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常用穿刺技术

合集下载

介入手术患者术中健康指导

介入手术患者术中健康指导

介入手术患者术中健康指导介入手术的基础知识1)什么是介入手术?介入手术是指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在影像学技术监视下将小口径的导管或装置引导至病变或接近病变的部位,然后对各种外科疾病进行相应治疗。

2)介入手术的特点有哪些?①微创性。

②可重复性。

③定位准确。

④疗效高,见效快。

⑤并发症少。

⑥恢复快。

3)介入手术常见的穿刺路径有哪些?梯动脉入路、股动脉人路、肱动脉入路。

4)介入治疗分为哪几类?(1)按侵入途径分类:血管性介入、非血管性介人。

(2)按部位分类:神经介入、心脏介入、外周介入。

(3)按目的分类:诊断性介入发射技术、治疗性介人放射技术。

(4)按诊疗技术分类:①血管内介入:是指使用1〜2mm粗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凭借已掌握的血管解剖知识,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

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梯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

②非血管介入:简单地讲,就是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影像设备的监测下,直接经皮肤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

包括: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内注药术、椎间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5)介入手术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1)基本材料:①穿刺针:穿刺针的作用是建立通道后,经过导管、导丝或引流管等进行治疗,也可直接将其穿入组织或囊腔做抽吸活检或灭能等诊断与治疗。

②导管:导管是经皮血管造影的关键器械。

③导丝:对导管插入血管起到引导和支持作用,在选择性和超选择性插管时能帮助导管到位。

④血管鞘:它可从皮肤到血管建立一条基本通路。

⑤扩张器:用于扩张皮肤切口、皮下组织(筋膜)和血管穿刺孔,以便于导管进入,并可减少导管端损坏及其对血管的损伤。

⑥导管鞘:操作过程中可经此鞘管直接进行导管交换,从而减少置入导丝的次数,简化操作。

介入放射学常用技术

介入放射学常用技术

介入放射学常用技术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适应证】各种病变的动脉造影,动脉内化疗灌注和动脉栓塞术均可采用本技术。

【禁忌证】1. 欲选择插入动脉径小于所用导管直径或已闭塞。

2. 当手边器材难以完成选择性插管时切忌硬性操作。

【器材】一般选择性动脉插管的导管及导丝均可用于本技术,采用直径较细的导管,如4F和5F,选用头端较软的导管,以便在导丝先行进入后能随之进入靶血管。

超滑导丝几乎是超选择性插管必备的器材,最好选择前端具有15弯头者,利于进入迂曲的血管。

前端柔软的超硬导丝在导管难以跟进时有特殊价值。

同轴导管系统虽然价值较昂贵,但对于超选择性插管困难者和脑血管插管有重要价值。

【操作步骤】1. 入路:总的来讲可分为上入路和下入路(Seldinger技术),正确选择入路可提高选择性插管成功率。

(1)下入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可完成大部分患者的选择性插管,当骼动脉十分迂曲时,导管经过几个弯曲与血管壁磨擦力增大,操作往往困难,可采用长导管鞘(10cm~20cm),鞘壁有钢丝加强者为佳。

(2)上入路:可经肱动脉,腋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

主要用于下入路常规选择插管困难者,动脉先向下行,再折返向上和有多个此类弯曲者经下入路插管往往十分困难,导管进入第一个弯度时再向前插送极易弹出。

经上入路进入此类血管则变得十分容易,原因是原先的多弯曲经上入路变为单弯曲,导管能顶靠在下行的血管壁向上推进,甚至腹腔动脉闭锁由肠系膜上动脉至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提供侧支者亦能超选成功。

2. 利用导管的形态插入相应的动脉:目前所用导管已塑形,可适用于不同的动脉插管,一般Cobra导管的适用范围最广;Yashiro螺旋导管适于纤曲的肝动脉插管;Simmons导管适于腹腔干过长者。

尚可采用术中导管塑形的方法。

3. 导管跟进技术:为最常用的超选技术,当导管进入一级血管分支后不能继续前进时,可先将超滑导丝插入靶动脉,由助手拉直导丝,术者推进导管沿导丝进入。

股动脉穿刺要点

股动脉穿刺要点

股动脉穿刺要点
股动脉穿刺是一种介入性血管操作,常用于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股动脉穿刺的要点:
1. 术前准备:病人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穿刺前要保持病人处于禁食状态。

2.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通常选择股动脉在腹股沟以下3-4cm
处作为穿刺点。

在穿刺前要进行局部麻醉。

3. 采用无菌操作:护士或医生需要进行全身无菌手术操纵,包括消毒、穿戴无菌手套等。

同时,需要使用无菌巾包裹穿刺区域,以减少污染。

4. 技术娴熟:穿刺过程需要由具有经验的医生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力度和角度,以避免动脉破裂或血管损伤。

5. 结束后的处理:穿刺结束后,需要进行绷带包扎,并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或局部肿胀等异常情况。

病人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观察,以减少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

6. 并发症的处理:股动脉穿刺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如出血、血肿、血栓形成等。

如有并发症发生,需要及时处理,如进行止血、冷敷、血液稀释等。

需要注意的是,股动脉穿刺是一种有一定风险的操作,需要由
专业的医生进行,同时也需要病人积极配合和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的护理科普知识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的护理科普知识
添加副标题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的护理 科普知识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刺的基本知识
02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刺的术前准备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03 刺的操作流程及注 意事项
05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刺后的护理要点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04 刺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及处理方法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
适应症:适用于多 种心血管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如冠心 病、心肌梗死、心 律失常等。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适用于几乎所有需要介入治疗的 疾病,如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禁忌症:严重出血倾向、穿刺部位感染、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 的术前准备
心理准备
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和注意事 项,减少焦虑情绪
鼓励患者积极应对手术,提 高配合度
解释手术目的和必要性,增 强患者信心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缓解 紧张情绪
术前用药
常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 阿片类药物
用法用量:根据具体情况调 整
目的:减少并发症,缓解疼 痛
注意事项:遵循医嘱,不得 擅自更改
饮食指导
术前饮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为 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自我管理
穿刺后注意事项:及时更换穿刺部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穿刺部位干燥等 饮食管理: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 用药管理:按时服用药物,不随意更改药物用量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
定期复查和随访
介入科经股动脉穿刺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及自我管理
定期复查:医生建议患者在术后一个月进行复查,以评估手术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后需要做好 护理工作,如定 期更换敷料、避 免剧烈运动等, 以防止感染和出 血等并发症的发 生。

经皮颈总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经皮颈总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经皮颈总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1. 引言经皮颈总动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常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手术技术。

为了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制定本操作规范。

2. 术前准备2.1 设备准备确保准备以下设备:- 引流包- 无菌巾- 无菌手套- 屏幕、床头仪器(如检测仪器)- 消毒液、无菌手术巾- 缝合线、导管套件等2.2 患者准备- 为患者安排合适的体位,通常采用仰卧位,头略后仰。

- 关注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

- 术前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如要求进食禁食。

- 核对患者的身份及手术确认。

3. 操作步骤3.1 无菌操作- 手术者和其助手需进行手术前的洗手和穿戴无菌手套。

- 使用无菌巾、消毒液等进行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消毒。

- 搭建无菌器械准备区,将所需材料按照规范摆放,避免交叉感染。

3.2 穿刺及引导- 穿刺点位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通常为颈总动脉。

- 进行局部麻醉,使用消毒巾固定穿刺点位。

- 采用Seldinger技术,注意穿刺角度和深度,逐渐穿刺进入颈总动脉。

- 确定位置后,缓慢进针,同时抽取骨针,以减少出血和损伤。

- 定位引导钢丝,确保准确进入血管。

3.3 置管和固定- 选择合适的导管套件,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规格。

- 将导管插入血管,并确保导管顺利通入血管内。

- 将导管固定在穿刺点位,并注意不要过紧。

- 在导管附件部位进行消毒,并用导丝封闭导管。

- 定期观察导管通畅性和患者的生命体征。

3.4 术后处理- 术后将穿刺点位进行消毒和包扎。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平稳后,监护师可以撤离。

- 记录手术过程和术后情况,包括穿刺点位、导管插入情况、术后并发症等信息。

4. 术后护理- 导管周围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 导管固定,避免松脱和移位。

- 导管通路和导管附件的使用和维护。

- 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导管通畅性。

- 报告异常情况,如出血、感染等。

5. 术后并发症处理如出现术后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抗感染治疗、导管置换等,并记录和报告相关情况。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经皮穿刺术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主要目的是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进而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行活检诊断和治疗。

一、基本技术【器材与药物】1.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分为血管穿刺针和Chiba针等,常用14~23G。

2.活检针:根据穿刺针头的形态和抽取组织细胞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多为细针,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包括自动或弹射式活检枪,取材较多,可供组织学检查。

另一类特殊的活检针是锯齿状的旋切针,常用于骨活检。

3.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4.定位针:主要用于小的乳腺病变的术前定位,常用者为Kopans针和Homer针。

5.药物:经皮穿刺消融术的常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纵方法】1.血管穿刺术:穿刺的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普通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协作者和婴幼儿需作全麻。

方法包括Seldinger穿刺法和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2.活检术:1)导向手段包括电视透视、超声、CT和MRI等,各有优点和不足,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大小、深度、范围和患者的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2)术前准备:选定穿刺点后,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铺洞巾或无菌单,用1%~2%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部麻醉。

3)根据病变性质和检查目的,采用抽吸针或切割针穿刺进入病灶内,影像扫描核实针头位置无误后,进行活检。

4)对取材标本及时进行涂片、细菌造就或牢固,然后送检。

5)并发症:主要有疼痛、出血、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等。

3.肿瘤消融术:1)影像导向手段与活检术相似,超声和CT是最经常使用的手段,磁共振为此后开展的一个方向。

2)操纵方法与活检基本相同,注射药物时要留意观察其在瘤体内的弥散情况,必要时可行病灶多点穿刺与注射,同时留意防止药液进入血管。

放射介入诊断方法有哪些

放射介入诊断方法有哪些

放射介入诊断方法有哪些在医学的发展中,很多疾病都需要用到放射介入诊断方法,放射介入诊断是一种较新的影像学技术,它可以进行肿瘤的穿刺活检,或者是用各种血管造影进行血管的显影。

还有就是可以做一些非侵入性的治疗,比如栓塞治疗。

所以在放射介入诊断中,放射介入诊断方法是非常多的,而且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特点。

放射介入诊断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皮穿刺活检;一种是经血管途径进行造影。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

一、经皮穿刺活检经皮穿刺活检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经皮穿刺活检有一定的危险性。

而且目前在经皮穿刺活检时,往往不会用到X线,所以就可能导致肿瘤出现转移。

在临床上,经过皮穿刺活检以后,肿瘤细胞往往会出现转移。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经皮穿刺活检,那么一定要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来说,我们进行经皮穿刺活检时,一定要用到X线来照射肿瘤。

因为X线可以杀死肿瘤细胞。

要知道肿瘤在我们的身体中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如果我们用X线来进行照射的话,那么肿瘤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对比效果。

而且当我们进行经皮穿刺活检时,一定要做好局部的消毒工作,而且穿刺针也要进行消毒。

如果穿刺针消毒不彻底就会导致肿瘤出现转移。

而且我们在进行经皮穿刺活检时,一定要先使用碘油来做局部麻醉,这样可以减少病人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

还有就是在穿刺之前还需要对病人进行局部的消毒工作。

二、血管造影术1、血管造影术是对血管内的病变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诊断出血管内有没有异常。

2、对于一些身体较长的疾病,或者是身体较弱的患者来说,这样的方法是比较安全的。

3、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它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血管内的情况,还能够显示出病变血管与周围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

4、对于一些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做完造影以后,医生会根据它检查结果制定出一种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

5、这种方法能清楚地显示出血管内病变和周围组织器官之间关系。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技术,旨在建立通道,包括血管和非血管通道,用于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行活检诊断和治疗。

基本技术包括器材和药物。

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包括血管穿刺针和Chiba针等,常用14~23G。

活检针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可供组织学检查。

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定位针主要用于小的乳腺病变的术前定位。

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作方法包括血管穿刺术、活检术和肿瘤消融术。

血管穿刺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合作者和婴幼儿需作全麻。

方法包括Seldinger穿刺法和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活检术的导向手段包括电视透视、超声、CT和MRI等,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大小、深度、范围和患者的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肿瘤消融术的影像导向手段与活检术类似,超声和CT是最常用的手段,磁共振为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副反应与并发症包括疼痛、出血、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等。

经皮穿刺术的应用范围包括建立血管通道,进而进行血管内的诊断与治疗。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器材和药物,以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经皮穿刺引流术是一种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械,在影像系统导引下对体内局限性脓液、积液、积气和管道系统阻塞引起的胆汁或尿液滞留进行疏导的技术。

该技术可解决肿瘤造成的管道阻塞,恢复相应器官的功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良性病变则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但是,该技术并不适用于凝血机制障碍、心、肝、肾功能严重衰竭等情况。

其中,经腹穿刺途径一般很少引起并发症,但经背穿刺可能会引起瘫痪、单侧肢体麻痹、一过性血尿、椎间盘损伤、腹腔内注射引起的化学性腹膜炎等并发症。

注射酒精时,阻滞剂可能会弥散到膈肌、背部肌肉和神经,引起疼痛,因此加入局麻剂后可明显缓解上述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动脉鞘0分钟, 以抬手后不出血为准 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绷带包扎松紧度应适中, 应能触及动脉搏动,不 影响静脉回流 压迫时间12-24小时。
股静脉鞘管的处理
1、鞘管拔出前应回抽血液,查看有无血栓 2、拔出后按压5分钟内,沿股静脉走形轻度加压 包扎即可。 3、射频消融一般术后直接拔除,冠脉造影或支 架植入术中应用大量肝素,为避免出血,同时 可经股静脉补液、临时起搏器等等,可晚些拔 除。
导丝进入不畅或遇到阻力:
可能原因:髂动脉弥漫性病变、导丝进入血管内膜下、导 丝进入动脉分支 撤出导丝,有无血液喷出 有→再次尝试进入导丝 无→拔除穿刺针按压5分钟

股静脉穿刺



穿刺点:股动脉搏动内侧1-2cm 穿刺针连接有液体注射器 进入皮下后负压,负压下沿股动脉搏动伴行方 向进针 针头进入股静脉后血液因负压被回吸,此时停 止进针,回抽注射器,若回抽顺畅,左手固定 穿刺针,右手送入导丝 置管同股动脉
股三角
腹壁浅动脉
腹股沟韧带
旋髂浅动脉 股动脉 股神经
股静脉
阴部外动脉
腹股沟韧带横断面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穿刺位置选择

腹股沟韧带:髂前上棘与趾骨结节 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搏动最强点
穿刺部位选择

在肥胖患者,皮肤皱褶定位会造成误导
位置太高:位于腹股沟韧带或其上方:导管进 入受阻、不易压迫止血导致血肿甚至大出血、 腹膜后血肿

嘱患者向对侧偏头,勿深呼吸 针头斜面朝向足侧,针尖指向锁骨上窝与环状 软骨之间 进针时先抵向锁骨,回撤,抬高针尾,紧贴锁 骨下缘负压进针
穿刺流程



通畅抽出暗红色静脉血, 则撤去注射器,送入导 丝 导丝进入后透视,导丝 路径:锁骨下静脉→上 腔静脉→右心房→下降 静脉 撤出穿刺针,手术刀破 皮,导入鞘管,肝素盐 水冲管
桡动脉穿刺
桡动脉解剖
1、桡动脉周围无重 要的神经和静脉,穿 刺安全。 2、尺动脉距离正中 神经较近,一般不予 穿刺。 3、穿刺前常规应做 Allen’s试验。
尺动脉
桡动脉 桡动脉
穿刺流程



穿刺点:靠近桡骨茎突 或腕横纹2-3cm 少量利多卡因麻醉(皮 丘) 斜行进针,当穿刺针内 开始有血液时,提示进 入动脉,继续进针直到 血液不再增多,提示穿 入动脉后壁或穿透
股动、静脉穿刺注意


保证穿刺针通畅 一次穿刺未成功,须完全退出穿刺针再选择方 向,切忌在组织内改变方向 勿在同一侧 针头进入血管后左手固定针头,保证不移位 切忌暴力送入导丝,遇到阻力应透视下观察 鞘管应用肝素盐水冲洗
股动脉鞘管的处理



普通冠脉造影,术中一般应用3000u肝素,完 成造影后可拔管。 行支架植入或术中大量应用肝素患者,应视情 况于术中最后一次应用肝素后4h后拔除。 若鞘管处有血肿,应提前拔管。
心内科介入手术常用穿刺 技术

股动脉穿刺 股静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声明:本PPT大部分内容摘自《介入治疗解剖学图谱》、 《Grossman心血管介入学》、《心脏电生理及射频消 融》、《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 限学习用途。
股动、静脉穿刺
大腿前内侧面
1 股神经 2 旋髂浅静脉 3 股静脉 4 股外侧皮神经 5 腹壁浅静脉 6 阴部外静脉 7 大隐静脉 8 股外侧浅静脉 9 股内侧浅静脉 10 股神经前皮支
锁骨下静脉穿刺注意


若抽出鲜红色血液或移去注射器后有血液喷出, 提示进入动脉,立即拔出穿刺针局部按压 动脉穿刺点在锁骨下,无法按压,切忌送入导 丝、送入鞘管,若送入鞘管需要开胸手术 若抽出气泡提示刺伤肺尖引起气胸,立即撤针, 胸部透视观察
穿刺部位的处理

回抽血液明确有无血栓 拔除鞘管,按压5min


位置太低:易进入股动脉分支股浅动脉或股深 动脉:假性动脉瘤、血栓闭塞、送入导丝困难
局麻准备



左手中间三指触及股动脉,无名指位于腹股沟 韧带下。在预计穿刺部位,沿血管走向注射 1%利多卡因,形成线性皮丘。 一边进针,一边注射利多卡因,每进一步应回 抽防止麻药注入血管内
为避免动脉损伤,在动脉搏动内侧和外侧进行深层麻醉, 只在股静脉处做深层麻醉
胸部经胸锁关节横断面
锁骨
1 胸大肌 2 胸小肌 3 腋静脉 4 臂丛 5 喙肱肌 6 后束 7 前锯肌
穿刺点选择
锁骨上窝 锁骨
锁骨中点锁骨下缘下1cm(偏外容易穿到锁骨下动脉,偏内不易导入鞘管)
穿刺点选择(来自网络)

中点外侧方离锁骨稍远 水平进针 进针方向直对胸锁关节
穿刺流程

股动脉鞘管的处理


拔除前测血压、心率,备1支阿托品 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穿刺点近心端动 脉上,清晰触及动脉搏动,食指略盖住皮肤切 口,右手拔除鞘管。 按压时须保证穿刺点无出血,也不能在皮下出 现血肿。
股动脉鞘管的处理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按压过程中患者自述不适,或心率、血压下降 原因:过度疼痛刺激、患者情绪紧张 血压下降:0.9%氯化钠快速补液、多巴胺 心率下降:阿托品
穿刺部位处理


我院多应用加压止血带 止血带上的绿点应对准预计的动脉损 伤位置 边打入气体边撤出 鞘管(约15ml,可 根据手臂粗细调整)
锁骨下静脉穿刺
锁骨下窝
锁骨
臂丛外侧束
腋动脉 胸大肌 腋静脉
腋静脉在锁骨下的部分为锁骨下静脉。
胸部经锁骨中线矢状面
1 臂丛 2 腋动脉 3 腋静脉 4 前锯肌 5 锁骨 6 锁骨下肌 7 头静脉 8 胸大肌 9 胸小肌 10 肺
穿刺流程


撤出外鞘,擦拭血管外的导丝 手术刀破皮后,略带旋转送入导管。 需注意送入导管前一定要将导丝退到导管后部, 露出一部分(非常重要) 回抽顺畅证实鞘管位于动脉内,肝素盐水冲管
桡动脉穿刺注意



麻药打过多会导致桡动脉搏动触及困难 破皮不要过深以免刺破动脉 尽量减少穿刺次数,以免动脉痉挛 暴力进入导丝可能会损伤血管或内皮,造成皮 下血肿 鞘管进入前应用肝素盐水冲管 鞘管进入前一定要露出一部分导丝
穿刺流程


撤出穿刺针 缓慢退出外鞘,待喷血 后送入导丝头端(柔软 端) 轻柔进入,导丝尽可能 多的进入血管,留在皮 肤外约5cm
穿刺流程
导丝遇到阻力可能原因:

动脉迂曲 动脉钙化严重 导丝穿入血管夹层 导丝走入侧枝小血管 导丝沿穿透的动脉送入皮下
处理措施:

撤出导丝,观察是否喷血 透视下观察 稍移动穿刺针深浅,再尝试进入导丝

手术刀破皮:减少置管阻力、减少患者不适
穿刺流程




左手触及股动脉 穿刺针和股动脉成角45° 应拔除穿刺针尾部 穿刺针头部接触到股动脉时可感受到动脉搏动 血随脉搏股状喷出时提示进入股动脉,迅速送 入导丝。 切忌穿透股动脉后壁
导丝的进入

导丝进入顺利,按压下撤出穿刺针,送入股动 脉鞘管,置管后回抽顺畅证实导管位于血管腔 内,并用肝素盐水冲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