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质量评价(十一)一、选择题(2024·海南卷)2024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政府相继向意大利米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等地派出医疗专家,供应抗疫阅历。
2024年6月8日上午,雨过天晴,主要由海南省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救济物资,飞抵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沙阿贯拉勒国际机场。
据此完成1~2题。
1.某地理老师看到海南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的新闻后,即兴创作对联“同风共雨,兄弟携手抗新冠;一河相通,我首你尾心相连”。
“同风”“一河”分别指( ) A.西南季风、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B.西南季风、澜沧江—湄公河C.东南季风、怒江—萨尔温江D.东南季风、元江—红河2.与米兰(45.5°N,9.2°E;地中海气候)相比,影响贝尔格莱德(44.7°N,20.5°E;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均温更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副热带高压带C.洋流D.地形1.A 2.D 解析:第1题,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的时间为6月8日,正值夏季,海南盛行西南季风,孟加拉国地处南亚,该季节也盛行西南季风,所以“同风”指西南季风;“一水”应是指连接孟加拉国和我国西藏地区的国际性河流——雅鲁藏布江(该河流在下游地区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澜沧江—湄公河并没有流经孟加拉国。
第2题,依据两地经纬度信息可知,两地纬度相当,均不受洋流的影响;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不受其影响;所以最可能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米兰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冬季对来自高纬地区的冷空气阻挡作用较强,气温相对较高)。
(2024·沈阳模拟)数百年来亚洲某地生活着以饲养单峰骆驼和少量良种马为主的民族。
在最燥热、最干旱的季节,他们会到集市出售畜产品或香料,买回椰枣、粮食及手工制品。
当雨季来临,他们再将牲畜赶往水草分布的地方。
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区可能位于( )A.埃及尼罗河沿岸B.阿拉伯半岛北部C.波斯湾沿岸D.塔里木盆地4.该民族的人们到集市出售畜产品或香料的月份,最可能是( )A.1—2月B.4—5月C.7—8月D.9—10月3.B 4.C 解析:第3题,埃及尼罗河沿岸属于非洲,不属于亚洲;单峰骆驼是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典型动物,塔里木盆地为温带沙漠气候;“当雨季来临”说明该地区不是位于波斯湾沿岸,而是位于阿拉伯半岛北部,因为阿拉伯半岛北部靠近地中海,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过渡地带,会有雨季。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高三文科一轮复习

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和分布1、赤道附近地区,空气受热膨胀 (上升或者下沉),形成 气压带,多 雨(降雨类型)。
2、南北纬30°附近地区,空气在高空堆积 (上升或者下沉),形成 气压带,受其控制降水 (多或少)。
3、近地面,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出的冷气流和低纬度来的暖气流在60°附近相遇, 暖气流被冷气流抬升,近地面形成 气压带。
4、两极附近地区,空气遇冷收缩 (上升或者下沉),形成 气压带。
5、在近地面的7个气压带中,热力原因形成的是 和 ,动力原因形成的是 和 ;不论是热力原因还是动力原因,凡是低压都是 (上升或者下降)气流,高压都是 (上升或者下降)气流。
低压降水 (多或少),高压降水 (多或少)。
6、在图中左侧画出三圈环流,并在图中右侧写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在图中画出近地面风带的风向。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7、气压带和风带随 的移动而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为:北半球夏季位置偏 (北或南),冬季位置偏 (北或南)。
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环流8、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 夏季亚欧大陆为 (气压名称),海洋上为 (气压状况)气压。
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了 (气压名称),海洋上为 (气压状况)气压。
9、东亚季风的成因是 。
东亚夏季吹 风(名称),温暖湿润;冬季吹 风(名称),寒冷干燥。
10、南亚地区的冬季风的成因是 ,风向为 风;南亚夏季风的最重要的成因是 。
其风向 为 风。
【自学质疑】(回扣考纲,你掌握了哪些?还有什么问题?)90°0°60°60°30°30°课堂探究案【课堂探究】合作探究:夏季,亚欧大陆上的低压切断了地球的哪个气压带?冬季,亚欧大陆上的高压切断了地球的哪个气压带?【课堂练习】1、能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2、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 、赤道附近B 、南北纬30°附近C 、南北纬60°附近D 、南北极附近 3.关于近地面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4.正确描述气压带和风带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A. 凡高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 各风带中,只有中纬西风是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C. 凡气流上升的气压带均不利于降水的出现D. 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一般较湿润5.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其成因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下形成季风气候D.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6.(全国高考题)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至北京,大约需3个小时,原因是( )A.地球自转的影响B.两地时差的关系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D.水平气压梯度的影响不同 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8、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照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下列两地所处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 为C 为D 为 (2)从降水的成因类型上看,A 带的降水主要是 ______ 雨,E 带的降水主要为 雨。
气压带风带——一轮复习

气压带风带——一轮复习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一)示意图:(二)气压带成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热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
(三)移动规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四)对气候的影响:针对性练习1: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2.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3.有关图示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带a控制下,寒冷少雨B.风带b控制下,寒冷少雨C.风带c控制下,温和多雨D.风带d控制下,温和多雨答案:1.C 2.C 3.D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可知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同时M气压带北侧是东南风,应该是东南信风带,即为南半球,故选C。
第2题,①是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②是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③是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④是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北向南排序应是④③①②,故选C。
第3题,a是东南信风带,c是东北信风带,在其控制下炎热干燥,b、d是盛行西风带,在其控制下温和多雨,故选D。
针对性练习2: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圈”,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4-6题。
4.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气压带对应正确的是( )A.M—赤道低气压带B.M—副热带高气压带C.P—副极地低气压带D.N—极地高气压带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B.MN之间为东南风C.MN之间为西北风D.NP之间为东北风6.下列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的是( )①30°~4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②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③在相同的纬度上,由于海陆分布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④30°~40°大陆东岸形成季风环流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4.B 5.C 6.B解析:第4题,M位于30°-40°之间,是副热带高气压带,N位于60°-70°之间,是副极地低气压带,P是极地高气压带,故选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 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低温少雨)C东南风(高温多雨)南亚季风B东北风(凉爽干燥)D西南风(高温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核心要点第12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02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2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 印度半岛、中南半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日本等
岛、我国西南等
日本等
我国西南等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 有利:雨热同期
生产的 影响
不利:低温、旱涝等灾害
7. 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C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8. 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D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应用角度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分析 [2021•浙江1月选考]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3~4题。
3. 图中( C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4. 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读图可知,E所表示的气压带位于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赤道低气压
带位于赤道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附近,极地高气压带位于极地附近。
解析(2)据图可知,D位于40°~60°之间,为盛行西风带;该图中心点为北极点,故该 图表示北半球,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时间
原因
夏季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
冬季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
②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
高三第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

[典型例题]以下图为某月近地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 图,完成19~20题。
20.该季节③地的气候特征为( A )
A.低温少雨 B.炎热枯燥 C.高温多雨 D.温和多雨
谢谢大家!
[典型例题]以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 答复17~18题。
17.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D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枯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典型例题]以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 答复17~18题。
18.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A )
[典型例题]11.读以下四幅“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答复.
当我国白昼时间最短时,上面四幅图所示气压带、
风带分布正确的选项是C〔 〕
A.a
B.b
C.c
D.d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亚洲 高压
阿留申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 低压
夏威夷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热
冷
。
北纬60
。
北纬30
南纬30 南纬60
三圈环流的形成
③冷
②暖
①
热
①
②
冷
。
北纬60
。
北纬30
③
南纬30
南纬60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
北纬60
。
北纬30
。
南纬30
。
南纬60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动力作用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与气候类型

A.当南半球冬季时,图甲中所示风向正确 B.两图所示风的成因相同
C.两图所示风向盛行时间基本相同
D.两图所示风的性质一致
[解析] 读图甲,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 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受向左的地 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读图乙,图示地区位于 东亚,西北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故A、B错误。 南半球夏季即北半球冬季,两图时间相同,故C正确。 图甲的西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暖湿气流;图乙的 西北风来自较高纬度的陆地,性质干冷。故D错误。
雨天气),地势高(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强),大气的保
温作用弱(强)
降水多(少):受××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盛行上升(下沉)气流,受
降水 夏(冬)季风影响,距海近(远),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陆地吹向海
成因 洋),位于山地迎(背)风坡,受暖(寒)流影响
降水的日变化:主要考虑热力环流
3.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与气候类型
1. 对气温的影响
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气压带、风带所在纬度判断 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 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 低气压
气压带 高气压
风带
气流
上升
下沉 低纬→高纬, 海洋→陆地 高纬→低纬, 陆地→海洋
判断依据
答题要点
最冷月均温:<0℃(寒冷)、
终年高温(严寒、温和),夏季
<-20℃(严寒)、<-30℃
高温(凉爽),最热(冷)月气温高 气温
气 温 特 征
(酷寒)
高低
最热月均温:<20℃(凉爽)、
2.2气压带和风带高三一轮使用

地球自转方向
南半球风带俯视图
0° 30° 60°
S
地球自转方向
图解全球气压带、风带剖面图 依纲梳理夯基础
(2)成因及性质
七个气压带成因 热力原因: 温、湿 赤道低气压 极地高压 动力原因: 热、干 副极地低压 副高
冷、干 温、湿 热、干
冷、干
热、湿 热、干
热、干
温、湿 冷、干
温、湿
冷、干
气压带
西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________________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________________。
外,还有
高频考点巧突破 气候两要素:气温和降水
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洋流 、人类活动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地形、洋流
7.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 亚洲东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环流控制)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8.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 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 成因:中纬度,距海较远 气候特征:冬夏温差大, 全年降水少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 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 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 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 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text
text
text
Company Logo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气流流向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信风带 信风对大陆东岸 信风对大陆西岸 冬季风 属性
原因
上升气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
(1)单圈环流:假设地球球面均一,地球不自转。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三圈环流: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 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低
×
高 高
低
北纬60
北纬30
高
高
低
低
。
。 北纬60 北纬30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③地形起伏
④洋流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典型例题]16.当气压分布如图 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B 处是大西洋,此时受低压控制 B.1 月份时,北半球海陆气压分布呈图中所示 C.此时 A 处吹东北风,C 处吹西北风 D.图中海陆之间的气压差异是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造成的
[典型例题]11.读下列四幅“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回答.
当我国白昼时间最短时,上面四幅图所示气压带、
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C )
A.a
B.b
C.c
D.d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亚洲 高压
阿留申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洲 低压
夏威夷高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气压带)的影响
9.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00~100N盛行下沉气流 B.100N~200N盛行东南风 C.200N~300N盛行西北风 D.300N~400N盛行西南风
[典型例题]如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 答9~10题。
10.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B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典型例题]下图为某月近地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 完成19~20题。
20.该季节③地的气候特征为( A )
A.低温少雨 B.炎热干燥 C.高温多雨 D.温和多雨
性质 湿热 干热 温湿 干冷 干热 温湿 干冷
[典型例题]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 成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 乙地低,则( C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
[典型例题]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 成1~2题。
三、季风环流
1.季风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
象,称为季风。
2.季风环流
3.季风环流的形成 冬季 风向 东亚 西北风
东南亚、 东北风 南亚
根本原因
性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冷干、风力强劲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暖干燥
3.季风环流的形成
夏季 东亚
风向
根本原因
性质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暖、湿润
东南亚、 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暖、湿润
南亚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原因:气压带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海陆热 力性质的差异。
西南季风
赤道
东南信风
思考: 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南亚夏季风强于冬季
风的原因?
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主要取决于海陆间的气 压梯度,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东亚季风区冬季 处在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极大的地 区,远大于夏季夏威夷高压与亚洲低压形成的气压梯 度。
[典型例题]4.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 ⑦表示风带,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D )
A.①——低压带—— 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 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 —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 带——西南风
[典型例题]5.下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B点所在气 压带是( C )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典型例题]下图为某月近地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 完成19~20题。
19.该月①、②两区域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B )
A.①风力较大 B.②风力较大 C.风力相当 D.无法比较
位 置
影响气 压分布 的因素
时 间
被切断的 气压带
气压中心的变化
亚欧大 陆
太平洋
北
海陆热
1月
副极地低 压带
半 力性质
球
的差异
7月
副热带 高压带
冷高压 保留副极 (块状) 地低压带
热低压 保留副热
(块状)
带高压带
南 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 状,因为 海洋 面积
半 占绝对优势
球
[典型例题]下图所示为“某月北纬30°附近地面(或
[典型例题]下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读图完成14~15题。
14. a月甲地盛行风向是( A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典型例题]下图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读图完成14~15题。
15.导致该大陆1月、7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典型例题]8.下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 带的位置变化。从图中可知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A )
A.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B.一年中影响南半球的时间较长
C.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D.盛行下沉气流
[典型例题]如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 答9~10题。
[典型例题]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 答17~18题。
17.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D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典型例题]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 答17~18题。
18.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A )
A.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B.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C.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D.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典型例题]6.读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C )
A.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B.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可以推知与该图情况相
吻合的时间是( B )
A.1月 B.7月
C.4月
D.10月
[典型例题]13.下图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 图。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非洲西南部高温干燥 B.巴西高原绿草茵茵 C.大陆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海洋)向北凸出 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变式图1: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变式图2: 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
N 60° 30° 0°
3、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
名称
气流运 动方向
赤道低 气压带
上升
副热带 高气 压带
பைடு நூலகம்下沉
副极地 低气 压带
上升
极地高 信风 西风 东风 气压带 带 带 带
下沉
高纬 低纬 高纬 →低 →高 →低 纬 纬纬
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
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D)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典型例题]3.读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形势图,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E处的降水多为对流雨 B.P处因热力因素作用气流下沉 C.F气流形成西南风 D.E、P两处附近的气压带的位置基本不变
南亚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原因是冬季南亚季风区 远离冬季风的源地——亚洲高压中心,并有青藏高原 等高大地形阻挡,再加上大陆面积狭小,又处于低纬,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已不显著,所以冬季风到此已为 强弩之末。而夏季,亚洲低压中心就位于印度北部, 它与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 气流又来自广大的热带洋面,高温潮湿、很不稳定, 因而形成强盛的夏季风。
三圈环流的形成
热
冷
。
北纬60
。
北纬30
南纬30 南纬60
三圈环流的形成
③冷
②暖
①
热
①
②
冷
。
北纬60
。
北纬30
③
南纬30
南纬60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
北纬60
。
北纬30
。
南纬30
。
南纬60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动力作用 ----热力作用 -----动力作用
----动力作用 -----热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