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视野下的当代建筑理论教学研究

合集下载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在职业建筑教育中的探索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在职业建筑教育中的探索
设 计 教 育 —— 1 5 3
中外建筑 史课程教 学在
职 业建 筑 教 育 中 的探 索
文 /彭 玮
高职三年制专科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 改革的研究还很匮乏 , 而且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的风气 比本
科生时更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 率与教 学质 量的 目的。
发展实验教学、现场教学等 多种教学方法 , 力求师生联系的多样
建筑是一门艺术 , 它和人类 的精神层面及物质生活的各方面
化, 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互动 注重以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理论思 有着密切的联 系, 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敏锐视觉感
维能力的培养;注重 中国建筑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互动, 如 知力的建筑师能设计出优秀的建筑 , 也不能想象如果没有建筑这 建筑材料 、 建筑结构等 。 讲课采用板书和多种现代技术手段 (P PT

重要内容 , 美术史会不会完整。 我们认为 , 现在首先应强调的
演示 、 D演示等 ) VC 并重的手法 ,尽量做到图文并茂 , 使讲课内 是建筑与绘画、雕塑原本同属于视觉艺术这一 “ 常识 ” ,对于培 容生动活泼。实践课程尽可能做到生动灵活、形式多样 。参观教 养 建 筑 设 计 人 才 的成 长 而 言 , 认识 到 这 一 点 是相 当重 要 的 。 一 这 学 由实训教师和辅导教师带队 , 在参观过程 中教师现场进行讲解。 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 从建筑史上来看, 纵观古今 分项实训和专题 实训 由教师布置题 目, 学生在完成过程 中由主讲 中外的建筑大师 , 无不具有深厚的美术修养 , 他们是建筑师 , 但 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综合实训由主讲教师、辅导教 师共同指导 。 首先是 艺术家 , 是大艺术家的 同时也是大建筑师 。 我国晚 明的园

建筑设计理论研究

建筑设计理论研究

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建筑设计是一门充满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艺术,涉及到建筑师对空间、功能、美学和技术的综合运用。

建筑设计理论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建筑设计背后的原理和理念,以及与建筑师创造力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1. 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建筑师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原则。

通过研究设计理论,建筑师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设计质量和创造力。

其次,建筑设计理论研究有助于推动建筑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设计原则和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的本质,为建筑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这对于建筑学科的学术发展和专业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建筑设计理论研究也可以为建筑行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通过研究建筑设计理论,我们可以探索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推动建筑行业向更环保、更节能的方向发展。

2. 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方法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和资料收集来了解已有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

这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期刊文章、研究报告等途径进行。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

其次,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也是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可以观察和研究具体的建筑项目,了解设计过程和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从实际项目中提取出设计原则和经验教训,为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此外,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理论研究。

通过建立模型和进行仿真,我们可以模拟和分析建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如能耗、采光效果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原理和优化设计方案。

3. 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应用领域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成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首先,它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解决设计问题。

江苏省第十二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

江苏省第十二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

二等奖(21项,排名不分先后)
张亮/孙乐强/孟 南京大学 振华/尚荣 王志敏 王运武 朱国芬 朱其训 周文娟 张硕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通大学 南京晓庄学院 哲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理念研究 外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专著) 基于协同理论的数字校园建设的协同机制研究(专著) 高校生态德育研究(专著) 教育夹缝谈(专著) 大数据时代外语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探索与发现(专著) 传播生态视域中大学课堂的潜课程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淮阴 工学院土木类“卓越计划”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与实践为例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公示语翻译 船舶类专业设置与江苏船舶工业发展关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路径及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 践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问题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新与实践构建(专著) 研究生培养中的协同发展问题思考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联盟:意蕴、属性及培育
南京医科大学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盐城工学院 江苏大学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三等奖(131项,排名不分先后)
张向阳 实证探究 德国大学植物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高校农科专业层次性、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机助外语教学的计量学考察暨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态 势展望 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 基于生态思维的音乐课程观 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的教学策略改进研究 资源指引型的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写作语言表现的影响 校园智能长跑自助管理系统应用于高校阳光长跑的实证 研究 大学物理实验的考核模式 基于问题启发式的服务运作管理教学研究 MOOCs之发展脉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论 宪法教学的阿基里斯之踵——兼论宪法学教材的编写问 题 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研究

“六双”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六双”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术专业在新的教育模式 下, 顺应 了当前 高职教 育改革的要求 , 动 了建筑专业的教 学效果和教 学 推
质量。依 据“ 六双 ” 模式 的内涵, 对建 筑工程技 术专业教学进行探 索, 出相应的 改革措施 并对取 提
得 的 成 效进 行 分 析 , 以期 为 高职 院校 建 筑 工程 技 术 专 业 建设 提 供 借 鉴 。
关键词 : 六双 ; 筑工程技 术; 建 培养模式 ; 改革 中 图分 类 号 : 7 0 G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14 2 1 )8 0 7 2 17  ̄9 5 (0 1O —0 5 —0
科 学技 术 的进步 , 才素 质要 求 的提升 , 广大 职 人 对 业 院校 的教 育模 式提 出 了新 的要求 和挑 战 。职业 院 校 的教 育 工作 者应 该 在 科 学 的现 代 教育 理 论 、 育 思 想 教 指 导下 , 照特定 的培养 目标 和人 才规 格 , 按 以相 对稳 定 的教 学 内容 、 程 体 系 、 课 管理 制度 和评 估 方 式 , 施 高 实
育教 学 改革 和 人 才培 养 质量 的提 高 。所 谓 “ 双 ” 其 六 , 主要 内 涵是 : 德 育 人 、 纲 导 教 、 堂施 教 、 师 执 双 双 双 双
教 、 向考 核 和双证 就业 。 双

程施 工》 《 、框架结构工程施工》 《 、钢结构工程施工》 、
《 筑 工程 质 量检 查 》 建 等七 门 专业 核 心课 程 , 出专业 突
纲 , 以指导 建筑 工程 技术 专业 的教 学实 践 。 用
作 者 简 介 : 波 ( 9 4 )男 , 南 罗 山人 ,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士 , 要 研 究方 向 : 程 项 目管 理 。 黄 18一 , 河 信 硕 主 工

关于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双元培育”实践教学模式的 探索

关于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双元培育”实践教学模式的 探索

关于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双元培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高职建筑设计专业是一门结合建筑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建筑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专业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双元培育”实践教学模式成为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探讨关于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双元培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们来了解一下“双元培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这种模式是指在学校的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建筑设计专业中,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探讨这种“双元培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首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建筑设计的理论知识,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原理等。

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校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例如通过设置实践课程、实践项目、实习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其次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在“双元培育”实践教学模式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可以与建筑设计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项目的实践机会。

通过参与这些实际项目,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同时也能够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再者是导师的指导。

在“双元培育”实践教学模式中,导师的角色非常重要。

导师需要在学生的实践教学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同时也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最后是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主动探索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现学习——建筑理论教学的新思路

发现学习——建筑理论教学的新思路
d f c l o s i g c t a r cie d r g a c i cu a i u t fl sn r i l a t u i h t t r l i o i c p s n r e p a t en w. rci o s Ke r s Di o e e c i g t e r Cr i c l y wo d : s v r t a h n o y c y h at a i h n i gAr h t t r l h o t i k n c i c u a e r I t e t a y t m e t y nl c l s l u s e
立思 考 与研 究 能 力培 养 上 已 日益 处 于 不 可忽 视 的地
位。
a i t o ter wn Di o e tc ig b sd n bl i y n hi o . s v r e hn , a e o e y c t a rhtcu a e c ig C n y o t f h i c a r i l c i tr l a h n , a f dawa u e e t n i o t
这种 发 现 学 习 的理 论用 于 教 学 时就 称 发 现学 习 法 。
Ab ta t h t am s f a c i cu a t e r sr c : e wo i o r h t tr l h o y T e ta h n r o c n tu t s d n s itlc u l y t m e c i g a e t o sr c t e t ’ n l t a se n e s a d t u l p su e t ’ a i t fc at a h n ig n b i u t d n s b l y o r i c l i k n . o d i i t Co ta t t t d a i n l S e p stv t a h n , n r s o r ito a ’ x o i e e c i g a i d s o e a h n s o e a d mo e i o t n e a s ic v r t c i g i m r r y e n mp r t c u e a b

建筑工程与设计理论的前沿研究与应用

建筑工程与设计理论的前沿研究与应用

建筑工程与设计理论的前沿研究与应用前言建筑工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理论则是其核心和灵魂。

在建筑工程与设计理论领域,前沿研究与应用的探索,不断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工程与设计理论的前沿研究与应用,包括数字化建筑设计、可持续建筑理论、智能建筑技术、人居环境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与应用。

数字化建筑设计数字化建筑设计是当今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工具与技术,建筑师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精确的建筑模型建立、参数化设计和虚拟仿真等操作,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同时,数字化建筑设计还能够实现建筑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的信息集成和共享,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可持续建筑理论可持续建筑理论致力于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以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环境友好等为核心理念,可持续建筑设计注重优化建筑能源系统、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废弃物产生等方面。

此外,可持续建筑还注重建筑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随着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可持续建筑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智能建筑技术智能建筑技术是建筑工程与设计理论的又一重要方向。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智能建筑实现了系统集成、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等功能。

智能建筑不仅能够提供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还能够进行节能管理、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方面的应用。

智能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建筑的品质和生活的质量。

人居环境研究人居环境研究关注人类在建筑环境中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通过对建筑物理环境、室内空气质量、照明设计、声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人居环境研究致力于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此外,人居环境研究还关注人类心理和行为,并为设计师和决策者提供科学数据和规划指导。

前沿研究与应用案例分享数字化建筑设计案例1.Parametric Design Studio: 这个项目以参数化设计为核心,通过计算机模拟和算法优化,实现了多变形建筑的设计与制造,有效提升了设计效率和建筑品质。

浅谈中职校建筑CAD教学现状与思考

浅谈中职校建筑CAD教学现状与思考

浅谈中职校建筑CAD教学现状与思考一、中职校建筑CAD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资源不足中职学校的建筑CAD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缺乏先进的CAD软件和硬件设备,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CAD技术和工具。

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案例,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教学内容滞后建筑CAD软件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但是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的发展。

目前的建筑CAD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2D绘图和简单的3D建模上,对于建筑CAD的高级应用和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教学安排。

3.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建筑CAD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缺乏实际项目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建筑CAD技术及其应用。

1.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应该加大对建筑CAD教学资源的投入,更新软件和硬件设备,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建立起教学资料和案例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2.更新教学内容建筑CAD教学内容应与行业发展同步,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让学生了解建筑CAD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多元化教学方法建筑CAD教学应该多元化,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将建筑CAD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潜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建筑CAD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让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建筑CAD技术。

5.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与建筑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和实践经验,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建筑CAD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

三、结语建筑CAD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职校的建筑CAD教育应与时俱进,与行业发展同步。

通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提高中职学生的建筑CAD技术水平,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06期总第507期
教育论丛
DOI:10.16653/ki.32-1034/f.2019.006.043
职业教育视野下的当代建筑理论教学研究
邹玮
摘要: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输出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当今时代下,需要通过不断加强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效果,才能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人才。

对于现代建筑学教育而言,不应当只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如何学好专业技术上,而是应当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建筑观,在从事建筑行业事业时,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认识。

因此,文章立足于职业教育视野,为当代建筑理论教学的开展应当适应教育改革的标准提供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当代建筑;理论教学
就建筑历史与建筑理论而言,建筑理论学是非常核心的一项内容,无论是在建筑教育中还是建筑实践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当今职业院校的学生,务必要对当代建筑理论发展进行分析,明确自己在建筑行业中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建筑思维,把握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与动态,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未来在建筑行业中稳定发展。

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建筑理论教学的开展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建筑理论与建筑实际教育。

一、“历史与理论学习”的特定语境
为了能够对建筑理论教学相关内容有更明确的阐述,这里将我国某职业学校作为教育背景地,将“历史与理论学习”语境限定,特别是在对教学“工作单元体系”关系进行探究时,语境的限定能够让我们对在建筑教学中建筑理论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

这里我们选择的语境为某职业学校,该校建立于19世纪50年代末期,办校目的以及教学任务就是为我国输送更多的建筑行业施工人才。

在办学点上来看,该校更注重培养有独特建筑观念、建筑审美的人才,而并非只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建筑。

当然,掌握建筑基础是建筑教育的基本目标,但立足于当下时代来看,社会的发展对于个性化人才的需求更大,因此,建筑教育也应当突破“公式化”的教学模式[1]。

而对于学生而言,“工作单元”的建立可以充分保护他们独立的个性,既注重整体的发展,又注重个体化之间的差异。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充分的鼓励学生勇敢的寻找自己的兴趣点,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经过经验来看,这种教育体系有非常显著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具有连续性、逻辑性的思维模式,同时对自己的兴趣进行深度挖掘,并在教学上有所创新。

二、“历史与理论学习”的课程结构
在本文设定的语境中,学生需要学“历史与理论”课程,授课形式呈现多元化,比如:课堂交流、实地参观等。

在正常的教学时间之外,对于学生完成的论文课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2]从整体的建筑理论教学结果看,培养了学生对个人观点的表达能力、独特的逻辑性思维、专业的施工技能。

而多样性是该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师资力量较为雄厚,且不同教师在文化层次与教育背景上均有差异性;第二,无论是教师还是教学内容,都不存在固定性,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第三,课程内容非常丰富。

就授课教师而言,自身与其他教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专业水平不同,在开展教学时所用方式与素材也有不同,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性。

特别是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有多样课程可让学生选择。

因年龄、年级不同,对学习内容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举个例子来讲,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应当将建筑理论教学中的施工基础作为必修课程,不可随意选择,但是学生可以随意旁听别的课程。

而到了高年级,大多数课程为选修,且有很多可选择的课程。

其原因在于,低年级学生缺少理论基础,需要在这个阶段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而高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几年的积累后,在知识与技能上均有一定的基础,对于他们而言,满足他们对于学习的诉求,提升自己的辨识力更重要。

[3]
基于此,在对各个年级课程内容进行设定时,是建立于其已有的理论基础上,同时,更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


-
-111
2019年第06期
总第507期
教育论丛这一点上来看,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见,也有了坚实的建筑施工技能基础。

三、“历史与理论学习”的课程主题
在本文设定的语境中,课程范围的广度也是体现课程多样性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对多元化观点的一个体现。

在该课程中,涵盖的内容包括建筑学的相关基础概念、知识范围、教学形式、现代主义回顾等。

就现阶段而言,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让计算机的应用成为建筑理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有教师曾经将电脑工作中带来的新问题,与普通议题相连,为建筑理论教学提
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4]
与此同时,在对同一个课题议题进行讨论时,不同的课程对待问题的角度有显著不同。

举个例子来讲,在前些年中,“城市建设”是建筑施工教学中关注度较高的一个话题,各大专业院校也开设了“历史与理论”课。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建筑理论学中多多少少会包括:建筑生产、记忆等内容。

对于建筑理论教学课程而言,不同学者对于问题看待的角度也不同,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同一个问题具有不同的可研究角度,逐渐丰富自己思维体系,同时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可以为拓展学生建筑施工思维
奠定更好的基础。

[5]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历史与理论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有兴趣的投入其中,将该课程的学习作为一个起点,学生会有自己独立的建筑施工思维,在建筑施工学中可以建立独特的思考。

也正是因为如此,该课程的教育强调的是个人对建筑思想的表达,使其能够清楚地描述出自己对建筑的理解,通过对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让学生对所学课程加深理解。

总的来讲,该课程的学习并非简单选择的问题,更强调的是多元性,让学生能够在辨识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建筑观,拥有专业的施工技能。

四、“历史与理论学习”的启示
就课程本身来讲,有非常显著的针对性,从某些角度
来看,每个学校在相同课程的教学上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一种课程内容几乎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学校。

但是,在充分了解自己学校教学目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对课程的组织特点进行充分挖掘,提升教学效果。

在笔者看来,立足于职业教育视野,当代建筑理论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的开展是建立在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并不具有独立性、抽象性,课程中的每一部分内容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补充;另一个就是支持。

其次,在
建筑施工操作上来看,历史与理论课程并不具备直接指导
性的作用,学生无法通过理论依据创造出施工方案,它存在的意义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建筑相关概念体系,让学生能够对建筑学、建筑教育等相关内容有深入了解,通过对概念的不断理解,学生的建筑语言表达能够更加清晰,在对自己体验进行表达时,使重点更加明确,将自己的思想
充分的体现出来。

[6]
最后,该课程不仅承担着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视野范围进行拓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看待问题时他们还可以从历史的不同角度出发,结合问题发生时的特定语境,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体现自己的观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筑学科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也充满知性与创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历史与理论科目的存在意义并非对实践性工作提供指导,而是对学生分辨能力、创造性的培养途径。

对于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而言,是现代教育改革对于职业院校、专业院校的要求,同时也是建筑学校在职业教育中需要一直追求的目标,对于建筑职业而言,提高历史与理论教育效果,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理论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建筑思维、建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对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不断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加以引导,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雪,张华平,陈虹羽,等.以项目设计任务为驱动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7):52-53.[2]易斌,沈新福.现代职业教育下“一对多、多对一”师徒制培养模式研究——以高职建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广西教育,2017(43):42-43.
[3]陈英.与专业深度契合的工程制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4):54-54.
[4]姬寓.信息化视域下"建筑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7(15):138-138.
[5]高瑞宏,王敏.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科教导刊,2018(4):20-21.
[6]张国峰.高校现代景观建筑设计理论教学探究——评《现代景观建筑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16(15):F0003-F0003.
[7]张玲.现代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以《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8(6).
(作者单位: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
-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