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儿童组诗》教案
《儿童诗》教案

《儿童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儿童诗》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春天的故事》、《童年的梦》、《晚上的星星》三首诗歌,以及与之相关的阅读和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儿童诗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掌握三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引入《春天的故事》。
2.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春天的故事》,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
(2)学生跟随老师朗读《春天的故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采用同样的方法,讲解《童年的梦》和《晚上的星星》。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仿写一首儿童诗,要求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
(2)分组朗读三首诗,互相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故事》形象:春姑娘、燕子、小草情感:喜悦、欢快2. 《童年的梦》形象:小船、风、星星情感:怀念、憧憬3. 《晚上的星星》形象:星星、月亮、夜空情感:宁静、美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三首儿童诗,选择一首进行仿写。
(2)结合课堂所学,为《春天的故事》绘制一幅插图。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三首儿童诗,让学生掌握了基本内容,提高了朗读和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儿童诗,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组织一次儿童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这是诗歌教学的核心,要求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内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儿童诗》教案3篇

《儿童诗》教案3篇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消失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松软、柳絮、吵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欢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欢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共享欢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向往。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共享童年的欢乐二、预习探究1、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爱的诗,读给大家听。
你最喜爱哪首诗?为什么?三、合作沟通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指名说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妙心愿。
说一说自己最喜爱哪一个小节,为什么?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体验《儿童诗两首》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欢乐的生活和美妙的愿望。
2、熟悉本课生字,背诵喜爱的诗歌。
渗透写法,尝试写儿童诗。
教学过程: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1、(将导读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诗一样的排列形式)。
投影出示这三句,指名读,师生配乐读这三句。
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
师:这短短一组排比句就像一首诗,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美妙与欢乐。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几首描写童年的诗。
二、学习《我想》1、自读感知。
师:初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还要专心去感受。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精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某个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思想上去感受。
儿童诗组诗阅读教学设计

儿童诗组诗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诗歌能够培养儿童的情感、观察和想象力。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儿童诗组诗阅读教学方案,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1. 理解和欣赏多种类型的儿童诗歌;2.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包括押韵、节奏和意象等;3. 培养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4. 增强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三、教学准备1. 确定适合儿童的诗歌数据库,收集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2. 准备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音响等;3. 提前印制相关教材和辅助阅读材料;4. 教师自身对儿童诗歌进行充分研究和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绘有动物图案的图片,引发学生的观察和联想,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进而引入儿童诗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儿童诗歌的魅力。
2. 主体教学(1)阅读与赏析使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并分层次进行阅读。
教师可通过声音、节奏等元素,使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美感。
辅助材料可以提供相关诗歌的背景信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2)诗歌创作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的儿童诗歌后,通过引导教师提供特定的创作主题,让学生尝试自己动笔创作一首儿童诗歌。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级别的创作任务。
(3)分享与交流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进行分享,并相互欣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个人对于不同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集体讨论,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儿童诗歌阅读和创作。
可以让学生通过简短的写作,表达他们对于儿童诗歌的理解和收获。
教师也可进行针对性的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为了深化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鉴赏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学馆、图书馆或儿童艺术展览。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举办的诗歌朗诵、创作比赛等活动。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教案:《儿童诗两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语文》中第三单元的两首儿童诗:《小池》和《春晓》。
《小池》描绘了一个清新秀丽的小池,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春晓》则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生机盎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欣赏,体会儿童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默写和创作儿童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儿童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重点:熟读成诵,体会儿童诗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录音机、课文插图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画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儿童诗。
2. 朗读理解(10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小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 学生自主阅读《春晓》,讨论诗歌的意境,教师进行点评。
3. 欣赏感悟(10分钟)a. 教师播放《小池》和《春晓》的朗读录音,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b.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根据《小池》和《春晓》的韵律,创作一首自己的儿童诗。
b.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小池》清泉石上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七、作业设计1. 熟读《小池》和《春晓》,并背诵。
2. 家长协助孩子收集其他喜欢的儿童诗,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欣赏、创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儿童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儿童诗的热爱。
但在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关于儿童诗的作品,培养对诗歌的兴趣爱好。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欢文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生活、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3. 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儿童诗》2. 相关资料:关于诗歌的背景、作者的介绍等。
3. 教学用具:课件、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们对诗歌有什么感受?你们喜欢诗歌吗?”2. 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诗歌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提高朗读能力。
(2)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培养记忆力。
4. 课堂小结: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诗歌,提高家庭氛围。
(2)布置一篇关于诗歌的练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歌实例,掌握修辞手法。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七、教学步骤:1. 诗歌欣赏:让学生朗读教材中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儿童诗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儿童诗儿童时期是孩子们学习阅读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儿童诗歌,可以激发他们对文字、音韵和表达的兴趣。
本文将会介绍一种针对儿童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帮助他们培养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儿童诗歌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字、音韵和节奏的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技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以儿童诗歌为主要内容,选取一些充满童趣和教育意义的儿童诗歌进行阅读和分析。
教学内容如下:- 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诗歌,例如《小白兔》、《蜗牛与黄鹂鸟》等;- 针对每首诗歌进行分析,包括诗歌的主题、意境、声调和韵律等方面的特点。
3. 教学过程本次教学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触、理解和感受儿童诗歌。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唱一首与儿童诗歌相关的歌曲,或者展示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播放《小小水滴和阳光的故事》动画片的片段,让学生猜测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引导阅读教师可以将一首儿童诗歌的内容和重点单词写在黑板上,并逐句慢慢地读给学生听。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着朗读,并解释诗歌中一些生词和难懂的句子。
第三步:感知音乐元素教师可以播放诗歌配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其中的音乐元素,例如节奏、音调、音乐的起伏等。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音乐的元素,并配合诗歌朗读,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第四步:分析诗歌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方式。
例如,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觉得这首诗歌有趣,或者诗歌中用了哪些比喻和修辞手法等。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第五步:创作活动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素材,例如给学生几个词语,让他们组成一个有趣的句子或者小诗歌。
读童诗群文阅读

读童诗群文阅读第一篇:读童诗群文阅读《读童诗,品童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和了解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趣味和美。
2.体会儿童诗的特点。
3.激发想象,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初步学会创编简单的儿童诗。
二、阅读重难点1.通过群文共读,品味童诗的童真童趣,体会诗中不同的趣味。
2.学会并运用所学的方法写有趣的童诗。
三、阅读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童趣,明确主题:1.播放儿歌《种太阳》,感受儿歌的特点。
2.猜猜什么是儿童诗?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儿童诗的王国,揭开儿童诗神秘的面纱。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
)3.课件出示小魔仙的魔法棒,问:如果你拥有这样一个魔法棒,你要做什么呢?引导学生用“如果我有魔法棒,我要……”说句子,并适时的评价。
4.课件出示儿童诗《我要做个小仙人》,师生分角色读。
我要做个小仙人,好把灰尘,变成蝴蝶。
我要做个小仙人,好让汽车的喇叭,放出优美的音乐。
我要做个小仙人,好为到处跑的北风,找个温暖舒适的家。
我要做个小仙人,好把孤儿的爸妈从天堂找出来,让那些可爱的孩子不再流泪。
5.师小结:这就是一首儿童诗。
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
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深受儿童们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一起感受儿童诗的童趣。
(二)读出儿童诗的美出示儿童诗《我是草莓》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阅读一首小诗《我是草莓》我喜欢生长,生长真叫人喜欢。
叶子软软的,太阳暖暖的。
我熟了红了圆了,就有人把我扔到了篓子里边。
做草莓不是总那么好玩,今天早晨他们把我放进冰淇淋,我冷得直打战战。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歌,把字音读准确,把诗歌读出感情来。
2.你觉得哪个地方最有趣了,为什么?用笔画一画,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3.能用读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喜欢吗?4.仿写:(三)按照以上的方法学习诗歌《爸爸的鼾声》《如果我是一片雪花》《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
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儿童诗》教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性。
而《儿童诗》作为一种优秀的儿童文学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以一份《儿童诗》教案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儿童诗》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一、教案概况这份《儿童诗》教案适用于3-6岁儿童,旨在通过朗读儿童诗歌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歌给人带来的美好与愉悦,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案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以韵脚启蒙2.诗歌朗读3.自由创作二、以韵脚启蒙教案以韵脚启蒙,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比较不同韵脚的词语,培养他们对于韵律的感知能力,从而为后面的诗歌朗读打下基础。
例如,老师可以拿着两个相似的物品,比如苹果和橙子,然后给孩子们两个词分别是“脆”和“甜”,让他们一起想一下,哪个词可以和“苹果”搭配,“橙子”呢?经过一番比较,孩子们会发现“甜”和“橙子”搭配比较好,“脆”和“苹果”搭配比较好。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意识到,诗歌里的韵脚可以让诗歌听起来更加美妙。
三、诗歌朗读接下来,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儿童诗歌,比如《小兔子乖乖》、《梦幻数学》等,让孩子们一起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强化韵律感。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把诗歌读成歌谣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韵律。
2.细致感知情感。
老师可以在讲解诗歌时注重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带来的美好情感。
3.尊重孩子选择。
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可能会有自己喜欢的诗歌,老师可以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更加自由地感受诗歌的美好。
四、自由创作教案对于孩子们的创作能力也进行了考虑。
在诗歌朗读后,老师可以邀请孩子们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小诗。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作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带来的美好与快乐。
老师可以在鼓励孩子们创作的同时,适当给予指导和引导,让他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小诗。
《儿童诗》教案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诗歌,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儿童组诗教案
文本:
《石榴》、《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妈妈是棵大树》、《下雨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学习品会儿童诗中的意境,感受儿童诗的丰富多彩。
2.了解儿童诗在题材内容,情感,形式上的自由表达,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5分钟)
1.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人写诗的历史可
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若干次诗词盛行的时期,灿若群星的诗人创作了浩瀚如海的作品,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那么,每当提到“诗”这个词语,你立刻就会想到的是哪些诗呢?请同学们来朗诵一首你印象最深的诗,并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情感。
(抽生回答)是啊,每一首诗,都表达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阅读文本,完成阅读记录卡。
(25分钟)
1.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石榴》,初步感知儿童诗的特
点,并学会用关键词完成阅读记录卡。
(10分钟)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再次和诗歌来一个亲密接触。
(出示《石榴》)请快速浏览屏幕上这首诗,(提示学生:浏览,就是大略地看一下,不必细读。
)浏览完毕举手示意。
大家觉得,这首诗和你们刚才朗诵的诗歌有什么不同?(可长可短,不是非常工整……)是的,这是一首现代的,专门写给孩子们读的诗,我们把这样的诗叫做儿童诗。
今天的课堂,我们就只专注于诗海中的这一朵浪花———儿童诗。
(老师板书“儿童诗”)在我们的课文里,我们学习过散文,儿童诗和它们一样,也是一种文学体裁。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那些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诗?)(表达情感,分享心得)是的,文学创作,就是抒发作者的情感,分享人生的智慧,说到底,就是要表达自己的内心。
儿童诗也一样,也是一种表达。
(板书“表达”)老师把《石榴》这首诗也发到了孩子们手上。
现在请同学们自读《石榴》,看看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为了更好的帮助自己表达,他还使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手法?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表格,可以帮助大家整理我刚才提出的问题。
同桌之间可以交流讨论一下。
(老师抽学生回答问题,指导学生用关键词语完成表格)
2.自主学习文本,再次感知儿童诗的自由表达。
(10分钟)
接下来,我们要来品读四首儿童诗。
(出示诗歌目录)每一组同学选取一首来学习。
各人认真诵读以后,小组合作完成记录卡。
读书,老师是有要求的,请一位同学读读我们的阅读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
(出示阅读要求:1.读:认真诵读诗歌;2.勾画:勾画出诗歌所描写的事物;3.批注:批注出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合作:组内交流后共同完成阅读记录卡。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记录时请按照老师刚才教给大家的方法,只用关键词就可以。
三、汇报交流。
(5分钟)
1.师:现在,请每个小组派出两名代表,一个同学向大家讲解自己小组学习的诗歌,另一个同学完成板书。
(学生完成汇报)
2.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我们读到的诗歌,都写了一些什么
样的内容。
(老鼠,鼾声,家人,雨伞,)哇,我们曾经以为,写诗,是一件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事情。
今天我们发现,原来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事物,也可以写进诗歌里面。
如果我要在这里加一个标点符号,孩子们觉得用哪个标点符号最合适?(省略号)
3.诗歌都能表达我们的哪些情感呢?(读板书)是的,你所有的
情感情绪都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
4.在写的时候,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还可以使用合适的修辞手法。
5.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思想的一朵火花,所以,你可能诗兴大发,写得很多,你也可能灵光一现,写出几句。
或者,就像《下雨了》这首诗一样,你看到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愿意用文字并图像的方式来表达,都可以。
像这样,创作儿童诗,从内容,语言,形式上都不受拘束,没有限制,就是告诉我们,儿童诗的表达其实是非常怎样的?(自由)补充板书,完成议题。
5.为了进一步体验儿童诗的自由表达,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些时间,读读刚才你没有读到的三首儿童诗。
四、拓展练习。
(10分钟)
1.既然儿童诗的表达方式如此自由,那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自己也来创作一首儿童诗呢?如果让你来创作儿童诗,你最想选哪一件事物来写?
(在学生的回答中选取一个描写对象,全班同学合作完成一首儿童诗,老师板书在黑板上)
2.现在,来读读我们自己的大作吧!
(如果时间比较充裕,让生自由创作:同学们可以在今天学习的五首诗歌中挑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仿照着写,也可以发挥你的想像,自由创作,并展示作品。
)
4.老师小结,推荐书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知道,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如果你放飞想象,你也可以拥有一颗诗心,你也可以成为一个诗人。
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表达内心。
最后,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两本书。
《世界经典儿童诗集(中国卷)》《世界经典儿童诗集(外国卷)》再和大家分享一句话:聪明的孩子爱诗,爱诗的孩子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