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危险性评估分级和管理分级剖析

合集下载

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辩识、评估、分级标准及管控措施(全套)

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辩识、评估、分级标准及管控措施(全套)

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辩识、评估、分级标准及管控措施为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整治挺在事故前面,有效防范和遏制伤亡事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本标准及管控措施。

一、编制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关于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指导意见》(×安委发电〔2016〕5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301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该行业涉及的其他标准、规范、文件。

二、安全风险和隐患辨识与分析(一)安全风险辨识。

安全风险辩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要识别出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原因、影响范围和潜在后果。

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时,要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及安全专项研究等工作的成果,对这些工作中辨识出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挖掘可能存在的风险,拓展风险辨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提高辨识准确性和效率。

为提高安全风险辨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全体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作业人员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利用岗位人员对作业活动熟悉的优势,对单元中的作业活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岗位人员、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第四章-危险性评估分级和管理分级剖析

第四章-危险性评估分级和管理分级剖析

第四章危险性评估分级和管理分级一、危险性评估危险性评估共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

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

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

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个案管理员(可由民警、居委会干部、精神科医生、护士或残联助残员等担任)对新进入个案管理的患者,首先应开展危险性评估。

个案管理员在每次随访时,都应进行危险性评估,或根据需要随时进行。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危害行为(危险性评估在1级和2级)或者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需要紧急处置的情况(见“应急医疗处置"部分),应及时请精神科执业医师会诊,同时向个案管理组长报告,增加随访频度,至少1次/周.发现患者危险性评估在3级以上,应及时请精神科执业医师会诊,同时向个案管理组长报告,实时紧急住院治疗.二、管理分级根据以下要求对个案管理患者分级。

(1)一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危险性评估为1-5级)A.半年内出现过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B.半年内出现过自杀行为或明显自杀企图者;C。

半年内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指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或倾向、或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其他行为);D.半年内有明显幻觉、妄想、行为紊乱者。

(2)二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危险性评估为0级)A。

经治疗后,精神病性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时间持续半年以上、两年以内,基本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B。

曾有轻度自伤行为或企图、或有轻度冲动行为但对社会、家庭影响极小,但目前无实施的可能性者;C。

病情基本稳定,时间持续半年以上、三年以内,虽不能或基本不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但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D.治疗或者个人生活料理需要别人协助者。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标准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标准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标准深入解析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标准:构建安全防线的关键在现代社会,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企业的生产活动日益复杂,潜在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标准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企业预防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核心主题,揭示其内涵、实施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级标准是基于风险管理理论,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量化和分类,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

它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甚至五级,以此明确风险的严重程度,便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种分级方式有助于企业根据风险等级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优先处理高风险问题。

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源识别:这是评估的第一步,需要对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源进行全面排查,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环境因素等。

2. 风险度评估: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如概率分析、伤害可能性与暴露频率的结合,确定每个风险源可能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

3. 风险级别划分:根据风险度的评估结果,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一级风险表示极高的危险,五级风险则表示较低的威胁。

4. 应对策略制定: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响应策略,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不断更新和完善风险数据库,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会对企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评估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此外,企业内部的培训和教育也是提升员工风险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

然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持续改进。

只有当风险评估成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2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2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项目部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全面辨识、管控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标段、各道工序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上级公司要求并结合我项目部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____安委会办公室____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____》、《____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____》和《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上级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安全风险管理坚持“全员参与、突出重点、分级管控”的原则。

第四条项目部各部室部门长、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唐山丰南项目经理部各部室及所属单位。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六条项目部负责指导监督所属施工单位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监督所属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重大危险源依法开展管控。

第七条项目部各部室、所属施工单位是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第八条所属各部门、各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本部门、本施工单位职责范围内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对安全风险进行管控;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应依法进行报告、建档、检查、监控。

第三章组织管理第九条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组长: 副组长:成员:第十条岗位职责:1、组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控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副组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评估责任,组织制定本分管专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或细则,明确组织程序、方式、方法、监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内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范本(4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范本(4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单位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保障人员和资产的安全,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工作场所和人员。

第三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应当根据风险大小、对象特征确定安全风险分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做到科学、合理、全面。

第四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核心任务是:识别和评估安全风险,制定防范和控制策略,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第五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应当与法律法规和标准相适应,做到合法、规范、科学。

第二章安全风险分级原则第六条安全风险分级原则包括风险防范原则、风险控制原则和风险应急原则。

第七条风险防范原则是指在工作场所内部和外部采取必要的技术、管理和人为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第八条风险控制原则是指在风险发生后,通过事故预防、事故控制和事故应急等措施,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第九条风险应急原则是指在风险发生后,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和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第十条安全风险分级原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根据风险等级严格执行,确保风险的及时识别和合理处理。

第三章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程序第十一条安全风险分级管理程序应当包括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评估、管控策略制定和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四个基本环节。

第十二条安全风险识别是指明确本单位所面临的各类安全风险,并进行初步分类。

1. 安全风险识别应当通过权威资料、调查、观察和专家咨询等方式进行,确保准确、全面。

2. 安全风险识别应当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管理因素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

第十三条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已经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细化评估和定级,确定风险等级。

1. 安全风险评估应当针对每一类已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确保科学、准确。

2. 安全风险评估应当考虑风险影响范围、风险可能性和风险严重程度等因素。

第十四条管控策略制定是指根据安全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对地勘单位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评估程序《技术要求》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作出如下规定:《技术要求》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 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

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

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则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

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米〜1000米为限。

《技术要求》规定,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一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评估的三个级别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为三级,分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明确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分级和分类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3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

2024年危险源的控制途径和分级管(3篇)

2024年危险源的控制途径和分级管(3篇)

2024年危险源的控制途径和分级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源。

为了保障公众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2024年危险源的控制途径和分级管理。

一、危险源的控制途径1. 预防控制预防控制是危险源控制的最佳途径。

通过在设计、制造、使用等环节中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来防止危险源产生,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风险。

预防控制的关键在于源头控制,即尽早发现和防止危险源的产生。

2.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来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例如,在工艺流程和设备设计中采用更安全、更可靠、更环保的技术,使用自动化装置来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等。

3.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来控制危险源的风险。

例如,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等。

管理控制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危险源的监管和管理,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4.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是在无法完全消除或降低危险源的情况下,通过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来防止危险源对人身安全的威胁。

例如,佩戴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等。

个人防护措施是最后的防线,要求个体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和意识。

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危险源的分级管理是指按照危险性和风险程度,将危险源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分级管理有助于合理分配资源、优化安全管理的效果。

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风险程度,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估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性等级。

通常可以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特征、数量、剧毒程度、爆炸性、火灾危险性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2.危险源的控制要求根据危险源的危险性和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的控制要求。

在控制要求中,包括了具体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人防护措施等。

第四章 危险性评估分级和管理分级

第四章 危险性评估分级和管理分级

第四章危险性评估分级和管理分级一、危险性评估危险性评估共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

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

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

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个案管理员(可由民警、居委会干部、精神科医生、护士或残联助残员等担任)对新进入个案管理的患者,首先应开展危险性评估。

个案管理员在每次随访时,都应进行危险性评估,或根据需要随时进行。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危害行为(危险性评估在1级和2级)或者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需要紧急处置的情况(见“应急医疗处置”部分),应及时请精神科执业医师会诊,同时向个案管理组长报告,增加随访频度,至少1次/周。

发现患者危险性评估在3级以上,应及时请精神科执业医师会诊,同时向个案管理组长报告,实时紧急住院治疗。

二、管理分级根据以下要求对个案管理患者分级。

(1)一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危险性评估为1-5级)A.半年内出现过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B.半年内出现过自杀行为或明显自杀企图者;C.半年内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指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或倾向、或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其他行为);D.半年内有明显幻觉、妄想、行为紊乱者。

(2)二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危险性评估为0级)A.经治疗后,精神病性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时间持续半年以上、两年以内,基本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B.曾有轻度自伤行为或企图、或有轻度冲动行为但对社会、家庭影响极小,但目前无实施的可能性者;C.病情基本稳定,时间持续半年以上、三年以内,虽不能或基本不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但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D.治疗或者个人生活料理需要别人协助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危险性评估分级和管理分级一、危险性评估危险性评估共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

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

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

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个案管理员(可由民警、居委会干部、精神科医生、护士或残联助残员等担任)对新进入个案管理的患者,首先应开展危险性评估。

个案管理员在每次随访时,都应进行危险性评估,或根据需要随时进行。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危害行为(危险性评估在1级和2级)或者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需要紧急处置的情况(见“应急医疗处置”部分),应及时请精神科执业医师会诊,同时向个案管理组长报告,增加随访频度,至少1次/周。

发现患者危险性评估在3级以上,应及时请精神科执业医师会诊,同时向个案管理组长报告,实时紧急住院治疗。

二、管理分级根据以下要求对个案管理患者分级。

(1)一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危险性评估为1-5级)A.半年内出现过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B.半年内出现过自杀行为或明显自杀企图者;C.半年内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指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或倾向、或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其他行为);D.半年内有明显幻觉、妄想、行为紊乱者。

(2)二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危险性评估为0级)A.经治疗后,精神病性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时间持续半年以上、两年以内,基本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B.曾有轻度自伤行为或企图、或有轻度冲动行为但对社会、家庭影响极小,但目前无实施的可能性者;C.病情基本稳定,时间持续半年以上、三年以内,虽不能或基本不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但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D.治疗或者个人生活料理需要别人协助者。

(3)三级管理(符合下列其中之一):(危险性评估为0级)A.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间在两年以上、五年以内,按照医嘱维持治疗者;B.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间在三年以上、五年以内,虽不能或基本不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者,但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

(4)四级管理:(危险性评估为0级)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间在五年以上,同时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

三、补充资料轻度滋事与肇事肇祸法律解释1、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应当属于此类。

2、肇事肇祸:包括"肇事行为"和"肇祸行为"两类。

肇事行为是指患者行为触犯了治安管理条例但未触犯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行为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

肇祸行为是指患者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

第五章关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网上录入系统疾病归类原已登记的患者疾病名称与国家信息平台上的疾病名称存在很多差别,为方便各单位的工作人员信息录入的准确性,经请示荆门市精卫中心张主任和咨询市精卫中心陈主任,确定疾病归类,目前网上录入系统疾病分6大类35种:一、精神分裂症9种—1、偏执性精神分裂症,2、青春型精神分裂症,3、紧张性精神分裂症,4、非分化型精神分裂症,5、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6、残余型精神分裂症,7、单纯型精神分裂症,8、其它精神分裂症,9、精神分裂症,未定型。

二、偏执性精神病。

三、分裂情感障碍分5种—1、躁狂型分裂情感性障碍,2、抑郁型分裂情感性障碍,3、混合型躁狂抑郁症,4、其它分裂情感性障碍,5、分裂情感障碍,未定型;四、双相情感障碍(或情感障碍、心境障碍)分15种—1、躁狂发作,2、躁狂,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3、躁狂,伴有精神病性症状,4、其它躁狂发作,5、躁狂发作,未特定,6、轻躁狂发作双相情感障碍,7、双相情感障碍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8、双相情感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9、轻度或中度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10、双相情感障碍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11、双相情感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12、混合性发作双相情感障碍,13、缓解状态双相情感障碍,14、其它双相情感障碍,15、双相情感障碍,未特定。

五、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六、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第二篇精神医学相关知识第一章精神医学基础知识(一)健康的标准1、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健康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对健康的定义做了完善:(1)身体无病:这是健康的最基本条件;(2)心理健康:心态决定了人生的一切,良好的心理是一切的保证;(3)身体健康:维持机体各组织的细胞,使功能协调作用完善。

(4)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今社会的三大特征:“速度、多变、危机”,对策:“学习、改变、创业”。

2、健康的十条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你可以从事你渴望做的一切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但责任,严于律已宽以待人;(3)应变能力强,能够较好的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4)对于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能力;(5)体重标准,身体均称,站立时身体各部位协;(6)眼睛明亮,反映敏捷无炎症;(7)头发有光泽,无头屑或较少;(8)牙齿清洁,无龉齿、无疼痛,牙龈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10)善于休息,睡眠好。

3、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外学者近年来又有若干新的提法,主要有:A对心理健康的评估指标:(1)自知能力;(2)适应能力;(3)耐受能力;(4)控制能力;(5)注意能力;(6)社交能力;(7)复原能力。

B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能主动地适应环境;(3)热爱人生;(4)情绪稳定;(5)意志健全;(6)行为协调;(7)人际关系适应;(8)反应适度;(9)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一致;(10)能面向未来。

(二)精神状态正常与精神状态异常的差别精神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但是要清晰地判别精神状态正常和异常,也不是一易事。

首先, 精神状态正常与异常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只有程度的不同。

其次, 精神状态异常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物因素、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所取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致了。

其三,单纯的精神问题目前并没有什么仪器可以检查化验,全靠专业人员的临床经验进行主观判断。

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1、自我评价标准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精神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

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

如果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能证明当事人就正常,具体请看第四个标准。

这种自我评价在精神科叫自知力,属于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严重程度标准之一。

2、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目前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3、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精神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

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

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这一标准为临床医师们广泛采用,但是诊断范围狭小,对于像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则无能为力。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也采纳了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

4、外部评价标准人的精神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

即使旁边人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判断当事人是不是有问题,专家对症状的分析就形成症状学分类标准,目前的CCMD -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主要是按照症状学分类的。

5、社会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

如果由于器质的和/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

这里正常或异常主要是与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在目前的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之中放在严重程度标准一项,即社会功能。

(三)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心理学将人的正常精神活动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行为过程,精神疾病的症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感觉(Semsation)和知觉(Percoption)及其障碍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被认知的初级阶段,但有认识程度的差别,前者为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简单反映,知觉则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较完善反映。

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将两者截然分开,常合称为感知觉。

常见障碍有:(一)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stopahia)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

患者往往不能明确指出部位、难以表达的异样感觉,可为牵位、挤压、转动、流动、游走或虫爬等感觉,是构成疑病妄想的基础。

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及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

(二)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感知。

以错视、错听多见。

正常人也可以产生错觉,但经验证后能立即纠正。

病理性错觉常见于意识障碍状态,患者坚信为真,不能纠正,其内容常常有恐怖性,以致出现恐怖表情、逃跑或攻击行为。

见于谵妄状态、癔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等。

(三)幻觉(Hallucination)指无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知觉。

正常人也偶有幻觉,但持续时间短、能被纠正。

病理性幻觉持续时间长、坚信不疑、不能纠正,并常影响或支配患者的情绪和行为,是常见的、重要的精神症状。

一般认为: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觉都属于病态。

常见幻觉有:1、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以言语性幻听居多,可为数人议论、辱骂、威协、命令,少数为赞美。

开始时,由于声音内容与来源含糊不清而引起患者注意,以后逐渐清楚而注意,产出现与幻听相应的侧耳倾听、掩耳或空对骂等行为;或据命令性幻想听的内容而拒食、打人、毁物、自伤或自杀、甚至产生危害社会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