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12支曲及赏析精编版

合集下载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集合5篇)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集合5篇)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集合5篇)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赏析/鉴赏作者在这支曲子中,进一步抒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真挚的爱情。

他们"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都是心地纯洁,聪明善良的青年。

这样一对有情人,能不能结合呢?作者用两个设问,怀着含蓄而又诚挚的感情,把人们带到现实世界里来。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在封建宗法制度的统治迫害下,有情人难成眷属,只能空自嗟,枉牵挂。

接着应用"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化的比喻,对造成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最后用眼泪的控诉作结。

整个曲子婉转深沉,发人深思。

当然作者不会认识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但他写出这种悲剧,明白而响亮地发出呐喊,提出控诉,也是难能可贵的。

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这部伟大的作品发出反封建的思想光芒。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赏析/鉴赏在《红楼梦》中,妙玉是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

她出身于"读书仕宦之家",从小便舍给寺院,由小姐变成了尼姑;但她并不与一般女尼为伍,过的还是小姐生活,摆的还是小姐派头,是"尼姑式"的小姐。

她的这种生活道路以及这种生活形成的那种孤僻娇情的'性格,是封建末世贵族统治阶级崩溃瓦解的一种产物。

像妙玉这样的贵族小姐,由于家势衰落,在统制阶级队伍里丧失了立足之地,但从小娇生惯养,又不能在社会上自立。

《红楼梦》十套《判词》和《曲子》赏析

《红楼梦》十套《判词》和《曲子》赏析

《红楼梦》⼗套《判词》和《曲⼦》赏析2010年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1.《红楼梦》中妙⽟《判词》和《曲⼦》⼀、【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质,终陷淖泥中。

【注释】1、云空句:空,佛教术语,指超脱⼀切具体事物和社会⽣活,毫⽆所有的⼀种境界,佛教认为这才是事物的“真谛”。

云,说。

云空,说要达到空的境界;未必空,《红楼梦》第⼋⼗七回:“(宝⽟)⼀⾯与妙⽟施礼,⼀⾯⼜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何缘下凡⼀⾛?’妙⽟听了,忽然把脸⼀红,也不答⾔,低了头,⾃看那棋。

宝⽟⾃觉造次,连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不得我们在家的俗⼈。

头⼀件,⼼是静的。

静则灵,灵则慧——’宝⽟尚未说完,只见妙⽟微微的把眼⼀抬,看了宝⽟⼀眼,复⼜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渐渐的红晕起来。

”同回:“那妙⽟忽然想起⽇间宝⽟之⾔,不觉⼀阵⼼跳⽿热,⾃⼰连忙收摄⼼神,⾛进禅房,仍到禅床上坐了。

怎奈神不守舍,⼀时如万马奔驰,觉得产床便晃荡起来,⾝⼦已不在庵中。

便有许多王孙公⼦,要来娶她;⼜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不肯去。

⼀回⼉,⼜有盗贼劫她,持⼑执棍的逼勒,只得哭喊求救。

”宝⽟的话语引起的妙⽟神态、⼼理上的反应,说明妙⽟还没有做到“空”。

实际上佛教所提出的“四⼤皆空”是不可能达到的境界,因为客观存在,是不以⼈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2、⾦⽟质:指其品德⾼尚与出⾝⾼贵。

《红楼梦》第⼗七回:“外⼜有⼀个带发修⾏的,本是苏州⼈⽒,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幼多病,买了许多替⾝,皆不中⽤,到底这姑娘⼊了空门,⽅才好了,所以带发修⾏。

今年⼗⼋岁,取名妙⽟。

”3、终陷句:淖(nao去声,闹),烂泥。

这句寓妙⽟被劫的悲剧结局。

【译⽂】想保持清洁何尝可能,说弃绝尘世未必⾏通;可怜⾦⽟般纯洁的⼈,到底还陷在污泥之中。

⼆、【曲⼦】〔世难容〕⽓质美如兰,才华馥⽐仙。

天⽣成孤癖⼈皆罕。

你道是啖⾁⾷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好⾼⼈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将⽼,孤负了,红粉朱楼春⾊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愿;好⼀似,⽆瑕⽩⽟遭泥陷;⼜何须,王孙公⼦叹⽆缘。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赏析示范课件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赏析示范课件
• 【花名签】“莫怨东风当自嗟”·风露清愁·芙蓉
解释
• “咏絮才”是称赞晋代谢安的侄女谢道韫的.因为她在用 雪联句时这样赞雪“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此称谢道韫为“咏絮才”.后世也用此代指才女.
•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 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 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 叹宝钗。
贾巧姐
【判词】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势败休云 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曲】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 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简介:巧姐是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日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 取名为“巧姐”。她从小生活优裕,也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 后被狠舅奸兄卖到了烟花巷(《好了歌》:择膏粱,谁承望流落烟 花巷)。但最终被知恩图报的刘姥姥赎出,与刘姥姥的孙子板儿结 婚,在农村有了很好的结果,成了一位纺绩妇人(留余庆)。
• 【花名签】“只恐夜深花睡去”·香梦沉酣·海棠花
简介
• :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她是豪门千金,但从小父母双亡,由 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 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 似,但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 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乐观开朗,是金陵十二钗中活得 最明白的一位。她和宝玉也算很亲密,在一起时,有时亲热, 有时也会恼火。但襟怀坦荡的她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 嫁与卫若兰,最后他暴病而亡,湘云守寡,悲痛欲绝。但是由 于受到宝钗“虽离别亦能自安”的乐观精神影响,她逐渐战胜 挫折。

曹雪芹《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曹雪芹《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

红楼梦曲
[清] 曹雪芹
开辟鸿蒙,
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
伤怀日、
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作品赏析
【注释】:
[评介]这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它引出十二支曲子,同
时也是这十二支曲子的总括和提示。

这首序曲交代了《红楼梦》的起缘。

在这里,作者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气,借风月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

诚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

但这种爱情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并不是“才子佳人”式的庸俗爱情。

因此,“悲金悼玉”既不是什么“色空幻境”的描写,也不是什么“情场忏悔”之作,而是通过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封建社会末世之“天”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排遣作者的“愚衷”,这个“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补“天”而又无法可补的思想矛盾。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赏析精品PPT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赏析精品PPT

简介
• :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姨表姐、妻子,诗号蘅芜君。容貌丰 美,举止娴雅,心思缜密。父亲早亡,有母(薛姨妈) 和一兄(薛蟠)。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 暂住于贾府,不久搬出。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载之玉上所刻之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 后来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婚后不久,宝玉对黛玉念念 不忘,最终出家。薛宝钗独守空闺,孤独地死去。
• 【花名签】“只恐夜深花睡去”·香梦沉酣·海棠花
简介
• :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她是豪门千金,但从小父母双亡,由 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 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 似,但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 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乐观开朗,是金陵十二钗中活得 最明白的一位。她和宝玉也算很亲密,在一起时,有时亲热, 有时也会恼火。但襟怀坦荡的她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 嫁与卫若兰,最后他暴病而亡,湘云守寡,悲痛欲绝。但是由 于受到宝钗“虽离别亦能自安”的乐观精神影响,她逐渐战胜 挫折。
金 陵 十
《 红





红楼梦引子
• 【曲文】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 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 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 赏析: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是对贾府十二位冠首女子终 身命运的描述。各首判词用隐晦的诗句提前暗示了她们 的命运,照应了文中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 (悲)”,反映了中国数千年来女性的悲剧,同时也反 映出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超凡的思想境界。
简介:
•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因母亲早亡, 贾母疼爱,接到贾府抚养教育,与贾母、贾宝玉同住。 后来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贾母等人待她极好。 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 号潇湘妃子。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从 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不屑于仕途经济。无奈在 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 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红楼梦》曲欣赏

《红楼梦》曲欣赏

《红楼梦》曲欣赏《红楼梦曲》十二支,加上前面的引子和后面的尾声,共十四支曲子。

中间十二曲分咏金陵十二钗,暗寓各人的身世结局和对她们的评论。

这些曲子同《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一样,为了解人物历史、情节发展以及四大家族的彻底覆灭提供了重要线索。

红楼梦曲·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①喜荣华正好:指贾元春入宫为妃,贾府因此成为皇亲国戚。

②恨无常又到:指贾元春忽然夭亡。

无常,佛家语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

③把万事全抛:抛下世间俗务,指死去。

④芳魂销耗:指元春的鬼魂忧伤憔悴。

⑤寻告:劝告。

⑥天伦:古代制度用作父子、兄弟等亲属的代称,这里是父母的意思。

贾元春用来称呼她的父亲贾政。

这首曲子出现在第五回,唱的是贾元春。

曲名“恨无常”,兼有两层意思:元春当了贵妃,但“荣华”短暂,忽然夭亡,是暗示元春早死;“无常”又是佛家语言,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

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

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读者可以看一看元春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

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像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

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此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但是,这一切还不过是后来情节发展的铺垫。

省亲之后,元春回宫似乎是生离,其实是死别;她丧失的不只是自由,还有她的生命。

《红楼梦》里的“仙曲十二支”

《红楼梦》里的“仙曲十二支”

《红楼梦》里的“仙曲十二支”《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里,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游历,于金陵省“薄命司”取出册图阅读,其中,正册包括林黛玉等十二位女子,除林黛玉与薛宝钗合为一图外,每人各有一幅画及一首判词。

之后,宝玉听曲子,亦有十二钗各人的曲子,称为“红楼梦仙曲十二支”。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薛宝钗林黛玉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林黛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恨无常》贾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分骨肉》贾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乐中悲》史湘云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世难容》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枉凝眉及译文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枉凝眉及译文

红楼梦十二支曲之枉凝眉及译文红楼梦十二支曲之枉凝眉及译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十二支曲之枉凝眉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译文】一个是神仙境界的奇葩,一个是纯洁的美玉没有癍遐。

若说是没有奇异的缘分,为什么今生偏又遇见她;若说是有奇异的缘分,为什么爱情最后成了空话?一个白白地长吁短叹,一个白白地费神牵挂。

他对她,如映在水中的月影,她对他,象照在镜中的鲜花。

想那眼睛里能有多少泪水,怎么能禁得起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注释阆苑(làngyuàn):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

也称阆风苑、阆风之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时也代指帝王宫苑。

仙葩(pā):仙花。

“阆苑仙葩”自然指绛珠仙子林黛玉。

瑕:玉的疵斑。

“美玉无瑕”指贾宝玉。

虚化:成空,化为乌有。

戚序本误作“虚花”,变动词为名词;程式乙本改作“虚话”,变心事为明言;甲戌本经涂改;今从庚辰本。

一个枉自嗟呀(jiē yā),一个空劳牵挂:一个常因宝玉而流泪(指黛玉),一个常因黛玉而感叹(指宝玉)。

很显然这里说的就是正文以及脂批所提示的宝玉对黛玉诉肺腑等事。

嗟呀,因悲伤而叹息。

牵挂,在情况不明时对人的悬念。

它与前面晴雯判词中“多情公子空牵念”的“牵念”以及后面写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牵连”的“牵连”意思相同。

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景象。

“想眼中”一句:曹雪芹八十回后原稿中有《证前缘》一回(靖藏本第七十九回批),写黛玉“泪尽夭亡”。

创作背景曹雪芹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红楼梦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写在了“贾宝玉神游大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一回,这两组结构完整的组诗是“金陵十二钗”形象塑造的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1 2.1 红楼梦·引子 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诗词鉴赏】 这首曲和以下诸曲中,都隐含着一种对命运不可知的唱叹,说明作者有更深广的寄托。 《红楼梦》的内容是复杂的,主题也是多层次的,其中之一就是表现了作者的妇女观。作者认为,妇女无论就天资、才干等任何一方面说,都不让须眉,只是那个社会把她们的聪明才智压抑埋没了。特别是随着封建家族的衰落,那么多无辜的女孩子随着一齐毁灭,这是作者痛惜不已的。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红楼梦>是一曲女儿们的颂歌和挽歌。 ……………………………………………………………最新资料推荐…………………………………………………

2 2.2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 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诗词鉴赏】这是拟贾宝玉的口气咏叹薛宝钗的。薛宝钗是一个特殊的悲剧人物。她“德言工貌”样样俱全,才智也出众,是封建淑女的典范,而“罕言寡语”、“安分随时”的处世哲学,也使她与那样的环境、社会绝无冲突,相反倒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机会。曲中称薛宝钗为“山中高士晶莹雪”,就是以“雪”“薛”的谐音暗喻她的冷漠和超然,书中还多次以“冷香丸”、“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等隐喻来强调她性格的这一特点,我们读到金钏投井,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及抄检大观园等震撼人心的章节时,不难发现她超乎常人的冷静以至冷酷。她对贾宝玉并非全无感情,但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却大相径庭。因此,“金玉良缘”对他们来说,只是一杯没有爱情的苦酒。尽管薛宝钗能克尽妇道,象传说中的孟光那样“举案齐眉”,几近完美,但贾宝玉仍不能忘情于悲凄而逝的林黛玉,最后怀着不平之意撒手出家,而薛宝钗也不免在孤寂冷落中抱恨终身。薛宝钗的悲剧很难引起人们的同情,却自有其发人深思之处。 ……………………………………………………………最新资料推荐………………………………………………… 3 2.3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诗词鉴赏】 《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 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张生还可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宝玉和黛玉最终连这点幸运也没有。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二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 ……………………………………………………………最新资料推荐………………………………………………… 4 2.4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2.5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探春浑名叫“玫瑰花”,在大观园诸女性中以干练、刚强和决断著称,又因系庶出而格外自尊,这些性格特色,在她代理家政,锐意改革中显得十分突出。尽管她在激愤中曾对家族关系作过一针见血的揭露:“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其实倒是她对家族命运最为关切和焦虑的。但她的归宿,却是在家族败亡之后只身远嫁。 ……………………………………………………………最新资料推荐………………………………………………… 5 2.6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史湘云的特点是乐观豪放,豁达开朗,但在她看似无忧无虑的笑容后面,却掩藏着自幼丧亲,寄人篱下的辛酸和隐痛,尽管是“侯府千金”,在家竟“一点儿作不得主”,反而常常“做活做到三更天”。大观园曾是她的乐土,而嫁个“才貌仙郎”大概就是她理想的归宿了。谁能料到她面临的竟是早寡的命运呢?

2.7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妙玉因“舍身消灾”自幼出家,她的孤标傲世很大程度是出于对世俗社会肮脏现实的不满,也因此不为世容,最后被污浊黑暗的社会吞噬。 2.8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得,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绰号“二木头”的迎春的命运自然不问可知了。她怯懦无能,遇事退缩,只求清静自保,最后被昏愦刚愎的父亲贾赦嫁给了、或者不如说是卖给了孙绍祖,“准折”五千两借银。迎春是贾府姊妹中最先死于非命的。她的悲剧结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贾府没落的趋势。

2.9 虚花悟 ……………………………………………………………最新资料推荐…………………………………………………

6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惜春却是从宁国府卑污环境中产生出来的畸形儿,怪僻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她的“看破红尘”,不过是出于对现实的绝望,遁入空门,更是消极的逃避。

2.10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诗词鉴赏】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又一度协理宁国府主持秦可卿丧事,集贾府家政大权于一身。在管理家政上她精明强干,不惮辛劳,既威重令行,又巧于应酬,获得了贾母等的宠爱和信任,竭力支撑着这个华阀世家的“虚体面”,“假排场”,但也因此成为家族中房族、长幼、主奴等复杂矛盾的纠结点,使她力拙心劳,四面树敌,上不见赏于翁姑,中不见爱于夫婿,下不见重于奴仆。另一方面,她身上又集中了剥削阶级冷酷贪婪的本质特征,不顾“旧家规矩”,也不信“阴司报应”。人们不会原谅她“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的狠毒作为,也很难忘记她素昔营私捣鬼的种种勾当,而“毒设相思局”、“大闹宁国府”等事,既暴露这个家族的糜烂腐败,又加剧了它内部勾心斗角的纷争。这样,王熙凤就处在一种奇特的矛盾地位:她在费尽心机支撑贾府摇摇欲坠的大厦,又在挖空心思动摇它的基础,最终又与这个腐朽的家族同归于尽。 ……………………………………………………………最新资料推荐…………………………………………………

7 2.11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的故事应该和刘姥姥有很大关系,她在贾府破败,凤姐病亡后,被亲属拐卖,后来刘姥姥救援收养了她,在农村纺绩耕作,自食其力,走上了一条新的生活道路。在历尽风波之后,这个归宿自然值得庆幸。

2.12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李纨青春丧偶,唯知奉亲养子,“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她把自己的青春以至心灵都默默地埋葬在“三从四德”的闺范之中,终于盼得孤子成立,“母以子贵”,她也能坐享荣华了,这正是封建社会大加旌奖的楷模表率。但曲子却暗示她不久即逝去,内中不无讥讽之意。

2.13 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最新资料推荐…………………………………………………

8 暗示贾珍与她乱伦是整个贾府败亡的起因,但作者后来删去了这个情节,并且改塑了秦氏的形象。 2.14 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它是十二支曲的总结,概括地写出了“十二钗”的个人悲剧并非是孤立的社会存在,而是和整个封建家族衰亡的总趋势密切相联的,也是整个家族悲剧命运的有机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结构艺术是以严整缜密见长的。为了使书中众多的人物和线索能够迅速展开并活跃起来,曹雪芹将前五回的篇幅主要用于勾勒轮廓、交代人物、点染背景。通过前四回的描写,读者已初步把握了贾府的全貌、重要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而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观看的十二钗“簿册”,聆听的《红楼梦曲》,则从纵横两个方面加强了全书结构的整体性。横的方面,它扩展了前几回介绍的主要人物范围,补充了湘云、妙玉、巧姐等人物,并突出了这些人物的性格、身世、命运,形成一份主要人物表。纵的方面,它提动着宝、黛、钗悲剧和贾府衰亡这两条全书的基本线索,以强烈的暗示揭开了悲剧的序幕,并与书里其他部分中人物命运的隐喻征兆互相映照,成为整部作品悲剧主题的基本旋律,这就使读者不致在即将铺写到的大观园里秀丽繁华、欢声笑语的景象描写中错会了作者的命意。应当指出的是,这种提示手法和以往的古典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有所不同,它在结构上的功用显然得力于曹雪芹对当时戏剧艺术的借鉴和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