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古诗赏析(详细版)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诗文解释】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题临安邸》的解释意思

《题临安邸》的解释意思一、原诗及注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 注释- 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 邸(dǐ):旅店。
- 休:停止、罢休。
-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沉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 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这里是说南宋朝廷的不良风气像暖风一样熏染着人们。
- 游人:这里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 直:简直。
-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二、诗句解释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解释: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解析:诗人描绘出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的画面。
“山外青山楼外楼”,写西湖周围的景色,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是一种繁荣的景象。
但是“西湖歌舞几时休”则是诗人的质问,在这表面的繁荣背后,南宋统治者却在寻欢作乐,不思收复北方失地,这种歌舞升平的景象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2.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解释: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 解析:“暖风熏得游人醉”进一步描绘出那些在西湖边游玩的南宋统治阶级的状态。
“暖风”不仅是自然界的风,更是南宋朝廷纸醉金迷的风气。
这种风气让那些“游人”(南宋统治阶级)沉醉其中。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辛辣地讽刺南宋统治者忘记了汴京(北宋都城,象征着北宋的国土和政权),只知道在杭州(南宋都城)贪图享乐,把杭州当作汴京,完全没有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想法。
三、20题及解析- 答案:林升。
- 解析:林升是南宋时期的诗人,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2. 诗中的“临安”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答案:浙江省杭州市。
- 解析:临安在南宋时期是都城,现在的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题临安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题临安邸体裁:诗题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名字:林升年代:宋代描述: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事见《东瓯诗存》卷四。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翻译: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译文:韵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原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题临安邸》是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被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他们的安乐窝。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样的黑暗现实而作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的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不但通过以乐景写哀情,加强了情感,而且在这短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沉迷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题临安邸》原文及赏析

题临安邸[宋]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分类标签: 讽刺诗作品赏析[注释](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2)汴州: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简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题临安邸在哪里写的诗

题临安邸在哪里写的诗《题临安邸》写作背景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这首诗写于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之时,揭露了当时的达官显贵不思进取,整日沉溺声色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于达官显贵对外屈膝投降,对内苟且偏安行为的不屑和唾弃,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题临安邸》原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注释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邸(dǐ):旅店。
2、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
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
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3、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4、直:简直。
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题临安邸》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题临安邸》原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题临安邸》原文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1《题临安邸》作品赏析《题临安邸》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
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
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幺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
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幺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
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所作的一首咏史诗,出现在《宋诗三百首》中。
这首诗描绘了临安的美丽景色,传承了临安悠久的文化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下面是《题临安邸》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
拂衣直到白杨社。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峡里谁家院,
篱边即此路。
绿槐高柳咽,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送客松门外。
涧水东流愁绝,
兰烟西去意长。
原田后稷时,
李斯乘时策。
功成身退处,
一首群公绝。
翻译:
山光在不经意间向西落去,
池中的月亮逐渐升起向东面倾斜。
走在夜凉之中,感觉到微风拂过耳畔,直到白杨社,才放行散发。
明亮的月光照在松树间,
清澈的泉水从石头间流过。
竹林中归来的浣女吵闹声不断,
莲花在渔船下荡动不停。
随意停留在花香处,
王孙自由自在地逗留。
谁家的院子在山沟里,
篱笆旁边就是这条小路。
绿色的槐树和高大的柳树相互拥抱,曲廊通向幽静的角落。
花香萦绕在禅房里,
送别客人,松门外静悄悄。
溪水东流愁绪不断,
兰香随风西去意长长。
在田野上后稷大有成就,
李斯也在有序之中发挥巨大作用。
功成身退的人处处可见,
走到最后,依旧不枉群众的期望。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题临安邸》原文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洋洋的春风把那 些寻欢作乐的贵族 吹得醉醺醺的,他 们简直把杭州当成 了汴州。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休:停止、罢休。 • 暖风:一语双关,这里不仅指自然 界暖洋洋的春风,还暗指南宋朝廷 萎靡不振的风气。 • 游人:这里指那些忘了国难,寻欢 作乐的贵族。 • 直:简直。
山外青山楼外楼, 青山之外还有青 山,高楼之外还有 高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贵族们成天寻欢 作乐,西湖边的 歌声舞蹈什么时 候才能停止?
题临安邸
(宋)林升
•题:写。 •临安:南宋的首都,今浙江省杭州 市。 •邸:这里指旅店。
题临安邸
(宋)林升
பைடு நூலகம்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公元1127年,金人攻占了北宋都城汴 州,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中 原国土全被金人占领。当时康王赵构 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 痛教训而发愤图强,而是只求苟且偷 安,对外一味的屈膝投降。同时,一 些达官显贵们不理朝政,整日只知道 寻欢作乐,花天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