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必修三同步导练练习: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随堂演练 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学习要求基础训练(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 .调节准确、快速B .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调节物都是内分泌腺产生的 D .作用时间较短2.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属于()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 D .神经—激素调节3.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暂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 .①③⑤B .②④⑥C.①③⑥ D .①④⑤4.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激素调控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②激素调节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协调④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A .①②B .③④C.②④ D .②③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而激素又控制神经系统的调节B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部分活动的基本方式C .单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不依靠神经系统来完成D .反射弧是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增强(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6. 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A .感受器B .效应器7.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 .大脑皮层,下丘脑 C .下丘脑,下丘脑8. 机体保持水平衡的排水途径主要是A .由皮肤排出B .由肾排出9. 当一个人在较短时间内失水过多时,会导致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量减少()C .感受器和效应器D .神经中枢()10. 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C .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11.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白鼠表现为A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增强C .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 .下丘脑,大脑皮层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C .由肺排除D .由大肠排出 ()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D .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B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D .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B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 .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2.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有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课时同步练习: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有解析

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的关系1.下列都属于体液调整的是()①血液中CO2浓度上升,呼吸加快、加强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影响尿量③看到酸梅,唾液腺分泌唾液增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选A看到酸梅,唾液腺分泌唾液增多属于神经—体液调整。

2.健康人处于低温环境中感到冷,此时,人体最可能发生的是()A.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B.皮肤产生冷觉C.肝脏产热削减D.分泌甲状腺激素削减答案:选A人体感到冷,冷觉感受器已经兴奋,人体已经在大脑皮层产生冷觉,人体的变更是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的pH主要靠蛋白质和无机盐调整C.细胞内外Na+、K+分布不匀称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只要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人就不会患病答案:选C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内环境的pH主要靠缓冲物质调整,B错误;细胞内外Na+、K+分布不匀称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C正确;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人也可能会患病,如遗传病,D错误。

4.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整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调整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B.假如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肯定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C.假如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D.假如靶细胞为性腺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答案:选B该调整方式为体液调整,速度慢、作用范围广;假如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不肯定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假如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为肝细胞、肌细胞、其他组织细胞等;假如靶细胞为性腺细胞,则分泌物可能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

5.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作用减弱答案:选B当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加,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作用增加,故B正确,A、C、D错误。

人教生物必修三同步导练练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随堂演练 含解析

人教生物必修三同步导练练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随堂演练 含解析

1.判断正误。

(1)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2)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

()(3)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4)在一个神经元上某一点给予刺激,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由轴突传向树突,但不能由树突传向轴突。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突触间都是双向传导的。

()(6)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7)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解析:(1)反射发生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2)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方向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4)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在受刺激的整个神经元中均可测到动作电位。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间单向传递。

(6)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未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

(7)神经递质有两类: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因此,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答案:(1)×(2)√(3)×(4)×(5)×(6)×(7)×2.同学甲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同学乙患有小儿麻痹症,该病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引起的,关于两位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甲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C.乙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D.乙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解析:同学甲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膝跳反射是低级的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不在大脑,而在脊椎胸部的下方,此人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不影响断处以下的简单反射弧,因此膝跳反射还存在,又因为所有外界条件引起的疼痛都是在大脑皮层里产生的,而他的脊髓从胸部断掉了,传入神经受损,因此针刺足部无感觉;同学乙患有小儿麻痹症,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刺激能传到神经中枢,同学乙对刺激有感觉,被侵染的传出神经元受损,其对应的效应器没有应答,导致同学乙运动障碍,C正确。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2章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含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2章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含解析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范围广B.体液调节就是指激素调节C.所有动物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D.体液调节中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是通过血液传送的[答案]A[解析]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一种形式,B错误;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无神经调节,C错误;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传送的,D错误。

2.下列不属于体液调节的是()A.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B.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C.二氧化碳使人体呼吸中枢兴奋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调节尿量[答案]B[解析]体液调节是指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A、C、D都属于体液调节;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直接调节胰岛B 细胞的活动,B不属于体液调节。

3.如图为某人一段时间内体温变化示意图。

分别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A.非自主寒战和发热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答案]C[解析]ab段体温下降,是由于散热量增加,可能的原因是吹电风扇或处于寒冷环境中;de段体温上升,可能是由于产热量增加或散热量减少,非自主寒战、发热、剧烈运动均会导致体温升高。

4.下列与体温调节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B.人是恒温动物,所以体温始终保持在一个恒定数值不变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氧化放能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下丘脑是参与体温调节的重要器官,A正确;人是恒温动物,所以体温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而不是恒定不变,B错误;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释放能量,一部分以热能散失,一部分存储在ATP中,C正确;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D正确。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配套习题:第2章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含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配套习题:第2章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含解析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中枢均位于()A.大脑皮层B.小脑C.下丘脑D.脊髓[答案]:C2.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依靠神经调节B.只依靠体液调节C.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答案]:C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B.体温的恒定依赖于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C.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小部分变成热能散失,造成能量的浪费D.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答案]:C4.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而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答案]:B5.下列有关下丘脑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pH的调节需要下丘脑参与B.体温调节一般不需要下丘脑参与C.下丘脑是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最高级中枢D.由下丘脑参与的调节可能既存在神经调节,又存在体液调节[解析]:血浆pH的调节由酸碱缓冲物质直接参与完成,A项错误。

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B项错误。

大脑皮层是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最高级中枢,C项错误。

下丘脑属于脑的一部分,而且还具有内分泌功能,所以由下丘脑参与的调节可能既存在神经调节,又存在体液调节,D项正确。

[答案]:D6.冬日的早晨,在上学的路上,同学们体内的激素会升高的是()A.胰岛素B.性激素C.抗利尿激素D.甲状腺激素[解析]:冬日的早晨温度较低,在寒冷的刺激下,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但不会导致降血糖的胰岛素、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的性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及答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 2.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习题精练(完美解析版)一、选择题1.(2011·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B.体温升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C.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舒张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某些腺体活动具有调节功能解析: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体温升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体温的变化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产热和散热;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是寒冷刺激所造成的,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收缩。

答案:D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B.体表温度一定与体内温度相同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人体散热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解析:温觉感受器分布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神经调节来实现。

答案:C3.假设某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可以引起()A.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B.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C.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解析:抗利尿激素在体内缺水的时候分泌量会增加,当大量饮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同时抑制了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答案:D4.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B.人在紧张情况下,心跳、呼吸加速、血压升高属神经—体液调节C.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D.短跑运动员听到枪声完成跑步和冲刺的过程,只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的解析:短跑运动员听到枪声完成跑步和冲刺的过程,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答案:D5.下列关于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水解加快,合成量减少B.皮肤血管收缩,降低体内热量散失C.机体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下降D.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无关解析:寒冷环境中,代谢加快,ATP合成增多;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体内产生的热量运转减慢,散热减少;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体温调节过程离不开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同步测试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同步测试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C.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通过体液运输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2.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作用机理的阐述,正确的是()A.激素的作用主要是参与靶细胞的新陈代谢B.在血液中含有多种激素C.激素只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当激素作用于某一靶细胞后,再通过体液运送作用于其它靶细胞3.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4.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如右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狂犬病毒入侵神经细胞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B.狂犬病毒侵入细胞过程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同C.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导致相应神经元Na+ 内流速度减慢D.效应 T 细胞可与被狂犬病毒侵染后神经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被侵染的神经细胞坏死5.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6.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

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自身免疫病、痉挛C.过敏反应、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7.如图是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则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A.甲B.乙C.丙D.丁8.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而激素又控制神经系统的调节B.反射是具有神经系统调节的动物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C.单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不依靠神经系统来完成D.反射弧是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9.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可以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都是蛋白质类物质10.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行。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同步训练(附答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同步训练(附答案)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激素、CO 2等化学物质,通过________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不同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1.人体体温调节(1)人体热量的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________,尤以骨骼肌和________产热为多。

(2)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思考讨论:某病人持续24小时高烧39 ℃,此时该病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吗?为什么?2.水盐平衡调节(1)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________→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2)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________――→作用于肾小管、________,使其重吸收水→________减少。

答案:一、1.体液传送2.反射弧 较广泛 比较长二、1.(1)氧化放能 肝脏 (2)汗液的蒸发 皮肤内 呼吸 排尿 排便思考讨论:相等。

此病人在高烧39 ℃的24小时内,体温恒定,说明整个过程中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

2.(1)大脑皮层 (2)抗利尿激素 集合管 尿量1.假若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一位科学家,当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图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 ④汗液的分泌量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2.人体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必须进行多项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B.人在紧张情况下,心跳、呼吸加速,血压升高属神经—体液调节C.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D.短跑运动员听到枪声完成跑步和冲刺的过程,只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的4.(2009山东高考理综,3)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判断正误。

(1)体液调节只存在于高等动物中,单细胞生物不存在体液调节。

()
(2)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
(3)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和分泌的。

()
(4)当人体长期缺碘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
解析:(1)体液调节不但存在于高等动物中,也存在于单细胞生物中,而且单细胞生物中只存在体液调节。

(2)在炎热环境中,人的体温能保持恒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通过垂体释放的。

(4)人体长期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

答案:(1)×(2)×(3)×(4)√
2.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主要是下丘脑
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
C.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突触上双向传导
D.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以局部电流和化学信号的形式沿反射
弧传导和传递,其中突触的结构使兴奋单向传导。

答案:C
3.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B.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C.若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加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解析: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因此抗利尿激素增多发生在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的不是多种促激素,而是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答案:B
4.下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
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
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故A正确;图中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相关激素包括甲状腺激素,故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故C正确;寒冷时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但产热和散热是相等的,故D错误。

答案:D
5.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含量较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升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④⑤D.①④⑤
解析: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
素分泌会增加,①正确。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②错误。

冷觉和热觉在大脑皮层中产生,③错误。

血糖含量较低时,在有关神经的作用下,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多,④正确。

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后,在大脑皮层中会产生渴觉,⑤正确。

答案:D
6.(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Ⅱ)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

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

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

(1)实验组的环境温度高于实验动物的体温,由于机体的调节,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

(2)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
泌会增加。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温度,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将实验动物置于低温环境中,由于机体的调节,其体内的分解代谢会加快,耗氧量增加,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答案:(1)舒张增加(2)增加
(3)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
(4)增加增强
温馨提示:为了巩固和提升所学内容,请完成课时作业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