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

合集下载

甘露醇静脉滴注引起静脉炎的防治

甘露醇静脉滴注引起静脉炎的防治
可触及条索状物,长度大于3cm,有脓液流出。
III、IV级静脉炎图片
五.甘露醇静脉炎的预防
(一)严格无菌操作 (二)穿刺针的选择 (三)穿刺局部加温 (四)输液前甘露醇加温(35~37℃) (五)酒精湿敷 (六)减少静脉穿刺的频率和输液总量 (七)选择最佳的静脉 (八)前导后冲 (九)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十)加强巡视,避免药物外渗
(一)严格无菌操作
静脉穿刺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静 脉留置针时,穿刺部位应保持无菌,预防 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
(二)穿刺针的选择
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7号 头皮针,留置针选择细、短的型号,使其 漂浮在血管内,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 性静脉炎的发生。同时,正确掌握静脉留 置针的封管方法,输完20℅的甘露醇后静 注生理盐水20ml,再行肝素2.0~5.0ml封管, 减少高渗性药物在局部的滞留时间
(六)年龄的影响
老年患者真皮弹性减弱,皮肤脂肪减少, 血管弹性差,易滚动,对刺激敏感性和反 应性差,对静脉炎的早期症状反应迟钝
四.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I级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II级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水肿 III级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水肿,条样物形
成 IV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水肿,条样物形成,
二.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机制
甘露醇对血管内皮产生直接损害,可激活炎症介质 和分裂素——活化蛋白酶,直接引起血浆渗透压 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 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使静脉通透性增加,白 细胞浸润并发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发 生无菌性静脉炎。同时甘露醇PH值为5~7,PH值 偏低的液体刺激血管内膜可引起静脉炎。
(五)红外线照射
通过热效应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稳 定细胞膜,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达到止 痛,消肿的作用

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护理

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护理

5  ̄ 热敷穿刺局部 , 张局部血 管 , 0C) 扩 加速 血流 速度 , 增加
甘露醇 的温度 , 减少微粒数量 。
处放射者为中度刺激症 ; 局部 症状较 重且 伴有烦燥 不安 、 出 汁、 心率加快 、 情绪波动者视为重度刺激症 。
2 原 因分 析
3 5 局部 湿敷 : . 临床常用硫酸 镁温敷 。硫酸镁 具有 镇静 和 改善毛细血管和 小动脉 的痉挛 , “ 可 激活 细胞 的蛋 白激 Mg
镁可消除局部肿 胀 , 使药物在 局部形成 较高浓 度 , 利于 组 有
织对药物的吸收。地 塞米 松可阻止 致炎 、 致痛 、 敏物质 的 致
2 % 的甘露醇注前 不加热 ( 0 与室温 相 同) 当室温降 低时, , 就 会有大量的微粒 在短 时间 内进入 静 脉 , 从而有 可 以引起 血

8 ・ 6
哈尔滨 医药 2 1 0 0年第 3 O卷第 3期
甘 露醇 所 致静脉 炎 的 护理
尹 军花
( 南省 普洱市 人 民医院 , 南 普洱 650 ) 云 云 600
[ 中图分类号] R 7 . 4 35
文 章编 码 :0 l 8 3 (0 0 0 0 8 0 10 一 11 2 1 )3~ 0 6— 2
3 2 血管的选 择 : . 神经外科病人多伴有躁动不安 , 宜选择粗 直、 弹性好 、 血流丰富 、 易于固定 , 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 防止病 人烦躁 时发生药物渗漏。
选药 , 由于其不易从 毛细血管 渗入组 织 , 能迅速 提高血浆 渗 透压 , 使组织间液水 分向血浆 转移 而产生 组织脱水 作用 , 从 而减轻组织水肿 , 降低颅 内压 和脑脊 液容量 及其压 力 , 防止 脑疝 , 从而成为神经外科 病人 常规用 药 , 用甘露 醇 的病 人 使

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探讨

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探讨
6 8
按摩 与 康 复 医学
2 1 .2 中 ) 001(
C ieeMaiuai h s n l o n p t n& R hblai d ie 2 1 , .5 e aitt nMein 00 No3 i o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静滴 甘露醇 所致 静脉 炎 的预 防及 护理探讨
张 红 ①
( 湖北 省十堰 市郧 阳 医学院 附属人 民 医院 十堰
践 , 总 结如 下 。 现
关键 词 : 露 醇 甘
静脉炎
预 防及 护 理
S a i r p m a n tlr s l p lb tsp e e t n a d n r i g d s u so t tcd o n i e u t h e ii r v n i n u s n ic s in o o Z a g H o g h n n
Ab ta t 2 ma ni l r ek n fp we f I y e t n ad h dr t n, al h k l p e s r t e d u e is I h e v t r a d c n e sr c : 0 n t eon i d o o r u p r o i e y a i f l t e s u l r s u e,h i r tc . s t e n r ei e n l oa h o s n me i ie d —
e sl r a e h a m o t e b o d v s e lo no a y t e t r ,i h y h v h a t l cd t e h mp, wel , tmu a i n s mp o n o o a iy c e t s t e h r t h lo e s las te s o r s o e l tma a e t ep ri i , h e g aa s l s i lto y t ms a d s n s

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与护理进展

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与护理进展

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与护理进展20%甘露醇为高渗性脱水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临床上常规快速静脉输注20%甘露醇注射液,易造成静脉血管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红肿,疼痛等静脉炎表现的现状;归纳静脉炎的诱发因素,指出对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信息。

标签:甘露醇;静脉炎;诱发因素:预防;护理静脉炎是输液反应的一种,是指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表现,有时伴有发热、畏寒的症状[1]。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指标,将静脉炎分为3度:Ⅰ度为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为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为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炎的发生在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可能会影响治疗的预期效果,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现就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诱发因素及其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1 静脉炎的诱发因素1.1药物因素甘露醇是高渗性脱水药,渗透压增高是引起静脉炎最相关的因素。

如输入甘露醇等高渗溶液时,血管内皮细胞因血浆渗透压升高而脱水、萎缩、坏死,血管内膜受损,促使局部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同时释放前列腺素E1、E2 和组织胺,使白细胞浸润静脉中膜层,血管壁发生炎症改变,进而使静脉血管收缩、变硬,引起静脉炎[2]。

1.2医源性因素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前所做的皮肤消毒欠缺规范性,反复多次同一部位穿刺均会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徐涛将62例静脉输液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次穿刺、针头和输液器污染等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3]。

此外环境温度,液体输入量、速度、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以及传统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伤等均是静脉炎发生的诱发因素[4]。

1.3自身因素患者所患疾病的特点,也是诱发静脉炎的因素之一。

甘露醇临床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甘露醇临床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2 临床表现 自穿刺点沿静脉上行 1 m~ 0c 皮肤 0c 3 m, 发红 、 炽热感 , 血管壁增厚 , 弹性消失 , 呈硬索状 。
ml 4h 需精确记 录尿量 , / , 2 并计算 2 4 h总尿量 。( ) 2 严格控
制其它对 肾有毒性的药物 。 四、 外渗 1 原因 一条静脉反复应 用, 造成血 管炎性改变 , 血管
3 护理 : 输液时根 据个体情况 , 适量 调整 , 慢后快 ,2 先 1
1 临床表现 : 引起皮疹 、 荨麻疹 、 呼吸困难 、 过敏性休克。 2 原 因: 当输入甘露 醇时 , 物及其代谢产 物与人体 的 药
蛋 白质结合 , 形成某种过敏原 ,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即产生过敏
反应 。
3 护理 : 1 若出现输液处有渗 出肿胀 , 即停 止输液 , () 立 用 5m 注射器连接穿刺 针 , l 缓慢 回抽 , 尽可 能抽吸 出刚渗 出
菪碱 , 均匀涂抹穿刺部位 , 可预防静脉炎 的发生。山茛菪碱扩 张浅表血管的作用 强。它可减轻甘露 醇诱 发 内皮细胞 凋亡 , 进而减轻甘露醇对外周静 脉的损害 , 同时提高静 脉穿刺成功 率, 减轻病人 的痛苦。( ) 5 局部采用 7 %酒精纱 布湿敷 , 5 可扩
进入皮下时 , 不易被组织 吸收且损伤组织 , 同时提高了组织液
滴注不同温度 的甘露醇对静脉及 周围组织 的损 害各异 , 露 甘 醇的温度越低 于人体 温度 , 对血 管及周 围组织 的损 害越重 , 3 ̄ 5C时损害最轻。( ) 3 局部持续热敷 。热水袋 (0~ 0C) 4 5  ̄ 热 敷穿刺局部减少了静脉炎 的发生率。其原 因是热能扩张局部
张局部血管 , 改善血液循环 , 增强血管 内皮 功能 , 而减少静 从

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

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
《 中 国 医 学 创 新》 第1 o 卷 第1 4 期( 总 第2 6 o 期) 2 0 1 3 年5 月 综
述 Z o n g s h u
甘露醇致 静脉炎 的护理进展
刘 慧英① 何庆 玲 ①
【 关键词 】 甘露醇 ; 静脉炎 ; 护理 ; 综 述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4 9 8 5 . 2 0 1 3 . 1 4 . 0 8 7
行局部湿热敷 ,以后每 3小时交替进行 ;当患者 自觉输液部 位红肿热痛明显消失后改用硫酸镁 湿热敷。殷仕铭等 【 6 研究
基本条 件 , 适宜温度是 2 5 — 3 6 , 因为体表温度是 3 6 ~ 3 7 . 2℃, 血 管 内温度 是 3 7 . 8℃,输 注常 温甘露醇 容易使 患者 发生静 脉炎 B ] 。林 华瑶 等 【 3 研 究表 明甘露 醇加 温至 2 5 ~ 3 7℃结 晶 减 少 ,寒 冷刺 激减 少 ,避 免大 量微粒 短 时间 内进入 静脉形 成 血栓 ,影 响局部 供血 ;温度 升高 亦可使 血管 扩 张 ,防止 损伤 ,对血管 内膜损 伤减小 ,静 脉炎 的发生 率明显降低 。
减 轻疼 痛 。
2 . 1 . 2 药物 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度
输入液体酸碱度是导致静脉炎 发生的重
要 因素 ,血浆正常 p H值 为 7 . 3 5 ~ 7 . 4 5 ,输入偏酸或偏碱 的液 体 可干扰血管 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 而发生静 脉炎 ,甘露醇
的p H值为 4 . 5 — 6 . 5 。
1 甘露醇致静脉炎的作用机制
. 3 患者 因素 神经 内外科 患者 常需要反 复多次使 用甘 露 1 . 1 通过激 活炎性 介质 和丝裂 素活化 蛋 白激酶 ,诱 导血管 2 内皮细胞凋亡 。 醇 ,尤其是 重症患者 ,多伴有意识障碍 、烦躁 ,长期反复注 1 . 2 甘露醇是高渗性 液体 ,当输入血管 时血浆渗透压 增高 , 射致使 注射 针头或留置针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增大 ;老年患 血管 内皮 细胞脱 水 ,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 ,并释放前列腺 素 者 血管 弹性差等 因素都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机会 。 E 、E : ,静脉壁 通透 性增强 ,白细 胞浸润 并产生 炎症 改变 , 同时释放组胺 ,使血管收缩变硬 。 1 . 3 甘露 醇需要 快速输 入 ,才 能产生 较好 的脱水 作用 。快 速输入 时致 使局部静脉 内渗透压迅速急剧地增 高而产生 明显

经静脉留置针注射甘露醇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经静脉留置针注射甘露醇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儿合作 , 迅速安排急救 。 143 术前护 理 : .. 护土积极协 助做好必 要 的术 前检查 , 告 知手术情况 , 中配合 。按 内眼手术 常规 准备 , 术 全麻 者术前 1 2 h 开始禁 食, 术前 6h 禁饮 。切忌 随便 翻动眼睑 , 嘱患者勿揉 眼
或用力挤眼 , 以防 加 重 眼 内容 物 脱 出
指导患儿保持情绪稳定 , 免剧烈活动 , 意用 眼卫生 , 避 注 教
会家 长正确 的滴 眼方法 。滴 眼前后要 洗手 , 眼药瓶 口勿触 及睫 毛 、 膜及角膜 , 结 以免污染药液或划伤 角膜 , 眼液及 时更换 保 滴 持新鲜 , 定期复查 , 若有异常立 即到医院就诊 。
节 日期 间 , 长 放 松 '对 孩 子 的 监 管 , 家 『 由于 好 玩好 奇 心 强 ,
张 玉 琴
河 南省 三 门峡 市 第三人 民 医院护理 部 (7 13 424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静脉 留置针输 注甘露醇发 生静脉 炎的原 因。方 法 随机 收集 16例经静脉 留置针输 注甘 露 6
有6 2例 患者发 生静脉 炎, 发生率 为 3 .%。结 73
醇的患者 , 常规方法进行置管和护理 , 按 观察有无静脉 炎的发 生。结果 经静脉 留置针输 注甘露 醇易发 生静脉 炎。
经过 及时救治和护 理后 6 3例 (0眼 ) 7 眼外 伤患儿 , 视力在
0 1以下 者 3 眼 占 4 .9 ; 力 在 0 1 . . 1 42 % 视 . ~0 3之 间 者 1 5眼 占 2 .3 ; 力 在 04~ . 间 者 7眼 占 1% ; 力 在 0 8 . 14 % 视 . 0 7之 0 视 . ~10 之 问 者 1 眼 占 l .1 ; 力 达 10以 上 者 6眼 占 8 5 % 。其 1 57% 视 . .7

静滴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

静滴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
国际 医药卫 生导报 2 1 年 第 1 卷 第 2 02 8 期
I G J n ay 0 2 o.8 N . MH N, a u r 1 ,V 1 2 1 o 2
静滴 2 % 甘露 醇所 致静 脉 炎 的护理 干 预 0
陈惠虹 罗秀娟 黄少娅
【 摘要 】 目的
探讨前 瞻性 护理干预对减少静 脉应 用甘露醇所致静 脉炎的效果观察 。 方法
s tt a s nf a c( < 00 ) o cuin T epop cv us g ne e t ncne et e - t i i li icn e asc g i P . . nls h rset e ri tr ni a f c vl r 5C o i n ni v o f i ye d c heisnie c d cd t vn u fs n f 0 mant ,e ue ae tus g d es u e lbt cdne n ue i r e osnui % n il rd c t n ri vre p ii i y b na i o o2 o p i n na
p lb ts t n me I ei t r e t n g o p p o p c ie n ri g i tr e t nf r h r v n in o e h e i yt . n t e n i u r s e t u sn e v n i ep e e t f h ia a i h n v o r v n o o t o t o c re c f h e i swa a r do t eo e u eo 0 ma n t1 Th oe n r i ga d o s r a in c u r n eo l b t sc ri u f r s f % p i e b 2 n i . ewh l u sn n b e v t o o p o e so t e a e t Og o p r h r e yn re t i h r r f si n l n c n c v l n r c s h t n s nt u s f pio a dt h ia l e d c wi p a e l e a sr n e s f e p n i i t , n e n  ̄i gef c s f wog o p r o a e n n y e . s l to gs n eo s o sb l y a d t u n f t o r u s r i h e t we ec mp r d a d a a z d Re u t l s T ep l b t cd n ei eit r e i ng o pwa g i c n l we a a f h o to o pwi h h e i s n i e c t e v n o u s i nf a t l r h nt t t ec n r l r u t ii nh n t r s i yo t h o g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标签:甘露醇;静脉炎;护理;综述20%甘露醇是一种强有力的高渗性脱水、降颅压、利尿药,是神经内外科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因其渗透性高,加之使用中要求滴速快,易对血管造成损害且不易恢复,轻者可有局部酸、麻、肿、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无菌性静脉炎,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现综述如下。

1 甘露醇致静脉炎的作用机制1.1 通过激活炎性介质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1.2 甘露醇是高渗性液体,当输入血管时血浆渗透压增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静脉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胺,使血管收缩变硬。

1.3 甘露醇需要快速输入,才能产生较好的脱水作用。

快速输入时致使局部静脉内渗透压迅速急剧地增高而产生明显的损害作用。

2 甘露醇致静脉炎原因分析2.1 药物因素2.1.1 药物渗透压有研究指出,渗透压是一个独立于输液总量和输液速度,导致静脉炎的重要因素[1]。

如输入甘露醇等高渗溶液时,血管内皮细胞因血浆渗透压升高而脱水、萎缩、坏死,血管内膜受损,促使局部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同时释放前列腺素E1、E2和组织胺,使白细胞浸润静脉中膜层,血管壁发生炎症改变,进而使静脉血管收缩、变硬。

2.1.2 药物酸碱度输入液体酸碱度是导致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因素,血浆正常pH值为7.35~7.45,输入偏酸或偏碱的液体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而发生静脉炎,甘露醇的pH值为4.5~6.5。

2.1.3 输入甘露醇的温度静脉溶液的温度是预防静脉炎的基本条件,适宜温度是25~36 ℃,因为体表温度是36~37.2 ℃,血管内温度是37.8 ℃,输注常温甘露醇容易使患者发生静脉炎[2]。

林华瑶等[3]研究表明甘露醇加温至25~37 ℃结晶减少,寒冷刺激减少,避免大量微粒短时间内进入静脉形成血栓,影响局部供血;温度升高亦可使血管扩张,防止大分子物质沉积于血管壁,减轻血管刺激症状和血管壁的损伤,对血管内膜损伤减小,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2.1.4 药物中的不溶性微粒静脉输液输入的不溶性微粒主要包括药物结晶和非药物微粒。

不溶性微粒随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刺激血管内壁,使血管壁正常状态发生改变,血管内膜受损,引起血小板的聚集、黏附而诱发静脉炎[4]。

甘露醇在常温下极易结晶,比其他刺激性药物更易致静脉炎。

2.2 输入速度临床静脉输入甘露醇时要求快速输入,短时间内快速给药,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其理论依据是液体短时间内快速大量进入血管,药液不能被血液及时稀释,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增加了药液与血管壁的接触时间,加重了血管内膜的损伤[5]。

2.3 患者因素神经内外科患者常需要反复多次使用甘露醇,尤其是重症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烦躁,长期反复注射致使注射针头或留置针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增大;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等因素都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机会。

2.4 其他因素静脉穿刺水平、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等都是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3 静脉炎的护理发现有静脉炎时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通道,积极处理。

3.1 局部湿外敷3.1.1 硫酸镁湿外敷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硫酸镁粉剂配成浓度为50%,温度为50 ℃左右的溶液浸湿纱布,覆盖范围大于静脉炎范围,自然干燥后揭除纱布,每2~4小时使用一次。

硫酸镁的高渗作用能促使局部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且镁离子可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起到止痛作用,湿热敷穿透力强,消炎效果好,作用于浅表组织,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致痛物质排出和炎性渗出物吸收,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减轻疼痛。

3.1.2 硼酸联合硫酸镁湿外敷在静脉炎早期(6 h内)先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于静脉炎的发生部位,湿敷面积稍大于静脉炎面积,为减少药液挥发和有效利用体热,敷料上覆盖塑料薄膜,当透过塑料薄膜观察无水蒸气时使用硫酸镁进行局部湿热敷,以后每3小时交替进行;当患者自觉输液部位红肿热痛明显消失后改用硫酸镁湿热敷。

殷仕铭等[6]研究表明,此种方法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硫酸镁外敷。

3.1.3 红花醇湿敷纱布浸透20%红花醇湿敷,面积大于静脉炎的范围,外加一塑料薄膜覆盖(防止乙醇挥发),再用胶布同定,每4 小时更换一次,4 d为1个疗程。

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能,乙醇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药物渗透,增加局部组织对药液的吸收。

石艳[7]研究表明此种方法优于硫酸镁湿敷。

3.1.4 呋喃西林联合地塞米松湿敷用0.02%呋喃两林250 ml联合地塞米松25 ml湿外敷。

呋喃两林能干扰细菌的糖代谢过程和氧化酶系统而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长效糖皮质激素,能够抗炎、抗过敏,起到减轻和防止细胞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作用,两药合用有消炎、消肿、止痛作用,同时加速渗透,加快药液吸收,促进愈合,起协同作用。

黄惠梅[8]研究表明呋喃两林联合地塞米松湿敷治疗静脉炎较硫酸镁好。

3.2 中草药贴敷3.2.1 新鲜芦荟叶贴敷将肉质较厚的新鲜芦荟叶洗净,用小刀将芦荟叶两边小刺削去,再纵向将芦荟叶切成两片,肉面湿敷于静脉炎处,外用胶布固定,早晚各1次,每次约20 min。

新鲜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散瘀作用,能促进上皮细胞增生、减轻疼痛、加快受伤组织修复和愈合等作用。

李姣红[9]研究表明此种方法能有效地治疗静脉炎。

3.2.2 马铃薯片贴敷于穿刺点上方2 cm 处沿穿刺静脉外敷新鲜马铃薯片,范围约4 cm×5 cm大小,或大于静脉炎范围外用纱布包扎适当固定每2小时更换1次,始终保持马铃薯新鲜。

马铃薯含大量淀粉、各种盐、Vit C、K、瘀酶、白士碱、龙蔡素,有活血化瘀、消炎、消肿、止痛的功效,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刘桥等[10]研究表明:新鲜马铃薯片外敷可有效治疗静脉炎,延长血管使用时限。

何月莲等[11]研究表明维生素C联合马铃薯贴敷预防静脉炎优于单独使用马铃薯。

3.3 中成药涂敷3.3.1 云南白药气雾剂涂敷在发生静脉炎处涂敷云南白药气雾剂,自然晾干。

云南白药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治疗静脉炎,能迅速消肿,减轻疼痛。

肖莹等[12]研究表明云南白药气雾剂对静脉炎有效,且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经济实用,疗效好,无副作用。

3.3.2 喜辽妥乳膏涂敷挤出喜疗妥膏体3~5 cm,沿静脉走向涂敷。

喜疗妥软膏的主要成分是多磺酸粘多糖,能迅速穿透皮肤,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促进水肿与血肿的吸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有抗炎、抗渗出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且对皮肤无刺激性[13]。

3.3.3 如意金黄散(膏)加蜂蜜外敷取凡士林500 g加热成液体状,缓慢加入如意金黄散100 g,边加边搅拌,搅匀后冷却成膏体备用,使用时取适量膏体加入蜂蜜(如意金黄膏可直接加蜂蜜),均匀涂抹在静脉穿刺点两侧4~5 cm,沿静脉走向10 cm的范围,并每隔6小时加用一次。

如意金黄散(膏)有清热、解毒、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蜂蜜可促进细胞新生,增强皮肤的新陈代谢能力,有消炎、止痛、止血、减轻水肿、促进伤口愈合作用,对皮肤的表皮、真皮起直接营养作用。

两者合用有清热解毒、散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并具有渗透性好、药性温和、见效快、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董燕莉[14]研究表明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防治静脉炎效果良好。

3.4 新型敷料3.4.1 水胶体类敷料外敷保留留置针者用水胶体类敷料(透明贴、安普贴、多爱肤)粘贴于穿刺点上方。

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待干后粘贴紧密,不留气泡,有气泡或污染时更换,或随留置针更换。

水胶体敷料是一种新型敷料,由亲水胶肽微粒的明胶、果胶、羧甲基纤素混合组成,可吸收少到中量渗液,具有部分清创作用,能够消除红肿,密闭的半透膜保持局部的低氧张力,毛细血管生长快,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吸收渗出液、减轻疼痛、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和代谢;防止坏死,水胶体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保证局部组织正常的代谢功能。

崔丽静等[15]研究表明在输液过程中应用水胶体敷料透明贴能很好地防治静脉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孙向华等[16]研究表明安普贴能有效地防治输液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

陈慈玉等[17]研究表明应用多爱肤敷料能防治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3.4.2 赛肤润在发生静脉炎部位的皮肤区域采用赛肤润喷洒并轻轻按摩4~5 min,使之吸收,禁止拿捏按摩,每天3~4次。

赛肤润是一种含有过氧化脂肪酸酯的液体敷料.主要由人体必要的哑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植物固醇、VitE等成分组成,在局部喷洒后,可形成脂质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营养皮肤,赛肤润不仅能加快修复和增强皮肤的抵抗力.而且能增加上皮细胞的生长速度,同时增加皮肤的弹性和质量。

张艳[18]研究表明赛肤润液体敷料能够有效地治疗和预防静脉炎,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对机体无不良反应,患者无痛苦。

3.5 其他抬高患肢,避免患肢受压,昏迷患者注意保护患肢不要被抓伤,冬季注意保暖。

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

4 静脉炎的预防4.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静脉穿刺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穿刺血管局部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静脉穿刺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液至少涂擦2遍,棉签沿穿刺中心向周围呈螺旋型旋转消毒,范围不小于8 cm×8 cm[19]。

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操作,尽量一次穿刺成功,减少因反复穿刺造成血管的损伤。

4.2 合理选择静脉,合理使用留置针输入甘露醇时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静脉窦,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尽量选择上肢静脉,避开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回流速度慢,药液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长。

保留留置针者随时观察穿刺周围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如果发现穿刺周围有红肿、外渗,或患者主诉有疼痛等症状时及时更换,常规留置时间3~5 d。

4.3 使用“前导后冲法”输入甘露醇“前导后冲”穿刺时用生理盐水作为引针穿刺,静滴甘露醇后再用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推注,以保证药物完全进入人体,而且稀释冲去滞留在静脉内的甘露醇,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因生理盐水是等渗液体进入血管后不会造成细胞壁分子的移动。

能维持细胞液的容量和渗透压,对血管壁刺激性小可以对局部血管起到冲洗作用,减少了甘露醇在血管局部的滞留时间,减轻了高渗性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刺激,减少了静脉留置针患者静脉炎的发生[20]。

4.4 输入加温的甘露醇将甘露醇加温至25~37 ℃输入,最好是使用加热装置保持恒温输入。

可有效减少液体中的结晶微粒,减轻对血管壁的损伤,从而达到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