触带附近的其他钻孔,如7313厂、车桥厂基岩深孔,其抽水资料也反映了大降深、小水量贫水特征。

刘长山西侧的三眼基岩钻孔水量甚小以至不足成井,东侧原水泥厂一带也因水量太小未能成井。

附近局部地段虽有出水量700m3/d的井孔,但没有形成面状得的相对富水区。

这一带透水性微弱,从深到浅难以找到东西向贯通的地下水渗透带(更缺少强渗透带)。

侵入接触带往南郎茂山、万灵山至分水岭村一带,为地下岩溶弱发育带。

同样是奥陶系及上寒武石灰岩,但由于地处补给区,水动力条件较差,致使地下岩溶很不发育。

这一带市劳教所、郎茂山小区、双龙庄、九曲、南康、复兴村等地的钻孔和机井,均未见明显的岩溶发育段,抽水降深5~40m,出水量仅在100~700m3/d;而且在九曲、南康、复兴村一带更是以干孔为主。

说明这一带地下水极度贫乏,透水性、导水性俱差。

离开该岩溶弱发育带,往西至峨嵋山以西,往东北至城区永庆街、普利门、泉城路解放桥一带,富水性增强,单井出水量递增至5000~10000m3/d。

与上述岩溶弱发育带的贫水特征形成明显反差。

1.2沿岩溶弱发育带存在着一条连续稳定的地下水分水岭为搞清济南地区特别是这一带地下水水面形态,特增加密度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看
• 2.径流通道 • 对于济南泉域泉脉的研究一直都是一个焦点 ,也 是一个难点 ,至今也 未有人给出其平面分布特 征 。泉脉亦即水的径流岩溶通道 ,是决定地下水 流动特征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泉脉对于揭露济 南泉水成因及保 • 持泉水喷涌具有重要意义 。 • 有研究通过对济南泉域岩溶发育特征研究 ,发现 在山前党家庄——十六里河 ——千佛山断裂 (泉 城公园段 )一带埋深 100~ 150 m 存在一条南 西——北东向补给“四大泉群”的主径流通道 , 它是回灌补源工程泉水的主要径流补给通道。 • ————《中国岩溶》2014年9 月 第3期 济南泉域边界条件 、水循环特征及水环 境问题
• 济南地貌整体上呈南高北低之势 ,南部地处泰山 余脉为低山丘陵区,岩性以泰山岩群变质岩和寒 武一奥陶纪灰岩为主,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 区。 • 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 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 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 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 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 地质构造条件。指地震或岩浆活动引起地 壳变动(造山运动),使沉积岩层断裂错 位,或产生褶曲。含水层与隔水层在纵向 剖面上相抵触,或含水层与不透水的岩浆 岩体相抵触,阻断了地下水的去路,地下 水被迫溢出地表。
• 地形条件。泉或泉群的上游应有足够的补 给面积,各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充分补 给。
济南地形
济南泉域
• 济南市市区内四大泉群从宏观上泉水主要 来源于奥陶系岩溶水,受到南部山区大气 降水的垂向补给,经过地下岩溶裂隙通道 由南向北的水平径流,在北部受到岩浆岩 侵人体的阻挡后形成。
• 1 地理地质概况 • 济南泉域地处鲁中山地北缘 ,南依泰山 ,北临黄 河 ,地形南高北低 。南部为绵延起伏的山区,绝 对标高为 500~ 600 m ;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 绝对标高一般在 25~ 50 m ;北部有燕山期侵入 的辉长岩体分布。泉域内主要有黄河 、玉符河 、 北沙河几条大型地表水系 。 • 济南泉域受向北缓倾的单斜构造格局控制 ,南部 山区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大面积裸露 ,接受大气 降水入渗补给 ,雨水渗入地下后循岩层倾 向向北 运移 ,在北部受燕山期辉长岩体阻挡而蓄积 ,并 在低洼处及地 • 质构造有利部位喷出地表 ,形成著名的四大泉群。
大明湖
泉的形成
• 泉是地下水的露头。当潜水面被地面切断时,地下水即可 溢出地表。这种渗出的水如果沿着固定的出口,源源不绝 地流出,就被人们称为“泉”。
济南市内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 泉群都是上升泉。济南南部山区部分泉都是上升泉。
上升泉的形成应俱备三个条件: • 地层条件。地层包括成层的岩石、土层以 及土层中夹有的砂砾石层。有裂隙的岩层 和有孔隙的砂砾石层,其裂隙和孔隙中充 水的称“含水层”。裂而无隙的岩层和孔 隙度极差的粘土层,几乎不含流动的地下 水,称“隔水层”。“含水层”的存在是 泉水形成的首要条件。
趵突泉停涌
• “上升泉”形成的原理,就像倒虹吸管、联通器原理一样, 从高的一端注入水,低的一端就往上冒水,低的一端可比 喻泉水。由于重力作用和水路压力传导阻力,泉口喷涌水 位永远达不到高端水位。既然“联通器”有高低水位之差, 在补给区地下水无大量开采的情况下,降雨多少只影响泉 群流量增减,上升泉从理论上讲不会干涸。 • 上世纪 ,在济南泉域大量 、持续地开采岩溶水直接导致 四大泉群水位暴跌 ,直至停喷 。后经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 科学布局开采水井 ,确定合理开采量 ,近 30 年来 ,地 下水开采历经了过度开采 、伞面禁采 、采外补内 、节水 封井 、回灌补源等阶段 ,现阶段泉水排泄区附近伞部封 井 ,岩溶地下水开采主要分布于东郊 、西郊和济西三大 水厂,以及东郊自备井群和两郊农灌区 。
大明湖
大明湖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 也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现今湖面46公顷,公园面积86 公顷,湖面约占百分之五十三,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约4米。 蛇不见,蛙不鸣;久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 2009年,大明湖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泉水湖。大明湖景 色优美秀丽, 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 繁花似锦,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 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
spring

组:敖秀芯 陈家凤 陈雷 陈莹 李雅迪
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其实,历代 诸家所记不尽相同。济南泉水亦不止72处,仅市区就有 大小泉池百余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 大泉群是济南72泉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则“隐居” 于济南辖区内的其他地方。
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素以“泉城”盛誉闻名天下,有“泉都” 美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济南位于山东中部,是黄河 下游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沿海城市与内地联系的交通枢纽。 泉城济南,美丽潇洒。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河之滨、 泰山之阴。自古以来,济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拥有众多泉 水,泉水之多、涌量之大、形态之美、水质之优,世界上没有 哪一个城市可与之媲美。
趵突泉
黑突泉
四大名泉之趵突泉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 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刘鹗《老 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 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 的特点。“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 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 “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 “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 “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 如一”。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 妙绝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 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 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 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 隐雷。”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 下第一泉”。 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在《趵突泉》诗中赞道:“泺水发源 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