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_(修改2)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故 tan ������
1 sin2������
-1
=
tan
������
1-sin2������ sin2������
=
tan
������
cos������ sin������
=
sin������ cos������
·-scions������������
=
−1.
(2)证法一:sin2α+cos2α=1⇒1-cos2α=sin2α
sin������ 1 + cos������ ∴ 1-cos������ = sin������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四 已知 tan α 的值求其他代数式的值
【例4】 已知tan α=7,求下列各式的值.
(1)
sin������+cos������ 2sin������-cos������
则 sin α=−
1-cos2 ������
=
−
15 17
,
tan
������
=
sin������ cos������
=
185.
反思已知cos α(或sin α)求tan α时,先利用平方关系求出sin α(或 cos α),再利用商关系求出tan α.注意在求sin α(或cos α)时,往往需分 类讨论α所在的象限.
证明三角恒等式就是通过转化和消去等式两边的差异来促成统 一的过程,证明的方法在形式上显得较为灵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直接法——从等式的一边开始直接化为等式的另一边,常从比 较复杂的一边开始化简到另一边,其依据是相等关系的传递性.
(2)综合法——由一个已知成立的等式(如公式等)恒等变形得到 所要证明的等式,其依据是等价转化的思想.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诱导公式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诱导公式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2)商数关系:sin αcos α=tan α.2.诱导公式公式一:sin(α+2k π)=sin α,cos(α+2k π)=cos α,其中k ∈Z.公式二:sin(π+α)=-sin α,cos(π+α)=-cos α,tan(π+α)=tan α. 公式三:sin(-α)=-sin α,cos(-α)=cos α.公式四:sin(π-α)=sin α,cos(π-α)=-cos α.公式五:sin )(απ-2=cos α,cos )(απ-2=sin α. 公式六:sin )(απ+2cos α,cos )(απ+2=-sin α. 一个口诀:诱导公式的记忆口诀为:(απ±2k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三种方法在求值与化简时,常用方法有:(1)弦切互化法:主要利用公式tan α=sin αcos α化成正、余弦.(2)和积转换法:利用(sin θ±cos θ)2=1±2sin θcos θ的关系进行变形、转化.(3)巧用“1”的变换:1=sin 2θ+cos 2θ=cos 2θ(1+tan 2θ)=tan π4=….一、已知某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 例1:① 已知sinA=23, A 为第二象限的角,求cosA ,tanA 的值;②已知cosA=23, A 为第四象限的角,求sinA ,tanA 的值;③已知α∈⎝⎛⎭⎫π,3π2,tan α=2,则cos α=________;二、由某角的正切值求该角关于正弦余弦的三角函数式的值例 2:已知tan α=2,求:(1)4sin 2cos 5sin 3cos αααα-+;(2)2222sin 2sin cos cos 4cos 3sin 1αααααα---+;(3)25sin 3sin cos 2ααα+-变式(1)已知tan α=13,求12sin αcos α+cos 2α的值;三、关于某角的正弦与余弦之和,正弦与余弦之差,正弦与余弦之积,知一求二例3: 已知-π2<x <0,sin x +cos x =15①求sinxcosx 的值, ②求sinx+cosx 的值③求sin 2x -cos 2x 的【试一试】 (1)若α为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sin α+cos α=23,则这个三角形是( )A .正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2)已知sin θ+cos θ=713,θ∈(0,π),则tan θ=________.四、利用诱导公式求值,化简例4: 已知sin)(2πα+=-55,α∈(0,π). (1)求)3cos()sin()23cos()2sin(απαπαππα++-+--的值; (2)求cos )(απ-65的值.(2)已知sin α是方程5x 2-7x -6=0的根,α是第三象限角, 则sin (-α-32π)cos (32π-α)cos (π2-α)sin (π2+α)·tan 2(π-α)=________.专项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已知α和β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且β=-π3,则sin α等于( )A .-32B.32C .-12 D.12 2. cos(-2 013π)的值为( ) A.12B .-1C .-32D .03.已知f (α)=sin (π-α)·cos (2π-α)cos (-π-α)·tan (π-α),则f ⎝ ⎛⎭⎪⎫-25π3的值为( )A.12B .-12C.32 D .-324.当0<x <π4时,函数f (x )=cos 2xcos x sin x -sin 2x的最小值是( )A.14B.12 C .2 D .4 二、填空题5.如果sin α=15,且α为第二象限角,则sin ⎝ ⎛⎭⎪⎫3π2+α=________.6.已知sin ⎝ ⎛⎭⎪⎫α+π12=13,则cos ⎝ ⎛⎭⎪⎫α+7π12的值为________.7. sin ⎝ ⎛⎭⎪⎫α+3π2·tan (α+π)sin (π-α)=________.三、解答题(共22分)8. (10分)已知sin θ+cos θ=23(0<θ<π),求tan θ的值.9. (12分)已知sin(3π+θ)=13,求cos (π+θ)cos θ[cos (π-θ)-1]+cos (θ-2π)sin ⎝ ⎛⎭⎪⎫θ-3π2cos (θ-π)-sin ⎝ ⎛⎭⎪⎫3π2+θ的值.。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说课稿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麻城市第五中学数学组曾令洋各位专家、评委: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4第一章第1.2.2节,本节课内容为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4第一章第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是在学生学习了任意角和弧度,并且理解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三角函数线等知识的基础上,与圆的几何性质建立联系,来研究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从而找到了同一个角的不同三角函数间的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等重要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后续的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教材“探究”的引导下,利用几何关系中的勾股定理及三角函数的定义,学生容易得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但灵活应用关系解题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特别是求三角函数值时符号的确定。
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推导并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已知某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会求它其余的三角函数值;能初步应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化简三角函数,证明三角函数恒等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牢固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三角问题的思维能力;灵活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不同变形,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加深理解基本关系在本章中的地位,训练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树立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推导及应用.难点:是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几何推导,三角函数值符号的确定。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法上,我借助多媒体和几何画板软件,采用“启发—合作探究—应用”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证法二:因为
(1 sin )(1 sin ) 1 sin cos
2 2
由原题可知 1 - sin 0, cos 0, cos 1 sin 所以 1 sin cos
证法三:
cos 0,1 sin 0 cos cos (1 sin ) 原式左边 2 1 sin cos cos (1 sin ) cos (1 sin ) 2 2 1 sin cos 1 sin 右边 cos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1.求值题型
已知某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 值,求这个角的其余三角函数值.
3 例6 已知 sin , 求 cos ,tan 的值. 5
注意开方运算时根号前正、负号的选取, 即根据角所在的象限讨论正负号。
课本P23 练习 1,2,3
2.化简三角函数式. 函数种类要最少,项数要最少,函数 次数尽量低,能求出值的要求出数值,尽 量使分母不含三角形式和根式。
主客呀."能给咱壹千斤吗?"根汉问道."壹千斤..."在场の十几人都张大了嘴巴,这还是人吗,这小子也太能吃了,买壹千斤腌牛肉吃?(正文贰叁贰7壹千斤)贰叁贰捌赚钱"有!"中年老板立即拍板道:"小老弟呀,给你算便宜壹些吧,你给二十二壹斤就好了,壹共是二万二...""好, 谢谢了..."根汉立即就掏出了二万五千星海币,厚厚の壹大叠放在桌上,又说道:"再给咱准备十几缸红米酒吧,这里剩下の钱能装多少装多少吧...""好の..."中年老板笑得合不拢嘴,赶紧将这壹大叠钱给收好了,开什么玩笑,这壹天の功夫,就做了两个月の生意.今天真得烧香 拜拜财神了,壹斤少说也得赚个八到十块星海币
1.2.2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能力训练(化简)
例3.化简 : 1 2 sin 2 10 cot 10 sin 10 1 sin 2 10
分析 :" 脱" 根号,因此设法把根号内式子 配成完全平方式 , 可以从1入手.
2 ) 01 soc 01 ni s( ) 01 soc 01 ni s( 01 soc 01 ni s 2 1 .1 式原 01 soc 01 ni s 01 soc 01 ni s 01 2 ni s 1 01 ni s
分析 : 找与题设条件最接近关 系式 : sin 2 cos 2 1, 故 cos 的值最容易求得在求 cos 时需要开方运算因此 , , 应根据角的所在象限确定cos 的符号. 4 对于tan 的负号,是根据商数关系直接运 算后的结果 ,
3 不需要根据的 是第二象限角来事先确 . 定 思路 : 找最接近题设的基本关 ;只有应用平方关系才根 系 据 角的象限来确定开方时 符号;应用商数关系 倒数关系时不 、 需要确定符号由运算自然得到符号 , . 本题由于角所在的象限 已指定,则求得的只有一组结果 .
1 2
3 2
2 2 2 2
3 2
1
0 1 0
不 存在
0
cos
tan
1
0
不 存在
1 2
0 1 0
不 存在
1
0
不 存在
cot
3 3
1 1
不 3 存在
3
3 3
0
0
问题探究(一)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sin 2 90 cos 2 90 ; 2. sin 2 30 cos 2 30 ; 5 5 3. tan 45 cot 45 ; 4. tan cot . 6 6 问题 : 如果把上面具体的数据 改为一般角会 有同样的结果吗 ?
人教a版必修4学案: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含答案)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自主学习知识梳理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平方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2)商数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变形(1)sin 2α+cos 2α=1的变形公式:sin 2α=__________;cos 2α=__________;(sin α+cos α)2=__________;(sin α-cos α)2=____________;(sin α+cos α)2+(sin α-cos α)2=________;sin α·cos 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tan α=sin αcos α的变形公式:sin α=____________; cos α=____________.自主探究1.利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平方关系.2.已知tan α=2,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4sin α-2cos α5cos α+3sin α; (2)14sin 2α+13sin αcos α+12cos 2α.对点讲练知识点一 已知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同角的其余三角函数值例1 已知cos α=-817,求sin α、tan α.回顾归纳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揭示了同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其最基本的应用是“知一求二”,要注意这个角所在的象限,由此来决定所求的是一解还是两解,同时应体会方程思想的应用.变式训练1 已知tan α=43,且α是第三象限角,求sin α,cos α的值.知识点二 利用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化简例2 化简:1cos α1+tan 2α+1+sin α1-sin α-1-sin α1+sin α.回顾归纳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公式的灵活运用,切实分析好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化简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1)化切为弦,即把非正弦、非余弦的函数都化成正弦、余弦函数,从而减少函数名称,达到化简的目的.(2)对于含有根号的,常把根号下化成完全平方式,然后去根号,达到化简的目的.(3)对于化简含高次的三角函数式,往往借助于因式分解.变式训练2 化简:1-cos 4α-sin 4α1-cos 6α-sin 6α.知识点三 利用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证明恒等式例3 求证:cos α1+sin α-sin α1+cos α=2(cos α-sin α)1+sin α+cos α.回顾归纳 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实质是清除等式两端的差异,有目的地进行化简.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原则:由繁到简.常用方法:从左向右证;从右向左证;左、右同时证.常用技巧:切化弦、整体代换.变式训练3 求证:1-2sin 2x cos 2x cos 22x -sin 22x =1-tan 2x 1+tan 2x.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揭示了“同角不同名”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它的精髓在“同角”二字上,如sin 22α+cos 22α=1,sin 8αcos 8α=tan 8α等都成立,理由是式子中的角为“同角”.2.已知角α的某一种三角函数值,求角α的其余三角函数值时,要注意公式的合理选择.一般是先选用平方关系,再用商数关系.在应用平方关系求sin α或cos α时,其正负号是由角α所在象限来决定,切不可不加分析,凭想象乱写公式.3.在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时,细心观察题目的特征,灵活、恰当的选用公式,统一角、统一函数、降低次数是三角函数关系式变形的出发点.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化简sin 2β+cos 4β+sin 2βcos 2β的结果是( )A.14B.12 C .1 D.322.若α为第三象限角,则cos α1-sin 2α+2sin α1-cos 2α的值为( ) A .3 B .-3 C .1 D .-13.若sin α=45,且α是第二象限角,则tan α的值等于( ) A .-43 B.34 C .±34 D .±434.已知tan α=-12,则1+2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的值是( ) A.13 B .3 C .-13D .-3 5.已知sin α-cos α=-52,则tan α+1tan α的值为( ) A .-4 B .4 C .-8 D .8二、填空题6.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tan α=-12,则cos α=________. 7.已知sin αcos α=18且π4<α<π2,则cos α-sin 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若sin θ=k +1k -3,cos θ=k -1k -3,且θ的终边不落在坐标轴上,则tan θ的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9.证明:(1)1-cos 2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tan 2α-1=sin α+cos α; (2)(2-cos 2α)(2+tan 2α)=(1+2tan 2α)(2-sin 2α).10.已知关于x 的方程2x 2-(3+1)x +m =0的两根为sin θ和cos θ,θ∈(0,2π) 求:(1)m 的值;(2)方程的两根及此时θ的值.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答案知识梳理1.(1)sin 2α+cos 2α=1 (2)tan α=sin αcos α (α≠k π+π2,k ∈Z ) 2.(1)1-cos 2α 1-sin 2α 1+2sin αcos α1-2sin αcos α 2 (sin α+cos α)2-121-(sin α-cos α)22(2)cos αtan α sin αtan α自主探究1.解 ∵sin α=y r ,cos α=x r ,tan α=y x,x 2+y 2=r 2, ∴sin 2α+cos 2α=y 2r 2+x 2r 2=x 2+y 2r 2=1 (α∈R ). sin αcos α=y r x r=y x =tan α (α≠k π+π2,k ∈Z ). 2.解 关于sin α、cos α的齐次式,可以通过分子、分母同除以cos α或cos 2α转化为关于tan α的式子后再求值.(1)原式=4tan α-23tan α+5=611. (2)原式=14sin 2α+13sin αcos α+12cos 2αsin 2α+cos 2α=14tan 2α+13tan α+12tan 2α+1=14×4+13×2+125=1330. 对点讲练例1 解 ∵cos α=-817<0且cos α≠-1, ∴α是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1)如果α是第二象限的角,可以得到sin α=1-cos 2α= 1-⎝⎛⎭⎫-8172=1517. tan α=sin αcos α=1517-817=-158. (2)如果α是第三象限的角,可得到:sin α=-1517,tan α=158. 变式训练1 解 由tan α=sin αcos α=43, 得sin α=43cos α. ① 又sin 2 α+cos 2α=1, ②由①②得169cos 2α+cos 2α=1,即cos 2α=925. 又α是第三象限角,∴cos α=-35,sin α=43cos α=-45. 例2 解 原式=1cos α 1+sin 2αcos 2α+(1+sin α)21-sin 2α -(1-sin α)21-sin 2α =|cos α|cos α+1+sin α|cos α|-1-sin α|cos α|=⎩⎪⎨⎪⎧1+2tan α(α为第一或第四象限角),-1-2tan α(α为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变式训练2 解 原式=(1-cos 4 α)-sin 4 α(1-cos 6 α)-sin 6 α=(1-cos 2α)(1+cos 2α)-sin 4 α(1-cos 2α)(1+cos 2α+cos 4 α)-sin 6 α=sin 2α(1+cos 2α)-sin 4 αsin 2α(1+cos 2α+cos 4 α)-sin 6 α=1+cos 2α-sin 2α1+cos 2α+cos 4 α-sin 4 α=2cos 2α1+cos 2α+(cos 2α+sin 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cos 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3cos 2α=23. 例3 证明 左边=cos α(1+cos α)-sin α(1+sin α)(1+sin α)(1+cos α)=cos 2α-sin 2α+cos α-sin α1+sin α+cos 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1)12(cos α+sin α)2+sin α+cos α+12=2(cos α-sin α)(cos α+sin α+1)(sin α+cos α+1)2=2(cos α-sin α)1+sin α+cos α=右边. ∴原式成立.变式训练3 证明 左边=cos 22x +sin 22x -2sin 2x cos 2x cos 22x -sin 22x=(cos 2x -sin 2x )2(cos 2x -sin 2x )(cos 2x +sin 2x )=cos 2x -sin 2x cos 2x +sin 2x=1-tan 2x 1+tan 2x=右边.∴原等式成立.课时作业1.C [sin 2β+cos 4β+sin 2βcos 2β=sin 2β+cos 2β(cos 2β+sin 2β)=sin 2β+cos 2β=1.]2.B [∵α为第三象限角,cos α<0,sin α<0,∴原式=cos αcos 2α+2sin αsin 2α=cos α-cos α+2sin α-sin α=-3.] 3.A [α为第二象限角,sin α=45,cos α=-35, tan α=-43.] 4.C [1+2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tan α+1tan α-1=-12+1-12-1=-13.] 5.C [tan α+1tan α=sin αcos α+cos αsin α=1sin αcos α. ∵sin αcos α=1-(sin α-cos α)22=-18, ∴tan α+1tan α=-8.] 6.-255 解析 由α是第二象限的角且tan α=-12,则⎩⎪⎨⎪⎧sin α=-12cos αsin 2α+cos 2α=1,则⎩⎨⎧ sin α=55cos α=-255.7.-32解析 (cos α-sin α)2=1-2sin αcos α=34,∵π4<α<π2,∴cos α<sin α.∴cos α-sin α=-32.8.34解析 ∵sin 2θ+cos 2θ=⎝ ⎛⎭⎪⎫k +1k -32+⎝ ⎛⎭⎪⎫k -1k -32=1,∴k 2+6k -7=0,∴k 1=1或k 2=-7. 当k =1时,cos θ不符合,舍去.当k =-7时,sin θ=35,cos θ=45,tan θ=34.9.证明 (1)左边=sin 2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1=sin 2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cos 2α=sin 2αsin α-cos α-cos 2α(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sin 2αsin α-cos α-cos 2α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右边.∴原式成立.(2)∵左边=4+2tan 2α-2cos 2α-sin 2α =2+2tan 2α+2sin 2α-sin 2α=2+2tan 2α+sin 2α右边=(1+2tan 2α)(1+cos 2α)=1+2tan 2α+cos 2α+2sin 2α=2+2tan 2α+sin 2α∴左边=右边,原式成立.10.解 (1)由韦达定理知⎩⎨⎧ sin θ+cos θ=3+12①sin θ·cos θ=m2 ②由①式可知1+2sin θcos θ=1+32, ∴sin θcos θ=34,∴m2=34,∴m =32, (2)当m =32时,原方程2x 2-(3+1)x +32=0, ∴x 1=32,x 2=12. ∵θ∈(0,2π)∴⎩⎨⎧ sin θ=32cos θ=12或⎩⎨⎧ sin θ=12cos θ=32. ∴θ=π3或θ=π6.。
1.2.2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课时)

1.2.2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二课时)学习目标:⒈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理解同角公式都是恒等式的特定意义;2 通过运用公式的训练过程,培养学生解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恒等式证明的解题技能,提高运用公式的灵活性; 学习重点:公式1cos sin 22=+αα及αααtan cos sin =的推导及运用:(1)已知某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中的一个,求其余两个;(2)化简三角函数式;(3)证明简单的三角恒等式. 学习难点:根据角α终边所在象限求出其三角函数值;选择适当的方法证明三角恒等式. 一、知识链接: 复习 :1.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 (x 、y ),r=22y x +,则角α的六个三角函数分别是什么?2.当角α分别在不同的象限时,sin α、cos α、tan α、cot α的符号分别是怎样的?二、新课导学自学教材P18-P20,并对相关概念进行勾画。
(思考1)三角函数是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来定义的,你能从圆的几何性质出发,讨论一下同一个角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吗?新知1:如图:以正弦线MP ,余弦线构成直角三角形,而且1OP =.221MP OM +=,因此221x y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当(2a k ππ≠+这就是说,同一个角α例题:学习课本19页—20页 例6 例7练习1:课本20页 练习1、4、5练习2:课本21-22 习题1.2A 组 第10、13题小结1:(1)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的前提是“同角”,因此1cos sin 22≠+βα,γβαcos sin tan ≠. (2)利用平方关系时,往往要开方,因此要先根据角所在象限确定符号,即要就角所在象限进行分类讨论.思考1:由于α的三角函数都是由x 、y 、r 表示的,则角α的六个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新知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请把关系式的推导过程写在后面)(1)倒数关系:⎪⎩⎪⎨⎧=⋅=⋅=⋅1cot tan 1sec cos 1csc sin αααααα(2)商数关系:⎪⎩⎪⎨⎧==ααα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tan (3)平方关系:⎪⎩⎪⎨⎧=+=+=+αααααα222222csc cot 1sec tan 11cos sin2.给出右图,你能说明怎样利用它帮助我们记忆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吗? (1)在对角线上的两个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等于1,有倒数关系。
第一章1.2-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sin α(1+sin α) 1+sin α
=
=右边.
2sin αcos α
cos α
∴原式成立. 法二:左边—右边=
所以,左边=右边,原式成立.
[巧妙解法] 由 cos2α=1-sin2α得 -cos2α=(sin α+1)(sin α-1),
sin α+1 -cos α
2.三角函数式化简技巧: (1)化切为弦,即把正切函数都化为正、余弦函数, 从而减少函数名称,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2)对于含有根号的,常把根号里面的部分化成完全 平方式,然后去根号达到化简的目的.
[变式训练]
化简: sin
sin2x x-cos
x-sitnanx2+x-cos1
x .
解:原式= sin
所以 sin α-cos α>0,
又(sin α-cos α)2=1-2sin αcos α=197,
所以 sin
α-cos
α=
17 3.
归纳升华
三角函数求值的常用方法
1.若已知 tan α=m,求其他三角函数值,其方法
tan α=m, 是解方程组
求出 sin α和 cos α的
sin2α+cos2α=1,
[变式训练] 已知 tan α =43且角 α 在第三象限,求
sin α ,cos α 的值.
解:由
tan
α
=csions
α α
=43,
得 sin α =43cos α .
又 sin2α +cos2α =1,
所以196cos2α+cos2α =1.即 cos2α =295.
又角 α 在第三象限, 所以 cos α =-35, 所以 sin α =43cos α =-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时巩固:判断正误
(1).sin 33 cos 47 1
2 2
×
(2).sin 2 cos 2 1 √
2 2
sin (3).若是第二象限角,则 tan .× cos
(4).sin cos 1 ×
2 2
注:对上述两个关系式的理解: “同角”二层含义: 一是”角相同”, 二是”任意”角,只要角相同且函数有意义即可.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推导
一、创境设问:填一填
sin
30 45 60
1 2
2 2
3 2
cos tan
3 2
2 2
sin cos
2 2
3 3
1 1 1 1
sin cos 3 3
1
3
3 3
1
3
3 3
1 2
150
1 2
3 2
根据以上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证明:左边 sin cos 2 2 2 2 (sin cos )(sin cos )
4 4
sin cos 右边
2 2
sin cos 1
2 2
原式成立
(2)
cos 1 sin 1 sin cos
三、数学应用(一):求值
4 例1 已知 sin , 且 是第二象限角,求 cos , tan 的值. 5
解: sin 2 cos2 1
2 2
先定象限,后定值
4 2 9 cos 1 sin 1 ( ) 5 25 又 是第二象限角, cos 0 3 cos , 5
4 sin 5 4 tan cos 3 3 5
4 变题:已知 sin , 求 cos , tan 的值. 5
解: sin 2 cos 2 1 4 9 cos 2 1 sin 2 1 ( ) 2 5 25
sin 4 0 5 为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沾化一中
高一数学组ຫໍສະໝຸດ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 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式; 2. 掌握已知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他 三角函数值. 3. 能够利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化简三角函数式,并证 明有关的三角恒等式.
教学重点: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
2
cos sin 1 2 2 cos sin
2 2
化简的目标是:三 角函数种数尽量少, 尽量由分式化整式, 化简结果要尽量简 洁。
三、数学应用(三):证明
例4 求证(1) sin
4
cos sin cos
4 2 2
恒等式证明常用方法?
分析:由左往右证
二、探求新知得结论
根据以上结果讨论,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关系:
sin cos 1
2 2
sin tan cos
对任意的角α这种关系也成立吗? 如何证明?
y 如图,设α是一个任意角, 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r 1
α
α的终边
P ( x, y )
sin y MP
例3. 化简(1) cos tan
=
sin
2 2
2 cos 1 (2) 1 2 sin 2
2
"1"换为sin cos
2 2 2
2cos 1 2cos (sin cos ) 解: 2 2 2 2 1 2sin (sin cos ) 2sin
3 2
若 若
5 12 , sin 13 13 5 12 cos , sin 是第三象限角,则 13 13
是第一象限角,则 cos
小结:(1)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 (2)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应用回顾
4 例1. 已知sin ,且 是第二象限角,求 cos , tan 的值. 5
cos x OM
x
O
M
A(1,0)
MP OM OP sin2 cos2 1
2 2 2
y sin tan tan cos x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 k (k Z )) 2
上述关系反映了角α 的正弦和余弦之间 的内在联系,根据等式的特点,将它称为 平方关系. 那么当角α 的终边在坐标轴上时,该关 系式成立吗? y
sin
sin2 cos2 1
cos
sin tan cos tan
用这两个关系式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求值、
化简、证明问题。
五、当堂检测
1.化简 1 sin 2 40
A
A. cos40o B. si n40o C . cos40o D. si n40o
3 4 10 当 为第一象限角时, tan ; cos 5 3 3 4 20 当 为第二象限角时, tan cos 5 3
小结: 当角的象限不明确时,要注意根据已知角的三角函数 值分象限进行讨论.
12 例2 已知 tan , 求 sin , cos 的值. 5 sin 12 解:由 tan , 可得 sin 12 cos cos 5 5 12 2 2 2 故( )cos 2 cos 2 1 又 sin cos 1, 5 25 2 解得 cos 。 先定象限,后定值 169 又由tan 0, 知 是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sin cos 1
2 2
P
P O x
平方关系和商数关系是反映同一个角的 三角函数之间的两个基本关系,它们都 是恒等式,如何用文字语言描述这两个 关系?
sin cos 1
2 2
同一个角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 1,商等于这个角的正切.
sin tan k (k Z ) 2 cos
4 2.若 cos , 且 是 第 三 象 限 角 , 则 B tan 5 4 3 4 3 A. B . C . D . 3 4 3 4 3 3.若 t an 3,且 2,则sin 2 4.化简(1 t an2. ) cos2 1 1 5. 已知sin 2 cos , 则 2 t an
归纳:
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思路: 由繁到简 一般方法: (1) 左边 右边
(2)右边 左边 (3)左边中间式 右边
(4)转化①A=B – B = 0 A
A ② A B 1(B 0) B A C ③ AD BC B D
四、课堂小结
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式:
证 明 : 由cos 0, 知si n 1, 所 以 si n 0, 1 1 于 是: cos (1 si n ) cos (1 si n ) 左边 (1 si n )(1 si n ) 1 si n2
cos (1 si n ) 1 si n 右边 2 cos cos 方法2: sin )(1 sin ) 1 sin2 (1 cos 2 cos cos 且1 sin 0, cos 0, cos 1 sin 所以: . 1 sin cos
变题:已知 sin 4 , 求 cos , tan 的值. 5
例2. 已知 tan
12 , 求 sin , cos 的值. 5
公式的应用: 知一求二:由一个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求出其它 的两个三角函数值 数学思想方法: ①分类讨论 ②方程(组)的思想
三、数学应用(二):化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