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

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
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

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

——基于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影响分析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出现爆发性增长,人们的信息发布和获取方式也发生重大改变,随之带来的网络舆情影响力同样在不断扩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方面,网络舆情的作用越来越大。虽然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但是其与企业价值的关联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就网络舆情是否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产生影响进行探讨。首先明确网络舆情和企业价值概念,其次将利用热门事件和目前我国网络舆情情况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展望和相关建议,最后结合光大“乌龙指”事件分析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

关键字:网络舆情企业价值案例分析

Influe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o

the Value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Case Analysis of Everbright Securities “Mistake”

Abstract: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merged explosive growth, people'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access mode is changed,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resulting also in expanding.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in the supervision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rol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s growing. Although the impac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n the business may be temporary, but its relevance with the value of the enterprise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is paper,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whether the impact on the enterprise value of listing Corporation. Firstly define the concep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the enterprise value, then will use the popular event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s and suggestion, finally, Everbright Securities "mistake" event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n the listing Corporation

and enterprise value.

Key words: negativ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he value of listed companies Case study

目录

摘要和关键字 (1)

一、引言 (4)

二、网络舆情和企业价值的基本理论 (4)

(一)网络舆情基本理论 (4)

(二)企业价值基本理论 (5)

(三)基于网络舆情影响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价方法 (6)

三、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 (6)

(一)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有显著影响 (6)

(二)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影响的数据分析 (7)

四、光大“乌龙指”事件分析 (9)

(一)公司概况 (9)

(二)舆情回顾 (9)

(三)网络舆情对光大证券价值影响 (10)

(四)网络舆情和光大证券企业价值的关联度分析 (11)

五、上市公司网络舆情的应对 (13)

(一)我国上市公司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 (13)

(二)上市公司应对网络舆情的措施 (14)

(三)上市公司应对网络舆情展望 (15)

六、结束语 (16)

七、致谢 (16)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尤其是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快;同时,人们能够在缺少监管的网络自由发言。种种原因导致了不良信息甚至是谣言在人们的生活中广为流传,严重损害了事件主体的利益,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以2013年为例,费列罗“活蛆门”、农夫山泉“质量门”、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对于上市公司,网络舆情已经影响到其企业价值的波动。

二、网络舆情和企业价值的基本理论

(一)网络舆情基本理论

1.网络舆情的概念

关于网络舆情的概念,普遍认为是人们通过网络迅速地获得信息,并自由地对事件进行探讨,起到传统意义上舆情监督作用的一种方式。关于舆情,各人有个人的看法。邸彦彪、李向春(2012)认为网络舆情是指在虚拟空间内,各利益相关者或其他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的产品、服务、社会责任及其它有关事件所引发的热点问题所持有的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意见、情绪、态度以及行为倾向的总和①。曹远亮; 柳炳祥; 熊一兵(2010)认为网络舆情是由网民所反映的,对因特网上传播的各类受关注的问题,含有主观意识和影响力的状态②。网络舆情的出现开始改变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让原有的舆情方式向多样化改变,随着这一趋势越来越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在逐渐改变。

2.网络舆情的特点

(1)广泛性:现代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已经深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获得相关的信息,从各门各类的学科知识,到各行各业的新闻。

(2)便捷性:社交网络的全面发展,例如论坛,人人网,微信,微博等,信息的能够以更加自由的方式发表,转载,信息的传播性获得大大提升。

(3)突发性:由于网络缺失监管,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使得不良信息难以在萌芽期便遏止住。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往往会出现爆发性的网络舆情。

3.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

马颖,张园园(2013)将网络舆情分为四个机理,即形成机理、发展机理、

①邸彦彪,李向春. 上市公司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A].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2:4.

②曹远亮,柳炳祥,熊一兵. 网络舆情监测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应用[J]. 法制与社

会,2010,13:204-205.

正常发展机理和变异发展机理、终结机理①。部分学者利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比方说韩立新、霍江河(2008)曾经将其发展过程定义为显现期、成长期、演变期、爆发期、降温期、长尾期等几个时期②。刘鹏飞(2009)也曾经将舆情的发展过程分为引发期、酝酿期、发生期、发展期、高潮期、处理期、平息期和反馈期等不同阶段③。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网络舆情主要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形成期、爆发期、发展期、处理期和反馈期。其中形成期是网络舆情的萌芽时期,是网络舆情的基础;爆发期是网络舆情的高潮阶段,是在主要问题提出后,由于信息不完善,大部分网民受常规思维定式的影响,对问题出现认识偏颇,引发主动转载,产生信息爆发式传播;在发展期,和事件有关的信息被不断揭露和完善,不断出现不同的看法并引发大规模的讨论;处理期中,事件的主体开始解释并作出相关处理,这一阶段是网络舆情的关键阶段,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有决定性作用,是事件主体处理舆情的重点和难点;在反馈期,网络舆情在事件处理决定后逐渐平息,各方观点渐渐取向支持与不支持两端。

(二)企业价值基本理论

1.上市公司企业价值概念

因为不同上市公司要面对不同的环境,对企业价值的理解不同,因此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主要表现为内在价值、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清算价值等形式。

(1)清算价值:通过将公司所有资产变卖,获得的可以用来支付负债的现金。资产或公司的清算价值与其被快速卖出的估值基本相等。如其破产时,在有发展前途的高回报率的产业中,企业的清算价值通常比它的股票市价低。但是在濒临倒闭的产业内,企业的清算价格也有比它的股票市价高的可能。这一般也说明公司不适合这一产业。

(2)市场价值:指在当前交易市场上买卖双方竞价后都能接受的价格。这种价值能够直接反映资产的可变现值,在成熟的市场上被广泛采用。

(3)内在价值:通过预测未来收益计算,这一价值是绝对估值。这种价值是将企业价值表现为未来收益现金流的现值,主要是通过对公司未来的股利或者现金流进行预测,并将其折现得到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这种价值能够反映公司比较真实的价值,但理论性强,不易核算。

(4)账面价值: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负反相关项目的账面净余额。账面价值是企业的自我价值通过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进行客观和准确的评

①马颖,张园园. 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作用机理——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13,08:86-88.

②韩立新,霍江河.蝴蝶效应与网络舆情生成机制[J].新媒体,2008,6:64-66.

③刘鹏飞.网络舆情抽样与分析方法[J].调查与研究,2009,3:4-5.

估,因此账面价值具有良好的客观性,可以重复验证。

2.评估方法

由于上市公司处于各不相同的情况,很难用统一的办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大体上分为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期权法。现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中比较认可的是现金流折现法。

(三)基于网络舆情影响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价方法

本文将利用对市场反应最为敏感的股票价格变动来测算市场价值,据此评估网络舆情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由于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在短期能表现的更为明显,本文将首先比较上市公司负面网络舆情发生前、中、后一定时期内的股票交易量和股票收盘价的变化,之后对不同日期市盈率的变化确定的股票价值计较,最终计算比较市场价值变动。因此这里所得到的数据为相对值的变化趋势,而非准确的绝对值。涉及的主要公式是:

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

三、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有显著影响

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作用越来越强烈,对人们观念的改变也逐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通常这样的影响对企业价值波动只是暂时的,但不可否认,不做细致的工作应对,对企业价值有毁灭性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及管理层结构会因为网络舆情产生变动,其影响的程度将由事件的关注度和企业的应对方式决定。负面的舆情加上消极的应对方式,对企业价值会在短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有长期影响;相反,利用正面的舆情则会增加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价值。从舆情中心的研究结果来看,负面的网络舆情对上市企业的价值产生显著影响。通常企业股价会在负面舆情的第一天出现明显的下降,超额收益率出现负值。随着舆情的消退,企业价值随之回升①。

本文以下通过2013年A股部分上市公司舆情事件来说明(见表1),不难发现,负面事件更容易引起关注。

①张庆燕. 上市公司网络舆情管控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2.

表12013年A股上市公司舆情事件关注度排行①

说明: 上表是中国舆情中心对2013年各媒体数据进行整合得到,量化计算评定得出的网络关注度最高的事件排行。

(二)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影响的数据分析

本文以表1中的15个事件为研究对象,利用事件分析法来验证网络舆情与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的关系。利用事件分析法能够测算出股价会因为事件的发生产生何种变动,以及变动的幅度。这里通过计算正常收益率来测算网络舆情的影响。

1.样本选取

除去表1中数据不全和包含停牌的样本,最终确定9个最终样本。

2.确定窗口期

通常,从事件发生前的第37个交易日到事件发生前的第7个交易日,可以认为所研究的事件对股票价格没有影响,因此我们选择这段时间作为事件分析的估计窗口。事件日定义为目标事件发生的当天,以T0表示,目标事件发生前后的一段时间定义为事件窗口。根据预调查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发现网络舆情从出现、扩散到消散大约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因此设定事件发生前后一个星期为事件窗口,分别用T=-1,-2,-3,-4,-5,-6,-7表示,事件发生当天T=1及发生之后的7天,用T=1,2,3,4,5,6,7表示。将事件发生日之后的14个交易日T=8,9,10,11,12,13,14设置为事件延伸窗口。对这三个时间段进行比较分析。

①证券时报网舆情频道.[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0b17428828.html,/.

窗口期示意图

3.计算正常收益率

本文在这里采用资产定价模型CAPM 来进行评估。该模型剔除了市场波动对收益的影响,因而降低对正常收益率估计的误差,使模型的预测和解释能力大大增强。通常,计算正常收益率的模型为:

上述模型中,Rit 为单只股票i 在t 日的收益率,而自变量Rmt 为市场在t 日的收益率,本文利用沪深300指数。αi 和βi 分别是个股回归模型的截距和回归系数,ξit 是模型的误差项,一般假定为正态分布。

事件窗口中个股的异常收益率的计算本文采用如下方法:

其中,ARit 为单只股票i 在t 日的异常收益率,Rit 是估计的预期正常收益率。

样本的平均异常收益率可以上式获得的所有股票的异常收益率加权平均获得:

其中,AARt 是事件窗口中事件t 的所有股票平均异常收益率,基于CAMP 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出样本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表示为:

4.获得结果(表2)

事件日 T-37

T-7 T7 T14

表2窗口期上市公司正常收益率测算表

5.小结

从表2中可以发现,各公司在事件发生前后,股价有明显的波动,且测算的AARt和CARi基本均为负值,说明了负面的网络舆情会对上市公司的股价产生不利影响。其中森马服饰的AARt和CARi呈正值,主要是关注度相对较低,森马服饰对事件的应对较好。但从股价的波动情况来看,事件发生后森马服饰的股价同样有所回落。

四、光大“乌龙指”事件分析

本文这里选取了2013年网络舆情关注度最高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公司概况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系由“世界500强”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投资控股的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总部位于上海①。经营范围主要有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代理买卖;代理证券的还本付息、分红派息;证券代保管、鉴证;代理登记开户;证券的自营买卖;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承销与保荐(含主承销);证券投资咨询(含财务顾问);客户资产管理;直接投资业务;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二)舆情回顾②

2013年8月16日,上证指数以2075点低开,一直在低位徘徊直到早上11点。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点05分,多只权重股突然有了巨额买单,引发了整个股指和其它股票的上涨,以致于多达59只权重股突然封涨停。3分钟内出现第一波抬升,随后呈阶段性的回落。从11点15分开始,上证指数开始第二波

①光大证券资料.光大证券官网.[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0b17428828.html,/main/aboutUs/qygk/index.shtml

②乌龙事件回顾.百度百科.[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0b17428828.html,/view/3580138.htm

拉升,最高达到2198点,收于2149点。

2013年8月16日13点,公司发出公告称因为有重大的事项所以还没有公告,所以临时停牌。并在16分钟后,出面否认存在“乌龙”。

下午14点23分,公司发布正式公告,并承认了出现问题,公司正在进行相关的处理工作。

下午14点55分,光大证券官方网站出现无法登陆现象,可能是服务器发生崩溃,原因是浏览量在短时间内过大导致的。

下午15点整,上海证券交易所官微称将已经完成的交易进行正常的清算交收环节,并称当日的交易系统无异常。

下午16点27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光大的自营的账户大额度买入导致的上证综合指数一瞬间上涨了5.96%。并表示当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监督管理局已经开始调查光大交易异常的原因。

2013年8月1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初步的调查结果面向公众发布。

2013年8月22日,光大证券董事会通过了总裁徐浩明提出的辞职申请,董事长袁长清将代行该职责。

2013年8月22日下午,光大证券股票暂时停牌。

2013年8月23日光大证券股票复牌。

2013年8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光大证券多项违法违规,重罚5.23亿元。

(三)网络舆情对光大证券价值影响

这里选取上述事件中有代表性日期的光大证券股票数据进行分析如下:

表32013年光大证券部分日期股票数据

对表3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可得图1图2:

图1 2013年光大证券部分日期股票交易量与成交金额趋势图

图2 2013年光大证券部分日期股票收盘价与市盈率趋势图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众多,此次假设网络舆情是影响股价变动的重要因素。下面根据以上图表进行分析:

1.在8月16日相比15日收盘价依然有小幅上升。上午“乌龙指”事件由于光大证券没有给出明确态度,事件还没有出现爆发性的发展,在网络上人们的主要议论依然是猜测股市大盘异常波动的原因。到了下午,光大证券宣布临时停牌,之后又明确乌龙,但由于已经宣布停牌,股价没有出现抛售情况。

2.8月18日,光大继持续停牌。虽然没有交易但是“乌龙指”事件已经发酵,公司形象已经收到损害。

3.8月22日,光大证券人事出现大变动,成交量和成交额都有大幅上升,但收盘与前几日依然呈是下跌趋势,且下降幅度很大,原因是各种负面信息被传

播,股民对光大证券渐渐失去信心,出现了大规模的抛售现象。

4.8月30日,光大证券再次停牌,同时证监会对其作出

5.32亿元罚款。这一负面消息再次对光大证券产生打击,其表现为9月2日成交量和成交额进一步上升,但收盘价则进一步下跌。到目前为止,光大证券的股票价格依然没有达到事发前水平,且相差很多,即“乌龙指”事件使光大证券市值严重缩水。

5.从事件回顾中可以看到,光大证券在16日曾出现矛盾的公告,这一点不仅违反重大信息及时披露的规定,也使得公司形象抹上不诚信的阴影。

(四)网络舆情和光大证券企业价值的关联度分析

为了研究网络舆情和光大证券企业价值的关联度,本人选取了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有代表性且能够反映出网络舆情的百度指数、360指数以及微指数和光大证券在几个关键日期的股票收盘价进行分析。三个指数都代表着在某一时间段内某关键词在其平台上被提及和搜索的程度。同样的,股票的价值的变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的价值变化。分析如表4所示。

对表4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可得图3:

图3 2013年光大证券部分日期股票收盘价与各大平台指数的趋势图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知名的证券公司。因此,其公司的各项行为举动信息尤为社会公众所关注。而2013年8月16日所爆发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同样不例外。

从图3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不论是百度指数还是360指数和微指数显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发生的在8月16日当天的指数相比8月15日都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百度指数从15日的2014点直接增长到了132767点,微指数同样从95点增长到162075点。这代表了随着事件的发生,网络舆情遍布网络的各个角落。然而由于“乌龙指”事件的原因还未被广大网民所知,16日的收盘价相对比15日收盘价还略微升高。而到20日光大证券股票再次开盘时,虽然各大平台指数的下降显示了网络舆情高峰期已过,但是不难看出,负面网络舆情对光大股价的负面影响尽显无遗。这从侧面反映出了网络舆情与企业价值的关联度极强。在8月20日之后的几天中,虽然各大指数一直在下降,但负面舆情所带来的影响一直在持续,光大证券的股价一直在降低。一个半月之后的9月30日甚至10月31日光大证券股价依旧低迷。说明网络舆情与企业价值的强关联度使网络舆情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是持久的。

五、上市公司网络舆情的应对

(一)我国上市公司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

下表4是根据表1热门网络舆情进行的上市公司应对能力统计

表5 2013年A股上市公司热点事故应对能力排行榜①

①证券时报网舆情频道.[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0b17428828.html,/.

说明:上表为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对2013年A股中最受关注,对资本市场关联比较大的13个企业做为样本。其中舆情应对能力是通过量化分析企业的应对速度,方式,态度和传播四个方面。

结合表2和表5中可以看到,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有:

1.管理层对负面网络舆情不重视。负面的网络舆情对公司企业价值产生的影响通常为短期影响,管理层通常会认为可以通过简单的新闻发布会对事件进行说明,甚至是直接否定不利因素,就可以弱化负面的网络舆情带来的影响,而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往往使消费者和投资者更加不信任。

2.没有高效率的应对机制。网络舆情往往是突发的,而现如今很多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应对机制以来应对突发的舆情带来的影响。这造成了严重的滞后效应,尤其是应对负面的网络舆情时,扩大了不利影响,使公司承受严重的损失,甚至将面对生存危机。

3.上市公司对关键部分的内部控制监管不够完善甚至缺失。形成爆发性、高关注度的网络舆情往往与上市公司的产品缺陷,非正常投资有关。同时,上市公司规模庞大,内部监管不可避免会存在漏洞,但是在关键部分的监管漏洞(例如,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检测部门上下一气)将会对消费者和投资者造成损害,从而损害公司的声誉。

目前,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建立了独立的公关部门,专门处理来自社会各媒体的舆情问题。主要的形式有:官方记者发布会;利用报纸,论坛,社交网站发布官方说明。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变化,上市公司应对网络舆情的手段也随之变化,由传统的官方发布会逐渐向更自由的网络社交发展,从正式严谨的你问我答模式转变为互动式的交流,讨论。虽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有多种形式的应对模式,但负面的网络舆情依然对企业价值短期内能产生较大影响。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能够逐步认识到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并做出应对措施是种进步,但依然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

(二)上市公司应对网络舆情的措施

上市公司应对网络舆情的措施对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影响,正面积极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负面网络舆情带来的损失,提高正面网络舆情带来的利益。本文认为应对措施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时间,公司、网民、媒体三个层次出发制定:

1.防范于未然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必然是最小的。上市公司应当做好本身的工作,制定并完善对关键部门的监管制定,保证产品和投资决策的品质和合理性;应当建立网络舆情监管预警体系,确保能够在事件还没有进入爆发期时

对其处理,具体措施例如可以建立官方论坛,提供相关技术说明,让消费者在论坛内提出问题并解决,对重大问题及时反馈;可以利用互联网媒体发布正面信息,让网民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印象以降低负面舆论爆发时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2.在面对正面的网络舆情时,上市公司应当大力宣传自身优势所在,在网民面前提高自身形象。面对负面的网络舆情,上市公司首先应通过媒体拿出正面积极的态度,同时在第一时间对事件做相关调查并向媒体公布掌握的信息,这样可以保证态度的正确性,避免出现反复失去民众信任,同时能安抚急切希望对事件有所了解的网民。随后,上市公司应当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如果是有人捏造,扭曲事实真相的应当及时出具具有权威性的报告证明。对于网民,最急切想知道的更多的是上市公司的善后措施,所以上市公司必须尽快公布对事件的处理措施,尤其是出现大众商品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善后措施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将觉得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甚至关系到公司的存亡。网民通常通过媒体了解信息,所以企业学会善用可靠的主流媒体来引导舆论将有利于应对负面的网络舆情。

3.当负面网络舆情进入尾声时,做为监督者的网民和媒体的关注焦点开始转移,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受负面网络舆情的影响程度不断弱化。此时,上市公司不仅要想办法弥补损失,更重要的是对事件进行总结,完善不足。有些上市公司面对负面网络舆情时希望通过掩盖舆论信息来源、阻断舆情传播途径、拒绝舆情正面回应等方式解决,但这些举措导致的结果往往不如人意,有时反而可能引发上市公司诚信危机,引起更大的负面舆论浪潮,因此上市公司面对网络舆情事件时,应立即态度诚恳的进行道歉,耐心解答社会公众的疑惑,及时与网民以及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积极面对问题,主动承担责任。上市公司只有以诚相待,以信示人,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及信任。

(三)上市公司应对网络舆情展望

信息化的不断飞速发展已经使得网络舆情对市场,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我国的上市公司也逐步对如何应对网络舆情重视。此外,不可否认我国网络舆情还有待发展,依然存在不文明发言,发布虚假信息,政府监管不力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更加有必要建立长效的应对机制,将监督,信息分级,应对,评估有机结合。同时上市公司也应督促政府出台治理网络乱象,如网络推手,虚假信息传播等。网络舆情危机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舆情危机管理的终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科学实施网络舆情监管和控制,对上市公司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负面网络舆情很难通过媒体澄清、人为引导或者一味阻拦等手段在短期内消除,因此对上市公司声誉的影响往往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上市公司应该对网络舆情产生的影响有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预期。它们可以根据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依据发达的网络技术,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以来提高避免危机的能力;完善公司内部的运营和治理,培养公司内部人员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如品牌定位、内部制度、组织架构等拟定相关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和防控预案,在舆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以便有效地去处理网络舆情。

上市公司网络舆情危机消退后,应对损失进行评估、对舆情应对工作进行总结。为了弥补网络舆情事件给公司带来的损失,重新建立公司与消费者之间互信互利的良好关系,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上市公司需要进行一系列公司形象修复工程,引导网络舆论往积极的方面发展,为舆情导致的消极影响善后。同时公司应对舆情事件反映出的公司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认真总结及时纠正。

六、结束语

现如今互联网媒体传播的速度相当之快,影响力也相当的大,大大地超过了一般的传统媒体,而随之产生的网络舆情发展更是十分地迅速。对于企业来说,网络已经可以做到让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只因没能满足某个客户需求;也可以让某家小公司因某件小事名气大增。重视网络舆情的监管控制的人越来越多,然而目前还没有相对比较好的理论和体系,企业只能摸索着前行。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负面的舆论信息还是比较容易对上市企业的公司价值造成不良的影响。光大证券在事件发生后,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对策,使得负面信息通过网络大肆传播,严重影响了其企业价值。

一旦上市企业处于网络舆情的中心,对它们来讲,负面的网络舆情会对其企业价值产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经典的案例“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就给广药集团公司的企业价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正确应对负面网络舆情,及时梳理沟通渠道,坦诚面对问题,勇于承担职责,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才能维护上市公司企业形象;积极引导利用正面网络舆情,强化主流舆论,宣传公司品牌价值,才能传递公司良好口碑,提升上市公司整体价值。

对于实现对网络舆情应对管理的规范化,上市公司有义务和责任去加重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只有及时有效地处理好网络舆情,才能保持上市公司的股价平稳,保护股东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最终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已经能够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上市公司必须建立能够应对突发性网络舆情的有效的机制,尤其是那些处于特别关注事件中心的上市公司。此外,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诚实面对网络中对企业的各种议论同样是企业应当做的事。这样上市公司才能恰当处理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修改意见:IPO 开户量财务指标指数(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深证指数等)企业利润等来做关联度分析

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

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 ——基于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影响分析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出现爆发性增长,人们的信息发布和获取方式也发生重大改变,随之带来的网络舆情影响力同样在不断扩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方面,网络舆情的作用越来越大。虽然网络舆情对企业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但是其与企业价值的关联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就网络舆情是否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产生影响进行探讨。首先明确网络舆情和企业价值概念,其次将利用热门事件和目前我国网络舆情情况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展望和相关建议,最后结合光大“乌龙指”事件分析网络舆情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 关键字:网络舆情企业价值案例分析 Influe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o the Value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Case Analysis of Everbright Securities “Mistake” Abstract: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merged explosive growth, people'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access mode is changed,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resulting also in expanding.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in the supervision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rol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s growing. Although the impac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n the business may be temporary, but its relevance with the value of the enterprise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is paper,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whether the impact on the enterprise value of listing Corporation. Firstly define the concep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the enterprise value, then will use the popular event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s and suggestion, finally, Everbright Securities "mistake" event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n the listing Corporation

我国企业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发布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证券时报网络舆情监测室今日发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境内企业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证券时报网络舆情监测室基于网络舆情参数和企业应对能力评估指标,综合了数百家家境内外主要媒体、知名网站和论坛,以及数百位意见领袖的热点事件监测结果,梳理出这12件热点网络舆情事件。从危机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企业反应、信息透明度、善后处理、对企业发展的综合影响五项常规指标,与消费者、客户、供应商的关系,企业内部关系处理,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处理,企业与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关系处理四项特殊指标,对12件舆情事件中的企业舆情应对能力做出评估,结论是: 企业应对总体较为得体(蓝色警报):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事件,威立雅被指操纵水价事件,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 企业应对有待进一步加强(黄色警报):微软黑屏事件,谷歌中国“色情门”事件,百度竞价排名事件,国泰君安“高薪门”事件; 企业应对存在明显问题(橙色警报):黄光裕涉嫌经济犯罪被警方调查,中石化“天价吊灯”事件,“移动门事件”; 企业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红色警报):通钢群殴总经理致死事件,三鹿问题奶粉事件。 一、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 说明:⒈危机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突出企业是否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常设机构并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正面作用; ⒉企业反应,企业对于突发事件和热点话题的响应速度,主要反映的是企业领导人、新闻发言人在公开场合的有针对性的发言时间;企业是否随着舆情的发酵、矛盾的激化或转移,迅速调整立场、更换手法; ⒊信息透明度,强调企业利用官方媒体渠道以及互联网等传播工具,努力澄清事实真相,披露事件进展,进行舆论疏导,争取舆论支持和社会同情的举措情况;但信息必须是真实、完整的; ⒋善后处理,考察的是企业对由事件造成的消费者、员工及其他相关人进行赔偿、道歉及其他善后处理;恢复生产秩序和其他正常商业运作; ⒌对企业发展的综合影响,用于对突发事件和网络热点的综合影响力度进行评估,根据该事件对企业影响的良好、中性、负面、恶劣影响4级不同情况给予评判。 ⒍与消费者、客户、供应商的关系,考察企业在事件进展过程中,是否得到消费者、供

企业怎样做好舆情监测

企业怎样做好舆情监测 舆情监测是通过对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的一种监视和预测行为。 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有可能引发大范围的舆论危机。 对企业来说,如何做好网络舆论他及时检测,有效引导可以及时化解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危机或者利用有利的舆论将企业推广效应发挥到最大化! 舆情监测包括正面信息检测和负面控制。通过对企业相关关键词的检测,可以及时获得各种网络渠道反馈的有关企业的网络信息。正面信息检测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获得网络消费者对该企业的评价,分析网络消费者的参与途径及消费喜好,从而更好地去挽留消费者挖掘新的消费人群;负面控制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负面信息进行沉降,或者通过企业开展一系列网络公关行为将负面损失减小到最小。 对企业而言,舆情监测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舆情监测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推广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回想近几年轰动一时的达芬奇家居事件、西门子冰箱事件到百强家居、左右沙发的公关危机到近期康师傅事件。我们不难看出,舆情监测的重要性已经不可忽视。 1、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来说,由于其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重视,因此一旦出了问题,往往会引起大范围的舆论质疑。如何做好负面舆情的防范及处理工作,影响着企业的后续发展。 2、作为现代企业来说,口碑是很重要的,良好的舆情管理能力可以让自己的企业陷于不好的名声时起到积极导向作用,稳定企业形象。 3、企业之间竞争愈发强烈,良好的舆情搜集能力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洞察竞争对手的情况。 企业如何做好舆情监测呢? 出于成本限制,企业往往难以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来进行舆情监测,也很少有精力维护专用的舆情监测服务器。因此,企业可以选择捷讯安网络舆情监测云平台账号服务,进行舆情情报的分析,不但可以节约成本,还能舆情起到非常好的导控作用。 在未来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网络舆情管理必然会成为更多企业的工作重点之一。企业

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式研究

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式研究 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网民的数量持续攀升,这使得任何事件都可能在网络的作用下成为热点话题,产生网络舆论,进而广泛传播,可能产生正面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此种情况下,研究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传播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以下本文将基于案例,分析热点话题的传播过程,进而研究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式。 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3亿,其中手机网络规模达到6.95亿,手机已然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在越来越多网民能够随时随地运用网络来自由发表言论,使得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不可控制的特点,给社会带来很大影响。基于此,相关学者及业界人士对网络舆情予以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尤其是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及传播过程。本文笔者将基于相关学者及业界人士研究成果,对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传播模式予以分析,希望对于网络舆情有更为进一步的了解。 一、热点话题传播过程 网络舆情的产生必然是借助某件事情的发生,随着广大网民对事件的关注,此事件将成为社会热点事件,也会随之产生热点话题,网民参与其中,将会出现各种舆论。那么,热点话题是如何传播的呢?为了具体说明这一问题,笔者在此借助案例来具体阐述。 案例:某幼儿园5岁女童十分钟被打几十个耳光的视频出现在网络上,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与谴责,使得此事件持续发酵,最终演变成社会热点话题。其实,此次虐童案件引爆,主要是突然上传到网络上的女童被虐打的视频被广泛的传播,很多网民看过视频,对当日16时到16时30分,老师幼师狂闪五岁幼童70多个耳光,还在屁股上踢了两脚的行为很是气愤,很快“人肉”涉事幼儿园及虐童者的一些信息,经过进一步了解,确定此类情况频频发生,而发生的原因仅是孩子犯了一点点小小的错误。这些信息在网络上快速流传开来,加之教育部门的介入调查,使得此事件进入公众视野。 正是因為此事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之相关的话题出现在网民的面前。在面临舆论的压力,及事件的恶劣性,当地公安局对涉事人员予以了惩治,对其进行了刑事拘留。相关新闻媒体频道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报道。到此,虐童事件应当算是得到了圆满解决,但话题的热度并没有随之消减,因为广大网友对虐童者出发结果展开了热议。对此,教育局领导表态一定要正确对待此次事件,立即进驻该幼儿园,协助管理,维持正常的教育秩序,再加逮捕虐童者行动的实施,才真正让此话题的热度消减下来。 其实,从理论的角度来将,虐童事件作为一个网络热点话题,其传播过程符合热点话题传播规律,即:风暴初成——引爆点——进入公共视野——衍生子议题——司法介入——矛盾激化——出发结果热议——领导参与——实施法律

国有企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中国公司 网络舆情监管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切实加强中国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公司”)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在论坛、微博、微信、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网络媒体上出现的关于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发生任何级别的安全事故、环境保护事件和造谣诽谤信息等危害企业安全稳定的各类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第三条工作原则 (一)快速反应。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时间过程,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有效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和蔓延,避免进入失控状态。 (二)有效沟通。网络媒体是突发公共事件公关活动的主要渠道,是开展危机公关的重要对象。要与网络媒体建立密切联系,保持顺畅沟通。

(三)统一协调。在公司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各项应急工作;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队伍建设,邀请政府部门、权威机构参与应急处理,建立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动协调制度。 第四条工作机制 (一)日常监测 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企业形象安全和队伍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公司应急指挥部,为公司应急指挥部提供相关信息支持。 (二)突发事件监测 当发生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公司应急指挥部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网络舆情预警 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相关单位和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信息沟通机制。 (四)网络舆情应对 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事发单位应急指挥机构及

集团有限公司网络舆情管理办法

集团有限公司网络舆情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第一时间解决网民反映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影响,为集团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结合集团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网络舆情是指公众(网民)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第三条工作原则 (一)主动应对原则。舆情涉及的单位作为舆情发现、应对处置的第一责任主体。对相关的互联网舆情信息,要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处置,积极主动应对,抓住舆论先机,掌握主导权; (二)公开透明原则。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外,要针对公众信息需求,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解疑释惑、消除误解、化解矛盾,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在网上蔓延; (三)实事求是原则。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要以事实为依据,迅速确定口径,统一表态,形成有效的对外沟通渠道; (四)解决问题原则。以解决网民反映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坚持网上发现问题与网下解决问题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并及时 -1-

反馈处置结果。 第四条本办法明确了集团网络舆情管理组织与职责、网络舆情信息分级、监控、处置及考核等。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总部及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六条集团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负责拟订集团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二)负责集团网络舆情监控等日常管理工作; (三)负责网络舆情信息流转、报送等工作; (四)落实、协调上级部门网络舆情督办事项办理工作; (五)组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及考核。 第七条集团总部其它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本部门职责业务范围内的网络舆情研判处置; (二)按要求参与集团网络舆情处置、舆论引导等工作。 第八条集团所属各单位主要职责 (一)组织建立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二)负责本单位网络舆情监控、研判、分析及处置工作; (三)负责本单位网络舆情信息报告、办理情况反馈; (四)负责本单位网络舆情公开回复、舆论引导等; (五)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登记、存档、考核工作。 -2-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doc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第一百二十条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有效引导网络舆论、防止不良信息对单位的危害,妥善处置网上负面信息,为单位发展营造良好的互联网舆论氛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局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第一百二十一条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本局工作和形象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本局各项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第一百二十二条本局舆情工作领导小组是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决策和指挥机构。第一百二十三条本局舆情工作办公室在舆情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并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汇总、分析、上报工作。第一百二十四条单位各部门对业务范围内的舆情管理与处置负责,是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者。第一百二十五条网络舆情监测(一)为了解掌握网络舆情,舆情工作办公室应切实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测工作。网络舆情的监测结果应及时向舆情工作领导小组报送网络舆情信息。(二)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网络舆情进行研判;研判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和媒体关注焦点;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级别和程度,提出处置意见。第一百二十六条网络舆情的控制(一)网络舆情发生初期,舆情工作办公室必须做好网络舆情的控制工作;在

掌握、研判舆情后,在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落实对网络舆情的控制举措;舆情工作办公室负责传达和落实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网络舆情控制的各项指令;各部门负责所属业务范围内网络舆情控制的具体工作。(二)网络舆情的控制应采取以下手段:了解掌握突发或重大事件详情,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联络单位舆情工作办公室,等待处置指令的下发;积极寻求互联网管理部门的支持和网络媒体的配合,控制舆情的进一步扩散。第一百二十七条网络舆情的化解(一)网络舆情大规模传播后,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化解不良影响;舆情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局各有关业务部门、互联网主管部门、网络媒体共同化解网络舆情的不利影响。并根据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向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下达网络舆情宣传和参与讨论重点;控制舆情发展、主动引导舆论。(二)网络舆情趋于平稳后,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部门应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化解情况总结经验,并根据情况开展有利于挽回影响的举措。(三)危机事件结束、网络舆情趋于平稳后,舆情工作办公室负责整理危机事件的全部过程记录,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定期和不定期的内部通报制度。第一百二十八条单位各部门应严格执行保密规定,严禁涉及党和国家,以及单位秘密的信息上网。不得查阅、复制或传播下列信息:(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二)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否定四

企业网络舆情监管的重要意义

企业网络舆情监管的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网络舆情的繁荣发展。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影响力更大、凝聚力更强、传播更便捷,已成为不同利益群体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在这个平台上,公众深度搜索欲望强烈,关注问题广泛,参与社会事件监督热情高,信息的正向效应或负向效应容易放大,极易引发成公共热点事件。而与之相反的是很多企业在网络舆情工作上监测滞后,品牌口碑、产品市场反馈、消费者行为态度、行业信息、竞争情报等不能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舆情应对能力不足,造成舆情危机处置困难重重,市场决策缺少数据支撑。产生的后果往往是企业形象破坏、品牌价值受损、市场决策失误等,极易给企业发展带来重大负面影响。西盈网络舆情系统,专注于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网络舆情管理解决方案,为企业保持良好声誉形象、维护品牌价值、市场精准营销等提供有力决策支持。 一、为什么需要采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目前很多企业采取传统的人工监测的方法开展舆情工作。但是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工监测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对舆情工作的需求。 人工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不足: ●舆情信息收集不全面 ●舆情信息反馈不及时 ●舆情信息分析不准确 ●舆情信息利用不便利 ●高投入、低产出,效果不理想 因此,经常出现涉及与己相关的重要舆情信息已经在网上传播,而不能及早发现、准确应对,导致一些非理性和不切实际的信息传播开来,影响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或者通过其他部门得到反馈,甚至上级领导都知道了,但是负责舆情监测的人员却毫不知情,失去了第一时间获取和掌握舆情,进而及时处理的时机。舆情事件发生以后,也缺乏有效的舆情分析手段,无法提供定性定量的数据用于舆情分析研判。完全靠靠人工进行舆情信息的收集和上报,费时费力

网络舆论传播问题

2011年河南科技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选拔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数学建模竞赛选拔的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做题期间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研究、讨论与选拔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选拔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选拔规则,以保证选拔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选拔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队员签名:1. 2. 3.

2011年河南科技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选拔 编号专用页 评阅编号(评阅前进行编号): 评阅记录(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A题: 网络舆论传播问题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网络舆论的形成发展与控制,得到了网民对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响社会舆论形成的各种因素。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到网络舆情系统的演化还具有突现性、不稳定性、非线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等特点,一旦在互联网上产生,就会快速的传播蔓延开来,这与传染病的流行存有共同之处,因此我们采用传染病模型对舆论的形成发展与控制进行模拟和分析。 在传染病模型中,我们选取SIR模型,SIR模型适合于染病者在治愈后可以获得终生免疫力,或者染病者几乎不可避免走向死亡的情形.在SIR模型中,人群被划分为3类:第1类是易感人群(s),他们不会感染他人,但有可能被传染;第2类是染病人群(I),他们已经患病,具有传染性;第3类是移除人群(R),他们是被治愈并获得了免疫能力,或者已经死亡的人群——不具有传染性,也不会再次被感染,即不再对系统产生任何影响,可以看做已经从系统中移除。我们可以把这三类分别人员类比为网络中的信息接收者,信息传递者,不再关注者,然后以此建立网络舆论传播模型。结合实际中收集的数据,我们对此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网络传播特点与模型相结合,研究了各因素对模型的影响,确定了四个主要因素即传播率a、离开率b、传播者初始人数占有比例i0、信息接收者初始占有比例s0。并以此形成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网络控制和引导对策,从而控制和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 在模型优化过程中,建立了以f(t)函数从而代替参数a、b使模型更加精确。关键词:传染病SIR 传播率离开率

企业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杨斌 (中国石油辽宁阜新销售分公司) 摘要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发展呈现如下态势:舆情热点事件不断攀升、各种社会思潮网上争鸣、网络信息管理渐入法制性轨道、社交媒体的链式传播趋于独立。在"三位一体"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工作格局下,我国舆情信息工作形成了纵向、横向与协作的网格状运行体系。在新形势下,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舆情信息协调不畅,舆情工作发展不平衡,舆情信息分析不准确,舆情研判市场不规范等。由此,建议企业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 关键字:网络舆情;工作现状;对策分析 引言:随着信息网络科级的应用,网民增长速度强劲,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微博、微信、陌陌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随意的发表意见,网络的社会影响力急剧增长,成为了信息的集散地和舆论的平台,群体性事件和网络谣言等一些负面信息在网络上频现,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危机。建立一套完善的舆情监控、预警、引导机制,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和了解社会动态,成为了国有企业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企业稳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企业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及问题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应用的深入,随着信息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的推进,一些敏感、突发事件相互叠加,社会矛盾多发,企业在新的网络舆情的形势下舆情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挑战,在舆情研判、舆情应对、舆论引导、舆情处置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舆情研判分析能力薄弱 网络舆情研判分析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专业性不强、对网络舆情的反应不够迅速、对舆情信息缺乏深度分析、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缺

公司网络舆情负面信息应急处置预案

公司网络舆情负面信息应急处置预案 一、客诉沟通 当消费者在网络上抱怨你的产品或服务质量太差时,尽可能的去找到消费者并与之进行深入沟通,看看是产品或服务真的存在缺陷还是消费者的使用方法出现问题抑或双方之间存在一些误会,尽可能站在消费者立场,去解决消费者的问题,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应该去做的事情。一些企业在与消费者进行深入沟通,消除误解和共识,消费者会主动或要求消除对网络的负面评论,当然,还有消费者坚持自己的在线评论。 二、寻找侵权信息所在的平台客服 很多大中型网站都有对侵权信息的投诉处理通道,如果你发现你自身或者你的企业权益受到了损害,并且无法找到发帖人并与之沟通,此时可以与侵权信息所在的网站进行沟通,并根据网站的要求提交相关的证据和材料,如果你的投诉获得网站的认可,那么侵权网页可能会被撤销。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平台为了防止内部员工做出诸如收费删帖之类的违法事件,所以他们的审核流程非常严谨,审核时间也相对较长,但越是这类平台,其公正性一般也越强,所以,企业一般无需太过担忧这类平台的网络舆情。

相反,一些个别平台挂着“不怕删改,担心违法”的招牌,企业的正常、合法、证据可能会忽视充分的投诉。 三、发送律师函 如果你确定另一方的网页受到侵犯并且有正当理由,而另一方拒绝对你进行适当的审计,那么你可以选择请第三方律师进行公证,给你发信,一些中小型网站一旦收到正式律师信,往往会改变他们的懒惰、非诉讼态度,注意你的投诉和复审。 四、寻找网信办协助 如果有个别网站对律师函不太重视,你还可以寻求网信办的协助。网信办一般在全国各省都有分支机构,这些机构每年都会帮助企业处理很多网络侵权事宜。如果你的证据充足,在给网站投诉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下寻求网信办的协助。 五、寻找危机公关公司 危机公关公司因为处理网络舆情事件多、经验多、网络平台多验,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企业关公司中,可能是一个共同的平台。需要提醒的是,企业邀请危机公关公司为您处理网络舆情危机时,一定要找那种正规的公司,如果你寻找的合作伙伴是某些个人,那么他可能会欺诈、勒索企业,所以不得不防。行业中曾发生过这种情况,企业将其网络舆论信息发送给一些个人,虽然企业指定网络

公司网络舆情监控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暂行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防止不良信息对公司的侵害,有效防范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公司健康、有序发展,现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互联网等网络媒体对公司的工作动态、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公司发展等方面信息的报道及评论,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树立我公司良好的对外形象。 二、程序及工作要求 (一)网络舆情监控的基本程序为: 收集信息(信息管理中心)—核实信息(信息相关部门)—上报信息(领导)—处置舆情(信息管理中心)。 (二)工作要求 1、监测对象及监测内容在较经常出现涉及我公司相关舆情信息的主要门户网站、政府网站、本地网站和网络论坛等对涉及公司利益的网络信息进行查询、收集,对新出现的网络信息及时下载,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上报并与主管领导沟通,正确处置。 2、监测方法,采用全天分工轮值负责制,利用相关软件与人工

利用百度、google、站内搜索等搜索引擎对舆情进行搜索两种方式,对邯郸本地主要门户网及政府网站、邯郸相关贴吧、网上论坛、博客、即时通讯等互动性栏目,通过网页逐条浏览或者通过关键字词全网搜索等形式,收集相关舆情信息和留言,并将收集到的网络信息材料及时报送。上报内容包括网络地址、舆情和网友留言大概内容等。 4、网络舆情研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一般舆情,协调涉及单位作出情况说明;重大舆情由办公厅信息公开处责成相关单位作出情况说明和回复意见,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在回复中说明情况,对于把握不准的问题,须报主管领导审定。 5、网络舆情协调,得到舆情研判反馈后,网络舆情协调组迅速组织网评员了解真相,以发帖、跟帖、撰写评论文章、介绍事实真相等不同形式进行回复,积极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影响,矫正视听,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回复重在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同时要注意用语艺术,做到态度诚恳,讲理不失礼。一般舆情和留言的回复内容由主管领导审核后发布,涉及到全省重大事项、主要领导及干部任用的舆情回复文章须经办公厅信息公开处审核后发布。 重大舆情处置后,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防范负面舆情出现反复。

浅析网络舆情传播规律

(文/王宜楷) 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成熟。各地政府对具备管理双向互动、线上线下融合、社会协同治理表征的网络社会治理模式概括总结,提出了多种理论并对其进行解读,如网络问政、网络为政、网络议政、网络理政,这类表象不同的“新概念”,内核却并没有新逻辑支撑。一是解决问题的主体与方法论并未改变,相较以往的内在逻辑没有任何不同。二是未运用网络协同、数据智能等互联网新技术处理问题,网络技术只是为事件提供单纯的载体。此时,研究掌握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有助于政府部门处臵应对复杂敏感舆情,强化互联网内容管理,对于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极具现实意义。 在谈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两个概念,一是由于网络技术只是为舆情事件提供单纯的载体,故我们只会在简单宏观的层面上谈论网络技术内容,不作过多深究。二是由于舆情事件较为复杂,定性研究认为不存在一个可供人们发现的具有重复性、可供确认的纯粹的客观真相,我们只从经验、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寻求一条基于客观事实存在的通则,以便够好的认识与解决问题。从事件处臵、影响、发展规律方面划分,即一般事件与突发事件。 【一般事件】 一般事件是指独立个体发布、诉求单一或多元、影响力较小的舆情,民众透过网络反映诉求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渠道不畅,民众通过网络发布诉求或建议,以求尽快解决问题;二是民众多次反映相同重复诉求,想引起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尽快解决问题;三是

民众部分诉求久拖未决,想通过网络媒体施压解决问题;四是少数民众未对自身诉求是否合法、合情、合理进行基于客观事实的理性判断,企图通过网络炒作取得非规则化的解决方案与利益分配;五是指向不明、要素不明、无基本事实内容的舆情事件;六是其他类别,如报怨、无端指责、谩骂事件等。上述分类考虑了政府部门、民众、事件传播三方面,是从传播具象环境与民众传播动因两个维度着手,如果单纯只考虑舆情事件本身传播,可直接将其划分为两类:一是合法合情合理诉求;二是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诉求。 现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交织融合,媒体场域疆界消失,我们在谈论一般事件的网络传播载体时,若从报、网、微、端、自媒体类别划分入手,过度强调网络媒介的作用,可能会忽视事件本身的传播过程。由于一般事件影响力相对较小,传播范围有限,从媒介开放属性着手,对于认识舆情处理流程则更为明晰。网络传播平台分为三类:一是开放平台,任何访问者都可以完全浏览平台内的信息,如未设权限的网站、论坛等;二是半开放平台,此类平台有分两种情况。1.管理者设臵了一定访问权限的网站或论坛,访问者只能浏览部分信息,如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问政四川、四川服务台等。2.相对闭合的网络社交媒介工具,一种为同属一个信息闭合体,如微信朋友圈,微信、QQ组群等;另一种为由于电脑端信息量收录较少,只有安装移动端使用的APP社交媒介软件,如天天快报、UC大鱼号等。三是完全闭合平台,该类平台一般是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如书记市长信箱、政府部门网站电子政务信箱等。 民众通过闭合平台反映问题,诉求信息会由诸如群工局、网信办、舆情中心等专职政府部门分送或下发转办,经由对口政府职能部门线下调查处臵后,再上网将处臵结果回复给诉求发起人。此类诉求处于闭合平台,舆情的传

我国网络舆情的传播生态环境解析

我国网络舆情传播的生态环境解析 网络作为新兴大众主流媒体,其特有的快捷性、延展性、互动性、即时性等传播特性,使得网络传播的舆情环境更为复杂,也对政府网络传播的舆情引导提出了新挑战。作为社会思潮和社会心理的动态反映,涉及公共权力的网络舆情生成主要有两种路径或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即由各级政府或权威机构发布官方信息和意见,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网站公布的信息、新闻网站的相关报道、官员在线访谈和论坛交流等;另一种是由下而上的方式,主要是由网民通过论坛发帖、新闻跟帖评论等而形成的“民间网络舆论场。前者在政府网络传播中起到信息发布、解读、沟通、答疑等作用,舆论主体明确,舆论导向鲜明;而后者由于网民参与度高、表达自由度大、意见交互便捷,其舆论反响较大,但存在舆论主体相对模糊、舆论内容多元、缺乏理性引导等不足,成为政府网络传播与管理中的突出难题。 政府网络传播的舆论环境与以往传统媒体下政府传播的舆论环境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舆论的草根化介多元化、多极化和匿名化的交织作用,使网络舆论更加具有不确定性、易爆发性和偏激性,政府传播必须正视网络舆论环境的特点和不足。 第一,网络舆论自由但不自律。网络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来源、快捷的传播速度和相对自由的舆论表达空间,使信息的时效性、传播覆

盖面和受众参与度大大增强,每个网民都可以自由地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者和评论者,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给予和替代的。然而,对于网上自由传播行为目前还存在着社会监管的滞后和缺陷,网络“把关人”缺位·社会管理机制缺失和叹民自律意识的缺乏,导致网上有害、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舆论的产生、扩散和形成处于自在无序的状态中,网民道德自律、网络传播行业自律和管理有待加强。 第二,网络舆论有主导但仍需引导。在网络舆论中,总有一些意见、观点经过渐进组合放大,其认同和参与者不断增加,传播的范围和影响也不断扩大。这些在网络舆论中比重大、影响广的相对一致意见,代表了多数网民的立场和主张,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但同时应当看到,这些“强势”的声音未必就是社会心理的真实反映,因为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更容易让偏激、极端的观点以“群聚”的方式散发,成为网络舆论的热点。这表明网络舆论还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社会管理,防止人为借机恶意炒作或泄私报复的网络事件造成恶劣的舆论影响。 第三,网络舆论包容但难以统一。与其他任何舆论工具相比,网络是最具有包容性和人性化的舆论生成空’间和传播渠道。在“人人即媒体”的网络环境下,网民是传播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网络意见表达与互动方便快捷,且议题易于转换,内容涉及广泛,价值方向多元,舆论的包容性强。但这种包容并不能带来网络舆论共识的自发形

新形势下国企网络舆情应对

中国企业报/2017年/3月/7日/第G04版 综合 新形势下国企网络舆情应对 霍占良 对于肩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双重责任的国有企业而言,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就必须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发现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 通过汇总负面信息数量和分析负面信息出现的时间和背景发现,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企业经营困难的严峻形势,涉企网络负面舆情的出现和传播发生了新变化,表现为与行业政策调整、企业效益变化和安全生产状态改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到经济出现波动、国家政策有所调整、企业效益有所下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重要时间节点,企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网络安全管理总方针,按照“加强对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不断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的总要求,一手抓网络正面宣传,不断改进和加强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一手抓网络舆论引导,超前研判网络涉企舆情重点、焦点和难点,强化舆论引导和问题处置,积极抢占舆论主阵地和制高点,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从机制建设、队伍培养、监控手段、处置方式等多方面,积极主动、迅速准确、适时适度、科学稳妥地做好涉企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处置工作,为企业转型发展、和谐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实现国企网络舆情工作再升级。 一是健全机制、培养队伍。制度建设和队伍培养是推进新媒体应用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应用和管控,成立专门的网络宣传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骨干人员,开通“网络舆情信息监控系统”,设立专项资金,构建起对内、对外、网络“三位一体”的大宣传格局。要结合新媒体特点和企业实际,研究制定互联网信息监管、即时通信工具管理网络舆情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媒体应对预案等一系列制度,明确运用新兴媒体的工作职责和流程,为在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中,规范、高效、合理应用新兴媒体提供制度保障。要按照逐级推荐、层层审核的程序,选拔培养政治合格、思想过硬、敬业尽责、执行有力的骨干力量,建立起一支既有政工理论、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又掌握信息网络技术、擅长新媒体应用的新型网络宣传干部队伍。同时,要组织各基层单位按照统一部署,建立相应的网络义务监督员队伍,将其分布在各基层班组,为做好网络宣传工作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二是严细监测、准确研判。及时发现涉企网络舆情是做好舆情管理的前提。日常工作中,要制定并严格实施值班盯岗制度,采取搜索引擎关键字抓取、“人工盯网”信息浏览与智能分析系统相结合的监控方式,对涉企网络交流平台进行不间断地监控。在常规监测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对特殊敏感时期和特殊群体的网络监控,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确保在舆情出现的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一方面对正能量信息迅速传播、积极引导、扩大影响;另一方面对负能量信息快速反应、妥善处置,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是创新载体、正面引导。用好新媒体、发挥正能量,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综合利用网络、微信、微博、手机报等新兴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开展宣传工作,宣传企业、宣讲形势、营造氛围、鼓舞士气。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可超前组织开展网络主题宣传,适时开展网络热点问题评论及失真信息舆论澄清引导工作,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凝心聚力,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群众思想交流、对话沟通、情感互动的零

企业建立完整的网络舆情体系的方法

中国企业要增强网络舆情应对的能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测”这 个问题,只有在掌握了应对网络上可能出现的负面舆论的主动权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面对互联网上浩瀚如海的信息时,企业如何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呢?那么天互数据为您解答: 第一,企业必须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而不是应对突发性危机的临时举措,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是舆情监测的主要目的,实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包括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 在监测环节,有关人员和系统对及时采集网络舆情的内容、分析走势、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密切关注,将最新情况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 在预警环节,对内容进行判断和归纳,对这些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更大范围影响的舆论进行筛选,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走向做好各种应对准备。 在应对环节,当网络舆情变为现实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后,有关部门采取的具体行动,如何化解危机、消除不良影响。这三个环节有机组合,从整体上构成了网络舆情联动预警机制。最后,总结来说,需要做好预警,必须有正确迅速的采集技术为基础,还要有一套良好的舆情应对措施为保障。 第二,锁定网络舆论监控的主要渠道,力求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迅速获得与企业相关的舆论信息。 对于行业类网站及专业性网站的舆论监测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掌握行业信息动态、竞争对手动态,以及相关意见领袖(如行业专家、网站编辑等)对企业或行业的看法及态度。 第三,细分网络舆情监测的信息内容,对相关舆论分门别类进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的分类标准及数量进行适时的调整。 除了需要将企业名称加上产品质量、服务品质、经营业绩等常规因素作为关键词之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舆论进行更多的分类监测,比如金融危机影响下所带来的企业人事变动、劳资纠纷等等。 在“艳照门”事件引发众多企业发生代言人危机、王老吉事件引发的凉茶行业信任危机 之后,企业对危机连锁反应带来的威胁也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即不仅要将舆论监测的信息范围对准企业自身的经营行为,同时还必须将包括竞争对手信息在内的行业信息等纳入到舆论监测的范围之中,以防受到危机的波及。

网络舆论传播的数学模型

网络舆论传播问题 一、摘要 本文讨论了影响网络舆论的因素、网络舆论形成及对网络舆论的调控与引导问题。 问题一,由调查问卷(见附录一),将影响网络舆论的因素归类为主体、客体和外界,建立三层结构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FAHP)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网络舆论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根据隶属度原则,构造模糊一致矩阵,根据其性质求解出影响网络舆论主要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依次为:舆情指向,管理力度,事件本身的舆论价值,互联网发展的普及程度,及其对总目标的权重依次为:0.245,0.2025,0.105,0.1425。 问题二,以“邓玉娇事件”为例,对网络舆论的形成进行分析。根据网络舆论生成的“蝴蝶效应”机制,将该舆论的形成分为五个时期:产生期、成长期、爆发期、降温期、长尾期。首先,根据跟帖量散点图用最小二乘法通过Matlab拟合出各个时期的函数模型并检验其拟合程度。其次,通过对舆论形成的全过程建立的模型,判断其所处阶段,然后利用所建立的各个阶段的子模型作进一步的预测。 问题三,根据问题二中建立的模型,预测网络舆论的走势,判断网络舆论是否处于爆发期的潜伏阶段,并针对预测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及时调控和引导。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蝴蝶效应分段曲线拟合 二、问题重述 2.1问题背景 持有、接受、表达某种相同、相似的观点的人在社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定的阀值,此时的观点就上升为舆论。并且在特定的条件下,舆论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力量,能够左右社会大众和政府的行为。 现如今,互联网又作为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已经成为了世界的“第四媒体”。显然,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在形成、发展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的特点,如何控制和引导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开放的网络平台,加上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现今,互联网已成为新闻集散地、观点集散地和民声集散地。

国有企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中国XXXXXXXX公司 网络舆情监管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切实加强中国XXX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在BBS论坛、微博、微信、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网络媒体上出现的关于XX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发生任何级别的安全事故、环境保护事件和造谣诽谤信息等危害企业安全稳定的各类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第三条工作原则 (一)快速反应。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时间过程,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有效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和蔓延,避免进入失控状态。 (二)有效沟通。网络媒体是突发公共事件公关活动的主要渠道,是开展危机公关的重要对象。要与网络媒体建立密切联系,保持顺畅沟通。

(三)统一协调。在XX公司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各项应急工作;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队伍建设,邀请政府部门、权威机构参与应急处理,建立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动协调制度。 第四条工作机制 (一)日常监测 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企业形象安全和队伍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XX公司应急指挥部,为公司应急指挥部提供相关信息支持。 (二)突发事件监测 当发生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XX公司应急指挥部在较短时间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网络舆情预警 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相关单位和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信息沟通机制。 (四)网络舆情应对 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事发单位应急指挥机构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