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一、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
4.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常用的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出的*应在主题、内容、层次、结构、行款、书写等方面合乎要求,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二、阅读篇目《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灯下漫笔》、《论学问》、《冯谖客孟尝君》、《张中丞传后叙》、《故都的秋》、《香市》、《爱尔克的灯光》、《饮酒》(其五)、《山居秋暝》、《行路难》、《蜀相》、《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关山月》、《再别康桥》、《声声慢》(寻寻觅觅)、《前赤壁赋》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三、课文知识要点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的驳论性质,掌握*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冉有、季路及见于孔子曰(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社稷之臣也。
(4)无乃尔是过与?(5)谁之过与?(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陈情表》了解*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常识)必背复习资料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常识)必背复习资料文学常识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 221 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
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 305 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
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18、《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知识点汇总

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知识点汇总1.诗经古称诗或诗三百 ;汉代以后才成为儒家经典..2.诗经形成于上古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期间..3.两汉时代解读和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诗”..4.两汉时代传授诗经的齐鲁燕为今文经学;毛诗为古文经学..5.被后世称作“千古伤心之祖”的是诗经中的蒹葭一诗..6.从孔子始;就有诗“不读诗;无以言”的总体功能评价..7.为明了诗经意旨;毛诗不仅对诗歌艺术的基本原则、特点等问题进行阐释;还在每篇之下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解说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意义;被称为“诗小序”..8.汉代是对诗经进行经学解读的时代;直到宋代; 朱熹等学者另辟蹊径;开辟了诗经解读的新类型..9.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颂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为内容的诗歌..10. 诗经共300余篇;包括风;雅;颂各体..11.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编辑成集..12.离.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题目的意思.遭遇忧...13.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诗篇有湘夫人和湘君 ..14.九歌中的祭祀对象可以分为天神、地神、人鬼三类..15.山鬼是九歌中最美丽的诗篇;有学者认为描写的是巫山神女的传说..16.在屈原的作品天问中;他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什么”和“为什么”..17.宋人总结楚辞有“书楚语、作楚声和纪楚地;名楚物”的特征..18.楚辞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19.朱熹对诗人屈原的评价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爱国之诚心;不辨自显”..屈原其人其辞的光芒哺育了后代无数中国文学上的伟大人物;如李白、李贺、苏轼..21.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 “其恕乎;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22.曾参用忠、恕二字概括孔子之道..23.“为仁由己”是孔子的思想..24.孟子认为人都有“四心”;即仁、义、礼、智..25.“制民之产”是孟子提出的..26.“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P..27.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 ..28.庄子内篇中的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29.庄子认为要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庄子又把这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斋”、“坐忘”..30....两家文化构成中国思想当中的两条路向;这两条路向又互济互补..31.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道为代表..32.战国末年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综合了早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道的“势”;建立了自己的法家理论体系..33.法家的主要代表作有韩非子、商君书..34.战国中后期; 墨家与儒学并为当时的两大“显学”..35.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相爱..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哲学..36.在历史上齐名并称史汉;列我国二十四史的是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和班固创作的汉书..37.司马迁首先创立了“以人为经;以事为纬”的纪传体史书体例..38.史.被鲁迅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39.史记是一部“成一家之言”、洋溢着激情和个性的文学着作..40.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了游侠那种“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41.司马迁为刺客作传;主要是极力歌颂刺客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品质..42.司马迁充分肯定工商业者经营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专门写了货殖列传 ..43.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游侠那种“其言必信;其言必果;已诺必成”和“不矜其能羞伐其饰”的道德情操..44.班固在苏武传里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粪土王侯”的民族英雄的形象..45.班固在苏武传里歌颂了苏武不计较个人恩怨;而以国家利益为重;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的高尚品质..46.魏晋风度的主要特点是超然与忧愤的交织 ..47.从人生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是“人的觉醒”的时代..48.世说新语中伤逝一章记录了魏晋士人悼亡伤逝的言语..49.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总结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发出沉重的感叹..50.嵇.是与山聚源绝交书的作者..51.竹林七贤中最重要的两个人物;一是山巨源 ;一是嵇康..52.归园田居中的“樊笼”和“自然”都具有双重指向;樊笼是指人存在的非本然状态和对人的存在的本然性的束缚 ;自然是指自然形态本身和人的本性..53.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个人主义宣言书..54.魏晋士人中;超然的代表人物是嵇康..忧愤的代表人物是阮籍..55.陶诗云: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6.盛唐是艺术全面繁荣的时期;张旭草书、裴旻剑舞与_李白歌诗__歌诗并称“三绝”..57.盛唐的音乐机构除了太常寺外;还有_教坊_梨园..58.盛唐诗人希望自己的诗被入乐歌唱;如王昌龄、_王之涣高适有“旗亭画壁”之事..59.王维是盛唐最着名的歌词作者之一;他的送元二使安西曾以_渭城曲_的曲调演唱..60.杜甫饮中八仙歌描绘盛唐士人的潇洒风神;其中对李白的描绘是: _李白一斗诗百篇_;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61.“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是_高适_的诗句..62.“莫言贫贱自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是_崔颢_的诗句..63.“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是_岑参__的诗句..64.“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是李白_古风中的诗句..65.“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是_王维_的诗句..66.王湾江南意颔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时序交替;有一种壮盛的气势和喜悦的情思..67.代表初盛唐之交最高成就的诗;是_张若虚_的春江花月夜..6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高适_燕歌行中的句子..69._王昌龄_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被推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70.盛唐被称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的诗人是_王昌龄..71.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_对影成三人..”72.李白山中问答: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_别有天地非人间_..”73.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_气象浑厚_..74.盛唐诗兴象玲珑的特点;与盛唐人普遍采用_兴会_的创作方式有关..75.作为概括盛唐诗总体风格的概念;“盛唐之音”是风骨遒劲、_兴象玲珑_、平易自然的统一..76.盛唐___王维___的诗富于诗情、画意和音乐美;故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评曰: “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77.“骈文”又名_骈俪、俪文、俪偶、四六、今体、时文;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讲究用典和藻饰的美文..78.“古文”作为文体的概念始于中唐;由韩愈首创..79.纵观中国文学史;“古文”所指中国古代散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_先秦两汉的传统散文的传统散文;一是由_唐宋古文家_ 开创、后世沿用的新体古文..80.骈文是丰厚的中国文化土壤孕育出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化多种要素积淀的产物;同时;它具有_对称美、_含蓄美、色彩美、音乐美等美学特征..81.所谓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倡扬儒学、反对佛老、提倡自然质朴的秦汉散文;反对浮靡绮丽的六朝骈文;在_文体_、文风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散文革新运动..82.北宋中期;_欧阳修_ 、苏轼高举唐代古文运动的大旗;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文学主张;相继领导并完成了宋代古文运动;才取得了古文对骈文的最终胜利..83.在一脉相承的唐宋古文运动中;有众多的作家参与其中;“唐宋八大家”;其文章被称为_唐宋古文..84.古文家中成就最高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苏洵、苏轼和苏辙;被誉为_唐宋八大家_..85.中国历史上素有发愤着书的传统;作家从自身的经历中认识到人生失意;于己是大不幸;于创作则极有利..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借题发挥提出了不评则鸣的观点..86.苏轼则博采众长;强调辞达;主张表情达意要准确自然;当行即行;当止则止;反对芜词累句..87.唐宋古文语言既避免了传统散文语言的古奥;又避免了骈文语言的浮艳;走上了规范_化和通俗化的道路..88.韩愈重视作家的个人修养;认为道德完善和勤学苦练是提高艺术水平的两个方面..他根据孟子的“养气”说;提出“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的_养气_论..89.对传统文体大胆改造之外;唐宋作家还创造了不少新的文体..如韩愈创造了解、“杂说”一类文学意味较浓的杂文新体裁..90.欧阳修、苏轼开创了文赋的新形式;其中苏轼的赤壁赋最为有名;文中有叙事、抒情和议论;或韵或散;不拘格套;优美动人..。
专升本语文复习资料全

1、写作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风格:说理畅达,抒情委婉(2)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平易自然(3)李白的诗歌风格:雄奇壮丽,飘逸奔放(4)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5)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平易通俗(6)王维的诗歌风格:清丽自然,清新淡雅(7)孟郊的诗歌风格:诗中多苦语,与贾岛的风格并称“郊寒岛瘦”(8)李煜的词作风格:前期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痛(9)辛弃疾的词作风格:雄奇豪壮,苍凉沉郁(悲壮沉郁)(10)陆游的诗歌风格:近似李白(豪放,气魄雄浑)(11)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前期清丽婉转;后期悲伤低沉(12)秦观的词作风格:前期情致缠绵;后期低沉哀伤(15)姜夔的词作风格:清雅空灵(13)戴望舒的诗歌风格:前期哀怨感伤;后期充满激情,爱憎分明(14)欧·亨利小说的风格:“含泪的微笑”2、文学主张(1)王安石:文章当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2)欧阳修:明道、致用、事信、言文(3)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4)龚自珍:更法,改图3、作者简介(1)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我国历史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核心思想“仁”,政治提倡“仁者爱仁,克己复礼”,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至高境界“杀身成仁”(3)李密,名虔,字令伯,(西)晋初散文家。
(4)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坛领袖第一人,北宋诗文革新家,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北宋著名文学家,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北宋文学成就最高者。
(6)李斯,秦朝唯一的文学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7)魏徵,字玄成,初唐著名政治家,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8)柳宗元,字子厚,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韩柳”。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1.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
2.有“亚圣”之称的(孟子)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秋水》中对话的两个神话人物是(黄河伯和若)。
4.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主要批判了其祖父在照壁上写家训“长宜子”四个字。
5.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种树郭橐驼传》是具有寓言性质的(传记作品)。
7.《报一丈书》鞭笞的三个反面人物是(干谒者、权者和门者)。
8.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9.唐代诗人中被称为“小社”的是(商隐和杜牧)。
10.白居易的《杜陵叟》诗的副标题是“伤农夫之困也”。
11.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论证方法是(归纳法)12.先秦散文中最多采用寓言形式、最富浪漫色彩的是《庄子》13.以现存九千三百多首诗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数量最为罕见的诗人是(陆游)14.《选择与安排》一文的作者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15.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元杂剧)16.“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格是(夸)17.“望洋兴叹”一语出自《庄子》 18.《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字的意思是(屡次) 19.《国殇》选自《九歌》 20.辛弃疾的作品集是《稼轩词》 21.“逝者如斯”一语出自《论语 ?子罕》 22.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创造社)23.《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24.冰心在《往事》一文中,用什么形象的特征象征人的品格(大海)25.“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一句的作者是(曹操) 26.“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源自《孟子》 2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的作者是(煜)28.《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故不我若也”一句从语法上看属于(宾语前置)29.《蜀相》是一首(七律) 30.《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31.“数”字作“计算”义解的是: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32.《心灵的灰烬》一文的作者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33.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北京) 34.《米龙老爹》在叙述方法上的特点是(倒叙方式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 35.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像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庄子)36.说“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的哲人是(耶曼) 37.“茕茕子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情表》。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诸子散文1.诸子的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分别是儒、墨、道、法诸家的著作。
( 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的)2.语录体阶段:代表作《论语》、《墨子》对话体阶段:代表作《孟子》、《庄子》专题论文阶段:代表作《荀子》、《韩非子》●《论语》八则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称“四书五经”。
3.《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含义是“爱人”,就是对人的尊重、同情和爱护,“仁” 同时又是孔子提倡的道德修养。
4.《论语》的主要特点: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5.通过《论语》八则的学习,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 八则内容的整合) (参考:孔子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成理想人格。
他的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书本知识的学习,排在第二位。
他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而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
他强调追求利益名誉本无可厚非,但行为动机手段途径必须符合正途和道义。
从儒家的仁爱思想出发,他还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在孔子心目中,仁者和智者都是他心目中的君子。
)6.词语解释吾日三省吾身(检查,查看) 子曰:“盍各言尔志。
”(何不)谨而信,汎爱众(谨:寡言少语谓之谨;汎:同“泛”,广泛的意思。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终食:吃完一顿饭;违:离开)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造次:匆忙仓促;颠沛:跌倒,挫折,流离失所)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施劳:表白功劳) 君子周急不济富(周济,救济)知者乐水: (同"智”,聪明智慧) 士不可以不弘毅(广大刚强)7.名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完整版)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特殊文体(一)古代散文:语录体:《论语》(《论语十则》)纪传体:《史记》(通史)、《汉书》(断代史);史传:《张中丞传后叙》(叙事散文)书信体:韩愈《答李翊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史论体: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游记体: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寓言体:柳宗元《寓言二则》、《种树郭驼橐传》奏章体:李斯《谏逐客书》(二)古代诗歌1、古体诗:四言古诗(《诗经》体):《诗经》的《氓》(弃妇诗、叙事诗)、《关雎》、《蒹葭》(爱情诗);五言古诗: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田园诗)七言古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乐府古题、爱情诗)、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乐府旧题)杂言诗:屈原《渔父》、王粲《登楼赋》(借景抒情诗)、李白《行路难》(乐府旧题诗)楚辞体:屈原《离骚》、《国殇》乐府诗: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古题乐府(《行路难》、《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新乐府(《游子吟》(五言古诗)歌行体:曹操《短歌行》、《春江花月夜》、白居易《怅恨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乐府旧题)、李白《行路难》3、歌行体:王昌龄《从军行》(七绝、边塞诗)、;曹操《短歌行》(四言诗);陆游《金错刀行》(爱国诗);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边塞诗、送别诗)4、乐府诗: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乐府古题:曹操《短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行路难》、陆游《关山月》新乐府:白居易《卖炭翁》、《杜陵叟》;孟郊《游子吟》(五言诗)2、格律诗(近体诗、今体诗):(1)绝句(四句一首):五绝:李白《静夜思》七绝: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乐府古题)、张继《枫桥夜泊》李白《望天门山》、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别诗)(2)律诗(八句或八句以上一首)五律:王维《山居秋暝》(山水田园诗)七律:杜甫《登高》、《秋兴八首》;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爱情诗)、《锦瑟》;陆游《书愤》(爱国诗)5、词的分类:(1)婉约词派:柳永《雨霖铃》、《八声甘州》;李清照《声声慢》;姜夔;周邦彦等。
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背知识点—重要文学作品

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背知识点—重要文学作品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背知识点——重要作品1.《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2.《诗经》:基本信息: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共305篇,约编成于春秋中叶。
别称:“诗”、“诗三百”。
代表作:《蒹葭》、《关雎》、《氓》。
内容:风(160)、雅(105)、颂(40)。
手法:赋、比、兴。
地位:①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②现实主义诗风的源头。
艺术特色:四言为主,常用重章叠句,多用比兴,讲究韵律和节奏。
3.《楚辞》:基本信息:战国后期产生于长江流域一带楚国(楚地)的一种新兴的诗体。
《楚辞》由屈原等作家的作品选辑而成的文集。
代表作:《离骚》、《九歌》。
特点: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地位: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浪漫主义诗风的源头。
4.《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特点:语言简洁,富有格言色彩。
地位: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十三经”之一。
5.《孟子》:基本信息:完成于战国中期。
是一部记录孟子思想、言论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及其弟子。
内容:由《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组成,各分上下,共7篇14卷。
主张:“性善论”、“仁政”、“德治”。
地位: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
6.《道德经》:道家学派代表性著作。
老子。
今通行本分上、下二编八十一章。
《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
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7.《国语》:基本信息:别称《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代表作:《邵公谏厉王弭谤》、《史伯对桓公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305篇。
2.《诗经》本名《诗》,又称《诗三百》。
3.《诗经》的“六义”指“风雅颂”三种形式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是民谣土乐,包括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是《诗经》中最有价值民主性精华最多的部分。
《雅》是贵族士大夫诗歌,分大雅和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时歌功颂德所用。
)4.《诗经》的特点:其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复叠式章法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优美。
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是中国诗歌的辉煌开端。
5.分析“重章叠句”的特点以及作用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重章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歌的主题,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了情感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的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情感,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
●《伐檀》1.选自《诗经·魏风》,是魏国的民歌,2.主题:是一首嘲弄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伐檀》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艺术手法:(《伐檀》是如何反映这一社会现实的? )1.它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区别,一些人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另一些人不种不猎却过着优裕的生活,这是明显不合理的。
结局以讽刺的口吻,昭示出那些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君”们的原形,揭露了他们寄生虫的本质。
2.章法结构上采用的反复重沓的形式,为的是强化主题,突出重点。
句式长短错落、灵活多变,富有感染力。
4.词语解释: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稼:种田;穑:收割;胡:何,为什么;廛:束,捆。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狩;冬猎;县:同“悬”,挂。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空,白) 河水清且直漪(河水直条状的波纹)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三岁的兽) 置之河之漘兮(水边)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熟食) 置之河之干兮(河岸)●《黍离》1.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
2.主题:被认为是东周大夫悲悼宗周的覆亡之作。
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思想内容)3.艺术特点:1.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
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 ,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2.采用质问的手法,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4.词语解释: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行迈:远行;靡靡:迟迟,缓慢样子;中心:内心摇摇:心神不宁)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悠悠:遥远的样子;苍天:青天)行迈靡靡,中心如噎(这里指哽咽)●《采葛》1.选自《诗经·王风》,这是写情人相思之词。
2.主题:《采葛》书写的是热恋中的男子度日如年,渴望与恋人相见的强烈感受。
3.艺术特点:主要是重叠的复沓形式,“采葛”、“采萧”、“采艾”写的都是劳动生活,但思念的情感却一层比一层更深,从“三月”到“三秋”“三岁”,作者抒发对所爱女子的眷恋,展示的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巨大差距,夸张却不失真。
4.词语解释: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义同三季)5.名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汉广》1.选自《诗经·周南》,这是一首恋情诗。
2.主题:《汉广》的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3.艺术特点:1.首章连用四个比喻,四次强化追求到所爱之人是不可能的事,足见倾慕之深、渴望之切与失望之极。
2.二三章重复首章后四句,重章叠句加强了抒情效果,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4.词语解释: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息也) 翘翘错薪(比喻杂草丛生)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永: 水流长也;方:坐木筏渡江)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归:嫁也;秣:喂马)●《式微》1.选自《诗经·邶风》2.主题: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出的怨声。
3.艺术特色:1.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
2.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句句用韵,每章换韵,充分表达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4.词语解释: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微:非;躬:身体)●《采薇》1.选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千古厌战诗之祖”2.主题:描写戍卒在出征归途中对同猃狁战争的回顾及其哀怨,表现了诗人的忧时之情。
3.艺术特点:1.前三章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采用比兴的手法,抒发思家盼归之情;随着时间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2.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千古名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4.词语解释:薇亦作止(生) 靡室靡家(无) 不遑启居(闲暇)靡使归聘(探问) 王事靡盬(休止) 我行不来(回家)小人所腓(“庇”的假借,隐蔽) 雨:作动词,下雨。
霏霏:雪花纷飞貌●《楚辞》1.楚辞亦作“楚词”,本为楚地歌谣,战国后期由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的集体传作过渡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汉代刘问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入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2.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既是诗体名称,也是一部诗集名称3.《楚辞》与《诗经》在体式上有什么不同?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以四言为主,篇幅比较短,风格朴素。
《楚辞》则篇幅宏阔,汪洋态肆,诗歌结构、篇幅都扩大了。
其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采用大量的楚地方言,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烂,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4.《楚辞》中以屈原作品最多(《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质量最高,他的《离骚》是《楚辞》代表作(中国古代最早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故后又有楚辞这种文体为“骚体”,历史上“诗骚”并称,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全文的两座高峰。
●《国殇》1.选自《九歌》,2.主题:这首诗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国殇,指为国牺牲的人。
3.层次结构大意:全诗分三节。
第一节描绘车战的激烈场面。
第二节写楚方寡不敌众,全部战死的悲壮场面。
第三节是对为国战死者的赞颂。
4.艺术特点:屈原将动态过程的描述和静态雕像的刻画紧密结合。
在动态过程的描述中将大场面的鸟瞰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在静态雕像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而这种结合又同战争的步步展开、诗人感情的层层发展协调一致。
5.词语解释:操吴戈兮被犀甲(操:拿着被:通“披”) 凌余阵兮躐余行(凌:侵犯躐:践踏)左骖殪兮右刃伤(倒地而死) 霾两轮兮絷四马(霾:通“埋”。
“絷”:绊住)天时坠兮威灵怒(通“怼”,恨) 子魂魄兮为鬼雄(鬼中雄杰)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挟:携,拿;惩:恐惧,悔恨)●《橘颂》1.出自《九章》,是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2.主题:诗人以橘树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
3.写作特点: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咏物抒情各有侧重,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橘树的形象是诗人用以激励自己坚守节操的榜样。
4.词语解释: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徕:通“来”;服:习惯) 深故难徙,更壹志兮(专一)圆果抟兮(通“团”,圆圆的)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榜样)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文章:花纹色彩;烂:斑斓,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像) 纷温宜修,姱而不丑兮(美好)深故难徙,廓其无求(胸怀开阔) 愿岁并谢,于长友兮。
(死)●《山鬼》1.出自《九歌》2.主题:写山鬼(山中女神)等待所思慕的对方不来,忧思悲哀独自离开的情景。
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
3.层次结构大意:诗的第一节主要从各方面描绘了山鬼的美好;第二节写山鬼在约定处焦急等爱人的情景:第三节写总也不见爱人到山鬼开始心生疑惧,随着希望彻底落空,山鬼对爱天不禁有所怨愤。
4.写作特点:这首诗情感线索清晰,从痴情等待到心生疑惧,到希望彻底落空后有所怨愤;诗人善于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渲染女主公的情感变化。
5.词语解释:子慕予兮善窈窕(美好的样子) 折芳馨兮遗所思(送给所思慕的人)君思我兮然疑作(信疑参半) 思公子兮徒离忧(遭受不幸)●《湘夫人》1.出自《九歌》,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是《湘君》的姊妹篇。
2.思想内容: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情爱思念,也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中人们对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艺术特点:1.这首诗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人物的行动来展示人物性格。
诗中写湘君伫立水边、登高远望、驰骋岸边,表现了他对湘夫人的体贴关心;写他捐袂遗裸,表现了他对湘夫人失约的伤心;而他采集花草赠给远方的佳人,也体现了他的钟情。
全诗就是这样用人物的行动展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也在情节的进展中一步步得到完美的表现。
2.清秋的景色构成了一个带有愁意的意境,有力地衬托了湘君心情的惆怅。
3.用生活中的反常现象,来刻画湘君对湘夫人没按期前来相会的反常行为的心理反应,恰切地表现了湘君担忧、焦虑的心情。
4.词语解释:目眇眇兮愁予(望而不见的样子) 袅袅兮秋风(绵长不绝的样子)与佳期兮夕张(陈设) 鸟何萃兮蘋中(集聚)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谖(犹“恍惚”,迷糊不清的样子)朝驰余马于江皋(水边高地) 夕济兮西澨(济:渡;澨:水边)疏石兰兮为芳(分列) 遗余褋兮澧浦(丢下)搴汀州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搴:摘取;遗:赠送)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安逸闲暇的样子)5.名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6.试分析《湘夫人》的层次结构。
答:全诗分为三节:“弟子降兮北渚” 到“观流水兮潺缓”为第一节,写湘君久候湘夫人不至的惆怅之情。
“糜何食兮庭中”到“灵之来兮如云”为第二节,写湘君为迎湘夫人前来相会所作的准备及设想她到来时的热烈场面,突出了对未来幸福的向往之情。
最后一节,写湘君伤心至极先是抛信物以示决绝,后又采集香草打算送心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