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修辞手法的表达和运用》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修辞手法》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修辞手法专题复习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1(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2(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修辞手法》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汇编三基础知识:修辞手法5.对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几天前,我来到乡下,欣赏到一派乡村的春色:①绿油油的稻田衬托着金黄的油菜花,波光粼粼的水塘倒映着袅娜的垂柳,淡淡的绿荫掩映着朴素的白墙黑瓦,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美丽。
轻轻走入田野,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②温暖的阳光下,斑斓的蝴蝶调皮地追随着行人上下飞舞,是那样地让人留恋。
③四月的乡村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简直就是一首生意盎然的田园交响曲。
三月之初,这里还下着大雪,想不到春色还是如约到来,而且比往年更美丽、更妖娆,④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和幸运吗?A.①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多个方面描绘出春天的乡村清新、美丽的特点。
B.②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阳光下蝴蝶翻飞惹人留恋的情景。
C.③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乡村生意盎然的特点。
D.④句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到来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雪花儿,似仙女散花,翩跹着,旋舞着,抱成团,扭成朵,攒成球,……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
B.在暴雨中,这群马疯狂地向前奔驰,仿佛要踏住那闪电……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群马狂奔的速度与气势。
C.石像的姿态应该怎样,面目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应该怎样, 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 雕刻家都想好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雕刻家认真进行艺术创作的态度。
D.那阳光滴滴答答,小心翼翼地从林间洒落下来,照着我的肌体,生怕晒黑我的皮肤。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林中阳光温和的特点。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我凝神望着青山,黑郁郁的一片,连绵不断,如同病牛一般。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青山毫无生气的样子,给人压抑之感。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1.2 教学内容修辞手法的概念与分类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第二章:比喻2.1 教学目标掌握比喻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学会使用比喻手法进行写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定义和分类比喻手法的构成要素和运用技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喻的定义和分类练习法:进行比喻句的写作练习第三章:拟人3.1 教学目标了解拟人的概念和作用学会运用拟人手法进行写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定义和特点拟人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拟人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拟人句的写作练习第四章:夸张4.1 教学目标掌握夸张的定义和效果学会运用夸张手法进行写作4.2 教学内容夸张的定义和效果夸张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夸张的定义和效果练习法:进行夸张句的写作练习第五章:反问5.1 教学目标理解反问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反问手法进行写作5.2 教学内容反问的定义和特点反问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问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反问句的写作练习第六章:排比6.1 教学目标理解排比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排比手法进行写作6.2 教学内容排比的定义和特点排比手法的构成要素和运用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排比句的写作练习第七章:对偶7.1 教学目标掌握对偶的定义和结构学会运用对偶手法进行写作7.2 教学内容对偶的定义和结构特点对偶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偶的定义和结构特点练习法:进行对偶句的写作练习第八章:对比8.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8.2 教学内容对比的定义和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比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对比句的写作练习第九章:借代9.1 教学目标掌握借代的概念和种类学会运用借代手法进行写作9.2 教学内容借代的定义和种类借代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借代的定义和种类练习法:进行借代句的写作练习第十章:总结与练习10.1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知识提高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综合写作练习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和总结所学的修辞手法练习法:进行综合写作练习第十一章:反复11.1 教学目标理解反复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反复手法进行写作11.2 教学内容反复的定义和特点反复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复的定义和特点练习法:进行反复句的写作练习第十二章:设问12.1 教学目标掌握设问的概念和效果学会运用设问手法进行写作12.2 教学内容设问的定义和效果设问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问的定义和效果练习法:进行设问句的写作练习第十三章:引用13.1 教学目标了解引用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引用手法进行写作13.2 教学内容引用的定义和种类引用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引用的定义和种类练习法:进行引用句的写作练习第十四章:比拟14.1 教学目标掌握比拟的概念和分类学会运用比拟手法进行写作14.2 教学内容比拟的定义和分类比拟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实例分析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拟的定义和分类练习法:进行比拟句的写作练习第十五章: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15.1 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知识提高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15.2 教学内容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进行创意写作练习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练习法:进行创意写作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修辞手法与仿写》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修辞手法与仿写(含语法)考点命题形式分值备考建议1.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仿句3.对联的拟写4.语法知识1.判断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2.仿写句子。
3.拟写对联。
4.判断短语类型、分析句子结构、复句关系等。
2~4分1.掌握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把握仿写的技巧,运用不同的句式、修辞手法准确仿写。
3.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能够赏析对联或拟写简单的对联。
4.熟练掌握语法知识,并学会辨别和运用。
修辞的辨析及赏析[典例1](2019湘西)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
1B.现在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眼睛也变得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D.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典例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七贤庄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奶嘴,但它哺育了战争,奶大了中国革命。
【附原文】是的,七贤庄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奶嘴,但它哺育了战争,奶大了中国革命。
就是这个小小的点连接着延安和西安、连接着国统区和解放区、连接着共产党和老百姓。
是国统区喷发革命热情的井口、凝聚革命力量的大本营,是国统区向革命中枢传递信息的最紧要端口。
如何赏析修辞句1.首先从常用修辞手法中判断语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然后通过看语句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感受内在含义,悟出句子的生动与精妙。
最后结合语句具体内容考虑修辞手法的作用,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分析。
2.答题的具体格式是:此句采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突出强调、增强语言气势等),也表现(刻画、描写)了人物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
仿句[典例3] 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
一生的时光,该由多少个温馨串织?那些虽然稍纵即逝却潮润眼眸的感念,那些纵然久远亦不能淡忘的故事,都会在心中渐渐沉淀成一份最隽永的温馨。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帮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激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和运用能力。
1.2 教学内容:复习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识别和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步骤:1.3.1 回顾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1.3.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1.3.3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第二章:比喻和拟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和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比喻和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比喻和拟人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比喻和拟人的练习和应用。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比喻和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2.3.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运用比喻和拟人。
2.3.3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第三章:夸张和排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夸张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夸张和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夸张和排比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夸张和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夸张和排比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夸张和排比的练习和应用。
3.3 教学步骤:3.3.1 讲解夸张和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3.3.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识别和运用夸张和排比。
3.3.3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练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第四章:对偶和反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对偶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帮助学生理解对偶和反复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对偶和反复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对偶和反复的定义和特点。
对偶和反复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效果。
对偶和反复的练习和应用。
4.3 教学步骤:4.3.1 讲解对偶和反复的定义和特点。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2修辞手法应用

近年来,随着中学语文教育的深入推进,修辞手法的应用已成为学生们必修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中考中,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更是成为考察学生语文功底的重要考点之一。
本文将对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中的修辞手法应用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比喻的应用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
在文章中,比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
例如:“她的声音如同小溪般清脆。
”这句话用了比喻手法,比喻了说话人的声音清脆悦耳,读者可以很好地理解说话人的口音。
二、拟人的应用拟人是一种可以将事物赋予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修辞手法。
通过这种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情感,并将其更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例如:“黄昏时分,太阳躲在云层里,像想躲起来偷懒的小姑娘。
”这句话使用了拟人手法,通过将太阳比作偷懒的小姑娘,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太阳躲在云层里的情感。
三、夸张的应用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张手法来表达修辞目的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我们可以让文章更具有力度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
例如:“我在她眼中是最好的,比万千顶呱呱的男人都靠前。
”这句话使用了夸张手法,这种说法很明显是不现实的,但是它可以体现出说话人对女友的深爱之情和最高的评价。
四、对比的应用对比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强调其中的不同之处或者相同之处,从而达到修辞的目的的修辞手法。
在文章中,对比常常被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例如:“黑夜中唯一的光芒,是那远处散发着微光的小灯盏,这是宁静的生命的一份礼赞,也是孤寂的沉思的一份嘉奖。
”这句话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黑夜和微光小灯盏的不同之处,表达出宁静与孤寂的不同情感。
五、排比的应用排比是一种通过将同一概念或者事物列举出来,从而形成动静对比、贵贱对比、大小对比等的技巧。
排比常常能够使文章读起来更有味道并且容易记忆。
例如:“我不会轻易放弃,不服输,不妥协,不畏惧,当面对挫折时,我无所畏惧。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部编人教版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教案教学目标: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二、总结:(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自问自答)(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二、比喻句的辨析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说说为什么只有F句是比喻句?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修辞》精讲精练(含答案)

修辞方法的使用1.(•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四季更替,风物长新。
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2发)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拔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答案】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使用某种修辞方法以优美的语句分行写作,1分;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感受,1分。
) 2.(•陕西省)5.按照要求,完成下列的题目。
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
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③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的回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答案】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⑵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3.(•北京市)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给友人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我们就这样携着手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走呵走呵跌倒是一次纪念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你会纵情欢笑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是呵是呵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的笑直上云霞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案】B 项错在作用分析。
这两句诗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妆浓抹总相宜修辞手法的表达和运用专题复习一、复习目标1.判断、辨析、理解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灵活恰当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猜谜语导入修辞手法的运用。
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
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猜一动物)[提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回答]拟人、比喻2.长长的黄鳝,短短的泥鳅。
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
(猜一日常用具)[回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我们生活的趣味,在文章的写作中,也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情趣盎然。
就像上则谜语,写出了荷花的娇羞、美丽。
在我们中考中对修辞手法也经常进行考察,下面是五年来潍坊市的中考试题,我们一起看一下中考题中对修辞手法的考察:(二)【链接中考】1.下面是你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完成(1)-(3)题(6分)1(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
,;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①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③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3))这两段文字除对偶之外,还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请指出一种并简析其表达效果(2 分)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
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
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
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
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
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
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
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2.第⑥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3.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雷电颂》)运用排比和反复,突出表达了屈原呼唤正义力量、摧毁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
B.“张这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鲁迅《故乡》),第二个“圆规”比喻杨二嫂,表现了她的尖酸刻薄,表达了“我”对她的厌恶之情。
C.“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王鼎钧《那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树以人的特征,生动地描写了老树遭受砍伐的悲惨情景。
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运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用具之美和酒菜之贵,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苦闷。
4.学校积极参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下面是“经典阅读”活动倡议书,请阅读后完成9-11题。
①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
②与书籍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机,有价值;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
③今年,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市“书2香校园”示范学校。
④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的营养,提升人生境界为宗旨,学校决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本期“经典阅读”活动推荐的名著是:《童年》(高尔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名人传》(罗曼·罗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阅读经典吧,经典著作会像雨露一样,滋润你干渴的心田,绽放你理想的花朵;,,。
5.仿照画线部分,在横线处补写语句。
要求:语意连贯,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字数可略有增减。
(2分)现代文阅读《枯萎的蒲公英》6.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4分)(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师生活动:师生浏览近五年的中考试题,注意近五年来对修辞手法考察的题型及分值。
纵观近五年的潍坊市中考题,对修辞手法的考察,题型涉及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分值2到4分不等,所以,修辞手法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三)【考点精讲】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比喻的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的关键: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3(1)同类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 2 ) 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表示想象。
例如: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4)表示列举。
例如: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霞光与鲜花之间没有相似点,所以不是比喻句)3.比喻的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1.概念: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的一种修辞格。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例如: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例如: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2指导员讲得正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拟的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三、排比1.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4如;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2.排比的种类①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排比的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四、夸张1.概念: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格。
2.夸张的种类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的夸张形式。
例如:(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1)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2)农民们都说:“看见这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3.夸张的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4.运用夸张应注意以下三点。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理。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5五、对偶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基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3.对偶的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六、反问1.概念: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有两种6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3.反问的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七、设问1.概念:“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八、借代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来讲白发对青铜。
③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作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
例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⑦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枪杆子里出政权。
⑧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借代的作用:1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
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师生活动:教师强调每种修辞手法注意的问题,学生注意这些问题并记忆每种修辞手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