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空气消毒监测汇总

合集下载

2024年医院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览表(修改版)

2024年医院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览表(修改版)
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治未病中心
空气(采血室、微创治疗室、有创操作房间)

微创治疗室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皮肤科
空气(埋线室)

埋线室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医学美容科
空气(有创操作房间)

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风湿病科
空气(微创治疗室)

微创治疗室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血透室
透析液、透析用水、空气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内毒素检测、消毒剂

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

口腔科
空气

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剂、治疗用水

院感科采样
灭菌器监测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监测)
天/批次
科室自行监测
门诊部采血室
空气

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感染性疾病科
空气


院感部采样
各科室
紫外线灯管
半年
科室自行监测感控部不定期检查
洗衣房
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清洗后的织物表面
半帘、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

ATP每季随机抽采
医院感染控制部(公共卫生科)
2023年12月28日
消毒供应中心
灭菌器监测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监测)

/批次
科室自行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

院感科每次采样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空气

医院空气消毒监测汇总

医院空气消毒监测汇总

杀菌谱广,消毒效果好。
化学残留可能对人体造 成危害,需要谨慎选择
和使用。
其他消毒方法
原理和应用范围
如等离子体消毒、光触媒消毒等 ,适用于不同环境和场合的消毒 。
优点和缺点
根据具体消毒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情况而定,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评估。
03
监测标准和流程
监测标准
01
02
03
卫生部标准
依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 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对 医院不同区域进行空气质 量监测。
医院空气消毒监测汇总
目录
• 引言 • 空气消毒方法 • 监测标准和流程 • 监测结果分析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医院作为患者诊疗和康复的场所,其环境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疗 效果。空气消毒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 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院环境要求的提高,医院空气消毒监测已成为医 院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医院空气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及时更换消毒剂
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性,提高消毒效果。
增加监测点位和频次
全面了解医院各区域的空气消毒状况,及时 发现并解决问题。
05
结论和建议
结论总结
医院空气消毒监测对于控制院内 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降 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风
险。
监测结果表明,医院各区域的空 气质量存在差异,部分区域的空 气质量较差,需加强消毒和通风
加科学和有效的支持。
探讨空气质量与院内感染之间的 关系,为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 空气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提供理
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医院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 洁净度6 级
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 的微粒数大于3500粒/m3(3.5粒/L)到小于等于 35200粒/m 3(35.2粒/L);大于等于5μm的微粒数小于等于293 粒/m3(0.3 粒/L)。相当于原1000级。
▪ 洁净度 7级
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 的微粒数大于35200 粒/m3(35.2粒/L)到小于 等于352000 粒/m3(352粒/L);大于等于5μm 的微粒数大于293粒/m 3( 0.3 粒/L)到小于等于2930 粒/m 3(3粒/L)。相当于原10000级。
▪ 总院区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科室
01
02 清洁 消毒
通知
空气监测流程
03
04
05
采样
检验
反馈
空 气 监 测 流 程
医院环境分类
Ⅰ 类:层流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 类:非洁净手术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
病房等保护性隔病区;新生儿室;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
2.3.1.4 注意事项
消毒前,关好门、窗; 消毒机、空调停止至少10分钟方可采样; 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分钟进行采样。
2.3.2 洁净场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洁净手术室分级
▪ 洁净度 5 级
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的微粒数大于350粒/m3(0.35粒/L)到小于等于 3500粒/m3(3.5粒/L);大于等于5μm的微粒数为0粒/L。相当于原100级。
物品准备
▪ 直径9cm的无菌培养皿 ▪ 胶布 ▪ 记号笔
2.2 采样时间
2.3 采样方法
1.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用房参照GB50333 要求进行监测。 2.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 沉降法。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1. 采用沉降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 处;室内面积>30 m2 ,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 处。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2.结果计算: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 (15min ·直径9cm 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 ·直径9cm 平皿)。

3.注意事项: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后采样二、手卫生的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2.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 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 30 ㎝,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样本接种2个平皿及时送检。

3.细菌菌落数总数计算方法: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三、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时间:在清洁或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 取全部表面;被采样本表面积≥ 100cm2,取 100cm2(即 5cm×5cm 规格板,采 4 个不同部位) (3).采样方法:用 5cm×5cm 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 4 个。

医院每月消毒灭菌监测汇总

医院每月消毒灭菌监测汇总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药械效能
监测汇总(包括感控科不定期抽检)
年月
1.化学消毒剂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染菌量监测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2.空气监测:全院Ⅰ、Ⅱ、Ⅲ类院环境空气监测份,合格份,合格率。

3.台面、物表细菌检测份,合格份,合格率。

4.医务人员手监测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5.灭菌器监测:生物监测份合格份,合格率。

6.灭菌器械细菌监测份,合格份,合格率达。

7.血液透析液生物监测份,合格份,合格率。

8.腔镜生物监测份,合格份,合格率。

10.标本微生物检测:
本月送检标本例(血标本例、尿标本例、便标本例、痰标本例、分泌物例、引流液穿刺液例);阳性菌株例,检出多重耐药菌例。

汇总人:
时间:。

医院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监测工作成果回顾
监测方法创新与优化
本次监测工作采用了先进的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技术,如实时在线监 测、微生物气溶胶采样等,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数据收集与分析
通过对医院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空气消毒效果进行持续监测, 收集了大量宝贵的数据,为后续分析和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消毒效果评估
普通病房
门诊候诊区
普通病房的空气消毒效果相对较差,菌落 总数和致病菌检出率较高,需要加强消毒 措施。
门诊候诊区的空气消毒效果最差,菌落总 数和致病菌检出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 就医环境,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不同时间段数据分析
消毒后即时监测
消毒后即时监测结果显示,各监测点位的空气消毒效果均 较好,菌落总数和致病菌均未检出或检出率较低。
在医院环境中,空气清新度对 于患者的康复和医护人员的健 康至关重要。
空气消毒设备在消除细菌和病 毒的同时,也应能够提高空气 清新度,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 质和异味。
04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方案设 计
监测点位布局规划
关键区域覆盖
确保监测点位覆盖医院内关键区域,如手术室、ICU、病房、候 诊室等。
点位数量与分布
在满足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安全性高、噪 音低、易用性好的设备。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消毒设备,例如对于需要快 速消毒的场所可选择品牌A设备。
对于采购策略,建议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综合考虑 设备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选择中标品牌及型 号。同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的设备技术参数、 使用说明和维护保养指南等资料,以确保设备的正确 使用和维护。
紫外线消毒应用
适用于手术室、ICU、产 房等空间的空气消毒,但 需注意对人体和眼睛的保 护。

医院空气消毒监测汇总

医院空气消毒监测汇总
医院空气消毒监测
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8月1日实施;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年8月1日实施;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33—2002)。
根据卫生部下发
洁净部取样 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等指标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手术部(室) 、洁净辅助用房等称为洁净部。






洁净度局部十万级设置7个点






注:采样时培养皿放置距地面,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术床等,可放置在上面,乱流洁净室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同时布点位置应避开障碍物,周边区域布点时应尽量避开回风口。房间长边及短边各放置一个培养皿共四个培养皿,培养皿上应标识十万级周边区,手术区(手术床)呈对角线布点三个培养皿,标识十万手术区 。
结果判定
等级
沉降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
表面最大染菌密度(个/cm2)
空气洁净度级别

4个/30min· φ90皿
5
100000级
其他洁净场所(生物实验室)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其他洁净场所(生物实验室)等新建与改建验收时、更换高效过滤器后、日常监测时,空气中的细菌数应符合GB 50333的要求 布点方法 采样方法(同洁净手术室) 培养方法(同洁净手术室) 结果判定
用直径90mm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15min,盖好培养皿后经过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中可以沉降下来的细菌数,/皿 。
01
在36±1℃温箱培养48h,计数细菌菌落数 。
02
3.培养方法。
2.采样方法。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卫生标准汇总表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卫生标准汇总表

0.4个
/30min·90
皿(10个/m3)
1.5个
/30min·90
皿(50个/m3)
4个/30min·
90皿(150个
/m3)
注:1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

2 现在均采用沉降法。

注:1、Ⅰ类、Ⅱ类环境物表(如产床表面、产房其他物表)参照2类环境标准。

2、Ⅲ类、Ⅳ类环境物表(如诊疗工作台面、治疗车台面、无菌柜表面、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床头柜表面等)均参照3类环境标准。

3、空气与物表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3、医务人员手消毒监测结果判断标准(无论哪个科室都是此标准,手术室按照外科手消毒标准)
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
5、内镜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判断标准(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灭菌钳等等进入人体的要求无菌,每月生物监测。

6、清洁用品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判断标准(布巾、拖布)
怀疑被某致病菌污染或怀疑院感暴发做相应致病菌监测。

未检出致病菌为
合格。

7、消毒供应中心监测标准。

详见cssd规范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非洁净部取样
一、洁净部取样
(一)洁净手术部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二)其他洁净场所(科室重症监护室、供应室)空气 消毒效果监测 (三)其他洁净场所(生物实验室) 空气消毒效果监 测 (四)其他洁净场所(配液中心)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五)其他洁净场所(新生儿病室)空气消毒效果监 测 (六)生物安全柜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七)层流洁净床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结果判定
等级 沉降法细菌最大平 均浓度
表面最大 染菌密度 (个/cm2)
5
空气洁净度 级别

局部:0.2个 /30min·φ 90皿 其他区域0.4个 /30min·φ 90皿
1.5个/30min· φ 90皿
局部100级其 他区域1000级

5
10000级

4个/30min·φ 90 皿
5
100000级
4个/30min·φ 90皿
5
10000 100000级 级 300000级

5个/30min·φ 90皿
5
(二)、其他洁净场所(科室重症监护室、供 应室)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其他洁净场所(科室重症监护室、供应室)等 新建与改建验收时、更换高效过滤器后、日 常监测时,空气中的细菌数应符合GB 50333 的要求 。
洁净度万级房间设置4个点
周 边




注:采样时培养皿放置距地面0.8-1.5M,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术床 等,可放置在上面,乱流洁净室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同时 布点位置应避开障碍物,周边区域布点时应尽量避开回风口。周边区 长边短边各放置一个培养皿共四个培养皿,培养皿上标识生物实验室 万级房间。
1.布点方法 2.采样方法 3.培养方法 4.结果判定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 >30M 设四角及中央共五点)
2
注: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 距墙1m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关闭门窗。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 ≤30M 设对角线三点)
2
注: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 点应距墙壁1m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0.8m-1.5m,采样时关闭门窗。
洁净度局部十万级设置7个点
周 边




注:采样时培养皿放置距地面0.8-1.5M,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术床等, 可放置在上面,乱流洁净室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同时布点位置应 避开障碍物,周边区域布点时应尽量避开回风口。房间长边及短边各放置一 个培养皿共四个培养皿,培养皿上应标识十万级周边区,手术区(手术床) 呈对角线布点三个培养皿,标识十万手术区 。
医院空气消毒监测
根据卫生部下发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8月1日实 施;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年8月1日实 施;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33—2002)。
主要内容
一、洁净部取样
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 数等指标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手术部(室) 、洁净辅助用房等称为洁净部。
(四)、其他洁净场所(配液中心) 空气 消毒效果监测
其他洁净场所(配液中心)等新建与改建验收时、 更换高效过滤器后、日常监测时,空气中的细菌 数应符合GB 50333的要求。
1.布点方法 2.采样方法(同洁净手术室) 3.培养方法(同洁净手术室) 4.结果判定
洁净度局部千级房间设置6个点
注:采样时培养皿放置距地面0.8-1.5M,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术床 等,可放置在上面,乱流洁净室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同时 布点位置应避开障碍物,周边区域布点时应尽量避开回风口。房间长 边各放置两个培养皿,短边各放置一个培养皿共六个培养皿,培养皿 上应标识配液中心千级房间 。
1.布点方法 2.采样方法(同洁净手术室) 3.培养方法(同洁净手术室) 4.结果判定
洁净度局部百级房间设置21个点
注:采样时培养皿放置距地面0.8-1.5M,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术床 等,可放置在上面,乱流洁净室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同时 布点位置应避开障碍物,周边区域布点时应尽量避开回风口。房间每 面各放置两个培养皿共八个,培养皿上应标识新生儿病室百级周边区, 中央区布点十三个培养皿,标识新生儿病室百级中央区 。
2.采样方法。
用直径90mm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30min,盖好 培养皿后经过培养得出的菌落数(CFU),代表空气 中可以沉降下来的细菌数,/皿 。
3.培养方法。
在36±1℃温箱培养48h,计数细菌菌落数 。
4.结果判定
等级 手术室名 称 沉降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
手术区
周边区
表面最大染菌 密度(个 /cm2)
洁净度局部三十万级设置2个点 (房间面积≤30m2)
注:采样时培养皿放置距地面0.8-1.5M,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术床等,可 放置在上面,乱流洁净室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同时布点位置应避 开障碍物,周边区域布点时应尽量避开回风口。房间短边各放置一个培养皿 共两个,培养皿标识三十万级手术间 。
洁净度局部千级设置11个点
周 边




注:采样时培养皿放置距地面0.8-1.5M,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术床等,可 放置在上面,乱流洁净室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同时布点位置应避 开障碍物,周边区域布点时应尽量避开回风口。房间长边各放置两个培养皿, 短边各放置一个培养皿共六个培养皿,培养皿上应标识千级周边区,手术区 (手术床)呈梅花状布点五个培养皿,标识千级手术区。
百级层流洁净床取样设置13点
注:采样时培养皿放置在百级层流内, 布点十三个培养皿,标识××科 百级层流床。
结果判定
表面最大 染菌密度 (个/cm2)
等级
沉降法细菌最 大平均浓度
空气洁净度 级别

0.2/30min· φ90皿
5
100级
相关概念:
交竣状态洁净室(空态)as-built clean room 已建成并准备运行的、具有净化空调的全部设施 及功能,但室内没有设备和人员的洁净室。
2.采样方法。
用直径90mm培养皿在空气中暴露15min, 盖好培养皿后经过培养得出的菌落数 (CFU),代表空气中可以沉降下来的细菌 数,/皿 。
3.培养方法。
在36±1℃温箱培养48h,计数细菌菌落数 。
4.结果判定
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 (15min·φ 90皿)
(二)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 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血液透析中 心(室)、消毒供应中心、急诊室、化验室、各 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 的细菌菌落总数。 1.布点方法(同非洁净部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一)) 2.采样方法 3.培养方法 4.结果判定
1.布点方法 2.采样方法(同洁净手术室) 3.培养方法(同洁净手术室) 4.结果判定
洁净度局部百级房间设置21个点
注:采样时培养皿放置距地面0.8-1.5M,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术床 等,可放置在上面,乱流洁净室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同时 布点位置应避开障碍物,周边区域布点时应尽量避开回风口。房间每 面各放置两个培养皿共八个,培养皿上应标识生物实验室百级周边区, 中央区布点十三个培养皿,标识生物实验室百级中央区 。
结果判定
沉降法 细菌最大 平均浓度 4个 /30min· φ90皿 表面最大 染菌密度( 个/cm2) 空气洁净度 级别
等级

5
100000级
(三)、其他洁净场所(生物实验室) 空气消 毒效果监测 其他洁净场所(生物实验室)等新建与改建验 收时、更换高效过滤器后、日常监测时, 空气中的细菌数应符合GB 50333的要求
洁净度局部千级房间设置6个点
周 边




注:采样时培养皿放置距地面0.8-1.5M,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术床 等,可放置在上面,乱流洁净室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同时 布点位置应避开障碍物,周边区域布点时应尽量避开回风口。周边区 长边各放置两个培养皿,短边各放置一个培养皿共六个培养皿,培养 皿上应标识生物实验室千级房间。
洁净度局部三十万级设置4个点 (房间面积>30m2 )
注:采样时培养皿放置距地面0.8-1.5M,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术床等,可放置 在上面,乱流洁净室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同时布点位置应避开障碍物,周 边区域布点时应尽量避开回风口。房间长边、短边各放置一个培养皿共四个,培养皿 标识三十万级手术间 。
1.布点方法 2.采样方法(同洁净手术室) 3.培养方法(同洁净手术室) 4.结果判定
科室重症监护及供应室洁净房间设置4个点
注:采样时培养皿放置距地面0.8-1.5M,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 术床等,可放置在上面,乱流洁净室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 同时布点位置应避开障碍物,周边区域布点时应尽量避开回风口。房 间长边短边各放置一个培养皿共四个培养皿,在培养皿上标识XX科 重症监护室 和供应室无菌间。
(一)洁净手术部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洁净手术部(室),新建与改建验收时、更换 高效过滤器后、日常监测时,空气中的细菌 数应符合GB 50333的要求。
1.布点方法(有百级、千级、十万级、三十万级) 2.采样方法 3.培养方法 4.结果判定
洁净度局部百级设置21个点
周 边


注:采样时培养皿放置距地面0.8-1.5M,若有固定设备、仪器、手术床等, 可放置在上面,乱流洁净室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同时布点位置应 避开障碍物,周边区域布点时应尽量避开回风口。房间每面各放置两个培养 皿共八个,培养皿上应标识百级周边区,手术区(手术床)布点十三个培养 皿,标识百级手术区。
结果判定
表面最大 染菌密度 (个/cm2)
等级
沉降法细菌最 大平均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