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等高线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读图指导: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初中地理读图指导: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一、判断部位名称: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二、比例尺问题:1.比例尺三种表示表示方式是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三种表示方式间的相互转化。

2.比例尺公式的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三.相对高度:标注在等高线上的数字,是该条等高线经过地的海拔高度,在同一条等线上,海拔高度相同;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叫等高距,同一副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不变;相对高度为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四.定方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此基础上,还可再分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的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

在判别方向时,应采用平移指向标确定。

指向标的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但不一定指图的下方,因此,可以通过旋转,使箭头向上,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其他方向。

五.爬山运动: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易于爬山;等高线稠密,坡度陡峻,越难于爬山。

六.攀岩运动与观赏瀑布:攀岩与观赏瀑布最好选择在陡崖。

七.小河、水库与大坝:小河常形成与山谷之中,山脚的口袋型洼地、小盆地,因为有较大的集水面积适宜建设水库,大坝的坝址宜选择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利于施工和减少工程量。

八.修路:沿等高线修筑,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

九.气温: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十.居民区:依山傍水、靠近水源、河段上游、地势平坦开阔、向阳坡、上风向、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以减少大气和水体污染的地方。

十一.农业区:在山地或坡度较陡的地方,以发展生态林为主;在丘陵或坡度较缓的地方,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发展粮食作物和蔬菜、花卉生产应在坡度平缓且最好有灌溉水源的地方;例一.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米。

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象,若地表出现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常见地形:一、圆顶丘:等高线表示宽松,近於环线,表示周围低地或接近高地而凸起的独立小丘。

二、锥形丘:等高线成环形线,愈近高处,愈密集,多见於山地,状如锥形。

三、山额:将近山顶倾斜峻急之处,斜坡忽然缓平凸出,状如人额,由此过后至山顶等高线表示此部份特别宽阔向下弯去。

四、斜坡凹形地:为斜坡上低陷而浅窄之地,或平原伸入高地的低浅部份.常为流水通过,两侧有棱分隔,形态和山谷极相似。

五、陡壁:棱线末端广阔而陡直,称做陡壁,临近河谷或海岸常见之,等高线在此特别密集。

六、山肩:棱线上部或下部都显得峻急,中部却是缓平,称做山肩,等高线表示中部特别宽阔。

七、山脊:为一条狭长而两侧陡急的高地,顶上可能平坦,广阔或成刀口等形状,两侧坡度则可能均匀一致,或一侧急直,一侧缓和,多见於广阔平坦地区,此外,地势较周围高耸而绵长的,也可视为山脊,等高线表示山脊成椭圆形线。

八、山坳:位在一条狭窄上,两山间的低下处,河流从此相背分流,与鞍部无明确分别,通常以两侧宽阔又缓斜便於跨越的山坳,其鞍部两侧较为狭窄险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山道路等高线表示山坳,自低地向上弯去。

九、鞍部:也是山脊上两山间的低浅处,但略比山坳为高,如鞍部地形狭窄而深下,用来作横跨山脊两侧的道路,则称做山隘参考资料:摘自百度怎样通过等高线辨认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山顶凹地小环圈,区别要看示坡线;山顶短线向外指,凹地短线向里边。

山背曲线向外凸,山谷曲线向里弯;山背凸棱分水线,山谷凹底合水线.两山相连叫鞍部,高低两组等高线;群山相连最高处,棱线称为山脊线。

等高线地形图上分清

等高线地形图上分清

等高线地形图上分清: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如山峰、丘顶等);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如盆地、洼地等)。

等高线是曲线状时,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数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相交一处时,该处的地形部位为陡崖,并在图上绘有陡崖图例。

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

附:如何看等高线地图面对地图看,上北下是南,左西右为东,地图方位已辨明。

地图符号颜色识别:绿为林地蓝为水,地貌、公路棕色绘,其它符号都用黑。

等高线显示地貌特点:等高闭合是规律,弯曲形状象现地;线多山高线少低,坡陡线密坡缓稀。

等高线显示地貌原理:由底到顶,高度相等;水平切开,垂直投影。

地貌识别:山顶凹地小环圈,区别要看示坡线;山顶短线向外指,凹地短线向里边;山背曲线向外凸,山谷曲线向里弯;山背凸棱分水线,山谷凹底合水线;两山相连叫鞍部,高低两组等高线;群山相连最高处,棱线称为山脊线。

地形起伏判定:总观地貌形态,辨明各处高低;区分上坡下坡,沿线编号注记。

四种地形地物分布规律:山成群,形似脉,小山多在大山内;先抓大山做骨干,记了这脉记那脉。

上游窄,下游宽,多条小河汇大川;河名顺着河边写,流向流速看注记;桥梁渡口有几处,深度底质要熟悉。

(三)道路平原地,多而宽,山丘地,窄而少;山区若是有大路,多沿河旁和山谷。

(四)居民地平原密,山区稀;要记村镇有规迹;桥、堡、店、镇靠公路,沟、涧、岭、峪在山区;泡、湾、河、洼顺水找,村、屯、庄、窑多散居。

地物符号定位点确定方法:两个图形下中央,方圆三角当中量;底部宽大底中间,下有直角角顶上。

换算距离的三个公式(一)1:2.5万地形图换算,1:2.5万图,用4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等高线

等高线

50
三、河流与地势高低 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根据河 流流向判定地势的高低。 例:下图中, 两岛的地势差异 性表现为( )
A.甲岛西高东低,乙岛东高西低 B.甲岛东高西低,乙岛中高周低 C.甲岛中高周低,乙岛中低周高 D.甲岛中低周高,乙岛西高东低 解析:图中甲岛河流自东向西注入海洋,故判断 地势东高西低; 乙岛河流自中间流向四周入海,故判断地势 中间高四周低。 答案:B
山脊和山山谷的判断方法
方法二:纵向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 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 由高处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 弯向高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鞍部由两组对称 的等高线组成,一组 是山脊等高线,一组 是山谷等高线,其凸 部共同指向鞍部中心。
⑴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如果是先陡坡后缓坡,则可以看 到;如果是先缓坡后陡坡,则无法看到。(如上图中左图 和中图所示) ⑵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 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 。(如上图中右图所示)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水库大坝的建设 一、水库大坝的选址 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 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
读地形图
1.读图名 图名通常是用图内最重要的地名来表示。从图名上 大致可判断地形图所在的范围。 2.认识认识地形图的方向 除了一些图特别注明方向外,一般地形图上方为 北,下方为南,右面为东,左面为西。有些地形图标有 经纬度则可用经纬度定方向。 3.认识地形图图幅所在位置, 从图框上所标注的经纬度可以了解地形图的位置。
公式中高差往往由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决定。 结论:坡度大小与高差(等高距)、比例尺(或与高 差和比例尺的乘积)成正比,与图上距离(往往由等高 线的疏密或图幅大小决定)成反比。

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象,若地表出现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间之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常见地形:一、圆顶丘:等高线表示宽松,近於环线,表示周围低地或接近高地而凸起的独立小丘。

二、锥形丘:等高线成环形线,愈近高处,愈密集,多见於山地,状如锥形。

三、山额:将近山顶倾斜峻急之处,斜坡忽然缓平凸出,状如人额,由此过后至山顶等高线表示此部份特别宽阔向下弯去。

四、斜坡凹形地:为斜坡上低陷而浅窄之地,或平原伸入高地的低浅部份.常为流水通过,两侧有棱分隔,形态和山谷极相似。

五、陡壁:棱线末端广阔而陡直,称做陡壁,临近河谷或海岸常见之,等高线在此特别密集。

六、山肩:棱线上部或下部都显得峻急,中部却是缓平,称做山肩,等高线表示中部特别宽阔。

七、山脊:为一条狭长而两侧陡急的高地,顶上可能平坦,广阔或成刀口等形状,两侧坡度则可能均匀一致,或一侧急直,一侧缓和,多见於广阔平坦地区,此外,地势较周围高耸而绵长的,也可视为山脊,等高线表示山脊成椭圆形线。

八、山坳:位在一条狭窄上,两山间的低下处,河流从此相背分流,与鞍部无明确分别,通常以两侧宽阔又缓斜便於跨越的山坳,其鞍部两侧较为狭窄险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山道路等高线表示山坳,自低地向上弯去。

九、鞍部:也是山脊上两山间的低浅处,但略比山坳为高,如鞍部地形狭窄而深下,用来作横跨山脊两侧的道路,则称做山隘参考资料:摘自百度怎样通过等高线辨认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山顶凹地小环圈,区别要看示坡线;山顶短线向外指,凹地短线向里边。

山背曲线向外凸,山谷曲线向里弯;山背凸棱分水线,山谷凹底合水线.两山相连叫鞍部,高低两组等高线;群山相连最高处,棱线称为山脊线。

怎么看等高线地形图

怎么看等高线地形图

怎么看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地形名称:(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7)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

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8)阳坡与阴坡:等高线地形图中,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

阳坡与阴坡的确定要联系南北半球与纬度。

2.相关线面:(1)示坡线:画在等高线一侧,由地势高处指向地势低处(2)脊线: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3)槽线: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4)分水岭: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5)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3.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

在地图上用海拔高度表示地面高度;等高线图上所标的注记数字均为海拔高度,非相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的数值可能比海拔高度小,也可能比海拔高度大。

★选点: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如疗养地建设一般要考虑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等条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常常要求学生根据光照条件选择适宜地点修建疗养院。

★选线:a)选择交通路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地形地势,要考虑距离长短,路线平稳等因素。

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须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的通过河流,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地段。

b)在选择引水路线时,不要仅仅被远近所迷惑,而应考虑水往低处流这一关键,以确定较合适的引水线路。

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

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

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
地形部位包括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五部分。

山峰,山体中的上半部分,一般指尖状山顶并有一定高度,多为岩石构成。

山脊,指山高处像兽脊凸起的部分。

1.山峰,一般指尖状山顶并有一定高度,多为岩石构成。

也有断层,褶皱或铲状、垂直节理控制的结果,也有的是火山锥。

2.山脊,指山高处像兽脊凸起的部分。

是由两个坡向相反坡度不一的斜坡相遇组合而成条形脊状延伸的凸形地貌形态。

山脊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斜坡的交线,叫做山脊线。

3.陡崖,指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陡崖。

高度不相等,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4.山谷,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积水线。

5.鞍部,是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的指称。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也比较容易识别。

因为该部位在整个地形体系中似马鞍,故名鞍部。

五种突出地形是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除高原之外都有不同级别。

这些地形有一级类型与二级类型之别。

它们在相邻的同级形态上是彼此不同的,相邻的含义本身就排斥包容,例如四川盆地相邻的四周是平原和山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和山脊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和山脊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山谷和山脊判读
山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脊
—从山顶到山脚的 凸起部分,呈线状延伸。 类似房屋的屋脊。 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 部分,呈线状延伸 。
山脊
山谷
等高线中地形图 山谷和山脊判读
判读方法一: 山脊:等高线向拔海低处凸 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出
模型演示
200m到 300之间

400m ⑤
判读方法一: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判读方法二:作辅助线


200m

⑥在300m到 400m之间
判读方法二:作辅助线产生 ① ②③④⑤⑥个交点,读出相应 ①②海拔为200m,③海拔在200m 到300之间,三点的海拔高度连 线呈“Ʌ”形是山脊,④⑤点海拔 为400m ,⑥在300m到400m之 间,海拔高度连线呈“V”是山谷




③ ②
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中 山谷和山脊判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谷等高线
纵向比较法: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是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的是山脊,因此“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横向比较法:中间高两侧低为山脊;中间低两侧高为山谷。

区分山谷和山脊方法
使用等高线区分山谷和山脊可以按照以下知识点去判断: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谷;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反之,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鞍部;
等高线交会处——陡崖。

等高线特征
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

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不一定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

(如右图40m的等高线)
2、在同一幅图内,除了陡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3、在图廓内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平距成反比,等高线平距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越大;等高线平距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

4、等高线是一条闭合的曲线,如果不能在同一幅内闭合,则必在相邻或者其他图幅内闭合。

5、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或者山谷线应垂直于等高线转折点处的切线,即等高线与山脊线或者山谷线正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