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化学第五章配位键与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颜色共45页文档

合集下载

化学配位键知识点总结

化学配位键知识点总结

化学配位键知识点总结化学配位键是指发生在过渡金属和配体之间的一种特殊键,是由金属离子与一个或多个配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配位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化合物,包括有机金属化合物、配合物和配位聚合物等。

1. 配位键的性质配位键是一种共价键,同时也含有离子性。

在配位键中,金属离子的空轨道和配体分子的非键电子对之间形成较弱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配体向金属离子提供一个或多个孤对电子对而形成的。

配位键的形成是独立于金属的价电子构型的,因此金属空轨道的个数不一定等于金属的配位数,这也是与共价键的一个重要区别。

2. 配体配体是发生在金属离子周围的化合物或离子。

配体可以是一些有机分子,如胺、醇、醛、酮等,也可以是一些无机分子,如水、氨、氯化物离子等。

配体通过配位键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不同的配体可以给金属离子带来不同的特性,如颜色、磁性等。

配体的选择对配合物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3. 配位数金属离子能够形成的配位键个数称为配位数,它是指金属离子周围最多能够存在的配位键的数量。

金属的配位数决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配位数和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关,而且金属的电荷也会对其配位数产生影响。

4.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配位化合物的命名一般以配体名或离子名开头,其次是金属的名称。

在进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时,需要注意考虑到金属的配位数、配位键的类型、配体的特性等因素,以保证名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例如颜色、磁性、催化性能等。

这些性质与配体的选择和金属的种类有关,不同的配体和金属可以给配合物带来不同的性质。

这些性质的研究对于认识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6. 配位聚合物配位聚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化合物,它是由大量的配位化合物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配位聚合物在催化、材料和生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们的性质和应用也备受关注。

7.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配位化合物在催化、材料、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铂类化合物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氮配合物在氮化学中的应用等。

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

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

常见过渡金属离子及化合物颜色:一.铜副族(IB):1.1铜化合物:焰色绿;CuF 红;CuCl 白↓;CuBr 黄↓;CuI 棕黄↓;Cu2SO4灰黑色(在水溶液中歧化)CuCN 白↓;Cu2O暗红;Cu2S 黑;CuF2 白;CuCl2 棕黄(浓溶液黄绿);CuBr2 棕;Cu(CN)2 棕黄;CuO 黑;CuS黑↓;CuSO4 无色;CuSO4·5H2O 蓝;Cu(OH)2 淡蓝↓;Cu(OH)2·CuCO3 墨绿;[Cu(H2O)4]2+蓝;[Cu(OH)4]2‐蓝紫;Cu(NH3)4]2+ 深蓝;[CuCl4]2‐黄;[Cu(en)2]2+ 深蓝紫;(CuCO3·Cu(OH) 2)亮红色(孔雀石)(Cu3 (CO3) 2 (OH) 2)蓝色(石青)K2[Cu(CO3)2](暗蓝色)、K2 [Cu(CO3)2]·2H2O(亮蓝色)K2[Cu(CO3)2]·4H2O(浅蓝绿色)炔铜红↓.1.2 银化合物:AgOH 白(常温分解);Ag2O 黑;新制AgOH 棕黄(混有Ag2O);蛋白银(AgNO3滴手上) 黑↓;AgF 白;AgCl 白↓;AgBr 淡黄↓;AgI 黄↓(胶体);Ag2S 黑↓;Ag4[Fe(CN)6]白↓;Ag3[Fe(CN)6] 白↓;Ag+,[Ag(NH3)2]+,[Ag(S2O3)2]3‐,[Ag(CN)2]‐无色.1.3 金化合物:HAuCl4·3H2O 亮黄晶体;KAuCl4·1.5H2O 无色片状晶体;Au2O3 黑;H[Au(NO3)4]·3H2O 黄色晶体;AuBr 灰黄↓;AuI 柠檬黄↓.二.锌副族(IIB):2.1 锌化合物:ZnO 白(锌白颜料)↓;ZnI2 无色;ZnS 白↓;ZnCl2 白色晶体(溶解度极大,水溶液酸性).2.2 镉化合物:CdO 棕灰↓;CdI2 黄;CdS 黄(镉黄颜料)↓;HgCl2(升汞) 白色;HgNH2Cl白↓;Hg2Cl2(甘汞) 白↓.2.3 汞化合物:HgO 红(大晶粒)或黄(小晶粒)↓;HgI2 红或黄(微溶);HgS 黑或红↓;Hg2NI·H2O 红↓;Hg2(NO3)2 无色晶体.三. 钪副族(IIIB):略四.钛副族(IVB):4.1 钛化合物:Ti3+ 紫红;[TiO(H2O2)2]2+ 橘黄;H2TiO3 白色↓;TiO2 白(钛白颜料)或桃红(金红石)↓;(NH4)2TiCl6 黄色晶体;[Ti(H2O)6]Cl3 紫色晶体;[Ti(H2O)5Cl]Cl2·H2O 绿色晶体;TiCl4 无色发烟液体.4.2 锆、铪:MO2,MCl4 白.五. 钒副族(VB):5.1 钒化合物:V2+ 紫;V3+ 绿;V4+ 蓝;V5+ 黄;VO 黑;V2O3 黑;VO2 黄;V2O5 黄或砖红;水合V2O5 棕红;饱和V2O5 溶液(微溶) 淡黄.VO4^3‐黄。

第5章-过渡金属有机化学基础

第5章-过渡金属有机化学基础
金属有机化学
配体 CO 用碳原子的一个 σ 轨道同过渡金属未 填充电子的空d轨道发生重叠,电子由碳原子流向 过渡金属,形成σ配位键,又称σ给予键 过渡金属填充电子的d轨道与CO的2π*反键轨 道重叠形成 π 反馈键,电子从过渡金属流向 CO, 形成π反馈键,又称π接受键
金属有机化学
这种 σ 给予与 π 接受的作用是协同的。当碳原 子向过渡金属供给电子时,CO上的电子云相对密 度降低,并有利于通过反馈键从过渡金属获得电 子。 这样的结果导致CO中的碳氧叁键被削弱,接 近于双键性质;而过渡金属与碳之间的键加强, 也接近于双键。 从羰基的红外光谱和原子间的键长数据验证 了这些结果 。
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和过渡金属有机配合 物的合成方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用非过渡金 属有机化合物对过渡金属盐的烃基化,可引入 M—C σ键配位的配体 利用氧化加成反应引入 M-Cσ 键或 M-Cπ 键的 配体只在合成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中才有
金属有机化学
5.3.1 钯有机配合物 1.合成钯有机配合物的初始原料 Pd(MeCN2)C12 、 Pd(PhCN)2C12 、 Pd(OAc)2 等是合成钯有机配合物的重要原料 氯化钯是合成钯配合物常用的初始原料,但 它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不便使用。
金属有机化学
就是将氯化钯转变成一个既能溶入有机溶剂,配 位的乙腈或苯甲腈又容易解离的过渡性钯配合物, 便于随后的反应 将氯化钯和过量氯化钙溶入甲醇中加入烯丙 基 氯 , 通 入 CO 能 得 到 烯 丙 基 钯 配 合 物 (C3H5)2Pd2Cl2
金属有机化学
2.用配体置换反应合成二价钯有机配合物 配体置换反应是合成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 重要方法之一 如Pd(acac)2就可以用Li2PdCl4和乙酰丙酮,在氢氧 化钠水溶液中,通过配体置换制备

无机化合物(主族、过渡)的颜色整理(word版)

无机化合物(主族、过渡)的颜色整理(word版)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K>Ba>Ca>Na>Li>Mg>Al>Ti>V>Be>Mn>Zn>Cr>Fe>Co>Ni>Sn>Pb>(D)>(H)>Cu>Hg>Ag>Rh>Pd>Pt>Au 二、MNO3的热分解规律①K→Na活泼金属MNO3→MNO2+ O2↑②Mg→Cu等较活泼金属MNO3→MO + NO2↑+ O2↑③Hg以后不活泼金属MNO3→M + NO2↑+ O2↑三、焰色反应Li深红;Na黄;K紫;Rb红紫;Cs紫红;Ca砖红;Sr洋红;Ba绿四、碳族①Sn(Ⅱ)SnO灰色粉末;Sn(OH)2白↓,偏碱性;SnCl2SnF2白;SnBr2淡黄;SnI2橙;SnS棕↓②Sn(Ⅳ)SnO2白;Sn(OH)4绿色;SnF4白;SnBr4无色;SnI4红;SnS2金黄(俗称"金粉")↓;SnCl4(l)无色③Pb(Ⅱ)PbO黄或黄红;Pb2O3橙;PbS黑↓;PbF2无色↓;PbCl2白↓;PbBr2白;PbI2金黄;PbSO4白↓;PbCO3白↓;Pb(OH)2白↓;Pb3(CO3)2(OH)2铅白↓④Pb(Ⅳ) Pb3O4(2PbO•PbO2):红(铅丹/红铅)PbO2棕;2PbO·PbO2红;PbS2红褐;PbCl4(l)无色;PbF4无色;Pb(NO3)2无色;Pb(Ac)2•H2O无色晶体五、氮族As2O3白;As2O5黄①SbSb2O3白(锑白);Sb2O5淡黄;Sb2S3橘红↓;Sb2S5橙黄;SbX3(X=F,Cl,Br)白;SbI3红;Sb(OH)3白↓②BiBi2O3淡黄;Bi2O5红棕(不稳定);Bi2S3棕黑;BiF3灰白;BiCl3白;BiBr3黄;BiI3黑↓六、硫①硫化物BaS白↓;ZnS白↓;FeS黑↓;CuS黑↓;Ag2S黑↓;HgS黑(沉淀),红(朱砂);MnS肉红↓;CdS黄↓;SnS褐色↓;PbS黑↓;As2S3黄;As2S5黄;Sb2S3橙红;Sb2S5橙红;Bi2S3棕黑弱碱②硫代化物可溶于Na2S溶液生成可溶性硫代酸盐的:As2S3Sb2S3SnS2HgS七、铬(3d54s1)①水合离子Cr2+蓝;Cr3+紫;CrO2-绿;Cr(OH)4-亮绿;CrO42-黄;Cr2O72-橙红;②简单化物CrO黑;Cr2O3绿;CrO2暗红针状;CrO3橙;CrO5(aq)蓝;Cr(OH)2黄棕;Cr(OH)3灰蓝[CrO(O2)2]OEt2蓝;CrO2Cl2深红液体;CrCl2白;CrCl3紫③络合物[Cr(H2O)m(NH3)n]3+,(m+n=6) for(m=6) 紫→紫红→浅红→橙红→橙黄→黄[Cr(H2O)4Cl2]Cl暗绿→(冷却HCl)→[Cr(H2O)6]Cl3紫色→(乙醚HCl)→[Cr(H2O)5Cl]Cl2•H2O淡绿④水合物Cr2(SO4)3•18H2O紫色立方晶体→Cr2(SO4)3•15H2O深绿色片状→Cr2(SO4)3桃红色粉末⑤沉淀铬酸盐BaCrO4黄↓;PbCrO4黄↓;Ag2CrO4砖红↓八、锰(3d54s2)①水合离子Mn2+肉红/浅粉;Mn3+紫红;MnO42-绿;MnO4-紫红;MnO3+亮绿②氢氧化物MnO灰绿;MnO2黑;Mn2O7棕色油状液体;Mn(OH)2白↓;MnO(OH)2棕↓;③盐无水锰盐白色晶体;六水合锰盐(MnX2•6H2O,X=卤素,NO3,ClO4)粉红;MnS•nH2O肉红↓;无水MnS深绿;MnCO3白↓;Mn3(PO4)2白↓;K2[MnF6]金黄色晶体九、铁(3d64s2)①水合离子Fe2+浅绿;[Fe(H2O)6]3+浅紫;[Fe(OH)(H2O)5]2+黄;FeO42-紫红②氢氧化物FeO黑;Fe2O3红棕;Fe(OH)2白↓;Fe(OH)3红褐↓③络合物K 4[Fe(CN)6](黄血盐)黄色晶体;K3[Fe(CN)6](赤血盐)红色晶体;Fe2[Fe(CN)6]普鲁士蓝↓;Fe[Fe(CN)6]黑↓;Fe(CN)2白↓;Fe(C5H5)2橙黄色晶体;M2Fe6(SO4)4(OH)12(黄铁矾,M=NH4,Na,K)浅黄色晶体;Fe(CO)5黄色液体3K4Fe(CN)6+ 4FeCl3= Fe4[Fe(CN)6]3+ 12KCl(黄血盐,亚铁氰化钾) (Ⅲ)(Ⅱ) 十、钴(3d74s2)①离子Co2+粉红②氢氧化物CoO灰绿;Co2O3灰黑;Co3O4黑;Co(OH)2粉红↓;Co(OH)3棕↓;③络合物Co(CN)2红;K4[Co(CN)6]紫色晶体;Co2(CO)8黄色晶体;[Co(SCN)4]2-蓝;[Co(SCN)6]4-紫氯化钴脱水变色:CoCl2•6H2O粉红→CoCl2•2H2O紫红→CoCl2•H2O蓝紫→CoCl2蓝十一、镍(3d84s2)①离子无水Ni(Ⅱ)盐黄;Ni2+(aq)亮绿②氢氧化物NiO暗绿;Ni2O3黑;Ni(OH)2绿↓;Ni(OH)3黑↓③络合物[Ni(NH3)6]2+紫;Na2[Ni(CN)4]黄;K2[Ni(CN)4]橙;Ni(CO)4无色液体十二、铜(3d104s1)①(Ⅰ)Cu2O暗红;Cu2S黑↓;CuF红;CuCl白↓;CuBr白↓;CuI白↓光解为棕黄;CuCN白↓[CuCl2]+棕黄;②(Ⅱ)CuCl2棕黄(黄绿aq);[CuCl4]2-黄;CuBr2棕;Cu(CN)2棕黄;CuO黑↓;CuS黑↓;炔铜红↓CuSO4无色;CuSO4•H2O蓝;Cu(OH)2淡蓝↓;Cu(OH)2•CuCO3墨绿[Cu(H2O)4]2+蓝;[Cu(OH)4]2-蓝紫;[Cu(NH3)4]2+深蓝;[Cu(en)2]2+深蓝紫;Cu2[Fe(Ⅱ)(CN)6]棕红十三、银金化物①银化物:AgOH 白(常温分解);Ag2O 黑;新制AgOH 棕黄(混有Ag2O);蛋白银(AgNO3滴手上) 黑↓;AgF 白;AgCl 白↓;AgBr 淡黄↓;AgI 黄↓(胶体);Ag2S 黑↓;Ag4[Fe(CN)6] 白↓;Ag3[Fe(CN)6] 白↓;Ag+,[Ag(NH3)2]+,[Ag(S2O3)2]3-,[Ag(CN)2]-无色②金化物:HAuCl4•H2O 亮黄晶体;KAuCl4•5H2O 无色片状晶体;Au2O3黑;H[Au(NO3)4]•H2O 黄色晶体;AuBr 灰黄↓;AuI 柠檬黄↓十四、锌化物ZnO(cov)白(锌白颜料)↓;ZnI2无色;ZnS白↓;ZnCl2白色晶体(溶解度极大,水溶液酸性)K 3Zn3[Fe(CN)6]白;Zn3[Fe(CN)6]2黄褐十五、镉化物[Cd(H2O)6]2+无色;CdO棕灰↓;CdI2黄;CdS黄(镉黄颜料)↓十六、汞化物①(Ⅰ)Hg2Cl2(甘汞)白↓;Hg2(NO3)2无色晶体②(Ⅱ)HgO↓红(大晶粒)或黄(小晶粒);HgS黑或红↓;HgCl2(升汞)白色;HgNH2Cl白↓;HgI2红或黄(微溶);[HgI4]2-无色;十七、沉淀钠盐铋酸根离子是检验钠离子的试剂。

《配位化学》课件

《配位化学》课件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总结词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详细描述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中心原子或离子的性质、配位体的数目和类型、配位键的 数目和类型等。一般来说,配位数越大,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越高。此外,具有强给电子能力的配位 体也能提高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03
配位键理论
配位键的定义
总结词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由一个 中心原子和两个或更多的配位体通过 共享电子形成。
《配位化学》PPT课件
目录
• 配位化学简介 • 配位化合物 • 配位键理论 • 配位反应动力学 • 配位化学的应用
01
配位化学简介
配位化学的定义
配位化学是研究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 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配位键的形成、性质和反 应机制,以及络合物在催化、分离、 分析等领域的应用。
方向性是指配位键的形成要求中心原子和配 位体的电子云在特定的方向上重叠。这决定 了配合物的特定空间构型。饱和性则是指一 个中心原子最多只能与数目有限的配位体形 成配位键,这取决于中心原子的空轨道数量 和配位体的可用孤对电子数。
04
配位反应动力学
配位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反应速率
01
配位反应的速率是研究配位反应动力学的关键参数,它决定了
05
配位化学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催化剂
配位化合物可以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如烯烃的氢化反应、 烷基化反应等。
分离和提纯
利用配位化合物的特性,可以实现工业生产中的分离和提纯过程 ,如金属离子的分离和提纯。
化学反应控制
通过配位化合物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和选择性,从而 实现工业化生产中的优化。

第5章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基础

第5章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基础
(V) CO
R CC )R (IV
SO2 OC L Ir L Cl
R
L CO Cl Ir CO L
L Ir L Cl CO
图 5-5 Vaska配合物的氧化加成反应
• C-O键与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氧化加成反应
Ni(cod)2 + OAc C3H5)NiOAc C3H5)2Ni + Ni(OAc)2
• 还原消除反应 还原消除反应是氧化加成的逆反应。发生还 原消除反应时,配合物的氧化态及有效原子序 数均下降 "2",形成A-B型的消除产物。
• 还原消除经过一个非极性、非自由基的三中心过 渡态 。
图5-8 还原消除的三中心过渡态
由于还原消除反应按三中心过渡态机理 进行,发生消除反应的两个配体在过渡金 属有机配合物中必须处在顺位。
Ph2 P Me Pd P Me Ph2 DMSO, 80oC Me-Me
DMSO, 80oC NR Me Ph2P Pd P Ph2 Me
• 在反应过程中加入吸引电子的配体,如顺 丁烯二酸酐,丙烯腈等可加速还原消除反 应。
CN N Ni N Me N Me CN N Ni Me N Me CN CN N Ni CN + Me-Me
表5-3 有效原子序数的计算方法
• 5.3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 • 5.4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化学性质
(1),配体置换反应。(配位体的配位与解离) (2),氧化加成和还原消除反应。 (3),插入反应和消除(反插入)反应。 (4),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配体上的反应。
• 5.4.1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配体置换反应 配位饱和的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配体 置换是它们的重要化学性质,也是它们实 现催化作用的首要条件。原有配体被另一 个配体---反应底物置换,使底物进入配位 圈,改变了底物的化学键状态而得到活化, 并接着在配位圈内发生反应。 这是配位催化中第一种反应底物进入配 位圈的途径。

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与颜色变化

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与颜色变化
过渡金属离子的络合 反应与颜色变化
汇报人:XX
目录
过渡金属离子的基本 性质
络合反应的原理
络合物的形成与颜色 变化
常见的过渡金属离子 及其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的实际应用
未来研究展望
过渡金属离子的基 本性质
电子构型:d电子组态 稳定性: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强 氧化态:可变范围较大,具有多种价态 配位数:常见的配位数为6
颜色变化的原因:由于 络合物中金属离子的电 子排布发生变化,导致 吸收光谱的变化,从而 引起颜色的变化
电子跃迁:络合物中电子在不 同能级间跃迁,吸收或释放能 量,导致颜色的变化
络合物的形成:过渡金属离子 与配体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 物
能级差:不同络合物的能级 差不同,导致颜色变化
配位数的变化:不同配位数 的络合物呈现不同的颜色
有广泛应用
中心原子分类:根据中心原 子的性质和价态进行分类
配位体分类:根据配位体的 性质和数量进行分类
配位数的不同:根据配位数的 不同,可以分为单齿配位和多
齿配位
反应机理的不同:根据络合反 应的反应机理,可以分为一步
络合和多步络合
络合反应的定义:指一种或几种配体与中心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络合物。
配位体与中心离子的配合
络合物的稳定性
络合物的空间构型
络合物的颜色变化
配位键的形成:络合物 中的金属离子通过与配 体形成共价键,形成稳 定的络合物结构
配位键的类型:根据配 位体的不同,可以分为 单齿配位和多齿配位, 其中多齿配位可以进一 步稳定络合物
配位键的作用:配位键 的形成使得金属离子在 络合物中呈现出特定的 空间构型,从而影响络 合物的颜色和稳定性
过渡金属离子络合反应可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离和纯化金属离子

化学配位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配位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配位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配位键是指在过渡金属化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一种特殊化学键。

配位键的形成使得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发生了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影响了金属离子的性质,同时也影响了配体的性质。

因此,了解化学配位键的形成机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化学配位键的形成在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配位键来实现的。

配位键的形成是由于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电子云的相互重叠。

金属离子通常是以正离子的形式存在,由于金属离子具有空的d轨道,因此它们能够与配体中的电子云发生重叠,从而形成配位键。

配位键的形成使得金属离子周围的空间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金属离子的化学性质。

2. 配体的选择配体是指在配位化合物中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化合物。

配体的选择对于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配体具有不同的硬软酸碱性,因此会导致形成的配位键的性质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硬酸配体与硬碱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键较强,而软酸配体与软碱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键较强。

因此,在配位化合物的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配体,以获得所需的性质。

3. 配位键的性质配位键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

在配位化合物中,通常配位键是以共价键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它们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极性。

此外,配位键的形成也会导致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从而影响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中,配位键也会参与反应的进行,影响了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4. 配位键的应用配位化合物在生物学、医药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一些过渡金属配合物被用作抗癌药物、光敏剂、催化剂等。

配位键的形成也为人们设计新型的化合物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范式。

另外,一些光敏配合物也被用于光触发的化学反应中,从而实现了一些特殊的化学转化。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化学配位键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通过了解化学配位键的形成机制、性质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红区,吸收下降为零,出现强红光透射。
❖ 综合效果:红宝石为红中略带紫色,透明。
3.发光机理
❖ 吸收产生红色,但选择定则不允许这些激发态直 接返回基态,而跃迁到2E态是允许的,几乎立即发 生。
❖ 4T12E释放1.2eV能量, 4T2 2E释放0.4eV能量, 相当于光谱的红外部分——产生少许热。
❖ 1.键连状态的影响 ❖ (1)改变成分 ❖Cr-O 键强度略小于Al-O键,增加
Cr2O3,相当于减弱键连;
❖ 含有少量杂质铁时,Fe3+(r=64.5pm),略大 于Cr3+ (r=61.5pm),故 Fe-O键的强度略弱于即 Cr-O,即铁产生的分裂能小于铬,吸收峰位置 和形状的改变使跃迁发生在红外区,荧光猝灭, 所以含铁的红宝石因失去荧光,没有强而光耀 的颜色。
4.多向色性
❖ 电动矢量的振动只限于某一方向的光称为平 面偏振光。
5.1 配位场效应与宝石、 矿物的颜色
❖ 5.1.1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特 点
❖ 如果存在对称中心,跃迁只能发生在中心 对称性不同的能级之间,宇称相同的能级 间的跃迁是禁阻的。
❖ 六配位正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有对称中 心,d-d跃迁是宇称禁阻的;
❖ 四配位正四面体构型的配合物没有对称 中心,d-d跃迁不受宇称限制。
的红色,成为非常珍贵的红宝石!
❖ Cr3+(r=61.5pm) , d3离子构型
❖ 一方面,半径接近,结构型式没有改变,
❖ 另一方面,Cr3+半径大于Al3+,键连变弱,配位 场强度减弱,使吸收峰进入可见光范围,产生 颜色。
❖ 2.2eV(黄绿)的光被吸收,基态4A24T2 , ❖ 3.0eV(紫色和紫外)的光被吸收,4A24T1, ❖ 宽吸收带的叠加使蓝色透射很少,小于2.0eV
❖ 白宝石中加入30%的钒V3+,可产生类似于 变石的吸收光谱,从带浅灰的绿色到紫色, 变化不很明显。
❖ 变石效应与多向色性不同:
❖ 变石效应借助于不同光源,把存在于一体的 不同颜色分开;
❖ 多向色性需要不同的偏振光以交替地观察不 同能级的不同吸收状态产生的不同颜色。
5.1.5影响配位键强度的因素及 相关颜色的变化
a=0.476nm,c=1.3nm
❖ Al2O3中离子键成分占60%,共价键成分占 40% ,可以看作离子晶体。
2.红宝石的颜色机理
❖ 对称性与配位场强度是大多数过渡金属 及其配合物颜色的控制因素。
❖ 氧离子(r=140pm),铝离子 (r=53.5pm)
❖ 由Al-O键强度决定,纯刚玉是无色的。 ❖ 当含有1%的Cr2O3时,便呈现美丽光辉
❖ 自旋禁阻的跃迁一般不会发生,存在自旋-轨 道偶合时,系间窜越可能发生,几率极小。
5.1.2 刚玉的键连与红宝石的颜 色及发光机理
❖ 1.刚玉(Al2O3)的结构 ❖ 含纯离子键的物质、只含共价键的物质,只
有远紫外区域的辐射才能使电子激发,不能选 择性地吸收可见光——无色。如NaCl、金刚 石等。
❖ 偏振光的振动平面垂直于光轴(“O”光或寻 常光,垂直光)
❖ 平行于光轴(“e”光或非常光,平行光) ❖ 在偏振光照射下,红宝石沿光轴转动,垂直
时表现为紫红色,平行时显示橘红色,这种 现象称为多向色性。
❖ 一般单光轴二向色性,双光轴三向色性。
❖ 红宝石的切割要辨好方向以显出二向色性。
5.1.3配位键强度变化与祖母绿 的颜色、发光机理
❖ 红宝石中的黄-绿吸收变为祖母绿中的 黄-红吸收,因吸收带叠加少,蓝色透射带 变大而宽,红色透射几乎消失。
❖ 综合效果:祖母绿特有的绿色。
❖ 3.多向色性
❖ 祖母绿六方晶系,单光轴,有二向色性:
❖ 蓝绿色与黄绿色。
5.1.4 变石效应
❖ 配位场强度介于红宝石与祖母绿之间,会 产生什么颜色?
❖ 变石成分:铝酸铍 BeO·Al2O3或BeAl2O4 (纯净的称为金绿宝石,无色)含有少量 的铬(Cr2O3),配位场强度2.17eV, (2.23eV与2.05eV之间) 。
❖ 变石颜色:借助于不同光源 ❖ 蓝绿色(高色温光源下)象祖母绿 ❖ 深红色(低色温光源下)象红宝石
❖ 产生变石效应的条件是:
❖ 物质存在两个透射光带,一个位于光谱 的红色部分,一个位于蓝绿部分,两个 光带均匀地平衡,以使变石效应显著。
❖ 引起变石效应的杂质必须有合适的含量 以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种平衡。
❖ 变石为正交晶系,两个光轴,显三向色 性,在偏振光下,随不同取向,可观察 到紫红色、橙黄色、绿色。
❖ Al2O3有多种晶型,系列、系列、系列。 ❖ O2-作某种形式的密堆积,Al3+按一定比例填
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
❖ -Al2O3俗称刚玉。 ❖ O2-作六方密堆积,Al3+按组成比例填2/3
的八面体空隙,八面体间以共顶点、共棱、 共面方式连接。
❖ 三方晶系,晶胞参数a=0.512nm,若按六 方晶系划分,晶胞参数
❖ 1.键连变化与祖母绿的颜色机理 ❖ 无色绿柱石3BeO·Al2O3·6SiO2或Be3Al2Si6O18
整体键连比刚玉弱些。 ❖ Cr3+的垂直线左移,场强由2.23eV移到2.05eV, ❖ 4A24T1 吸收2.8eV(原3.0eV) ❖ 4A24T2吸收2.02eV(原2.23eV) ❖ 吸收峰的位置,形状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 例:Co(II)在水溶液中以[Co(H2O)6]2+存 在,呈粉红色,当它被萃取到煤油中,以四面体 配合物存在时显深蓝色。
❖ 这就是四面体配合物的颜色往往比正八面体 配合物的颜色深浓的原因。
❖ 实际复杂的分子内的各种运动互相影响,错 综复杂:
❖ 电子运动与振动偶合,暂时失去反演中心, 瞬间的d-d跃迁不再禁阻,但强度不大;
❖ 从2E返回基态是允许的,2E 4A2释放能量 1.79eV,以红光发射出,即红宝石的红色荧光“R 线”,一般光照下,不能单独看到,却能起到加重 红宝石颜色的效果。
❖ 用紫外灯(相当于4~5eV)照射黑暗中的红 宝石,可观察到灿烂、壮观的红色荧光。
❖ 红色荧光是两条很近的谱线:
❖ R1(1.788eV,693.5nm),R2(1.791eV,692.3nm) ❖ 分裂原因是八面体对称性的畸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