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文地质图

合集下载

郑州市水文条件概况

郑州市水文条件概况

郑州市⽔⽂条件概况郑州市⽔⽂条件概况1⾃然概况1.1地形地貌郑州市地形地貌⽐较复杂,横跨我国第⼆级和第三级地貌台阶。

地形总体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形成⾼、中、低3个阶梯,由中⼭、低⼭、丘陵过渡到平原,⼭区丘陵与平原分界明显。

全市⼭区⾯积2377km2,占总丽积的31.9%;丘陵区⾯积2255km2,占30.3%,平原⾯积2815km2,占37.8%。

1.2⽓候、⼟壤、植被郑州市属北温带⼤陆性季风⽓候,冷暖⽓团交替频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温14.3。

C,最热⽉和最冷⽉的平均⽓温差26~27℃,全市多年平均降⽔量635.6ram。

全市⼟壤分为潮⼟、盐碱⼟、褐⼟和棕壤⼟。

其中潮⼟⾯积2181.8km2,占全市⾯积的29.3%;盐碱⼟⾯积53.6km2,占全市⾯积的0.7%;棕壤⼟⾯积1005.2km2,占全市⾯积的13.5%;褐⼟⾯苇'P,4205.72km2,占全市⾯积的56.5%。

郑州市植物种类繁多,农作物主要以⼩麦、⽟⽶、⽔稻为主;林⽊主要有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等200多种,截⾄2000年郑州的林地覆盖率为16.4%。

1.3⽔系、河流郑州市地跨黄河、淮河两⼤流域,总⾯积7446.3km3。

黄河流域⾯积201 1.8km3,占全市总⾯积的27%;淮河流域⾯积5434.5km2,占全市总⾯积的73%。

全市有⼤⼩河流124条,流域⾯积较⼤的河流有29条,其中黄河流域6条,淮河流域23条。

过境河道有黄河、伊洛河,多年平均过境总⽔量444.1亿m3(黄河花园⼝站),其中伊洛河过境⽔量31.4亿m3(⿊⽯关站)。

2⽔⽂特性2.1降⽔郑州市多年平均(1956—2000年)降⽔量为635.6mm,降⽔⽔汽来源主要借助于夏季季风,把⼤量的⽔汽从太平洋、印度洋上空输送到此,因环流形势不同,盛夏暴⾬期间的⽔汽来源主要有3个:⼀是来⾃印度洋孟加拉湾;⼆是来⾃南海北部湾;三是来⾃东海。

年降⽔量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总体上是呈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但中部荥阳市、新密市交界处降⽔量较⼤。

平顶山十三矿突水特征与原因分析

平顶山十三矿突水特征与原因分析

平顶山十三矿突水特征与原因分析寒武系灰色白云质灰岩图312010采面水文地质单元示意图图411090采面水文地质单元示意图已15-17-12010采面处于正断层F2(∠63°,H=47m)、F6(∠77°,H=52m)之间,风巷上部有正断层F3(∠65°,H=11m)、F4(∠58°,H=18m)(图3)。

11090采面南北方向以襄郏一号正断层和灵武山向斜为骨干构成边界。

东西方向以11090逆断层带和沟李封断层为边界。

沟李封断层和襄郏一号正断层交汇处应力集中,裂隙也相对发育,和富水带共同构成了突水的富水区和迳流带(图4)。

两采面均为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静储量丰富,富含承压水。

2.2充水水源分析石炭系一灰岩是泥灰岩,二灰岩是两采面突水的直接富含水层;三灰岩的富水性最差;四至七灰岩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为0.075~0.019L/(s·m),四灰岩不发育,富水性差,六灰岩和七灰岩局部富含水,五灰岩富含水;二灰岩和五至七灰岩存在水力联系。

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单位涌水量为0.226L/(s·m),在石炭系110m以下,岩溶较发育。

2个采面突水水量大且较为稳定,水压高,说明有丰富的补给水源,呈现出承压水的一般规律。

据突水水质分析结果知,2次突水水源不是顶板或第四系水,而是灰岩含水层水。

两采区恒温带在地表以下25~30m附近,温度为17.2℃,地温梯度[1][2]下一页td=“13480”为3.2~3.5℃/hm。

12010采面突水温度为22℃,出水点距地面高-300m左右,预计水温为24℃,与二灰水水位基本相符,突水后二灰水水位一直下降也说明了突水水源主要是二灰水。

地质勘探表明,在没有大量疏水的情况下,12010采面下的二灰水水位下降了150m以上,说明该面二灰水的补给条件差,以消耗储量为主。

二灰水水头高度为210m,由于该面回采时最大突水量达2403/h,至采面回采结束底板二灰水的涌水量尚有30m3/h,表明二灰岩有一定的富水性和渗透性,在有足够排水能力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安全生产(图5)。

全国水文地质图集

全国水文地质图集

北京市水文地质图.
柴达木自流盆地水文地质图
长江三角洲水文地质图.
福建省水文地质图.
甘肃东部黄土区农田灌溉水文地质图.
关中盆地水文地质图.
广东省水文地质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地质图.
贵州省水文地质图.
河北省水文地质图.
河南省水文地质图.
河套平原盐碱土改良水文地质图.
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图.
湖北省水文地质图.
湖北省水文地质图辅图.
湖南省水文地质图.
黄河中游黄土地区水文地质图.
黄淮海平原浅层淡水水文地质图.
吉林省水文地质图.
江汉平原水文地质辅图.
江汉平原水文地质图.
江苏省水文地质图.
江西省水文地质图.
雷琼自流盆地水文地质图
辽宁省水文地质图.
内蒙古自治区水文地质图.
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图.。

19张地形图,快速了解河南省各地级市

19张地形图,快速了解河南省各地级市

19张地形图,快速了解河南省各地级市河南,古称中原,简称“豫”,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

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全省总人口10906万人。

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

河南有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四个及商丘、南阳、许昌、濮阳等古都,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

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

郑州市位于秦岭东段余脉,总的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由西部、西南部构造侵蚀中低山,逐渐下降过渡为构造剥蚀丘陵、黄土丘陵、倾斜(岗)平原和冲积平原,形成较为完整的地貌序列。

安阳市,古称殷、邺、相州、彰德府,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六大古都之一。

安阳殷墟是中国目前为止最早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安阳是甲骨文发现地,周易发源地。

安阳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

,西部系太行山东麓,东部属黄淮海平原。

鹤壁市,别名朝歌、鹤城,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

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诸侯国卫国都城朝歌、战国七雄之赵国都城中牟均位于鹤壁市。

封神榜故事发生在鹤壁。

鹤壁是全河南水资源最清洁、蓝天最多、最具安全感的城市。

鹤壁镁粉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镁基地。

卫国第18代国君卫懿公嗜好鹤,在宫廷朝歌西北等处养鹤,鹤壁因“鹤栖南山峭壁”而得名。

焦作市,古称山阳、怀州,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

焦作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也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

焦作地处黄河南北之通道,扼晋豫两省之要冲,自古就是豫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焦作是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拥有丰富的岩溶水资源,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4亿立方米,被誉为“晋煤焦水、天赐良缘”。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姓名:王梦頔学号: 20134150147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20134150147王梦頔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

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

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河南省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以下将分别以生物、水文、气候、土壤、地貌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从生物方面看,河南省因南北气候不同,东西地势高差悬殊,因而动植物资源具有种类多、地域差异性较明显的特点。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别隶属于5 个自然地理区: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区、冀晋山地半旱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区、北亚热带秦岭、大巴山混交林区。

据统计,河南全省植物种类约4200 种,其中树木约400 余种;高等植物约有197 科,3600 种,其中草本植物约占三分之二,木本植物占三分之一。

自然植物资源中主要用材树种有15 种,木本油料树种有7 种,淀粉植物树种5 种,药用植物约800 多种。

栽培植物资源中主要粮食作物有7 种,经济作物有7 种,果树资源有20 余种。

河南省各类陆栖脊椎动物共有400 余种,占全国动物种的20 % 。

其中哺乳类60 余种,鸟300 种,爬行类35 种,两栖类23 种。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姓名:王梦頔学号:20134150147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20134150147王梦頔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

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

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河南省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以下将分别以生物、水文、气候、土壤、地貌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从生物方面看,河南省因南北气候不同,东西地势高差悬殊,因而动植物资源具有种类多、地域差异性较明显的特点。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别隶属于5 个自然地理区: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区、冀晋山地半旱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区、北亚热带秦岭、大巴山混交林区。

据统计,河南全省植物种类约4200 种,其中树木约400 余种;高等植物约有197 科,3600 种,其中草本植物约占三分之二,木本植物占三分之一。

自然植物资源中主要用材树种有15 种,木本油料树种有7 种,淀粉植物树种5 种,药用植物约800 多种。

栽培植物资源中主要粮食作物有7 种,经济作物有7 种,果树资源有20 余种。

河南省各类陆栖脊椎动物共有400 余种,占全国动物种的20 % 。

其中哺乳类60 余种,鸟300 种,爬行类35 种,两栖类23 种。

从水文方面看,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郑州市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东四环段)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编制:审核:批准:铁建中原工程有限公司郑州市东四环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郑州市,所在区域位于黄河南岸,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地形较平坦,稍有沟谷。

地势总的特点是北低南高,地面高程在80.0-100.0m,相对高差较小。

2、地层与岩性经钻探揭露,场地80m勘探深度内揭露的地层基本分三套地层:第四系全新(Q4al):由灰色~褐黄色粉土、粉质黏土及粉细砂组成,其成因为黄河冲积沉积物,层底深度约18-25m。

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其成因为冲积相,层底深度59-60米左右。

岩性由褐色、黄褐色的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组成,普遍含钙核、铁质锈斑。

第四系中更新统(Q2al):其成因为冲积相,层底深度80米以下。

岩性由棕红、黄褐的粉质黏土、粉土组成,普遍含钙核、铁质锈斑,钙核胶结成层广泛分布。

揭示内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别为:填筑土(Q4ml)、粉土(Q4al)、粉砂(Q4al)、粉土(Q4al)、粉质黏土(Q4al)、粉土(Q4al)、细砂(Q4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4al)、粉土(Q3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粉土(Q2al)、粉质黏土(Q2al)、钙质胶结(Q2al)、细砂(Q2al)。

1、填筑土(Q4ml):杂色,稍湿,稍密,以建筑增垃圾为主,含有大量的碎石、灰渣、三七灰土,地表为路面结构层,下部为灰褪色素填土,岩性为粉土。

2、粉土(Q4a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主要成份以粉土为主,韧性低,干强度低,稍有砂感。

3、粉砂(Q4a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稍密,主要成份以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质组成,砂质均匀、纯净,级配好,分选性差。

4、粉土(Q4al):褐黄色-灰黄色,湿,稍密,土质较均匀,韧性低,干强度低,含少量铁质氧化物锈柒和灰绿色条纹。

郑州市水文条件概况

郑州市水文条件概况

郑州市水文条件概况1自然概况1.1地形地貌郑州市地形地貌比较复杂,横跨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地貌台阶。

地形总体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形成高、中、低3个阶梯,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山区丘陵与平原分界明显。

全市山区面积2377km2,占总丽积的31.9%;丘陵区面积2255km2,占30.3%,平原面积2815km2,占37.8%。

1.2气候、土壤、植被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气团交替频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

C,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26~27℃,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35.6ram。

全市土壤分为潮土、盐碱土、褐土和棕壤土。

其中潮土面积2181.8km2,占全市面积的29.3%;盐碱土面积53.6km2,占全市面积的0.7%;棕壤土面积1005.2km2,占全市面积的13.5%;褐土面苇'P,4205.72km,占全市面积的56.5%。

郑州市植物种类繁多,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林木主要有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等200多种,截至2000年郑州的林地覆盖率为16.4%。

1.3水系、河流郑州市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总面积7446.3km3。

黄河流域面积2011.8km3,占全市总面积的27%;淮河流域面积5434.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3%。

全市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其中黄河流域6条,淮河流域23条。

过境河道有黄河、伊洛河,多年平均过境总水量444.1亿m(黄河花园口站),其中伊洛河过境水量31.4亿m3(黑石关站)。

322水文特性2.1降水郑州市多年平均(1956—2000年)降水量为635.6mm,降水水汽来源主要借助于夏季季风,把大量的水汽从太平洋、印度洋上空输送到此,因环流形势不同,盛夏暴雨期间的水汽来源主要有3个:一是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二是来自南海北部湾;三是来自东海。

年降水量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总体上是呈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但中部荥阳市、新密市交界处降水量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