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研究思考

合集下载

对新时期城市规划的思考

对新时期城市规划的思考

在这 个关 口 ,中央 提 出科 学 发 展 观 ,提 出构 建和 谐 社会 ,非常 重
坚持 城 市规划 的综 合性
市随 意修 改城 市 规划 ,随意 扩大 城 区域 中城 市 发展不 协调 。
市发 展规 模 。又 一次 掀起 “ 开发 区
改革 中的 中国城 市规划
“ 。 新 中 国建 立的 五十 多年 ,前 三 议 上就宣 布 : 三 年不搞 城 市规 划 ” 场 调 控作 用 ,但 又不能 完全 跟 着市
WA Xl 0 70 N A 2 0 .925
维普资讯
{学习 考WNA EEB 0 参 A lST E27} X PM R0

。 的 经济 和社 会发 展 ;同时 又 是对城 发 展 的大 问 题 。那 时城 市 规 划成 就 个 春天 ” 国务 院文 件 指 出 :切 实 发挥 城 “ 市 的用 地和 建设 做 出具 体 安排 。所 巨大 ,我 们 国家 的城 市 规 划 的真 正 以它既 是宏 观 、 中观 , 又是 微观 的 一 起 步 就是 从 第一 个 五年 计 划时 期开 市 规 划对 城市 土 地及 空 间 资源 的调
维普资讯
{学习 考WNA EEB 0 参 A IST E27 X PM R0
对新时期城市规划的 考 思
文/ 为邦 陈
连 世 界著 名 建筑 大师 贝 聿铭 有 一 十 年是 计 划 经济 ,后二 十 多年 是社 工作 停下来 了 , 大学都把 这个专 业 取 消了 。所 以在“ 文化大 革命 ” 以前 , 句 名言 :对 一 个城 市 来说 ,最 重要 会主 义市 场 经济 。在 计 划 经济 的 条 “ 城 市规划就 元气大 伤 。到了 “ 文化大 城市 规 划就是计 划 的延续 。 的不是 建筑 , 是 规划 。” 市规 划 件下 , 而 城 的 把 当时 , 的特点 是 , 它 第一 , 资主 革命 ” 时候 就 完全 否定 城 市 , 城 投 城市 即 第 土 社会 发展 目标 , 定城 市 性 质 、 模 体 单 一 , 国家 ; 二 , 地 无 偿 使 市 规划 也当成修正 主义来批 判 , 确 规 那个时期 的城 市规 划对于 中国的 规 划长期 停滞 。 和 发 展方 向 , 理 利 用城 市 土地 , 合 协 用 。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考》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考》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考》内容摘要。

进入21世纪,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城市规划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就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现状作了系统梳理,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文章指出,城市规划应以保护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和谐作为基本准则,以人性化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状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响应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市场化、法制化、生态化的趋势,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台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在规划中凸显,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将成为亮点。

因此,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认清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做法,努力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纵观我国城市建设过程,在肯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中加以妥善合理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建设质量,以致患上难以解决的“城市病”,造成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

中科院院士陆大道说,我国不少地方正在走入城市规划“蔓延式”发展的误区。

主要表现为:不切实际地发展“国际大都市”,大建开发区、新城和大学城,以及政府办公区大搬家。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提出要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有183个。

许多城市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要求按现有人口和产业规模的两倍乃至三倍、四倍进行大城市规划。

对城市发展规律的不了解,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大量浪费。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朱介鸣说,不少城市采用“筑巢引凤”模式,急切地规划和实施新市中心商务区(cbd)建设,但是很少达到规划预期的目标。

这是因为,中央商务区是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后才产生的城市功能需求,大多数城市目前仍以低产值的零售业为主。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历程研究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历程研究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历程研究发布时间:2022-06-06T01:22:34.869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3期作者:闫法奇[导读] 本文首先概述了国际城市设计演变的历史闫法奇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710100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国际城市设计演变的历史,然后回顾了中国现代城市设计演变的历史,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

此外,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特征。

本论文分析了在理论上的三种城市设计方向。

在实践和探索方面,本文概述了城市设计的三种典型做法:街道和广场、旧城市的翻新和包容性的城市设计。

最后,本文根据中国城市就业会议的新要求,提出了推进城市设计发展建议。

1 引言1.1研究背景自改革和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设计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80年代,上海新港城区的城市设计成为中国城市设计实践的一个伟大标志点。

从90年代开始,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热潮席卷而来,同时对于老城市的保护也成为了当时的热点话题。

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城市设计和环保城市建筑开始崭露头角。

城市设计一方面是对城市建筑的有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如城市地区的趋同化、缺乏城市特征等等。

城市设计是展现一个城市独特的精神面貌,同时城市的建设应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2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发展历程回顾 2.1中国现代城设计发展历程分期根据其他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本文研究了大量的相关理论文献,通过整理分析相关的文献理论后,与实际的规划需求相结,本文的探讨研究的时间范围从1980年延长到了2020年,以了解中国在总体上设计的城市规划的发展背景。

2.2探索期(1980-1990)在新中国诞生的初期,数以百计的领域等待着蓬勃发展,而按照当时的国力情况,中国的整体发展都依赖于苏联的模式。

1978年,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的发展方向也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1965)一、引言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城市规划时代。

1949年至1965年这段时间被视为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内,中国迅速地进行了城市规划的改革和建设。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现代城市规划这一时期的发展历程。

二、分析与讨论1.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新中国的城市规划目标。

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规划重点是发展工业和农业,以及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和基础设施问题。

政府实施了土地整理和城市规划,进行了大规模的住房建设,并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桥梁和供水系统等。

此外,为了解决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问题,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人口控制措施。

2.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工厂化运动,这导致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迁移。

城市规划部门紧急调整计划,以适应快速增长的人口规模。

通过增加城市规划人员和建筑师的数量,中国加紧了城市规划工作的进程。

在这一时期,城市规划除了注重住房建设外,还更加注重工业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政府注重城市规划与工业发展的结合,促使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3.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3-1967)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政府继续推动城市规划的发展。

此时,城市规划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规划和保护政策,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并保护自然资源。

此外,政府还开始注重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了对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工作。

三、结论在1949年至1965年这一时期,中国城市规划经历了快速发展和改革的阶段。

中国政府不仅致力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条件,还注重了城市与工业、农村的协调发展。

同时,政府还开始关注城市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成果为今天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发展变化历程

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发展变化历程

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发展变化历程介绍本文档将讨论我国城市规划政策的发展变化历程。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和发展的规划工作,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政策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历史回顾1949年以前:基础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城市规划政策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此时的城市规划着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布局的规划,如道路、桥梁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1950s-1970s:战略规划阶段在这个时期,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开始注重宏观策略和长期规划。

城市规划的目标转向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特别是重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城市规划政策着重于工业布局和城乡结合部规划。

1980s-1990s:改革开放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开始注重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均衡发展。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政策强调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住房改革。

2000年以后:绿色可持续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市规划政策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城市规划政策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和城市品质提升。

这一阶段的城市规划政策也注重了城市创新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结论我国城市规划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从基础阶段到战略规划阶段,再到改革开放阶段,最后到绿色可持续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和重点,但总的来说,城市规划政策的目标是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将继续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读城市发展史有感

读城市发展史有感

城市——起源、发展、蔓延-----读《城市发展史》有感读完《城市发展史》,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我了解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发展与各学科领域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

而在城市的发展又受到王权、商业、文化等三方面影响。

下面我就从城市的起源、发展、蔓延这三个方面来浅谈一下我对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的一些见解。

一、城市-----起源“为了让我们对当今世界的迫切任务有足够的认识,我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

我们需要构想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须能包括有机界和个人,乃至包括人类的全部功能和任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城市发展找到一种新的出路”。

这是作者芒福德写书的目的。

为了使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城市有足够的认识,作者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

古代城市一般开始于一些神圣地点,散居的人群会定期回到这些地点进行祭祀仪典,因而古代城市首先是一些永久性的聚会地点,而当人们逐渐产生出更高级的合作能力时,信息流通和情感交流日趋频繁,城市便不再只为聚会而存在着,开始变化,顺着人类的目的。

于是,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技术传统、不同的语言,不再受着区域的阻碍,随着当时社会的需要,都聚集到一起,并且相互融合,突破乡村的封闭与自给自足。

总之,城市从一开始就是外向的,就是应该能够吸引和容纳“陌生人”和“陌生因素”的,从这一点上开始区别于“较为固定的、内向的和敌视外来者的村庄形式完全相反。

”在其论述中,认为旧石器时代是一种具备男性性格的、粗糙的、狩猎为主的、具备强烈攻击性的社会结构,而新石器时代,则是以定居为主,以女性的阴柔性格为主的时代,各种工具、产业开始务于精细和稳定,这个时代真正的定居的村落和农业开始产生。

而真正的城市起源于这两种文化的联姻,我理解为:起源于以能够提供足够的生活资料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文化为基础,而后产生的一种新的更为完备、开放和鼓励进取和发展的文化。

二、城市------发展城市在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但在它发展的具体过程中,总是要受控于一些具体因素的影响。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

三、广州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 势
当前,广州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注重可持续发展:未来广州的城市规划将继续可持续发展,注重生 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将积极推进绿色出行、低碳生态等理念在城市规划 中的应用。
2、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广州市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构建 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间 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社会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城市化进 程缓慢,城市规模较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在有 限的城市范围内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 文化需求。
二、现状分析
1.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总体特点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城市规划工作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 议题。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总体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背景
1.政治背景
在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体制落后,国家积贫积 弱。为拯救民族危亡,国内有识之士开始提出“实业救国”和“规划救国”的口 号,展开城市规划工作。在此背景下,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开始起步。
2.经济背景
20世纪中期,随着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 工作逐渐得到重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城市 规划工作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预和指导。
虽然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性和战略性。一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只考虑当前的 需求和利益,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和战略目标。导致城市规划难以适应未来发展的 需求。

我国城市规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城市规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于下风 , 得城 市发 展特色 乏 善可呈 。 使
2 缺 乏公 众参 与 . 3
我 国 的城市 规划 , 从编 制 到管 理 , 再到 建设 开 发 , 基
现城 市 的综合 协 调发展 , 疑具 有十 分重 要 的意义 。 无
2问题
2 土地利用不合理 . 1
本 是 由政府独 家 运作 , 完全 是 一种 政府 行 为 。这样 的城
用 地 的步伐 。
广东建材 20 年第 1 期 08 2
3 城市规划特 色化 . 2
因,探索 与之 相适 应 的城市 规划 的理论 方法 和 对策 , 实
在其 中找 到 自己的精 神 归宿 。然 而我 国许 多城 市规划 ]
中却极 力想 摆脱“ 史文化 的束 缚 ”城 市 发展 规划 缺乏 历 , 连 续性 , 文化传 统特 色在 与 商业 文 明 的对 决 中完 全处 使
广东建材 20 年第 1 期 08 2
建筑设计与装饰
我 国城市规划 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王小刚 (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 限公司) 吴 浪 ( 南昌大 学建筑 工程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 院)
摘 要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是建设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也是城市经济发展
() 市规划 无 序外延 扩 张 , 1 城 城市 用地 面积 和 规模 过 权威 性 、 严肃 性 。 目前 , 围城市规 划 中 的公众 参与 问题 我 ( 公 众 参 与城 市 规划 缺 乏 有 力 的法 治 保 障和 实 践 1 )
济 效益 , 各类 用 地 比例 失调 , 产业用 地 比例 过 高 , 民生 经验 , 凭 公众 的 兴趣 而 不 是凭 责 任 感 去参 与 , 且 公 居 全 而 活 用地 及绿 地面 积 比例偏 少 , 既偏 离 了城 市规 划 的最 终 众缺 乏规 划专 业 知识 、 市 意识 。 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特别是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 计划理论的出现以及都市计划在各 建设的历程、所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教
而对于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的关注和 国的城市建设实践中具体应用的方 训,并选择了 49 个不同类型、各有
深入研究则相对较少。
式和方法;王俊雄从政治、经济和意 一定代表性的城市,对它们的规划和
识形态的角度探讨了 1928 年~1937 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如实地展现了
面;Christopher J. Smith 主编的 出版了《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 传入,以及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进
《China in the Post-Utopian Age》 状·展望》一书,论述了城镇体系形 行了研究;吴良镛的《城市规划设计
从地理学角度考察了当代的中国城 成、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城镇体系 论文集》对建国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的
筑的管理等,同时分析了这些迅猛转 培训的中国同行在中国的几个城市 等人组织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大
变所产生的原因。总的来讲,尽管国 (广州、南京、上海等)所开展的规划 批专家学者编写了《当代中国的城市
外学者十分重视城市规划的历史研 设计项目;李芸在《都市计划与都市 建设》一书,按照年代顺序,综合性
究,但其研究重点主要聚焦于西方国 发展》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都市 地叙述了 1949 年~1986 年我国城市
治界、经济界、社会界或文化艺术界,都把对 《Planning Perspectives》等是以城市规划
近现代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作为一项重大工作, 历史研究为主题的国际学术刊物;P e t e r
作为谋划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城市规划行 Hall 所著的《明日城市:20 世纪城市规划与
业也在积极行动,特别是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 设计的历史》和《文明中的城市》、John W.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0 9 7 8 2 3 6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 0 1 0 0 4 7 0 3 8 4 )
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研究思考
□ 李 浩
[ 摘 要]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界尚缺乏针对新中国成立 6 0 年城市规划发展历程的较为全面的系统性研究, 这是一项极具重要意义且需尽快启动的研究工作。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研究可从城市规划发展的历 史脉络及社会经济背景、城镇化发展历程及重大城市建设实践、城市规划指导思想及政策的演变、城 市规划体系发展及体制改革、城市规划教育及学科发展五个方面展开,以史学研究方法为基本方法, 系统构建研究的基本框架,以完善新中国发展的历史研究,促进我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健康发展。 [ 关键词] 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研究 [文章编号]1006-0022(2011)09-0102-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者陆续开始从事城市规划历史的研 — 1911)》考察了晚清中国城市规划 对我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有
究工作:董鉴泓出版了《中国城市建 与建设管理机制的历史,从中国原生 所叙述[6]; 王玉琨在《中国:世纪之
设史》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城市 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机制、口岸城市 交的中国城市》一书中从经济学的角
进程进行了综合性、多领域的整合性 1965》一书中讨论了从 1911 年清朝 展为线索,着重研究了南通的近代城
研究,内容包括区域政策、乡村工业 灭亡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这段时 市规划活动,探讨了中国近代城市规
的崛起、移民、居民自治以及城市建 期,美国规划师以及曾在美国接受过 划建设的本土模式;曹洪涛和储传亨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ant China: Rural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Late Twentieth》
1.1 国外相关研究
对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韩国等地的城
关于城市规划历史的研究一直是国外学 市化进程进行了比较研究,选取天津、上海和
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英国的城市规划史研究 广州等典型城市进行了深入探讨;George C.
102
S. Lin 主编的《Red Capitalism in 他还以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方式,开 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革新三个方面研
South China: Growth and Devel- 展了东北、台湾等地区近代城市规 究了城市规划机构、法规的发展过程
opment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划的历史研究[2] ;杨秉德主编的《中 与演变特征。
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此外 规划与建设管理机制、清末新政与城 度研究了近 50 年来我国的城市发展
2 0 1 1 年第 9 期 第 2 7 卷 103
情况,以及城市发展与政治、经济等 因素的关系;高世明的博士学位论文 《新中国城市化制度变迁与城市规划 发展(1949 — 1999)》从新制度经济 学的角度对新中国 50 年的发展作了 历史分析,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在不 同时期内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状 况[7];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织一批 专家学者编写了《五十年回眸— 新中国的城市规划》一书,通过对城 市规划工作历史事件的回忆与整理, 对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发展进行了多 视角的个体描述,较完整地再现了 其历史过程[8],此后又借中国城市规 划学会成立 50 周年的时机,再次邀 请一批专家学者撰写了许多纪念文 章[9]; 李百浩在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地城市规划历史 研究》(1997 年)后,又陆续完成了博 士后研究报告《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 历史研究》(2003 年)和国家社会科学 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 (1840 —1949)》(2005 年),全面翔 实地论述了近代城市规划的社会性 质、主要矛盾与发展脉络等重大问 题,提出了“近现代整体论”的研究 思路,并且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了武 汉、广州、南京、北京、上海、济南、 天津和深圳等地的近现代城市规划 研究,特别是指导博士研究生完成了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1949 — 1965)》,深入剖析了 1949 年~ 1965 年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历 史轨迹和基本特征[10] ;何一民主编 的《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 (1840 — 1949)》系统地研究了近代 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 系,探讨了城市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变 迁的一般规律,分析了近代城市规划 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内在规律,此外还 指导硕士研究生全面开展了 1949 年~1957 年中国现代城市、城市规 划、城市化以及典型城市类型的研 究;李东泉等人以青岛为例,结合现 代城市规划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轨迹,
研究;J o h n F r i e d m a n n 所著的 学的 J. W. Cody 在《 Building in 生完成了《南通近代城市规划建设历
《China’s Urban Tran-sition》 China: Henry K. Murphy ’s 史与张骞城市规划思想》的学位论
一书对中国城市化的多层次含义和 “Adaptive Architecture”,1949 — 文,以张骞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和发
市化和全球化问题的研讨,主要议题 的分析与总结,其中,近代时期的东 历次社会运动在城市规划与建设领
包括新中国的城市、全球化与城市发 北城市规划部分主要记述了日本侵 域所造成的各种影响;朱文一在硕士
展、市场经济改革与城市的新发展、 占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顾 学位论文《苏联城市规划设计若干理
移民的冲击、乡村城市化等多个方 朝林在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 论评述》中对前苏联城市规划理论的
China’s Urban Planning History Research Since 1949/Li Hao
[Abstract] China’s urban planning history since 1949 needs to be studied right away. The research shall be carried on from five aspec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ontext, urbanization and important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policy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system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a systematic framework is necessary for new China’s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Key words] New China,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history, Research
一书中,董鉴泓主编了其中的城市 展和转变,探索了其影响和意义;刘 论了城市规划技术的发展,并对部分
规划部分,这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接 岚的硕士学位论文《晚清中国城市规 城市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与讨论[5],其
触近代城市规划史[1]。此后,国内学 划与建设管理机制的变迁研究(1840 后又出版《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一书,
1.2 国内相关研究
年国民政府编制南京首都计划的历 新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近 40 年历
国内关于城市规划历史的研究 史;吕俊华等人在《中国现代城市住 史;汪德华在《城市规划40 年》一书
最早是在中国建筑史的研究中进行 宅:1840 — 2000》一书中分三个部 中较全面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的。1962 年在《中国近代建筑简史》 分回顾了 160 年间中国住宅类型的发 40 年间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重点讨
的《The New Chinese City Glo- 史》对东北三省的 37 个大中城市, 1979)》一书中对解放后直至 20 世
balization and Market Reform》 从古代到现代的城市形成、发展以 纪 70 年代末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