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防洪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风险管理问题及控制措施研究

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风险管理问题及控制措施研究发布时间:2021-12-22T05:38:26.007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7期作者:李凡院[导读] 由此,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有效控制这其中的风险,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郓城黄河河务局山东菏泽 274700摘要:黄河流域的防洪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密切关注,主要原因在于黄河的防洪是否做好关系到黄河各个流域的安全,在保护黄河中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黄河流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黄河防洪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多种自然和非自然风险,对防洪工程的正常进行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有效控制这其中的风险,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黄河防洪工程;风险管理;措施引言: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黄河携带的泥沙会形成冲积平原为中下游的居民的作物种植提供便利,但同时黄河在汛期的洪水也威胁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需要黄河防洪工程去控制汛期洪水,然而在防洪工程建设中,依然会面临很多风险,影响到建设进度和效果,所以必须及时发现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风险管理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指的是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
在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可能出现的自然和非自然风险;主体是工程建设的主导者和相关人员;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相对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控制可能威胁防洪工程正常运行的各种风险,以保护黄河流域的人民和经济发展。
二、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一)风险识别:指熟悉风险分类,在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风险发生时,可以及时发现并辨别属于哪个部分的风险,以为后续的风险应对提供可参考依据。
(二)风险估测:指风险发生后,对风险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作出初步估计。
(三)风险评价:指在风险识别和估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发生概率、损失情况等,相对风险估测来说会更加全面和精确。
浅析黄河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董振峰

浅析黄河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董振峰摘要:水利工程施工是一个技术性极强的过程,如若在技术方面出现问题,比如施工前技术图纸不规范,技术处理上不仔细等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其施工质量,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黄河水利工程是基础工程,关系着民生大计,因此必须要将技术图纸规范化,在施工计划与技术上进行严格管理,提前做好工程技术培训工作,保证每一个施工环节万无一失。
本文对黄河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黄河水利工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1我国黄河水利工程类型及维护模式1.1黄河水利工程类型我国黄河水利工程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分别为河道堤防,水库和水闸。
河道工程主要是通过各个部门对水利工程的有效监管,保证水利工程能够完整顺利进行,在保证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将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黄河周边洪涝灾害严重,因此需要做好堤防工作,在实际的水利工程中,要将黄河进行分段分级处理,根据不同的水文特征来进行提防,主要包括黄河两岸各个支流地方,水利分滞洪区和其他地方,从而保证各个堤身的完整性。
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堤防工作,首先通过有效保护工程堤防、地上材料、通信设施及其他相关设施,对水利工程问题部分进行添补。
之后需要对整个堤身进行修补,并在上面种植相关的树木植被,及时检查水利工程相关设备,并发现问题,将工程堤顶部分的积水进行排除,通过以上种种措施,做到从根本上保护水利工程。
黄河水利工程中水库建设主要有以下两个,分别为故县水利工程和三门峡枢纽水利工程。
故县水库最大坝高为120m,主坝长为315m,防洪量达到12亿m3,属于实体型的混凝土重力坝。
三门峡水利工程最大坝高106m,主坝长713.2m,防洪量达56亿m3,属于混合土类型的重力坝。
黄河重要防洪体系为水闸水利工程,此工程主要是由黄河水泄洪工程以及河道堤防整治工程组成。
泄洪蓄洪工程主要包括东平湖房湖区,大功能分洪区等,当前水闸工程已经建成了5000m3/s的石洼水利分洪闸,有效的保护了黄河水利工程的安全。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取土困难的原因和对策方案

意义一
减少洪涝灾害发生频率 和损失程度,促进区域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意义二
改善黄河下游地区生态 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 效率,促进生态文明建
设。
意义三
增强国家应对自然灾害 的能力,提升国际形象
和地位。
XX
PART 02
取土困难原因分析
REPORTING
土地资源紧张,取土空间受限
黄河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 十分宝贵,可用于取土的空地较少。
01
02
03
黄河下游流经地区
黄河下游主要流经华北平 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 工业区。
地理位置特点
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减缓 ,泥沙淤积严重。
重要性
黄河下游地区人口密集, 经济发达,一旦发生洪涝 灾害,将造成巨大损失。
历史洪涝灾害回顾
历史洪涝灾害概述
黄河下游地区历史上曾多 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3
发挥专家和学者的作用,对防洪工程建设取土工 作进行科学解读和正确引导,提高公众的认知水 平和理解程度。
建立长效评估机制持续改进
01
建立防洪工程建设取土工作长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取土工作 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 议。
02
加强对取土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和执行。
资源利用
在取土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如利用废弃土场、河道清 淤等方式获取土源,降低取土成本。
创新性原则:探索新型取土方式
技术创新
鼓励采用新型取土技术和设备,提高取土效率和质量。
模式创新
探索采用新的取土模式,如公私合营、政府购买服务等, 降低取土难度和成本。
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下:一、上游问题:荒漠化、凌汛。
解决措施:建立生态保护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爆破、飞机轰炸排凌汛。
二、中游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解决措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三、下游问题:泥沙淤积、地上河、凌汛、冬春水量不足,经常断流。
解决措施:建立水库调水调沙,加固堤坝,冬春工程排凌汛,加大水量供给,合理分配水量。
以下是更具体的解决措施:四、上游荒漠化问题:建立生态保护区,包括草原、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采取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限制人类活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推广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将人类活动较少的土地逐步恢复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针对凌汛问题,可以采用爆破、飞机轰炸等方式,将冰凌破开,降低水位,避免洪水造成的灾害。
五、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实施土地整理、梯田建设等工程,改善农田灌溉和排水条件,减少土壤流失。
加强农业技术措施,推广先进的耕作方式和农作物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效率,减少土地的过度开垦和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
六、下游泥沙淤积、地上河问题:建立水库调水调沙,通过水库的调节作用,将洪水期的多余水量储存起来,避免洪峰流量过大,减少泥沙的淤积。
加固堤坝,加强河道治理和堤防建设,提高河道的抗洪能力,减少洪水期对堤坝的冲击和损坏。
冬春工程排凌汛,在冬春季节加强河道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冰凌堆积的问题,避免河道堵塞和洪水灾害。
七、下游冬春水量不足、经常断流问题:加大水量供给,在枯水期增加水资源的供给量,通过调水工程将丰水期的水资源调配到枯水期使用,保证下游地区的水量需求。
合理分配水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合理分配水量,确保各个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除了以上提到的具体措施,以下是一些额外的建议和措施,以帮助解决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八、推广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在黄河沿岸地区推广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技术和方法,例如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和居民用水的利用效率等,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之一,担负着灌溉农田、供水生活、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黄河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洪涝灾害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保护好这片土地上的沃土与百姓的利益,一系列措施需要被采取。
I. 水土流失问题1.1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黄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风蚀区,在阶梯状地貌和复杂气候条件下易于形成风蚀现象。
此外,农业生产活动中过度放牧、乱伐乱种等行为也加剧了水土流失。
1.2 解决水土流失的措施- 推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来减少人为可控的农耕用地和牧场规模。
- 加强防风固沙工程:建设对抗风蚀的绿化带和林带,并采取植树造林、草原封禁等手段,以抑制风沙的侵袭。
- 实施农田水利工程:修建水土保持设施和防洪设施,改善土壤结构,加强对农田的管理与保护。
II. 泥沙淤积问题2.1 泥沙淤积的原因泥沙淤积是由于黄河水流速度变缓、输送能力减小以及上游生态恢复不畅等原因导致。
此外,大规模的坝建设也使得泥沙无法有效通过。
2.2 解决泥沙淤积的措施- 设立泥沙调控机构:建立专门负责泥沙调控的机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黄河进行泥沙排渍工作。
- 加强治理与疏浚工作:进行定期疏浚黄河主测道和支流,并在适当位置设置拦截与分流结构,帮助泥沙顺利流过。
III. 洪涝灾害问题3.1 洪涝灾害的原因黄河流域地处降雨集中区以及高含沙量区域,加上土地沉降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洪水容易造成灾害。
不合理的开发与建设也会使得洪涝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3.2 解决洪涝灾害的措施- 加强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及时通报、发布和监测天气信息,提前采取行动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
- 加大抗洪工程力度:修建更高大坚固的防洪堤坝、抗漫堤以及流域总干渠等工程来减少洪水对人类生活和农田产量的破坏。
综上所述,黄河存在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和洪涝灾害等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推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防风固沙工程、实施农田水利工程、设立泥沙调控机构、加强治理与疏浚工作、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以及加大抗洪工程力度。
浅谈黄河防汛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谈黄河防汛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槐荫黄河河务局山东省济南市250000摘要:黄河安全关系到黄河沿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的全面稳定,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维护十分重要。
黄河防汛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黄河防汛;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努力防止黄河防汛,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保护人民免遭生命财产损失。
尽管近年来黄河没有发生大洪水,但防洪工作并未放松。
同时,黄河防汛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逐步解决现有问题,才能更好地确保黄河的安全及其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黄河防汛形势黄河是多泥沙河流。
黄河下游水少多沙,其不平衡,淤积重河道排洪能力逐年下降,河势不断变化,河床的演变极其复杂,水流形势非常严重。
尽管小波浪底水库的运行大大提高了黄河下游调控能力,河床高程下降,但小波浪底水库控制能力有限,防洪能力有限,悬河依然存在。
黄河防洪形势依然严峻,各种不利因素继续威胁下游防洪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黄河防汛主要组成部分:防汛队伍、设备、方案、快速反应等。
目前,在这四个领域都存在以下问题。
1.队伍。
当前,黄河防汛工作队伍要由黄河防汛专业抢险、机动抢险、群众防汛、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组成。
主要问题:(1)专业抢险队伍。
一是因为黄河多年没淹过,没有具有实际经验的应急框架;第二,没有技术人员掌握新的防洪技术、新技术和设备。
(2)机动抢险队伍。
一是团队成员责任矛盾;二是抢险队机械操作员严重短缺;三是抢险队安全机械设备不足;四是机械设备老化严重;五是薄弱的技术力量;六是严重年龄的老化。
(3)群众防洪小组。
一是沿河有很多农民工,群众队伍很难落实,就业率低黄河企业抢险队企业规划与防洪培训演练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
⑷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
第一是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缺乏培训;第二,黄河抢险没有足够的战斗练习2.防洪设备。
目前黄河防洪设备主要由公物资、社会团体和群众组成主要问题是:(1)常备国家装备。
首先是涉及财政部、国防部等的管理机制不足;第二,品种少,数量少,油料、钢铁、机动船只等关键储备没有配额;第三,没有储备配额。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对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黄河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下面将列举一些黄河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1. 河流污染
黄河流域的工业和农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导致黄河水质严重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对污染企业进行处罚,并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2. 水资源短缺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日益减少,这对于农业和城市用水都造成了影响。
政府应该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的补充力度等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3. 洪水灾害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洪水灾害频繁发生。
政府应该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对洪水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等措施来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
4. 生态环境破坏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政府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推广生态农业等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
总之,黄河是中国的重要河流,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保护和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它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10-31T16:02:25.32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0期作者:程亮李海清孔祥宇[导读] 摘要:对于黄河防洪工程而言,应在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信息资源管理,从而实现防洪工程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实效化,真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行黄河防洪工程领域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聊城黄河河务局东阿黄河河务局山东聊城 252200摘要:对于黄河防洪工程而言,应在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信息资源管理,从而实现防洪工程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实效化,真正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行黄河防洪工程领域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管理;问题;对策引言:水利工程行业在我国还有很长的发展之路要走,管理和施工部门需要通力合作,监督好水利工程的施工进程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安全隐患也要引起重视,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都要尽力排查,避免因为安全隐患而引起的问题,进而致使整个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不高。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还需要进行开拓,要开创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1工程区防洪现状及洪水特性分析聊城河段地处黄河下游弯曲性窄河段的最上端。
聊城市位于黄河北岸(左岸),左岸除鱼山、艾山两座山头外,其余为人工修做的临黄大堤、险工束范洪水。
河道长59.52kkm,主槽宽度300--1000m.平均纵比降约万分之一。
该河段弯曲狭窄。
曲率为1.13。
所辖河段内的艾山水文站历史最高洪水位为43.13m,相应流量12600m3/s。
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黄河下游断流频繁,小流量持续时间过长,主河槽淤积严重,聊城河段漫滩流舒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6000 m 3/s,减至目前的3500m3/s左右,漫滩儿率增大,排洪能力逐年下降。
由于近几年调水调沙的作用。
漫滩流最有所提高。
2河道工程治理的现状 2.1河道工程基础薄弱由于基础工程施工年代久远,受当时条件限制,工程质量差,加之黄河历史上决口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黄河防洪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黄河安危,关乎全局。黄河防洪工程由于长期受维修养护经费短
缺、“重建轻管”思想影响,工程维修养护得不到重视,工程标准
偏低,质量、基础差,影响了工程完整和工程面貌,降低了工程抗
洪强度。水管体制改革后,这一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通过对防洪工
程高标准维修养护,增强了工程的抗洪强度,改善了工程面貌,提
高了工程管理水平,同时在运行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需认真研究并
加以解决,笔者就现存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来同大家一并探
讨。
关键词:水管体制改革黄河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水管体制改革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确立、“数字
工管”系统的逐步完善,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要求,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站位
全局,主动融入,科学谋划,推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实现新
突破。
二、防洪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水管体制改革以后,黄河防洪工程实行管养分离的运作新机制,
但由于维修养护经费实行预算管理,维修养护业务未通过招投标直
接由相应养护公司承担,养护公司表面上是企业,实际上没有真正
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水管体位与养护公司之间职能权责并
不完全明晰,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养护设备陈旧不足,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基层水管单位和养护公司工程维修养护的机械化水平偏低,缺乏
大型和专业化维修养护设备,现有设备数量不足,陈旧、老化现象
严重,维修养护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三)管理队伍问题
在组建专业养护队伍时,只注重数量,不注重素质,建立的管理
队伍没有发展潜力。人员组成结构不合理,队伍年龄老化、文化水
平偏低,缺乏年青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创新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
足。
(四)防汛队伍问题
防汛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专业抢险知识、技术落后,专业素质
偏低,查险能力不足,队伍年龄偏大,群防队伍组织难度大,缺少
抗大洪、抢大险经验,部分群众防汛队伍有名无实。
(五)防洪非工程措施还存在薄弱环节
预报、测报设施落后,堤防工程查险还要靠大量的人力来完成;
防汛信息采集手段不适应防汛形势发展的需要,决策指挥系统自动
化水平有待完善。
(六)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诉求与工程维修养护管理之
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黄河流经之地多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地区,沿黄村民法律意识薄弱,淤区种植农作物现象屡禁不止,给
工程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
(七)内业资料整理尚需规范
工程内业资料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工程建设过程、
实物质量的资料,对工程资料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有效、完整和齐
全,它能全面反映工程质量的状况。目前单位的内业资料整理工作
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标准不统一,内容不详实,记录不
规范,整理不及时等诸多问题,以至于造成相关技术资料经不起审
查和考验。
三、对防洪工程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新的运行机制
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经营
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
修养护体系;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
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修订和完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合
同规范文本,质量监督检查规定,运行观测岗位制度、观测维修养
护技术资料管理办法、项目验收办法和维修养护责任追究制度。
(二) 提高维修养护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
着力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和技能,尽量为养护职工配
备先进的维修养护机械设备,不断提高维修养护的机械化水平,提
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专业化的养护
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与创新力度,搞好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制,
通过创新推动工程维修养护的现代化水平。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优化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单位的人员结构,通过举办培训班、技
术比武等形式,有计划的培训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人员,不断提高
他们的业务素质与能力,不断提高从业水平,适应新形势过程管理
养护的需要。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定相关的制度和管理
办法,完善各项责任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充
分调动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
广大职工的特长,实现维修养护队伍的专业化管理,以提高维修养
护工作质量,全面完成工程管理养护任务。
(四)加强防汛队伍建设
加大对防汛工作的宣传力度,组建一支有文化、有技术,老、中、
青结合的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强化防汛责任意识,提高指挥调度能
力;定期对黄河专业抢险队伍进行技术培训,举办抢险技术演练,
提高群众防汛队伍防汛业务能力。
(五)建立现代化防汛预警机制,提高整体防洪能力
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现代化防汛预警机制,加快数字化防
洪体系建设,提高防汛指挥调度的现代化水平。要建立起高质量、
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工程队伍和应急抢险队伍,要切实加强水、雨
情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及时做好气象预警发布等工作。
(六) 加强水法规宣传,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防汛
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全社会水法意识和法
制观念,让沿黄居民人人都参与学法、了解黄河的现状、关注母亲
河的安危,从而达到自觉的维护黄河工程完整和安全的思想意识、
行为。黄河水行政监察部门认真做好水行政执法监察工作,切实落
实好河道巡查工作,强化完善监管力度,建立并维护良好的黄河水
事秩序,确保黄河安澜。
(七) 提高养护资料管理水平,确保资料的真实、齐全、完整
保持资料整理人员的相对稳定,加强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
养护资料整理人员的责任心,要使维修养护资料整理达到系统、准
确、完整,具有针对性并使之标准化、规范化。在系统性方面要达
到以合同为主线,从工程的开工直至竣工、存档,进行有次序、有
联系的排列,系统的进行资料整理;要确保养护资料的真实性、准
确性,要根据养护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对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和整
理,所有资料的整理应与维修养护施工同步进行,真实反映当时维
修养护工作情况。
四、结语
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为一体的黄河标准
化堤防建成后,工程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运行的标准更高,工程
管理养护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要积
极研究、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思路,不断促进黄河工程管理正
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确保防洪工程安全运用和充分发挥其
综合效益,实现黄河防洪工程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实用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05.[2]河南黄河河务局.河南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实用
手册[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