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模型、多理论模型、格林模型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

第十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

第十四章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概述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医务社会工作概述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相关知识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医院社会工作实务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医疗机构与疾病治疗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第一节医务社会工作概述一、医务社会工作概述(一)医务社会工作概念及内涵外延变化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术于医疗卫生机构,从社会心理层面来评估并处理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医疗团队的一分子共同协助患者及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碍,使疾病早日痊愈,患者达到身心平衡,提高治疗效果。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作用和功能1.医疗对社会工作的需求(1)社会变革和发展给医疗卫生领域带来挑战。

(2)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卫生领域提出更高要求。

(3)医疗保障制度和健康照顾体系还须健全和完善。

(4)推进医务社会工作需要本土化。

1542.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与意义(1)全面介入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2)扩展专业性服务,积极倡导人性化医疗服务。

(3)拓展、整合、运用和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包括志愿者、慈善基金、政府力量等)为患者、医院发掘更多社会资源。

(4)承担一些行政事务工作,包括研究、训练、基金募集管理、社会资源联系与倡导等,协助医疗机构发展公共关系,提升社会声誉。

(5)积极引导医疗服务向社区延伸,发展医疗机构的社区关系,让社会大众更充分地利用医疗资源;协助医院提供卫生教育,使社区居民得到预防疾病的知识与服务。

(6)处理患者与医疗体系之间的关系,协助患者处理情绪上的困扰、协助患者对病情及疗程的了解、协助病患适应医院的环境,及时处理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的不良人际关系,包括疏导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和谐,促进医院在制度、组织和工作流程等方面不断完善。

(7)完善医疗机构的社会功能。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体现在服务领域广泛、社会需求宏大、遵从证据为本三个方面。

健康促进的理论模式

健康促进的理论模式

四.跨理論模式

五個行為改變階段
1.沉思前期:個體在未來並無打算要改變 問題行為。 2.沉思期:個體有打算要改變問題行為。 3.準備期:個體計畫改變問題行為,開始 詢問專業人員意見,如參加衛教課程等。 4.活動期:個體主動從事新的行為。 5.維持期:新行為的維持。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的概念沿自Bandura的自 我效能概念,當個體越處於後期的 行為改變階段時,其自我效能也愈 強。
五.健康促進模式(1)
潘得統合了價值期望理論與社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習理論發展出健康促進模式,其後 經由研究驗證,於1996年提出修正 版的健康促進模式。

健康促進模式(2)

個人特質及經驗、特定行為的認知及情感及 行為結果三個要素會影響個人健康促進行為 的執行。
個人特質及經驗
1. 過去相關的行為:指的是過去類似或 相同行為的執行情形,如過去的運動行 為會影響現在運動行為的執行。 2.個人因素: (1)生物性因素 (2)心理性因素 (3)社會文化因素

流行病學模式
討論提綱


1.請運用個人層次的理論模式,計畫本 班同學增加攝取蔬菜水果的行為。P.21 2.請運用流行病學的模式計畫減少本校 H1N1的罹患率。
健康促進的理論模式
1.個人層次 2.社區層次
個人層次(1)

個人模式強調個人的認知、態度及動機 對行為的影響,強調個人在健康促進的 責任,著重於改變個人的知識、態度及 信念等
個人層次(2)

1.健康信念模式p.16 2.社會認知模式p17 3.理性行為及計劃行為p18 4.跨理論模式p18 5.健康促進p21
決策權衡

健康教育学格林公式理论

健康教育学格林公式理论

健康教育学格林公式理论格林模式(PRECDE-PROCEED)是由健康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Green)和克劳德(Marshal Crowter)于1980年提出,故又称之为格林模式。

格林模式主要以结果为导向制定健康干预计划,是当代健康教育领域最有代表性、应用最广泛的过程模式。

格林模式的有效性体现在健康促进和公共卫生干预方面,格林模式的研究对象包含患者、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

其研究方向则包括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及健康需求评估等。

此模式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优越性,从多角度分析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并将其分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且为保证干预效果的有效性,以此模式为指导的干预措施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进行了全面规划。

格林模式要求在对研究对象实施干预前,必须全面了解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以研究对象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为落脚点设计健康教育措施,同时注重提升研究对象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转变研究对象的错误信念,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养成,使干预效果更加明显,对各类人群的健康教育、科研及临床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格林模式的理论框架格林模式分为两个阶段:(1)行为理论/需求诊断阶段(PRECEDE阶段)是指在教育/环境诊断和评价中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2)健康干预阶段(PRECEED阶段)指在执行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规和组织的手段。

2、格林模式的应用格林模式在疾病护理方面的应用董翠萍、潜艳、汪晖为了提高食管癌患者自我管理的认知和态度,改善和规范其自我管理行为,将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11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运用格林模式进行干预。

结果发现干预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他们认为,以格林模式对食管癌患者自我管理进行评估和针对性强化教育,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改善生存质量。

黄雪珠为了探讨格林模式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将格林模式作为干预手段运用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最终结果显示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采用格林模式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健康状况、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初级实务医务社工重点考点训练(第十三章)

初级实务医务社工重点考点训练(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医务社会工作知识结构1.概述:概念、特点、具备相关知识、特殊伦理议题与价值观。

2.主要内容:公共卫生领域、医院领域(慢性疾病、妇女儿童、急诊室、肿瘤治疗)、精神卫生领域。

3.主要方法:公共卫生领域——行为干预、健康促进、社会营销、社会倡导技术;慢性病——个案管理、小组工作;急诊室——全人服务;肿瘤与舒缓疗护;精神卫生领域——认知行为治疗、小组工作。

第一节医务社会工作概述知识点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1.定义(1)狭义:围绕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康复过程,包括协助病人、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身心困扰、获取社会资源、适应医疗过程(2)广义:不仅协助病人及其家庭解决与疾病有关的社会、心理问题,而且也要注重对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和开发,并且利用社区与社会的资源,推进医疗保健与社会福利的整合,促进对疾病的预防,保护公众健康。

2.功能(1)诊断与评估:问题和需求进行诊断,评估疾病对病人的职业、日常生活及情绪的影响等。

(2)咨询与辅导:促进患者及家庭在行为、态度、情绪和环境等方面的改变,包括社会适应、危机干预、心理辅导和社会资源方面的咨询。

(3)寻求与整合资源:资金、实物、服务资源等,协助完成申请程序、利用媒体获得帮助。

(4)政策和服务倡导:医院内部机制的完善(5)跨专业多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与医疗机构、社区机构工作人员联系,讨论如何获得更好的服务。

知识点二、医疗社会工作的特点1.与医疗卫生体系相融合:连接医疗团队中的各方资源。

2.以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为主导:协助病人进行心理、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调适,帮助服务对象从病痛中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健康。

3.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其康复寻求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4.服务规范的专业化:了解熟知相应的医疗规范,形成服务准则知识点三、医务社会工作的特殊伦理议题与价值观1.隐私保护,如疾病咨询、病历记录和调阅等。

2.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在对于服务对象决定治疗方案或放弃治疗时。

格林模式的应用

格林模式的应用

格林模式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篇名:《格林模式在健康干预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格林模式在大学生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心得:格林模式,又称健康诊断与评价模式。

格林模式将健康促进计划分为两个阶段,九个步骤。

格林模式指导下的健康促进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首先需要对促进人群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找到其健康问题及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然后基于评估设计促进方案。

评估阶段是指在环境的评价中应用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包括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和管理与政策诊断前五个步骤。

执行与评价阶段是计划实施与评价的阶段。

促进实施过程中,不同研究的促进周期和频率存在差异。

促进形式可以为定期的健康知识讲座,或一对一教育和行为矫正辅导。

也可以是电话随访或家庭随访,也有学者采用焦点小组讨论和生活技能培训的形式。

促进实施的有效性取决于促进方案内容的全面科学性.格林模式促进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分4类。

第一类是生物学指标,如血压值、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比容值、铁蛋白值等,这类评价指标常用于高血压,缺铁性贫血等生物学指标为重要诊断标准的临床疾病中;第二类为社会心理学指标,第三类为知、信、行改变指标. 第四类为其他,如降低剖宫产率、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支持率、卫生活动参与率、阳痿的发生率、健康饮食指数。

这些指标验证了格林模式健康促进的有效性。

格林模式为健康促进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循证依据和理论框架,这类研究的核心是以格林模式为理论框架设计的促进方案,而这类方案对改善健康状况、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目前,格林模式在健康促进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促进对象为全人类,包括健康者和疾病患者,研究方向包括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和健康需求评估等。

在疾病护理应用中涉及很多的病种。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缺铁性贫血、乳腺癌等。

格林模式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有望提高促进效果,从而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

健康教育 格林模式

健康教育 格林模式

健康教育格林模式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提供正确的健康知识和促进健康行为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在健康教育中,格林模式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有效方式。

格林模式包括三个部分:知识、态度和实践。

首先,教育者会向学生传授健康方面的知识,例如身体结构和功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建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念。

其次,教育者还会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态度。

这意味着学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关注自身健康,并主动参与到健康维护的行动中。

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态度。

最后,格林模式还强调需要将知识和态度转化为实践行为。

教育者会引导学生制定行动计划,例如定期锻炼、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健康的理念,从而真正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总的来说,格林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健康教育模式,通过知识、态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024年1月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业务知识

2024年1月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业务知识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业务知识
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活动来提高个人和社区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和维持。

以下是关于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一些业务知识:
1.健康教育理论和模型:了解不同的健康教育理论和模型,例如卫生信念模型、社会认知理论和行为变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模型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和计划。

2.健康评估和需求分析:了解如何进行健康评估和需求分析,以确定目标受众的健康需求和问题。

这可以通过调查、访谈、观察和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

3.健康沟通和传播:学习如何有效地进行健康沟通和传播,包括使用清晰简明的语言,选择适当的沟通渠道和媒体,以及利用社交媒体和新技术进行健康信息的传播。

4.健康教育策划和实施:了解如何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策划,包括目标设定、内容设计、教材开发和活动组织等。

同时,要学习如何评估和监测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和影响。

5.健康促进政策和环境:了解健康促进政策和环境对个人和社区健康的影响。

这包括学习如何推动政策变革,促进健康行为和创造支持健康的社会和物质环境。

6.社区参与和合作:了解如何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和社区合作,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活动。

这可以包括学校、医疗机构、社区组织、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等。

7.健康不平等和社会公正:了解健康不平等和社会公正对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影响。

这包括学习如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推动公平的健康机会和资源分配。

总之,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业务知识涉及到理论、方法、策划、实施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个人和社区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和维持。

格林模式健康评估

格林模式健康评估
格林模式健康评估
$number {01}
目 录
• 格林模式概述 • 格林模式的健康评估过程 • 格林模式的健康评估工具 • 格林模式的健康评估实践 • 格林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 • 格林模式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格林模式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格林模式是一种全面、系统化的健康 评估模式,旨在评估个体或群体的健 康状况、需求和资源,从而制定相应 的干预措施。
详细描述
访谈法是一种深入了解受访者健康状况的方法,通过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了解其生活习惯、心理状 态、家族病史等信息,从而全面评估其健康状况。访谈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受访者的病情和需求,为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医学检查
总结词
通过一系列医学检查手段,了解受访者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从而评估其健康 状况。
跨学科性
格林模式能够根据个体的变化进行 动态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健康问题 。
局限性
主观性
格林模式的评估依赖于个体的 自我报告,可能存在主观偏差,
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文化背能存在
文化差异导致的评估偏差。
资源要求
格林模式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资 源投入,包括人力和物力,可能 限制其在某些地区的推广和应用
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观察受访者的身体状况、行为表现、言语表达等方式,评估其健康状况。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一种重要的健康评估工具,通过观察受访者的身体状况、行为表现、 言语表达等方式,可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观察法可以发现受访者 的异常表现和症状,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访谈法
总结词
通过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信息,从而评估其健康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促进模型、多理论模型、格林模型
这三个模型都是与健康促进相关的模型,分别是:
1. 健康促进模型(Health Promotion Model,HPM)是由美国护理学者Pender于1982年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人类行为的动力和行为的决策过程,以及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模式。

该模型认为,在健康促进的过程中,个人的内外部因素会相互影响,从而决定其行为,包括个人的健康信念、个人特性、资源和对环境的感知等。

该模型在健康促进和预防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2. 多理论模型(Multiple Health Behavior Change Model,MHBCM)是由美国的健康心理学家Prochaska和DiClemente于1983年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人们如何改变多个健康相关行为。

该模型认为,人们进行健康相关行为的难度会随着行为改变的阶段而不同,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干预策略。

具体而言,该模型将人们对健康行为的改变过程分为5个阶段:预 contemplation、contemplation、preparation、action和maintenance。

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况,干预策略也需相应调整。

3. 格林模型(Green’s Model)是由美国著名公共卫生学家Lawrence W. Green于1999年提出,主要用于解释公共健康干预的实施和有效性。

该模型认为,公共健康干预需要根据社区的特定环境、资源和人口特点来设计,干预策略可以从行为、教育、环境、政策等多个层面入手,并强调参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和协作。

该模型在公共健康干预和预防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