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洗手

合集下载

餐饮从业人员洗手消毒制度

餐饮从业人员洗手消毒制度

餐饮从业人员洗手消毒制度背景餐饮从业人员洗手消毒制度是确保餐饮卫生安全的基本要素之一。

许多疾病的传播与餐饮从业人员不全面、不正确地执行洗手消毒制度相关。

因此,餐饮从业人员洗手消毒制度被广泛认为是促进食品健康和餐饮卫生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原则1.餐饮从业人员应在必要时清洁和消毒手部。

2.餐饮从业人员应在合适时机洗手。

3.餐饮从业人员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在正确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手部消毒。

4.使用的消毒剂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洗手步骤1.取适量肥皂,打出泡沫;2.在水龙头下将双手浸湿;3.轻轻揉搓手部,包括手背、指缝和指间;4.多伦多地搓洗手上和手下2-3次;5.将手部和指缝使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直到肥皂泡没有;6.用纸巾或吹风机擦干手部。

手消毒步骤1.取适量的喷雾消毒剂在手心;2.颠倒手掌磨搓,使消毒剂彻底分布在手部;3.多德尔多地磨搓手部,包括指缝和指间;4.等待至少30秒,让消毒剂完全干燥;5.在干燥之前,餐饮人员不跑步、不唱歌、不吹口哨。

常见问题1.洗手间的净化剂和香水是否应该与消毒剂分开存放?是。

洗手间中的净化剂和香水应与消毒剂分开储存。

2.使用的消毒剂必须符合哪些标准和规定?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具体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请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

3.餐饮从业人员是否应该总是接触消毒剂?不是。

餐饮从业人员只有在掌握了正确使用方法,且在必要时才接触消毒剂。

结论洗手消毒是餐饮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因此,饭店应严格落实这个制度,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对餐饮职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员工应掌握正确的洗手和消毒方法,时刻注意自己的卫生,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卫生习惯。

各方一起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餐饮业的健康发展。

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为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二、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1. 处理食物前;2. 上厕所后;3. 处理生食物后;4. 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5. 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6. 处理动物或废物后;7. 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8. 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

四、非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1. 开始工作前;2. 上厕所后;3. 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4. 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5. 处理动物或废物后;6. 从事任何(其他)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五、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

不得穿戴工作服、工作帽离开专间。

六、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健康证明应在有效期内,过期应及时进行复检。

七、从业人员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如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等,应及时就医,并向单位报告,暂停工作。

待疾病治愈,取得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后方可恢复工作。

八、从业人员应遵守食品加工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不得在操作过程中吸烟、饮酒,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内进食。

九、从业人员应定期参加食品安全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十、单位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从业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

食品洗手消毒管理制度

食品洗手消毒管理制度

食品洗手消毒管理制度一、前言食品安全是一个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

食品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食品卫生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关系密切,一丝不苟的食品卫生管理可以防止食品中的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的食品洗手消毒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制度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其规定了食品的安全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

在食品生产和服务环节,应建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要求的食品洗手消毒管理制度。

2.《食品安全法实施办法》《食品安全法实施办法》对食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食品卫生管理、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洗手消毒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3.相关标准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相关标准是制定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

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如《食品安全生产规范》、《餐饮服务卫生管理规范》等,这些标准规定了食品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为建立食品洗手消毒管理制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三、食品洗手消毒管理制度的内容1.洗手设施的设置餐饮服务单位应合理设置洗手池,并根据人员数量和操作情况设置多个洗手台。

洗手台应设置在易清洗的地方,通风干燥,不得在食品加工区设置洗手台。

2.洗手间卫生管理洗手间的卫生管理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餐饮服务单位应对洗手间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洗手间干燥、通风,加强洗手间的保洁管理。

3.洗手消毒操作规范食品从生产、加工到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餐饮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洗手消毒。

具体规范如下:(1)洗手程序:用流动水湿润双手,涂洗手液,搓至起泡,此时保持搓洗20秒以上,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毛巾擦干双手;(2)洗手频率:在进食前、进食中、进食后、上洗手间后、接触病媒后、触摸口鼻眼耳后、接触食品、切割食品、喂食前后应进行手部消毒;(3)消毒物品准备:餐饮服务单位应储备充足的洗手液、洗手纸、毛巾等洗手用品,确保餐饮从业人员能够按照规范使用;(4)洗手操作的常规监督。

[001】食品安全审核-洗手消毒那些事

[001】食品安全审核-洗手消毒那些事

食品安全审核-洗手消毒那些事据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每个人每只手上大约会有150种细菌。

另有研究表示,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约有80万个细菌!随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加工企业可谓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确保洗手消毒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最基本的卫生操作要求。

在工作前以及吃、喝、吸烟、使用卫生间和其它方式弄脏手之后,人员必须洗手。

以下作为一些举例,但是不限于以下情形:进食、喝饮料从事个人活动,如吸烟、系鞋带使用卫生间后打喷嚏、咳嗽接触面部/鼻子处理脏的碗盘、器具或其他设备后。

处理垃圾,清理或从地面捡拾物后。

使用洗涤剂或化学药品后。

接触其他污染源后,例如电话、钱币、门把手以及脏抹布等物品。

在食品加工企业常见的洗手消毒方法如下,建议将这些消毒方法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张贴在洗手消毒区,便于员工按照流程操作。

第一种方式是浸泡式消毒:一般用50~100PPM 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步骤一般是:清水冲洗-皂液-清水冲洗-消毒水浸泡(30秒-60秒)-清水冲洗-吹干或擦干第二种常见的方式是75%的食用酒精消毒,方法如下清洗冲洗→皂液→清洗冲洗→干手→75酒精消毒,以上常见洗手消毒方法,对于水温、皂液、消毒液等的要求如下:1、水《GB 1488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要求:应在清洁作业区入口设置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如有需要,应在作业区内适当位置加设洗手和(或)消毒设施;与消毒设施配套的水龙头其开关应为非手动式。

洗手设施的水龙头数量应与同班次食品加工人员数量相匹配,必要时应设置冷热水混合器。

洗手池应采用光滑、不透水、易清洁的材质制成,其设计及构造应易于清洁消毒。

应在临近洗手设施的显著位置标示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

中国地理区域分布较广,各地温度差异较大,尤其是冬季,如果工厂没有配备冷热水混合器可以提供温水使用的话,员工洗手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是指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配送等
环节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满足的卫生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保障食品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

以下是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
要求的详细内容。

1.个人清洁:
2.手部卫生:
食品从业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原料、食品或使用洗手间后。

洗手应用洗手液或肥皂,并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进行,包括用流动的清水
湿润双手,抹上适量的洗手液,揉搓双手至少20秒,清洗双手的所有部位,然后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干净,最后用清洁的纸巾或烘干器擦干双手。

3.食品接触:
4.生病时的工作:
5.食品饮水:
6.去除身上异物:
7.器具用具的清洁:
8.培训和管理:
以上是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的基本内容。

食品从业人员应自觉
遵守卫生要求,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为消费者提
供安全可靠的食品。

餐饮店洗手消毒制度及流程

餐饮店洗手消毒制度及流程

餐饮店洗手消毒制度及流程餐饮店洗手消毒制度及流程是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餐饮店洗手消毒制度及流程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如何执行和实施。

相关规定和要求1.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

2.相关标准:GB 28050-2011《酒店、餐馆卫生规范》、GB 9685-2016《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卫生标准》等。

3.基本要求:所有从事食品加工、贮存、销售及服务的餐饮服务业者和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卫生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熟知洗手消毒的基本要求和流程。

洗手消毒的基本要求洗手消毒的基本要求如下:1.洗手间应设在食品加工、贮存、销售及服务室内,独立设置,容易辨认。

2.洗手间应配备洗手池(盆)和流动自来水设备、肥皂、干手器、垃圾桶。

3.洗手池(盆)应清洁卫生,无积水、无异味,净化效果好。

4.洗手前,应将肥皂在流动自来水下搓出泡沫,双手淋湿,涂抹肥皂进行揉搓。

5.揉搓的时间应不少于20秒,双手应包括手腕、手背、指间等。

6.冲洗的时间不少于15秒,揉搓时应不断冲水,冲净后用干燥毛巾擦净。

7.洗手后应避免再次污染双手,如此洗手程序应在每次手接触到污染源之前重复进行。

洗手消毒流程洗手消毒流程如下:1.打开流动自来水,湿润双手。

2.取适量肥皂,揉搓至起泡沫。

3.揉搓双手、手背、指缝,应不少于20秒。

4.冲净肥皂。

5.打开自来水,充分冲洗双手、手背、指缝,并不断冲洗肥皂渍。

6.用清洁干燥毛巾将双手擦干,按压干燥器。

7.反复检查双手,确保干净无污染。

洗手消毒的注意事项洗手消毒的注意事项如下:1.随时做好洗手消毒记录,定期复查和督导。

2.洗手池(盆)应经常清洁消毒,保持干净卫生。

3.勤换洗洗手巾、毛巾、干燥器等卫生用品,避免交叉污染。

4.洗手消毒的时间、频率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规划。

5.所有从事食品加工、贮存、销售及服务的服务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不患有传染性疾病。

食品安全卫生执行程序洗手、更衣和卫生间设施维护操作规程

食品安全卫生执行程序洗手、更衣和卫生间设施维护操作规程

洗手、更衣和卫生间设施维护操作规程
一目的
卫生设施的齐备和完好,为白酒加工提供一个控制卫生,防止交叉污染的条件。

二范围
适用于车间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洗手设施,卫生间设施。

三责任人
1.卫生员负责对洗手池、卫生间设施进行清洗。

2.车间卫生员每天检查冲水式卫生间。

3.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洗手池、卫生间维修。

四手部清洗、设施,卫生间设施的要求
1.生产车间进入口均设有完善的洗手、设施;配有洗手液(或肥皂),以便所有进入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可以使用。

2.卫生间的墙壁,地面均采用瓷砖贴附,地面排水通畅。

3.分别设有间隔的男女更衣室和男、女卫生间,与加工区卫生设施分开。

五洗手、更衣室卫生间设施的维护
1.厂区卫生员每天一次对洗手池,卫生间进行清洗,无积水,无臭味,保持清洁。

2.洗手处、更衣室卫生间内要有醒目的标志,员工按规定操作。

3.对不符合卫生要求或损坏的设施要及时更换或修理。

4.保证所有卫生设施齐全,方便清洁,污水排放畅通,并有车间卫生人员负责管理。

六监控和纠正措施
1.车间卫生员每周要检查洗手设施的状况。

发现洗手装置损坏应及时修理。

2.应保持更衣室的卫生清洁,更衣室的卫生工作由专人负责打扫。

3.车间卫生员每周检查卫生间设施的状况,当发现卫生间卫生清洁不彻底时,应立即通知公司卫生员马上清洗至合格。

4.当发现卫生间不能正常使用时,应挂上警示牌,并通知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修理,并做好修理后的清洁工作。

七记录
卫生检查记录。

食品安全口诀七句饭前便后勤洗手

食品安全口诀七句饭前便后勤洗手

食品安全口诀七句饭前便后勤洗手
食品安全是与人们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正确的饮食习惯和保证食品安全密不可分。

饭前便后勤洗手是常见而重要的食品安全口诀,通过这七句简洁的指导,我们能够有效提升饮食安全水平。

1. 饭前便后洗手
饭前洗手可以有效清除手部潜在的细菌,减少食物被污染的风险;而便后洗手则有助于避免将细菌带到食物上,保障食品安全。

2. 使用流动水洗手
在洗手时应使用流动的清洁水,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清洗掉手部污垢和细菌。

3. 使用肥皂清洁双手
肥皂可以更加有效地清除手部细菌,所以在洗手时应使用肥皂,并且注意充分揉搓双手。

4. 挤适量肥皂在手心
在洗手时要挤适量的肥皂在手心,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肥皂的清洁作用。

5. 要注意揉搓手部每个部位
在洗手的时候,要注意揉搓手心、手背、指间、指甲缝等每个部位,确保每个部位都被清洁到。

6. 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洗手结束后,要用流动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确保肥皂和细菌都被冲掉。

7. 用毛巾擦干手部
最后用毛巾将手部擦干,避免残留水分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通过这七句简明的口诀,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保持双手的清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食品安全意识,为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注入一份安心。

让我们从每一顿饭的前后开始,从小事做起,维护食品安全,守护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
手是使食物感染细菌的基本方式,应尽量避免与食物接触。

正确洗手是避免食物污染和导致食品疾病的有效方式。

本政策适用于厨房员工、其他任何食品操作者或与食品表面相接触的相关人员。

这些人员在从事相关工作时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洗手政策:
a) 所有厨房员工、餐饮部员工及与食品或食品接触面直接接触的员工应在开始工作前洗手。

b) 所有员工应在接触食物前洗手。

c) 所有员工应至少每隔2小时或在以下情况下洗手。

上厕所后
接触生食物后
存放食物后
接触垃圾后
离开高风险地区如肉类加工房,饼房,寿司或生鱼片加工区域
休息后
洗手程序
1. 用温水,淋湿双手
2. 使用适量洗手液
3. 双手搓洗20秒
4. 用温水将双手冲洗干净
5. 用纸巾擦干
6. 涂上消毒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