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5-11-30T10:57:40.2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作者:石建荣李海燕王新燕

[导读] 武警甘肃总队医院核医学科血清中的甲状腺球蛋白(TGAb)为特异性甲状腺自身抗体,被视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石建荣李海燕王新燕

(武警甘肃总队医院核医学科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接收的153例(将其分为Graves病组、HT组以及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经确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与来我院体检的7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FT3、T3、

FT4、T4、TSH、TPOAb以及TGAb的含量。结果:TPOAb、TGAb水平及阳性率甲状腺各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但TPOAb、TGAb水平高低不能反映病情程度。结论:血清TPOAb、TGAb水平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疾病;诊断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173-02

血清中的甲状腺球蛋白(TGAb)为特异性甲状腺自身抗体,被视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其在Graves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中的含量较之于正常者高,而对TPOAb含量的测定,在Graves病与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同样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5年-2015年5月接收的153例经确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与来我院体检的7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53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分为Graves病组、HT(桥本病)组以及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

1.2 方法

4组受试者均行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腺素)、T4(甲状腺腺素)、TSH(促甲状腺素)、TPOAb以及TGAb的含量检测,检测设备为日本东曹AIA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正常参考值的范围:TSH为0.4-

5.29μIU/ml,T4为5-13μ2g/dl,FT4为0.88-1.85ng/dl,T3为0.8-1.9ng/ml,FT3为1.4-4.2pg/ml。阳性判定标准为TPOAb>40IU/ml,TGAb >110IU/ml。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组受试者TGAb、TPOAb含量和阳性率情况比较 TPOAb、TGAb水平及阳性率甲状腺各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但TPOAb、TGAb水平高低不能反映病情程度,具体见表1。

3.讨论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且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等同样较为常见,对患者行生化检查时,上述疾病者其血清中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较之于正常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等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

以往文献中的报道结果显示[3],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而言,桥本病组患者血清中的TPOAb与TGAb水平及其阳性率,与Graves组比较,前者明显要高,且经检测后的结果表明,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同样,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患者血清中的TPOAb与TGAb水平及其阳性率较之于正常体检者明显要高;就桥本病患者而言,其血清中的TPOAb与TGAb水平及其阳性率较之于正常体检者,前者约为后者的数百倍[4],且经临床证实的桥本病患者发病呈现u隐匿性特征,发病早期为患者行检查时,绝大多数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多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直到后期,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才会出现减退现象,因而单就甲状腺素水平这个单一的指标来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诊断,极易出现漏诊与误诊现象,因而临床诊断难度较大,故而应将TPOAb与TGAb水平二者相联合,以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率。另有报道称[5],正常人群中的TPOAb与TGAb阳性率可达10%左右,随着受检者年龄的增加,TGAb阳性率与其年龄呈现出正比关系,且男性阳性率明显低于女性,当女性年龄>40岁时,阳性率则随之上升到15%左右,当年龄>60岁时,阳性率则随之上升到20%左右,但大部分患者多处于低浓度水平,可见TPOAb与TGAb变化广泛存在于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但同时也会存在于1型糖尿病、红斑狼疮以及风湿疾病中,临床上应加大注意。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及阳性率甲状腺各组均比正常对照组高,但TPOAb、TGAb水平高低不能反映病情程度,故而认为,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杰,王善菊,常青燕.HTG、A-TG、A-TPO联合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0(04):510-513.

[2]刘艳菊.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5,16(06):33-34.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5-11-30T10:57:40.2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作者:石建荣李海燕王新燕 [导读] 武警甘肃总队医院核医学科血清中的甲状腺球蛋白(TGAb)为特异性甲状腺自身抗体,被视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石建荣李海燕王新燕 (武警甘肃总队医院核医学科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接收的153例(将其分为Graves病组、HT组以及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经确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与来我院体检的7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FT3、T3、 FT4、T4、TSH、TPOAb以及TGAb的含量。结果:TPOAb、TGAb水平及阳性率甲状腺各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但TPOAb、TGAb水平高低不能反映病情程度。结论:血清TPOAb、TGAb水平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疾病;诊断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173-02 血清中的甲状腺球蛋白(TGAb)为特异性甲状腺自身抗体,被视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其在Graves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中的含量较之于正常者高,而对TPOAb含量的测定,在Graves病与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同样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5年-2015年5月接收的153例经确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与来我院体检的7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53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分为Graves病组、HT(桥本病)组以及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 1.2 方法 4组受试者均行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腺素)、T4(甲状腺腺素)、TSH(促甲状腺素)、TPOAb以及TGAb的含量检测,检测设备为日本东曹AIA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正常参考值的范围:TSH为0.4- 5.29μIU/ml,T4为5-13μ2g/dl,FT4为0.88-1.85ng/dl,T3为0.8-1.9ng/ml,FT3为1.4-4.2pg/ml。阳性判定标准为TPOAb>40IU/ml,TGAb >110IU/ml。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组受试者TGAb、TPOAb含量和阳性率情况比较 TPOAb、TGAb水平及阳性率甲状腺各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但TPOAb、TGAb水平高低不能反映病情程度,具体见表1。 3.讨论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且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等同样较为常见,对患者行生化检查时,上述疾病者其血清中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较之于正常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等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 以往文献中的报道结果显示[3],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而言,桥本病组患者血清中的TPOAb与TGAb水平及其阳性率,与Graves组比较,前者明显要高,且经检测后的结果表明,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同样,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患者血清中的TPOAb与TGAb水平及其阳性率较之于正常体检者明显要高;就桥本病患者而言,其血清中的TPOAb与TGAb水平及其阳性率较之于正常体检者,前者约为后者的数百倍[4],且经临床证实的桥本病患者发病呈现u隐匿性特征,发病早期为患者行检查时,绝大多数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多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直到后期,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才会出现减退现象,因而单就甲状腺素水平这个单一的指标来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诊断,极易出现漏诊与误诊现象,因而临床诊断难度较大,故而应将TPOAb与TGAb水平二者相联合,以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率。另有报道称[5],正常人群中的TPOAb与TGAb阳性率可达10%左右,随着受检者年龄的增加,TGAb阳性率与其年龄呈现出正比关系,且男性阳性率明显低于女性,当女性年龄>40岁时,阳性率则随之上升到15%左右,当年龄>60岁时,阳性率则随之上升到20%左右,但大部分患者多处于低浓度水平,可见TPOAb与TGAb变化广泛存在于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但同时也会存在于1型糖尿病、红斑狼疮以及风湿疾病中,临床上应加大注意。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及阳性率甲状腺各组均比正常对照组高,但TPOAb、TGAb水平高低不能反映病情程度,故而认为,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杰,王善菊,常青燕.HTG、A-TG、A-TPO联合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0(04):510-513. [2]刘艳菊.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5,16(06):33-34.

甲状腺结节诊断与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 一、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结节的概念 1、甲状腺肿:凡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或二条均可诊断甲状腺肿:①扪及肿大的甲状腺。②扪及甲状腺结节。 2、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内孤立性病变,在未明确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局部组织结构异常所致。有些结节既可触及,又有影像学异常;有些结节仅可触及,却无影像学异常;有些结节仅有影像学异常,却不能触及。不可触及的结节与相同大小的可触及结节的恶性概率相同。 3、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与恶性率 (1)据流行病学调查:女性6.4%,男性1.6%,平均4.2%有甲状腺结节。 (2)据尸体解剖学报告:25%~50%的健康人有甲状腺结节。 (3)据超声波检查:30%的健康人有甲状腺结节,其中仅有5%临床上可触及。 (4)据手术切除后病理报告:在甲状腺结节中5%-10%是恶性的,甲状腺单发结节较多发结节具有更高的恶变率。 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 1、B超检查 B超检查是甲状腺结节首选的诊断方法。B超检查可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单发还是多发;是囊性、实性还是混合性;有无包膜及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血流及血流状况。根据超声表现可把甲状腺结节恶性危险分

为五级。I级:形状规整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结节,内部无血流信号。多见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囊内出血。II级:形状规整的囊实混合性回声结节,实性部分有血流信号。多见于滤泡型腺瘤、腺瘤性结节。III级:形状规整的均匀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滤泡型腺瘤、腺瘤性结节、分化型癌。IV级:形状不规整的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分化型癌。V级:形状不规整并有腺外浸润的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分化型癌。超声下甲状腺结节的癌变征象包括:缺乏晕环征;实性低回声;回声异质性;边缘不规整;发现微钙化;腺体外浸润;内部高血流。 2、CT检查 CT检查可判断结节是单发还是多发;是高密度、低密度还是混合密度;结节是否被强化。CT的诊断价值不如超声检查,因此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3、核素检查 核素检查可判断结节是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还是冷结节。但核素检查不易发现小于10mm的结节。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是较高,但特异性较差。主要用于高功能腺瘤和转移癌的诊断。 4、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测T3、T4 、FT3、FT4、TSH(超敏方法),可了解有无甲状腺功能改变。

2011年ATA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中英文对照版)

Guidelines of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yroid Disease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美国甲状腺协会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Taskforce on Thyroid Disease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美国甲状腺协会妊娠期和产后甲状腺疾病特别工作组 Translated by Wang Xinjun Binzhou people’s hospital,Binzhou Medical College 王新军译滨州医学院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 INTRODUCTION 前言 Pregnanc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thyroid glandand thyroid function. The gland increases 10% in size during pregnancy in iodine-replete countries and by 20%–40% in areas of iodine deficiency. Production of thyroxine(T4) and triiodothyronine (T3) increases by 50%, along with a 50% increase in the daily iodine requirement. These physiological changes may result in hypothyroidism in the later stages of pregnancy in iodine-deficient women who were euthyroid in the first trimester. 妊娠对甲状腺和甲状腺功能具有明显影响。在点充足地区,妊娠期间甲状腺腺体大小增加10%,在碘缺乏地区,增加约20%~40%。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增加50%,每天碘需求量增加50%。这些生理的变化可能导致妊娠前三个月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碘缺乏妇女在妊娠后期发生甲减。 The range of thyrotropin (TSH), under the impact of placental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is decreased throughout pregnancy with the lower normal TSH level in the first trimester being poorly defined and an upper limit of 2.5 mIU/L. Ten percent to 20% of all pregnant women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re thyroid peroxidase (TPO) or thyroglobulin (Tg) antibody positive and euthyroid. 促甲状腺激素(TSH)的范围在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影响下,在整个妊娠期间均下降,在妊娠前三个月正常低限但尚未充分界定,上限为2.5 MIU/ L。妊娠前三个月大约10%到20%的妇女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或甲状腺球蛋白(Tg)抗体阳性且甲状腺功能正常。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是指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抗细胞内抗原的抗体 包括:1、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抗核抗体)。2、抗细胞浆内成分的抗体(抗中性粒细胞及 其他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等)。3、抗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抗细 胞外抗原的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 ★抗核抗体谱(ANAS (一).抗DNA抗体 又可分为单链和双链DNA抗体: 1. 抗双链DNA( double stranded DNA,ds-DNA抗体):又称为天然DNA抗体,其靶抗原为双 螺旋dNA.对诊断SLE有较高的特异性,30%-90%勺活动期SLE患者此抗体阳性,且抗体滴度的消长与SLE的活动程度相关,随着疾病活动的控制,抗dsDNA抗体滴度可以下降或消失, 可作为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价的指标。抗dsDNA抗体与DNA结合成为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 膜沉积,或抗dsDNA抗体直接作用于肾小球抗原造成SLE患者的肾损害。抗dsDNA抗体阳性 的患者较阴性患者发生肾炎的危险性高12倍。 2. 抗单链DNA( single strand DNA,ss-DNA )抗体:又称为变性DNA抗体,其靶抗原为核搪或脱氧核糖?在SLE患者有较高的检出率(50%-60%),但结果缺乏疾病特异性,在其他风湿病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药物诱导的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有10%-70%勺检出率?有些正常老年人也存在。 (二) .抗组蛋白抗体:具有H1、H2A H2B H3和H4四个亚单位,常以四聚体形式存在,与DNA构成的复合物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最基本的单位是核小体(nu cleosome).所有组蛋白各 成分均可能成为自身抗体的靶抗原 1.SLE的阳性率约30%-80%并常伴有抗dsDNA抗体阳性,主要以抗H2A H2A-H2B复合物和抗H1的IgG型抗体为主. 2.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5%以上,但不伴有抗dsDNA抗体阳性,主要以抗H2A-H2B为主. 常见的药物有肼苯达嗪、异烟肼及氯丙嗪. (三).抗非组蛋白抗体: 1.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 ):此类抗蛋白可以溶于盐 水而被提取,故称为可提取性核抗原.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尤为重要,但与疾病的严

甲状腺验血各项功能检测项目临床意义--文字版

甲状腺验血各项功能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中山--0,开始转载于 2011-12-26 20:13:33 原文由上海-天天快乐发表于甲状腺交流 3群 | 查看原文 回复转载到 1、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T3)(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 T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血清TT3浓度反映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优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TT3是查明早期甲亢、监控复发性甲亢的重要指标。TT3测定也可用于T3型甲亢的查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断。 增高:甲亢,高TBG血症,医源性甲亢,甲亢治疗中及甲减早期TT3呈相对性增高;碘缺乏性甲状腺肿病人的TT4可降低,但TT3正常,亦呈相对性升高;T3型甲亢,部分甲亢患者TT4浓度正常,TSH降低,TT3明显增高。降低:甲减,低T3综合征(见于各种严重感染,慢性心、肾、肝、肺功能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低TBG血症等。 正常参考值:0.45~1.37 ng/ml 2.总甲状腺素(TT4,T4)(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 T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

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T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减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增高:甲亢,高TBG血症(妊娠,口服雌激素及口服避孕药,家族*),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肝炎,肥胖症,应用甲状腺激素时,进食富含甲状腺激素的甲状腺组织等。降低:甲减,低TBG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病,蛋白丢失性肠病,遗传性低TBG血症等),全垂体功能减退症,下丘脑病变,剧烈活动等。 正常参考值:4.5~12 ug/dl 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游离甲状腺素(FT4)(周一~周五检测,可当天出报告,急诊可随时检测) FT3、FT4是T3、T4的生理活性形式,是甲状腺代谢状态的真实反映,FT3、FT4比T3、T4更灵敏,更有意义。FT3、FT4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不需要另外测定结合参数。 FT3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有重要意义,对甲亢的诊断很敏感,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 FT4测定是临床常规诊断的重要部分,可作为甲状腺抑制治疗的监测手段。当怀疑甲状腺功能紊乱时,FT4和TSH

自身抗体15项含义

抗U1-rRNP抗体:高滴度的抗U1-r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绨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的标志,阳性率95-10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在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rRNP抗体,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 抗Sm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性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 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此外,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抗SS-A抗体阳性。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 抗Scl-70抗体: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中,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Scl=硬化症)。在局限型硬化症中不出现。

抗PM-Scl抗体:常见于多肌炎与硬化症的重叠综合征中,50%的该抗体阳性患者为肌炎与硬化症的重叠综合征,抗PM-Scl抗体也可见于单独的多肌炎患者中,阳性率为8%,在弥散型硬化症中的阳性率为2-5%。 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抗着丝点抗体:与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综合征:钙质沉着、Raynaud,s病、食管功能障碍、指硬皮病、远端血管扩张)有关,阳性率为70-90%。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也可检测到该抗体(阳性率10-30%)。还可出现于雷诺氏综合征中。 抗PCNA抗体:PCNA为增殖细胞核抗原,其表达与细胞周期有关。抗PCNA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但阳性率仅为3%。有文献报道,抗PCNA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展为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有关。 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除抗Sm抗体外,抗dsDNA抗体也可作为该病的一个血清学标志,阳性率为40-90%,并且抗dsDNA抗体滴度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可用于疗效监控。

甲状腺功能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甲状腺功能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1.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 ) T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血清TT3浓度反映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优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TT3是查明早期甲亢、监控复发性甲亢的重要指标。TT3测定也可用于T3型甲亢的查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断。 增高:甲亢,高TBG血症,医源性甲亢,甲亢治疗中及甲减早期TT3呈相对性增高;碘缺乏性甲状腺肿病人的TT4可降低,但TT3正常,亦呈相对性升高;T3型甲亢,部分甲亢患者TT4浓度正常,TSH 降低,TT3明显增高。降低:甲减,低T3综合征(见于各种严重感染,慢性心、肾、肝、肺功能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低TBG血症等。 正常参考值:~ ng/ml 2.总甲状腺素(TT4) T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T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减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增高:甲亢,高TBG血症(妊娠,口服雌激素及口服避孕药,家族性),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肝炎,肥胖症,应用甲状腺激素时,进食富含甲状腺激素的甲状腺组织等。降低:甲减,低TBG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病,蛋白丢失性肠病,遗传性低TBG血症等),全垂体功能减退症,下丘脑病变,剧烈活动等。

正常参考值:~12 ug/dl 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 游离甲状腺素(FT4) FT3、FT4是T3、T4的生理活性形式,是甲状腺代谢状态的真实反映,FT3、FT4比T3、T4更灵敏,更有意义。FT3、FT4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不需要另外测定结合参数。 FT3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有重要意义,对甲亢的诊断很敏感,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 FT4测定是临床常规诊断的重要部分,可作为甲状腺抑制治疗的监测手段。当怀疑甲状腺功能紊乱时,FT4和TSH常常一起测定。 TSH、FT3和FT4三项联检,常用以确认甲亢或甲低,以及追踪疗效。 正常参考值:FT3 ~ pg/ml FT4 ~ ng /dl 5.促甲状腺激素(TSH) TSH检测是查明甲状腺功能的初筛试验。游离甲状腺浓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带来TSH浓度向反方向的显著调整。因此,TSH是测试甲状腺功能的非常敏感的特异性参数,特别适合于早期检测或排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中枢调节环路的功能紊乱。 分泌TSH的垂体瘤的患者血清TSH升高,TSH是甲状腺癌术后或放疗以后采用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 增高:原发性甲减,异位TSH分泌综合征(异位TSH瘤),垂体TSH瘤,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降低:继发性甲减,第三性(下丘

(整理)抗核抗体的检测及医学意义

抗核抗体的检测及医学意义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IgA 和IgD,其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故该类抗体可与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反应。迄今已有二十余种抗核内不同成分的抗核抗体被相继发现。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 ANA在未治疗的SLE 患者中的滴度较高,在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呈阳性,如SLE、R A、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 CTD )、干燥综合征(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正常老年人也可有低滴度的ANA。ANA阳性并不一定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不同,因此可产生多种类型的ANA,在其众多类型中,作为针对某一特定核成分的个别抗体,只在某一疾病中出现,成为诊断该疾病的血清标志性抗体。各种ANA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出现不同组合,可形成各种疾病或疾病亚群的特征性抗体谱。因此,总的ANA检测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筛选试验,ANA阳性者进一步检测各亚类ANA抗体对明确诊断、临床分型、病情观察、预后及治疗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按细胞内分子理化特性与抗原分布部位将ANA分为四大类,即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和抗核仁抗体,每一大类又因不同的抗原特性再分为许多亚类。在临床检测中ANA的命名通常按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根据抗原的化学名称命名如抗dsDNA、抗RNP、抗DNP抗体。 2.以第一位检出该抗体的患者命名如抗S m、抗Ro、抗La 抗体。 3.以相关疾病命名如抗SSA、抗SSB 抗体。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摘要]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结节类型、特征及发病率的研究分析以寻找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最佳方法;方法:化验血清降钙素、T。、T。、TG—Ab、TM—Ab、TPO、端粒酶、甲状腺B超、CT、放射性核素、针吸活检、甲状腺特异肿瘤标记物;结果:对甲状腺结节做出诊断;结论:对甲状腺各种病变及良、恶性肿瘤分别给予治疗。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诊断;甲状腺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甲状腺针吸活检 公元952年,西班牙的Albucasis施行首例甲状腺结节切除术获得成功,掀开了甲状腺外科治疗的历史。继而由于甲状腺手术出血凶猛,死亡率高达50%以上而无人敢于问津。1909年,瑞士伯尔尼大学的Koeher,使大宗甲状腺手术病例的死亡率降至0.5%而获得诺贝尔奖。其规范化手术原则推进了现代甲状腺外科的发展。目前,甲状腺手术的死亡率已降至0.05%,几乎接近于零[1]。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很高为常见疾病,大多数为良性结节,少数为恶性肿瘤,近年随着各项检测技术的进展,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进步,随着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的不断增多,其诊断和治疗亦有不少新观点与新方法,现综述如下。 1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 各种甲状腺疾病都可以表现为结节,国内综合各地报道临床检查单发甲状腺结节者,癌肿的发病率达15.6%~28.7%,而多发甲状腺结节癌肿发病率一般不超过10%;故单发结节恶性程度高[2]。有报道美国及北美成人单发结节达4%~6%左右[3]。其中女性占6.4%;男性1.5%。儿童中不常见,发病率为0.22%~1.5%。随年龄呈线性增加。80~90岁组间60%~80%的人有结节。最近超声研究提示50岁以上受试者中50%有明显的甲状腺结节。 2 甲状腺结节的类型及特征 2.1甲状腺囊肿 占甲状腺结节的15%~20%。囊肿可因结节局部贫血导致组织坏死,结节液化而成。小囊肿无症状,质软。巨大囊肿才产生压迫症状,有学者报道经手术治疗的囊肿甲状腺癌占32%~43%,胶质结节占25%,因此部分甲状腺囊肿是恶性的。 2.2胶质结节 常见地方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单发少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尤其在青春期、妊娠期。早期甲状腺轻度肿大,软而光滑无不适,随着腺体增大,可出现压迫症状,但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肿性结节多年后可发展成毒性结节。毒性结节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有癌变可能。有报道甲状腺胶样结节患者中癌的发生率为4%[4]。 2.3甲状腺腺瘤 多发生30岁以上女性,腺瘤可分为滤泡型及乳头型两种。后者大部分是恶性的。腺瘤多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质坚硬无压痛及粘连,如有血供障碍可造成坏死、钙化、囊性变等。一般无临床症状。腺瘤可长期维持原状或缓慢长大或发生退行性病,也可转归自主功能结节或癌变。 2.4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 多见中年女性,结节为滤泡组织,但腺瘤为自主性的,不受垂体TSH的控制,也不是由甲状腺刺激性抗体引起。表现甲亢症状,结节的性质与腺癌无区别,通常为良性极少恶变,核素扫描为“热结节”。 2.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中青年女性多见,起病慢,甲状腺肿大无疼痛,质地坚韧而有弹性,z/3以上患者有甲状腺大及结节[5]。早期有甲亢症状,晚期及慢性期常呈低功表现。TM—Ab、TG—Ab增高,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明显增高[6]。 2.6亚急性甲状腺炎 多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急伴体温高,甲状腺一侧肿胀压痛,可伴有结节。疼痛放射至耳、枕部。多数病人病情较轻。数周后累及对侧甲状腺可反复发作、缓解。有一过性甲亢表现。放免T3、T4增高、血沉快,131I摄取率显著降低,TPO过氧化酶抗体阳性,B超示甲状腺低回声不均质改变。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2.7 甲状腺癌 大多发生青壮年女性高于男性,单发结节多。文献报道甲状腺癌发病率达3%~23%[5]。可能与桥本氏甲腺炎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及血清TSH水平增高有关。小病变一般无症状,也不易触及,大多数病例都因出现颈部肿块或淋巴结而被发现。有下列情况提示有甲状腺癌的可能:①有既往头、颈部放疗;②甲状腺结节增大较快,形态不规则,质地硬或固定者;③伴有质硬的颈淋巴结肿大;④有周围组织侵犯现象如声带麻痹、嘶哑,颈交感神经麻痹,呼吸吞咽困难;⑤甲状腺扫描为冷结节;⑥B 超示甲状腺区低回声团块;⑦血清降钙素、组织胺酶升高(髓样癌);⑧高甲状腺球蛋白血症(滤泡状或乳头状癌);⑨甲状腺肿瘤特异性标记物检测阳性(Ret、Trk、Ras,端粒酶、P53等)[4]。 3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常见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

常见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 甲状腺疾病,是一类遗传与免疫性疾病,他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压力过大,情绪不稳,环境污染、外伤、感染等,都是引发此类疾病的诱因。临床上常见甲状腺疾病主要有:甲状腺结节及囊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单纯性甲状腺肿(甲肿);甲状腺腺瘤(甲瘤);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癌症等。其诊断治疗方法如下: 一、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 病史:家族史,精神创伤(过度紧张、忧虑),感染(感冒、肺炎、扁桃体炎),外伤,手术,过度劳累等诱因。 临床表现:怕热、多汗、心慌、失眠、多食易饥、大便次数增多切不成型、神经过敏、易怒、手舌细颤,少数可出现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典型病例可出现颈部粗大,眼球突出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清FT3 FT4 T3 T4 升高TSH下降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丙硫氧嘧啶(MTU)、甲巯咪唑(他巴唑MM)及β受体阻滞剂,疗程为1-2年,最好不少于2年。 131碘治疗:是一种放射性靶向治疗的首选方法,其疗程短、付作用少、治愈率高,85%患者只需用药一次,即可达到治愈目的。 手术治疗:对服药无效或反复复发;甲状腺显著增大,压迫邻近器官;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等,可实施手术疗法。 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 临床表现:怕冷,嗜睡,颜面浮肿,易疲劳,反应迟钝,记忆力差,便秘,抑郁,月经不调,体重增加。严重可出现表情淡漠,皮肤干、粗、发黄、脱屑,声音斯哑,脱发,眉毛外1/3脱落,下肢黏液性水肿等。 实验室检查:血清FT4 T4 下降,严重的T3 、FT3均下降,TSH升高。 治疗:左甲状腺素(优甲乐)替代治疗。其剂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和个体差异而不同。 三、甲状腺结节及囊肿 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正常人群通过触诊可发现6%左右,运用超声检查可发现20-30%左右。甲状腺结节的恶变率在6%。 临床表现: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患者无任何症状。只有通过体格检查时得以发现。 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x线摄片;核素扫描;细胞学穿刺。 治疗:一般运用手术治疗,恶性结节可用同位素治疗。 四、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又名为“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常在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 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大触之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耳部、咽喉、胸背部。前期症状可出现怕热,心动过速,T3、T4增高,TSH降低;中期出现怕冷,水肿,T3、T4降低,TSH增高;灰复期症状消失,T3、T4、TSH水平正常。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T3、T4、TSH检查;甲状腺吸碘率。 治疗:轻症,以口服抗炎镇痛药(水杨酸,吲哚美辛,塞莱西布)为主;重症,以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为主,总疗程不少于6-8周。 五、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是由碘缺乏引起的单纯甲状腺肿大。治疗以补碘为主。

血清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为观察组对象,另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非糖尿病患者群92 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对象的血清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存在情况,进一步检测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细胞抗体阳性率及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HbA1c水平高于抗体阴性组,TC、BMI、空腹C 肽、餐后2hC肽水平低于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对筛查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多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LADA。 关键词: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血糖水平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of adult,LADA)早期临床表现和2型糖尿病类似,故临床中漏诊及误诊率均较高。LADA的胰岛功能衰退速度大幅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若不能准确

诊断而按照常规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进行诊治,将无法有效逆转病情进展[1]。LADA患者体内存在特异性胰岛相关抗体,是其筛查的金标准,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血清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为观察组对象,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6~72岁,平均(6 2.17±7.11)岁;病程3~12年,平均(7.81±0.96)年。另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非糖尿病患者群92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48~70岁,平均(60.27±8.9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采集所有入组患者的空腹肘静脉血3ml,37℃下静置30min,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置于-20℃冰箱内备用。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入组对象的胰岛细胞抗体(ICA),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及C肽水平。所有操作步骤都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以上抗体检测完成后,进一步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和IgA,甚至IgD和IgE。ANA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其他体液如滑膜液、胸水和尿液中。 ANA在SIE患者的滴度较高,但也出现在其他许多自身免疫病中,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将检出ANA作为自身免疫甚至自身免疫病存在的依据。这种现象的机制尚未明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ANA的类型及意义 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也不同;因此就会有多种不同的ANA。 1.抗核蛋白抗体核蛋白抗原(DNP)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由于DNP抗原存在不溶性和可溶性两个部分,可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不溶性DNP抗体通常不完全被DNA和组蛋白所吸收,它是形成狼疮细胞的因子;可溶性抗原存在于各种关节炎病人的滑膜液中,其相应抗体也出现于RA病人的滑膜液中。 2.抗DNA抗体可以分为两大类:①抗天然DNA(nDNA)抗体,或称抗双链DNA (dsDNA)抗体;②抗变性DNA抗体,或称抗单链DNA(ssDNA)抗体。抗dsDNA抗体对SLE有较高的特异性,70%~90%的活动期SLE病人该抗体阳性,效价较高,并与病情有关。抗ssDNA抗体可见于多种疾病中,特异性较差。 3.抗ENA抗体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从动物的胸腺中提取。先将胸腺匀浆并破碎细胞,分离出细胞核;再经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后,很容易从胞核中提取出来。ENA 不含DNA,对核糖核酸酶敏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NA可分为十几种,现仅介绍几种主要的ENA及其相应抗体。

甲状腺疾病查房记录

甲状腺疾病 一、甲亢预后评价(参考): 1、年龄:年龄越小,复发可能性越大; 2、甲状腺大小:Ⅱ度以上复发率明显增高; 3、FT3/FT4比值>1/3复发的可能性增大; 4、有家族史的病人,复发的可能性增大; 5、TSH受体抗体滴度高易复发(但目前检测标准不统一) 对于大于18岁,具有以上特点的人群,建议首选同位素治疗,对于以上人群药物治疗复发后再行同位素治疗可能会影响同位素治疗疗效 需要说明的一点:同位素治疗对生殖细胞的影响,目前资料表明同位素治疗不会对生殖细胞造成持久危害,同位素治疗3月--1年后对妊娠不受影响,同位素治疗后造成的并发症甲减,行激素替代治疗也对生育无明显影响。 问题:同位素治疗较早些年比较明显增多,不知各位同僚如何看待该问题,请发表看法! 五、甲亢用药前提 1、两次T3、T4↑,TSH↓,(防止检验失误); 2、最好具有甲状腺摄碘率结果及甲状腺ECT结果(有助于排除甲状腺炎,特别是无痛性甲状腺的情况); 3、当前的白细胞水平; 4、肝功能指标。 六、我觉得同位素治疗甲亢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有同位素治疗适应征的患者可以动员他们同位素治疗。同位素治疗有时是我们医生治疗甲亢的唯一选择,如患者T3、T4明显升高,而且此时患者肝功能不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都极低,这样的话,T3、T4明显升高,患者不宜做手术;肝功能不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都极,抗甲亢药上不上去,我们也只有选择同位素治疗了。但在我国同位素治疗为了避免出现甲低大多是采用小剂量同位素,一次治疗不能完全控制甲亢,可能需要二次,甚至多次同位素治疗,使同位素治疗的疗效大打折扣。而在国外主张大剂量同位素治疗,允许患者出现甲低。他们的理由是甲低的替代治疗比甲亢的控制要容易的多。 七、抗甲状腺药物引起WBC减少时: WBC<3500,考虑用升白药 WBC<3000,考虑停药 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时,肝功异常需考虑 若用药前肝功异常,保肝药+抗甲状腺药物 若用药前肝功正常,用药后肝功异常,停药 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典型的皮肤改变(三处皮肤明显发黑) 1、皮肤黏膜交界处皮肤明显发黑 2、掌纹、乳晕明显发黑 3、手术瘢痕明显发黑

自身抗体检测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意义

慢性荨麻疹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意义 胡小平1 ,谢谦2 ,于波1 ,邵勇1,张杰1,钟绮丽1 ,马刚1 (1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2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深圳 518036)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指标分析慢性荨麻疹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关系,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和自体皮肤血清试验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68例甲亢合并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和60例健康人群,回顾性分析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游离甲状腺素(FT3、FT4)、高敏促甲状腺素(sTSH),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TRAb),并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比较各组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慢性荨麻疹组TGAb、TPOAb、TRAb和ASS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甲亢合并慢性荨麻疹组TGAb、TPOAb、TRAb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慢性荨麻疹组,两组ASST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甲亢组TGAb、TPOAb阳性率和甲亢合并慢性荨麻疹组差异无显著性,TRAb和ASST 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慢性荨麻疹组sTSH水平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ASST在甲亢合并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阳性率更高。[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甲亢;甲状腺自身抗体;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Detection of Thyroid Autoantibodies and 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Hu Xiao-ping,Xie Qian,Yu Bo,Shao Yong,Zhang Jie,Zhong Qi-li,Ma Gang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Shenzhen 51803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thyroid autoantibodies and 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CU).Methods:The subjects a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including 100 CU patients, 68 CU combining hyperthyroidism patients,60 hyperthyroidism patients and 60 controlling cases.By measuring the items such as free thyroxine three and four(FT3,FT4), thyrotropin(TSH), thyroid autoantibodies and 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ASST),the differences of four groups will be compared.Result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bout positive ratio of thyroid autoantibodies and ASST between CU and controlling group and CU combining hyperthyroidism. Positive ratio of TRAb and ASST in CU combining hyperthyroidism group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hyperthyroidism group.The level of sTSH in CU group are lower than controlling group.Conclusions:Thyroid autoantibodies show possible role in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urticaria. Positive ratio of ASST in CU combining hyperthyroidism patients is higher. [Key words] Chronic urticaria;Hyperthyroidism;Thyroid autoantibodies; 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 近年来,慢性荨麻疹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报道不断增加,一些学者提出部分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可能有自身免疫参与[1],本文就2O06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皮肤科和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治的68例甲亢伴发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和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

甲状腺ACRTI-RADS分级

甲状腺ACR TI-RADS分级 2017年ACR出版的甲状腺TI-RADS分级标准,虽然ACR 标准中提及的5项评分(结节成分、回声、形态、边缘、钙化强回声)与我们平时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良、恶性评价时思路是相似的,但由于其采用定量评分,且分值有一定跳跃性,使用起来略显生疏和复杂,故特选取一些已明确病理诊断的甲状腺髓样癌、滤泡癌做练习,和大家分享,加深印象,有异议欢迎留言交流。 ACR:美国放射学会,耳熟能详的 BI-RADS也出自他手。总的说来,如何分级就是看上面的这张流程图。这是经过精简之后的5个范畴,而ACR最初是把9个范畴列入了研究:结节的成分,回声,囊实成分特征,形态,大小,边缘,晕环,强回声,血流。经过合并和筛选,最后纳入以上5个方面。其中大小虽然不是鉴别良恶性的指标,但决定着结节的进一步处理方式。弹性成像虽有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能开展,所以没有纳入研究。下面就以上5个范畴进行详细的解释。一、成分定义:是指结节是实性、囊性还是囊实混合性。海绵样结节指的是结节内多发的小囊样结构聚集,范围占结节体积的50%以上。几乎完全为实性的结节中有少量的液性成分并不是海绵样结节。囊实混合性结节主要观察实性部分。当结节内有出血成分时,区别囊性还是实性有时比较困难,要应用彩色多普勒进

行鉴别。二、回声与周围腺体比较,分高回声,等回声,低回声,极低回声(比颈前带状肌的回声还要低)。混合回声结节可描述成“主要为”高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三、形态横切面时分别于平行和垂直于声束方向测量纵径(前后径)和横径(左右径)。有的研究认为横切面与纵切面没有区别,为简单一致,ACR选择横切面。四、边缘光滑:结节边缘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不清:难以辨认结节与周围甲状腺实质的界限,例如:结节包埋在不均匀的腺体里或结节与周围的多发结节无法分辨彼此界限。不规则:结节的边缘呈针刺状、锯齿状或呈锐角突出于周围实质。分叶状:单发或多发的局部圆形软组织突出,小的分叶称为微分叶。向甲状腺外延伸指的是结节向周围软组织和(或)血管侵犯,是恶性的有力证据。五、强回声“大彗尾”指的是强回声后方彗尾深度>1mm,多位于囊性结构旁,病理上为浓缩胶质,强烈提示为良性。粗钙化:粗的强回声,伴声影。周围型钙化:有的研究提示周围型钙化比粗钙化的恶性相关性更强,故赋予2分,一些作者提到周围型钙化的回声中断,有软组织向周围突出,更加提示为恶性,但特异度不高,此次分级中将其归为边缘分叶。有些钙化的声影导致结节内部的结构显示不清,这样的结节在“成分”部分定为实性,赋予2分,在“回声”项目中赋予1分。点状强回声:点状强回声较粗钙化小,无声影,病理上对应为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