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 教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附教学反思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周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个3.4 动物的行为一、案例背景:《动物的行为》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本节课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在本章的前三节内容中,其实都是讲述动物的行为:环境因素对生物行为的影响;激素对生物行为的调节;神经对动物行为的调节。

而这一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对动物的各种行为进行归类分析。

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教学,防止“零起点”。

本节的重点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难点是分析这两者的区别。

而要分清这两类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在学生面前展示大量的不同动物的行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思维在量变的积累过程中形成质变。

二、案例描述:【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2、学会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熟悉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2、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难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网上收集动物行为的图片或视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的动物行为。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闭上你的眼睛,任凭你的思绪遨游在辽阔的海洋;奔跑在美丽的草原;飞翔于蔚蓝的天空,你一定会被那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动物行为所吸引。

请同学们举例说说你所观察或了解到的动物行为。

考虑到同学们会把动物行为片面理解为动物的行为动作,采取播放视频及图片的办法,引导同学们知道凡是有利于动物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提示学生思考:你认为这些动物在干什么?它们的行为称作什么?(求偶行为、育雏行为、贮食行为、迁徙行为、防御行为、通讯行为、觅食行为等)思考并讨论:以上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3.动物行为的适应性:阐述动物行为如何适应环境,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讨论主题:以“动物运动与行为适应性”为主题,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动物运动和行为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
3.讨论过程: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组长负责记录讨论成果,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测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后反思等方式,了解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4.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并强调学习动物运动和行为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动物的运动结构:介绍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如骨骼、肌肉、关节等,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在动物运动中的作用。
2.动物的运动方式:讲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如飞行、奔跑、跳跃、游泳等,并结合实例分析各种运动方式的生物学原理。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理解动物运动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意义。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包括飞行、奔跑、跳跃、游泳等,并掌握与之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运动及行为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观察小动物的行为和习性教学教案

观察小动物的行为和习性教学教案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份有关观察小动物行为和习性的教学教案。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观察小动物行为和习性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动物行为和习性的基本特征;2、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和技巧;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4、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

二、教学准备教师:博物馆馆员或生物学教师教材:小动物行为和习性的相关书籍或杂志文章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纸和笔、相机等实验材料:小虫子、昆虫、蜗牛、地蜂、蚂蚁、蝇类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了解小动物行为习性的基本特征1、让学生们认识什么是生物行为和习性。

生物行为是由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和反应;而习性则是指生物在长期生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习惯反应”状态。

通过介绍生物行为和习性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对小动物的行为和习性有一个基础认识。

2、接着,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常见行为和习性。

可从小动物的“吃、喝、拉、撒”入手,如白蚁会在木材里筑巢、蚂蚁会协同作战、昆虫会通过口器抓住食物等等,有些小动物也会有某种特定的交流方式,例如蜜蜂通过跳蹦的方式传递信息,感性认识小动物的特点和行为模式。

第二部分、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和技巧1、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方法讲解观察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小动物时注重细节,提供更多观察的机会。

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慢慢培养自己的观察技巧,这是科学实验的开端。

2、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技巧通过实验课讲解观察小动物的技巧和方法,包括透过显微镜观察小动物的细节、用放大镜观察小动物的外形、通过相机拍摄记录下小动物的特点和行为等等。

第三部分、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

1、收集和研究样本。

学生们可通过自己的观察或到野外进行小动物样本的收集,对收集的样本进行绘画、投影、分类、定义等处理。

同时,学生们也能够通过观察小动物样本的实验和探究,了解小动物的行为和习性,更深入的了解小生物的生态学习。

初中生物动物行为微课教案

初中生物动物行为微课教案

初中生物动物行为微课教案目标: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及其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种类、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变异。

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动物是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它们拥有各种各样独特的行为特征。

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所见或听说过的动物行为。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行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扩展他们对动物行为的认识。

二、探究(15分钟)1. 动物行为的种类:介绍基本的动物行为种类,如觅食、繁殖、防御等。

2. 动物行为的特征:讲解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如体现在运动、呼吸、沟通、组织、繁殖等方面。

3. 动物行为的作用:探讨动物行为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强调其对物种生存和繁殖的重要意义。

三、拓展(10分钟)1.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环境下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并探讨动物行为的变异和进化。

2. 实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特殊的动物行为案例,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动物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察和保护动物。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分析动物行为并解释其作用。

2.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不同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变异。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动物,研究其典型的行为特征和作用,并撰写一份报告。

2. 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动物行为,积极保护和爱护动物。

以上为初中生物动物行为微课教案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进行调整和完善。

2023春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环境变化与动物行为》教案

2023春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环境变化与动物行为》教案

1.3《环境变化与动物行为》教案【教学分析】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知道了动物的生存与栖息地的环境密切相关,栖息地为动物们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充足的食物、阳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那么当栖息地的环境变化时,动物行为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就是本课的学习内容。

本课的学习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白天鹅喜欢迁徙到三门峡来越冬?基于自己的知识作出假设。

第二部分调査白天鹅的生存需求以及三门峡为白天鹅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

第三部分调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会有什么变化。

第四部分交流调查研究的结果并得出结论——当环境条件如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相应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当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将会死亡甚至灭绝。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能够通过查资料、采访或者实际调查等方式了解白天鹅的生存需求和三门峡为白天鹅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

(2)科学思维:知道当环境条件如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相应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3)探究实践:能举例说出动物行为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例子。

(4)态度责任:知道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将会死亡甚至灭绝。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环境变化与动物行为变化的记录表等。

(2)活动场地: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①创设情境。

视频导入:三门峡的白天鹅保护区。

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白天鹅喜欢迁徙到三门峡来越冬?基于自己的知识提出合理的假设。

生1:我觉得这可能和白天鹅的生活习性有关系,我知道白天鹅是候鸟,每年都会迁徙。

生2:我觉得这与三门峡的环境变好有关系。

生3:我们需要研究白天鹅的生存需求,以及三门峡为白天鹅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

(2)事实证据。

①制订计划。

师:我们以白天鹅和三门峡白天鹅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来研究一下吧!我们可以收集白天鹅的生存需求和三门峡为白天鹅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

动物性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

动物性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

动物性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概述动物性行为是指动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展示出来的某种能力或反应,也是动物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的方式之一。

动物性行为可以揭示动物的生理状态、行为策略、种群动态等信息,对于了解动物的生态习性和进化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动物性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求偶行为、食性行为、社会行为、迁徙行为和亲代照顾行为。

一、求偶行为求偶行为是指动物为了繁殖目的而展示的一系列行为。

它是繁衍后代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动物找到合适的配偶并促进繁殖成功。

求偶行为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求偶信号传递:动物通过展示特定的身体特征、声音、化学物质等方式向同种传递求偶信号。

•求偶舞蹈:一些动物会进行特殊的舞蹈或动作来吸引异性注意,例如孔雀的开屏展示。

•配偶选择:动物会根据配偶的优势特征和繁殖能力,选择最合适的配偶进行交配。

食性行为是动物为了获取食物而展示的一系列行为。

动物的食性行为与其生态位、生存策略密切相关,能够体现出动物对于不同食物的选择和适应能力。

食性行为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觅食行为:动物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食物,如搜索、觅食、筛食等。

•捕食行为:捕食动物通过狩猎、捕捉等方式获得食物,展示出独特的捕食技巧和行为模式。

•食性适应:动物根据所处环境和食物资源的供应情况,逐步形成适应性的食性行为策略。

三、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动物在社会群体中展示的一系列行为。

社会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种群稳定和群体生活的协调,同时也是动物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方式。

社会行为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结构:动物群体内部通常会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包括领导者、子群体、社会地位等。

•互助合作:在社会行为中,动物之间经常会通过互助和合作来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

•领地行为:一些动物会建立和维护自己的领地,利用领地资源获取食物和繁殖。

迁徙行为是一些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的季节性移动。

迁徙行为对动物的繁殖、觅食和逃避环境压力具有重要影响。

观察动物进食行为的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观察动物进食行为的实验——大班科学教案

观察动物进食行为的实验——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引言:动物的进食行为与我们人类一样,个基本的需要。

对动物进食行为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动物的了解,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照顾它们。

因此,观察动物进食行为是很有意义、也很有趣的课题。

本次实验课目的为通过观察动物进食行为来了解动物对不同食物的喜好和习惯,希望能够加深孩子们对动物进食行为的了解,促进孩子们对大自然的认识。

一、实验目标:1、通过实验让孩子们对动物进食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

2、让孩子们了解动物对不同食物的喜好和习惯。

3、通过实验增强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准备:1、实验器材:动物笼、动物食物、计时器、试管、显微镜。

2、实验材料:兔子、老鼠、狗、猫、鱼、鸟等不同种类的动物食物。

三、实验步骤:1、分别准备好不同种类的动物食物,并把它们放入相应的试管中。

2、将不同种类的动物一个一个地放入笼子里。

3、观察动物的进食行为,记录下它们对不同食物的反应,比如:吃的量、吃的速度等等。

4、观察动物的进食行为后,将动物吃剩下的食物放入显微镜下观察食物的结构和成分,再结合对动物进食行为的观察,分析为什么它们对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喜好。

五、实验结果分析:1、老鼠:老鼠对谷类食物、饼干、含糖类食物比较喜欢,而对于鱼类食物、狗粮等其他食物不是很感兴趣。

2、兔子:兔子对草类、叶菜类、根茎菜类食物比较喜欢,而对于含糖类食物、蔬菜类、水果类食物等其他食物不是很感兴趣。

3、狗:狗对鱼类食品、肉类食品比较喜欢,而对于蔬菜、水果等其他食物不是很感兴趣。

4、猫:猫喜欢吃肉类食物,而对于鱼类食物不是很感兴趣。

5、鸟:鸟对种子类、果树类、蚕豆等食物比较喜欢,而对于蔬菜类食物和水果类食物等其他食物不是很感兴趣。

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动物对食物的偏好也不一样,这与它们的生存环境、习性等有关系。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动物的进食行为,还学会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教案标题: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求偶行为、捕食行为、逃避行为和社会行为。

2. 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动物行为,并理解其在生物适应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培养观察和记录动物行为的能力,以及对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动物行为。

2. 纸和笔,供学生记录和分析观察到的动物行为。

3. 课堂白板或幻灯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动物行为的概念,并提问学生是否观察过动物的行为,并让他们分享一些观察到的例子。

- 引发学生对于动物行为类型的思考,例如,为什么动物会进行求偶行为?它们如何捕食?等等。

2. 知识讲解(15分钟)-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源,介绍不同类型的动物行为,包括求偶行为、捕食行为、逃避行为和社会行为。

- 解释每种行为类型的定义、特征和重要性,以及它们在动物生存和繁衍中的作用。

3. 观察和记录(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观察一段时间内的动物行为,并记录下观察到的行为类型。

- 学生可以选择观察校园内的鸟类、昆虫或其他动物,或者观看相关的视频素材。

-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他们观察到的行为,并帮助他们辨认行为类型。

4. 分享和讨论(15分钟)- 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并让其他学生尝试猜测行为类型。

-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到的行为与不同类型的动物行为之间的联系。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深入的讨论,以加深对动物行为类型的理解。

5. 总结和评估(5分钟)- 对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进行总结,并强调它们在生物适应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 分发练习题或让学生完成一份简短的问答作业,以评估他们对于动物行为类型的理解。

教学延伸:1. 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观察和记录不同动物的行为类型。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某种动物行为类型的具体案例,并进行展示或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行为”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2.学会对动物行为的初步分类
3.阐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
【教学难点】
分析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教学过程设计】
师:我们先来放松,活动一下。跟着我们的视频和音乐一起来动
动手,动动脚。同学们请坐下。同学们喜欢活动吗?
师:在自然界中,不仅是我们人类,其他的动物们也有着多种多
样的活动。如马的奔跑、鸭子的游水、鸟类的飞行等等这些都是动物
的行为。那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呢?如果让你来给动物的行为下个定
义,你会怎样表述呢?简单来说,动物的行为就是动物的动作。
师:那动物的行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动
物体生命活动受什么调节?
生:激素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
师: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
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在短片中的猩猩都做这什么?
师:影片中的这些动物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习获得
的?
生:与生俱来:照顾幼崽、打盹、拍胸脯、打架、吃草、抓痒
后天学习:模仿、利用工具
师:因此按行为的获得途径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
为。
师: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自然界中一些动物的
行为。
师:你知道这些动物在干嘛?
生:求偶、生殖、孵化、喂食等
师:这都是跟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
生:蜜蜂储食、青蛙捕捉苍蝇、狮子捕食、小鸡吃米
师:动物从外界获取食物的行为称为动物的摄食行为。
生:动物在争斗。
师:这四幅图展示的都是同类之间的争斗,可能是为了争地盘、
争食物或者是争夺配偶。这种行为成为攻击行为,同学们要注意,攻
击行为只发生在同种动物。
生:一群蚂蚁、一群猴子、一群狼、一群蜜蜂
师:他们有什么特点?
生:群居
师:在群居的小团体里,他们有没有各自的职责?而且分工明确。
生:有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吗?动物先
天性行为还有鸟类的迁徙行为和鱼类的洄游行为等等。
师:我们介绍了很多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什么?同
学们先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再看看书本上是怎样描述的。
生:自然界中,动物的某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
传物质所决定的,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师: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哪些特征?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生: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形成反射性活动
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有哪些?脊髓、脑干、小脑)
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
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师:我们人类有哪些先天性行为呢?
生:婴儿吮奶、啼哭、睡觉、眨眼。
师:可以说所有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但是所有动物的行为都是
先天性行为吗?像我们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跟着音乐节拍拍拍手跺跺
脚,这也是先天性行为吗?
生:不是。
师:除了先天性行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
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师:这是老师小时候看过的一个动画片,今天也给同学们带来看
一看。同学们注意猴子们在干什么呢?
生:在模仿老人的动作。
师:这是猴子的模仿学习行为。
师:这里有一幅图,小白鼠走迷宫。第一次把老鼠放入迷宫里,
看到小白鼠是什么状态?
生:它会到处乱窜,多次进入死胡同,过了很久才碰巧找到出口。
师:经多次训练后,再把它放入迷宫,小白鼠怎么样?
生:小白鼠很快找到了出口。
师:训练前后老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不是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怎样形成的?
生:通过多次训练学习后形成的
师: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过类似老鼠走迷宫的行为吗?请举例
说明。
生:学写字、做习题。
师:像这些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
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师:同学们去过水族馆或者海底世界吗?看过海豚或者鲸鱼的表
演吗?(视频)
师:鲸鱼天生就会表演吗?
生:不会。
师:如果你是驯兽员,你会怎样去训练他们?
生:不停的重复训练
师:它会听你的吗?
生:如果它表演的好就给它食物吃。
师:那我们就来看一段视频,看一下驯兽员是怎样驯服鲸鱼来为
我们表演的。(视频)
师:视频中的驯兽员是怎样让鲸鱼听他的话的?首先要给它食物
吃,然后让它表演动作,表演完动作之后要干嘛,再给它食物吃。然
后呢,再让它表演动作,不断重复让这个程序固定下来,从而使鲸鱼
形成特定的习惯的行为。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后天学习行为?
师:不仅是在人为训练的情况下,在自然状态下,动物也表现出
复杂的学习行为。比如说这里展示的幼狮向母狮学习捕食技能。
师:刚才我们举了那么多例子,我们来想一想后天学习行为有什
么特点。
生: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师:需要哪里的神经中枢参与?
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师:除了这两点之外,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
重要方式。如果没有学习,它无法适应环境可能很快就在我们的地球
上消失。
师:你还能举出更多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吗?
师:我们了解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那你认为它
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我们从是否本能、是否训练、神经参与和
行为意义这四个方面来比较。
生: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训练,而后天学习行
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获得的;
先天性行为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后天学习行为需
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先天性行为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
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
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师:对动物的行为分类当然也适用于人类,人类也有先天性行为
和后天学习行为。像我们科学中的计算,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
行为?
生:后天学习行为
师:老师在网络上看到小狗也会算数(视频)
师:它和我们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吗?
师:小狗只是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虽然高级神经活动(条件
反射)不仅人类具有,许多动物也具有。但是动物通过学习也只能对
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他并不理解我们的语
言文字具体的代表什么。而人的学习行为更为复杂,不仅能对环境中
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以语言、
文字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
师:我们吃到梅子会分泌唾液这是什么行为?
生:先天性行为。
师:看梅也会分泌唾液,这又是为什么?
生:后天学习行为
师:有时候我们听到别人在谈论梅的时候也会流口水,又是为什
么?
生:对于我们而言,语言和文字能够代替具体的刺激。
师:这是因为人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
师:前面我们有些同学模仿了动物的一些行为,那在科学技术的
发展过程中,人类正是通过模仿动物的行为而发明了许多有利于我们
生产生活的东西。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生:飞机(鸟类)、潜水艇(鱼)等等
师:可见研究动物的行为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动物在地球上
消失了,我们还有研究它的机会吗?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护动
物。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