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72候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月2-5日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2月18-20日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3月5-7日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3月20-22日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4月4-6日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4月19-21日立夏:夏季的开始。
5月5-7日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5月20-22日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6月5-7日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6月21-22日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7月6-8日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7月22-24日立秋:秋季的开始。
8月7-9日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8月22-24日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9月7-9日秋分:昼夜平分。
9月22-24日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10月8-9日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0月23-24日立冬:冬季的开始。
11月7-8日小雪:开始下雪。
11月22-23日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12月6-8日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12月21-23日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1月5-7日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1月20-21日72候一月(正月)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
三侯,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
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
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
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
三候,草木萌动。
是为可耕之候。
二月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
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
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
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
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三月清明:初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音如,鹌鹑属,鼠阴类。
二十四节气排序正确的时间

二十四节气排序正确的时间
二十四节气的排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春季
立春: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春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公历4月04-06日交节。
谷雨:公历4月19-21日交节。
2、夏季
立夏: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芒种:公历6月05-07日交节。
夏至: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公历7月06-08日交节。
大暑:公历7月22-24日交节。
3、秋季
立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处暑: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公历9月07-09日交节。
秋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4、冬季
立冬:公历11月7-8日交节。
小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公历1月5-7日交节。
大寒:公历1月20-21日交节。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立春: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
立春,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
天维建元,从寅开始,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进入全新的循环,万象更新,新岁开启。
建寅的正月,又叫做“元”月,立春为元月元日,立春是干支(岁、摄提)的历元。
《史记.天官书》将立春称为“王者岁首”:“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
春季为四时之首,立春又是春季之始,立春既是“四时之始”,又是一岁之首。
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
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距北回归线(黄赤交角)越远,进入春天越迟。
20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
(一)季节划分
四立:“立”是“开始”的意思。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为春夏秋冬季节的开始。
(二)太阳高度
1.二分:“分”者,“半”也。
一般理解为平分昼夜,昼夜等长。
春分、秋分为昼夜等长。
2.二至:“至”是极致的意思,夏至时分,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三)气温变化
(1)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炎热的开始。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是秋天的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夏日炎热天的终止。
(2)露:“白露”秋天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地面水汽结露。
“寒露”露水已寒,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的过度。
(3)霜:“霜降”秋天最后一个节气,天气已经渐冷,开始结霜。
(4)寒:“小寒”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往往是三九四九时分。
(四)降水变化
(1)雨:“雨水”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寓意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2)雪:“小雪”气温到零度以下,开始降雪;“大雪”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更大了。
(五)物候变化
1.自然物候:“惊蛰”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草长莺飞,柳暗花明。
2.农作物:“小满”指夏熟作物开始饱满,但未成熟;“芒种”表明有芒作物成熟结种了。
二十四节气含义及来历

二十四节气含义及来历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
24节气表

24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历法中二十四个特定节令的列表,每个
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它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
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时间节气划分方式,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和地球季节变化的规律而定。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下面将会列举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简要概述。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春天开始的好时机。
意味着寒冬渐渐过去,阳光明媚,气温开始回升。
雨水:意味着降水量开始增多,雨水渐渐增多,表示春季的到来。
这个阶段一般是降雨最多的时候。
惊蛰:意为“蛰伏的动物惊醒”,代表春天渐近的预兆。
此时寒冷的天气逐渐消退,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春分:春分表示昼夜相等,标志着春季正式来临。
它代表着冬季的结束,昼夜渐长,气温逐渐回升。
清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气温回升的时候,大地万物开始萌发。
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祖先,扫墓缅怀亲人。
谷雨:意味着农作物播种的好时机,是春季收获的领头节气。
此时,谷类作物开始成熟,也是春季田间劳动的黄金时间。
立夏:表示夏天的开始,此时阳光变得更加强烈,气温也开始回升,是草木茂盛之时。
小满:是春季种植作物的好季节,也是夏季的前奏。
此时田野里的作物开始渐渐长大,人们正式进入夏季农时。
芒种:指谷类作物籽粒成熟的时期,此时气候渐热,万物茂盛,稻谷、麦类等开始陆续成熟。
夏至:夏至是一年的中心点,也是阳光最直射的时刻。
此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气温开始逐渐升高,炎热的夏天正式开始。
小暑一般是最热的季节之一。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在这个节气里气温达到最高峰。
此时,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
立秋:是代表秋季来临的节气。
立秋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
处暑:处暑是像往常一样炎热的日子,但可以感觉到一丝凉意的时候。
这意味着炎夏即将过去,秋季的气息逐渐强烈。
白露:白露是秋季的开始,意味着天气逐渐凉爽,晨起时,地面上会有露水。
秋分:秋分和春分一样,是一年中昼夜相等的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各节气详解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农业应用、注意事项和民间说法1.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在农业方面,立春是开始准备春耕的时间。
农民们会开始清理田地、准备种子和农具。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春季流行病的发生。
民间有咬春的习俗,吃春饼、春卷等。
2.雨水:表示降水量逐渐增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农民们会根据雨水情况来安排灌溉和施肥。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范雨水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
民间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认为雨水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3.惊蛰:意味着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在农业方面,惊蛰是开始春耕的好时机,也是防治害虫的关键时期。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预防害虫的滋生和疾病的传播。
民间有吃梨的习俗,认为惊蛰吃梨可以润肺止咳。
4.春分: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此后白天渐长,黑夜渐短。
在农业方面,春分是种植春季作物的关键时期。
农民们会抓紧时间播种、施肥和灌溉。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天气变化,防范倒春寒的影响。
民间有春分立蛋的习俗,认为春分这天可以把鸡蛋立起来。
5.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有扫墓祭祖的传统。
在农业方面,清明是春耕春种的重要时期。
农民们会继续进行田间管理和作物的移栽。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火,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民间有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6.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在农业方面,谷雨是谷类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范强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
民间有喝谷雨茶的习俗,认为谷雨茶有清火明目的功效。
7.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在农业方面,立夏是管理田间、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暑降温,及时给农作物浇水。
民间有吃立夏蛋的习俗,认为立夏吃蛋可以强身健体。
8.小满:小满节气意味着麦类等夏熟作物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
在农业方面,小满是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
11月30日,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完整提出,出自《淮南子》,这是第一次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1、【立春】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2、【雨水】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3、【惊蛰】卢仝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4、【春分】徐铉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5、【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谷雨】唐寅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7、【立夏】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8、【小满】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9、【芒种】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10、【夏至】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1、【小暑】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12、【大暑】晁补之
可怜好月如好人,我欲招之入窗户。
人言明日当大暑,君看繁星如万炷。
想君映月读书时,清似列仙臞不肥。
我正甘眠愁日出,朝骑一马暮还归。
13、【立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14、【处暑】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15、【白露】钱起
隐来未得道,岁去愧云松。
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浓。
唯怜石苔色,不染世人踪。
潭静宜孤鹤,山深绝远钟。
16、【秋分】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7、【寒露】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18、【霜降】陆游
霜降今年已薄霜,菊花开亦及重阳。
四时气正无愆伏,比屋年丰有盖藏。
风色萧萧生麦陇,车声碌碌满鱼塘。
老夫亦与人同乐,醉倒何妨卧道傍。
19、【立冬】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20、【小雪】徐敞
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
玉气徒成象,星精不散光。
美人初比色,飞鸟罢呈祥。
石涧收晴影,天津失彩梁。
霏霏空暮雨,杳杳映残阳。
舒卷应时令,因知圣历长。
21、【大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2、【冬至】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3、【小寒】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4、【大寒】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