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平凡的世界》学案

合集下载

平凡的世界教案

平凡的世界教案

平凡的世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并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

教案包括三个部分: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和学生评价。

二、课前准备1.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对于平凡生活背后深刻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 培养学生判断和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的能力。

2.教材与资源- 《平凡的世界》小说- 教学PPT- 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3.教学重点- 主题的理解和归纳- 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 学生的个人观点和思考4.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深层次的含义和主题- 如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小说封面和介绍作者,引起学生对于小说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小说的背景和社会环境。

2.主体阅读安排学生按照章节顺序阅读小说,并在每一章结束后组织课堂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主题的?- 你最喜欢或者最讨厌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你觉得故事的结局合理吗?为什么?3.人物分析分组讨论或者个人写作,让学生对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成长轨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

4.主题归纳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个人思考,归纳出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达。

5.学生评价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对于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对于故事情节和结局的评价- 对于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收获四、学生评价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来评价自己对于《平凡的世界》的理解和收获,并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 对于主题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对于文学技巧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对于个人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五、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来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高中语文2019-2020第七单元情系乡土第12课平凡的世界学案中国小说[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2019-2020第七单元情系乡土第12课平凡的世界学案中国小说[新人教版选修]

第12课 《平凡的世界》——做客作品导读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

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人们仍有极大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 惊蛰.(zhé) 镢.头(jué) 沟岔.(chà) 瞥.了一眼(piē) 瓮.声瓮气(wènɡ) 脸颊.(jiá) 揶揄..(yé_yú) 苞蕾.(lěi ) 烩.粉条(huì) 2.多音字晕⎩⎪⎨⎪⎧ 晕.倒yūn 光晕.yùn 磨⎩⎪⎨⎪⎧ 消磨.mó石磨.mò转⎩⎪⎨⎪⎧ 转.移zhuǎn 转.悠zhuàn 塞⎩⎪⎨⎪⎧ 瓶塞.sāi 塞.外sài 堵塞.sè别⎩⎪⎨⎪⎧离别.bié别.扭biè 模⎩⎪⎨⎪⎧ 模.样mú模.范mó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惊zhé蛰被蜂zhē蜇 ⎩⎪⎨⎪⎧ 连mián 绵jǐn 锦绣⎩⎪⎨⎪⎧ 点zhuì缀chuò啜泣chuò辍学⎩⎪⎨⎪⎧ xuàn 眩晕xuàn 炫耀船xián 舷 ⎩⎪⎨⎪⎧ kāi 揩油和xié谐 ⎩⎪⎨⎪⎧笨zhuō拙相形见chù绌 三、词语积累1.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深秋时节,鲁山县文殊寺内的五棵银杏古树叶子金黄,铺天盖地....,远观树冠宛如金色云霞,蔚为壮观。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亲朋好友相聚,玩一玩、乐一乐无可厚非,但如果玩得天昏地暗....,乐得不加节制,就于身心无益了。

高中语文选修名著导读《平凡的世界》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修名著导读《平凡的世界》优秀教学设计.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心理。

3、了解作家路遥在他的作品中把主人公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的特点。

教学重点:1、语言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了解作家路遥在他的作品中把主人公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提前阅读小说《平凡的世界》,初步感知小说内容。

一、简介路遥和《平凡的世界》(课前已经印发材料《作家、作品简介》给大家进行预习,现略去不讲)二、导入:生活的真谛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该怎样去对待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或许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作品截取的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落--双水村,在这个闭塞的小村庄生活着各色各样的人们,他们大多是质朴老实的农民。

为了生活他们长年累月地劳作,仿佛他们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劳动,但在作者的笔下你却能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满足!作者以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展开了描述,向我们重现了新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切变化,这里面充满着一个爱的世界--亲情、友情和爱情!双水村的少平、晓霞、少安、润叶、金波,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不已,让我们跟着他们或喜或悲,或笑或泪!作家路遥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

因此,他要为这一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为这一个壮丽辉煌的时代,写一部诗史般的巨著。

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

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

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

三、看视频纪录片《路遥》(节选)明确作者在《平凡的世界》中把人物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把年轻人的贫穷和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的特征。

了解作者展现的小说中人物导的“超越活着的本身,超越卑微和辛酸去挖掘人生的诗意”的精神面貌。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平凡的世界》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平凡的世界》教案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

2、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一、课外积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

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

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地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柳青《创业史》二、激情导入情系乡土,真诚而又温暖;平凡世界,朴素而又伟大。

今天,我们随着详图作家路遥再次走进他的《平凡的世界》之节选《作客》,去用心感受一下作者笔下那片挚爱的黄土高原上的儿女们,如何经营自己平凡的生活?如何谱写人生的赞歌?如何铸就生命的平凡与伟大?三、问题探究1 、概括孙小平的心里活动,简单勾勒他的性格特点。

①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自然环境:黄土高原特有的冬去春来,季节变化的画面。

再现孙少平的心情变化;再现黄土高原季节的特点。

社会环境:县革委大院,“非常壮观的景象”,“像一座宏伟的大厦”。

给没见过世面的孙少平造成压力感,这是心理感受。

介绍地域特色,窑洞、盘炕,黄土高原的居住风貌。

拓展:《祝福》中有关“祝福”场景描绘的作用;《林教头风需山神》中有关“风雪”环境的描绘的作用;《琵琶行》中送别环境描绘的作用:《雨霖铃》中送别场景描绘的作用。

②分析孙少平做客前、作客中、做课后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

惶恐---紧张---心情舒畅③概括孙少平的性格特点。

物质平乏带给他的自卑,没见过世面带给他的压力;家教熏陶下的自尊、自爱,读书多带来的满足、上进、自强;2、田润叶是善良的,朴实的姑娘。

对她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哪些方面是你最为感动的?待人平和,没架子。

善解人意。

四、典例剖析谈谈《平凡的世界》带给你的感动和启迪?五、课堂总结通过作客,我们了解到了孙少平,他家境贫寒,衣衫褴褛,却自尊、自爱、自强。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 平凡的世界 导学案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 平凡的世界 导学案

做客过分的自尊会导致自卑,过分的自卑必然失去自尊。

小说中的孙少平是从农村走到外边世界的人,作者对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独到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标志着作者对农村青年的人生追求有了新的见解。

本文节选的部分写了孙少平在县城上学期间的一段生活经历。

注意把握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体会孙少平的性格特点。

路遥(1949—1992),陕西清涧人。

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1963年入延川县立中学。

1969年末返回故乡当小学教师。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的尝试。

1973年小说处女作《优胜红旗》发表。

《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人生》是其代表作品,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群众中引起轰动,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

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

当《人生》获奖并被改编成电影取得成功后,路遥没有沉醉在鲜花和掌声之中,而是深深地思考了一些问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越这一高度,赶四十岁时完成一部全景式地反映中国近四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巨大变迁的作品。

为此,他避开喧嚣的人群,开始搜集准备素材。

当路遥开始《平凡的世界》的写作时,面对当时的文化背景,他以“独立”的心境和“挑战”的姿态去面对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1985年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各种新潮小说及西方当代文化思潮进入了中国,而现实主义是否“过时”,是否还能为读者接受成为路遥面对的实际问题,但是他却以超越的清醒的现代意识,用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书写了这段十年的历史。

1.注字音2.写汉字3.集词语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

折中: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

窘迫:①非常穷困。

②十分为难。

揶揄:嘲笑。

4.辨用法(1)做客作客①昨天孙少平在田润叶的二爸家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教案(系列一)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第14课平凡的世界教案(系列一)

《平凡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平凡的世界》思想内容,由此认识社会的变革。

2、学习作者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

体会孙少平心理的变化过程。

3、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 3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特征和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1- 2 教学过程:读一本适合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并不容易。

我是在大学里碰到《平凡的世界》的,当时读这部小说真的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

看完之后,久久不能放下,激奋的心绪难以平静。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找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痛快的抒发一下这种情感,一定要是和看过这本书的人聊着才痛快,才过瘾!我喜欢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了,就是再看几遍我也不会厌,我真的为有这本书而自豪,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它,看我们在那种环境中是否也有那样刻苦奋斗的精神。

我很遗憾我没能在高中接触到这部小说,因为高中阶段的同学是极容易产生学习的倦怠感的,很需要外界不断地注入精神动力。

《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能让我们在心灵受到震撼之后主动要求上进的小说。

一、作家作品介绍《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

在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来到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

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地位。

二、《平凡的世界》介绍《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平凡的世界教案

平凡的世界教案

平凡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艺术创作风格和社会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平凡的世界》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文本解读,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和艺术手法,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深入的文学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1. 提前准备:教师精心阅读《平凡的世界》全书,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和解析文本。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小说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乐,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小说的好奇心。

步骤二:整体了解1. 教师简要介绍《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的背景和作者路遥的创作经历,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学生进行预习,阅读小说的简介和部分章节,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步骤三:重点解读1. 教师选取小说中的关键章节,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深入解读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提出问题和疑惑。

步骤四:文学欣赏与评析1.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并辅以具体的文本例证。

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写作,对小说中的某一情节、人物或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论。

步骤五:综合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将《平凡的世界》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探讨小说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的现实意义。

2. 学生进行辩论或举办小组展示,以讨论小说中的某一议题,并与自身社会经验相结合进行思考和互动。

步骤六: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学生们的讨论和思考成果,强调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意义。

平凡的世界教案

平凡的世界教案

标题:平凡的世界教案一、教案简介:《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深刻的社会、人性和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平凡的世界》,学习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分析小说中涉及的社会现象、人性特点和人生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与审视现实生活。

3. 提高学生的文学解读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三、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小说的影响等。

2. 小说主要人物介绍: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人生境遇,引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

3. 小说情节分析:重点分析小说中的关键情节,探讨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4. 社会背景与人生问题:通过对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生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

5. 文学解读与批判分析:学习如何解读小说的意象、象征与隐喻,并进行批判性思考与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个人写作与小组合作:要求学生撰写相关读书笔记、书评或故事改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整体把握。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读小说中的问题与主题。

3. 分析与辩论: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涉及的社会与人生问题,并进行辩论和思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4.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思考与写作,如读书笔记、书评或故事改编等,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平凡的世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影响,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部小说的重要性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编号:98 时间:主编:张燕瑞审批:
小平凡的世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路遥。

2、了解小说背景及思想内容。

3、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

学习过程:
目标一:
【导读】:
1、作家介绍: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1988年完成《平凡的世界》,作品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由此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享年42岁。

2、作品介绍: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

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目标二:
【导读】1、小说的写作初衷
陕北黄土高原,自古是一个焦苦的地方。

路遥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求索奋斗,历尽艰辛。

他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

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历史巨变,如山洪暴发,如春潮涌动,黄土地上也万马奔腾,大军行进。

所有这一切,深深的激动着路遥。

他要继《人生》之后,再倾全部心血,为这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为这一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为这一个壮丽辉煌的时代,写一部诗史般的巨著。

他把这当作了一项无比神圣庄严的使命。

他说“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

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

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2、小说的写作历程
1988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用热水敷开痉挛的手,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后一页。

随后,他如释重负般把那支用了几年的圆珠笔扔出窗外。

《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6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好些时候躺在床上有生命终止的感觉。

待《平凡的世界》完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壮实的汉子,形容枯槁,看起来完全像个老人。

3、路遥逝世
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就再没有能恢复过来,他的血脉精气已经全部被书榨干。

悄然不觉中,病魔已趁虚而入,死神也步步逼近。

1991年冬到1992年初春,他为《女友》杂志写了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

1992年11月17日,黄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时年42岁。

《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六卷,厚重、宏阔,为中国当代挣脱极左的束缚开始改革开放的转型期留下了史诗般的艺术画卷。

共写了近百个人物,从揽工汉到省委书记,这些人物形象鲜活地表现了那一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变化。

小说“人物运动的河流”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表现了一代青年农民奋斗的艰难经历,而人物活动的宏大背景则是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的各种政策和人们的心态。

目标三:
【导思】自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小结:一个伟大的歌者的心灵,往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魂魄之所在。

其所点亮的,既有脚下的土地,也有心灵的天空。

课堂小结:
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编号:99 时间:主编:张燕瑞审批:
平凡的世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探讨小说的内容。

3、感受《平凡的世界》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

2、探讨小说的内容。

学习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

2、探讨小说的内容。

学习过程:
目标一:分析人物形象:
【导思】:
1、概括孙少平的心理活动,简单勾勒他的性格特征。

2、分析田润叶的性格特征。

3、田润叶是善良、朴实的姑娘。

对她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哪些方面你感动?
目标二:探讨小说的内容:
【导思】:1像林黛玉进贾府一样,孙少平跟田润叶进县革委会大门到她二爸家,一路上也看到了不少“风光”。

少平眼里的“风光”主要在那几段?怎么写的?有什么特色?
目标三:感受《平凡的世界》的语言风格
【导思】:1、变化多姿的语言风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美的、独特的语言风格,是吸引读者的直接诱因。

我认为这部作品的语言是很有魅力的。

(1)朴素的喻体,造就了鲜活的比喻,展示了平凡人淳朴的人性美。

(2)涌动着里涌动着陕西信天游、链子嘴、现代情歌,诗歌等语言的短小精灵,使作品在凝重的风格中有了漂动的音乐。

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