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成语故事

文言文成语故事

1.请君入瓮【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文】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串通谋反,太后(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查此案。

来俊臣正在和周兴办理案子一起吃饭,他问周兴说:“囚犯多不肯招认,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周兴说:“这太容易了! 抬个大瓮来,用炭火在四面烤,再叫犯人进到里面,还有什么能不招认! ”来俊臣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对他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让我审查你,请老兄自己进到瓮里吧! ”周兴十分惊恐,叩头认罪。

或:有人。

通:串通。

谋:谋反。

鞫:审问。

方:正在。

推:推究。

索:索取。

文昌右丞:官职名,主管司法。

周兴与丘神绩:二人是武则天时期的官员。

太后:武则天来俊臣:武则天时期的官员鞠:审讯承:供认翁:坛子炙:烤内状;皇帝的诉状伏:承认2.望梅止渴【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文: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

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

3.悬牛首卖马肉《晏子春秋》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1),国人尽服之(2)。

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4)。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5)。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6),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7):“君使服之于内(8),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9),而卖马肉于肉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10),则外莫敢为也(11)。

雅典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

雅典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

昔者,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听之,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复鼓琴,志在流水。

钟子期又听之,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其所爱曰:“子期死,吾将弃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也。

”遂绝其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
古时候,有一位名叫伯牙的琴师,他弹琴时,心中所想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

钟子期听了他的琴音,赞叹道:“太美了,宛如泰山一般巍峨!”伯牙又弹琴,心中所想的是奔腾不息的流水。

钟子期再次听后,说道:“太好了,宛如江河一般浩荡!”伯牙所思所想,钟子期总能准确领会。

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对他的朋友说:“子期去世后,我将丢弃琴,断绝琴弦,终身不再弹琴。

”于是,他真的断绝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中蕴含了“知音难觅”的成语。

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琴音与心声相互呼应,心灵相通,堪称知音。

伯牙因钟子期的去世而悲痛欲绝,不再弹琴,表达了他对知音的深深怀念和对音乐事业的彻底放弃。

在《伯牙绝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成语的影子:
1. 知音难觅:形容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理解自己的人非常困难。

2. 洋洋得意:形容人心情舒畅,自得的样子。

3. 峨峨若泰山:形容山峰高大、雄伟。

4. 志在千里:比喻志向远大,追求卓越。

5. 绝弦不复:形容因悲痛而放弃某项事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知音难求,一旦得到,便是人生一大幸事。

而伯牙绝弦的行为,也成为了人们表达对知音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的象征。

成语文言文故事及翻译

成语文言文故事及翻译

昔有书生,姓张名文,才情横溢,学识渊博。

文生性谦逊,不慕名利,日以读书为乐,夜以诗文为伴。

一日,文生游于郊外,忽见一奇石,状似龟,色泽碧绿,纹理奇特。

文生好奇心起,遂取石而归。

文生将奇石置于案头,每日细心照料。

不数日,奇石竟生出一绿草,其叶似翡翠,其香似兰桂。

文生惊喜异常,遂以清水灌溉,草益茂盛。

又过数日,草中竟开出一朵小花,花色洁白,香气袭人。

文生以为奇石有灵,遂命名“灵石”。

日久,文生与灵石结下深厚友谊,每有诗文佳作,必与灵石分享。

灵石亦似通人性,每当文生吟咏,灵石便摇曳生姿,仿佛与之共鸣。

一日,文生于梦中得神人指点,知有仙山位于海外,藏有奇书,可助文生大器晚成。

文生遂决意寻仙山,以求得奇书。

然而,海外之远,非一日可至,文生遂决定先求助于灵石。

文生对灵石曰:“吾欲往海外求仙山奇书,然路途遥远,非一日之功。

灵石,汝若能助我,吾当感激不尽。

”言罢,泪如雨下。

灵石顿生灵气,化作一青烟,环绕文生,顷刻间,文生觉身轻如燕,飘然而去。

不一日,文生抵达仙山,果见奇书。

文生潜心攻读,学业大进,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文生归乡后,感慨万分,遂作诗一首,以记此事:海外仙山藏奇书,灵石相伴助吾途。

一朝得书成宗师,感恩灵石情意长。

翻译: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scholar named Zhang Wen, who was talented and learned. Wen was modest and not interested in fame and fortune. He took pleasure in reading and writing poetry every day. One day, while wandering in the suburbs, he saw an unusual stone, shaped like a turtle, with a green color and peculiar patterns. Curiosity piqued, Wen took the stone back with him.Wen placed the stone on his desk and took great care of it every day. After a few days, the stone began to sprout a green herb, whose leaves were like jade, and whose fragrance was like orchids and osmanthus. Wen was extremely surprised and delighted, so he watered it with clean water,and the herb grew lushly. After a few more days, the herb even bloomed into a small flower, white in color and fragrant to the nose.Wen thought the stone was magical, so he named it "Ling Stone." Over time, Wen formed a deep friendship with the stone, sharing his literary masterpieces with it. The stone seemed to have a sense of humanity, and whenever Wen recited poetry, the stone would sway gracefully, as if resonating with him.One day, Wen dreamt of a divine being who pointed out to him that there was a fairy mountain beyond the sea, housing a magical book that could help Wen achieve great success. Determined to find the fairy mountain, Wen decided to seek help from the Ling Stone first.Wen said to the stone, "I want to go to the fairy mountain beyond the sea to find the magical book, but the journey is far and not something that can be achieved in a day. Ling Stone, if you can。

成语典故文言文及翻译

成语典故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昔有画龙者,笔势雄浑,神采飞扬,龙之形象,跃然纸上。

然未点睛,龙似未醒,全无生气。

时有智者,见画龙者,遂以毫尖点其目,龙便腾空,气象万千。

【译文】古时有一位擅长画龙的人,他的笔势雄浑有力,神采飞扬,画出的龙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

但是,龙的眼睛还没有点上,龙看起来就像是没有醒来一样,全无生气。

有一位智者看到这幅画,便用笔尖点上龙的眼睛,龙便腾空而起,气势磅礴,变化多端。

【典故】画龙点睛,原指画龙时点上眼睛,使龙栩栩如生。

后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精彩之笔,使整个作品或事物生动有力。

此成语出自《宣和画谱》。

【故事】相传,唐代画家吴道子擅长画龙。

一日,吴道子受命于皇帝,要在皇宫中画一幅龙。

吴道子深知画龙点睛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精心构思,用心描绘。

画龙时,他笔走龙蛇,龙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中跃出。

然而,画到龙的眼睛时,吴道子却犹豫了。

因为他知道,只要点上龙的眼睛,龙便活了,如果点得不好,整个画面就会失去平衡。

正当吴道子苦思冥想之际,一位智者路过,看到这幅画,便说:“画龙点睛,方能成活。

”吴道子听后,茅塞顿开,立即拿起笔,点上龙的眼睛。

果然,龙瞬间腾空而起,神采飞扬。

皇帝看到这幅画,龙颜大悦,赏赐了吴道子许多财物。

【现代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画龙点睛的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通过一语中的、一招制胜的举动,使事情或作品达到高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在谈判中,关键的一句承诺;在演讲中,精彩的一句总结;在写作中,恰当的一句比喻,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画龙点睛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也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把握关键,使事物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哲理。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及解释1、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文言文成语故事及译文

文言文成语故事及译文

文言文成语故事及译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锲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成语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成语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成语小古文100篇及翻译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详解

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详解

古有智者曰:“画蛇添足,自取其辱。

”此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故事如下:昔齐有二人,一曰东郭,一曰南郭。

二人俱善画蛇,各有所长。

一日,齐王命画师于宫中画蛇,以比画技之高下。

于是,东郭、南郭闻之,皆欲一试其画技。

东郭自恃画技高强,遂先执笔于纸。

他笔走龙蛇,不一会儿便画成一条栩栩如生的蛇。

众人皆赞叹不已。

南郭见状,心中暗自欢喜,心想:“我若不及他,岂不是丢尽颜面?”于是,他亦执笔于纸,欲画一条更为精彩的蛇。

南郭画蛇之时,竟不慎将蛇画得过长。

他心想:“若不添上足,恐难胜东郭。

”于是,他执笔于蛇尾,画上四足。

画成之后,众人皆笑,以为南郭画蛇添足,有失雅观。

齐王见之,笑曰:“东郭画蛇,妙笔生花;南郭画蛇,画蛇添足。

此二人皆才子,然南郭之举,未免过于造作,不足为奇。

”南郭听后,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自此,南郭深感“画蛇添足”之弊,再也不敢轻易造作。

而东郭则更加谦虚谨慎,以“画蛇添足”为戒,不断提升自己的画技。

译文详解:昔齐有二人,一曰东郭,一曰南郭。

——昔日,齐国有两个名叫东郭和南郭的人。

二人俱善画蛇,各有所长。

——这两人都擅长画蛇,各有各的长处。

一日,齐王命画师于宫中画蛇,以比画技之高下。

——有一天,齐王命令画师在宫中画蛇,以此来比较他们的画技的高低。

于是,东郭、南郭闻之,皆欲一试其画技。

——于是,东郭和南郭听说了这件事,都想要试一试自己的画技。

东郭自恃画技高强,遂先执笔于纸。

——东郭自认为自己的画技很高强,于是先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

他笔走龙蛇,不一会儿便画成一条栩栩如生的蛇。

——他笔下的蛇犹如游龙般灵动,不一会儿就画出了一条栩栩如生的蛇。

众人皆赞叹不已。

——众人都赞叹不已。

南郭见状,心中暗自欢喜,心想:“我若不及他,岂不是丢尽颜面?”——南郭看到这个情况,心中暗自高兴,心想:“如果我不如他,岂不是丢尽了面子?”于是,他亦执笔于纸,欲画一条更为精彩的蛇。

——于是,他也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想要画出一条更加精彩的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
把成语故事运用到哲学教学中,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的巩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

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1: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2: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成语故事文言文翻译3:士别三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
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