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学知识点整理
超声基本知识点

超声基本知识点超声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非侵入性医疗技术,由于其无创、方便、准确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超声的基本知识点。
一、超声的定义和原理超声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超过了人类能够听到的上限20kHz 的声波,一般在1MHz~20MHz之间。
超声的产生是通过电信号控制超声发射装置震动,产生机械振动,形成超声波。
当声波碰到物体时,会被反射、散射、吸收或折射。
接收器将被反射或散射后的超声波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形成图像。
超声成像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物体内部的传播和反射等特性,获取被检测物体内结构的信息,产生影像来进行诊断。
二、超声检查的常见类型超声检查分为常规超声、彩超、经颅超声、内窥镜超声、超声多普勒等多种类型,其中常规超声应用最为广泛,主要用于对内脏器官、肿瘤、胎儿等进行检查。
彩超则是针对常规超声无法明确诊断时,对某些影像特征明显的病变进行检查,如心脏、乳腺、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断。
经颅超声则是针对颅脑疾病的诊断,其主要应用于颅内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内窥镜超声主要用于消化道、泌尿系统等腔内病变的检查。
超声多普勒检查则可以查看血流速度、血流分布情况,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和妇产科等方面的诊断。
三、超声检查的准备和注意事项超声检查一般不需空腹或特殊准备,但要按医生安排的时间到达检查场所进行检查。
为了保证检查效果,应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避免过度呼吸导致心跳加速或呼吸加深,影响图像质量。
在妇科超声检查中,女性要选择月经后5~10天进行检查,避免月经期间过于混浊,而妊娠妇女不得采取胃肠净化等准备措施进行检查,以免产生副作用。
四、超声检查的优点和缺点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安全、高可靠性的检查方法,具有诊断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影响小、容易进行动态观察等优点。
而超声的缺点则是无法穿透骨头和气体,对于骨骼结构或肺部等区域的检查效果较差。
此外,其成像质量的好坏也会受到对检查器材构造的要求以及检查人员的专业技能等因素的限制。
超声知识点全

超声波:其本质为高频变化的压力波。
其频率超过成人听觉阈值的上限,以波动的形式在物质内传播而不能在真空内传播。
超声波的一般性质1.波形:①.纵波:介质中质点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平行者称为纵波。
②横波:介质中质点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着称为横波。
③表面波2.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超声波的频率在20kHz以上,诊断用超声波频率多在1~2岫间。
3.周期:为一次完整的压力波变化(或振动)所需时间。
4.声传播速度: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同一介质温度高低不同亦具差别。
(血浆1571m/s, 软组织1500m/s。
)5.波长:为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一次完整周期所占空间长度。
波长,频率与声速间的关系:入=c/f 超声成像原理:A型:一维波形图。
B型:二维波形图。
M型:是一种单声束超声心动图(目前它一般不单独使用,与B型和D型组合用于心脏检查。
(临床常用探头:电子凸阵探头,电子线阵探头,电子扇形探头)①A型即幅度调制型,是以幅度的高低来表示接受到的回波信号的强弱。
仅观测沿超声脉冲波传播方向上各个点的回波强弱情况,属于一维超声,只对观测目标的测距定位有一定意义。
②M型又称作时间一运动型,它是在声束传播方向上先将各目标的位移轨迹以时间一位置曲线的形式展现,在显示屏上以卷轴显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成像方式。
M型超声用于检测人体中的运动器官,特别是诊断心脏的各种疾病,故M超又称为超声心动仪。
③B型即亮度调制显示,是以显示器上光点的亮度来表示脉冲回波信号的强弱,回波越强,光点越亮。
人体不同组织的声学特征I强回声强回声伴有声影:胆结石(边缘清晰声影),胸膜肺组织(边缘模糊声影)强回声伴有可疑声影:前列腺较小结石强回声/较强回声(不伴有声影):多数脏器的包膜,囊肿壁,肾中央区,肝脏小血管瘤,前列腺小结石II等回声(中等水平回声):肝脏实质,心肌,子宫肌壁III弱回声(低水平回声)典型弱回声/较低水平回声:皮下脂肪微弱回声(极低水平回声):血液、动静脉管腔IV无回声:正常的胆汁、尿液、脑脊液、玻璃体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导致的高代谢和基础代谢增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20-40岁青年女性,情绪易激动、心悸、多汗、消瘦、手足震颤、眼突等症状。
超声科知识点总结

超声科知识点总结超声科学是一门研究超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应用的学科。
它主要应用于医学、工业、农业、海洋、石油等领域。
在医学领域,超声科学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学、心脏超声、血管超声、超声介入、超声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主要介绍医学超声科学的知识点。
一、超声波的产生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kHz的机械波。
在医学超声领域,通常使用的超声波频率为1-20MHz。
超声波的产生主要依靠压电效应和热效应。
压电效应是指某些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反过来也会产生电荷。
这种效应被应用在超声探头中,在超声探头中发生了声波振动。
另外,热效应也能产生超声波,这种方法已经不常使用。
二、超声波的传播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
折射是指超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不同介质的声速不同,所以在两种介质交界处产生折射。
反射是指超声波遇到边界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去。
散射是指超声波遇到介质中的不均匀结构而发生的波的方向改变。
三、超声波的接收超声波在接收机构中被转化为电信号。
在医学超声中,超声波探头中的压电陶瓷会将接收到的超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然后经过放大和滤波等处理,最终在显示器上形成影像。
四、超声波的应用在医学超声领域,超声波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学、心脏超声、血管超声、超声介入、超声治疗等方面。
1.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其中超声影像学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超声影像学是指利用超声波来成像人体器官和组织的技术。
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与组织的密度和声阻抗有关,因此超声波可以成像不同密度和声阻抗的组织。
2.心脏超声心脏超声是指利用超声波来诊断心脏病变的技术。
心脏超声可以用于检测心脏的结构、功能和血流情况,对心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3.血管超声血管超声是指利用超声波来诊断血管病变的技术。
血管超声可以用于检测血管的结构、血流速度和血栓情况,对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4.超声介入超声介入是指利用超声波来引导手术或治疗的技术。
超声诊断知识点总结

超声诊断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原理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回声反射特性来获取图像信息,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高于人类听觉的上限20kHz,通常超声波的频率为1-10MHz。
当超声波通过人体组织时,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回声反射情况有所不同,通过接收和分析回声信号,就可以得到不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信息。
二、技术特点1. 非侵入性:超声诊断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或手术切割,因此对患者没有副作用和伤害,非常安全。
2. 实时性:超声图像可以实时显示,医生可以通过移动探头来观察不同角度和深度的组织结构,对病变进行准确评估。
3. 易操作性:超声诊断设备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环境,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进行检查。
4. 多方位:超声探头小巧灵活,可以进行多种探测方式,如经腔超声、经皮超声、经食管超声等。
三、常见应用1. 心脏超声:用于检查心脏的大小、形态、功能和瓣膜疾病等。
2. 腹部超声:可用于检查腹部脏器、血管和淋巴结等。
3. 产前超声:用于监测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检查胎儿畸形和异常情况。
4. 乳腺超声:用于检查乳房肿块、囊肿、乳腺炎等情况。
5. 甲状腺超声:用于检查甲状腺结节、肿大和功能异常等。
四、优缺点1. 优点:非侵入性、安全、无辐射、实时显示、易操作。
2. 缺点:受体质条件和技术水平限制,不适用于骨质组织的检查,对深部组织和空气或气体的检测有限。
五、发展趋势1. 高清晰度:超声成像技术不断改进,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
2. 多模式:超声成像设备逐渐实现多模式成像,如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等。
3. 便携化:超声诊断设备体积不断缩小,已经开始逐渐向便携化方向发展,可以在不同地点和环境进行诊断。
4. 智能化:超声诊断设备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图像自动分析和辅助诊断。
总之,超声诊断作为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相信超声诊断技术会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工具,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服务。
医学超声知识点总结高中

医学超声知识点总结高中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即频率高于20,000Hz,其中最常用的是2-15MHz的超声波。
医学超声术利用超声波进行影像学检查,可检查人体内部的各种组织器官,对疾病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医学超声的知识点总结,包括超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成像原理,超声造影剂、常见的超声检查、超声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等。
一、超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1. 超声波的产生超声波是通过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的。
在压电陶瓷内部,当施加电压时,会使其发生机械振动,从而产生超声波。
2. 超声波的传播超声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有关。
在人体中,软组织的传播速度约为1540m/s,而骨骼的传播速度约为3300m/s。
3. 超声波的接收超声波在体内传播时,遇到组织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透射等现象。
接收后的超声波信号通过超声探头传到超声设备,经过信号处理后形成超声影像。
二、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原理主要有超声脉冲回波成像、B超成像。
1. 超声脉冲回波成像超声探头向体内发射超声脉冲,当超声波遇到体内物体界面时,会产生反射回波,超声探头接收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形成超声影像。
2. B超成像B超是利用超声脉冲回波成像原理进行成像,B超图像更能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
三、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剂是通过在体内注射含气体的微小泡沫或固体颗粒,利用超声对其进行成像,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
超声造影剂主要有气泡型和微囊型,可以用于改善超声检查所见,提高诊断效果。
四、常见的超声检查常见的超声检查包括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等。
1. B超B超主要用于检查腹部、心脏、泌尿系统、甲状腺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大小。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通过利用多普勒效应检测并显示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主要用于检测心脏、血管等的血流情况。
3. 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是在B超检查中注入超声造影剂,以改善超声图像对比度,提高诊断准确性。
cdfi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cdfi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一、超声医学的基本知识1. 超声波的特性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的频率超过了人类的听觉范围,通常被定义为20kHz以上的波。
超声波有穿透组织、无辐射和无损伤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医学检查工具。
2. 超声仪器的原理超声仪器主要有超声发生器、超声探头、超声信号处理系统和显示系统等组成。
不同类型的超声仪器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置,需要医师掌握相关知识。
3. 超声图像的解剖结构超声图像是通过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内的传播和反射生成的,医师需要了解不同组织器官的超声特点和解剖结构,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
4. 超声图像的质量评价医师需要掌握超声图像的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分辨率、灰度分辨力、对比度和信噪比等指标的评估。
二、CDFI技术的基本原理1. 彩色多普勒流动成像的原理彩色多普勒流动成像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对血流进行成像,通过颜色编码显示不同速度和方向的血流,帮助医师进行血管和心脏的检查。
2. 超声血流成像的技术参数医师应该了解超声血流成像的技术参数,包括采样速度、脉冲重复频率和灵敏度等参数的设置和调整方法。
3. 血流参数的测量医师需要掌握血流参数的测量方法,包括血流速度、血流容积和血流分布等参数的测量技术和计算原理。
4. 彩色多普勒成像的临床应用医师应该熟悉彩色多普勒成像在不同临床领域的应用,包括心脏病、血管疾病和妇产科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和临床诊断方法。
三、CDFI医师考试的临床应用1. 心血管系统的超声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瓣膜功能、心室功能和心脏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医师需要掌握心脏超声检查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
2. 血管系统的超声检查超声多普勒可用于评估颈动脉、股动脉和下肢血管等部位的血流情况,医师需要了解动脉和静脉血流图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3. 妇产科的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医师应该熟悉子宫、卵巢和宫颈等部位的超声检查方法和技术要点。
4. 腹部器官的超声检查CDFI医师需要了解超声检查对肝脏、胆囊、胰腺、肾脏和腹主动脉等腹部器官的检查方法和临床应用。
超声波知识点

超声波知识点超声波是一种纵波,其波长比可见光短得多,因此不能用肉眼观察。
它的频率很高,超过了人类可听到的上限。
超声波具有射线性、直线传播、不弥散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超声波的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超声波的定义所谓超声波,是指波长小于20微米的音波,频率大于20KHz 的纵波。
通俗地说,超声波就是一种声波,但它的频率比人类可听到的声音高得多。
它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其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
二、超声波的性质1.射线性超声波能够像光线一样在介质之间直线传播。
这是因为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遵循折射定律。
2.干涉和衍射超声波也有干涉和衍射的现象。
当超声波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传播时,它们会互相干涉,使得波峰和波谷互相抵消。
当超声波经过一个孔隙时,仍然能够衍射,形成衍射条纹。
3.频散和色散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这被称为频散。
当超声波经过不同介质时,其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这被称为色散。
4.特定驻波的形成当两个相同频率的超声波在介质中相遇时,它们会形成特定的驻波模式。
这种模式的分布受到介质特性、波源频率及其辐射模式的影响。
5.多次反射类似于光学中的镜面反射,超声波在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也会发生反射。
如果界面是光滑平整的,超声波就能够产生良好的回波信号。
三、超声波的应用1.医学领域医学上最常见的应用是超声波诊断。
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和吸收率与组织的密度和结构有关。
通过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医生可以获得计算机轴扫超声等设备提供的有关人体内部器官的图像信息,以此来诊断疾病。
2.材料测试超声波可以被用来测试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以声速为基础,能够获得测量参数,如材料的密度、弹性、硬度等。
3.环境表面检测超声波可以被用来探测水下物体,如船体、港口建筑等。
它也可以被用来测试地下结构,如油藏、煤层、水文构造等。
4.声像技术声像技术是通过声波的反射或散射来绘制材料或物体的内部结构。
医学超声学知识点

医学超声学知识点超声学是一门运用超声波技术来检测人体器官和疾病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在医学领域,超声学广泛应用于检查各种病症和疾病,具有安全、无创、简便等特点。
以下是医学超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类听力范围的机械波,是由压电晶体发出的。
在医学超声学中,超声波由超声探头发出并在人体内传播,通过不同组织的反射和吸收产生超声影像。
2. 超声波的成像原理医学超声学的成像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之间的声阻抗不同而产生回声,进而形成影像。
超声波在组织内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通过超声探头的接收来形成图像。
3. 超声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超声检查适用于很多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如肝脏、胆囊、心脏、乳腺等。
但在一些情况下,如对皮肤表面伤口、感染区域、手术后瘢痕区的检查需慎重考虑。
4. 超声检查的分类超声检查根据所检查的器官或系统可以分为腹部超声、心脏超声、乳腺超声等。
每种超声检查有其特定的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式。
5. 超声检查的优点相比于X射线、CT、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检查有很多优点,如无辐射、无创、价格相对低廉等。
因此,超声检查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6. 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检查在一些治疗操作中,医生会利用超声来引导操作,如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抽吸、介入治疗等。
这些操作需要医生有较高的超声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7. 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超声检查时,患者需要服从医生的指导,如保持呼吸平稳、避免过度运动等。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注意超声探头的消毒和保养,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医学超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成像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分类、优点、介入检查等内容。
医学超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sson1 心脏总论1、超声波:频率>20000Hz的机械波(纵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
物理特性:波长为一个超声波周期所经历的长度,周期为完成一个波长的时间,频率为每秒发射超声波的脉冲次数。
超声诊断:2~15MHz物理性质:①束射性:向一个方向传播②反射(尺寸>波长)回声强度取决于两种介质声阻抗的大小③散射(尺寸<波长)④衰减:吸收、散射、声速扩散超声特点:1)无放射性损伤,无痛苦。
2)涉及范围广,信息丰富,几乎能检查、诊断全身所有组织和器官。
3)可实时观测,尤其对心内结构的判断。
4)血流检测,甚至对微小血管的血流都能用彩色多普勒显示,用脉冲波多普勒PWD或连续波多普勒CWD进行定量诊断。
5)任意多切面扫查,甚至能检测出一些部位隐蔽的所谓检查死角的病变。
6)方便灵活,可重复检查,几乎无任何禁忌。
2、心超探测方法:2D 3D 4DM(motion)超——超声心动图UCGB(brightness亮度,灰度/辉度)超: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或切面超声心动图CSED (Dopple)超:PWD,CWD,DCFM(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CDFI/CDTDI(tissue Dopple imaging)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红、蓝色表示血流方向,色调表示血流速度快慢,混杂色表示湍流。
只是定性显示血流状态。
contrast-Echo:MCE(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心肌灌注声学造影)stress-echo TE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声谱图(频谱图):血流速分析。
3、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左侧卧位4、心脏断面解剖:心脏长轴(矢状面),四腔心(冠状面),心脏短轴(横断面)5、心脏的透声窗:胸前区——胸骨左缘第3、4、5肋间,心尖区——锁骨中线第5肋间,肋骨上窝,剑突下。
6、经胸超声心动图常用切面(1)胸骨旁长轴切面:左心长轴切面,右室流入道长轴切面(2)胸骨旁左心短轴系列切面:大动脉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肺动脉长轴切面(3)胸骨旁斜切面(4)心尖系列切面:四腔,五腔,三腔,两腔(5)胸骨上窝切面(6)剑下切面7、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探头位置和方向:胸骨左缘3、4肋间,右胸锁关节与左乳头连线平行。
用途:1)腔室大小:右室,左房,左室,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近端。
2)室壁厚度:前室间隔和左室后壁。
3)瓣膜活动:二尖瓣,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和无冠状动脉瓣)。
4)室壁运动:前室间隔和左室后壁。
5)心功能测定2、右室流入道长轴切面:右室,右房,三尖瓣前瓣和后瓣。
胸骨左缘3、4肋间,指向右颈部。
诊断三尖瓣下移畸形,了解三尖瓣功能和右室流入道血流。
3、胸骨旁左心短轴系列切面胸骨左缘3、4肋间,左肩与右肋弓平行,与左室长轴垂直。
10-肺动脉主干9-心底短轴7-二尖瓣短轴6-乳头肌短轴5-心尖短轴(1)大动脉水平短轴切面主动脉根部及其瓣叶左房、右房、三尖瓣右室及其流出道肺动脉瓣、肺动脉近端用途:①腔室大小:右室流出道,肺动脉②瓣膜活动:主动脉瓣、肺动脉瓣③结构的连续性:室间隔主动脉瓣开放呈倒三角,主动脉关闭呈Y形。
(2)二尖瓣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用途:①瓣膜活动:二尖瓣形态结构、活动和瓣口面积②室壁厚度:基底部整个左室壁③室壁活动:基底部整个左室壁二尖瓣前后叶:舒张期开放呈鱼口状,收缩期关闭呈一字形。
(3)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用途:①腔室大小:左室②室壁厚度:整个左室壁③室壁运动:整个左室壁。
(4)心尖水平短轴切面(5)肺动脉长轴切面4、胸骨旁四腔心切面5、心尖系列切面心尖搏动处,指向右锁骨关节。
(1)心尖四腔心切面用途:①瓣膜结构和活动,二尖瓣和三尖瓣 ②腔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 ③室壁运动:左室壁侧壁和后室间隔 ④室壁厚度:左室壁侧壁和后室间隔⑤结构的连续性:房间隔、室间隔 ⑥Simpson 心功能的测定RVOT:右室流出道 PV :肺动脉瓣 PA :肺动脉 RPA :右肺动脉 AA :升主动脉 DA :降主动脉(2)心尖五腔心切面(3)左室心尖长轴切面(三腔心)(4)心尖左心流入道切面(两腔心)6、主动脉弓长轴切面胸骨上窝,指向心脏7.剑下系列切面剑突下,向上倾斜的冠状面(1)剑下四腔切面(2)剑下大动脉短轴切面(3)剑下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4)剑下下腔静脉长轴切面8、常用正常值⏹左房:男性:<3.8cm 女性:<3.5cm⏹左室:男性:<5.5cm 女性:<5.0cm⏹右房:上下径*左右径:5.0*4.0cm⏹右室:<2.5cm(左室长轴切面)⏹室间隔:0.8-1.1cm⏹主动脉根部:<3.6-3.8cm⏹肺动脉:9、正常超声心动图——M mode标准测量区于胸骨旁3~4肋间,超声束在二维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左室长轴观的引导下,由心尖向心底作弧形扫描可获得以下5个标准曲线。
①心尖波群(1区)②腱索水平波群(2a区)③二尖瓣前后叶波群(2b区)④二尖瓣前叶波群(3区)⑤心底波群(4区)(1)心尖波群(1区)曲线依次代表右室前壁、右室腔、空间隔、左室腔、后乳头肌及左室后壁。
此区通常不作为特殊测量的部位。
(2)腱索水平波群(2a区)此区由右室前壁、右室腔、空间隔、左室腔与左室后壁组成。
该区系测量左室腔内径,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与搏幅的标准区。
(3)二尖瓣前后叶波群(2b区)左室腔内有二尖瓣前后叶曲线,前叶曲线呈“M”样,后叶似“w”样曲线,与前叶呈镜向运动。
此区主要用于测量右心室内径及观察二尖瓣前后叶的运动关系。
(4)二尖瓣前叶波群(3区)声束依次通过右室前壁、右室腔、室间隔、左室流出道、二尖瓣前叶与左房后壁。
此区主要测量二尖瓣搏幅及左室流出道的宽度。
二尖瓣收缩期略向前斜的关闭线称CD段;舒张期呈双峰状M样活动曲线。
第1峰称E峰,代表舒张期快速充盈期;第2峰称A峰,代表舒张期缓慢充盈期。
E峰:为二尖瓣前叶在舒张期的快速开放所致。
EF段:左室内血流反冲二尖瓣前叶。
FD:二舒张期二尖瓣前叶处于半关闭状态。
A峰:为左房收缩,二尖瓣再开放有关。
B点:为二尖瓣恢复原位,再处于半关闭状态。
C点:为左室收缩,二尖瓣关闭所致。
CD 段:二尖瓣在收缩期的关闭期。
(5)心底波群(4区)由前至后声束依次通过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和左心房。
此区主要测量主动脉瓣搏幅及主动脉和左房的宽度。
(6)三尖瓣波群由前至后声束依次通过右室前壁、右心室、三尖前瓣、右心房房间隔和左心房。
此区主要测量主三尖瓣搏幅观察三尖瓣的活动形态。
(7)肺动脉波群(6区)由前至后声束依次通过右室前壁、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和主肺动脉。
此区主要观察肺动脉瓣的活动和形态。
10、Doppler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指应用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的音频改变现象测定心脏大血管内的血流方向与速度。
(1)左室流入道血流:由肺静脉、左心房、二尖瓣和左室流入道组成。
主要在心尖四腔、五腔和二腔观切面中观察。
整个左室流入道血流均成红色血流。
左房内红色血流持续整个心动周期,而二尖瓣则仅在收缩期可见。
因声束与二、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口的血流几乎平行,血流显像较好,舒张期血流经二、三尖瓣流向心室,朝向探头呈红色;收缩期则有一股蓝色血流背离心脏流向主动脉。
心尖探查时,左室流出道的血流于收缩期背离探头而去,频移向下,可记录到零线下的狭带形降支与升支曲线。
(2)右室流入道血流:与左室流入道相似,呈红色血流,只是三尖瓣口血流较二尖瓣口暗淡。
右室流出道于收缩期呈蓝色血流,舒张期无血流信号。
右室流出道血流与主动脉瓣口的血流显像很类似,肺循环低压、低阻力,故曲线较圆钝,流速峰值较低,出现也较迟。
Lesson 2心脏超声一、心脏超声临床常用于以下心脏疾病:1、各种非紫绀型和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房缺、室缺、法四等2、心脏瓣膜病变:如风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脱垂等3、冠状动脉疾病:如冠心病、川崎病、冠状动脉瘘等4、心肌病变:如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等5、心包病变:如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等6、各种全身性疾病的继发性心脏改变:如高血压、甲亢、慢性肺部疾病等7、心脏肿瘤8、胎儿心超:探查胎儿心脏发育情况,诊断胎儿各种先天性心脏畸形9、心脏体检: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10、心脏功能评价二、二尖瓣狭窄1、定义:左房到左室的舒张期血流通过狭窄的二尖瓣口时受阻。
2、病因:风湿热(最常见,>65%),二尖瓣环严重钙化,先天性伞状二尖瓣等,少见。
3、病理:瓣叶纤维化增厚,交界处粘连,腱索融合缩短,由瓣尖发展至瓣体及瓣下结构,有效瓣口面积减小(<2cm2)。
①隔膜型:增厚、粘连仅局限于瓣膜边缘和交界区,瓣体病变轻微②漏斗型:瓣膜与瓣下结构均有明显的增厚,腱索增粗缩短,将瓣膜向下牵拉,呈漏斗状,常合并关闭不全③隔膜漏斗型: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④钙化型:瓣膜钙化明显4、血流动力学改变:面积<2cm2时,瓣口两端压差上升,左房血流进入左室受阻,左房压↑,左房增大,肺静脉压↑,肺淤血、水肿,晚期发展至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增宽、右心扩大。
5、超声观察重点:①测量二尖瓣口面积,判断狭窄程度②二尖瓣狭窄瓣膜形态病变评分,为可否行球囊扩张术提供依据③有无并发症:左房血栓、肺动脉高压、房颤、感染性心内膜炎等6、2-DE表现:1)二尖瓣前后叶增厚,粘连,以瓣尖和腱索明显,部分可见纤维哈、钙化斑2)二尖瓣狭窄,开放时呈鱼口样3)舒张期二尖瓣前叶呈“穹隆状” 改变,后叶呈僵硬直立状4)左心房增大(血栓形成-云雾状回声),右房、右室可增大5)严重的可见主肺动脉增宽7、M型表现:1)二尖瓣前叶双峰消失,MV-EF减慢2)二尖瓣前叶双峰消失,E峰下降速度甚慢,呈城墙样改变3)前后叶呈同向运动4)左房增大>35mm,右室增大8、CDFI:舒张期左房内血流速度极缓慢,彩超色彩暗淡,左房内仅少许红色血流信号,自二尖瓣口处起始,可见“火舌样”射流喷入左室,红色血流束中带黄色,中心色彩明亮,边缘暗淡。
9、PWD:二尖瓣口左室侧测及舒张期增高、充填、增宽湍型频谱。
10、CWD:全舒张期方向向上的充填双峰宽带频谱。
跨瓣压差增高:PHT延长(>60ms),房颤时双峰消失。
峰值血流速度PFV>150cm/s,峰值压差PPG>4mmHg,平均压差MPG>1mmHg,10、二尖瓣狭窄程度判断:测量最大、平均流速,压差等指标,判断狭窄程度。
正常4~6cm21.5~2.0 cm2为轻度狭窄(左心房代偿期)MPG<10mmHg1.0~1.5 cm2中度狭窄MPG 10~20mmHg<1.0 cm2重度狭窄MPG >20mmHg1)二维法直接测定2D trace法:注意:选择二尖瓣瓣尖水平进行测量,时相选择舒张早期二尖瓣最大开放时局限性:获得二尖瓣口的难度较大,对操作者要求高2)压差降半时间法(PHT):二尖瓣狭窄时,左房-左室舒张早期最大压差值下降到一半所需的时间(压差降半时间,PHT)与二尖瓣口面积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