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经济批量分析

合集下载

存货的成本、经济订货批量

存货的成本、经济订货批量

Page 1 of 2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存货的成本 经济订购批量 存货决策模型的扩展应用 不确定情况下的存货决策 第一节 一、采购成本 二、订货成本 三、储存成本 四、缺货成本 存货成本 =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一、采购成本:由购买存货而发生的买价和运杂费。

(1)单位采购成本一般不随采购数量的变动而变动,在采购批量决策中,存货的采购成本通常属于无 关成本; (2)当供应商为扩大销售而采用数量折扣等方法时,采购成本就成为与决策相关的成本了。

二、订货成本:为订购货物而发生的各种成本,包括采购人员的工资、采购部门的一般性费用和采购业 务费。

订货成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固定订货成本:为维持一定的采购能力而发生的、各期金额比较稳定的成本(如办公费等); 变动订货成本:随订货次数的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差旅费、检验费等) 。

固定成本部分是存货决策中的无关成本。

三、储存成本:为储存存货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付现成本:包括支付给储运公司的仓储费、按存货价值计算的保险费、陈旧报废损失、年度检查费用以 及企业自设仓库发生的所有费用; 资本成本:由于投资于存货而不投资于其他可盈利方面所形成的机会成本。

储存成本也可以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四、缺货成本:由于存货数量不能及时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例如,因停工待料 而发生的损失,由于商品存货不足而失去的创利额,因采取应急措施补足存货而发生的超额费用等。

(1)在允许缺货的情况下,缺货成本是与存货决策相关的成本; (2)在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缺货成本是与存货决策无关的成本。

第二节 订购批量(Q):每次订购货物的数量。

订购批次=总需求量(A)÷订购批量(Q) P=每批订货成本 C=单位存货年储存成本 T=年成本合计 最佳经济批量: 经济订购批量 存货的成本2015-08-21Page 2 of 2年最低总成本 :【例6-1】某公司每年某型材料使用量A为7200吨,该型材料储存成本中的付现成本每吨为4元,单位采 购成本为60元,该公司的资本成本为20%,订购该型材料一次的成本为1600元,每吨储存成本C为16元(4+ 60×20%),则经济订购批量为: 经济订购批量经济订购批次或年最低成本合计2015-08-21。

不同经济条件下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研究

不同经济条件下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研究
财务与管理 I F i n a n c e A n d Ma n模 型研 究
安徽 商 贸职业技 术 学院 胡 艳 鲁 学生
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耗用或销售而储备 的各 种物资 , 并经 常处于不断地销售 、 耗用和重置之 中 , 具有鲜 明的流 动. 牲, 是企业一项重要 的流动资产 。 储存适量 的存货是企业生产经 文为 e c o n o m i c o r d e r q u a n t i t y )就是按 照存 货相关决策 成本最小 化 的原则来确定最佳存 货订 货批 量的方法 ,经济批量模 型控制法 在 企业的原材 料采 购 、 库存管理等决策 中运用非常广泛。
采购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 如果 不存在数量折扣 , 单位采购成本一般
不受采购数量的影 响,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所 以在确定采购批量
时, 一般可 以不考虑采购成本 , 只有当供货方 给予一定 的批量折扣
时, 此时单位采购成本受到采购数量的大小影响 , 属于决策相关成
存 量
本, 在进行决策时应 考虑该部分成本 。 订货成本是企业为组织进货 而开支的费用 , 如 与采购有关 的办公费 、 差旅费 、 邮资费 、 运输费 、 检验费等,也称为进货费用。订货成本 中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
从存货 的成本构成分析情况来看 ,由于该模型不存在数量折
扣且不允许 出现缺货情形 , 因此采 购成本属 于决策无关成本 , 而缺 货成本则 为零 ,该模型 中与每次存货采购数量多少有直接关联的
决策相关成本 , 有变动性 订货成本 和变动性储存成本 。 其 中变动性 订货成本与订货 的次数有关 , 与每次订货数量呈反 比 , 而变动性储 存成本与每次订货 的数量呈正 比关系 。 由于存货储存成本的存在 ,企业决策者会 尽可能减 少平 均存

2020年注册会计师存货管理的目标、储备存货的成本、存货经济批量分析知识

2020年注册会计师存货管理的目标、储备存货的成本、存货经济批量分析知识

第四节存货管理考点一存货管理的目标存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尽力在各种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

【提示】存货的需要出自以下原因:(1)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

(2)出自价格的考虑。

考点二储备存货的成本(一)取得成本取得成本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TC a来表示。

其又分为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

1.订货成本订货成本指取得订单的成本,包括固定订货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

(1)固定订货成本(与订货次数无关),用F1表示。

(2)变动订货成本(与订货次数有关)变动订货成本=(D/Q)×K(D表示存货年需要量,Q表示每次进货量,K表示每次变动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F1+[(D/Q)×K]2.购置成本年需要量用D表示,单价用U表示,于是购置成本为DU。

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购置成本TC a=F1+[(D/Q)×K]+DU(二)储存成本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TC c=F2+[K c×(Q/2)](F2:储存固定成本;K c:单位变动储存成本;Q/2表示存货的平均储存量)(三)缺货成本缺货成本用TC s表示。

用TC来表示储备存货的总成本,则:TC=TC a+TC c+TC s=F1+[(D/Q)×K]+DU+F2+[K c×(Q/2)]+TC s企业存货的最优化,即是使上式TC值最小。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存货储存成本的是()。

A.存货仓储费用B.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C.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D.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答案】C【解析】储存成本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应计的利息、仓库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破损和变质损失等等。

选项ABD属于存货储存成本,选项C属于缺货成本。

考点三存货经济批量分析按照存货管理的目的,需要通过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使存货的总成本最低,这个批量叫做经济订货量或经济批量。

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

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

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1. 引言存货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非常重要,它涉及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是一种用于帮助企业优化存货管理的数学模型。

本文将从模型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优缺点等多个角度来探讨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

2. 模型原理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基于经济批量的理论,通过考虑存货的订购成本、持有成本以及需求的不确定性,来确定存货的最优订购批量。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2.1 需求的不确定性分析在确定最优订购批量之前,需要分析需求的不确定性。

通过对历史销售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对需求的分布进行建模,从而为后续的计算提供基础。

2.2 存货成本的计算存货成本由订购成本和持有成本组成。

订购成本是指企业为了购买存货所支付的成本,它包括订单处理费用、订购费用等。

持有成本是指存货在企业仓库中滞留所产生的成本,它包括货物保管费、利息成本等。

2.3 最优订购批量的计算在确定存货成本之后,可以计算出不同订购批量下的总成本。

最优订购批量即为使总成本最小的订购批量。

通过对成本-批量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最优订购批量的数学表达式。

3. 应用场景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3.1 零售业在零售业中,存货管理对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库存积压非常重要。

通过应用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零售商可以优化订购批量,降低存货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3.2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存货管理涉及到原材料的采购、半成品的生产以及成品的销售等方面。

通过应用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制造商可以有效地管理存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交付能力。

3.3 物流业在物流业中,存货管理涉及到仓储、运输以及配送等环节。

通过应用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物流公司可以合理安排存货的订购和配送,减少仓储和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4. 优缺点分析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具有以下优点:•简单易懂: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和应用。

存货管理的方法和模式

存货管理的方法和模式

存货管理的方法和模式
存货管理是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存货管理方法和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存货管理方法和模式。

一、先进先出法(FIFO)
先进先出法是一种常用的存货管理方法,它的核心原则是优先销售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

这种方法适用于商品保质期短、易腐烂的行业,如食品、鲜花等。

通过实时跟踪库存进出情况,企业可以确保存货的新鲜度,减少滞销和损耗的风险。

二、后进先出法(LIFO)
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它优先销售最晚进入库存的商品。

这种方法适用于商品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如原材料、化工品等。

通过采用后进先出法,企业可以将最新进入库存的商品定价较高,实现盈利最大化。

三、经济批量订货模式
经济批量订货模式是一种基于库存成本和订货成本之间的平衡点来确定订货量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企业的订货成本和库存成本,找到最佳的订货量,以实现成本最小化。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避免因过多存货而增加库存成本,同时又能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作。

四、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
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是一种通过信息共享和合作来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的方法。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各个环节紧密合作,共同协调生产、销售和物流等活动,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息沟通机制,企业可以实现存货的精准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风险。

不同的存货管理方法和模式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特点。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存货管理方法,并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存货经济批量名词解释

存货经济批量名词解释

存货经济批量名词解释
存货经济是指以存货为核心的一种经济体制,它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存货经济包含了许多与存货相关的名词,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
•供应链: 指生产厂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其它中间商组成的一系列流通环节。

•物流: 指物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包括运输、储存、包装等。

•库存: 指企业储备的商品、原材料、半成品等。

•采购: 指企业为了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购买原材料、零部件等物品的活动。

•供应商: 指向企业提供物料或服务的外部单位或个人。

•供应商管理: 指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估、合作等活动。

•销售: 指企业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客户并获得相应收入的活动。

•市场需求: 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总量。

•销售预测: 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对未来销售的可能情况进行预测。

对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的思考

对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的思考

对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的思考作者:王杰来源:《商情》2020年第27期【摘要】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流动资产,但是持有存货必须考虑相关成本。

持有存货数量太少会导致企业因缺货而无法正常生产经营,持有存货数量太多又会导致发生太高的储存成本,因此持有合理数量的存货以实现存货的相关总成本最低是企业对存货进行管理的最终目标。

本文通过讨论允许缺货情况下的存货相关总成本模型和参数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最终得出了缺货情况下的存货经济批量模型。

【关键词】存货;缺货; 经济订货批量一、存货概述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主要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资产项目。

根据存货的内容和用途,可以明确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有利于销售;便于维持均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降低存货取得成本;避免意外事件带来的风险。

基于以上目的,企业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

虽然随着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水平的进步,很多企业已在尝试实行存货零库存管理(JIT)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囿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仍然选择了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库存管理模式。

二、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由于持有存货存在一系列相关成本,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成本间进行权衡,以满足在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使得存货的相关成本之和最小。

目前在理论和实务中,广泛认可的存货相关成本主要有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在这些成本中我们在决策时主要考虑变动成本,而将固定成本作为无关成本而不加考虑。

在存货经济批量基本模型中,我们设定了一系列的前提条件,从而使得我们在不考虑销售折扣、缺货成本、陆续入库的基础上去探讨了存货经济批量的确定。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条件很难同时满足,于是就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有数量折扣情况下的存货经济批量模型;陆续供应情况下的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允许缺货情况下的存货经济批量模型。

有数量折扣的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和陆续供应的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透彻,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将重点讨论允许缺货情况下的存货经济批量模型。

资产评估师考试-存货经济批量分析复习点

资产评估师考试-存货经济批量分析复习点

需求量≤100件时不会发生缺货;
各种可能的缺货量及其概率如下:
交货期内需要量
110 120 130
减:再订货点 100 100 100
缺货量
10
20
30
概率 0.20 0.04 0.01
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10×0.2+20×0.04+30×0.01=3.1(件)
缺货成本=3.1×4×12=148.8(元)
• (三)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1.基本原理
在陆续供应和使用的条件下,存货不是在入库时一次性达到最大 库存量,而是从入库开始,库存量陆续增加,逐渐达到最大库存 水平。因此,陆续供应和使用的条件下的最大库存量和平均库存 量不同于基本模型。
• 【例题】假设企业生产某种存货,计划每批生产1000件,预计每天生产50件,每天 领用20件,则该批存货的库存量将如何变化? 1)送货期(每批存货生产天数)=批量÷每日送货量=1000/50=20(天) 2)在存货的全部耗用周期50天(1000/20)内: ①1~20天(送货期内),每天边生产边
• 3.缺货成本: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停工损失、 拖欠发货损失、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商誉损失,以及紧急额外 购入成本等。
• 【例题·单项选择题】(2018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存货固定储存成本的是()。 A.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 B.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 C.仓库折旧 D.存货的保险费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固定储存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 工资等。变动储存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储存和贬 值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
某生产企业使用A零件,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制。如果外购,单价4元,一次订货成 本10元;如果自制,单位成本3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600元,每日产量50件。零件 的全年需求量为3600件,储存变动成本为零件价值的20%,每日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4讲 存货经济批量分析第四节 存货管理 知识点:存货的成本 1.取得成本1)订货成本:取得订单的成本订货变动成本与订货次数(批次)成正比,每次发生额相等,为存货经济批量决策的相关成本,如差旅费、邮资等订货变动成本=每次订货变动成本×批次=每次订货变动成本×订货固定成本与订货次数(批次)无关,为存货经济批量决策的无关成本,如常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等 2)购置成本:存货本身的价值 ①购置成本=存货年需要量×单价 ② 在存货年需要量和采购单价一定的情况下,购置成本为经济批量决策的无关成本。

2.储存成本: 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储存变动成本与存货数量(平均库存量)成正比,为存货经济批量决策的相关成本,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变动储存成本=单位变动储存成本×平均库存量=单位变动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平均库存量)无关,为存货经济批量决策的无关成本,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月工资等 【提示】平均库存量的确定——以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为例 3.缺货成本: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停工损失、拖欠发货损失、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商誉损失,以及紧急额外购入成本等。

【例题·单项选择题】(2018年)下列各项中,属于存货固定储存成本的是( )。

A.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 B.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 C.仓库折旧 D.存货的保险费用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固定储存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工资等。

变动储存成本与存货的数量有关,如存货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储存和贬值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

初中级会计注会注税资产评估师,添加微信(QQ )852433795关注后续更新 知识点:存货经济批量分析 经济批量分析: 批量(每次购买量或生产量)与批次(全年的购买次数或生产次数)之间的权衡。

(一)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 1. 假设条件 1)能及时补充存货,即存货可瞬时补充; 2)能集中到货,即不是陆续入库; 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 4)年需求量稳定,并能预测; 5)存货单价不变; 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而影响企业运营。

2.经济订货量的确定 1)相关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 2)经济订货量:使变动储存成本与变动订货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或是使二者相等的订货批量(每次采购量)。

上式表明,影响经济订货量的因素包括:影响因素与经济订货量的关系年需要量+一次订货成本+单位变动储存成本- 3)最佳订货次数=年需要量÷经济订货量 4)最佳订货周期(天数)=360÷最佳订货次数 5)最优存货总成本(变动储存成本与变动订货成本之和的最小值) 6)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 【教材例6-7】某公司每年消耗某种材料1600千克,该材料单位成本为15元,单位存储成本为4元,一次订货成本为5 0元。

则: 经济订货量==200(千克) 最优存货总成本=800(元) 最佳订货次数=1600÷200=8(次) 最佳订货周期=360÷8=45(天)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200/2×15=1500(元)【例题·单项选择题】(2018年)某企业每年消耗化工材料5000千克,该材料单位成本为25元,单位储存成本为5元,一次订货成本为125元,则该材料的经济订货量为( )。

A.500千克 B.1118千克 C.353千克 D.100千克『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经济订货量=(2KD/Kc)1/2 =(2×125×5000/5)1/2=500(千克) (二)再订货点与保险储备 1.再订货点: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单时的存货库存量,在不考虑保险储备的情况下,相当于交货期内的存货需求量。

再订货点=平均每日需要量×平均交货时间(订货提前期)【注意】订货提前期与再订货点对经济订货量、订货批次、订货间隔时间没有影响。

经济订货量确定每次应购买的存货数量(买多少);订货提前期和再订货点确定应购买存货的时机(何时买)。

2.存货的保险储备 1)保险储备含义 如果平均交货时间(订货提前期)和每日需要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避免缺货,需加大再订货点,再订货点增加的部分,即为保险储备量。

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平均每日需要量×平均交货时间+保险储备量 2)最优保险储备量:使缺货成本与保险储备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 ①缺货成本=单位缺货成本×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年订货次数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根据历史经验估计各种可能的缺货量(交货期内各种可能的需求量超过平均需求量的部分)及其概率,计算期望值(加权平均值)。

②保险储备成本=保险储备量×单位变动储存成本保险储备量:从0(不设置保险储备)开始,按照交货期内各种可能的需求量的递增幅度递增,直至不会面临缺货为止。

【教材例6-10】假定某存货的年需要量为3600件,平均每日需要量=10件,单位储存变动成本=2元,单位缺货成本=4元,每年订货12次,平均交货时间=10天。

交货期内的存货需求量及其概率分布如下:需求量(10×d)708090100110120130概率0.010.040.200.500.200.040.01 要求:计算合理的保险储备和再订货点。

『答案』 1)保险储备量=0,再订货点=10×10=100(件),则: 需求量≤100件时不会发生缺货; 各种可能的缺货量及其概率如下:交货期内需要量110120130减:再订货点100100100缺货量102030概率0.200.040.01 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10×0.2+20×0.04+30×0.01=3.1(件) 缺货成本=3.1×4×12=148.8(元) 保险储备成本=0 总成本=148.8+0=148.8(元) 2)保险储备量=10(件),再订货点=10×10+10=110(件),则: 需求量≤110件时不会发生缺货; 各种可能的缺货量及其概率如下:交货期内需要量120130减:再订货点110110缺货量1020概率0.040.01 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10×0.04+20×0.01=0.6(件) 缺货成本=0.6×4×12=28.8(元) 保险储备成本=10×2=20(元) 总成本=28.8+20=48.8(元) 3)保险储备量=20(件),再订货点=10×10+20=120(件),则: 需求量≤120件时不会发生缺货; 各种可能的缺货量及其概率如下:交货期内需要量130减:再订货点120缺货量10概率0.01 一次订货期望缺货量=10×0.01=0.1(件) 缺货成本=0.1×4×12=4.8(元) 保险储备成本=20×2=40(元) 总成本=4.8+40=44.8(元) 4)保险储备量=30(件),再订货点=10×10+30=130(件),则: 企业不会发生缺货; 缺货成本=0 保险储备成本=30×2=60(元) 总成本=0+60=60(元)即:当保险储备量为20件时,全年缺货成本与保险储备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因此应确定保险储备量20件,再订货点120件。

(三)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1.基本原理在陆续供应和使用的条件下,存货不是在入库时一次性达到最大库存量,而是从入库开始,库存量陆续增加,逐渐达到最大库存水平。

因此,陆续供应和使用的条件下的最大库存量和平均库存量不同于基本模型。

【例题】假设企业生产某种存货,计划每批生产1000件,预计每天生产50件,每天领用20件,则该批存货的库存量将如何变化? 1)送货期(每批存货生产天数)=批量÷每日送货量=1000/50=20(天) 2)在存货的全部耗用周期50天(1000/20)内: ①1~20天(送货期内),每天边生产边耗用,则: 送货期内每日库存增加量=每日送货量-每日耗用量=50-20=30(件) ②第20天(送货期满),库存达到最大值20×30=600(件),即:每批送完时的最高库存量=送货期×送货期内每日库存增加量=批量÷每日送货量×(每日送货量-每日耗用量)=批量×(1-每日耗用量/每日送货量) 平均库存量=批量/2×(1-每日耗用量/每日送货量)③21~50天(送货期满~耗用期满),由于该批存货已经生产完毕,因此只耗用不再生产,库存每天减少20件,至第50天最大库存量(600件)耗用完毕,开始下一批生产(批量1000件)。

2.模型构建 1)相关总成本=每次订货成本××单位变动储存成本 3)最优总成本= 【提示】在基本模型公式中的“单位变动储存成本”或“批量”后面补充“×(1-每日耗用量/每日送货量)” 【例题】某零件年需求量为3600件,每日送货量为30件,每日耗用量为10件,单价为10元,一次订货成本(生产准备成本)为24元,单位储存变动成本为2元,则: 最优经济批量==360(件) 最优总成本==480(元) 【教材例6-9】某生产企业使用A零件,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制。

如果外购,单价4元,一次订货成本10元;如果自制,单位成本3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600元,每日产量50件。

零件的全年需求量为3600件,储存变动成本为零件价值的20%,每日平均需求量为10件。

要求:分别计算零件外购和自制的总成本,以选择较优的方案。

『正确答案』 1)自制方案 生产成本=3600×3=10800(元) 与经济生产批量相关的最优总成本==1440(元) 自制方案总成本=10800+1440=12240(元) 2)外购方案 采购成本=3600×4=14400(元) 与经济订货批量相关的最优总成本==240(元) 外购方案总成本=14400+240=14640(元) 由于自制的总成本(12240元)低于外购的总成本(14640元)故以自制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