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
蓝色的秘密钴元素的神奇变化

蓝色的秘密钴元素的神奇变化在化学领域中,钴元素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过渡金属。
这种元素常常呈现出美丽的蓝色,引发了人们对其神奇变化的好奇。
本文将探讨蓝色的秘密及钴元素的神奇变化。
1. 钴元素的特性钴元素属于过渡金属,它的原子序数是27,化学符号是Co。
钴是一种坚硬的、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
它的电子配置为[Ar] 3d^7 4s^2,这使得钴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丰富的性质。
2. 钴元素的蓝色钴元素最引人瞩目的特性就是它能够呈现出迷人的蓝色。
这种蓝色并不是钴元素本身的颜色,而是钴所形成的化合物的颜色。
3. 钴的氧化态钴元素在不同的氧化态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其中,钴的氧化态为+2和+3的化合物呈现出蓝色。
4. 钴的蓝色化合物钴的蓝色化合物包括钴(II)氯化物、钴(II)硫酸盐等,它们都呈现出深沉而美丽的蓝色。
这些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染料、涂料和陶瓷等行业。
5. 钴的变色能力除了蓝色化合物外,钴元素还具有变色的能力。
在高温和不同的配位环境中,钴化合物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粉红色、绿色、紫色等。
6. 钴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钴元素对生物体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人体中的维生素B12中含有钴,它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十分关键。
此外,钴元素还利用在某些药物中,如抗癌药物。
7. 钴元素的应用由于钴元素的特殊性质,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钴元素广泛用于制造合金,如用于生产高强度的钴钢和磁性材料。
其次,钴还被用于电池制造、催化剂以及化学合成等领域。
综上所述,钴元素以其迷人的蓝色和神奇的变化而备受关注。
无论是在化学实验室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钴元素的独特魅力。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带来对钴元素及其神奇变化的更深入的认识。
过渡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过渡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探究过渡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2.研究过渡金属元素化合物在实验条件下的反应行为。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收集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好实验记录表;2.实验一:观察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变化。
a.取几种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如CuSO4、FeCl3、MnCl2等,分别倒入小试管中;b.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c.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
3.实验二:测试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溶解性。
a.取几种过渡金属的盐酸溶液,如CuCl2、FeCl3、MnCl2等,分别倒入小试管中;b.将少量的碳酸钠溶液滴加到各试管中,观察是否发生气体的产生或溶液的变化;c.根据观察结果判断试剂的溶解性。
4.实验三:测试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活性。
a.取少量过渡金属的盐酸溶液,如CuCl2、FeCl3等,分别倒入小试管中;b.加入少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的变化;c.根据观察结果判断溶液中过渡金属的催化活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一结果:a.CuSO4溶液颜色变化:从蓝色变成无色;b.FeCl3溶液颜色变化:从深黄色变成无色;c.MnCl2溶液颜色变化:从粉红色变成无色。
根据颜色变化的结果,可以判断溶液中过渡金属的离子态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颜色的改变。
2.实验二结果:a.CuCl2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后,产生了气泡,并有浑浊的沉淀物生成;b.FeCl3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后,产生了气泡,但没有生成沉淀物;c.MnCl2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没有产生气泡或沉淀物生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CuCl2溶液具有一定的溶解性,FeCl3溶液在碳酸钠的反应条件下不溶于水,而MnCl2溶液则完全溶解于水。
3.实验三结果:a.CuCl2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产生了棕红色的沉淀;b.FeCl3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产生了红棕色的沉淀;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CuCl2和FeCl3溶液都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能够促使反应的发生。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与稀有金属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与稀有金属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化学元素及其性质。
在元素周期表中,过渡金属和稀有金属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类别。
本文将深入探讨过渡金属和稀有金属的特点、性质和应用。
一、过渡金属过渡金属是指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一个或多个不满的d电子壳层。
过渡金属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高熔点和沸点:过渡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这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金属键和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变价性:过渡金属的化合物中,过渡金属离子可出现不同的氧化态,显示出较强的变价性。
这使得过渡金属离子在催化反应、光谱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3. 裂变性:过渡金属化合物常常可以通过赋予能量使其电子跃迁,从而发生裂变。
这种特性使得过渡金属化合物在荧光材料、激光器件等领域得到应用。
4. 色彩多样性:过渡金属化合物常常表现出丰富多样的颜色,这是由于不同氧化态的过渡金属离子吸收和发射不同波长的光。
这使得过渡金属化合物在颜料、染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过渡金属包括铁、铜、银、钼、铂等,它们在工业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铁在建筑、交通工具和机械制造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铜在电子、通讯和建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银在导电材料、反射材料和摄影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二、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是指元素周期表中f区的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一个或多个不满的f电子壳层。
稀有金属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稀有度高: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较低,因此得名稀有金属。
这使得稀有金属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
2. 耐腐蚀性好:稀有金属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可以抵抗氧化、腐蚀等外界环境的侵蚀。
这使得稀有金属在航空、化工和核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 罕见金属:稀有金属的存在形式多为分散态或矿石,因此开采和提炼稀有金属的成本较高,加之其用途广泛,使得稀有金属价格较高。
高中化学有色物质大全

高中化学有色物质大全高中化学中,有色物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有色物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实验室中,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有色物质及其相关知识。
1. 金属离子溶液金属离子溶液是实验中常见的有色物质。
当某些金属离子溶解在水中时,其溶液会呈现出特定的颜色。
例如,铁离子溶液呈现出淡黄色,铜离子溶液呈现出蓝色,铬离子溶液呈现出绿色等。
这些颜色是由金属离子的电子跃迁引起的,不同金属离子的电子跃迁能级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2. 过渡金属络合物过渡金属络合物是一类常见的有色物质。
过渡金属离子在与配体形成络合物后,其电子转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溶液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例如,铜离子与氨水(NH3)形成四氨合铜离子(Cu(NH3)4²⁺)的络合物,呈现出深蓝色。
这是由于络合物的形成改变了铜离子的电子跃迁过程。
3.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一类由中心金属原子或离子与多个配体形成配位键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通常呈现出明亮的颜色。
例如,紫色的[Co(H2O)6]²⁺,粉红色的[KMnO4]等。
这些有色配位化合物的颜色主要是由于配位原子或离子的变化以及电子的吸收和发射引起的。
4.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一些有机物分子结构上的共轭体系也能引起物质呈现出有色。
共轭体系中的π电子有较低的跃迁能级,可以吸收较长波长的可见光,因而呈现出有色。
例如,苯(C6H6)呈现无色,而具有共轭结构的苯类化合物(如芳香族化合物)多呈现出黄色至红色。
5. 部分过渡金属氧化物部分过渡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氧化态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是由于氧化物的电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能带结构的变化。
例如,二氧化钛(TiO2)在纯净状态下是白色的,但掺杂不同的氧化态(如二价钛或三价钛)后,颜色会发生变化。
总结:高中化学中,有色物质的研究对于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离子溶液、过渡金属络合物、配位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以及部分过渡金属氧化物都是常见的有色物质。
两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也叫过渡金属氧化物,是一类由过渡金属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具有多种重要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广泛应用于催化、电池、磁性材料、光电材料、传感器等领域。
一、结构和性质1. 结构:两性氧化物具有较复杂的结构,以氧气化物(O2-)和过渡金属离子(Mn+)构成的正离子为基础结构单元,通常呈多晶或非晶态。
比如,二氧化钛(TiO2)的晶体结构为四面体配位(TiO4)。
2. 物理性质:(1) 多种颜色:不同的两性氧化物具有不同的颜色,如二氧化钛呈白色、氧化铁呈红棕色、氧化锰呈紫红色等。
(2) 电学性质:两性氧化物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半导体性质,常用于制备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等器件。
(3) 磁学性质:由于含有过渡金属元素,部分两性氧化物表现出磁性,如γ-Fe2O3和CoFe2O4等。
(4) 光学性质:许多两性氧化物表现出非线性光学效应,可应用于制备可调谐激光器、光限幅器等。
3. 化学性质:(1) 可溶性:两性氧化物在强酸和强碱中可溶,如二氧化铝可在浓碱中溶解,但在弱酸中难以溶解。
(2) 氧化性:二氧化锰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于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
(3) 催化性:部分两性氧化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如三氧化二铁(Fe2O3)和氧化钒(V2O5)在甲烷催化燃烧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
二、应用1. 催化剂:由于两性氧化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的催化中,如二氧化钛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氧化钒在乙烯类化合物生产中的应用等。
2. 电池材料:两性氧化物作为电池阳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和循环性能,如锂离子电池中广泛使用的锂钴氧化物(LiCoO2)和锂铁磷酸(LiFePO4)等。
3. 光电材料:由于部分两性氧化物具有非线性光学效应和较强的光催化性能,可应用于光电材料制备,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和光电催化剂、氧化铈光催化剂等。
4. 磁性材料:部分两性氧化物表现出磁性,可应用于磁存储材料、信号处理器件等领域,如γ-Fe2O3和CoFe2O4。
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

常见过渡金属离子及化合物颜色:一.铜副族(IB):1.1铜化合物:焰色绿;CuF 红;CuCl 白↓;CuBr 黄↓;CuI 棕黄↓;Cu2SO4灰黑色(在水溶液中歧化)CuCN 白↓;Cu2O暗红;Cu2S 黑;CuF2 白;CuCl2 棕黄(浓溶液黄绿);CuBr2 棕;Cu(CN)2 棕黄;CuO 黑;CuS黑↓;CuSO4 无色;CuSO4·5H2O 蓝;Cu(OH)2 淡蓝↓;Cu(OH)2·CuCO3 墨绿;[Cu(H2O)4]2+蓝;[Cu(OH)4]2‐蓝紫;Cu(NH3)4]2+ 深蓝;[CuCl4]2‐黄;[Cu(en)2]2+ 深蓝紫;(CuCO3·Cu(OH) 2)亮红色(孔雀石)(Cu3 (CO3) 2 (OH) 2)蓝色(石青)K2[Cu(CO3)2](暗蓝色)、K2 [Cu(CO3)2]·2H2O(亮蓝色)K2[Cu(CO3)2]·4H2O(浅蓝绿色)炔铜红↓.1.2 银化合物:AgOH 白(常温分解);Ag2O 黑;新制AgOH 棕黄(混有Ag2O);蛋白银(AgNO3滴手上) 黑↓;AgF 白;AgCl 白↓;AgBr 淡黄↓;AgI 黄↓(胶体);Ag2S 黑↓;Ag4[Fe(CN)6]白↓;Ag3[Fe(CN)6] 白↓;Ag+,[Ag(NH3)2]+,[Ag(S2O3)2]3‐,[Ag(CN)2]‐无色.1.3 金化合物:HAuCl4·3H2O 亮黄晶体;KAuCl4·1.5H2O 无色片状晶体;Au2O3 黑;H[Au(NO3)4]·3H2O 黄色晶体;AuBr 灰黄↓;AuI 柠檬黄↓.二.锌副族(IIB):2.1 锌化合物:ZnO 白(锌白颜料)↓;ZnI2 无色;ZnS 白↓;ZnCl2 白色晶体(溶解度极大,水溶液酸性).2.2 镉化合物:CdO 棕灰↓;CdI2 黄;CdS 黄(镉黄颜料)↓;HgCl2(升汞) 白色;HgNH2Cl白↓;Hg2Cl2(甘汞) 白↓.2.3 汞化合物:HgO 红(大晶粒)或黄(小晶粒)↓;HgI2 红或黄(微溶);HgS 黑或红↓;Hg2NI·H2O 红↓;Hg2(NO3)2 无色晶体.三. 钪副族(IIIB):略四.钛副族(IVB):4.1 钛化合物:Ti3+ 紫红;[TiO(H2O2)2]2+ 橘黄;H2TiO3 白色↓;TiO2 白(钛白颜料)或桃红(金红石)↓;(NH4)2TiCl6 黄色晶体;[Ti(H2O)6]Cl3 紫色晶体;[Ti(H2O)5Cl]Cl2·H2O 绿色晶体;TiCl4 无色发烟液体.4.2 锆、铪:MO2,MCl4 白.五. 钒副族(VB):5.1 钒化合物:V2+ 紫;V3+ 绿;V4+ 蓝;V5+ 黄;VO 黑;V2O3 黑;VO2 黄;V2O5 黄或砖红;水合V2O5 棕红;饱和V2O5 溶液(微溶) 淡黄.VO4^3‐黄。
第四章 有机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合成01

R/
R/ LnM
H
LnM=CHR +R/H CHR
H
金属有机化学
R/ CH 2 LnM H C H H C R R LnM CH2 CH2 CR2 + R'H
(IV)
反应(III)和(IV)表示从二烷基络合物攫取氢而生成 的氢基-烷基络合物,再发生RH的还原消除。这种还原 消除反应,有时也紧接着二烷基络合物的β-消除反应而 发生,此时,生成比例为1:1的烷烃 RH和烯烃(R -H),可以 认为是发生了烷基的歧化反应:
OLi Cr(CO)6 + PhLi (OC)5Cr Ph CH2N2 CH3OSO2F (OC)5Cr OC H3 Ph H
+
OH (OC)5Cr Ph
金属有机化学
(2)卡宾前体法 这种方法是将含卡宾结构的化合物(即前体,precursor) 作为配体,与适当金属配合物进行反应。某些活泼氮化物和 富电子烯烃是常用的前体。
加热
[CpMo(CO3)]2
金属有机化学
环戊二烯基配合物
其化合物可分为三类: ⑴平行双环的夹心型 二茂铁 双环平行, 金属夹在中间
⑵歪斜双环型
一氯氢根二茂和锆 (η8- C5H5)2ZrHCl 二羰基三苯基瞵茂合锰
⑶单环型
金属有机化学
一些过渡金属羰基环戊二烯基配合物
配合物 (η5-C5H5)2Ti(CO)2 (η5-C5H5)2Zr(CO)2 (η5-C5H5)2Hf(CO)2 (η5-C5H5)V(CO)4 (η5-C5H5)2V(CO) (η5-C5H5)2Nb(CO)4 (η5-C5H5)Ta(CO)4 (η5-C5H5)2Cr2(CO)6 (η5-C5H5)2Cr (CO) 颜色 红棕色 紫色 紫红色 桔黄色 暗棕色 红色 桔黄色 暗绿色 绿色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特点与应用

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特点与应用过渡金属是指位于d区的元素,它们在原子内外电子的排布上具有特殊性质,呈现出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从元素周期表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过渡金属的特点和应用。
一、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特点过渡金属具有以下特点:1. 化合价多变性:过渡金属能够在化合物中以不同的化合价存在。
这一特点使得它们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化合物,从而拓展了它们的应用领域。
2. 原子尺寸和离子半径变化规律:过渡金属的原子尺寸和离子半径在周期表中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随着元素周期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离子半径则呈现复杂的变化规律。
3. 异常磁性:过渡金属具有较强的磁性,其中铁、镍和钴是常见的磁性过渡金属。
这一特点使得它们在制造电磁设备、磁性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4. 催化性能:过渡金属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尤其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广泛。
比如,钯金属催化剂常用于化学合成中的氢化反应和氧化反应。
5. 彩色离子: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往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这是由于过渡金属能够吸收和发射可见光范围内的电磁波,使物质呈现不同的颜色。
二、过渡金属的应用1. 催化剂应用:过渡金属常被用作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铂金属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中起到催化还原的作用,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钯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能够加速氢化和氧化反应,提高反应速率。
2. 电池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常被用作电池材料。
锰酸锂是一种常用的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特点。
3. 金属合金:过渡金属是制备金属合金的重要成分。
例如,钢中加入适量的铬、钼等过渡金属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使其具备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4. 光电器件: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是光电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广泛应用于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5. 颜料和染料:过渡金属化合物常被用作颜料和染料,给产品带来丰富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过渡金属离子及化合物颜色:
一.铜副族(IB):
1.1铜化合物:焰色绿;CuF 红;CuCl 白↓;CuBr 黄↓;CuI 棕黄↓;CuCN 白↓;Cu2O 暗红;Cu2S 黑;CuF2 白;CuCl2 棕黄(溶液黄绿);CuBr2 棕;Cu(CN)2 棕黄;CuO 黑;CuS黑↓;CuSO4 无色;CuSO4·5H2O 蓝;Cu(OH)2 淡蓝↓;Cu(OH)2·CuCO3 墨绿;[Cu(H2O)4]2+蓝;[Cu(OH)4]2‐蓝紫;[Cu(NH3)4]2+ 深蓝;[CuCl4]2‐黄;[Cu(en)2]2+ 深蓝紫;炔铜红↓.
1.2 银化合物:AgOH 白(常温分解);Ag2O 黑;新制AgOH 棕黄(混有Ag2O);蛋白银(AgNO3 滴手上) 黑↓;AgF 白;AgCl 白↓;AgBr 淡黄↓;AgI 黄↓(胶体);Ag2S 黑↓;Ag4[Fe(CN)6]白↓;Ag3[Fe(CN)6] 白↓;Ag+,[Ag(NH3)2]+,[Ag(S2O3)2]3‐,[Ag(CN)2]‐无色.
1.3 金化合物:HAuCl4·3H2O 亮黄晶体;KAuCl4·1.5H2O 无色片状晶体;Au2O3 黑;
H[Au(NO3)4]·3H2O 黄色晶体;AuBr 灰黄↓;AuI 柠檬黄↓.
二.锌副族(IIB):
2.1 锌化合物:ZnO 白(锌白颜料)↓;ZnI2 无色;ZnS 白↓;ZnCl2 白色晶体(溶解度极大,
水溶液酸性).
2.2 镉化合物:CdO 棕灰↓;CdI2 黄;CdS 黄(镉黄颜料)↓;HgCl2(升汞) 白色;HgNH2Cl
白↓;Hg2Cl2(甘汞) 白↓.
2.3 汞化合物:HgO 红(大晶粒)或黄(小晶粒)↓;HgI2 红或黄(微溶);HgS 黑或红↓;
Hg2NI·H2O 红↓;Hg2(NO3)2 无色晶体.
2.4 ZnS 荧光粉:Ag 蓝;Cu 黄绿;Mn 橙.
三. 钪副族(IIIB):略
四.钛副族(IVB):
4.1 钛化合物:Ti3+ 紫红;[TiO(H2O2)2]2+ 橘黄;H2TiO3 白色↓;TiO2 白(钛白颜料)或
桃红(金红石)↓;(NH4)2TiCl6 黄色晶体;[Ti(H2O)6]Cl3 紫色晶体;[Ti(H2O)5Cl]Cl2·H2O 绿色晶体;TiCl4 无色发烟液体.
4.2 锆、铪:MO2,MCl4 白.
五. 钒副族(VB):
5.1 钒化合物:V2+ 紫;V3+ 绿;V4+ 蓝;V5+ 黄;VO 黑;V2O3 黑;VO2 黄;V2O5 黄或
砖红;水合V2O5 棕红;饱和V2O5 溶液(微溶) 淡黄. VO4^3‐黄。
5.2 钒酸根缩聚:随着V 原子个数的增多,由浅黄——〉深红.
5.3 铌、钽:略.
六.铬副族(VIB):
6.1 铬化合物:Cr2+ 蓝;Cr3+ 紫;Cr2O7^2‐橙红;CrO4^2‐黄;Cr(OH)3 灰蓝;Cr2O3 绿;CrO3 暗红色针状;[CrO(O2)2]OEt2 蓝;CrO2Cl2 深红色液体;Na2Cr2O7,K2CrO7 橙红;Ag2CrO4砖红↓;BaCrO4 黄↓;PbCrO4 黄↓.
6.2 紫红Cr2(SO4)3·18H2O——〉绿色Cr2(SO4)3·6H2O——〉桃红Cr2(SO4)3
暗绿[Cr(H2O)4Cl2]Cl—冷却HCl—〉紫色[Cr(H2O)6]Cl3—乙醚HCl—〉淡绿[Cr(H2O)5Cl]Cl2
[Cr(H2O)6]3+ 紫;[Cr(H2O)4(NH3)2]3+ 紫红;[Cr(H2O)3(NH3)3]3+ 浅红;[Cr(H2O)2(NH3)4]3+ 橙红;[Cr (NH3)5H2O]3+ 橙黄;[Cr(NH3)6]3+ 黄.
6.3 钼、钨:MoO3 白;棕色MoCl3;绿色MoCl5;MoS3 棕色↓;(NH4)3[P(Mo12O40)]·6H2O 黄色晶状↓;WO3 深黄;H2WO4·xH2O 白色胶体.
七. 锰副族(VIIB):
7.1锰化合物:Mn2+ 肉红;Mn3+ 紫红;MnO4^2‐绿;MnO4^‐紫;MnO3^+ 亮绿;Mn(OH)2白↓;MnO(OH)2 棕↓;MnO2 黑↓;无水锰盐(MnSO4) 白色晶体;六水合锰盐(MnX2•6H2O,X=卤素,NO3,ClO4) 粉红;MnS•nH2O 肉红↓;无水MnS 深绿;MnCO3 白↓;Mn3(PO4)2 白↓;KMnO4 紫红;K2MnO4 绿;K2[MnF6] 金黄色晶体;Mn2O7 棕色油状液体.
7.2 锝、铼:略.
八.铁系(第四周期VIII 族):
8.1 铁化合物:Fe2+ 浅绿;[Fe(H2O)6]3+ 浅紫;[Fe(OH)(H2O)5]2+ 黄;FeO4^2‐紫红;FeO 黑;Fe2O3 暗红;Fe(OH)2 白↓;Fe(OH)3 棕红↓;FeCl3 棕红晶体;无水FeSO4 白;FeSO4·7H2O 绿;K4[Fe(CN)6](黄血盐) 黄色晶体;K3[Fe(CN)6](赤血盐) 红色晶体;Fe2[Fe(CN)6] 普鲁士蓝↓;Fe[Fe(CN)6] 黑↓;Fe(C5H5)2(二茂铁) 橙黄色晶体;M2Fe6(SO4)4(OH)12(黄铁矾,M=NH4,Na,K) 浅黄色晶体;Fe(CO)5 黄色液体.
8.2 钴化合物:Co2+ 粉红;CoO 灰绿;Co3O4 黑;Co(OH)3 棕↓;Co(OH)2 粉红↓;Co(CN)2红;K4[Co(CN)6] 紫色晶体;Co2(CO)8 黄色晶体;[Co(SCN)6]4‐紫;氯化钴脱水变色:粉红CoCl2·6H2O—325K—〉紫红CoCl2·2H2O—3l3K—〉蓝紫CoCl2·H2O—393K—〉蓝CoCl2.
8.3 镍化合物:Ni2+ 亮绿;[Ni(NH3)6]2+ 紫;Ni(OH)2 绿↓;Ni(OH)3 黑↓;无水Ni(II)盐黄;Na2[Ni(CN)4] 黄;K2[Ni(CN)4] 橙;Ni(CO)4 无色液体.
九.铂系元素(第五、六周期VIII 族):Os 蓝灰色易挥发固体;Pd↓(aq) 黑;OsO4 无色有
特殊气味气体;H2PtCl6 橙红色晶体;Na2PtCl6 橙黄色晶体;M2PtC l6(M=K,Rb,Cs,NH4) 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