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修辞手法教案

合集下载

修辞手法教案模板初中

修辞手法教案模板初中

修辞手法教案模板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和用法。

3. 修辞手法的实际应用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修辞手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手法的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用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修辞手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修辞手法在写作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

2. 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或一篇短文。

3. 收集生活中的修辞手法实例,进行分析。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修辞手法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修辞手法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日常表达中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初中修辞手法教案

初中修辞手法教案

初中修辞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例,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2. 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用法3. 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如“世界上最大的花是什么?”(答案:西兰花)2. 讲解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如“他的脸色苍白如纸”。

(2)拟人:给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如“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向他招手”。

(3)排比:用同样的句式或结构重复表达,如“他勤奋、聪明、勇敢”。

(4)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表达,如“山高水长,人杰地灵”。

(5)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如“他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6)设问:用问句表达,以引起关注或强调,如“难道这不是最美的风景吗?”(7)反问:用问句表达,但实际上已有了答案,如“你已经完成作业了,对吗?”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4. 练习运用: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编写一段含有该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解释其意义。

5. 总结:通过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用法和作用,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新性。

3. 写作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或作文,评估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修辞手法的课文和练习。

2. 参考书籍:有关修辞手法的书籍和资料。

3. 网络资源:有关修辞手法的在线教程和案例分析。

初中修辞手法整理教案

初中修辞手法整理教案

初中修辞手法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能够识别并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学重点:1. 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2. 创新性地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文本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提问: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二、修辞手法的讲解(15分钟)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

2. 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征,以便更亲切、具体地表达。

3.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相似结构的事物进行并列,以便更鲜明、有力地表达。

4.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部分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义。

5.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便更突出、深刻地表达。

6. 设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思想或情感,以便更引人思考、深入探讨。

7. 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便更加强调、突出观点。

三、修辞手法的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进行练习。

2. 每组给出一个主题,运用所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各组展示作品,进行互评和总结。

四、修辞手法的运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2. 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含有修辞手法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组织修辞手法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和识别能力。

1.2 教学内容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识别修辞手法。

第二章:比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喻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比喻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比喻的定义和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喻的定义和分类。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比喻的练习,提供反馈和指导。

第三章:拟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拟人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拟人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拟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拟人的练习,提供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夸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夸张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夸张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夸张的定义和特点。

夸张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夸张的定义和特点。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夸张的练习,提供反馈和指导。

第五章:反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反问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反问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反问的定义和特点。

反问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问的定义和特点。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反问的练习,提供反馈和指导。

第六章:排比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排比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排比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排比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排比的练习,提供反馈和指导。

第七章:对偶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偶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对偶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对偶的定义和特点。

对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偶的定义和特点。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教案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教案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语感。

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修辞手法的解析和举例3. 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修辞手法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美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二、讲解修辞手法(15分钟)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突出其特点。

如“他是我的明灯”。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

如“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3. 排比:用相同的句式或结构列举几个事物,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如“天空中有太阳、月亮、星星”。

4.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义。

如“山高水长,人寿年丰”。

5.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以突出其效果。

如“他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6. 设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观点或引起思考。

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7. 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如“这难道不是最美的风景吗?”三、举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分别用上述修辞手法造句,并解释其作用。

2. 学生跟读并模仿造句。

四、练习运用(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2. 学生现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修辞手法,并尝试创作。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 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生动、有感染力。

3.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够初步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

修辞手法初中教案

修辞手法初中教案

修辞手法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学会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丰富写作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会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审美感知。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例句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语文课上学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提问: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修辞手法(15分钟)1. 讲解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形象、生动地表达某种意义。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2. 讲解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3. 讲解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进行夸大事态的修辞手法,以突出某种特点或效果。

4. 讲解排比:排比是一种将同类事物进行并列比较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鲜明有力。

三、举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相关例句,让学生识别出其中的修辞手法。

2. 分析例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四、练习运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进行练习。

2. 每组编写一段运用所选修辞手法的句子或短文。

3. 各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交流。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强调其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修辞手法运用得出色的文章或书籍,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学会了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同时,要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5.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分别讲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或段落的编写。
4.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3. 逐步引导: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4. 反馈与激励: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及时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
1. 举办修辞手法运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2.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3. 组织文学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通过分享自己的作品来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教学评价
补充和说明: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注意考察学生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以及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文章的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
补充和说明: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要考虑其与课程内容的匹配度,以及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九、教学反思
补充和说明: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十、教学计划
补充和说明: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确保课时安排合理,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
九、教学反思
1.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修辞手法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修辞手法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课题:《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教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运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创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

2.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区分与运用。

2. 创作中如何巧妙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文本资料、修辞手法实例。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例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

2.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例子?请分享。

二、新课讲授1. 比喻修辞手法- 解释比喻的定义:通过把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

- 举例说明:如“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 分析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 练习:请学生用比喻句描述一个物体或场景。

2. 拟人修辞手法- 解释拟人的定义:把人的特征、情感、动作等赋予非人的事物。

- 举例说明:如“花儿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 分析拟人的运用:如将自然现象、抽象概念等拟人化。

- 练习:请学生用拟人句描述一个非人的事物。

三、实例分析1. 教师展示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优秀作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四、创作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段描写自然风光或人物性格的短文。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2. 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课后作业1. 收集生活中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例子,并进行分析。

2. 尝试创作一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修辞手法教案【篇一:修辞手法公开课教案】走进修辞王国教学目标1. 复习梳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七种修辞手法.2. 了解七种修辞手法的不用特征.3. 学会运用七种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语境领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梳理七种修辞手法,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

教学难点领悟修辞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对比句子,说说好处。

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2. 小结:确实,老师也觉得“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比“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

因为翩翩起舞这个词让句子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的美感,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 导入课题:今天带领同学们走进修辞王国,寻找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 回忆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二﹑了解学情以学定教1.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会了的修辞手法,并说出相关的例句。

2.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三、重点复习1.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出示句子:出示特点:(一种修辞手法,一种练习。

)四、巩固提高1.热身赛。

(出示比较简单的题目)2.抢答赛。

(出示难度较大的题型)3.积分赛。

(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改写句子)4.总决赛。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写片段)五、总结课堂今天我们重温了七种修辞手法,希望今后大家能和修辞交朋友,多运用,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让大家回味无穷。

【篇二: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和习作中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人手一份短文材料。

3、学生课前查找六种修辞手法的有关知识,并分组从课内外收集含有修辞手法的警示语、广告语和句子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前,老师叫同学收集了有关修辞手法的资料。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则警示语,想想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出示警示语)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警示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小学阶段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二、知识点拨⑴比喻:俗话叫“打比方”。

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

也就是说,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

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

观看比喻修辞微视频。

⑵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

比如:王若飞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里。

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缩小夸张。

这句话意思就是“王若飞被关在很小的牢房里。

”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能说明牢房之小,更能突出敌人对革命者的虐待。

又如: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从概念上来判断,这是一句夸大夸张。

意思就是“茉莉花开了,香味很浓。

”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夸张,就更突出茉莉花浓郁的香味。

⑶拟人。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也就是赋予人的思想、动作、语言。

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比如:小鸟在树上唱歌。

赋予小鸟人的动作“唱歌”,因此这是一个拟人句。

这句话意思就是“小鸟在树上叫着。

”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就更生动。

⑷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气,说明道理,加深感情。

如: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这样三个结构相同的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就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就更突出了河水的清澈。

(5)设问。

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举例说明:人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吗?不是,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先提出问题:“人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吗?”再回答问题:“不是,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自问自答,因而这是一个设问句。

如果我们直接说“人的聪明才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这两个句子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运用设问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6)反问。

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根据概念来判断,这是一个反问句。

这句话意思就是: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这样一改,意思一样,但前一句,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

2、区别设问与反问: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再回答。

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如:你不遵守纪律,难道不该挨批评吗?(反问句)这句话其实就直接告诉我们:你不遵守纪律,就该挨批评。

再看一句: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动群众。

(设问句)先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然后回答。

三、巩固训练一、(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句子是否运用修辞手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水龙头伤心地流着眼泪。

()2、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3、阿姨好像不喜欢她这种不讲信用的做法。

()4、我常常想:那口井,是谁是开掘的呢?()5、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6、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7、它声音太小太小,就像蚊子哼哼似的。

()8、他觉得自己好像是闯进了笼子的小动物。

()9、鲸的身子那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10、夏天,树叶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

()二、读下面的片段,找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具体作用。

(分组合作完成)我的心绷得紧紧的。

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的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的烧死。

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的熄灭。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四、创新运用1、按要求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1)天上的云形态各异,什么样子都有。

改写成排比句和比喻句。

(2)我心中十分焦急。

改写成夸张句。

(3)月亮被云遮住了。

改写拟人句。

(4)我们少先队员带头遵守纪律。

改写成反问句。

2、自主选择:尽量用上各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1)写警示语;(环保、文明、安全等)(2)为家乡的特产写广告词;(3)介绍我们美丽的家乡或美丽的校园。

(学生动手写,然后交流)五、回顾总结。

【篇三:修辞教案】课题:记叙文阅读——修辞(一课时)一、复习内容及分析1、内容:记叙文中的修辞及运用效果。

2、分析: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

二、复习目标及分析1、目标:熟悉常用的修辞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能理解其表达作用。

2、分析:要正确辨析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修辞方法,还要注意体会修辞方法在特定语境中的积极作用和表达效果。

三、教学问题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中所用修辞的表达作用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结合实题进行训练,通过练习总结答题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基本流程:导入——预习展示——阅读讨论分析——小结——检测(二)教学情境1、导入:由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类型,题型及分值引入修辞的复习。

2、预习展示:(1)回忆所学过的修辞手法(点明常用修辞):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2)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排比)b.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引用)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拟人)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比喻)e.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反复)f.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设问)备课组长:主备人:成员:授课教师:时间:g. 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h.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拟人、反复、排比)i. 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夸张,强调了瓜的特征,突出了瓜的香甜)j.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对偶、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修辞的掌握程度。

二、问题与活动:活动一:实题训练淡竹苏沧桑(1)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2)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3)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4)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志。

(5)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

(6)松树很满足,即使干瘪的果子永远得不到更饱满的收获。

(7)兰花三七,极像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据说气味能抵挡蛇对游人的侵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