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通用9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通用9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通用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篇1设计说明:《春江花月夜》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孤篇横绝”的名篇,千百年来已经被专家名流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解读,要想谈出新意难度很大。

那么作为课文这篇名作应该怎样教,我试图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来展示我对于古典诗歌教学的一种思路:在反复吟咏中置身诗境,体会诗歌作为最讲究艺术的文学体裁的整体美感——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缘景明情,以意逆志,在深入文本内蕴的解读中,根据诗歌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情景关系等,读出诗义,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进入诗歌意境。

3、赏析本诗的景、情、理交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学情分析:长期以来诗歌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两种感觉:一、要背诵;二、要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种教学方式冻结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动情读书的欲望,把诗歌变成了公式,把思考变成了形式,把书本变成了枷锁,把课堂变成了囚笼,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初步感知到诗歌的内容,却讷于对其意象、情感、意境等的理性分析和深度表达。

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自由地涵咏,自主地探究。

高二学生已有了一定诗歌鉴赏知识的积累,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比较活跃。

但要让他们的思维拓展开来,老师就不能包办,不能代替。

要放开手脚,让他们敢“说”,敢“思”,敢“表达”,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大美之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及评点

大美之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及评点
融 合 在 一 起 的 意境 很 美 师: 多美的意境啊 ! 景色美 . 意境 美 . 是 一 幅 幽 美 恬
的 顶峰 ” 、 被誉为“ 以孤 篇 压倒 全 唐 ” 的 旷 世 佳 作— — 唐 代 诗 人 张若 虚 的《 春江 花 月夜 》 。
个“ 生” 字, 赋 予 了 春 江 月夜 无 穷 的 生 机 与 活 力 月光 闪 耀干万里之遥 , 哪 一 处 春 江 不 在 明 月朗 照 之 中 ! 江水 曲
境。 2 . 春 江花 月夜 中的 “ 思”
师: 把握得非常准确 。 也就 是说这首诗描 写了景 、
思、 情三部分内容 。 诗人以清丽 的笔触 、 旷 达 的情 怀 描 写了 春 江 月 夜 的 美景 ,对 人 生 的 思 考 .游 子 思 妇 的 爱 情, 成 就 了 这 首 传 唱 干年 的 大 美 之 作 。 这 首诗 , 如 果 要 用一 个 字 来 形 容 , 就是“ 美” ! 美是《 春 江花 月夜 》 最 核 心
就 请 大家 自 由地 朗 读 这 首 诗 歌 , 边读边想一想 : 这 首 诗 描写了什么?
生( 全体 ) : ( 学生 自由、 大声地诵读) 师: 现 在 我 们 来说 一说 .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
生( 全体 ) : 美! 简 直 是 美极 了 ! 师: 美 文要 多读 。 下面 我 们 请 一 位 同 学诵 读
幽美恬静的“ 静美” . 还 有别 的感 受 吗 ? 生 4: “ 春江 潮水连海 平 . 海 上 明 月 共 潮 生 ” 这 句 诗 写 月亮 从 地 平 线 升 起 . 远 远 望 去 就 好 像 从 海 面 涌 出

《 春江 花 月夜 》 课 堂实 录及评 点
画 执教 : 姚平 评点 : 谢 兴 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学情分析】本堂课所执教的班级为理科重点班,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较强,配合能力较好,喜欢合作与竞争的学习环境,但在诵读诗歌、品鉴深度及表达和创作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画面美,走进诗境。

2.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赏析“月〞意象,体悟诗情。

3.升华诗情,与“明月〞对话,月引哲思。

【教学重点】赏析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意蕴美。

【教学难点】为何古人如此钟情于“月〞?“月〞起到怎样的作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合作法、写作法等。

课堂实录师:名家王尧衢曾在?唐诗合解?卷三中有言:“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

〞可见本诗中,“月〞统领全篇,贯穿全诗,而“月〞这一意象,古往今来被诗人观照吟咏,在正式赏析文本前,我们先进行一个课前小游戏——飞花令,请看大屏幕。

【游戏规那么】班级分为两大对垒阵营,男同学为龙鳞组,女同学为蝶翼组,以“月〞字为关键字,两组进行pk,双方要说出带“月〞字的诗文名句,在3分钟内说得最多组获胜。

师:比赛开始,请同学们踊跃发言。

〔希沃白板计时器计时,比赛开始。

学生说出一句诗词,老师在黑板记录一次。

〕龙鳞组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蝶翼组生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龙鳞组生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蝶翼组生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蝶翼组反超龙鳞组〕蝶翼组生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龙鳞组生3: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蝶翼组生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龙鳞组生4: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蝶翼组生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龙鳞组生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蝶翼组生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蝶翼组生7: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精品)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精品)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精品)-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一段春江,一处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感知。

如果你的微笑里有春江月夜的光华,有悠悠的白云,有游子思妇的幽怨缠绵……那么,面对变幻无序的人生,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你会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从容,懂得感激。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二、目标展示:播放课件1、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进一步提高审美和鉴赏水平。

4、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三、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学生眼中的作者: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张若虚?生: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一生补充:曾任兖州兵曹。

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师: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成就千古美名。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及点评

《春江花月夜》教学实录及点评

生2:我觉得孔乙己很善良,他虽然自己生活困苦,但他对别人的苦难却很 同情。
师:非常好,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到了孔乙己的特点。接下来,我想请大家探 讨一下孔乙己的悲剧原因。
生3:我觉得孔乙己的悲剧原因在于他太沉迷于喝酒,不务正业,最终导致 了自己的悲惨命运。
生4:我认为孔乙己的悲剧原因在于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在小说中,人们对 孔乙己的悲惨境遇并没有给予多少同情和支持,反而嘲笑和唾弃他。
生:(代表)诗中的“美”不仅仅是指梨花的美!还有其他的美——“明月 复流水”“绿蚁新醅酒”和诗人引发的美和主题所散发出的美!
师:好!你谈到了诗人引发的美和主题所散发出的美。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代表)诗人引发的美指的是诗人的情感美。诗人对离别的人的思念和 祝福。主题所散发出的美指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和 宇宙的永恒的思考。
师:看来大家对诗歌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试着读出诗中的“美”吗? 好!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试着读一下,男女生分开读,前一句由男生读,后一句由 女生读,全班再把第一段读一下。(朗读中有的同学能够自己发现问题。)
(针对朗读情况做了指导和讲 解。)
三、品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看来大家对诗歌的“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诗中 的“美”仅仅是指梨花的美吗?还有。(讨论热烈。)
(生分别描述了自己的印象)
二、初读
师:有一位同学读了《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后,就对其中一棵树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这棵树就是——(生齐答)梨花树。
师:好!我们就随着张若虚的笔触,去看那梨花树的“真面目”!现在大家 请自读诗歌的第一段。你对那棵梨花树的初步印象是什么?请你试着描述出来。 (注意文中的哪些词可表现你的印象的?)
师:我们知道“自古以来不缺乏写瀑布的名句佳篇。你能联想起写瀑布的名 句吗?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到的《春江花月夜》思想上的超拔、艺术上的超越,固然是这首“诗中的诗”的璀璨高光之所在,但成就其思想与艺术辉煌宫殿的基础是语言。

如果没有超拔脱俗、璧坐玑驰的语言,就绝无美轮美奂的诗歌大厦。

我们今天试着来体会一下这首诗的语言的美妙。

大家看前面两句,有值得欣赏的词汇吗?生:“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生”字。

师:厉害,一抓一个准。

请具体说一下。

(板书“生”)生:显得很生动形象。

师:能多说一点吗?我们说过,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某个词语的意义?生:一是突出明月升起的形象,二是为下文作铺垫。

师:嗯,好,还可以具体些,突出明月的什么形象?为下文作铺垫,我暂时没有看出“铺垫”什么了?生:就是展示出月亮升起的形象,非常生动,还有为下文写月光作铺垫。

师:好的。

我们一般可能会说“海上明月共潮升”,从海面“升”起来,这个“生”字则是……生:拟人。

师:对了,拟人手法(板书)。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对词句的欣赏,需要根据文本遣词造句的规律,找到“深入理解”的路径,还记得我们的所谓“三元式”解读法吧。

这里的“生”字,是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赋予月亮以“生命”的灵性,还需联系下文各层次的意义,我们可以发现,“生”字更是诗人对“月亮”生出的独特的“生灵”感应,大家理解这种“跨界”场域的感应吗?(板书:拟人、生命灵性、“跨界”)刚才同学们说到为下文写月光作铺垫,我理解,同学说的铺垫是指下文的“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说的是“月照花林皆似霰”,也指“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也指“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吗?生:是的。

师:的确,有了这个“生”字,富有灵性的月光与“江水荡漾”的画面才有“水月相伴”追随远方的千里浩瀚;才有“月照花林”的朦胧柔美,才有了无纤尘的空中皎洁。

也就是说,月有“生命”的灵性才有“江潮与共”的追随,才有水“绕芳甸”的缠绵,才有“流霜”不觉与“流沙”不见,也才有茫茫夜空的“孤月”!也就是说这些富有生机与灵性的画面意境都是要靠这个“生”字支撑的。

《春江花月夜》优秀课堂实录

《春江花月夜》优秀课堂实录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初步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2、通过学习,学生锻炼多诗歌情景的想象、复述能力,锻炼通过分析描景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3、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体会诗歌优美意境所蕴含的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情。

教学策略:点拨法、问答法、朗诵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师:伴随着这优美的古筝乐,我很激动的开始了和我们高二(13)班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同学们,你知道听到的这是什么音乐吗?……有一首诗闻一多读了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也有人说这首诗“孤篇压全唐”,这就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优美的春江花月夜,把这节课变成我们共同陶醉的审美盛宴,好不好?!但要欣赏品味美,首先要有双能发现美的——耳朵!不同形式的艺术之美往往具有通感的作用,美妙的音乐与诗歌能通过听觉渗透到心灵的深处,激起情感的波澜,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幅画面,引发视觉的审美享受。

下面我为大家朗读《春江花月夜》,你可以跟着用心轻轻默读,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去听,无论我读的怎么样,都请你打开心扉,让用心感受诗歌,置身其境,用心感悟,看看诗歌能在你的脑海中投下那些优美的画面。

老师伴乐朗诵……二、整体感知师:诗歌优美婉转,意境动人,请你闭上眼睛回味,看谁能描述一下诗歌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发言(提示:选取了那些自然之景?每个景色可不可以加上修饰语?)生:春、江、花、月、夜师:那一个意象贯穿全诗?生:月师:有没有变化?生:夜月初生、孤月高悬、落月西斜师:抒情主人公呢?生:月下徘徊,思绪万千。

(幻灯)师: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特色就是借境抒情,情景交融,对于诗歌的欣赏我们要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幻灯)很显然,作者笔下的景不仅美丽而且富有变化,缘景明情,就是根据景的特色去感悟诗人情的特色,而景的变化可能就预示着情的变化,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品赏作者笔下富有动态的诗境,并感受随着景的变化,诗人情感的走向。

大美之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及评点

大美之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及评点

大美之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及评点-中学语文论文大美之作——《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及评点【课堂实录】一、初读美读,《春江花月夜》美在何处师: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

在我们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长河中,诞生了无数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和无数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一首“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旷世佳作——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师:这首诗意境空明、韵调优美、思想深邃、情感真挚。

诗歌要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味道。

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歌,边读边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生(全体):(学生自由、大声地诵读)师: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生1:这首诗开始描写了美丽的江月景色;然后写面对这样美好的月夜,诗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叹,又由这种感叹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妻子,抒发自己想念妻子以及妻子又是如何的想念自己,然后由这样的思情引发到背井离乡的游子们是如何思念家乡的。

师:把握得非常准确。

也就是说这首诗描写了景、思、情三部分内容。

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旷达的情怀描写了春江月夜的美景,对人生的思考,游子思妇的爱情,成就了这首传唱千年的大美之作。

这首诗,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美”!美是《春江花月夜》最核心的主题。

那么,美在何处呢?二、再读悟读,《春江花月夜》美有何因1.春江花月夜中的“景”师:那么为什么我们说《春江花月夜》美?特别是我们不仅说它景美,而且它的哲思、离愁一样如此之美?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诗人描写了春、江、花、月、夜,这景让我们觉得美,它究竟美在哪里呢?生2: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芳甸、花林、月色很美,融合在一起的意境很美。

师:多美的意境啊!景色美,意境美,是一幅幽美恬静美丽的图画?(生:对。

)很好。

生3:句子写得很美,用了很多美丽的词语来描写景象。

比如“滟滟”“江流宛转”“芳甸”“花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拥抱满怀的优美——《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省仪征中学祥【教材定位】《春江花月夜》这篇课文,是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主题单元“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中收录的第5首诗歌。

前4首,均为简短的律诗。

诗歌所描绘的春江,正是我和我的学生所生活的这片土地。

素有“风物第一州”之美誉的仪征,据说就是诗人若虚的故乡。

在家乡的土地上,学习前辈诗人讴歌赞美家乡美景、抒发家园之思的诗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引领着学生,在走进这首诗歌,走近作者的同时,进一步走进诗歌营造的生活境界之中,走进唐诗的文化氛围之中,最终使唐诗之美走进学生的心灵。

我一直崇尚语文的激情。

没有激情,就没有合格的语文。

所以,我在这课的设计上,始终立足于激情这个情感基调,来营造教学所应有的氛围。

我不想在这课的教学中强化诗歌技法,也不想落实语文基础知识,我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美。

我要让学生明白,唐诗是一座不朽的宝山,只要用心品味,在这里完全可以找到所有的美好。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在美的感召中走近诗歌课前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利用音乐的力量,营造授课所需要的氛围。

因为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很疲乏,精神状态不好。

于是,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我先是组织学生进行“入静”活动。

师:今天,我们将共同走进一首不朽的唐诗。

学习这首诗歌,需要有一种很特别的学习氛围。

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做,来,双手上举,想像着你的头顶上,此刻就是一轮硕大的明月。

现在,你双手捧住她,对,用双手捧住,让这月儿慢慢地融化进你的手心里,然后,经过你的头顶,进入大脑,再一点点向下,经过你的心脏,融入你的血液。

继续向下,慢慢地,慢慢地,再让这皎洁的、清亮的月,沉入你的丹田……此刻,教室一片寂静,师生(连听课教师)一同沉浸其中片刻后,我看见很多学生长舒了一口气。

我知道,我需要的效果差不多已经出来了。

于是开始上课。

《春江花月夜》音乐再起,很低的声音,如同天籁。

在音乐陪伴下,我开始用抒情的话语导入今天的教学容。

师:这是一种朦胧的美, 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打动,一切世俗的丑陋和鄙俗,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然后任情感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宇宙的那一端...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大爱与大美的《春江花月夜》。

有人说,夜深人静时读《春江花月夜》,便感觉尘世的喧嚣、工作的劳累远我而去,一种宁静,一种温馨,恰似柔柔的春水浸润着我的心田。

江畔柳丝在夜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花草在微风的抚摸下含笑点头,木桨打碎了江中渔船的倒影,水波托着那荡漾的轻舟……今天,就让我们也一起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与华美吧。

请大家打开书本,用自己的心,去静静品读这首传唱千古的经典诗歌。

注意,用心品读,不要发出声音。

教学过程二:静读涵泳,初品感受诗歌的容之美生默读,教室依旧一片寂静。

我也在心中默默地背诵着整首诗,我的速度比学生们的要慢,当我默背结束时,我看见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悄悄地翻阅手中的教学案了。

师:阅读,就是和高尚的灵魂在交流。

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春江花月夜》的吟诵之中时,同学们从诗歌中读出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呢?请同桌之间简单交流。

生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静静地阅读诗歌后,心中有些什么样的感觉?你说说?你感觉到些什么?生1:天空中只有一轮明月,大大的,再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明月映照下,江水澄澈,江上没有帆,没有一切的东西,只有无边的空阔……师:你读出了一种辽阔和寂静。

你呢?[师指另一学生]生2:除了天空中一轮皎洁的月,我的大脑中还出现了淡淡的雾气,这雾气在江面上轻轻飘荡着,时有时无。

天地显得格外的空旷、寂寞。

师:你在辽阔和寂寞之上,还读出了飘渺,读出了灵动。

生3:月亮很亮很高,一个人很孤独……师:谁?这个人是谁?生3:作者。

师:作者吗?在诗歌中,我们应该称他为什么人?生3稍做思考:是……抒情主人公。

应该在初春季节,还比较寒凉,抒情主人公一个人静静地伫立在长江边上,一会儿仰头望月,一会儿低头观水。

他由这孤独的月和流淌的春水,想到了家乡,于是心中充满了忧伤。

师:你的感觉很细腻,有景有情,很好!生4:印象中应该是有一叶扁舟在江面上轻轻地飘荡着。

扁舟的上方,是一轮大大的月亮。

而扁舟所置身的,是开阔的江面,江水滚滚,把月亮揉碎了,波光粼粼……师:多美的一种意境啊。

小舟如耕耘的犁铧,将大江耕碎了,将月光揉碎了。

教学过程三:浅吟低唱,二品诗歌的画面之美师:静静地阅读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诗歌的优美意境,体味到了春江花月夜的清新迷人的气息。

下面,让我们轻声吟诵这首诗歌。

用我们的轻轻吟诵,来进一步品味诗歌的美。

我给大家配乐,同学们自己轻声吟诵诗歌。

学生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旋律中,开始轻声诵读。

我在黑板上把容易读错的两个字的字音标注出来:不胜(shēng)愁、砧(zhēn)师:刚才咱们描绘了大脑中出现的图象,现在,咱们品味品味大脑中体悟到的美。

你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行吗?生5:我觉得整首诗歌轻声读下来后,有一种寂静优美的感觉。

师:噢,你读出了寂静优美。

这种美,你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生5:……师:表达不出来,是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不对?生5:是。

师: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大脑中有无数的图画,却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来。

再请几位同学谈一谈吧,或许他们能表达出来的。

生6:我读出的是一种宁静的美。

皎洁的月光铺洒在江面上,江天一色,整个天地间一片宁静……生7:我读出的是一种情景交融的美。

江水缓缓东流,明月高照,微风吹动了闺房的窗帘,也吹动了闺中人的相思之情。

……生8:我脑海中出现的是这样的画面:月光皎洁皎洁的,江边的花全都盛开着,连江水也仿佛被皎洁的月洗涤得格外洁净,江水中的每一朵浪花,都沾染了春花的芳香……生9:我的大脑成大杂烩了,“春”“江”“花”“月”“夜”这五种美景都混在里面,组成了一幅画。

在清静明透的意境里,它们融为了一体。

生10:我感受到的是月色微红,花瓣飘落。

教学过程四:推荐朗读,三品诗歌的音韵之美师:美,在我们的心头轻轻荡漾。

两遍诵读下来,同学们的感受更深了。

印象中不光有了景,还有了人,更有了情。

不过,刚才都是自由诵读。

现在,咱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单独演绎一下。

大家最愿意听哪位同学朗读?学生可能因为后面有几十个老师听课的原因,你望我我望你的,没有人提名。

实际上,这个班级朗诵水平整体也不高。

从小就缺少这方面的训练。

师:没有可以推荐的?那就是大家都不好?那我就请一位同学来推荐了。

你推荐一位,怎么样?这位女同学站起来,目光在班级里巡视着,却找不到理想的目标。

也难怪,分科后重新组建的班级,相互间还不是很熟悉。

而前阶段赶学必修五的容时,也没有进行朗读活动。

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那就你自己来,怎么样?为大家精彩演绎一下,把诗歌特有的音韵之美展示出来。

我来为你放音乐。

生11在《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伴奏下朗诵。

该生的朗读有点味道,但这味还是有些欠缺。

师:朗诵的很好,注意了捕捉诗歌意境。

请注意,“”这个字在这里念“沉”。

师:三次诵读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应该更深了。

我看见有同学刚才在别人朗读时不断地摇头,是觉得她读得不够好吗?也是,读诗其实就是在交流,在用自己的心和另一个灵魂在交流,各人心中的理解不同,朗读时的处理也就会出现差异。

但只要用“心”去读,我们就会在感受领悟思考中获得很多。

教学过程五:个性阐释,四品诗歌的意境之美师:欣赏了某同学充满情感的诵读后,大家是不是也有一种大声朗诵全诗的欲望了?下面,咱们来个自我醉式的自由诵读。

每个同学,都挺直了腰杆儿,用自己的理解,大声诵读这首诗歌。

记住,要自我醉于自己营造的艺术境界中。

学生自由诵读。

师:有没有自我醉?生12:有点醉了。

在朗诵中,我的大脑中始终浮现着那轮皎洁的江月,此外是背景的宏大,我感受到了宇宙的无穷。

生13:我越读越悲伤,觉得诗中的那位人物很可怜,在期盼中哭泣。

时间在流逝,可他苦苦等候的人儿却始终没有来到。

生14:我醉于这中国水墨画般的艺术境界中。

我的脑海里,除了月光,一切都是朦胧的,岸上的花,水中的船,缥缈遥远。

生15:我突然有了一种孤独感,感觉到无论月还是人都是孤独的。

师:大家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这些感受都是独特的,是我们用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解读诗歌后的产物,这就是个性化诵读。

然而,每一首诗歌除了可以为我们提供自由解读的意象和意境外,也有我们应该共同把握的东西。

大家思考一下,这首诗歌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生齐答:春、江、花、月、夜。

师:哦,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是主要的。

那么,这五个意象家觉得最主要的是?生齐答:月。

师:为什么是月,不是其他四个呢?生杂言:月贯穿全诗,月将景物与情感联系了起来,写月的句子最多……师:对,月是整首诗歌的灵魂。

春江美景需要月的朗照才可以发现,宇宙无穷的感叹需要月的引发,怀乡思亲需要月的触动。

所以,月就成了最重要的一个道具了。

师:下面,请大家在诗歌中把所有带“月”字的诗句用括号标注出来,研究一下,同样是描绘月,这“月儿“有没有什么不同?学生在诗歌中勾画,找出了十多处写月的诗句。

师:都是什么样的月?是否全部相同?你说说看。

生16:诗歌最初描绘的是初生的月,这月的特点是伴随海潮而生,似乎还带着大海的湿气。

然后是“皎皎空中孤月轮”的一轮孤月,这应该是月挂中天的半夜时分。

后面是“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冷月,我想,那时月亮应该开始偏西,是下半夜了。

最后的“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藏海雾”“落月摇情满江树,是落月,那时天应该亮了。

把这些写月的诗句联系起来,可以发现诗歌中有一条时间线索。

师:太好了,你很会读诗啊,善于借助意象来领会诗歌意境,这是好方法。

师:再思考一下,同样是围绕着月来抒情议论,诗人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是否是相同的呢?生17:诗歌在整体上也有两块容,前面一部分写景,联想到人生的思索——谁第一个看见这月,月第一个照到的又是谁?后面一块是写思念。

师:哦,诗歌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

那么,两块的分界在哪?生齐:“但见长江送流水”后。

师:这两个部分,前部分以写什么为主,后部分又以写什么为重点?生杂言:前面是由景入思,下面是由景入情。

教学过程六:意境再造,五品诗歌的情感之美师:一首好的诗歌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它总要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意境。

就像画儿不能裁减下一小块来欣赏一样,诗句也是不能用来逐句翻译的,但是诗歌展现的画面却可以在心中描绘。

下面就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给5分钟时间准备,试着用散文的语言来展现自己心中的那幅画面。

注意不是翻译,而是发挥你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渲染去创造。

文字一定要优美。

学生活动,我在下面巡视,适时给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以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