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十二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课标要求】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2.通过会议学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大家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3.通过港澳的回归,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1978年底,邓小平首先提出了这一构想,首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
他指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
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
”第一,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港澳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各方面有根本的、重大的区别。
第三,实行“一国两制”,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第四,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2、《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是中国著名学者闻一多于1925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全文共七首,象征被外国列强侵占的七处中国国土,即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今湛江市)、九龙、旅大(旅顺-大连)。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 学案设计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课时:1课时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指的是"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
其核心是香港、澳门的回归,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已发展成为强有力的国家,祖国的强大时实现统一的有力保障。
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实现祖国统一,是必然的趋势,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一个历史性事件,必将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它们的成功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方向,对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在整本教材中起核心作用,在第二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能极大地增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建设祖国、促进祖国统一的责任感、使命感。
本课的教学的重点是"一国两制"的内容;港澳回归的时间和意义,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香港澳门回归后的繁荣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从中国的现实状况出发,推进祖国统一的正确方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说明中国国力的壮大,国际地位的上升,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一国两制同样可以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很快就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二、目标及其分析1、教学目标定位(1) 回忆和总结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由来(2) 掌握“一国两制”形成的背景,“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3)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历程,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1)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
(2) 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
2.目标解析:了解(理解、掌握,记住、知道、会用,等等)( )就是指(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一国两制"深刻内涵的理解。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这几个问题的理论性较强。
导学案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2.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和含义;3.掌握港澳回归时间,分析回归的意义;4.深入探究港澳回归的原因。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思考问题:1.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2.“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3.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意义?(二)自主学习,完成填空:“一国两制”构想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英国于鸦片战争结束的1842年通过《条约》割占香港岛,于1860年割点九龙司地方地区,于1898年租借新界。
1453年(国名)占领澳门。
2.提出:进入的新时期后,_ _______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3.内容: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_________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______、澳门地区实行______________制度。
4.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的回归:①1984年,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②__________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澳门的回归:①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②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意义:①对中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在完成___________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②对港澳——对台湾——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三)合作交流:1.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历史情况:实际情况:2.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
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原因:启示:三、课堂小结四、达标检测1.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2.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简而言之就是()A.一个国家、两种政府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一个国家、两种法律 D.一个民族、两个国家3. 实行“一国两制”构想已成功解决的地区是()①台湾②香港③澳门④威海卫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②③④4.1997年以前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国家是()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 D.葡萄牙5.“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第十二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学习目标】能背诵一国两制的含义和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习难点】一国两制的含义【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使用方法】学生自主看书画出重点内容,然后完成自主学习内容,之后小组讨论完成合作与探究问题。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然后正确填写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概况一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的时间:进入________________后2.提出者:______________3.含义:在______________境内,大陆实行________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___________制度。
4.意义:为实现祖国_____________指明了前景。
香港和澳门回归1.香港回归: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2.澳门回归: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3.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标志我国在____________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讨完成材料一: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半岛、1898年租借“新界”;16世纪后期,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材料二: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1)材料一中香港、澳门的“丧失”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中香港、澳门依据哪一方针回归祖国的?(3)总结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从香港、澳门丧失和回归的经历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四、课堂小结:依据“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成功的回归祖国,目前台湾还孤悬海外,海峡两岸的人民都盼望着国家的早日统一,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统一大业完成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学案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顺时归纳整理知识,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等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认识意义,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向往统一,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自觉拥护党的领导,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
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
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
(组织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导言框”描述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盛况,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探究。
)“一国两制”的构想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它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2课某某和澳门的回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掌握中国政府对某某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及港澳回归的意义。
2、通过学生回忆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培养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3、通过探讨“一国两制”的含义、港澳回归的意义及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2、结合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探究“一国两制”的构想、某某和澳回归的意义和原因,了解某某澳门回归的盛况,感受祖国的强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刻体会某某、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通过某某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某某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某某的回归。
【重点难点】重点:本课的重点是“一国两制”;某某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港澳问题【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大家是否知道明珠似的某某和澳门曾经离开过祖国母亲的怀抱?那他们是经过哪些不平凡的历程,又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呢?今天,我们重温历史,共同学习第13课《某某和澳门的回归》。
二、讲授新课(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教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在我们收回港澳之前,港澳分别被哪个国家控制?这些国家是如何占领某某和澳门的呢?下面通过课件为大家介绍。
1842年8月2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某某条约》,正式割让某某岛。
1860年10月24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条约》,割让九龙。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某某界址专条》,强租新界、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某某湾水域,为期99年。
1535年,葡人在澳门停靠船舶,进行贸易。
八年级历史下册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导学案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编写人:方建国审核人:方建国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一、【课前预习】预习自测:自主掌舵,向智慧的彼岸疾驰(一)一国两制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2.提出过程A、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_______同胞、______侨胞和________________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B、进入____ ____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的伟大构想。
3.内容“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制度,香港、台湾和澳门实行______________制度。
4.评价这为实现______________ 指明了前景(二)香港回归1.中____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______年底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恢复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___________。
2.____年___月____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归祖国。
(三)澳门回归1.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恢复对澳门行使恢复主权;2.____年____月____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
(四)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在完成____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学会归纳:预习完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要点。
祖国的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的百年耻辱二、【课中导学】【学习目标】(1)能记住“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2)能说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主权的含义。
(3)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掌握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及港澳回归的意义。
2、通过学生回忆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培养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3、通过探讨“一国两制”的含义、港澳回归的意义及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2、结合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探究“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回归的意义和原因,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盛况,感受祖国的强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重点难点】重点:本课的重点是“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港澳问题【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我国政府有一个惯例,就是在我国有重大活动时我国政府都会发布一首歌曲来作为这次活动的主题歌曲。
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看大家是否知道这首歌曲是为那次活动发布的。
教师:播放歌曲《公元1997》教师:想必大家都可以看出,这首歌是为香港回归发布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二、讲授新课(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教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在我们收回港澳之前,港澳分别被哪个国家控制?这些国家是如何占领香港和澳门的呢?下面通过课件为大家介绍。
1842年8月2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
1860年10月24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为期99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王春英 审核: 年级 姓名
【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达成共识。
1) 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
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______________ 增强。
2、提出过程 : (1)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
_______同胞、
______侨胞和________________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进入________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_____________和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志”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_________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和澳门实行 ______________ 制度。
4、评价 : 这为实现 ______________ 指明了前景 香港回归 (1)、中________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______
年底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
恢复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___________。
2.澳门回归 (1)、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联合声明,宣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恢复对澳门行使恢复主权;
2)_______ 年_______ 月 _______ 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
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澳门回归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
标志着我国在 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
台湾 香港 实践 回归 为解决 香港 澳门 洗雪了百年国耻, 促进国家统一
设计:王春英审核:年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能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和意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和意义;通过探讨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认识到“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学习重点:香港的回归。
香港是“一国两制”最早得以实现的地区,具有代表性。
4.学习难点:“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精讲点拨】“推开一扇门,送你满眼绿”
(一)温馨提示
1.以上是香港、澳门地图,香港:①②③
澳门:①澳门半岛②凼仔岛③路环岛
2.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香港:①1842年,中英《》英国割占香港岛
②1860年,中英《》英国割占九龙
③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割占新界
澳门:1553年葡萄牙侵占——1999年(446年)
(二)探究提升
1、“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是什么?在它的指导下,香港、澳门如何顺利回归的?
2、如何认识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香港和澳门能够回归祖国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课本第64页的自由阅读卡,认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并了解它们各自的寓意。
4.拓展延伸、
想一想: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
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问题和实际情况。
”请你想一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的?
【收获园】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何感想?
设计:王春英审核:年级姓名
【达标检测】(每题2分)“快乐达标。
看我的”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20世纪60年代
C.“文化大革命”中
D.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2、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我们解决了
①香港问题②澳门问题③台湾问题()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①②③
3、1987年4月,我国同______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英国
B.葡萄牙
C.美国
D.西班牙
4、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A.香港;1997.7.1
B.澳门;1997.7.1
C.香港;1999.12.20
D.澳门;1999.12.20
5.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
A.不变
B.全都改变
C.基本不变
D.部分改变部分不改变
6、一国两制构想中最重要的前提是()
A使用武力统一 B统一后实行一种社会制度
c 一个国家 D 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7、香港特别行政区()
A.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B.不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C.属于民族区域自治性质
D.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8、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标志着: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②、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中国完成了统一
④英国、葡萄牙政府的主动归还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④
9.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中间配有五颗星的动态花卉图案的红旗,动态花卉是()
A.牡丹
B.玫瑰
C.紫荆
D.莲花
10、我国政府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最重要的原因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设计:王春英审核:年级姓名
【课后巩固练习】每个选择题2分,材料分析10分“温故知新”
1《七子之歌·澳门》的作者是()
A.郭沫若
B.闻一多
C.江泽民
D.胡锦涛
2.英国霸占香港地区,最早是在()
A.鸦片战争中 B.甲午中日战争中
C.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中
D.抗日战争中
3.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中国领导人是()
A.邓小平
B.李先念
C.江泽民
D.胡锦涛
4. 、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一国两制”构想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哪一地区提出的?()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6. 史料分析: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我要回来!
请回答:
(1)歌词中的“妈港”是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1分)
(2)谁在何时掠去了“妈港”?她在外漂了多久才回到母亲怀抱?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的怀抱?(3分)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让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这一方针的含义是什么?(4分)
④、根据这一方针,还有哪个孩子也回到母亲的怀抱?又是在什么时候?(1分)
⑤、这两个孩子回归母亲的怀抱有何重大意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