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物流分析.pptx
煤炭资源的运输与物流管理

煤炭资源的运输与物流管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煤炭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生产、钢铁冶炼、化工制造等众多领域。
煤炭资源的运输与物流管理对于保证煤炭供应、提高能源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煤炭资源的特点、运输方式、物流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
1. 煤炭资源的特点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资源,具有密度大、燃点高、产能大等特点。
由于其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煤炭资源的运输与物流管理中,环保因素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2. 煤炭资源的运输方式煤炭资源的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三种。
首先,铁路运输是煤炭资源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铁路具有承载能力大、运行稳定、运输效率高等优势,适用于远距离、大量运输。
然而,铁路运输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运输路线的局限性、运输时效性等。
其次,水路运输也被广泛应用于煤炭资源的运输。
航运能够承载大量的煤炭资源,且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但水路运输受水位、天气等因素制约,对于内陆地区而言,水路运输并不方便。
最后,公路运输则适用于煤炭资源的短程运输。
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强、运输路线多样等优势。
然而,由于公路运输的承载量有限,且对交通拥堵等外界因素非常敏感,因此其运输效率较低。
3. 煤炭资源的物流管理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物流管理在煤炭资源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物流管理需要对煤炭资源进行合理的仓储管理。
通过建立煤炭资源的储存点,合理安排仓储设备和煤炭堆放工艺,以减少堆放面积和堆积高度,提高仓储效率,避免煤炭自燃、自爆等安全问题。
其次,物流管理需要进行合理的运输组织和调度。
通过优化运输路线、运输工具的选择,合理安排装卸时间,提高煤炭资源的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此外,物流管理还需要对煤炭资源进行质量检测,以保证煤炭资源的品质符合使用标准。
通过建立规范的质量检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排除质量问题,确保供应方和需求方的双方利益。
煤炭物流分析

一 煤炭物流的特点
1、煤炭物流行业运行现状 1.1、我国煤炭运输基本格局 1.2、我国煤炭运输方式 1.3、铁路煤炭运输总体格局 1.4、水路煤炭运输现状 1.5、贵州省煤炭运输通道建设 1.6、煤炭行业物流状况 1.7、煤炭物流业务发展趋势与 方向
1、煤炭物流行业运行现状
煤炭物流是一个系统物流,它存在于煤炭产品的开发准备、 生产过程和销售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是生产煤炭产品以及 组织煤炭销售等一系列物料实体的运送搬运等动态流转过 程,是一个由煤炭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 收物流、废弃物物流构成的物流系统。
• 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物流费用构成中运输费用比例较高,而且增长较 快。据对调查的煤炭采选企业统计,2006年运输费用合计占物流费用 比例为76.8%,与上年比例基本持平,所占比例高出工业行业62.6% 的平均水平14.2个百分点。物流费用比上年增长26个百分点。反映作 为重要消耗资源的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物流效率较低、物流需求旺盛 的特点。煤炭开采和洗选物流费用增长主要由物流管理费用、运输费 用增长带动,2006年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物流管理费用、运输费用比 上年分别增长44.4和26.4个百分点,表现出行业物流运输费用比例较 高而且增长较快的特点。
在南北向主通道中,负担煤运重任的是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和大湛 线。此外,在其他南北通道中,京哈线是连接华北、东北的重要通道。
按照所运煤划分,大秦线、朔黄线、丰沙大线、京原线和集通线,以运 输动力煤为主;石太线、邯长线,主要运输晋东、晋中煤炭基地的焦煤、 无烟煤;太焦线、候月线、陇海线、宁西线,以运输焦煤、肥煤和无烟 煤为主。
此外,内(四川内江)昆(昆明)铁路、六盘水至昆明复线还可提供5000万吨左右 煤运能力。
煤炭物流分析及建议

煤炭物流分析及建议作者:李钊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7年第7期1 引言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相比于其他能源在我国的位置还是基础能源,但分布不均匀、质量参差不齐,除了能够自给自足的地区,其他地区的煤炭都要进行输出外销。
煤炭运输在我国主要依靠公路和铁路,据不完全统计,煤炭运输在我国物流领域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煤炭物流系统包括信息流、废弃物物流、回收物流、销售物流以及生产物流和供应物流,煤炭企业的重点应该放在实体流动方面,因为对于煤炭利用和外部运输来说煤炭销售物流都是重点环节。
2 我国煤炭物流现状分析我国煤炭物流目前比较明显的几个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煤炭行业上游和下游的企业都比较分散,而且工业环节比较多,流通距离比较长,需要多种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一起实现物料移动;第二,因为煤炭物流自身运输的特点就是大宗散货,因此距离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的产生决定了单位运量长距离、大规模的形式;第三,煤炭的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但是当前煤炭的供应发展受不平衡分配、铁路运力不足的影响难以满足煤炭物流的高要求,水运和公路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当前煤炭物流的主力军是煤炭运销公司和各省大型煤炭企业;最后,煤炭的顺利发展还受煤炭物流市场秩序混乱的影响[1]。
3 煤炭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3.1 信息化程度低,缺乏配套的物流数据支持煤炭物流的网络化没有被全面推广,因为传输效率比较低下,信息也没有达到共享的目的,煤炭物流行业还存在很多的信息壁垒,有很多“信息孤立”的情况,大部分的企业虽然已经运用了ERP 系统,但是信息交流的范围还是非常有限的,煤炭物流的高效发展要有充足的数据作为信息支持,但是信息平台没有实现这一需求,导致现有的管理系统还是比较被动的。
3.2 自营物流现象普遍,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缓慢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之所以缓慢,与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缓慢有很大关系,自营物流还是比较普遍的,物流在煤炭企业中尚未被纳入企业利润的主要途径,而是作为辅助存在。
浅析“煤炭物流”

浅析“煤炭物流”——工商管理0901班宋丹一、我国煤炭物流现状我国煤炭行业上游生产企业与下游的电力、冶金等工业企业分布较为分散,流通距离长,环节众多,加之铁路港口等部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运力垄断、短缺,导致煤炭物流行业企业分布散乱、竞争无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铁路运力紧张制约煤炭供应,而“倒卖车皮计划”等不良现象更加剧了运力的紧张和煤价的上扬;二是煤炭经营单位过多过滥,中间流通环节不规范,加大了交易成本;三是煤炭质量优劣混杂,市场无序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物流市场的顺利发展。
在煤炭运输距离长、铁路运营垄断而运力紧缺、有时还需要多种运输方式联运的情况下,煤炭贸易往往需要以运力为基础。
二、我国煤炭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将竞争的焦点主要放在生产领域的资源扩张、降低成本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因此往往把非生产领域的煤炭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将采购、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到煤炭物流统一运作与管理的框架内,因此尽管在物流方面的投入较大,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二)物流管理方式粗放,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煤炭物流配送体系总体上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
煤炭企业物流配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临时计划多、急用料多,由于物流管理方式粗放,诸如对配送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路线规划不尽科学、车辆配载不够合理、配送车辆实行台班制管理等,加上煤炭物流市场较为混乱,不仅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如多次物流、颠倒物流、重复物流等,还导致了煤炭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三)煤炭物流技术手段落后由于技术手段落后以及新老体制的更替,很多煤炭企业供应计划与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脱节,可靠性降低;物资采购手段、方法落后,缺乏规范化;库存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储备资金管理办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库存动态等;物流技术标准化程度低,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难以做到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标准不统一,不能互相兼容,严重影响了联运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空间利用率,加重了环境污染。
煤炭物流分析课件

创新物流技术手段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如物 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和 效率。
创新物流服务模式
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 模式,提供个性化、定制 化的煤炭物流服务。
煤炭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加强环保意识
强化环保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降 低运输过程中的排放和污染。
优化运输网络
优化运输网络布局,提高运输效率, 降低运输成本。
2023
PART 02
煤炭物流系统分析
REPORTING
煤炭物流系统的构成
煤炭开采
煤炭开采是物流系统的 起点,涉及矿井、采煤
设备、采煤工艺等。
运输网络
仓储设施
装卸设备
包括铁路、公路、水路 等运输方式,以及相应
的运输设备和路线。
用于暂时存放煤炭,包 括露天堆放场和室内仓库。
用于煤炭的装车、卸车 和转运,如装载机、输
煤炭物流系统的优化策略
提高运输效率
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工具 的装载量和速度,降低运输成本。
降低仓储成本
合理规划仓储设施,提高仓储 空间的利用率,降低仓储成本。
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对煤炭物流过程 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管 理效率。
环保与安全
加强环保措施,降低煤炭物流 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加强安全
送带等。
煤炭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
01
02
03
04
开采与选洗
从矿井中采出原煤,经过筛选、 破碎、洗选等工艺,得到不同
品质的煤炭产品。
运输
将煤炭从开采地或选洗厂运至 消费地或港口,涉及多种运输
方式的联运。
仓储与配送
在煤炭到达目的地后,进行仓 储和配送,以满足客户需求。
中国煤炭运输与与展望PPT课件

张丰曹铁路起于集张线张家口站,向东经赤城绕 北京市北端,经正丰铁路丰宁站,沿丰虎线进虎什 哈站,经兴隆、遵化,引入迁曹线迁安北站。线路 全长约 公里,投资估算总额约 亿元。
第31页/共55页
山西省煤炭已探明保有储量2660亿吨,其中炼 焦用煤占58%,非炼焦煤占40%。含煤面积占全省总 面积的近40%。
• 内蒙古煤炭查明和预查储量6583亿吨,居全国第一 位。其中,蒙西不粘结煤约占40%左右。
• 陕西省2006年底煤炭保有储量约1600亿吨。 • 陇东庆阳煤炭储量1300亿吨,平凉30亿吨。 • 总计12000万吨以上。
第24页/共55页
2007年,全国内河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吞吐量24394万吨,同比增 加4599万吨,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吞吐量的22.9%,占内河港口货物 吞吐量的10.3%。
第25页/共55页
内河(三口一枝)煤炭运量
煤炭吞吐量(万吨) 一次下水量(万吨)
裕溪口
1300
914
浦口
1500
369
第23页/共55页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公路调运煤炭约5.20亿吨(不包括由煤矿 到铁路装车站或港口的量)。其中,省际调运2.40亿吨,省内调运2.80亿 吨。
2007年,公路煤炭调运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20.5%,其中公路外运的 “三西”煤炭占“三西”煤炭产量的15.8%。经公路外运煤炭最多的省份是 山西省,为1.20亿吨;其次为陕西,约0.53亿吨;内蒙古约0.30亿吨,贵 州约0.20亿吨。
第6页/共55页
煤炭物流分析(1)

煤炭物流分析(1)
1.2、我国煤炭运输方式
中国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公路、沿海和内河水运,或单方式直达运输, 或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
煤炭物流分析(1)
2020/11/21
煤炭物流分析(1)
一 煤炭物流的特点
1、煤炭物流行业运行现状 1.1、我国煤炭运输基本格局 1.2、我国煤炭运输方式 1.3、铁路煤炭运输总体格局 1.4、水路煤炭运输现状 1.5、贵州省煤炭运输通道建设 1.6、煤炭行业物流状况 1.7、煤炭物流业务发展趋势与 方向
煤炭产业的这一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面就决定了中国煤炭物流的基本格局,那就是“北 煤南运,西煤东送”。
目前,我国煤炭主要输出区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河南、黑龙江和重庆七 个省份。特别是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通称“三西”地区),煤炭保有储量约 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65%左右,煤炭调出量最大,年输出量都在1700万T以上。
虽然铁路建设的步伐在加快,但运能紧张的问题一直存在。
煤炭物流分析(1)
1.4、水路煤炭运输现状
1.4.1、水路煤炭运输概况
在铁路、水路和公路三种煤炭运输方式中,水路以其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发 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铁路运输的压力,成为煤炭运输中不 可或缺的一种方式,目前水路运输承运的煤炭主要来源于三个地区:一是“三 西”地区煤炭经济路、公路到北方沿海港口,中转至华东、华南沿海地区和出 口国外。二是山西南、河南、安徽、山东及贵州的煤炭由铁路、公路运至长江、 大运河中转至华东地区。三是贵州有少量煤炭经长江运往广东地区。沿海、长 江是华东、华南煤炭运输的主要通道,水路运输承担了华南地区调进煤炭的 90%,承担了华东地区调进煤炭的70%。
煤炭物流分析综述

水运煤炭也是煤炭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全国形成了东部沿海煤炭运输通道和长江、京杭大运河(山东--江苏段) 运煤通道。
公路动力煤则以短距离运输为主,近几年随着铁路运力的紧张,
公路运煤量呈快速增加的势头。
3、铁路煤炭运输总体格局
3.1、煤炭铁路运输路线
从煤炭运输通道的方向看,东西向主通道中,按照运输通道划分 可以分为北、中、南三大运输通道: 北通道有京包线、集通线、朔黄线、大秦线、丰沙大线、京原线、 北同蒲铁路,除供应京、津、冀地区以及一部分运往东北地区,大部分 通过天津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转海运;中通道有石太、邯长 铁路,大部分经石德铁路转青岛港海运;南通道有南同蒲、太焦、候月、 陇海铁路、经日照港、连云港港转海运。煤运北、南通道是山西、陕西、 和内蒙古煤炭铁海联运的主要通道。 在南北向主通道中,负担煤运重任的是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 和大湛线。此外,在其他南北通道中,京哈线是连接华北、东北的重要 通道。 按照所运煤划分,大秦线、朔黄线、丰沙大线、京原线和集通线, 以运输动力煤为主;石太线、邯长线,主要运输晋东、晋中煤炭基地的 焦煤、无烟煤;太焦线、候月线、陇海线、宁西线,以运输焦煤、肥煤 和无烟煤为主。
行业供应链之一
煤炭供应链
煤炭物流行业运行现状
煤炭系统的构成: 煤炭物流是一个系统物流,它存在于煤炭产品的开 发准备、生产过程和销售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是生产煤炭 产品以及组织煤炭销售等一系列物料实体的运送搬运等动 态流转过程,是一个由煤炭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 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构成的物流系统。
虽然铁路建设的步伐在加快,但运能紧张的问题一直存在。
4、煤炭行业物流状况
2007年3月至200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 会对2006年全国重点工业、流通业的企业物流状况和物流6年,煤炭采选行业调查企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0.8%,货运 量增长13.5%,物流总费用增长26.0%,物流总费用增幅比销售额、 货运量增幅分别高15.2和12.5个百分点。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调查企业物流费用率(物流费用率指物流费用 占销售额的比重)为14.85%,在所有调查行业中物流费用率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水路煤炭运输现状
1.4.1、水路煤炭运输概况
在铁路、水路和公路三种煤炭运输方式中,水路以其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发 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铁路运输的压力,成为煤炭运输中不 可或缺的一种方式,目前水路运输承运的煤炭主要来源于三个地区:一是“三 西”地区煤炭经济路、公路到北方沿海港口,中转至华东、华南沿海地区和出 口国外。二是山西南、河南、安徽、山东及贵州的煤炭由铁路、公路运至长江、 大运河中转至华东地区。三是贵州有少量煤炭经长江运往广东地区。沿海、长 江是华东、华南煤炭运输的主要通道,水路运输承担了华南地区调进煤炭的 90%,承担了华东地区调进煤炭的70%。
煤炭物流分析
一 煤炭物流的特点
1、煤炭物流行业运行现状 1.1、我国煤炭运输基本格局 1.2、我国煤炭运输方式 1.3、铁路煤炭运输总体格局 1.4、水路煤炭运输现状 1.5、贵州省煤炭运输通道建设 1.6、煤炭行业物流状况 1.7、煤炭物流业务发展趋势与 方向
1、煤炭物流行业运行现状
煤炭物流是一个系统物流,它存在于煤炭产品的开发准备、 生产过程和销售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是生产煤炭产品以及 组织煤炭销售等一系列物料实体的运送搬运等动态流转过 程,是一个由煤炭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 收物流、废弃物物流构成的物流系统。
1.3、铁路煤炭运输总体格局
1.3.1、煤炭铁路运输路线
从煤炭运输通道的方向看,东西向主通道中,按照运输通道划分可以分 为北、中、南三大运输通道:北通道有京包线、集通线、朔黄线、大秦 线、丰沙大线、京原线、北同蒲铁路,除供应京、津、冀地区以及一部 分运往东北地区,大部分通过天津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转海 运;中通道有石太、邯长铁路,大部分经石德铁路转青岛港海运;南通 道有南同蒲、太焦、候月、陇海铁路、经日照港、连云港港转海运。煤 运北、南通道是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煤炭铁海联运的主要通道。
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25.5亿吨,全国铁路运输煤炭15.4亿吨,而公路运煤 仅2.2亿吨,内河运煤也仅2.44亿吨,主要港口煤炭中转运量4.63亿吨。同时 ,煤炭还占据了全国铁路货运的半壁江山——2007年,铁路煤炭运输占货运 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41%上升至49%。2007年跨省区的煤炭铁路运输总 量为7.38亿吨。
在南北向主通道中,负担煤运重任的是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和大湛 线。此外,在其他南北通道中,京哈线是连接华北、东北的重要通道。
按照所运煤划分,大秦线、朔黄线、丰沙大线、京原线和集通线,以运 输动力煤为主;石太线、邯长线,主要运输晋东、晋中煤炭基地的焦煤 、无烟煤;太焦线、候月线、陇海线、宁西线,以运输焦煤、肥煤和无 烟煤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发运能力快速增长。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 煤炭吞吐量10.63亿T,比2001年的4.5亿T增长6.03亿T,增长1.4倍,2007年 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发运煤炭4.6亿T ,增长45.2%,其中内贸4.1亿T,增长 2.05%。外贸5335亿,下降14%。
就我国正在筹建中的十三大煤炭基地而言,各煤炭基地的主要运煤路线见表
1.3.2、煤炭铁路运输中心
煤炭陆上铁路运输的核心共有9个:山西、内蒙古、河北、湖南、河南、 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内蒙古为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输出核心; 湖南接收山西、河南的煤炭转运到广东、福建、广西,是区域性的煤炭中 转中心;河南本身是产煤大省,又从山西、陕西接收到煤炭,输往江苏、 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和山东的煤炭,是兼具中转与输出的区域核心; 浙江是煤炭消费的核心,陆上煤炭主要来源于安徽、山东、山西、江苏等 8个省份,分布较均匀,大宗的煤炭输入主要通过海路进行。煤炭铁路运 输体系是以山西、内蒙古、河南为主要核心,表现出较强烈的中心—辐射 的特征。 1.3.3、铁路运力瓶颈 长期以来,铁路运力是制约煤炭物流发展的瓶颈之一。一方面,随着中国 经济的高速增长,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煤炭运输 需求,部分通道运能利用已经出现超饱和状态。另一方面,煤炭需求与铁 路运能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需求大的东南地区缺少运力,而运力比较 充足的西北地区相对缺少需求。
铁路是煤炭运输的最主要方式,铁路的煤炭运量占全国煤炭运输量的70%, 从而形成自北向南、由西向东的运煤铁路大通道。水运煤炭也是煤炭运输的 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国形成了东部沿海煤炭运输通道 和长江、京杭大运河(山东--江苏段)运煤通道。公路动力煤则以短距离运 输为主,近几年随着铁路运力的紧张,公路运煤量呈快速增加的势头。
煤炭产业的这一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面就决定了中国煤炭物流的基本格局,那就是“北 煤南运,西煤东送”。
目前,我国煤炭主要输出区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河南、黑龙江和重庆七 个省份。特别是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通称“三西”地区),煤炭保有储量约 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65%左右,煤炭调出量最大,年输出量都在1700万T以上。
1.1、我国煤炭运输基本格局
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 前经济欠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它们的煤 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而我国经济较为发达,耗 用煤量较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 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资 源十分贫乏。
我国华东地区和南部地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少,而消费量高,因此,需要从从外部调入 大量煤炭。这些区域包括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湖南和湖北。河北、辽宁、山东等地虽然煤炭产量较大,但是消费量更大,也需要调 入煤炭。
1.2、我国煤炭运输方式
中国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公路、沿海和内河水运,或单方式直达运输, 或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