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
英国城市更新及其对广东“三旧”改造的启示

[ 关键词 ]城 市 更新 阶段 :城 市更 新模 式 :启 示
d i1 . 9 9 i n 17 o: 0 3 6  ̄.s . 6 3—0 9 . 0 2 0 .4 s 14 2 1 .6 0 0
[ 中图分类号 ]D 3- [ 0 5 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14 2 1 )6 0 8 — 2 6 3 0 9 (0 20 - 0 5 0 - 往 的城 市物质更新 。 而更加 重视公 民的教育 、 通 、 业 等 问 反 交 就
21 0 2年 3月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 n n g m e t n o mai nz to i aMa a e n fr t iai n I o
Ma . 2 2 r . 01 Vo. 5, . 1 1 No6
第 l 卷 第 6期 5
英国城市更新 城 市 更 新 得 以 顺 利 进 行 。 国 政 府 在 2 英 0世 2 地 区 开 发 式 的 旧城 再 开 发 ( 场 主 导 下 的 公 私 合 作 ) 市
纪 4 — 0年 代 颁 布 了 一 系 列 的 法 律 . 如 14 05 9 7年 的 《 乡 规 划 城
国政 府 在 1 3 9 0年 颁 布 了 《 林 伍 德 住 宅 法 》 该 住 宅 法 第 一 次 提 求 . 是 却 对 经 济 的 刺 激 作用 微 乎其 微 . 是 工 党 在 1 7 发 布 格 , 但 于 9 7年
出对 清 理 的贫 民窟 进 行 财 政 补 助 . 对 贫 民窟 的拆 迁 安 置 人 员 提 了 “ 了 内 城 的 政 策 ”P l y o In r i ) 并 为 (oi frn e Ct 白皮 书 . 确 政 府 的 城 c y 明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的概念起源于1949年美国住宅法(The Housing Act of 1949)“城市再发展”(Urban Redevelopment),其目标为市中心区拆除重建,由联邦政府补助更新方案三分之二金额。
其中除极少数城市办理都市再发展有成就外,多数城市均因牵涉部门过多,不敢贸然尝试,因此美国推行都市改革的政策已渐放弃市中心拆除重建,转向邻里社区为目标政策。
以邻里社区为目标的城市更新政策,旨在配合住宅政策,解决住宅问题,并于1954年的住宅法法案(The Housing Act of 1954)中正式使用(Urban Renewal)城市更新这一名词,其主要内容是针对都市里的贫民窟和颓废区进行住宅改造行动,为整个住宅方案的一部分,其涵义已较城市再发展更积极、更具综合性。
而后的发展过程,逐渐加进社会与经济困难因素的考虑,如“社区改善”(Community Improvement)“示范城市”“都会发展方案”等等。
不过基本上它仍是清除贫民窟(Slum-Clearance)的延伸。
它的目标由原来简单的住宅改造(Rehousing)而慢慢结合社会福利、商业再发展等目标。
也因为美国的城市更新发展是由清除贫民窟而来,所以在手段上便是充满实质色彩的拆除重建、整体复新和保存维护等方式。
因此城市更新可定义为藉由实质上维护、整建、拆除等方式使城市土地得以经济合理的再利用,并强化城市功能,增进社会福祉,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健全发展。
也就是说对市中心丑陋建筑物的改建、贫民窟的迁置、与历史遗迹的保留,以创造一个美好的工作与居住环境。
这里援引几个比较被人认可的定义。
英国的《城市更新手册(Urban Regeneration: a Handbook)》提出的定义如下:The definition of urban regeneration: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vision and action which leads to the resolution of urban problems and which seeks to bring about a lasting improvement in the economic, physic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of an area that has been subject to change(pp1). 翻译为:试图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性的和整体性的目标和行为,旨在为特定的地区带来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的长期提升。
英国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PPT共76页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英国伦敦道克兰城市更新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英国城市更新政策法规梳理

4.城市开发项目(UDG)制度(1982年)
5.《住宅与规划法》(1986年)
6.城市再生项目(URG)(1987年)
7.《地方政府规划和住宅法》(1989年)
1990年代
(城市再生时期)
1.城市挑战(City Challenge)(1991年)
2.专项再生预算(SBB)(1993年)
3.《美化城市环境法》(1967年)
4.《城乡规划法》(1968年)
5.优先教育区(EPAS)制度(1968年)
6.城市计划(UP)制度(1968年)
7.社区发展计划(CDP)制度(1969年)
8.《住宅法》(1969年)
9.一般改善区(GIA)制度(1969年)
1970年代
(城市更新时期)
1.内城区研究计划(IAS)(1972年)
2.住宅改善事业地区(HAA)制度(1974年)
3.综合社区计划(CCP)(1974年)
4.《内城政策》白皮书(1977年)
5.《内城区法》(1978年)
6.内城政策伙伴关系计划(ICP)(1978年)
1980年代
(城市再开发时期)
1.《地方政府规划及土地法》(1980年)
2.城市开发公司(UDC)制度(1981年)
英国城市更新政策法规梳理时间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城市更新阶段1
英国城市更新政策法规梳理
时间
政策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早期城市更新阶段)
1.《公共卫生法》(1848年)
2.《住宅改善法》(1875年)
3.《住宅善法》(1890年)
4.《格林伍德住宅法》(1930年)
《英国城市更新(第二版)》导读

《英国城市更新(第二版)》导读作者:暂无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6期杨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3年多前,在与一位城市官员进行的交谈中被问到,学校里有没有人研究“旧城更新”;我对此的第一反应是“城市更新”。
经过一番沟通方才了解,他是在指将“旧城改造”、“综合整治”、“城市开发”、“拆迁安置”等内容混杂在一起的一种事情或者状态。
这看似清晰却无法言表,前人做过但难以借鉴,箭在弦上仍举步维艰。
我试图从解释“城市更新”的概念内涵入手,却觉得枯燥冗长,缺乏实际操作性;也试图从剖析某个案例开始,但觉得牵强附会,缺乏理论性。
一个曾经在脑海里清晰明了的研究领域“城市更新”,却在从现实困惑带来的问题面前,显得不那么好讲清楚了;其中不仅存在对概念本身的各种理解,而且包括不同的行动方式,不同的行动目的,不同的角色认知,以及不同的结局。
连我们是否基于中国语境将这一问题思考和研究得足够清晰,都一时间难以回答上来。
随后的一段时间,从国家政策到城市战略,从学术论坛到公共媒体,从开发项目包装到规划编制策略,城市更新被描述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一种价值取向,乃至时代特征、观察视角、实施策略和行动方式。
实际的情形也的确如此。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从未像当下这样切身地体会到,既往的发展占用了太多的资源和空间,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
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人口红利、政策红利等具有推动发展作用的因素在逐渐消失;城市的发展在经历了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等潮水般的涨落之后,随之自然而然地踏入了紧缩时代。
不仅如此,除了追求经济的繁荣,人们更加注重去追求具有生态可持续性和社会包容性的城市生活,这些追求逐步汇聚而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价值取向。
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历了从旧城改造到当前所提城市更新的转变,其中理论内核、目标主张、实施手段等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在对这一概念、实践的内涵和构成进行严格界定的时候,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国家和社会经济背景,政策演进过程和脉络中所蕴涵的信息值得深究。
制度与机制(以深圳市“城市更新”制度为例)

精选课件
23
案例分析
上位规划: 2010 年市委市政府批准《罗湖区先行先试建设 国际消费中心的行动计划》,其中笋岗、清水 河片区定位为“笋岗- 清水河国际消费中心”并 列为全市五个重点推进的“城市发展单元”之 一。
笋岗片区规划定位——热力四射的时尚消费与 国际都市区
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具有国际化、特 色化、专业化的综合性商业商贸功能,打造集 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体验式消费核心区。
仓储功能的弱化: 随着深圳特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昔日位于城市边缘的笋岗仓储区已成为 深圳市的城市中心区和未来商业的黄金地段。随特区内地均产值的升高, 仓储业体现不出片区上地的实际开发价值。 1996一2005年,笋岗仓储设施使用功能逐步发生改变,展示、交易的 商业功能逐渐成为片区的主导功能,仓储配送功能逐渐弱化,
现状问题: 土地利用的矛盾; 产业结构的转变; 仓储功能衰退; 生态建设的需要。
精选课件
22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笋岗仓储区
背景: 笋岗仓储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罗湖区的中北部,自1982年开发建设,至 今已建成大型仓库80多栋,总建筑面积90多万m²,临时堆场约5万m², 1995年之前,该片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多功能现代化仓储区和全国首个出 口监管仓库而闻名海内外,年货物吞吐鼠最高时达400一500万吨,被称 为“中国第一仓”,片区功能以仓储配送为主。
1、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 施须完善; 2、环境恶劣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 患; 3、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 能或者资源、能源利用明显不符 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影响城市 规划实施; 4、依法或者经市政府批准应当进 行城市更新的其他形式。
精选课件
6
概念
三、我国学者对城市更新的概念表述
浅谈中西方城市更新比较与启示

浅谈中西方城市更新比较与启示摘要:城市更新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超50%,城市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对城市的旧城老化、功能落后、城中村等城市问题的更新改造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区的城市更新改造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面对我国城市更新发展的新形势,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城市更新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了中西方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回顾了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了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差异,认为西方的城市更新有许多成功的理念和深刻的教训,对我国城市更新带来有益启示。
标签: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城市发展1 引言无论在我国或是国外,城市更新随处可见,然而人们对它的概念内涵、发展历史及相关理论了解还不深入。
城市更新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英、法三国,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其概念逐渐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更新理论。
而我国的城市更新研究比欧美国家晚,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各地区出现了有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在建筑及规划界、学术界开始提出城市更新理论研究,城市更新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但是此时对城市更新的研究还不深入,对城市更新的概念、特点及模式等内容仍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城市更新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区的城市更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更新成为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的热点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总结和研究城市更新理论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迫切任务。
2 中西方对城市更新概念的理解综观中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和演化历史,对城市更新的概念无论是我国或是西方国家,在不同阶段时期都有不同的定义和说法,中西方国家对城市更新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关于静安区城市更新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静安区城市更新的思考与建议摘要:城市更新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政策范畴,是藉由维护、整建、拆除等方式使城市土地得以经济合理的再利用,并强化城市功能,增进社会福祉,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健全发展的综合举措。
本文从上海静安区为范例,对区域现状及问题、政策目标进行探究,提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城市更新;现状问题;实施举措静安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经过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格局。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建筑、人文、社会环境的不断演绎,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性增长的需求日益突,亟待城市更新战略的实施。
一、静安发展现状及问题1. 静安地处中心城区的地利位置,具有文化交流、经济发展集聚的天然优势,但同时存在土地等资源禀赋稀缺的劣势,自然生态环境的先决条件不足。
2. 以楼宇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在各中心城区发展中极易复制,功能布局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商业楼宇增量较多的情况,静安楼宇经济的先发优势弱化,需差异化战略部署规划;3. 静安南京路辟筑于1862年,是上海第一条西式大马路,静安城区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均存在自然寿命及经济寿命老化的现象,政府面临城区更新的问题已不可回避。
鉴于上述,发展静安亟待针对城区形象、居住、交通、功能、产业、土地再利用进行研判,提升城区发展力。
二、静安城市更新的目标城市更新,早期于1954年美国住宅法法案中正式使用这一名词,援引英国《城市更新手册Urban Regeneration: a Handbook》提出的定义为:试图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目标和行为,旨在为特定的地区带来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的长期提升。
在英国城市更新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政策范畴。
总体来说,静安的城市更新目标可界定如下:1.通过城市更新,在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更加强调静安可持续的发展力形成,形成静安城区政策发展。
通过经济动力提升、社会和谐、文脉延续、提高公共管理水准、优化建筑景观五个维度提升静安、发展静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它对城市更新和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手册系统地总结了英国城市更新
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并对未来的城市更新
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全面评估并撰写文章,我们可以
更深入地了解这部手册对城市更新的指导意义和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这部手册是在当时的英国城市发展和更新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编写的,
它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措施,以应对城市更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和挑战。
手册内容丰富,涉及到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共设施建
设等多个方面,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借鉴。
在撰写文章时,我们可以按照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城
市更新手册》。
我们可以介绍手册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包括城市更新
的背景、目标和原则等。
可以深入分析手册中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结合详细的数据和事实,阐述手册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效果。
我们可以
探讨手册对未来城市更新工作的启示和建议,引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为读者提供更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在文章中,我们应该多次提及《城市更新手册》这个主题文字,强调
其在整个文章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对手册的内容和影响的多方面
论述和阐释,读者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手册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性
和指导作用。
对于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分析手册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也可以探讨手册对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引出更深远的思考和展望。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知识文章格式,使用普通文本撰写,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文章总字数应该大于3000字,同时要注意避免出现字数统计,以保持文章的专业性和完整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撰写文章,可以使读者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
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的出版,标志着英国城市更新工作的新起点。
这部手册对城市更新和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当时的英国,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撰写文章时,我们不仅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深入探讨手册的内容和影响,还可以结合我国的城市更新实践,对手册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我们可以比较手册的内容和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现状,提出手册的优点和不足,并探讨如何借鉴手册的经验和教训,提高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在比较中,可以从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建设、社区参与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找出我国城市更新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我们可以结合手册的实际案例和经验,深入探讨其中的成功经验和教
训,阐述其对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可以从具体
的案例出发,分析成功的原因和经验,总结出适合我国城市更新工作
的方法和策略,为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当时的英国城市更新实践和政策环境,分析手
册的背景和影响,探讨其对英国城市更新工作的推动作用和影响效果。
通过对手册的出台原因和背景的详细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手册的
重要性和意义,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观点,对手册的指导意义和影响效果
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出发,阐述手册
对城市更新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结合我国的
实践经验,探讨手册对我国城市更新工作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引
出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思考和展望。
通过以上的深入探讨和论述,可以使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
也可以为我
国城市更新工作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城市更新工
作的质量和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