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脊等高线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
以下是五个符合要求的口诀: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一》
等高线上看起伏,一凸一凹要清楚。
凸向低处是山脊,就像骆驼背突出。
凹向高处是山谷,仿佛大地开条谷。
山脊分水线来护,山谷集水成小湖。
记住这些不糊涂,判断起来很自如。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二》
等高线呀真奇妙,判断山脊和山谷有妙招。
一看高处和低处,二看弯曲像啥物。
向上凸的是山脊,好似脊梁挺得住。
向下凹的是山谷,如同弯弯小水沟。
小朋友们要记熟,地理知识不犯愁。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三》
等高线上细分辨,一脊一谷不混乱。
山脊高高向上弯,像个拱桥立上边。
山谷低凹向下转,犹如勺子把儿弯。
沿着线儿慢慢看,山脊山谷能判断。
学会这个好手段,地理难题都玩完。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四》
等高线里秘密藏,一找山脊二找谷。
山脊凸出来站岗,好像城墙保一方。
山谷凹进去躲藏,如同口袋把物装。
轻松识别不迷茫,地理世界任我闯。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五》
要判山脊和山谷,等高线上有眉目。
一瞧形状怎么舞,二思比喻啥事物。
山脊就是高坡路,凸起来像龙脊骨。
山谷恰似小坑谷,凹下去像个盆地肚。
小朋友们齐记住,知识海洋快乐游。
等高线地形图上分清

等高线地形图上分清: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如山峰、丘顶等);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如盆地、洼地等)。
等高线是曲线状时,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数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相交一处时,该处的地形部位为陡崖,并在图上绘有陡崖图例。
由一对表示山谷与一对表示山脊的等高线组成的地形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
附:如何看等高线地图面对地图看,上北下是南,左西右为东,地图方位已辨明。
地图符号颜色识别:绿为林地蓝为水,地貌、公路棕色绘,其它符号都用黑。
等高线显示地貌特点:等高闭合是规律,弯曲形状象现地;线多山高线少低,坡陡线密坡缓稀。
等高线显示地貌原理:由底到顶,高度相等;水平切开,垂直投影。
地貌识别:山顶凹地小环圈,区别要看示坡线;山顶短线向外指,凹地短线向里边;山背曲线向外凸,山谷曲线向里弯;山背凸棱分水线,山谷凹底合水线;两山相连叫鞍部,高低两组等高线;群山相连最高处,棱线称为山脊线。
地形起伏判定:总观地貌形态,辨明各处高低;区分上坡下坡,沿线编号注记。
四种地形地物分布规律:山成群,形似脉,小山多在大山内;先抓大山做骨干,记了这脉记那脉。
上游窄,下游宽,多条小河汇大川;河名顺着河边写,流向流速看注记;桥梁渡口有几处,深度底质要熟悉。
(三)道路平原地,多而宽,山丘地,窄而少;山区若是有大路,多沿河旁和山谷。
(四)居民地平原密,山区稀;要记村镇有规迹;桥、堡、店、镇靠公路,沟、涧、岭、峪在山区;泡、湾、河、洼顺水找,村、屯、庄、窑多散居。
地物符号定位点确定方法:两个图形下中央,方圆三角当中量;底部宽大底中间,下有直角角顶上。
换算距离的三个公式(一)1:2.5万地形图换算,1:2.5万图,用4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微课件: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山脊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山脊的判读
制作:邵武六中 王建忠
福建省邵武第六中学
仁·德·和
山脊、山谷实地地形特点
山峰
山脊谷:条 相形 邻两脊山状脊延或伸两的山凸之形间地低形凹,而它狭由两窄个的坡地向形相部反位、,坡常度呈不条一形的状斜的坡凹相形遇地形。 组 山合 谷而 最成 低。点山的脊连最线高,点 叫的 做连 山线 谷也 线就 。是两个斜坡的交线,叫做山脊线。 1.条凹形形状地凸形形;地形,从高处(或山峰)凸出,向低处延伸; 2.山脊谷线高低于脊山线谷两线侧 两, 侧常 ,成 其为 间河 多流 有的 河分 流水。岭。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山谷的判读方法
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中,A,B两处地形部位的名称分别
是:A: 山脊 ;B: 山谷 。
低
A
100
200
300
B
400
高
方法一: 概念判断法 (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观察山脊(谷)线,两端的海拔高低,利用山脊山谷等高线的凸向不同来 判读。A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B地相反,为山谷。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山脊的判读方法
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中,A,B两处地形部位的名称分别
是:A: 山脊 ;B: 山谷 。
A
100
200
300
B
400
方法二: 截线判断法 (凸地为脊,凹地为谷)
在山谷(脊)线上任取一点,过该点画出垂直山谷线(山脊线) 的两个方向,观察它们海拔情况。A处两侧海拔更低,是山脊,B处两 侧海拔更高,是山谷。即侧低为脊,侧高为谷。
(若背记混乱时,可结合山脊山谷实地地形特点验证)
福建省邵武第六中学 仁·德·和
山
脊
山
线
谷
线
怎么看等高线地形图

怎么看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地形名称:(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7)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
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8)阳坡与阴坡:等高线地形图中,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
阳坡与阴坡的确定要联系南北半球与纬度。
2.相关线面:(1)示坡线:画在等高线一侧,由地势高处指向地势低处(2)脊线: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3)槽线: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4)分水岭: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5)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3.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
在地图上用海拔高度表示地面高度;等高线图上所标的注记数字均为海拔高度,非相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的数值可能比海拔高度小,也可能比海拔高度大。
★选点: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如疗养地建设一般要考虑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等条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常常要求学生根据光照条件选择适宜地点修建疗养院。
★选线:a)选择交通路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地形地势,要考虑距离长短,路线平稳等因素。
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须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的通过河流,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地段。
b)在选择引水路线时,不要仅仅被远近所迷惑,而应考虑水往低处流这一关键,以确定较合适的引水线路。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和山脊的判读

山谷和山脊判读
山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脊
—从山顶到山脚的 凸起部分,呈线状延伸。 类似房屋的屋脊。 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 部分,呈线状延伸 。
山脊
山谷
等高线中地形图 山谷和山脊判读
判读方法一: 山脊:等高线向拔海低处凸 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出
模型演示
200m到 300之间
③
400m ⑤
判读方法一: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判读方法二:作辅助线
①
②
200m
⑥
⑥在300m到 400m之间
判读方法二:作辅助线产生 ① ②③④⑤⑥个交点,读出相应 ①②海拔为200m,③海拔在200m 到300之间,三点的海拔高度连 线呈“Ʌ”形是山脊,④⑤点海拔 为400m ,⑥在300m到400m之 间,海拔高度连线呈“V”是山谷
④
⑥
⑤
①
③ ②
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中 山谷和山脊判读
如何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鞍部和山脊等地形

如何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鞍部和山脊等地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地图,等高线地形图是其它地图的基础。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会相交,除非地表是悬崖,才能等高线出现重叠现像;如地表线平坦开阔,曲线之间距离就相当宽。
等高线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为准。
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及主要是地图的三要素。
方便使用者使用。
常见地形有山地、陡崖、山脊、平原、高原和丘陵。
枣庄地区农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见识少,对各种地形没有概念,尤其是山地、盆地、高原。
大多数人把丘陵叫做“山”。
更别说高原、盆地。
有的只是从电视、书本中间获得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放各种地形的录像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其次,让学生看书本,对课本中的文字描述有所了解,把课本中的不同地形部位的素描图和地形图有所比较;再就是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大部分学生对等高线的绘制还不是太清楚,我就让学生搞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左手握拳,手背向上放在桌面上。
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
在手面上滴水,一定会顺手指缝流;所以,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
小指和食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
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
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以此来突出重点。
活动结束后,师生再总结地形图上几种等高线形状特征:山顶(山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峰一般会有一个黑色的三角符号表示,都是在等高线闭合处海拔较高处;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要看四周等高线数值是均高于此处,那么此处为盆地,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
七年级上册地理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两山峰之间的低洼处是鞍部,两边高,中间低,像马鞍。
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这里适合开展攀岩活动,有的地方有美丽景观-瀑布。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展示导入中鸡冠山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鸡冠山的海拔是_______米,等高距______米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位。
对山体不同部位的知识点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条例性强。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练习:辨认山体部位
下面老师考考你
请同学们说出下图中具体山体部位的名称:
AB都是山顶,C是鞍部, D是山脊, E是陡崖, F是山谷。
(2)鞍部
观察山体实体部位来找一找鞍部,鞍部顾名思义就像图中的马鞍一样,是两座山峰之间的地区,即图上的部位,归纳鞍部就是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部分。
(3)山脊和山谷
如何判断山脊和山谷呢?对照山体实体部位观察,它是中部高两侧低,再来观察等高线图,在图上有若干条等高线向不同方向凸出或凹进,为验证是哪种山体部位,在等高线图上完成一次登山活动,选择等高线从山顶向低处的区域,从山顶一侧开始攀登,观察海拔高度的变化,(紫色小球的运动轨迹)海拔逐渐升高,升高到最高点后又降低。再换一条线路,你会发现这个区域的等高线都存在这个特点,也就是这个区域中部高,两侧低。对应左边的山体图可以看出该处是山脊,最后我们将海拔最高点连线,得到的就是山脊线,总结山脊的特点,就是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1)山顶:
让学生看具体山体图找出山顶部位A,对照实景图观察具体的等高线部位图,所谓山顶就是数值最大的等高线的闭合中心,图中的山顶海拔在340-360米之间,判读的依据是等高线的性质,相邻的两个等高线之间,高差相等,闭合等高线的中心并没有出现数值更高的等高线,故得出上述结论,如果在等高线的闭合中心有山峰符号,并且在山峰符号的旁边标有具体数值,那这个具体数值500就是山顶的海拔高度。
地形图(等高线)

B
A
图中的陡崖可能有多高? 图中的陡崖可能有多高?
缓坡与陡坡
等高线密
等高线疏
相同的水平距离,海拔高度差越大, 相同的水平距离,海拔高度差越大,坡度越大
水库的选址(水坝的选址 水库的选址 水坝的选址) 如口袋形,肚子大,出口小 水坝的选址 口袋形,肚子大,
道路的选址
要沿着等高线修路,避开陡崖、山项,陡坡, 要沿着等高线修路,避开陡崖、山项,陡坡,同时要少占耕地
1河流 段的流向? 河流ab段的流向 河流 段的流向? 2图中陡崖的高度? 图中陡崖的高度? 图中陡崖的高度 3河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 河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风向
2002年北京春招卷 图中等高线表 示一种风力堆积的 地表形态,读图回 答7~9题: 7、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8、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 < H < 41 B、49 < H < 50 C、59 < H < 60 D、60 < H < 61 9、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200 100
300
1中心等高线数值小, 中心等高线数值小, 中心等高线数值小 四周数值大 2示坡线向内 示坡线向内
250 200 150 100
1山脊线 等高线弯曲处 山脊线(等高线弯曲处 山脊线 等高线弯曲处) 2山脊线称为分水线 分水岭 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分水岭 山脊线称为分水线 分水岭)
200 100
1山谷线 等高线弯曲处 山谷线(等高线弯曲处 山谷线 等高线弯曲处) 2山谷线称为集水线 水流 山谷线称为集水线(水流 山谷线称为集水线 水流)
在等高线图上,山脊和山谷都是等高线弯曲处, 在等高线图上,山脊和山谷都是等高线弯曲处, (等高线呈“V”型处 如何判别? 等高线呈“ 型处 如何判别? 型处)如何判别 等高线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脊等高线
山头(控制点)往下看,等高线往外弯的是山脊,相反的是山凹。
山凹往往由一条蓝色的线条,表示水沟。
如果是初学者只要看到蓝色的线条横穿等高线,这样的部位则是山凹。
相反的是山脊。
等高线,是海拔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是一条闭合曲线。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做“等高距”。
等高线越稠密、地形的坡度越大、越陡峭。
常见地形的等高线特征为: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
③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垂直于山脊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高两侧低;
④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垂直于山谷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低两侧高;
⑤鞍部: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状;
⑥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海拔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