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囊肿分类
牙源性囊肿CT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
膨胀性生长的卵圆形单囊性病变。囊腔呈
均一水样密度。周围骨硬化边缘光滑。 囊腔内含有一个或多个发育不同阶段的牙, 囊壁通常连于牙冠及牙根的交界处。 囊腔中心多位于受累牙冠方,受累的牙冠 朝向囊腔。 含牙囊肿有推移临近牙的倾向。
角化囊肿
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
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或损伤刺激后, 成釉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 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含牙囊肿
又称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残 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 囊肿可来自1个牙胚(含1个牙),也来自多个牙 者。多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区也是好 发部位。早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则骨质逐 渐向周围膨胀形成面部畸形,较大者可有乒乓球 感。 发病年龄较广,以10~39岁多见。男性比女性多 见。
牙源性囊肿
CT 崔瑜
病例
患者性别:男性
年纪:17
主诉:左下颌肿胀隆起1月余,局部压痛,肿
胀逐渐加重,面部畸形。
CT表现:
下颌骨左侧可见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
局部中断,CT值约16Hu,最大层面约 34mm*48mm。
印象:下颌骨左侧膨胀性改变,考虑牙源性
囊肿。
病理
颌骨囊肿分类
根据组织来源: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
皮剩余演变而来的,称为牙源性颌骨囊肿。 根据发病部位:由胚胎时期的残余上皮所致 的囊肿和由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液囊肿以及动 脉瘤样骨囊肿等称为非牙源性颌骨囊肿。
根尖囊肿
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
起牙周膜内的上皮残余增生。增生的上皮 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 渗出,逐渐形成囊肿,故亦可称根尖周囊 肿。 根尖囊肿多发生在上下前牙。最常见颌骨 囊肿之一。 男性多于女性。
医学知识之颌骨囊肿

颌骨囊肿【病因】本病的病因需考虑以下的几个因素:(一)牙源性颌骨囊肿源性颌骨囊肿发生于颌骨而与成牙组织和牙有关。
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根尖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参残余增生。
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故亦可称根尖周囊肿。
2、始基囊肿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或损伤刺激后,成油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3、含牙囊肿含牙囊肿又称过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
可来自1个牙胚(含1个牙),也来自多个牙者。
含牙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之一,占18%,仅次于根尖囊肿。
4、牙源性角化囊肿角化囊肿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为即始基囊肿。
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肌纤维包膜均较薄,在囊壁的纤维包膜内有时含有子囊(或称卫星囊腔)或上皮岛。
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
占牙源性颌骨囊肿的9.2%。
(二)非牙源性囊肿非牙源性嫩中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故亦称非牙源性外胚叶上皮囊肿。
1、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常被排挤而移位。
X线片上显示囊肿阴影在牙根之间,而不在根尖部位。
牙无龋坏变色,牙髓均有活力。
2、本腭囊肿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来自切牙管残余上皮)。
X线片上可见到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
3、正中囊肿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的任何部位。
X线片上可见缝间有圆形囊肿阴影。
亦可发生于下颌正中线处。
4、鼻唇囊肿位于上床底和鼻前庭内。
可能来自鼻泪管上皮残余。
囊肿在骨质的表面。
X线片上骨质无破坏现象。
在口腔前庭外侧可扪出囊肿的存在。
【症状】【临床表现】1.颌骨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2.较大者扪诊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3.常有牙的病变(根端囊肿)或缺牙。
口腔常见牙源性肿瘤及囊肿的病理学表现

二、囊肿的分类
(一)颌骨上皮性囊肿(epithelial cysts of the jaws)
1、发育性 牙源性 ① 婴儿龈囊肿 ② 含牙(滤泡)囊肿 ③ 萌出囊肿 ④ 发育性根侧囊肿 ⑤ 成人龈囊肿 ⑥ 腺牙源性囊肿 ⑦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非牙源性 ① 鼻腭管(切牙管)囊肿 ② 鼻唇(鼻牙槽)囊肿 ③ 球上颌囊肿 ④ 下颌正中囊肿
(二)病理表现:
m: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角化复层鳞状上皮衬里, 角化复层鳞状上皮衬里,纤 纤维囊壁中无皮肤附件 维囊壁中可见皮肤附件( )
二、鳃裂囊肿(branhial cleft cyst)
(一)、临床特点: 1、来源:鳃裂或咽囊的上皮剩余。 2、约95%为第二鳃裂来源;5%为第一、第三
和第四鳃裂来源。 3、好发于20-40岁
(三)病理表现:
囊壁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衬里,纤维囊壁中可见甲状 腺组织( )
四、粘液囊肿(mucocele)
(一) 定义: 涎腺组织发生的粘液外渗性囊肿和 粘液性潴留囊肿。常由外伤、结石、 炎症所致。
(二) 临床表现:
●部位:下唇、颊、口底、舌部、 腭部,是 唇部最常见的瘤样病变。
●特点: 深浅不一、大小不等 肉眼观察囊肿为圆形半透明肿物 直径几毫米至1cm。 可破溃,排出内容物后自行退。 反复发作再肿胀。
(二)临床表现: 部 位:舌盲孔与甲状腺之间即导管经过的任何
部位均可发生,以甲状舌骨区发生多见。 可形成瘘管:长期分泌蛋白样液或脓液(染)。 1
5
示 囊 肿 发 生 的 部 位
(三)病理表现: M:内容物为清亮粘液样物质,继发感染,
则为脓性。 m: 1、衬里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有时衬
以复层鳞状上皮或呈现二者的过渡状态。 2、结缔组织囊壁含有甲状腺滤泡结构。
牙源性囊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所致。 • 大体标本上含牙囊肿包围着一个或多个未萌牙的牙冠生长。 • 最常见的类型:环绕嵌入的未萌出牙牙冠生长,附于其牙本质-牙釉质连
接部(牙冠根交界部)。 • 萌出囊肿:次常见类型,覆盖于正在萌出牙表面。 • 形成机制:液体聚集于缩余釉上皮与未萌出牙/萌出牙牙冠间→静水压升
腺牙源性囊肿
• 罕见,占所有牙源性囊肿0.2%。 • 发生年龄 31-81岁,平均年龄51岁;男女比例 4:1。 • 80%发生于下颌牙区,60%发生于下颌前牙区。 • 临床仅表现为骨膨胀畸形。 • 治疗:囊肿剥除术;保守治疗复发率高,50%于8年后
复发。
病理
• 组织学来源主要是颌骨内牙源性上皮残余增生而成,少 部分尚可来源于牙源性囊肿和口腔粘膜上皮。
可以是多个,可以是阻生牙也可以是多生牙。 • 牙冠朝向囊腔内,囊壁常包绕在牙的冠根交界处。 • 境界清楚;病灶边缘可见硬化边;直径常大于5mm(鉴别扩张牙滤泡)
较大者邻牙牙冠可移位,但吸收少见;可并发感染及病理性骨折。 • 感染者腔内可见气影。 •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囊壁可不强化。
35Hu之间,牙根的吸收以斜面状为主。膨胀程度相对较轻。
鉴别诊断-成釉细胞瘤
• 成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 • 好发年龄在30-60岁之间,男女无明显差别。 • 好发于下颌磨牙区和升支区。 • 组织学来源主要是颌骨内牙源性上皮残余增生而成,少部分尚可来源于牙源性囊肿和口腔粘膜上皮。 • 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易复发,偶有远处转移,也被称为“临界瘤”。 • 标本剖面多呈囊实混合性,腔内含黄色或褐色液体,囊壁厚且不规则,腔内壁可见乳头状突起,外
口腔囊肿的治疗方案

一、口腔囊肿的类型1. 牙源性囊肿:由牙齿或牙周组织发育异常引起的囊肿,如根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等。
2. 非牙源性囊肿:由口腔黏膜下组织或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的囊肿,如皮脂腺囊肿、黏膜下腺囊肿等。
3. 肿瘤性囊肿:由肿瘤组织引起的囊肿,如腺瘤性囊肿、良性肿瘤性囊肿等。
二、口腔囊肿的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药物治疗:对于一些较小的囊肿,可采取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以控制感染和炎症。
(2)局部治疗:对于较小的囊肿,可采用局部治疗,如囊肿穿刺抽吸、局部封闭等。
2. 手术治疗(1)囊肿摘除术:对于较大的囊肿,需要手术摘除囊肿。
手术方法包括:① 开放性手术:在囊肿部位做切口,切除囊肿及其周围组织,并进行缝合。
② 闭式手术:在囊肿部位做切口,切除囊肿及其周围组织,然后缝合切口。
③ 微创手术:利用激光、电刀等微创技术进行囊肿切除。
(2)囊肿切除术:对于牙源性囊肿,需切除囊肿及患牙,并进行牙周组织修复。
3. 放射治疗对于一些良性肿瘤性囊肿,可采用放射治疗,如放疗、化疗等,以抑制肿瘤生长。
4. 介入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囊肿合并感染、囊肿位置特殊等,可采用介入治疗,如经皮穿刺引流、经皮穿刺抽吸等。
三、口腔囊肿的治疗原则1. 明确诊断:在制定治疗方案前,需明确囊肿的类型、大小、位置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如年龄、性别、病情、并发症等。
3. 全面治疗:治疗口腔囊肿时,要综合考虑囊肿本身及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全面治疗。
4. 早期治疗:口腔囊肿的治疗越早越好,早期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5. 长期随访:治疗口腔囊肿后,需定期随访,观察囊肿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口腔囊肿的预防1. 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等,预防口腔感染。
2. 注意饮食:避免进食过硬、过热、过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3.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
200例牙源性颌骨囊肿治疗分析

治疗器械 、 根管充填剂 。
13 治 疗 方 法 . 的治疗 方法 。 根 据囊 肿 大 小 、 位 及 囊 内是 否 含 牙 选 择 不 同 部
创外科技术被广泛应用 于临床。开窗 减压 术就是在 囊肿 与 口腔 之 间造成一个较长时 间的通道 , 使囊 肿压力 消失 , 邻近骨质 的 为 自我修复和改建创造 了条 件。在囊腔 内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 , 骨腔内的成骨细胞迅速形成 , 囊腔不断缩小或消失 。未完全消失 者, 再行手术刮除 , 减小 了手术创伤 , 最大程度地保护 了颌骨的形
x线 检查 仍是 圆形 或 卵 圆形 透 影 区 。
2 结 果
牙齿松动与脱落 , 严重者可导致颌骨病理性骨折 。手术 方法 有囊 肿刮除术 、 袋形术和颌骨切除术” 。较小 的根端囊肿可以通 过根
管治 疗 方 法 消 除 , 大 的囊 肿 先 行 开 窗 减 压 术 , 囊 腔 缩 小 后 再 较 使
13 3 开窗减压术 +Ⅱ期刮除术 ..
局麻下在 口腔前庭囊肿最 薄
1 8: 0 —6 9. 99 6 5 3
弱部位作切 口, 掀起粘骨膜瓣 后用骨凿 、 牙钻 和咬骨钳 去除部分
膨 胀 变形 的 骨板 , 出 囊 液 , 除 部 分 造 口周 围 囊 壁 送 病 检 。颌 吸 切
[] 2 邱蔚 六. 口腔颌 面外科 学. 第六版 .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人
后缝合伤 口。如囊腔内有牙根尖暴露 , 但该牙能保 留者应 行根管
治疗 和 根 尖 切 除 术 。若 囊 腔 与上 颌 窦 穿 通 , 同 时行 上 颌 窦 根 治 应 术 。用 于 1— l 中型 囊 肿 。 4e n的
[ ] 蔚六. 1邱 口腔 颌 面 外科 理 论 与 实 践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北 人
口腔执业助理-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部囊肿

---------------------------------------------------------------最新资料推荐------------------------------------------------------ 口腔执业助理-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部囊肿第四单元口腔颌面部囊肿第十三单元口腔颌面部囊肿大纲要求十三、口腔颌面部囊肿 1. 牙源性囊肿(1)牙源性角化囊肿(2)含牙囊肿 2. 非牙源性囊肿(1)鳃裂囊肿(2)甲状舌管囊肿(3)黏液囊肿囊肿是一种非脓肿性病理性囊腔。
除少数外,几乎都有上皮衬里,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囊壁(或囊膜)包绕。
虽然囊肿的发生学尚未完全认识,但根据颌骨囊肿衬里上皮的可疑来源可以分为牙源性和非牙源性两大类。
第一节牙源性囊肿是指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发生的囊肿。
可以是炎症性的(如根尖囊肿),也可以是发育性的(如含牙囊肿)。
衬里上皮来源于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剩余。
①牙板上皮剩余或 Serres 上皮剩余:牙源性角化囊肿、发育性根侧囊肿和牙龈囊肿;②缩余釉上皮:含牙囊肿、萌出囊肿以及炎性牙旁囊肿;③Malassez 上皮剩余:根尖囊肿、残余囊肿和炎性根侧囊肿。
1 / 9一、牙源性角化囊肿 2005 年的 WHO 头颈部肿瘤分类中,已经将牙源性角化囊肿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种良性、单囊或多囊,发生于颌骨内的牙源性肿瘤。
(了解)是单发或多发于颌骨内的角化囊肿。
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和生长方式以及较高的复发率肉眼:囊肿为单囊或多囊,多数囊腔内含有黄白色发亮的角化物或干酪样物质(自溶性角化物),有时囊液较稀,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囊液内含可溶性蛋白的量较低,主要是白蛋白。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主要病理改变:①衬里上皮为较薄的复层鳞状上皮,厚度较一致,约 5~8 层细胞,一般没有上皮钉突;②基底细胞层界限清楚,常由柱状细胞组成,胞核着色深,呈栅栏状排列;③棘层较薄,常见副基底层细胞直接移行为表层角化层;④棘层细胞常呈细胞内水肿;⑤表层的角化主要是不全角化,但也可见正角化,出现正角化者颗粒层亦较明显,有时在同一囊肿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角化;⑥衬里上皮表面常呈波状或皱褶状;⑦纤维性囊壁较薄,一般无炎症。
17口腔颌面部囊肿

20、牙周膜中Malassez上皮剩余的来源,与哪些牙源性囊肿的发生有关。
Malassz上皮剩余是牙根发育期上皮根鞘残留下的上皮细胞。
A、牙源性
(1)婴儿龈囊肿
(2)含牙(滤泡)囊肿
(3)萌出囊肿
(4)发育性根侧囊肿
(5)成人龈囊肿
(6)腺牙源性囊肿
B、非牙源性
(1)鼻腭管(切牙管)囊肿
(2)鼻唇(鼻牙槽)囊肿
(二)炎症性
(1)根尖囊肿
(2)根尖侧囊肿
(3)残余囊肿
(4)牙旁囊肿
2上皮表现明显的细胞间水肿和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上皮内炎症细胞浸润,炎性浸润致密区常导致上皮连续性中断。
3纤维组织囊壁内炎症明显,炎性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也混杂有中性粒细胞以及泡沫状吞噬细胞。
4囊壁内可见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结晶沉积,胆固醇晶体在制片中被有机溶剂溶解而留下裂隙,裂隙周围常伴有多核巨细胞。
6、发育性根侧囊肿(lateral periodontal cyst):发生于活髓牙根侧或牙根之间的牙源性发育性囊肿,与炎症刺激无关。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多无症状,X线见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的投射区,一般有硬化边缘,病变直径多小于1cm。
2囊肿的衬里上皮为较薄的非角化鳞状上皮,胞核较小,呈固缩状。
1衬里上皮变异较大:复层鳞状上皮、含粘液细胞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单独或联合存在。
2邻近口腔部的囊肿常内衬复层鳞状上皮;近鼻腔部者常为呼吸性上皮
3结缔组织囊壁内:可含较大的血管和神经束;小灶性粘液腺和散在的慢性炎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③囊壁内有微囊或子囊存在,手术残留的微
囊可继续形成囊肿;④囊壁内牙板剩余上皮的增
生形成;⑤口腔粘膜具有高度分裂能力的基底细 胞增生形成。
Corlin综合征:也称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此综 合征有家族史,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表 现有多发的牙源性角化囊肿,皮肤的基底细胞癌 和多骨性异常如肋骨分叉、短掌骨症等。
非上皮性囊肿
单纯性骨囊肿(simple bone cyst)
多发于青年人,下颌骨多见。X线为周緣清晰的
透射区。此囊肿可因创伤及出血形成,为无上皮 衬里的颌骨内腔隙。腔可很大,但内容物极少,
骨腔内壁仅覆以少量血管纤维结缔组织。
预后:复发,特别是在儿童。受累骨生长抑制和
病理性骨折导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也可发生。
2.非上皮囊肿
(1)单纯性骨囊肿; (2)动脉瘤性骨囊肿。
(二)上皮性囊肿
1.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
牙源性角化囊肿占颌骨囊肿的10%,发病平均年龄
为40岁,男女无差别,发病部位以下颌第三磨牙 区多见。可为单囊或多囊,囊腔内含有似奶酪样 物质,通常以组织学特点为此囊肿诊断的依据。
9.根侧(牙周)囊肿(lateral periodontal
cyst)
临床要点:较少见,位于牙槽骨并沿下颌尖牙和 前磨牙的牙根侧方分布。 病理变化:镜下1.单囊或多囊。2.纤维结缔组织 囊壁衬里由1-3层细胞组成,似缩余釉上皮。3.囊 壁内炎症不明显,可见牙源性上皮条索。
鉴别诊断:1.根尖囊肿;2.成人牙龈囊肿。
双侧,可单发或多发。在萌出的乳牙或恒牙的牙 冠,余釉上皮与釉质之间液体潴留形成的囊肿, 此囊位于牙龈粘膜上皮和萌出的牙齿之间。囊壁
衬里通常为无角化的薄层鳞状上皮。
4.婴儿牙龈囊肿(gingival cyst of infants)
临床要点:1.发生于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的先 天性囊肿。2.表现为牙槽嵴粘膜上多个白色或淡 黄色小结节,粟粒或米粒大小。3.无明显症状, 可自行脱落。
颌骨囊肿
(一)颌骨囊肿分类
1.上皮性囊肿
(1)发育性囊肿:牙源性发育囊肿:婴儿牙龈囊
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含牙囊肿;萌出囊肿;根 侧牙周囊肿;成人牙龈囊肿;腺牙源性囊肿。非 牙源性囊肿:鼻腭管(切牙管)囊肿;鼻唇(鼻 牙槽)囊肿。
(2)炎症性囊肿:牙根的囊肿:根尖和根侧囊肿;
根的残余囊肿。根旁囊肿:
X线表现为单囊或多囊型透射区。
[光镜]囊壁衬里为薄层鳞状上皮,在呈皱纹状的 上皮表面有不全角化或正角化层,基底细胞排列
整齐呈栅栏状,无上皮钉突。纤维囊壁薄,其内 可有牙源性上皮岛或微小子囊存在,一般无炎症。
镜检:
①衬里上皮为较薄的复层鳞状上皮,厚度一 致,5-8层细胞,无上皮钉突;上皮结缔组 织面平坦,上皮下裂形成。
10.鼻腭管囊肿(切牙管囊肿)
(nasopalatine duct cyst)
临床要点:1.好发于30-59岁,男性多见。2.表现 为腭中线前部肿胀,有时发生疼痛或瘘管形成而
流出液体。3.若仅发生于切牙孔而不延及切牙管,
称为腭乳头囊肿。
病理变化:镜下1.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以复层 扁平上皮、含粘液细胞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2.囊壁内有明显炎性细胞 浸润,可见粘液腺、血管、神经束及脂肪组织。
2.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
囊壁包绕于未萌出牙的牙冠,且附着在牙颈部的 囊肿。当牙冠形成后,余釉上皮和牙面之间潴留 液体而成的,囊内含有牙冠。
[光镜]囊壁衬里为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无角化, 上皮层薄仅为2-5层扁平细胞或矮立方细胞构成,
其中可夹有粘液细胞或有纤毛柱状上皮化生。纤
动脉瘤性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主要发生于长骨、颌骨也有发病,且多见下颌骨, 以青少年为多。
光镜:见病变由大小不等的腔窦构成,其内充满 血液。血腔间有薄厚不一的纤维组织间隔。在囊 壁及厚的血腔间隔纤维组织中,可有吞噬细胞, 多核巨细胞、陈旧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积。
预后:局部复发潜能的良性病变,行刮除治疗,
镜检:
②基底细胞层界限清楚,通常由柱状细胞组 成,偶见立方细胞,细胞核常远离基底膜呈 栅栏状排列,多呈强嗜碱性。基底层可发现 核分裂像,多见于基底上层。偶可见非典型 增生。
镜检:
③棘层较薄,常于基底细胞直接移行; ④棘细胞常呈细胞内水肿;
镜检:
⑤表层角化主要是不全角化,也可出现正角 化,出现者颗粒层也较明显。有时在囊肿的 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角化。⑥角化层呈波纹状 (rippled)或皱纹状(corrugated)。
侵袭性生长或合并成釉细胞瘤。
8.根尖囊肿(radicular cyst)
多因龋齿诱发的牙髓炎波及根尖引起,先有根尖 肉芽肿形成,进而形成根尖囊肿。可发生在任何
年龄,X线示根尖部一界限清楚透影区。囊壁常有
多量炎细胞浸润,衬里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由
于炎症刺激,上皮常有增生,钉突延长,也可因 炎症衬里上皮破坏消失,形成溃疡。囊内充有棕 黄色透明液体,其中可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炎症 细胞及胆固醇结晶。
临床要点:1.是一种少见的牙龈内囊肿。2.好发
于下颌尖牙及前磨牙区。3.生长缓慢,无疼痛,
直径小于1cm。
病理变化:镜下见纤维性囊壁内衬以薄层复层扁 平上皮,可见局灶性上皮增厚形成的上皮斑,其
内可见透明细胞。
鉴别诊断:根侧牙周囊肿。 外科手术摘除无复发。
7.腺牙源性囊肿(sialo-odentogenic cyst)
临床要点:1.罕见。2.多发生在颌骨的牙齿支撑
区,表现为颌骨无痛性膨大。3.术后易复发。
病理变化:1.肉眼 囊肿大小不等,单囊或多囊,
内含淡黄色液体。2.镜下 衬里为鳞状上皮,部分
可为嗜酸性粒立方或柱状上皮,其中常夹杂有产 粘液细胞及纤毛柱状细胞。这些细胞可形成乳头,
突入囊腔,也可下陷于厚的上皮层内,形成腺样 裂隙或陷窝,内有粘液或棕黄色液体。少数伴有
病理变化:镜下见囊壁衬里上皮为薄层角化复层 扁平上皮,基底细胞扁平,囊腔内充满脱落的角
化物。
5.根侧牙周囊肿(lateral periodontal cyst)
多发于下颌前磨牙的牙根面或附着牙龈,囊肿来 源于牙板上皮剩余,囊肿上皮极薄,仅有1-2层细
胞厚。
6.成人牙龈囊肿(gingival cyst of adults)
镜检:
⑦纤维性囊壁较薄。间质中散在少数细胞。 间质丰富含有粘多糖,与胚胎性间叶相似。 一般无炎症,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浸润。
镜检:
有些囊肿的囊壁内可见牙源性上 皮岛和/或微小囊肿。
Malignant change of Odontogenic cyst
牙源性角化囊肿术后易复发,其原因:①囊壁上 皮薄而易碎,难于完整摘除;②囊肿常呈指状突
维囊壁内可有牙源性上皮岛。囊液内含有脱落的
上皮细胞及胆固醇结晶。当伴有感染时,囊壁内
和囊腔中均有大量炎症细胞,并可伴有衬里上皮
增生。
含牙囊肿手术不能完整切除,可复发。纤维囊壁 内的上皮岛及衬里上皮可增生恶变,成为成釉细
胞瘤或颌骨内鳞状细胞癌。
3.萌出囊肿(eruption cyst)
此囊肿是发生在软组织内的含牙囊肿,可单侧或
11.腭正中囊肿
临床要点:位于鼻腭管囊肿后方,上、下颌正中 缝处,无明显症状。 病理变化:同鼻腭管囊肿。
12.球上颌囊肿(globlo-maxillary cyst )
临床要点:1.位于上颌侧切牙和单尖牙之间,使
牙齿向两侧分开。2.多为单侧性。
病理变化:镜下见囊壁衬里为扁平复层上皮或纤 毛柱状上皮,结缔组织囊壁内可见慢性炎性细胞 浸润。
不完全切除而自行消退的情况非常少见,少数发 生恶性转化。
13.鼻唇囊肿(鼻牙槽囊肿)
(nasolabial cyst)
临床要点:1.位于牙槽突表面近鼻孔基部软组织 内。2.表现为鼻前庭肿胀,鼻唇沟消失,鼻翼抬 高,鼻孔变形。3.可为单侧或双侧。
病理变化: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以假复 层柱状上皮,含粘液细胞和杯状细胞,也可为复 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囊液内无胆固醇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