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地名_)参考资料
历史常识--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考点一:原始社会时期(一)旧石器时代1.元谋人: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2.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上的山洞里,懂得人工取火。
(二)新石器时代1.母系氏族①半坡遗址:陕西西安。
②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2.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①龙山文化遗址:也称为“黑陶文化”,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
②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泰安地区大汶口,已出现私有财产,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考点二:夏商周时期(一)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中国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以正月为岁首的记历分法,流传至今。
家天下: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采用父子兄弟相传的世袭制。
二里头文化:青铜爵是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二)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
后母戊鼎: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定都镐京(今西安)。
牧野之战:中国最早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分封制:西周的政治制度。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周公吐脯: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褒姒。
考点三:春秋战国时期(一)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城濮之战:晋文公为解救宋国之围,在城濮击败了楚成王的军队。
退避三舍:晋文公。
卧薪尝胆:勾践。
楚王问鼎:楚成王。
(二)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建立县制;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
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法经》:魏国李悝,第一部比较系统地成文法典。
中国远古时代之四:远古时期主要氏族部落简介

中国远古时代之四:远古时期主要氏族部落简介氏族部落活动年代活动及与之相关地区主要首领主要贡献考古发现情况其他盘古远古时期。
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河南省桐柏县【中国盘古之乡】。
1、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有盘古庙2、湖南耒阳市盘古庙。
开天辟地死后身体化为天地万物。
1、河南省泌阳盘古山县南三十里。
2、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境内有盘古洞3、陕西省宜川县的集义镇“盘古山”4、盘古峰湖南湘西德夯村。
一座人迹罕至的古老原始的独秀峰燧人氏“燧皇”名允婼大概3万年前。
风姓共分为十部:一为天芎部,二为天齐部,三为天乙部,四为合雄部,五为天阳部,六为天阴部,七为候鸟部,八为候虫部,九为雷雨部,十为天皇部。
燧明国(河南商丘)【现商丘市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燧皇陵】燧人氏首领与弇兹氏首领结合,建立互为婚姻的血缘联盟,始称燧人弇兹合雄氏。
1、钻木取火,教人熟食。
2、弇兹氏织女发明搓绳技术,创立“结绳记事”;3、创立“氏族图腾徽铭制”,始立姓氏为风;4、燧人弇兹氏发明《河图》、《洛书》(柯约耶劳创《河图》,柯诺耶劳创《洛书》)、星象历,创造人类早期的符号文字。
5、燧人氏发明“陶文”,创造“十天干”。
170万年前元谋猿人;7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1.8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
均能人工取火。
“风”姓。
主要姓:弇兹氏、婼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等。
燧人弇兹氏弇兹氏的织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女首领,后世人追尊她为女帝,又称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须女、帝弇兹等。
发明了用树皮搓绳的技术。
她发明的绳有三种:单股的绳称作“玄”,两股合成的称作“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索”(又作素)。
传说:距今三万年前,燧人弇兹氏在昆仑山(今甘肃祁连山)立挺木牙交,为地之中;上指天芎中宫天极星,为天之中。
天极星即天北极,故又称北极星。
故又称紫宫、紫微垣。
紫是玄的代称,紫宫即玄宫,宫中女主为阴德星,是为弇兹圣母九天玄女。
中国原始社会的人类遗址

中国原始社会的人类遗址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国家。
黄河、长江流域分布着众多的古人类遗址,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原始社会的人类遗址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原始社会的人类遗址元谋人1、元谋人距今大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公认的中国境内的最早居民。
元谋人遗址是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那蚌村发现的。
考古工作者在那里发现了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用火的遗迹。
这些遗迹说明元谋人已会劳动,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知道用火,跨进人类的门槛了。
北京周口店人2、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距今大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从事狩猎和采集,他们已懂得使用天然火。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遗址,是现今世界上保留古人类遗迹最丰富的一处遗址。
北京人第一颗头盖骨化石,是1929年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现的。
北京人用简陋的石器砍伐木柴、刮削木棒、割剥兽皮。
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心,灰烬里还有火烧过的石块、兽骨及朴树子。
这说明北京人曾长期使用火,用火照明,取暖以及烧烤食物等。
陕西蓝田人3、其他原始人陕西蓝田人,距今约八十万年;安徽和县人,距今约二十多万年;辽宁营口的金牛山人,距今约二十多万年。
这些古人类遗址的发现说明,在远古时代,我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留下我们祖先生活过的遗迹。
山顶洞人4、山顶洞人距今大约一万八千年前,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又生活着一种原始人,称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仍然处在旧石器时代,但他们的劳动和生活能力大为进步,已经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
山顶洞人会缝制衣服,有爱美的意识。
他们过着氏族公社的社会生活,处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山顶洞人的模样,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山顶洞遗址发现的骨针,长82毫米,针耳微弯,磨制得很光滑,一头有针孔。
这说明山顶洞人已会缝制衣服。
遗址里还出土了一批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和石珠,可能是山顶洞人的颈饰。
谈谈你所知道的原始社会

谈谈你所知道的原始社会中国的原始社会又叫史前时期,在史书上几乎没有文字性的记载,我们对于这段时期的认识和了解主要是通过古遗址的发掘和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一点点深入的。
故其中的考点主要是一些古人类遗址遗迹及其归属和特点。
一、原始社会主要代表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前;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距今约80万年前;北京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20万年前;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距今约18000年前;河姆渡文化:发现于浙江余姚,距今约5-7千年前;仰韶文化:发现于河南三门峡市淹池县仰韶村,距今约5-7千年;半坡文化:发现于陕西半坡村,距今约5-6千年前;大汶口文化: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镇,距今约4-5千年前;龙山文化: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厉城县龙山镇,距今约4000多年;黄帝:距今约4千年前。
二、按劳动工具划分从劳动工具这个角度来看,原始社会被称为石器时代,又分为新石器和旧石器时代。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石器的精细程度。
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黄帝,等。
三、按社会组织形式划分从社会组织形式这个角度来看,原始社会可以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社会,氏族社会又分为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属于的原始人群的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
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有:山顶洞人,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文化,等。
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的有: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黄帝,等。
注:1.某些古人类的特点:①元谋人:已知我国最早远古居民。
②北京人:制石器,用火(天然火,保存火种),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
③山顶洞人:打制石器,能磨光钻孔(骨针缝衣服),爱美,人工取火。
④河姆渡文化:属于长江流域,用耒耜耕地,开始种植水稻(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
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

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中国地名沿革是指中国各地地名的变迁过程,包括地名的起源、演变、改名等情况。
地名沿革对照表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名对照,以了解地名的变迁情况。
下面是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北京市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地名历史悠久。
早在远古时代,北京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当时称为“蓟”,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后来,蓟被称为“蓟门”,意为“通向蓟州的门户”。
宋朝时期,蓟门改名为“大都”,成为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朝时期,大都改名为“北京”,意为“北方之京都”。
二、上海市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经济、金融中心。
早在唐朝时期,上海地区已有渔村,当时称为“上海港”,意为“河口之前”。
元朝时期,上海港改名为“上海”,此后逐渐发展为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
清朝时期,上海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迅速崛起为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
三、广州市广州市位于中国南方,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早在秦朝时期,广州地区已有渔村,当时称为“脚州”,意为“鱼脚地”。
汉朝时期,脚州改名为“广州”,意为“广阔的州郡”。
广州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港口之一,对中国人与外国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南京市南京市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南京在古代被称为“金陵”,意为“金色的陵墓”。
金陵在秦朝时期就有人类聚居,曾是齐国和吴国的首都。
随着历史的变迁,金陵成为了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朝时期,金陵改名为“南京”,意为“南方的京都”,成为中国的首都。
五、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
早在汉朝时期,香港地区已有人类居住,当时称为“乌巴”和“游牧”。
后来,香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英国殖民者占领香港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城市。
1997年回归中国后,香港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六、台湾省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早在古代就有人类居住。
唐朝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蕃界”,意为“番地”。
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梳理

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梳理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延续不绝的国度,研究这一文明形态的起源与形成的特征无疑具有世界意义。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原始人群时期1.元谋人(1)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生产生活情况:会制造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道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4)特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1)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2)时间:距今70万年~20万年。
(3)身体特征: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情况: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会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
(5)生活情况:几十人群居,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3. 我国原始人类活动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二、山顶洞人──母系氏族公社早期(1)时间:距今约三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
(3)身体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
(4)生产情况:①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②生产活动:采集、狩猎、捕鱼,会人工取火,生活的范围扩大,进行交换。
(5)观念: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
(6)生活情况: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氏族,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无贫富贵贱差别。
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1.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2. 地点: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
3. 代表类型: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4.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
5. 生产活动: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制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6. 居住情况: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1.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中国发展简史

中国历史常识
中国发展简史
一、原始社会时期
(一)原始群时期
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远古居民是在云南发现的元谋人,距今在一百七十多万年前。
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二)氏族公社时期
距今约三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里,生活着山顶洞人。
1.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文化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西安半坡氏族遗址
2.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文化代表:山东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河南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
(三)原始社会的神话和传说人物
黄帝和炎帝,是我国古老传说里的华夏族的祖先。
尧、舜、禹,都是古代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
三皇:女娲、伏羲、神农。
五帝:伏羲、神农、黄帝、炎帝、尧帝,
二、奴隶社会时期
(一)夏朝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被认为是夏朝主要的文化遗址。
(二)商
商汤建立商朝,商朝也称作“殷朝”。
甲骨文和青铜艺术是商朝文明的象征。
(三)西周
武王建立周朝,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公元前841年,爆发了以平民为主的“国人暴动”。
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四)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时期——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五)奴隶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奴隶社会主要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历史400万年简介表

中国历史400万年简介表一、原始社会(距今约40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距今越400万年前蝴蝶腊玛古猿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距今越200万年前巫山人已在川东生息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打制石器问世,先民已知用火距今越100万年前蓝田人已在陕西蓝田地带生息距今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燧人氏)已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息,面貌上保留了猿类的某些特征,已经能够保存火种,并用火烧烤食物,手脚分工明确,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距今约20万年前金牛山人已在东北辽河流域生息,标志着人类开始由直立人向智人进化。
距今约15万年前丁村人已在山西南部生息距今约10万年前许家窑人(伏羲氏)已在晋北古大同湖畔生息,飞石索已用于狩猎距今约5万年前骨针在辽宁小孤山制成距今约3万年前峙峪人已在晋北桑干河流域生息距今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息,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距今约3万年前下川文化在晋南形成距今约1万年前(神农氏)原始农业在中华大地出现约公元前6000年裴李岗文化在中原地带形成,龟甲占卜在中原出现,文字符号萌芽,骨笛制成,粟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猪狗鸡在中原已家养约公元前5850年大地湾文化在陇东形成,黍子、油菜已种植,原始混凝土制成约公元前5000年河姆渡文化在长江下游形成,稻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骨耜已为稻作农具;半坡文化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形成,龙虎观念萌生,彩陶艺术出现,壁画出现母系氏族公社约公元前4300年大汶口文化在黄河下游形成,酿酒器皿制成父系氏族公社公元前3990年大溪文化在长江中游形成,男女合葬出现,动物殉葬风俗已见约公元前3500年红山文化在内蒙古草原东部及辽西形成,玉猪龙崇拜形成,石砌祭坛出现约公元前3300年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上游形成,彩陶艺术进入盛世,青铜刀已用范铸;良渚文化在长江下游形成,天圆地方观念形成,原始混凝土已用于建造约公元前3000年屈家岭文化在长江中游汉江地带形成,崇祖观念萌生,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筑成约公元前2600年龙山文化在黄河下游形成,文字与文书出现,山东邹平丁公村古成筑成约公元前2550年黄帝与炎帝结盟,华夏族形成;涿鹿大战,筮卜出现;阪泉之战,史官出现,仓颉造字约公元前2450年颛顼称帝约公元前2372年喾称帝约公元前2297年尧称帝约公元前2227年尧让位于舜约公元前2179年舜称帝约公元前2155年大禹治水约公元前2142年禹征三苗约公元前2120年禹朝诸侯于会稽约公元前2100年禹划天下为九州约公元前2190年禹铸九鼎约公元前2000年齐家文化在黄河上游甘青地带形成,石磐已成为重要乐器之一,青铜镜已有制造;二里头文化在黄河中游豫西晋南形成,酒器青铜爵已铸造,宫殿已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古时代地名∙开远禄丰元谋上那蚌村蓝田公王岭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郧县郧西马坝长阳丁村∙许家萨拉乌苏柳江资阳金牛山∙澧县彭头山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泰安大汶口章丘龙山镇赤峰红山余姚河姆渡余杭良渚镇香港大屿山黄河长江淮河∙海河辽河浙江粤江中原阪泉涿鹿平阳蒲阪涂山会稽阳城阳翟安邑平阳晋阳1,开远县名,隶属云南省。
1956-57年在该县的小龙潭第三纪褐煤层里,发现了十颗古猿牙齿化石和动物化石。
经鉴定,其中有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它们对研究中国人类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2,禄丰县名,隶属云南省。
1975-80年在该县石灰坝煤场第三纪褐煤层里,发掘出许多腊玛古猿化石和共生的动物化石,这在世界上属于首次发现。
禄丰古猿接近于人类的早期形态,是探索人类起源的重要材料。
3,元谋县名,隶属云南省,地形主要为盆地。
盆地内为厚达695米的河湖相沉积,当中包含有大量的人类、动物化石。
1965年在盆地边缘的上那蚌村发现了著名的元谋人化石。
4,上那蚌村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内的元谋盆地边缘,196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在此发现元谋人牙齿化石、石器、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
5,公王岭位于陕西省蓝田县。
1964年,在一个厚约30米的棕红色砂质粘土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现了蓝田人化石。
以后又发现与蓝田人同时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器与用火痕迹6,北京中国历史悠久的都城,也是中国人类发源地之一。
著名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化石就发现于该市的房山县。
1996年在市中心的王府井大街东方广场又发现了古人类活动的遗迹。
7房山县名,位于北京市南部。
该县的周口店龙骨山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活动地点,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此先后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化石。
8,周口店隶属北京市房山县。
1918年,瑞典人安特生和奥地利人师丹斯基在本村的龙骨山找到了一处面积大、化石丰富的遗址,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北京人遗址。
1933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在山顶的洞内又发现了山顶洞人化石。
9.龙骨山位于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村。
1918年瑞典人安特生等人在此山上发现了古人类化石遗址。
此后中外人类学家在此陆续发现了六个头盖骨和大量的人骨、人牙化石。
1933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在山顶的洞内又发现了山顶洞人化石。
后来在此建成一座博物馆,陈列了北京人、山顶洞人化石和石器、动物化石,供人参观。
该遗10,山顶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村旁的龙骨山上,它是山顶上的一个洞穴,故名。
1930年发现该遗址,1933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在此发掘出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化石,即山顶洞人。
11,郧县县名,隶属湖北省。
1975年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该县发现了四枚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牙齿化石,即郧县人。
12,郧西县名,隶属湖北省,1976年在该县的神雾岭白龙洞,发现两枚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牙齿化石,即郧西人。
13,马坝乡名,位于广东省曲江县。
1958年在该乡的狮子山石灰岩溶洞内,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头盖骨化石,即马坝人。
14,长阳县名,隶属湖北省。
1954年在该县的下锺家湾村一个名为龙洞的石灰岩洞穴内,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上颌骨与牙齿化石,即长阳人。
15,丁村遗址名,位于山西省襄汾县。
遗址地处汾河中游临汾谷地的南端,在南北长十一公里的汾河东岸台地上,发现旧石器地点十一处,动物化石地点三处。
195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在此遗址发现三枚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牙齿化石以及野驴、原始牛等动物化石。
人类化石被命名为丁村人。
16,许家村名,位于山西省阳高县。
1974-7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该村与河北省阳原县侯家村之间,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早期智人化石,包括顶骨三件、枕骨二件等,命名为许家人。
17,萨拉乌苏遗址名,位于内蒙古乌审旗「萨拉乌苏」(蒙语,意思为黄水),属晚更新世,年代为距今五万至三万五千年。
1922-23年,法国人桑志华等人发现并发掘了该遗址,发现了一颗人牙齿化石,五十年代以后,该遗址又出土几批人类化石,包括额骨、下颌骨等。
这里发现的人类化石,后来被命名为河套人,属晚期智人。
遗址出土的石器,个体特别小,长仅二至三厘米,宽一厘米,是该遗址独特的地方。
18,柳江县名,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在该县通天岩旁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晚期智人化石,其中有一个头骨、两段股骨。
一起发现的有大熊猫、东方剑象等动物化石,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
19,资阳县名,隶属四川省。
1951年在该县县城西黄鳝溪修建铁路桥时,在桥墩基坑中发现了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命名为资阳人。
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晚期智人。
20,金牛山位于辽宁省营口县屯村附近。
198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在此山发现了一批古人类化石,其中有头骨、脊椎骨。
此外还发现有用火痕迹与石器、动物化石。
人类化石被命名为金牛山人,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21,澧县彭头山位于湖南,彭头山文化的遗址。
22,渑池仰韶村位于河南西部,仰韶文化的遗址。
23,西安半坡村位于陕西西安河东岸,半坡文化的遗址。
24,泰安大汶口位于山东,大汶口文化的遗址。
25,章丘龙山镇位于山东东南部,其城子崖首次发现龙山文化的遗址。
26,赤峰红山位于内蒙古东部,红山文化的遗址。
27,余姚河姆渡位于浙江东部,河姆渡文化的遗址。
28,余杭良渚镇位于浙江省东部,良渚文化的遗址29,香港大屿山岛名,位于香港的西南部。
岛上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万角咀与东湾遗址。
30,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各姿各雅山麓,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于山东省东北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为752443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无定河、汾河、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
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流经高原峡谷,水流较清;河口至河南省孟津为中游,流入华北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于地面的地上河,经常泛滥成灾。
历史上,黄河较大的改道有26次。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黄河的上游、中游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兴建了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刘家峡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培修、加固了1,800公里的河堤,修建了人民胜利渠等工程,引黄河水灌溉农田,在开发与综合利用黄河的水利资源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沿河重要大城市有西宁、兰州、银川、包头、西安、郑州、济南等。
31,长江一称扬子江,中国第一大河。
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的各拉丹东雪山,进入当曲后称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
流经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市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水、赣江、青弋江和黄浦江等,在江苏省镇江市同北来的大运河相汇。
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最大的为洞庭湖和鄱阳湖;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水深。
长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
长江水量和水力资源丰富,水盛时,万吨轮可达武汉,小轮可上溯至宜宾。
1949年前,中游荆江地区常泛滥成灾。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在此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培修了江堤,并在一些支流兴修了水库、水电站等水利工程,以利灌溉、航运、发电,减免水、旱灾害。
正在兴建中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宜昌、武汉、九江、南京、上海等32,淮河中国大河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等省,至江苏省入洪泽湖。
洪泽湖以上,河长845公里,流域面积为16.4万平方公里。
洪泽湖以下,主流出三河经高邮湖由江都县三江营入长江(另一部分流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河),全长约1,000公里,流域面积为18.7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洪河、颖河、涡河、史河等。
下游原有入海河道,1194年黄河夺淮后,河道淤高,灾害严重。
近五十年来,对淮河进行了全面整治,在支流上游修建梅山水库、佛子岭水库、南湾水库等多项工程;在中下游兴建有湖泊洼地以蓄洪,又修建了苏北灌溉总渠、茨淮新河、新汴河、三河闸等水利工程,减免了洪涝灾害,并发挥水利资源的综合作用。
33,海河一称沽河,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
由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卫河五条大河在天津市及其附近汇合而成,向东流至大沽口入渤海。
全长1,090公里,汇合处以下的下流长69公里,流域面积26.5万平方公里。
五大河源出燕山、太行山、五台山、恒山和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常在汛期时使下游宣泄不畅,泛滥成害。
近五十年来,对海河进行了全面整治,在支流上游建了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多项工程,中下游辟永定新河、子牙新河、潮白新河等排洪河道,并在河口建起了挡潮闸,减免了洪涝灾害,也便利了灌溉和航运。
34,辽河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一条大河,有东西两个源头:东辽河源出自吉林省东辽县萨哈岭;西辽河上游,北源西拉木伦河出自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南白岔山,南源老哈河出自河北省平泉县光头山。
东、西辽河在辽宁省昌图县吉榆树附近汇合后始称辽河。
1958年辽河改道,南流到辽中县六间房附近折向西,顺双台子河由盘山湾入海。
辽河全长1,430公里,流域面积19.2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柳河、清河等。
河道迂曲漫流,含沙量高,流量变化大,以前常泛滥成灾。
近五十年来进行了全面治理,在上中游修建了水库,在干流两岸修堤开渠,在下游低洼地带还开辟了灌溉区。
辽河冬季冰冻期约有四个月,六间房以下可以通航。
35,浙江水名,一名钱塘江,上游即新安江。
此水见于《庄子》,名制河。
《山海经》、《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书名浙江,《汉书.地理志》、《水经》作浙江水36,粤江珠江的旧称,是中国南方的一条大河。
分西江、北江、东江,总称为粤江,因广州市内段的江中有一个名为海珠的沙洲,故又名珠江。
西江为粤江干流,上源出自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的南盘江,流经贵州、广西两省区,至广东省磨刀门入南海,长2,129公里;北江源出自湘赣两省南部,长582公里;东江源出自江西省南部,长503公里。
粤江流域面积为42.57万平方公里。
河口冲积成珠江三角洲,有虎门、洪奇沥、磨刀门、崖门等主要入海口,香港、澳门也分布于粤江口外的东西二侧。
粤江的水流量丰富,仅次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近五十年来,粤江河道经过整治,南宁、柳州以下水段可以通航,海轮可以抵达广州市的黄埔港。
37,中原又作中土、中州,区别于边疆地区而言。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广义的中原则指黄河中游地区。
先秦时代,今洛阳及其附近被认为是天下之中心,因为夏朝的政治中心就在嵩山与伊洛河流域一带。
距今3000年前西周时期的何尊青铜器铭文,记载成王秉承武王的遗志,要把都城迁至洛阳之事,铭文中提及的「宅兹中国」,说明古代中原又称「中国」,是天下之中心,所以要在这里统治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