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讲课稿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苑”,主要教学内容为四首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杜甫的《绝句》和柳宗元的《江雪》。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描绘了山居秋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孟浩然《过故人庄》:通过访问故人庄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田园生活的珍视。
3. 杜甫《绝句》:以山水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社会的忧虑。
4. 柳宗元《江雪》:以江雪为题材,展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四首山水田园诗,感悟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
2. 分析四首诗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学会运用古典诗词进行表达和创作,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四首诗的艺术特色、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背诵四首诗,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幅山水画,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山水田园诗。
2. 新课导入:介绍四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历史地位。
3. 诗词诵读:全班同学齐读四首诗,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分析四首诗的意象、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山居秋暝》为例,讲解如何分析一首山水田园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山水田园诗四首2. 板书内容:王维《山居秋暝》:秋日山居,向往田园孟浩然《过故人庄》:友情、田园,珍视人生杜甫《绝句》:山水忧国,抒发情怀柳宗元《江雪》:孤独寂寞,江雪抒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四首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
讲课:山水田园诗课件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 衬托(正衬、反衬:乐景写乐情、乐景衬 哀情) •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 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 • 白描手法 • 用典 •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复、 反问等) ……
衬托
①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生活闲适 悠然自得
• 志趣高远 寄情山水
淡泊宁静
渴望归隐
• ……
把握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常用方法 • (1)知人论世(生平经历,社会背景等) • (2)因词求情(标题,关键词,注释) • (3)缘景明情(意象,意境)
•
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写景来抒情, 所以要善于分析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才能准确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从而 把握诗歌的感情。山水田园诗写景的 方法很多,鉴赏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 见方法和技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用极其凝练的诗笔, 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 的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 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 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 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山水田园诗课件ppt公开课可编辑全文

• 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 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 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 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 境界。——情景交融的境界。
山水田园诗鉴赏
学习重点:归纳概括山水田园诗常见 的意象及情感。 学习难点:掌握并运用用意象分析山 水田园诗情感的方法。
于
地坐着。静静地、静静地,
山 ,
坐对一山青。
观
坐对一山青,把心灵
海
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
则 意
界,真美。
溢
于
海
。
羽泉 归园田居
再翻一座山渡过一条河 就是外公外婆的村落 喝一口泉水唱一支老歌 看那袅袅炊烟舞婆娑 采一朵野菊插在你酒窝 酿出牛郎织女的传说 吹一首牧笛暖在你心窝 看那斜阳笑山坡 为了什么才离开 又为什么而归来 故乡是永远能给我原谅的胸怀 要走几段路犯过几个错 才明白自己想要的太多 要恨几个人伤过几次心 才了解为了爱要怎么做 一座城市又一个城市 才知道流浪的路多颠簸 一次成功又一次坎坷 才懂得陶渊明先生的快乐
的志向。
定,对名利
中间六句:葵藿、桑榆、禽鸟等, 荣华不屑
充满农家风情,恬静淡雅,描写田 --平和恬淡,
园生活之乐。
乐在其中
后四句:明志之语。悠闲自在,终 --再次明志,
老终南山
坚定不悔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厌
恶官场向往隐逸、自由的情感。
登 山
坐对一山青
则
郭枫(台湾)
情 满
我真愿永远这样静静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 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山水田园诗四首 讲课

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野旷’一联,人但赏其 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你是怎样 理解这诗外之意的? ‚野旷天低树‛写出旷野的空旷寂寥,在这个广阔的天地 之中,人显得孤独寂寞,这时,只有江中的孤月与自己亲 近,寂寞之心似乎寻得了慰藉,但这一点喜悦不能驱散诗 人的团团新愁,诗人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赴长 安,而今却只能还着一腔被弃臵的忧愤南巡吴越。此刻, 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 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 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 头。‚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让我们一见到的清澈平静 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 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 思想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 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月去的意境。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 写山风的威力惊人。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 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 • 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 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就看 得淡了,所以“悔读书”是很自然的了。
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请用 一句话概括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诗 人什么思想感情? • 诗人写景是以自己在终南山的主观 感受来写景的。终南山在诗人的笔 下呈现出雄奇险怪的特点。 • 通过写景和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 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思想内容:储诗与陶诗的共同之处在于:两位 诗人都是经历过官场生活后归隐田园,欣喜之 情表漏无遗;诗人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抒 发了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志向;两首诗 中都刻画了一位热爱自由、不愿受任何拘束的 诗人形象;景物描写栩栩如生。 手法不同:储诗开篇采用对比手法言志,陶诗 开篇与结尾都直抒胸臆;陶诗在描写田家风物 中表现了归隐的乐趣,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 而储诗则更多地直说归田之乐和生活情景,不 如陶诗平淡自然,反璞归真之意亦不如陶诗。
田园山水诗集老师说课PPT课件

酒庭流水 首
白 赊 直 夜 其唐
云 月 上 无 二李
边色天烟
白
。,。,
[]
·
解读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 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 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 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 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 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 酒。
鸟鸣涧
时月夜人 鸣出静闲
鸟 鸣
春惊春桂 涧
涧山山花
[]
中鸟空落 唐
。,。, 王
李 绅
解读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乡村四月
才乡子绿 了村规闲雨白
月
[]
插人如满 宋
田少烟川 翁
。。
大
虫杞 丝菊
秋
罥垂 尽珠 黄滴
日 田
葵露 叶红 ,,
园 杂
寂两 历蛩
兴
[
高相
花应 侧语
南 宋
]
晚莎
范
风丛
成
。。
大
日梅 长子
夏
篱金 落黄 无杏
日 田
人子 过肥 ,,
园 杂
惟麦 有花
兴
[
蜻雪
蜓白 蛱菜
南 宋
]
蝶花
范
飞稀
成
。。
大
坐柳 睡花
春
觉深 来巷 无午
日 田
一鸡 事声 ,,
园 杂
满桑 窗叶
兴
[
晴尖
。,。, 卷
解读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 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 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 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 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 插秧了。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山水田园诗”,具体内容为四首经典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积雨辋川庄作》、《江南逢李龟年》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通过对四首诗歌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其在四首诗歌中的体现。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四幅山水画,让学生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山水田园诗四首。
2.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四位诗人及诗歌背景。
3. 第二环节:诗歌鉴赏(1)分析《山居秋暝》的意境美、音韵美和哲理美。
(2)讲解《积雨辋川庄作》中的写景手法和诗人的闲适生活。
(3)解读《江南逢李龟年》中所表达的朋友情谊。
(4)探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4. 第三环节:实践演练(1)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背诵。
(2)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田园诗四首《山居秋暝》: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积雨辋川庄作》:写景手法、闲适生活《江南逢李龟年》:朋友情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忧国忧民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从四首诗歌中任选一首,分析其诗歌特点和美感。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1)示例:《山居秋暝》。
该诗描绘了秋日山居的宁静景色,展现了诗人王维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

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四首山水田园诗:《过故人庄》、《宿建德江》、《钱塘湖春行》、《夜雨寄北》。
具体内容包括:1. 《过故人庄》:理解诗中描绘的山水田园风光,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 《宿建德江》:分析诗中的写景手法,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意境。
3. 《钱塘湖春行》:把握诗中的动态描写,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夜雨寄北》:理解诗中的意象,探讨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背诵四首山水田园诗,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
2. 学会分析诗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练背诵四首诗,理解诗意,感受美好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水田园风光,引起兴趣。
2. 诗词背诵:学生集体背诵四首诗,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3. 诗意理解:教师讲解四首诗的背景和诗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美好意境。
4. 例题讲解:分析《过故人庄》中的写景手法,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宿建德江》中的写景手法,进行课堂讨论。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田园诗四首》2. 内容:a. 诗歌及作者b. 四首诗的主要意境c. 写景手法和抒情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b. 分析《钱塘湖春行》中的动态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
2. 答案:a. 背诵默写答案略。
b. 《钱塘湖春行》中的动态描写有:早莺、新燕、暖树、春泥等,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山水田园诗教案

山水田园诗教案教案:山水田园诗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山水田园诗,以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 能够运用诗中的意象,创作自己的山水田园诗。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展示《山居秋暝》全诗。
2. 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用于创作山水田园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田园画,感受山水田园的美丽。
2. 引导学生思考:山水田园诗是怎样的诗?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王维,引导学生了解他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2. 展示《山居秋暝》全诗,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意。
三、意象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
2.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诗中的意象,创作自己的山水田园诗。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学习。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山水田园诗板书内容:《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业设计:1. 背诵《山居秋暝》全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创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诗中的意象,创作出自己的山水田园诗。
作业设计中,学生需要背诵全诗和写一篇短文,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欣赏和创作山水田园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 (炼字:解释——描绘——情感) 参考答案:“空”和“迟”字用得好。 空:写出了山林的静谧幽暗茂密,看 不见人的活动。 迟:慢。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 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 境。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手法: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搭配,叠词。 写出了山野的恬静优美。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3、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 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 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描写手法
抒情手法 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
1 动与静的角度:
①动静结合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②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
山山水水 总关情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的定义: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 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 诗歌。
山水诗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
鸟鸣、猿啼等
田园诗的典型意象: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常用表现手法
其他方面: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 衬反衬等
虚实结合: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衬托(正衬与反衬)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 归年? 杜甫《绝句》
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
1.把握意象:
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找准意象特点(上下、远近、高低、里外、 俯 仰、色彩、动静等))
2. 分析意境:
①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4. 鉴赏手法:描写、抒情、修辞,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词语的锤炼、手法、语言风格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 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 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 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 怎样的境界? 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 坠如仙境。 (2)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 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 勃生机。 (3)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 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写出怀有欣快欢畅之情的渔民形象,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 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 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茫茫水田里里稻子 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 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 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雪白的白鹭, 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 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 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 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 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回归教材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本诗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 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 路。真实地表现出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动人地显 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1 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 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 2 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 山客、牧童、接舆、五柳、伯夷、叔齐 3 农具:耒、耜、锸、锄头、犁 4 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 菊 5 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型
1.热爱山水,倾心自然,向往自由;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 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 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 江上 (元)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 花。 (嗈嗈(yōng):雁鸣叫声.) 简要概括这首词与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的内容。(3分) 马致远词: 。张可久词: 。
2.视觉角度
① 绘形、绘色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角度变化 (上下、俯仰、高低、 远近 )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细致程度
①白描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工笔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 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 (“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 扣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 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乐景哀情: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张仲素的《春闺思》 哀景乐情: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三)修辞:
比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意象意境诗 要品景物真氛围,化身作者诗中游。 眼耳口鼻手齐用,声形色香加动静。 远近高低正侧面,点面虚实析手法。 活用诗中字与词,双音节词写意境。
小试身手: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①藜(lí ):一种可食的野菜。这里指蔬菜。 ②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 ③饷(xiǎng):送饭食到田头。
表现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1分)
②表现渔翁宁静恬美的生活情景。或表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 之情。(2分) (2)“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 否一致?为什么?(3分) 不一致。(1分)前者凄凉,后者恬静。(2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 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 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 么? 是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 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