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高教研究 HigherEducationResearch94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文/李金祯摘要:“新文科”是时代的产物,代表一种融合趋势,为我国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任务。
目前,以英语为主导的大学外语教学基本涵盖了全国所有高校,但其教学理念、方法等明显滞后。
本文从新时代高校学科建设角度,论述了大学外语教学如何有效地与非外语专业教学相融合,更好地服务于非外语专业教学;从语种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探究了“新文科”背景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与创新课题。
关键词:新文科;大学外语;创新实践1 新文科“新文科”概念首先由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2017年10月开始,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对29个专业进行重组,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传统文科专业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创造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条件。
我国“新文科”概念始于2018年10月国家启动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以提高高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新文科”是时代的产物,代表一种融合趋势,为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新任务。
大学外语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外语语言的应用功能,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行外语服务。
2 大学外语教学现状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外语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以大学英语为主导的大学外语教学涵盖了全国所有高校。
多数高校大学外语课程基本传承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一刀切”特点突出,侧重学习语言知识;课程设置单一,全校各专业使用相同外语教材;教师多拥有外语专业背景而缺乏其它专业背景,等。
这种模式缺乏活力和动力,必须改革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学科建设需求。
3 大学外语教学创新与实践3.1 语种设置目前,我国高校大学外语课程主要开设大学英语,少数高校同时开设日语、俄语和法语等小语种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新文科”这一概念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率先提出,是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应具备夯实的多种语言与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需要具有基本的人文学科知识结构,学生需要对文学、文化、哲学和历史等内容深度拓展。
”(姜智彬,2019)目前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学主要采用线下课堂讲授模式,教学资源闭塞,教师知识结构更新较慢,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低下,已不能适应“新文科”的战略要求。
2002年,史密斯• J与艾略特•马西埃结合网络化学习的纯技术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理念,提出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
余胜泉等于2005年在《中国大学教学》首次介绍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和意义,这是国内第一篇系统地介绍混合式教学的文章。
混合式教学可有效促进教学工作。
首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享有比传统线下教学更大的自主空间和参与度,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效获取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规避传统课堂的缺点;其次,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混合式教学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突破了以往的固定载体,打破具体边界”(秦楠,2017),弥补授课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的欠缺,强化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最后,打造英语专业“金课”。
“外语教育不要抗拒技术,也不要藐视技术,要重视技术,重视变革。
”(吴岩,2019)通过引入现代技术,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提升课堂质量,发动课堂革命,“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英语专业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优势,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师生面对面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何克抗,2004)。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新文科”思想为指导,构建传统线下课堂教学(C-Learning)和线上网络教学(E-Learning)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目的出发,探讨了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后论述了改革的必要性,指出传统的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改革的方向上,提出了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教学理念。
而在改革的实施方式上,强调了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分析了改革的成效,说明了通过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了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背景介绍、目的、现状、必要性、方向、实施方式、成效、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the requirements fo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 various field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higher. A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language in the world,English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cademic research, and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challenges and need to be reformed.1.2 目的在当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新文科”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245教育智库“新文科”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2017年,美国的希拉姆学院(Hiram College)首先提出了“新文科”理念,它主张用现代思维整合并调整传统文科,将新信息技术渗透到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学科之中,快速提升学习者的综合能力。
2019 年“新文科”在我国正式启动,由教育部牵头,中科院、社科院等12个部门参与制定。
新文科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新文科将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有机地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形成文理交叉、文工交叉的新文科专业体系。
另一方面新文科将改造升级传统学科。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文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整合与升级,从多领域进行综合交叉研究,形成高效新文科建设的新格局。
由此可见数字人文给人文学科带来了挑战, 也让研究方法突破传统文学研究的路径。
国内新文科发展综述近20年以来,国外的数字人文发展较快,有很多研究机构,是建立在数据库的基础之上,用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他们在系统中的高层努力和低层特征之间的一些很多问题,比如像美国民族大学建立了一个语言数据联盟,他目前所拥有的语言资源和规模就已经达到了565种,用这个用多模态人工智能的技术,进行识别,做一些相关的应用,开发相关的工具,包括在文学研究方面也同样的,比如斯坦福大学成立了一个实验室,它就率先实现了学科交叉,从数据库当中提取数据,通过对文学作品内容及相关情况的统计来判定作品的影响,辨啊识国别小说当中的差异等一些文学问题,举个例子来讲,比方说还有一项加拿大学者所做的研究就是通过统计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体特征,通过相关的算法测量出数据,算出同时代的欧洲小说和歌德小说在形式上的一种相似性,来判定这个文学作品的影响,这对比较文学的研究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路径。
2003年,我们国家也成立了中国语言资源联盟,目前的语言资源规模也要有上百种,而且国内很多学者也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些方面来阐述人工智能时代认知语言学的特点和研究形式,更好地解决语言学的生存问题,打开了新的研究事业,国内在文学方研究方面,实际上已经开始了运用这个大数据来来进行这个某一门类的研究,比方说在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面,包括在中国的文化传播研究方面,其实反而走在外国文学研究的前面,如古典文学研究数据,还有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研究等等都能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视角。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级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北部湾大学为例

[收稿时间]2023-01-10[基金项目]疫情背景下中外校际交流项目“‘两线一平台’协同育人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2022JGB273)。
[作者简介]刘卫玲(1978—),女,广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留学生教育。
April,2023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文章针对北部湾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高级英语课程中存在的学生人文素养薄弱、对课程学习存在畏难情绪的教学“痛点”,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有待完善、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单一、与其他课程融合及衔接薄弱、思政元素融入不自然等教学“难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途径。
具体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为基于“金课”标准和新文科建设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做好教学顶层设计和目标确定、重构进阶式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并优化教学模式、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式教学活动、建立个性化教学反馈评价机制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新文科;高级英语;教学改革;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7-0053-032018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
2019年4月,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进“四新”协同发展。
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
“新文科”概念的提出,为各学科适应时代发展提供了新的视域,新文科建设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的具体履行。
在新文科建设及其理念指导下,高校新外语学科不再仅仅是课程或专业的简单更新,而是必须有新的理念、结构和体系[1]。
高级英语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必修主干课程,是继基础英语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高水平的英语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从总体上促进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和掌握。
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一、英语教学需求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加,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应试为主,重视语法和词汇的掌握,忽视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而在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英语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引入更多的互动性、趣味性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二、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课程改革。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以课本内容为主,缺乏实际应用和互动性。
改革应该注重拓展课程内容,引入更多的实际语言运用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互动性。
在新时代,教学方法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引入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再次是评价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方式以考试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改革应该注重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考察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还应该考察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展现自己的英语能力。
三、应用技术于英语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
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丰富的语言素材,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更生动的语言情境,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更多形式的语言互动。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还可以开展在线英语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和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辅助。
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英语教学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需要面对跨文化沟通和交流。
新文科背景下以提升语用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交得体性的施为行为所运用的各类知识。洪岗 (1991)认为二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和语言水 平不一定成正比。学习者语言能力水平较高并 不意味着其语用能力较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 中“学用分离”的情况比较普遍,部分学习者 语用意识较为薄弱,语用能力欠缺。教师在进 行语言教学时,既要注重语言输入,又要重视 语用输出。
英 语 广 场
63
2021年6月 (总第161期 )
ENGLISH SQUARE esteachers@ Tel: 027-87158992
64
ladder, pick up等呈现在课件中,并发布到班级 QQ学习群,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
(2)对于长对话和篇章听力部分的学习, 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 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参与的教学活动,找出 选项关键词,分析选项差异,并预测问题。各 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的成果。
2.1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基于POA理论的驱动、促成、评 价三个教学环节进行语言教学活动设计,以 学生的产出任务为导向,在进行语言输入的 同时充分重视语用输出,以听促说、听说结 合,培养学习者的语用意识,提升其语言水 平和语用能力。 2.2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1)学会使用本 单元的重要表达法谈论个人的经历;(2)掌 握时间标志词及其表达法;(3)学会打电话 用语;(4)完成录音和对话视频录制。 2.3 教学内容 本课例的教学内容为《新视野大学 英语(第三版)视听说教程1》Unit 3 Life Moments,课时安排为3次课共6个课时。第一 次课的教学内容为Opening Up和Listening to the World中的Sharing部分,第二次课的教学 内容为Listening to the World中的Listening部 分,第三次课的教学内容为 Long Conversation & Passage 1以及Speaking for Communication 部分。 2.4 教学平台 学生加入U校园平台对应的教学班级和 班级QQ学习群,促使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 融合。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路径提升探究

一、引言“新文科”由美国希拉姆学院2017年提出,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知识学习(麦可思王慧,2018)。
无论是建立跨学科平台还是跨学科专业,新文科建设都必须回归大学精神中的真、善、美价值(Yun ’an Yang ,2020),把学生培养成智力敏捷及负责任的思考者和实干家(Lori Varlotta ,2018)。
作为新文科有机组成的大学英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学生不仅能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推动了混合式教学的发展,使其广泛应用于不同教育领域和不同学科教学中。
二、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及研究动态(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关于“混合教学”科学内涵的研究,主要观点有:(1)环境说。
Graham (2006)将混合学习描述为面对面环境的融合,这种环境的特点是同步于人类的互动及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环境;(2)混合说。
学者Hockly 和Clandfield (2010)定义混合教学为面对面教学和线上学习的混合体;(3)结合说。
Whittaker (2013)对其在英语语言教学上的含义进行了总结,指出混合教学是面对面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的任何结合。
何克抗教授在总结国外学者关于混合学习概念的基础上赋予其新内涵,积极倡导将混合式教学引入课程教学中。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是整合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各自优点,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王竹,2020)。
(二)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动态1.关于“混合教学”实践的研究混合学习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角色转变,促使学生拥有更多时间、空间自由(LI Kaiyu ,LIU Weitao ,20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
索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以创新为主要驱
动力的新阶段。
2018年4月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
建设要求,其中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主要指将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
科学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学科专业。
这种交叉性不仅体现为不同学科之间的
相互渗透,也表现为新兴领域对传统学科的催生作用。
作为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
课程,大学英语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不断进行
自我革新和优化升级。
本文探讨如何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设计以及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
全面成长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文科背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
日益紧密。
在此大环境下,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这就要求我们
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竞争并且可以推动中
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人才。
因此,为适应时代需求,教育部2017年3月发布的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
推进课程体系更新升级,切实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实
践育人环节,着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探究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以及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各高校都开设
有不同类型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其中,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也是
大多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
然而,目前很多院校大学英语教
学形式单一,学用分离,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收获不大[1]。
很多学生感觉上完
一年的大学英语课,自己的英语水平相比高考前没有明显提升,甚至有所倒退。
社会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的责难也不绝于耳。
因此,在高校普
遍缩减了大学英语学时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成为摆在广大教育
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教师角度来看,一些老师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授
课方式进行授课,即以教材为主要依据,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逐个讲解单词、语法等语言点,忽略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
从学生角度来讲,由于缺乏学习兴
趣或者自身英语水平较差而导致听不懂、说不出、写不成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些
因素严重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2]。
二、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
(一)建构双重跨学科、多重跨院校的培养模式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单一专业或院校已经无法满足社
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构建“文理交融”的新型教育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这种
教育体系应该是由多个相关学科交叉融合而成,涉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等不同
领域,同时也跨越了学校和地域的限制,实现国内外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
通过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从而适应未来社会
的挑战。
具体来说,首先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语言技能为主导的外语教学理念,将
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文学、哲学、艺术等等。
其次,要加强
各类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在线精品课程、学术期刊、科研项目
等等。
最后,还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确保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达到
国家和社会的要求[3]。
(二)结合外引与内生,双渠道进行师资建设
在新文科的发展趋势下,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
因此,提
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加强对于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提升。
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引入更多具有海外留学
经历或者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加入高校教师队伍当中。
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深
厚的语言功底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能够将国外优秀的文化及知识传授给
学生们,这无疑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课堂内容,拓宽学生们的视野。
另一方面,
也需要注重内部培养,不断提升现有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
例如,组织教
师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培训班、虚拟教研室等学术研讨活动;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学
科前沿理论并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引导教师关注国内外最新动态,更新教学观念,了解社会需求等等。
只有这样内外兼修,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要求,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更高
层次迈进。
(三)优化内容与结构,实现学科良性交叉教学
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单一型的专业型人才,
而是需要具备多领域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例
如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讲座或讨论会,让学生
更好地融入到英语语言环境之中。
同时也要注意将语言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
结合,如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等。
此外,也应该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和专
业教师合作,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提高其思辨能力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4]。
(四)重视和鼓励个性发展,更新学生学习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但随着社会和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
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在大学英
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满足不
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让他
们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翁。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课
外活动或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力特长,以赛促学,为其未来职
业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和能力提升的需求。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课程设置、优化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 47(4):547-558.
[2] 李品一. 基于新文科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探索[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4(1):113-117.
[3] 高彩慧,姜莉莉. "新文科"背景下ESP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 6(19):3.
[4] 陈悠然.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3(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