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背诵大全

合集下载

【高清】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文必背 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者简介

【高清】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文必背 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者简介

春晓【一下】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到惜春。

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7赠汪伦【一下】汪伦:李白的朋友。

踏歌:唐代一种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不及:不如。

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此诗为汪伦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赠给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8静夜思【一下】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共24首)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共24首)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马诗唐李贺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夜喜雨唐杜甫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别董大唐高适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和日积月累
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2.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6. 歇后语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7.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8.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天气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1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荀子》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董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
11. 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原文+译文汇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原文+译文汇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原文+译文汇总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

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1、春晓:春天的旱晨。

2、闻:听见。

3、啼鸟:鸟的叫声。

4.知多少:不知多少。

知:不知。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关于友情的古诗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今安徽一潭。

说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关于思乡和月亮的古诗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床:床”即“窗”的通假字。

3、疑:好像4、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①寻:寻访。

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③不遇:没有见到。

④童子: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说。

⑥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⑦处:地方。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关于夏天美景的古诗5、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一年级语文】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第二单元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三单元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四单元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第五单元
歇后语: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第六单元
天气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第七单元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荀子》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董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
第八单元
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第8课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12课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

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1、春晓:春天的旱晨。

2、闻:听见。

3、啼鸟:鸟的叫声。

4.知多少:不知多少。

知:不知。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关于友情的古诗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今安徽一潭。

说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关于思乡和月亮的古诗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床:床”即“窗”的通假字。

3、疑:好像4、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①寻:寻访。

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③不遇:没有见到。

④童子: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说。

⑥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⑦处:地方。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关于夏天美景的古诗5、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附记忆方法)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附记忆方法)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附记忆方法)一、《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欢迎来玩耍,恭喜学成果。

这首古诗通过咏鹅的形象来展现了动物的可爱和生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读者们的欢迎和祝福。

记忆方法:首句可以关联到“白毛雪线”,将其视为“白毛浮绿水”;第二句可以想到“红掌拨清波”犹如小孩在池塘边玩水的场景。

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作者在深夜中思乡之情。

记忆方法:首句可以想到“床前见一线”,将其视为“床前明月光”;第二句可以联想到“月球上有冰霜”,将其视为“疑是地上霜”。

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河和楼阁等景象,表达了作者的豁达和追求。

记忆方法:第一句可以视为“白天逛山景”,将其视为“白日依山尽”;第二句可以联想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将其视为“黄河入海流”。

四、《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的经典读本,其内容涵盖了许多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记忆方法:第一句可以想到“人有初心,自然善良”,将其视为“人之初,性本善”;第二句可以关联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将其视为“性相近,习相远”。

五、《观书有感》披卷皆成露,读书惟是慕。

学无常师近,事事有回路。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作者对读书学习的热爱和坚持,同时呼吁年轻人们应该绝不放弃学习的机会。

记忆方法:首句可以将“披卷皆成露”联想为“书本打湿手”,将其视为“披卷皆成露”;第二句可以关联到“学无止境,好心有好报”,将其视为“事事有回路”。

六、《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农民们艰苦卓绝的生活和辛勤耕耘粮食的重要性。

记忆方法:首句可以将“春生秋实”联想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第二句可以想到“田地相连成方块”,将其视为“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以上,这些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背诵大全古诗大全
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