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

摘要: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提高了中国农产品进入日本的门槛,严重影响中日农产品贸易。本文基于“肯定列表制度”的视角,对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进行博弈分析,得到改善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启示。

关键词:中日农产品;“肯定列表制度”;博弈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国际市场,连续多年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近年来中国输日农产品增速与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速并不处在同一水平。2002年—2011年,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年平均增长率只有4.3%,低于中国对全球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速

7.9%。其主要原因是日本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提高了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门槛,严重影响到中国众多对日农产品出口的企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本文基于“肯定列表制度”的视角,对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实现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双赢。

一、“肯定列表制度”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由于日本大部分农产品依靠进口,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进口农产品农兽药超标事件以及日本国内发现的未登记农药的违法使用问题,使消费者陷入对食品安全性的极度不信任状态。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日本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加强和协调相关机构对食品安全的管理。经过多次修订,2006年开始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前言: 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显然,面对当前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能仅有平常心。我们必须弄清两国贸易摩擦的根源在哪里,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制度问题,哪些摩擦短期能解决,哪些摩擦将长期存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美贸易现状,发现在美国总体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并且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面对新机遇,积极运筹,采取怎样的贸易对策来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摩擦,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为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做好充分准备。 一、贸易摩擦的概念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摩擦。它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了另一国的产业。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 中美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一些摩擦得到解决或弱化;而另外一些摩擦,比如美国对华反倾销问题、纺织品贸易问题、农产品贸易问题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等,则仍然严重存在。尤其近年来,中国刚刚初尝WTO“自由贸易”果实,就饱受欧美“特保”、“反倾销”等一系列举措,有些摩擦甚至逐步升级。 1.贸易失衡问题 中美贸易统计也许存在一些小差异,但贸易失衡迅速扩大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国,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了最大的的贸易顺差国。美国将中美之间这种

贸易失衡视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头等问题”,甚至有人想把这种问题政治化。2001年中国入世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之前增长了一倍多,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着增加了。 2.反倾销问题 2.1 倾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为开拓市场,打击竞争对手,出口企业往往以低于正常价值,或者“公平市场价值”的价格向国外进行销售产品,被称为倾销。 界定是否倾销相当困难:寻找相同或类似的产品来估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产品的成本是公司的机密 2.2 迄今为止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实施了一百多项的反倾销调查,也是世界上对华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美国对华的反倾销不仅次数最多,而且金额也较大。据统计表明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特点非常显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中国是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比位居第2的日本多70%以上。 (2)以反倾销案件中唯一被调查国家这一指标看,无论以案件总数还是所占比例衡量,中国均为首位。 (3)美国对中国征收了最高的反倾销税,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平均反倾销税率为127%。这些特点着实地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歧视。 2.3 具体案例: (1)美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油井管征收反倾销关税 时间:2009年11月6日,美国商务部5日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2)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钢丝层板、钢格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石油管材展开反倾销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日益成熟,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都一直处于稳固增长状态。然而,这其中依旧存在如出口种类单一、出口市场集中、低价竞争等诸多咨询题。通过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比较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引出了产生这些咨询题的缘故。提出了应该加大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国际贸易规则的了解,调整好出口结构,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规范为先、品质为本,树立国际品牌形象,对其进出口贸易进行战略性调整,以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健康稳固的进展的差不多应计策略。并结合实际情形,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中国,现状,应计策略,前景展望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domestic productive f orces level and the policy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become maturi ng day by day,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are both in continuously growth condi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 many questions, such as the exportation types are rare, the markets of exportatio n are centralism, the low price competition and so on. Through the analy 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and the c omparison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drew out the reason of there q uestion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 er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rule, adju sts the exportation structure well, displays own comparison advantage full y, take standard and quality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setting up good

农产品贸易 选择名词解释论述1

选择题 1.中国加入WTO的时间:2001年12月11日 2.评价一个国家某个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常用四种方法 生产率指标,利润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 3.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4.农产品价值的组成 农产品价值=C+V+M C:生产资料价值,即补偿农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部分的价值; V:劳动报酬,即农产品生产中补偿劳动者报酬的价值; M:赢利,即农业生产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5.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概念以及对我国农产品向日本出口的影响 日本为加强食品(包括可食用农产品)中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该制度要求: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订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0.01 mg/kg。该制度将于2006年5月29日起执行。44 肯定列表制度全面提高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门槛,严重削弱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由于“肯定列表制度”的严格限制,部分国内食品、农产品企业对于如何应对感到无计可施,有的企业只好暂时放弃了出口,选择了观望,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对日出口的主要是水产品、肉类、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山东、辽宁、浙江、福建、河北等主要出口地区,对日出口占其农产品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9%、49%、41%、49%和47%。出口受阻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 6.农产品的分类:酒和烟等 7.六种国际贸易术语的具体内容。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贸易和对美贸易发展迅速,规模空前。但是,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特别是作为全球贸易大国的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近年来不断升级,甚至愈演愈烈。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和威胁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因此,研究探求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其症结并找出对策,使中美贸易和谐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美经贸发展的现状 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由于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中美已经形成了“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贸易格局。 实际上,自中国与美国建立经贸关系以来,双边经贸摩擦就与之相伴。比如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劳改产品出口等问题。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一些摩擦得到解决或弱化;而另外一些摩擦,,则仍然严重存在。应该说,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出现贸易摩擦是正常的,但过多的贸易摩擦最终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分析 (一)中美经贸关系存在不平衡性 ①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中美经贸的不对称性。就现实而言,中美经贸关系严重不对称显而欲见。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较低。正是因为这种不对称性,使得美国对中国有着较大的经济约束力,而中国对美国则缺乏相应的制约能力。由美方主动挑起,中方被动应战的贸易摩擦反映了当前中美经贸关系严重不对称的现实。 ②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性也体现在中美贸易的顺逆差问题上。中美贸易,中国存在顺差,美国存在逆差。贸易逆差是这一结果不可辩驳的证据,因此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就成为攻击中国的靶子。 (二)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①1992年克林顿政府上台以后,加强了美国政府对外贸的干预。 ②2001年,布什政府不但继承克林顿政府贸易政策的,而且更滥用世贸规则保护本国产业,充分反映出布什政府较强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③一直以来,反倾销、技术壁垒等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美国还对我国提出了“过度性产品保障措施”和反倾销调查,进一步扩大了中美贸易摩擦的范围。 (三)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美国对华经济制裁的政治因素在降低,而贸易摩擦在对华经济制裁中的地位日渐加重。由于贸易不平衡问题引发的贸易摩擦,以及两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扩大了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市场,成为抑制中美贸易关系的重要因素,纵观近年来的中美贸易争端,处处可见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意图。(四)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 当代,各国经济发展对市场,特别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市场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就中美贸易关系来讲,美国要求在资本、能源、通信、航空等领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为保护某些国内的幼稚产业,还不能完全开放本国市场。所以在市场问题上中美之间的矛盾同样不可避免。 (五)美国政治的需要加剧贸易摩擦 由于美国政治自身的特点,中美经贸关系始终难以摆脱“美国大选综合证”的影响。美国的大选年各种利益集团总是要借助各种机会,利用竞选活动来施加自己的影响,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而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为了拉拢选民,也常常满足这些利益集团的要求,以争取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争端分析与我国的对策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争端分析 及中国的对策 李俊江邓敏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1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所面临的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其农产品贸易在进一步增长的同时,也将出现更多的贸易争端。贸易争端主要是由于中国加入WTO后,对日本韩国增加蔬菜、水果的出口,从而引起双边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和韩国在其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日本,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另外,随着日本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中韩农产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农业,中韩两国也必将采取措施应对这些进口限制,这也增加了三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本文旨在通过中日韩三国的农产品贸易量以及出现的贸易摩擦,预测未来农产品贸易走势并提出为避免贸易争端应采取的对策。 一、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状况分析 在中韩双方建立外交关系前的1991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只有44亿美元,但到2001年增长到了315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贸易额1991年约为10亿美元,2000年为15亿美元,2001年为11亿美元。1993年以来,中国与韩国的贸易稳步增长,2001年,中国与韩国的贸易总量约增加了49亿美元,在农产品上是9亿美元的顺差。1991年,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是300万美元,2001年增加到8400万美元,而同一时期的出口额增长却很少,仅从9.8亿美元增长到10.1亿美元。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额显著下降,1998年和1999年只有7-8亿美元,但从2000年开始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2001年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经过加工的农产品,如蔗糖、面条、酒类和糖果,而谷物、豆类和水果的比例很低。但自1998年以来,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坚果和人参大幅增长,人参的进口从1998年到2001年增长了11倍。虽然中国从韩国进口的水果也逐渐增长,例如柿子和梨,但其进口量仍然保持着较低的水平。2001年中国出口到韩国的农产品包括饲料谷物、玉米、花生、芝麻籽、大蒜、蕨菜和辣椒。其中辣椒和大蒜的出口比2000年分别增长34.7%和70.4%。特别是2001年蔬菜出口的比重超过了谷物(包括饲料谷物)。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这种变化,除了地缘因素,两国居民食物偏好的相似性和中国农产品在价格上有竞争力外,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近年来蔬菜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努力扩大其出口。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也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蔬菜和水果出口的增加引起了中国同日本韩国的双边贸易摩擦,是中日韩贸易争端的主要原因。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课程名称: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分析 任课教师:李丽娅 开课学年/开课学期:2012-2013-2 学时/ 学分:30/2 所在教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食品加工与安全 学号/姓名:2121454/王璐 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章):_________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 (3) 1.1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基本状况 (3) 1.2中国农业生产与消费 (3) 1.3中国农产品贸易措施主要变化 (4) 2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调整思路 (4) 3影响进出口的WTO协议分析 (5) 4倾销调查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5) 5我国农产品遭遇反倾销的成因分析 (5) 5.1反倾销发起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作祟 (5) 5.2众多国家仍未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待遇 (5) 5.3我国农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竞争 (6) 5.4农产品企业应诉不力 (6) 6我国应对农产品反倾销的有效策略 (6) 6.1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6) 6.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调帮助出口企业应诉 (7) 6.3农产品企业自身的完善 (7) 参考文献: (9)

【开题报告】博弈视角下的中美贸易争端分析

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博弈视角下的中美贸易争端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各种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经济衰退和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以及随着全球贸易形势恶化、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情况下,中美贸易摩擦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贸易争端正呈现多样化、综合化和隐蔽化。从产品看,从个别产品的倾销与摩擦阶段,开始逐步向多产业贸易摩擦和结构性贸易摩擦方向发展;从领域看,从货物贸易向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方向发展。以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为借口,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成为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知识产权、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 经贸问题政治化。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主要针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保护主义倾向,通过限制对基础设施、高新技术、能源、金融等领域的投资,来进行贸易保护。这使中国汇率政策、贸易发展、对外投资等遭遇的外部阻力明显加大,也给宏观调控提出新课题。 新兴优势行业,如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和化工产品将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热点。发达国家对涉及这些行业的贸易争端更容易采取贸易保护手段,以维护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2.选题意义 在中美贸易争端问题急剧升温的背景下,美国不断对中国实行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等各项贸易保护措施。在中美贸易争端中,美方通常是不计后果,发动进攻,中国则侧重于防守。总体看来,美国的博弈能力要明显高于中国。运用博弈的思想来分析中美产生的贸易摩擦,从宏观角度总体把握中美贸易政策互动,又从具体案例中探讨中美贸易争端各主体间的策略互动。分析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特征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曾寅初张辉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FAO的贸易统计资料,分析1960~2000年间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趋势特征,并通过中日韩之间变化趋势的比较,论证三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基础。研究表明,中日韩三国由于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表现出不同的比较优势,尤其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贸易方面更为明显。中国与日韩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并不是相互之间不存在优势互补的基础,相反是由于基于这种基础而迅速扩大的贸易超出了进口国家进行必要调整的限度的缘故。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经济发展,比较优势,东北亚经济 同处于东北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各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日本属于发达国家,韩国属于新兴工业国,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有不同的资源赋存条件,从而往往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比较优势互补性成为国际贸易的良好基础。但是,在21世纪之初,中日韩三国之间先后出现了农产品贸易摩擦1。这是否意味着中日韩三国的农业比较优势变化,具有不同于上述理论解释的特殊性呢? 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FAO的贸易统计资料,分析1960~2000年间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趋势特征,并通过中日韩之间变化趋势的比较,论证三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基础。 12000年中韩就大蒜发生了贸易摩擦,2001年中日又因为大葱、鲜香菇和席草而引起贸易摩擦。

一、 农产品贸易显性比较优势及其计算方法 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是在现有贸易结构中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根据国际贸易的经济理论,贸易的基础是相对比较成本的差异。在存在相对比较成本差异的情况下,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只要出口相对比较成本较低的产品而进口相对比较成本较高的产品,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益。这样,在各国追求贸易利益的过程中,贸易结构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显性比较优势就是要根据现实的贸易结构,来计算各国的比较优势。因此,显性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是现有贸易结构基本能够反映各国的比较优势。 关志雄(2001)利用显性比较优势的方法,根据比较优势通常会随着经济发展,从初级产品过渡到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最终转移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变化规律,分析了中国整体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变过程。1992年,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制造业产品的比较优势超过了第一产业的产品,在1999年,机械产业产品的比较优势也超过了一次产品产品,中国的整体贸易结构已经进入成熟的新兴工业国类型。显性比较优势方法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牛宝俊等(1996)与郄贺良等(1999),分别计测了1980~1991年间与1987~1996年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值,分析了显性比较优势的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程漱兰等(2002)则分析了1980年后,中国与韩国、日本之间的净出口指数的变化,提出了在东北亚进行农业资源整合存在潜在的巨大效益。 上述研究表明,利用净出口指数方法在分析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现实可行的。因此,本文将沿用他们的方法,以净出口指数R (index of relative export performance )来计算相对比较优势。某一类或者一种产品的净出口指数,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I E I E R +-= 其中,R 为净出口指数,E 为出口额,I 为进口额。 净出口指数的经济含义,是净进口额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出口额越多而进口额越少,则净出口指数越小。某种产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时,净出口指数达到最大值1。相反,某种产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时,净出口指数为最小值-1。根据现有贸易结构反映各国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各国一般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自己不具备比较优势或者比较优势相会较弱的产品。这样,净出口指数越接近于1,则此产品的比较优势越强。净出口指数越接近于-1,则比较优势越弱。 为了考察生产要素赋存条件的变化对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我们根据生产要素投入构

中澳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国,自2000年起,中国的进口始终保持在10 亿美元以上,2004年更是达到25.4亿美元,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9.1%,创历史新高。澳大利亚还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其中,2004年的逆差额为23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46.4亿美元)的49.6%。近年来,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目前已经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贸易战略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加大其出口产品营销力度的同时,为使其产品获得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还通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来推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签署。从未来的发展看,这些措施可能会促使澳大利亚农产品对中国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判断。 一、澳大利亚农业及中澳农产品贸易 1.澳大利亚农业概况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耕地、草地资源,农牧业高度发达。其农业用地4460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77400万公顷)的57%。其中,种植业用地 4800万公顷,占农业用地的10%,以种植小麦、大麦、水稻、油料、棉花、甘蔗为主;畜牧业用地约39800万公顷,占农业用地的90%,以饲养肉牛、绵羊、奶牛为主,但猪禽养殖近年的发展也很迅速。澳大利亚农业以农场经营为主,农场的平均规模约1654公顷。其中,规模在500公顷以上的农场 67600个,占总数的46%,以绵羊、肉牛和奶牛的生产为主;100~499公顷的农场约48500个,占总数的33%,除部分生产肉牛、绵羊、奶牛,其他多以谷物生产为主;规模在49公顷以下的农场约31200个,占21%,主要用于园艺产品生产及作物育种。澳大利亚53.5%农场实行专业化经营,其中,32.5%专门经营畜牧业,约21%专门经营种植业。 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小麦、大麦、棉花、糖以及大部分畜牧产品的产出规模巨大、外贸依存度很高,每年75%左右的初级农产品以及25%的加工农产品都要依靠国际市场销售。其中,大米、牛肉和奶制品的出口量占产量的60%左右;小麦、大麦、芥子油、食糖均超过70%;棉花、羊毛更是达到95%以上。目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毛的第一大出口国,牛羊肉、大麦的第二大出口国,奶制品、棉花、食糖、油菜籽的第三大出口国,小麦的第四大出口国,其出口变化对这些大宗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行情有显著的影响。 澳大利亚是仅次于欧盟、美国、加拿大、巴西和中国的世界第六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主要的农产品净出口国。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日本、美国、中国、欧盟、东盟、新西兰以及韩国等。 2.中澳农产品贸易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HUNAN UNIVERSITY 课程设计论文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成因论文题目: 及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马超 学生学号:20062010409 专业班级:法学2006级4班 学院名称:法学院 指导老师:李小明 2010年1月12日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显然,面对当前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能仅有平常心。我们必须弄清两国贸易摩擦的根源在哪里? 哪些是技术问题,哪些是制度问题? 哪 些摩擦短期能解决,哪些摩擦将长期存在? 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为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失衡;贸易格局;贸易对策 纵观中美双边贸易的历史,尽管中美贸易关系几经起伏和曲折,甚至一度出现过中断,但是由于中美经济具有巨大的互补性和市场容量,只要外部条件成熟,中美贸易关系就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中美贸易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在中美经贸关系开始的初期,中美贸易就已经出现了债务纠纷、质量纠纷等贸易摩擦。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摩擦焦点 1.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 中美自1979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关系虽受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经历了许多波折,但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美贸易额达到971.8亿美元,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为15.7%,美国是居日本之后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商务部负责亚太政策的副助理亨利·莱文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中国不仅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且还是美国“十大贸易伙伴中增长最迅速的出口市场”。2002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04年中美贸易总额为1696.3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124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1%,自美进口额为446.8亿美元,同比增长32.0%,中国顺差额为802.7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2116.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额为487.3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141.7亿美元,创下了中美贸易顺差的新高。 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是鞋类、服装和玩具等传统产品,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则是飞机、电站设备、电子和机械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这些互补性特征决定,中美发展经贸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利益。 2. 中美贸易摩擦焦点

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看法

对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战的看法 一、美国贸易战回顾 当今世界,中、欧、美、日、俄形成了世界上5大力量中心。而美国在历史上与其他4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贸易冲突。 1.1 二战后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的小型省油轿车迅速占领美国市场。1979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7%,1980年快速上升到24%,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与此相反,美国的大汽车公司经营业绩直线下降。于是美国针对日本经济严重依赖出口、投资及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决定通过贸易战来抑制日本出口,进而降低其经济竞争。这使日本与美国等国家在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随后美国对日本展开贸易、金融、汇率等多维打击,日本的贸易顺差与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之后,日本虽通过国际并购与境外投资刺激了经济,且国际资本受日元持续强劲升值预期的吸引进入日本的股市与房地产,但日本企业的跨国投资与国内的股市、房市很快呈现泡沫化,且日趋严重。而同期日本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境外投资、国内房地产与金融市场泡沫化的重大风险,以致在泡沫自然破裂后,日本房市与股市自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持续下行,日本经济遂陷入长期低迷,迎来了“失去的20 年”。 1.2 二战后美国与欧共体(欧盟)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 欧共体成立后,规定了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建立了共同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取消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建立了共同农业基金,同时,还主动调节农产品市场,对

出口进行补贴并进行技术革新等。这一系列的农业政策,提升了西欧各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也使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及农产品产量获得大幅度提升,西欧各国也逐渐从农业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这显然对美国的农业市场构成了威胁。于是美国开始针对欧共体内部的调节手段进行批评,认为欧共体在农产品领域的高额关税行为属于“贸易保护”,并不符合“自由贸易”精神,但并未能阻挡欧共体继续提升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随着欧共体农产品出口量的快速增长,并影响到美国的出口市场,美国对欧共体的指责也从征收高额关税等“贸易保护行为”转为出口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手段”上。 在钢铁领域,美国钢铁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等七家钢铁企业以联邦德国等西欧十一国钢铁公司接受政府补贴,并以低于成本以下的价格向美国倾销钢材为由,在1982 年1 月中上旬,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针对西欧十一国钢铁公司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诉讼。之后美欧在钢铁领域的贸易战显着升级。2001 年 6 月,全球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美国国内钢铁厂商经营困难。于是,在行业协会要求下,美国针对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产品出口可能给美国钢铁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从而涉嫌违反“201 条款”进行了全球保障措施调查。最终的调查结果确认上述国家钢铁出口违反了“201 条款”。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提交报告后,布什总统裁定,自2002 年3月20 日开始,对大多数种类钢材进口征收为期3 年,最高达30% 的关税,并对厚钢板实行进口限额,同时实行钢材进口许可制度。受此影响,欧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钢材出口量大减。 1.3 二战后美国与苏联/俄罗斯的贸易战回顾与分析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转为争霸,美苏贸易在此期间充当了美苏关系的“指示器”。

中国农产品贸易数据

中国农产品贸易数据 (一)严重限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 近年来,我国一些出口产品频频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受阻,有的甚至退出 了市场,损失趋于上升。中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TBT的影响,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受到发达国家TBT的限制,造成每年约90亿美元的损失。[6] 日本从2019年5月29日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的标准极其严格,导致我国2019 年6月份对日农产品出口额大幅减少,为5.6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7]据测算,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最大的农产品包括:茶叶出口涉及就业310万人,蔬菜涉及314 万人,烤鳗涉及43万人。[3]2019年,日本将我国出口的大米检测指标由1993年的47项增加到现在的116项,致使无锡的大米出口由1980年代每年的10多万吨下降到零。 [8]2019年5月9日和5月28日,日本厚生省实施批批检验呋喃它酮和呋喃唑酮,有13 家企业的16批产品分别被检出呋喃它酮和呋喃唑酮超标,这使企业通关时间加长,出口 量进一步萎缩。[3] 近年来,发达国家实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加大对进口茶叶的农残 检测,提高检测标准,对福建乌龙茶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日本对进口的茶叶设置了108 种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而实际检测项目多达142种。与欧盟的比较,不仅量多,有的 指标还严于欧盟。2019年5月29日,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对茶叶农残的检测要 求大幅提高。有限量的农残项目从原来的83项增加到144项,无限量标准实行“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mg/kg。日本对设限外农药采用统一标准,大大增加了福建出口的乌 龙茶农药检出的概率。这使得福建乌龙茶的出口量从2001年的14296吨/年下降到2019 年的12626吨/年,出口金额从2001年的3476万美元下降到2019年的2976万美元。 [9]1999年7月以来,欧盟大幅度增加了出口茶叶农药检验的项目,同时提高了标准的严 格度。在数量上由1999年的6种增加到2019年的216种,其中93.6%农药的最大残留限 量为0.01mg/kg,为仪器的最低检出限,大大增加了我国茶叶出口的困难。而且,欧盟仍 然根据1998年第98/82/EC号规则中有关农药残留最高限量的规定,坚持对干茶叶(固体物) 中的农残进行检测,即检测每公斤干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含量,而不是按照消费习惯对 茶水中农残进行检验,对干茶叶取样检测的方法导致出现农残大量超标现象。随着欧盟实 施的茶叶农残检验标准越来越苛刻,中国对欧盟茶叶出口逐年下降,1998年中国对欧盟(25国)出口茶叶4.3万吨,2019年出口茶叶1.8万吨,九年间下降幅度达58.1%。[3] 在禽肉进出口方面,中美禽肉贸易面临的严重问题是贸易不平衡,我国进口量大,出口量少,2019年中国自美进口禽肉超过60万吨,出口为零。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2019财年综合 拨款法案》第733款规定,不得将该法案拨款用于制订和实施有关允许中国禽肉产品进口,这严重影响了中美禽肉贸易。2019年3月10日,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涉及限制进口中国 禽肉产品的《2019财年综合拨款法案》第727条款,继续关闭了中国禽肉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大门。[3] (二)提高出口成本,削弱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从经营成本角度来分析,TBT措施对农产品出口企业会产生成本障碍作用,具有负面 影响,从而进一步削弱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出口农产品受阻在很多情况下是

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李蓓 沈丹萍 邵继勇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摘 要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在我国整体的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显示性比较优势等指数的测算评价了中日农产品贸易,进行了结果分析,并讨论了两个指数之间的联系。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提高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建议及对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日农产品贸易 竞争力指数(T C)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日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约占我国整个农产品贸易额的1/3,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最大的目的国。日本耕地有限、生产成本高、农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等原因造成了日本食品价格非常昂贵,由于受到本身国情的限制,农业在日本属于夕阳产业。这为我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带来了契机。近年来,由于受到 绿色壁垒 的影响,两国之间农产品贸易发展缓慢,但是中日农产品贸易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是在上述背景下对中日之间农产品的竞争力及贸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中日农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一)中日农产品竞争力的测定 在具体讨论我国与日本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时,我们首先引用竞争力指数,也就是TC指数作为分析工具。T C=(Xi-M i)/(Xi+M i),Xi表示i类产品的当年出口额,M i表示i类产品的当年进口额。T C的数值在l和-l之间,当TC=-1时,表明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当T C=1时,表明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当T C=O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TC越接近1时,表明竞争力越大。 (二)数据的收集 表一 中日农产品的TC指数 中 国日 本 19900.021-0.92 19910.10-0.91 19920.10-0.91 19930.17-0.91 19940.10-0.92 1995-0.11-0.92 1996-0.10-0.93 1997-0.97-0.92 19980.01-0.91 1999-0.05-0.91 20000.08-0.92 20010.08-0.87 2002-0.06-0.91 2003-0.16-0.91 2004-0.31-0.91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 OST A T Database。 (三)结果分析 1.从表一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产品总体来说在国际上基本不具有竞争力,甚至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可以利用与日本的相对竞争力优势来提升我国的农产品出口。 中日农产品贸易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大宗农产品的贸易、中间农产品贸易以及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农产品贸易。首先,大宗农产品,即小麦、玉米等土地密集型农作物虽然是中日农产品贸易中增幅最大的,但并不是中日之间农产品贸易的主体。因为近 经济研究

浅析贸易摩擦及我国应对措施

论文名称:浅析贸易摩擦及我国应对措施 经济学十大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和他人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国家也一样,通过贸易,能使一国的总经济福利增加。所以,从原则上分析,各国应该支持自由贸易,使国内状况变好。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顺利,贸易纠纷层出不断。 以下是今年以来中美双方的一些贸易摩擦。首先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反倾销。 1、美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油井管征收反倾销关税。11月6日,美国商务部5日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2、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钢丝层板、钢格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石油管材展开反倾销。今年以来,美国发起了8起。 3、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关税限制。中国也有相关的情况。1、中国对美国肉鸡启动反倾销反补贴。2009年9月27日日前商务部已启动对美国进口的肉鸡产品和部分汽车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的立案审查程序,这标志着立案受理的开始。2、中国对原产美国的排气量在2.0和2.0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发起反倾销。2009年11月6日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3、中国对美国钢材展开反倾销。2009年6月3日中国启动了据信是首次针对美国进口钢材的反倾销调查,加剧了美中之间的紧张形势。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虽然各国支持贸易,然而,由于国内大集团利益冲突,各国对进口商品征收重税,设置进口配额,甚至实施反倾销调查,引发贸易大战。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结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导致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以中美贸易为例,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经济学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2003-3-25 一、入世一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 在WTO框架中,农业是最敏感最弱势的领域。中国农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随着关税降低和进口配额增加,许多人担心中国农业会经不起加入WTO之后的冲击。但是从入世一年来的情况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虽然不断遭遇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却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出口实现了自2000年以来的连续第三年增长,且增幅显著,进口变化不大,入世冲击没有形成。 1.出口总额显著增长,进口总额微增,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截至2002年10月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40亿美元,同比增长7.6%。尤其是农产品出口取得可喜成绩,出口额达到142亿美元,同比增加16亿美元,增幅达12.6%;进口98亿美元,同比增长1%。农产品贸易顺差扩大到44亿美元,同比增加15亿美元,增幅达51.4%。 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为5.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4.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占全国顺差的17.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2.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增减不一 (1)粮食出口大幅度增加,进口减少。2002年1-10月中国粮食累计出口1098万t,同比增加400万t,增幅达57%;进口239万t,同比减少13万t,降幅达5%;粮食净出口859t,增幅达92%。 粮食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和小麦出口大幅度增加。1-10月玉米累计出口842万t,同比增加355万t,增幅达73%;小麦累计出口90万t,同比增加37万t,增幅达72%。粮食进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大米和大麦进口减少。1~10月玉米累计进口0.76万t,同比下降77%;大米累计进口16.5万t,同比下降15%;大麦累计进口159万t,同比下降19%。

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国,自2000年起,中国的进口始终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2004年更是达到25.4亿美元,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9.1%,创历史新高。澳大利亚还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其中,2004年的逆差额为23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46.4亿美元)的49.6%。近年来,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目前已经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贸易战略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加大其出口产品营销力度的同时,为使其产品获得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还通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来推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签署。从未来的发展看,这些措施可能会促使澳大利亚农产品对中国 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判断。 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李峰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刘合光 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国,自2000年起,中国的进口始终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2004年更是达到25.4亿美元,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9.1%,创历史新高。澳大利亚还是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其中,2004年的逆差额为23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46.4亿美元)的49.6%。近年来,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目前已经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贸易战略的重要内容。在不断加大其出口产品营销力度的同时,为使其产品获得更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还通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来推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签署。从未来的发展看,这些措施可能会促使澳大利亚农产品对中国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判断。 一、澳大利亚农业及中澳农产品贸易 1.澳大利亚农业概况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耕地、草地资源,农牧业高度发达。其农业用地4460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77400万公顷)的57%。其中,种植业用地4800万公顷,

2018-2019-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1)论文-word格式 (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1)论文 【论文摘要】中国加入WTO六年后,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些老问题如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等已经得到了解决或不再被过多地关注,但是另一些问题却逐渐升级为双边贸易摩擦的新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美贸易现状,发现在美国总体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并且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分析中美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面对新机遇,积极运筹,采取怎样的贸易对策来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摩擦。【论文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对策一、中美贸易关系现状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自201X年起,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至201X年底,5年中两国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7.2%,堪称世界之最。中美贸易额201X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63亿美元,201X年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16.3亿美元,201X年更达2626.8亿美元。目前,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201X年中美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9%,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在中美贸易额飞速增长的同时美中贸易逆差不断加大,按美方计算,从1983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年年逆差,1983年为3.2亿美元,到201X年增为2325亿美元,增加了700 多倍,201X年美国对华逆差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二、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 1.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反补贴等微观经济领域,这与中美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差异有关。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冲击了美国同类企业,引起了失业和企业效益不佳,而且中国产品的低成本是因为“政府行为扭曲了市场政策”,或者工人的工资不合理,这对美国竞争者来说“不够公平”,违背了“公平贸易”原则。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用什么方式干预经济,怎样确定适当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一个国际上的统一标准,尽管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但美国企业却更加关注中国。2.中美贸易间产生摩擦和中美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有直接关系。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超高速增长,导致贸易的不平衡问题逐步显现。按照美方的统计数字,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而中国产品占美国整个外贸逆差的五分之一,分量比较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些人认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冲击了美国的一些产业,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3.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个主要焦点目前集中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这与美国国内目前的状况密切相关,而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以美元表现的商品价格偏低,从而促进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并且限制了美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从201X年以来,美国开始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其经常项目逆差,这项政策提高了美国产品对欧元区和日本的竞争力。但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盯住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