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小升初复习常用修辞方法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修辞专项梳理(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修辞专项梳理(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修辞专项梳理(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针对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专项梳理。

教学内容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讲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和运用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辞技巧,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2.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教具学具准备:1. 语文教材。

2. 投影仪和电脑。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入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通过PPT课件,讲解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和运用方法。

3. 示例:通过示例文本,展示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5. 交流与展示:学生互相交流练习成果,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板书设计:1. 修辞专项梳理2. 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和运用方法。

3. 示例文本。

4. 练习题目。

作业设计:1. 写一篇短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

2. 阅读一篇文本,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示例文本,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在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和借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综合复习修辞手法》(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综合复习修辞手法》(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鲁滨逊勇敢、坚韧、智慧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学会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生活智慧。

二、教学内容1.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的阅读与讨论。

2. 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及其成长过程。

3. 探讨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的智慧与勇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理解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感受其勇敢、坚韧、智慧的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的心理变化,学会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的智慧与勇气。

2. 阅读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整本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心理变化等,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探讨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的智慧与勇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2. 板书内容:a. 故事情节:流落荒岛、建房定居、生活挑战、智慧求生b. 人物形象:勇敢、坚韧、智慧c. 心理变化:恐惧、绝望、乐观、成长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过程中的感悟。

2. 以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为题材,创作一幅图画,展现鲁滨逊的勇敢与智慧。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学会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小学语文《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复习研讨课教案

小学语文《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复习研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和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3.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2. 难点:学会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例子中学会识别和运用修辞手法。

2. 采用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

3.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修辞手法:分别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用法。

3. 分析典型案例:出示含有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识别并分析其修辞手法。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或短文创作,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或短文,进行分析和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练习作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案例句库:收集和整理含有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用于课堂教学分析和练习。

2. 修辞手法简介:整理修辞手法的简要介绍,方便学生查阅和复习。

3. 练习模板:提供仿写和创作的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修辞手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回顾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2. 第2周: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用法。

3. 第3周: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

六年级修辞手法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修辞手法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修辞手法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和总结所学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和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回顾和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运用。

2. 难点: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使文章生动、有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举例、练习、创作等方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直观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回顾修辞手法。

2. 讲解: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运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名篇名句,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创作:鼓励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表达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和创作,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实例。

2. 名篇名句集:用于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

3. 写作纸张和文具:供学生进行练习和创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2. 第一课时:回顾修辞手法,讲解修辞手法特点及运用,实例分析,修辞手法练习。

3. 第二课时:修辞手法创作,学生作品展示,总结,布置作业。

九、课后作业1. 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小作文。

2. 收集名篇名句,进行分析,了解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方法复习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方法复习教案

修辞方法专题复习主备人:徐晔复习要求:1、了解修辞方法的作用,了解比喻、拟人和排比句等的特点。

2、会辨析比喻、拟人和排比。

正确运用比喻和拟人等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比喻、拟人和排比句等的特点。

难点:正确辨别和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2、辨析比喻句,正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课我们的语文书上课文文质兼美,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恰当的运用了修辞方法,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好的表达思想感情。

师:你们知道我们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吗?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师: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比喻、拟人、排比二、复习比喻句(自学)1、什么样的句子叫比喻句?2、比喻句由什么构成?三、议学(一) 我在课文中找到一个比喻句,我们读一读: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不上,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地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把()比作()用()比喻()1、这里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比喻词:像、好像、犹如、好比、如同、仿佛、似的、似。

2、雨来是本体,泥鳅是喻体,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

3、作喻体的事物必须是大家熟知的。

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写出了雨来的特点,擅长游泳,很灵活。

总结比喻句的特点:A、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B、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

C、感情要鲜明。

四、悟学:比喻句的特点什么?1、我们根据比喻句的特点,请你在书中找一句。

2、根据比喻句的特点我们来判断:判断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1、是2、不是判断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1、是2、不是判断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1、是2、不是判断哪句不是比喻句,为什么?(a)他还像过去那样认真选料,一点儿也不马虎。

修辞教学(比喻、拟人、夸张)(教案 练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修辞教学(比喻、拟人、夸张)(教案 练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修辞教学(比喻、拟人、夸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修辞教学,主要讲解比喻、拟人和夸张三种修辞手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这三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比喻、拟人和夸张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并能运用这三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比喻、拟人和夸张的运用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 比喻、拟人和夸张的区分和运用。

2.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三种修辞手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比喻、拟人和夸张的定义、特点、分类及例句。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引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比喻、拟人和夸张的定义、特点、分类教师用PPT展示比喻、拟人和夸张的定义、特点、分类,并结合具体例句进行讲解。

3. 练习教师给出几个句子,让学生判断句子中是否运用了比喻、拟人或夸张,并说明理由。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喻、拟人和夸张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修辞教学1. 比喻2. 拟人3. 夸张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三种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2. 收集一些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的例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喻、拟人和夸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这三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区分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大胆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比喻、拟人和夸张的区分和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它们在写作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表现力。

六年级修辞手法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修辞手法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修辞手法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和总结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应用。

3. 进行修辞手法的练习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手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每一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3. 例句分析:给出典型例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创作。

5. 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选出优秀的句子。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修辞手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修辞手法的概念、特点和例句。

2. 练习题: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3. 优秀作文:提供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优秀作文,供学生参考。

4. 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用于辅助讲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文章段落,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实际应用。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任务驱动:设置相关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修辞手法。

3. 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4.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快快拿去用吧!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二、总结:(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自问自答)(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三、比喻句的辨析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常用修辞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辨析常见修辞手法2.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效果领会与理解3.了解答题思路规范答题二、教学重难点:常见修辞手法判断,规范答题三、教学用时:一课时四、教学设计:(一)猜一猜:头顶戴红帽,身穿白棉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

(打一动物)(二)整体感知修辞手法:是一种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借助特定的语言环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言语形式。

(三)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不同的两种事物的相似点,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

2.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语言、神态、动作、行为、性格、思想、感情等。

区别:比喻的重点在“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拟人的重点在“当作”,它直接把物当作人来描述。

3.夸张夸张就是把所要描写的事物作必要的扩大或缩小。

如: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4.排比:排比是把内容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接连说出来。

5.设问和反问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反问是“问中有答”,常用肯定形式来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6.对偶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

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四、习题(一)给下列的句子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排比拟人比喻夸张对偶反问设问1、桃子高高地挂在枝头,笑着唱:“我多美呀!”()2、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往下流。

()3、她的心眼比针尖还小。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6、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行人的影子。

()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8、太阳露笑脸,红旗把手招。

()9、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宝库。

()10、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力量。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喜鹊在屋檐下叫。

(改为拟人句)2、这片稻田很大。

(改为夸张句)3、树上的梨花真白。

(改为比喻句)(三)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这个人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似的。

”是比喻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即是夸张句,也是对偶句。

()3、“这次旅行真不容易,要坐汽车,要坐火车,要坐轮船。

”是排比句。

()4、“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名如玻璃的带子——河!”是比喻句。

()5、“春风一吹,芦苇就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小脑袋。

”不是拟人句。

()6、“有的人活着,为什么说他死了呢?”是设问句。

()五、美文欣赏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六、能力展示:给一组图,用一段话把你看到的、想到的情景写下来,用上二至三种修辞方法。

排比知识梳理(一)概念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从而达到加强语句气势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二)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雨。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选择波涛汹涌的大海便需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选择不毛之地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

3.单句排比即构成排比的每个分句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例如:爱心像甘甜的泉水,让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悲伤;爱心像动听的歌谣,让悲观的人感到生活的美好;爱心像冬日的火炉,让孤独的人看到人间的温暖。

4.复句排比即构成排比的每个分句都是以复句的形式出现。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三)排比的作用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细致。

例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

例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以上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而且读起来气势很强。

3.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例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4.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感情自然流露。

例如: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我爱祖国雄伟的高山,我爱祖国滔滔的江河,我爱祖国勤劳的人民。

例题引路例题:把下面句子改成排比句。

母亲每天早上都要对我们不厌其烦地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

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这句话是要让孩子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如何改写呢?可以用“排比+设问”的方式,回答出母爱是什么。

例如: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早上出门前的一句叮嘱“好好学习”;母爱是回家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

“排比+各种句式”是练习写排比句的常用方式。

精彩挑战(一)判断下面句子是否是排比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4.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5.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

()6.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7.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

()8.您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您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您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

()9.葛洲坝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10.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二)仿写排比句。

1.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能;书是,能。

2.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的安慰吗?难道友谊?难道友谊?3.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希望是,希望是。

4.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美是,美是。

5.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谅解是;谅解是。

童话故事课前预习奇怪的房子小蚂蚁第一次碰上了小蜗(wō)牛,两人一见如故,聊(liáo)得十分开心。

聊了一会儿,小蚂蚁忍不住对小蜗牛说:“你怎么不把背上的东西放下来呢?这样不累吗?”“这可不行。

”小蜗牛笑着说,“这是我的房子。

”“房子?!”小蚂蚁惊讶地瞪(dènɡ)大眼睛。

“我们蜗牛是不能离开自己房子的,否则就无法生存。

”“是呀。

”小蜗牛说,“你们是怕被小偷偷吗?”小蚂蚁问。

小蜗牛笑了,说:“不是。

“这房子住着舒服吗?”小蚂蚁用手指着小蜗牛的壳说。

“挺舒服的。

”小蜗牛笑道。

“这房子结实吗?”小蚂蚁又问。

“当然结实。

不信你敲(qiāo)敲。

”“我这房子的材料,与人骨头的材料一样,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那么,你这房子是你自己建的吗?”小蚂蚁一边说,一边围着小蜗牛转,欣赏着小蜗牛的漂亮房子。

“不。

”小蜗牛说,“我们蜗牛的幼虫是在卵(luǎn)壳中发育的,所以,我们刚出生就有这小房子了。

”“你这房子太好了!”小蚂蚁说,“有了这房子,你既不怕太阳晒,又不怕雨淋,走到哪儿就住在哪儿。

真让人羡慕(xiàn mù)呀!”1.奇怪的房子是什么?2.这个房子是怎么形成的?3.小蚂蚁为什么羡慕蜗牛?例题解析花栗鼠的隐身鞋花栗鼠妈妈和三个女儿住在苹果树旁的地洞里。

当大姐的花栗鼠,长了个大大的黑鼻子,模样有点儿丑。

当二姐的花栗鼠,长了一对小小的小耳朵,模样也有点儿丑。

做妹妹的花栗鼠,长了一对小小的小眼睛,模样也有点儿丑。

三只花栗鼠模样都有点儿丑,她们很伤心。

花栗鼠妈妈说:“孩子们,别怕,妈妈给你们穿上隐身鞋,那样谁都看不见你们啦!”三个女儿都有了隐身鞋,她们去做什么呢?花栗鼠大姐,来到了食品店。

啊,蛋糕好香啊,糖果好甜呀!反正谁也看不见我,不拿白不拿!她就拿了三块蛋糕和七块糖果。

花栗鼠二姐,穿上了隐身鞋,来到了小河边。

啊,独木桥坏了,不结实。

可是一位背柴火的老爷爷走过来了。

“我下水托着桥吧,可别让老爷爷跌倒了!”花栗鼠二姐不怕水凉,下水托着桥,老爷爷稳稳当当地过了河。

花栗鼠妹妹,穿上了隐身鞋来到了农田里。

农夫扶犁,婶婶拉犁,好吃力呀。

婶婶快拉不动了。

花栗鼠妹妹想,我帮婶婶拉犁吧!有看不见的花栗鼠帮着,婶婶就好像增加了许多力气,耕田快似一阵风。

傍晚,三个女儿回到了家里见妈妈。

花栗鼠大姐,带来了蛋糕和糖果。

花栗鼠二姐,两手空空,还弄湿了裤脚。

花栗鼠妹妹,两手空空,还磨破了肩膀。

三个女儿都说隐身鞋真好。

可是妈妈说,有一顶隐身鞋我要收回来了。

三只花栗鼠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很忐忑,妈妈到底会收回谁的隐身鞋呢?1.为什么花栗鼠妈妈想要给三个女儿穿隐身鞋?2.妈妈会收回谁的隐身鞋?3.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课堂阅读变大变小咒你们听说过变大变小咒吗?小老鼠兵兵就会这种咒语。

这天,小青蛙正对着一颗大西瓜皱着眉头,小老鼠兵兵看见了,走过来问:“小青蛙,你怎么啦?”小青蛙说:“唉!我想把这个西瓜搬回家,可是它太大了,我推不动呀!”小老鼠兵兵想了想,神秘地说:“我有办法!”说着,它叽里咕噜小声念动咒语:“稀里哗啦!变小!变变变!”然后指着西瓜,只见一道紫光从小老鼠兵兵的手指头里发射出来,射向了西瓜,紫光钻进了西瓜里,消失不见了。

接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西瓜竟然慢慢变小了,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变得和黄豆一般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