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囊肿及肿瘤

合集下载

牙源性囊肿成釉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牙源性囊肿成釉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表现(角化囊肿)
好发于下颌角附近
具有一般颌骨囊肿的特点: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楚、边缘 光滑、有硬化边
单囊或者多囊,以单囊多见,常沿颌骨长轴生长,牙根吸收 以斜面状为主
CT: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
MRI: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无强化,如有感染时可见囊壁环形强化
影像表现(角化囊肿)
如果根尖囊肿在拔牙后未作处理仍残留在颌骨内,形 成囊肿,则称残余囊肿(residuai cyst)
病理(根端囊肿)
根端囊肿(radicular cyst)
囊壁常有多量的炎细 胞浸润,囊腔面内衬 为非角化复层鳞状上 皮,由于炎症刺激, 上皮常有增生,呈不 同程度增生样钉突结 构,囊壁内可见含铁 血黄素和胆固醇结晶, 有时衬里上皮和纤维 囊壁内见透明小体, 呈嗜伊红染色。
囊壁为薄壁规则的非角 化复层鳞状上皮内衬的
非炎性纤维结缔组织,
类似缩余釉上皮,无钉
突状结构。囊肿继发感
染或炎症时,上皮增生,
钉突明显
囊内可见黏液化生
(24%),纤毛形成
(11%)
影像表现(含牙囊肿)
好发于上颌尖牙或下颌后磨牙区 单房性、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光滑整齐,可见硬化边; 囊腔内含一个或多个牙,可以是阻生牙,也可以是多生

单房多见 ,囊壁连 于冠根交
界处
多房多见 ,分房大
小不等
囊性 囊性 囊实性
牙根呈斜 面状吸收
含牙,牙 冠朝向囊

牙根呈截 断状及锯 齿状吸收
可有硬化 边
可有硬化 边
无或仅轻 微硬化边
向舌侧膨 胀
均匀
向颊侧膨 胀
治疗
牙源性囊肿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免 引起邻近牙的继续移位和造成咬合紊乱。如伴有感染 时则需要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手术治疗,相关牙 齿需要在术前行根管治疗。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口腔医学中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能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形成。

在口腔颌面部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肿瘤。

了解这些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对于口腔医生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其做出准确的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常见影像学表现。

1. 牙源性肿瘤牙源性肿瘤是指起源于牙源组织的肿瘤。

常见的牙源性肿瘤有鳞状细胞瘤、颌骨干细胞瘤和牙源性乳头状瘤等。

在影像学上,牙源性肿瘤通常呈现为颌骨的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晰,可见囊性或实性结构。

鳞状细胞瘤通常呈现为颌骨的溶骨性破坏,可见囊性骨质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响,还可出现骨膜反应。

颌骨干细胞瘤常呈现为颌骨局限性密度增高灶,边界清晰,有时可见囊变区域。

牙源性乳头状瘤则呈现为牙根周围造成的骨质破坏,外形呈分叶状。

2. 上皮源性肿瘤上皮源性肿瘤是指起源于口腔黏膜和皮肤上皮的肿瘤。

常见的上皮源性肿瘤有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黏液囊肿。

鳞状细胞癌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颌骨骨质的溶骨性破坏,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响。

基底细胞癌通常表现为颌骨局限性骨质破坏,但相比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对骨质的破坏相对较小。

黏液囊肿则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囊性结构,边界清晰。

3. 肉瘤和淋巴瘤肉瘤和淋巴瘤也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类型。

肉瘤可分为纤维肉瘤、腺样肉瘤和肌肉肉瘤等。

在影像学上,肉瘤通常表现为颌骨弥漫性的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晰。

而淋巴瘤则呈现为颌骨的局限性骨质增生或破坏,可见颌骨边缘的硬化带。

4. 囊肿和囊实性肿块囊肿和囊实性肿块在口腔颌面部也较为常见。

常见的囊肿有颌骨囊肿、腺样囊肿和鳞状上皮囊肿等。

颌骨囊肿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低密度结构,边界清晰。

而腺样囊肿常呈现为颌骨的囊性破坏,可见不规则的囊壁,有时囊壁还会有钙化。

鳞状上皮囊肿则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或略高于软组织密度的囊实性病变。

5. 血管性肿瘤血管性肿瘤包括血管瘤和血管肉瘤。

血管瘤通常表现为颌骨的局限性骨质增生,边界清晰。

口腔常见牙源性肿瘤及囊肿的病理学表现

口腔常见牙源性肿瘤及囊肿的病理学表现

二、囊肿的分类
(一)颌骨上皮性囊肿(epithelial cysts of the jaws)
1、发育性 牙源性 ① 婴儿龈囊肿 ② 含牙(滤泡)囊肿 ③ 萌出囊肿 ④ 发育性根侧囊肿 ⑤ 成人龈囊肿 ⑥ 腺牙源性囊肿 ⑦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非牙源性 ① 鼻腭管(切牙管)囊肿 ② 鼻唇(鼻牙槽)囊肿 ③ 球上颌囊肿 ④ 下颌正中囊肿
(二)病理表现:
m: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角化复层鳞状上皮衬里, 角化复层鳞状上皮衬里,纤 纤维囊壁中无皮肤附件 维囊壁中可见皮肤附件( )
二、鳃裂囊肿(branhial cleft cyst)
(一)、临床特点: 1、来源:鳃裂或咽囊的上皮剩余。 2、约95%为第二鳃裂来源;5%为第一、第三
和第四鳃裂来源。 3、好发于20-40岁
(三)病理表现:
囊壁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衬里,纤维囊壁中可见甲状 腺组织( )
四、粘液囊肿(mucocele)
(一) 定义: 涎腺组织发生的粘液外渗性囊肿和 粘液性潴留囊肿。常由外伤、结石、 炎症所致。
(二) 临床表现:
●部位:下唇、颊、口底、舌部、 腭部,是 唇部最常见的瘤样病变。
●特点: 深浅不一、大小不等 肉眼观察囊肿为圆形半透明肿物 直径几毫米至1cm。 可破溃,排出内容物后自行退。 反复发作再肿胀。
(二)临床表现: 部 位:舌盲孔与甲状腺之间即导管经过的任何
部位均可发生,以甲状舌骨区发生多见。 可形成瘘管:长期分泌蛋白样液或脓液(染)。 1
5
示 囊 肿 发 生 的 部 位
(三)病理表现: M:内容物为清亮粘液样物质,继发感染,
则为脓性。 m: 1、衬里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有时衬
以复层鳞状上皮或呈现二者的过渡状态。 2、结缔组织囊壁含有甲状腺滤泡结构。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16
根尖周囊肿
16:35:17
17
16:35:17
左下颌骨残余囊肿
男性,49岁。左下拔牙区 阵发性酸痛4年。4年前有 左下牙拔除史。口内检查 见:左下第1磨牙缺失, 牙龈表现正常,无隆起性 改变。扣有酸胀感。左下 颌骨侧位示:左下颌第1 磨牙缺失,其牙槽部有直 径为1cm的类圆形骨质密 度降低区,边缘光滑。
主诉:上前牙区反复肿胀伴牙 痛流脓1年余。 病史:既往曾有反复牙痛史。1 年前发觉上颌区组织渐膨隆。 临床表现:右侧面部明显肿大, 触诊有压痛,并见硬性隆起。 曲面体层片(局部)示右上颌骨区 有一单囊状骨密度减低影,边 缘光滑,可见致密白线。病变 上方含有牙。 病理诊断:右上颌骨牙源性角 化囊肿伴继发感染。
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 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16:35:17
1
内容提要
概 述(影像检查方法)
口腔颌面部囊肿
– 牙源性
牙源性角化囊肿(始基囊肿) 含牙囊肿 根尖周囊肿 残余囊肿
– 非牙源性
鼻腭管囊肿 球上颌囊肿和正中囊肿
颌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 成釉细胞瘤
16:35:17
2
概述
(Introduction)
– 1.颌骨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 2.较大者扪诊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 3.常有牙的病变(根端囊肿)或缺牙; – 4.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镜下可见胆固醇结晶。角化囊
肿(颌骨囊肿的一种类型)的囊液为乳白色角化物或 皮脂样物; – 5.X光表现为颌骨内的囊性透光影。此透光影边界光滑 平缓,有一致密白色硬化边。
16:35:17
21
病例3 上颌骨含牙囊肿,男,12岁
(dentigerous cyst of maxilla,male,12yrs)

牙源性囊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牙源性囊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含牙囊肿-概述及病理
• 又名滤泡囊肿,来源于牙滤泡残余组织,系因牙胚胎期在缩余釉上皮和牙 冠之间,或缩余釉上皮之间出现液体聚积所致。
• 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 • 好发于下颌后磨牙区,其次为上颌尖牙、后磨牙区。 • 大体标本上含牙囊肿包围着一个或多个未萌牙的牙冠且附着于该牙牙颈部。 • 病理: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上皮层较薄,类似于
分类
•炎症性囊肿:根尖周囊肿、残余囊肿、炎症 性根侧囊肿。 •发育性囊肿:含牙囊肿、腺牙源性囊肿、萌 出囊肿。
根尖周囊肿-概述及病理
• 又称根端囊肿,是最常见的颌骨囊肿。 • 多发于20-50岁。 • 好发于上颌骨前牙区。 • 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残余
增生,增生的上皮团中心发生变性、坏死、液化而形成囊肿。 • 病理:囊壁常有多量的炎细胞浸润,囊腔面内衬为非角化复层
牙源性囊肿 的影像诊断 与鉴别诊断
概述
• 牙源性囊肿由牙源性上皮或上皮剩余组织演变而来。 • serres上皮剩余:残留的牙板上皮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可发
生发育性根侧囊肿和牙龈囊肿。 • 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
状层细胞与外釉上皮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 可发生含牙囊肿、萌出囊肿及牙旁囊肿。 • Malassez上皮剩余:牙根发育过程中上皮根鞘的残余部分,可 发生根端囊肿、残余囊肿及炎症性根侧囊肿。
鳞状上皮,由于炎症刺激,上皮常有增生,呈不同厚度增生样 钉突结构,囊壁内可见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结晶,有时衬里上 皮和纤维囊壁内见透明小体,呈嗜伊红染色。
根尖周囊肿-影像表现
• 类圆形单囊性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光滑,周围骨质密度增高, 见比较清楚硬化边。

口腔 牙源性角化囊肿

口腔 牙源性角化囊肿

X线表现为单囊或多囊型透射区。
Pathological features:
巨检:单囊型多见,少数为多囊型。 囊内含有奶油状或豆腐渣状的角化物,有 时囊液较稀,呈草黄色或血性液体。囊壁 较薄,除非囊肿很小,实验室观察到的囊 肿,囊壁多不完整,并有萎陷、折叠。有 时可见囊壁穿破骨皮质发展至邻近的软组 织内。牙源 Nhomakorabea角化囊性瘤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单发或多发于颌骨内的 牙源性肿瘤。1956年Philipsen 首先报告。1963 年 Pindborg, Hansen详细描述本病的特征。由 于其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和较高的复发率,而 受到人们的重视。
Clinical features: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发病年龄的范围较 广,最早不到10岁,最晚可到90岁。多发 生在11-30岁之间。男性较女性多见。约 75-80%发生于下颌骨,50%以上发生在 第三磨牙和下颌升支区。上颌以第一磨牙 后区多见。
镜检:
①衬里上皮为较薄的复层鳞状上皮,厚度一 致,5-8层细胞,无上皮钉突;上皮结缔组 织面平坦,上皮下裂形成。
镜检:
②基底细胞层界限清楚,通常由柱状细胞组 成,偶见立方细胞,细胞核常远离基底膜呈 栅栏状排列,多呈强嗜碱性。基底层可发现 核分裂像,多见于基底上层。偶可见非典型 增生。
镜检:
③棘层较薄,常于基底细胞直接移行; ④棘细胞常呈细胞内水肿;
镜检:
⑤表层角化主要是不全角化,也可出现正角 化,出现者颗粒层也较明显。有时在囊肿的 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角化。⑥角化层呈波纹状 (rippled)或皱纹状(corrugated)。
镜检:
⑦纤维性囊壁较薄。间质中散在少数细胞。 间质丰富含有粘多糖,与胚胎性间叶相似。 一般无炎症,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浸润。

牙源性角化囊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牙源性角化囊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牙源性角化囊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牙源性角化囊肿是来源于原始的雅牙胚或牙板的良性囊性肿瘤。

旧称为牙源性角化囊肿,WHO于2005年将其更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多发生于青壮年。

二病因角化囊肿(odontogenickeratocyst)来自于牙板和牙板残余,也有人认为来自于口腔黏膜基底细胞之错构,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于始基囊肿,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其含牙率高达25%~43%。

囊内的黄白色油脂样物与始基的清亮液体不同。

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角化囊肿常表现为始基囊肿,但并非所有始基囊肿都是角化囊肿。

三临床表现1.可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升支。

2.肿瘤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

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

肿瘤进一步发展,表面骨质变得很薄,扪诊时有乒乓球样感觉,可发出羊皮纸样脆裂声。

当肿瘤将表面骨质吸收殆尽,则扪诊有波动感。

肿瘤周围骨质破坏到一定程度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3.大多向颊侧膨胀,也有部分向舌侧膨胀,穿破舌侧骨壁。

4.上颌骨角化囊性瘤可进入上颌窦和鼻腔,导致邻近器官压迫移位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如上颌窦上壁受压可使眼球移位,产生复视,影响视力。

5.肿瘤区域及邻近的牙可受压,根周骨质可吸收,使牙松动、移位。

6.角化囊性瘤可伴缺牙或多生牙。

如果肿瘤区域牙松动脱落或被拔除,拔牙创内可见皮脂样物质。

7.可单发或多发,以单发多见。

8.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又称“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多发性角化囊性瘤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或基底细胞癌,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

如临床上仅为多发性角化囊性瘤并无基底细胞痣(癌)等症状时,也可称为“角化囊性瘤综合征”。

四生物学行为角化囊性瘤可转变为或同时伴有成釉细胞瘤,有较明显的复发性和癌变能力。

国内报道癌变率为2.65%。

癌变病例的特点是: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有反复感染史,为多囊性,病理呈典型鳞癌变,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显著增强。

上颌骨牙源性囊肿刮除手术的疗效观察

上颌骨牙源性囊肿刮除手术的疗效观察

上颌骨牙源性囊肿刮除手术的疗效观察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肿瘤,主要由于上颌骨内有脱落的或尚未完全eruption的牙齿引发的囊肿。

牙源性囊肿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必须及时进行手术刮除。

本文通过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刮除手术的疗效观察,探讨手术的疗效和相关临床问题。

一、手术适应症上颌骨牙源性囊肿的手术适应症主要包括:1. 囊肿较大,呈现牙齿移位或骨质破坏等症状;2. 囊肿内存在感染,引发疼痛或溢液等不适症状;3. 囊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

二、手术前准备工作在进行上颌骨牙源性囊肿刮除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检查、麻醉评估、患者术前准备等。

1. 术前检查:通过口腔X线检查、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囊肿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做好准备。

2. 麻醉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手术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 患者术前准备: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清洁,停止食用食物和水等。

三、手术操作步骤上颌骨牙源性囊肿刮除手术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囊肿切开、刮除囊肿内组织、术中止血及术后处理等。

1. 囊肿切开:通过口腔内切口或外口切口,暴露出囊肿组织。

2. 刮除囊肿内组织:将囊肿内的牙齿、炎症组织及囊壁刮除干净,确保囊肿内组织切除干净。

3. 术中止血:在刮除囊肿组织的做好术中止血工作,保持手术区域清洁。

4. 术后处理:术后进行伤口缝合、口腔冲洗、留置引流管等处理,确保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四、手术疗效观察本研究共收集了50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刮除手术的患者资料,对手术疗效进行了观察和总结。

1. 术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如疼痛、肿胀、牙齿移位等症状明显减轻。

2. 术后复发情况:在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复发的情况,其中1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再生囊肿,经过进一步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控制。

3. 术后并发症:在术后检查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出血或感染的并发症,经过及时处理后得到了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牙瘤
➢ 生长于颌骨内,牙胚组织发育异常形成的良性肿瘤 ➢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 病理分型:
混合性牙瘤:为排列紊乱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 和牙髓形成的硬性团块,无成形的牙齿
组合性牙瘤:由大小多少形状不等的牙齿聚集而成 囊性牙瘤:牙瘤周围形成一个囊肿 ➢ 影像学表现:颌骨膨胀、致密团块、牙齿、囊肿等
.
21
.
22
.
23
❖ 单囊型造釉细胞瘤 呈单个类圆形囊, 壁硬化,不光滑, 囊内密度不均,可 见斑点状钙化,囊 内无牙齿,局部骨 皮质变薄膨隆。
.
24
.
25
.
26
.
27
.
28
蜂窝型造釉细胞瘤大小基本相等的小分房
房隔厚且粗糙不规则,多为真性骨嵴
多与多房型或单房型的大. 房同时存在
29
.
残余囊肿根尖肉芽肿牙后未作适当处拔理发展而成
.
10
.
11
牙源性囊肿
➢ 含牙囊肿: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残余釉上皮与牙冠 面之间液体渗出形成,可来至一个或多个牙胚
➢ 上颌尖牙或下颌后磨牙区 ➢ 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边缘光滑锐利,周围骨质增
生硬化,牙冠位于囊内,牙根位于囊外
.
12
含牙囊肿颌骨中边缘光滑的类圆形透射影, 牙冠位于囊内,囊壁包绕冠根交界
▲ 造釉细胞瘤(63.1%) ◆牙源性上皮及间叶来源
▲ 牙源性腺样瘤 ▲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 牙源性钙化囊肿
▲ 牙瘤 ▲ 造釉细胞牙瘤
u骨源性囊性肿瘤或肿瘤样
牙源性间叶来源 病变
▲ 牙源性粘液瘤 ▲ 牙源性纤维瘤
u 骨巨细胞瘤 u 骨化性纤维瘤 u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
18
成釉细胞瘤
➢ 来源于残留的牙板或造釉器 ➢ 80%位于下颌磨牙及升支区 ➢ 60%多房型,完整及不完整骨性分隔 ➢ 单房型或蜂窝状 ➢ 低-等混杂密度—软组织密度(特征) ➢ 明显的骨质缺损,骨皮质穿破,无硬化缘

类圆形,可有 分房大
分叶切迹
小不等
密质骨膨胀 多向舌侧
多有密质骨 唇颊侧膨胀 ,牙槽骨吸 收.
含牙,牙 根吸收多 呈斜面状
可含牙, 牙根吸收 多呈锯齿 状
少见 罕见
33
.
34
.
31
组合性牙瘤
混合性牙瘤
.
32
病名
根尖周 囊肿
含牙囊 肿
囊肿变化
单房
多房
类圆形,边清 无
类圆形,边清 少见 ,囊壁连于冠 根交界处
骨结构变化
密质骨膨胀 不明显
密质骨可膨 胀变薄
牙的变化
有病原牙 ,多为残 根残冠 含牙,牙 冠向囊腔
钙化 无

角化囊 肿
成釉细 胞瘤
可多发,沿下 分房大 颌骨长骨发展 小多一
角化囊肿
绝大部分始基囊肿 部分含牙囊肿 多发角化囊肿—基底细胞痣(癌)综合征
.
6
牙源性囊肿
➢ 根端囊肿:成年人,根尖慢性炎症→ 含上皮肉芽肿→ 变性坏死→组织液渗出
➢ 残余囊肿:由拔牙后未处理的根尖肉芽肿形成 ➢ 好发于前牙 ➢ 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边缘光滑锐利,周围骨质增
生硬化
.
7
.
8
.
9
.
19
成釉细胞瘤
➢ 含牙或不含牙,常为下颌第三磨牙 ➢ 牙根吸收多呈截断状或锯齿状 ➢ 邻近重要结构侵犯 ➢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化 ➢ 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
实性部分强化 ➢ 需与单房或多房含牙囊肿、下颌骨巨造釉细胞 瘤为多个大小不 等囊腔互相重叠 ,内见厚度不一 骨隔,囊壁边缘 硬化,囊内有时 见到牙齿。局部 骨皮质膨隆变薄 。
.
13
含牙囊肿含2牙
.
14
牙源性囊肿
➢ 角化囊肿:来源于原始牙胚或牙板残余,囊壁为复层 鳞状上皮,囊内为角化物或油脂样物质
➢ 下颌角 ➢ 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边缘光滑锐利,周围骨质增
生硬化
.
15
多房角化囊肿
.
16
.
17
牙源性肿瘤
➢ 牙源性囊性肿瘤
▲ 化牙骨质纤维瘤
牙源性上皮来源
▲ 良性牙骨质母细胞瘤
.
4
颌骨囊性病变分类
➢ 牙源性囊肿 发育性
含牙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 (始基囊肿) 炎症性 根尖囊肿 残余囊肿
➢ 非牙源性囊肿 发育性
鼻腭管囊肿 球颌囊肿 腭正中囊肿 下颌正中囊肿
.
5
颌骨囊性病变分类
➢ 颌骨囊肿—依生物学特性即有无囊壁角化
非角化囊肿
根尖囊肿、残余囊肿 部分含牙囊肿 面裂囊肿 其它
头颈部影像诊断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CT室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影像教研室
董瑞生
.
1
牙源性囊肿及肿瘤
.
2
颌骨囊性病变
➢ 颌骨囊性病变的成因
颌骨的胚胎发育 牙源性上皮的引入 面裂融合线上皮残余 炎症 外伤
.
3
颌骨囊性病变分类
➢ 上皮性(真性) 牙源性 非牙源性
➢ 非上皮性(假性) 单纯性骨囊肿(出血外渗性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