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作业3
2023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中国法律史作业1(第一章一一第四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共40分)1.《禹刑》一一是夏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的总称。
2.《汤刑》一一是一种古老的刑事惩罚方法,源自中国古代传统的惩罚之一,最早见于西汉时期。
是一种古老而残酷的刑罚,此刑罚需要将受罚者裹上特制的油纸或织物,有时将受罚者注满滚水或蒸汽之后,在裹着油纸时将其烧死。
另外也有侵入汤池中烧灼受罚者的手段。
尽管如今汤刑已经不再被使用,但它仍被认为是一种严厉的刑罚,用以惩罚特定的罪行,如盗窃或破坏他人财产等。
3.商朝五刑一一指的是一种权力机构根据刑法对犯罪行为的处罚,每一种刑罚都有其特殊的功能,旨在保护社会的安定,维护当时的法律秩序,使社会可以稳定的运行。
4.周公制礼一一西周时期周公将夏商时期的礼制加以整理编撰而成。
5.九刑一一“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二有两种含意:一是指周朝的刑书,另一种含义是西周的刑法。
6.六礼一一六礼,创自西周,是中国古代聘娶婚的完备结婚程序。
所谓“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J“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7.《法经》一一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率先变法,集各国法律之大成,制定成《法经》,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的成文法。
分《盗》、《贼》、《囚》、《捕》、《杂》、《具》六篇。
8.刑不上大夫一一我国古代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
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系引,不使人颈盗,不捽抑”,处死刑不“于市”,而“于朝二9.公室告一一指的是当事人提起诉讼,官府一定要受理的那种,一般来说,包括平民和平民之间的谋杀、抢劫、斗殴等情况,这种情况,官府应该受理,并按照秦法来处理这类问题。
10.廷行事一一是一种成例,是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审理判决的先例,它可作为审理判决案件的法律依据。
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试述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题库

单选题1、北洋政府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正确选项1.大理院2、“八议”中有“议宾”一项,指的是()。
正确选项1.前朝皇帝的后代3、“八议”最早规定在()。
正确选项1.魏律4、“贿选宪法”的正式名称是()正确选项1.《中华民国宪法》5、“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最早规定在()。
正确选项1.西周6、“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作为断案的依据,最早规定的时间在()。
正确选项1.西周7、《唐律疏议》中相当于现代法典总则的篇名为()。
正确选项1.具律8、《永徽律疏》的篇目共()。
正确选项1.十二篇【D.、十八篇9、北周的中央审判机关叫做()。
正确选项1.秋官大司寇10、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入律典的是()。
正确选项1.晋律11、典卖法律关系制度化,始于()。
正确选项1.宋朝【D】元朝12、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的法典是()。
正确选项1.魏律13、汉朝规定,吏民如知有人犯法,必须举告,否则就是()。
正确选项1.见知故纵14、汉朝以典型判例作为法律形式的一种,称作()。
正确选项1.决事比15、汉代对当事人进行判决叫()。
正确选项1.断狱16、汉代致仕的年龄是()。
正确选项1.七十17、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
正确选项1.儒家思想18、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法正确选项1.习惯法19、旧贵族的代表叔对成文法公布向表示正确选项1.反对20、哪派学说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正确选项1.道家21、哪位将成文法条文私自刻在竹简上,编制成“竹刑”正确选项1.邓析22、哪一位认为人性本恶导致了社会对礼义和法制的需要正确选项1.荀子23、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审判制度实行()正确选项1.三级三审制24、秦朝的法廷成例叫做()。
正确选项1.廷行事25、秦朝的鬼薪适用于男犯,它的刑期为()。
正确选项1.三年26、秦朝多对麻风病人犯罪所适用的刑罚是()。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001)

C.1975
D.1976
4.最早规定帝制时期五刑的法典是( )。
A.《唐六典》
B.《北周律》
C.《大业律》
D.《开皇律》
5.《唐律》在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中规定,两个不同国籍的外国人相互侵犯时,则按( )的法律处理。
A.其中一国
B.两国
C.唐朝
D.第三国
6.充军创始于( )朝。
A.宋
B.元
C.明
D.清
7.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是始予( )。
A.清朝初期
B.清朝末年
C.中华民国
D.太平天国
8.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十款天条》
D.《太平刑律》
9.在政权组织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的宪法性文件是( )。
A.《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0.解放战争时期刨设的刑种是( )。
A.管制
B.拘役
C.褫夺公权
D.罚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昏、墨、贼,杀”中的罪名是( )。
A.昏
B.墨
C.贼
D.杀
12.商鞅在秦国第二次变法的内容包括( )。
A.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
A.点天灯
B.五马分尸
C.剥皮
D.桩沙
20.抗日民主政权调解制度的调解种类有( )。
A.民间调解
B.群众团体调解
C.政府调解
D.司法调解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启。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形成性考核一题目1回答正确!满分3.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单选题】下列哪一位不是法家代表人物:选择一项:A. 吴起B. 李斯C. 韩非子D. 荀子反馈正确答案是:荀子题目2回答正确!满分3.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单选题】儒家思想产生于()时期选择一项:A. 秦朝B. 汉朝C. 商朝D. 春秋战国反馈正确答案是:春秋战国题目3回答正确!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神权法思想在商朝时达到了顶峰。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回答正确!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5回答正确!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儒家认为就统治效果而言,“礼治”优于“法制”。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回答正确!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法家充分肯定了法的作用,认为法是维系人类社会和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东西。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回答正确!满分15.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匹配题】请将下列法律思想观点与提出者相互匹配:“道法自然”拖拽答案在这仁义与孝悌的价值论拖拽答案在这约法省禁,除秦苛法拖拽答案在这“壹同天下之义”拖拽答案在这立法应当“顺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遵事理、量可能”拖拽答案在这儒家墨家黄老学派法家道家反馈正确答案是:“道法自然”道家仁义与孝悌的价值论儒家约法省禁,除秦苛法黄老学派“壹同天下之义”墨家立法应当“顺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遵事理、量可能”法家题目8回答正确!满分3.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单选题】将“仁义”解释为“仁者爱人、义者敬长”的是:选择一项:A. 韩非子B. 庄子C. 老子D. 孟子反馈正确答案是:孟子题目9回答正确!满分2.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老子》中反对法家强调的“法治”,认为“依法治国”违背自然之道。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0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01)一、单项选择题1.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叫做()。
A.禹刑B.汤刑C.汤诰D.九刑2. “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作为断案的依据,最早规定的O。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3.《法经》的作者是()。
A.李悝B.商鞅C.韩非D.屈原4.秦朝有一种将罪犯活着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刑罚,叫做()。
A.具五刑B.祖诛C.定杀D.院5.汉朝律典的代表是()。
A.傍章B.左官律C.约法三章D.九章律6.《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化是()。
A.篇目改为七部分B.名例律列于律首C.律后附敕D.律疏结合7.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近代结构的民法典是()。
A.《中华民国约法》8.《清会典》C.《唐六典》D.《大清民律草案》8.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十款天条》D.《太平刑律》9.民国时期在政权组织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的宪法性文件是()。
A.《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纲领》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0.《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
A.1947 年B.1937 年C.1946 年D.1948 年11. “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A.昏B.墨C.贼D.杀12.商朝法律的总称是O。
A.禹刑B.九刑C.汤刑D.宫刑13.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A.不抑兼并B.田里不鬻C.永业田D.禁榷14.秦朝掌握最高司法权的是O。
A.廷尉B.皇帝C.大理寺卿D.御史大夫15.除谋反大逆“决不待时”外,死刑的处决须在()进行。
A.夏至B.春分C.立冬D.霜降后冬至前16.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法典是()。
A.《大业律》B.《开皇律》C.《九章律》D.《贞观律》17.编敕和以敕代律是()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
A.隋朝B.唐朝C.西晋D.宋朝18.《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化是O。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作业3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作业3第九章——第十二章一、名词解释1. 大札撒:指的是成吉思汗法典,又称雅萨法典、青册,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
2. 厂卫:明朝内廷的侦察机构。
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
卫,指锦衣卫。
合称厂卫3. 明大诰:《明大诰》又名《御制大诰》,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一部重刑法令。
用以严惩臣民犯罪,弥补律文的不足。
4. 鱼鳞图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标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
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5. 刑名幕友:是指在国家各政府部门、衙署中协助主管官员办理诉讼案件的书吏和幕友,其对实际司法进行控制和操纵。
6. 摊丁入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
7. 《大清律例》:是我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君主专制王朝清王朝的国家法典。
草创于顺治三年,以《大明律》为基础,前后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订后始定型。
经过高宗御览鉴定后,正式“刊布中外,永远遵行”,形成清朝的基本法典。
8. 《钦定宪法大纲》:晚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
9.《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法编纂,条文稿共分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五编,1569条。
10. 预备立宪:指的是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称“筹备立宪”。
二、问答题(每小题10 分,共60 分)1. 试述《天盛律令》的法律文化特征。
答:《天盛律令》是以唐朝的法律为蓝本制定的内容包括,刑事行政管理,军事民事等相关内容的具体条文,党项民族的传统特点,对法律进行完善,西夏法律编撰是诸多法律的原则,对债务,管理、对外贸易,军事制度,官员制度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01

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01)一、多项选择题1.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
A.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B.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C.行刑,重其轻者D.法令由一统2.以下属于秦朝的作刑(徒刑)的有0。
A.城旦B.鬼薪C.司寇D.罚作3,汉律六十篇包括()。
A.九章律B.越宫律C.朝律D.傍章律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表现在()oA.八议人律B.官当入律C.确立重罪十条D.准五服以制罪5.唐朝初年立法指导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点,即()。
A.礼刑并用B.法令简约C.宽仁慎刑D.春秋决狱6.唐朝的立法形式有()。
A.律B.令C.格D.式7.明《大诰》包括()。
A.《御制大诰》8.《御制大诰续编》C.《御制大诰三编》D.《御制大诰武臣》9.明清时期中央司法机关是()。
A.大理寺10刑部C.都察院D.御史台11《大清新刑律》所规定的主刑除了死刑外,还有()。
A.无期徒刑B,有期徒刑C.拘役D.罚金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特点是()。
A.基本采用总统制共和政体B.实行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C.采取一院制的议会制体制D.规定了修改大纲的严格程序11.商朝先后适用了三种继承制度,分别是0。
A.兄终弟及制B.父死子继制C.嫡长继承制D.诸子均分制12.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有()。
A.明德慎罚B.以德配天C. 亲亲D.尊尊13.春秋时候楚国曾两次制定法律,分别是()。
A.“仆区法”B.“葫门法”C.“被庐法”D.“常法”14.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整理成几部分,除《秦律十八种》外,还有(A.《效律》B.《秦律杂抄》C.《法律答问》D.《封诊式》15.宋朝的法律形式除了赦、令、格、式外,还有()。
A.断例B.指挥C.申明D.看详16.元朝先后颁布的法典或编纂的法律文献有()。
A.《至元新格》B.《风宪宏纲》C.《大元通制》D.《元典章》17.大明律较唐律的变化有0。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制史通用答案形考任务3.pdf

中国法制史•3一、填空题题目1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题干西周的“九刑”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四刑。
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鞭扑赎流题目2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题干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和。
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义刑义杀明德慎罚题目3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题干西周初期,土地归属王怡人所有,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田里不鬻题目4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题干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
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质剂傅别题目5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题干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
答案:反馈正确答案是:媒氏信息文本一、单项选择题题目6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题干《吕刑》的作者是()。
选择一项:A. 李悝B. 商鞅C. 邓析D. 吕候反馈正确答案是:吕候题目7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题干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
选择一项:A. 《九刑》B. 《汤诰》C. 《汤刑》D. 《周礼》反馈正确答案是:《九刑》题目8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题干西周的判例叫()。
选择一项:A. 决事比B. 廷行事C. 成D. 刑统反馈正确答案是:成题目9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题干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
选择一项:A. 诰B. 礼C. 谴训D. 殷彝反馈正确答案是:殷彝题目10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题干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
选择一项:A. 周文王B. 周武王C. 周公D. 周廉王反馈正确答案是:周公信息文本三、多项选择题题目11部分正确获得5.00分中的3.75分题干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礼盒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B. 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C. 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而发挥职能作用D. 西周的法要通过礼盒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礼盒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 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 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而发挥职能作用, 西周的法要通过礼盒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题目12正确获得5.00分中的5.00分题干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法律史》作业3
第九章——第十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大札撒:指的是成吉思汗法典,又称雅萨法典、青册,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
2. 厂卫:明朝内廷的侦察机构。
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
卫,指锦衣卫。
合称厂卫
3. 明大诰:《明大诰》又名《御制大诰》,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一部重刑法令。
用以严惩臣民犯罪,弥补律文的不足。
4. 鱼鳞图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标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
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
5. 刑名幕友:是指在国家各政府部门、衙署中协助主管官员办理诉讼案件的书吏和幕友,其对实际司法进行控制和操纵。
6. 摊丁入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
7. 《大清律例》:是我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君主专制王朝清王朝的国家法典。
草创于顺治三年,以《大明律》为基础,前后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订后始定型。
经过高宗御览鉴定后,正式“刊布中外,永远遵行”,形成清朝的
基本法典。
8. 《钦定宪法大纲》:晚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
9.《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法编纂,条文稿共分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五编,1569条。
10. 预备立宪:指的是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称“筹备立宪”。
二、问答题(每小题10 分,共60 分)
1. 试述《天盛律令》的法律文化特征。
答:《天盛律令》是以唐朝的法律为蓝本制定的内容包括,刑事行政管理,军事民事等相关内容的具体条文,党项民族的传统特点,对法律进行完善,西夏法律编撰是诸多法律的原则,对债务,管理、对外贸易,军事制度,官员制度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天盛律令》是吸收中原汉文化创新法制建设的代表
2.简述明朝的会审制度。
答:(1)九卿圆审,是指由六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通政使等九位中央行政长官会同对全国死刑要案进行复审的制度。
(2)朝审,是由朝廷最高级官员会审已被判决秋后处决的死囚犯的制度。
(3)热审,是在暑热季节到来前由朝廷官员会
审在押未决囚犯的制度。
(4)大审,是皇帝定期派出代表与朝廷高级官员会审在押罪囚的制度。
明朝会审制度是传统审判制度日趋完善的一种表现其特点有:第一,参加会审的均为朝廷高官,主要针对的是疑难案件或大案;第二,监察机构在会审中占据重要地位;第三,会审主要是众多官员会同审理,为皇帝的最后裁决提供意见。
3.试述明朝田宅所有权的变迁与国家法律设置的特点。
答:①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明朝初期,由于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方式不同,土地多属于国家所有,而不是私人所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制逐渐确立,土地逐渐被私人占有。
②土地典礼制度的建立:为了保障土地所有权的稳定和规范,明朝制定了土地典礼制度。
土地典礼制度规定了土地的权属、转让和继承等方面的事项,保障了土地所有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③土地财产化:明朝中期,土地财产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土地被视为一种财产,可以买卖、赠送、抵押等,与其他财产享有同等的权利。
国家法律设置在明朝时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明朝时期,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明朝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和制度,以规范社会秩序和维护国家稳定。
②法律的普及和宣传:为了保障法律的实施和维护社会秩序,明朝加强了法律的宣传和普及。
明朝成立了法律宣传机构,普及法律知识和宣传法
律精神,提高了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③法律的权威性:明朝时期,法律的权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明朝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经过了严格的程序和程序,法律的权威性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4.试述清朝的律例关系。
答:在清代法典中,“律”是作为法典主干的正式律文,“例”则是律文之外另议的“条例”,或者称为“定例”。
清代的法典编纂一般采取律例合编方式。
“条例”是律之外的一种制定法,而并非“案例”,更不是“判例”,并且“条例”是经过一定程序而形成的正式法律规范。
律和例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而且也非常复杂的关系:
①律和例都是国家的重要法律规范,同时规定在国家的基本法典中,对社会关系起到实际的调节作用。
②律是国家最根本的规范,是法律的主体,而“例以辅律”,是对律文的进一步充实、补充。
③在不违背“律”所确定的大原则和方向的前提下,“例”可以根据需要作出新的规定,以补充律的不足。
④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存在着“以例破律”、“例”的规定与律文相出入的情况。
5.试述《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新刑律》的区别。
答:①《大清新刑律》是清政府于1911年公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刑法典而《大清现行刑律》是清政府于
1910年颁行的一部过渡性法典
②体例上的区别:《大清现行刑律》取消了《大清律例》中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名称而分的六律总目,将法典各条按其性质分隶30门;而《大清新刑律》在体例上抛弃了以往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近代西方刑法典的体例,将法典分为总则与分则两部分
③《大清现行刑律》将主体刑罚确定为死刑、遣刑、流刑、徒刑、罚金等五种;而《大清新刑律》采用近代刑罚体系,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两种
④相比于《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引入了西方的刑法原则和刑法学的通用术语,如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彰显了一定的进步性
⑤从性质上来看,《大清现行刑律》仍然是一部传统法典,而《大清新刑律》则是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
6.试述清末司法半殖民地化的主要表现。
答:主要表现在领事裁判权和会审公制度的确立。
凡是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
外国侵略者不仅凭借不平等条约确立了外国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原则,而且在中国领土上设立了行使领事裁判权的外国司法机构,外国侵略者不仅强行摄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设立了行使领事裁判权的机构,而且竟然公然确立在中国设立行使领事裁判纂的机构,为其殖民地法院及
本国法院的下级司法机关,这就在事实上宣告了中国的殖民地地位。
领事裁判权是外国列强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司法的重要手段,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全权。
领事裁判权的确立也是庇护外国侵略者司仪侵害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工具。
领事裁判权制度的确立及其在清末法中的确认,乃是清王朝法律制度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的一项特权,它的确立是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重要标志。
领事裁判权严重地破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