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第4章---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

第4章---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

2.2. 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1)精耕农业特征
①单位土地上能量投入的增加 ②单位土地上产量的提高 ③基本上重新安排了生态系统
(2)适应机制
①不断地投入 ②高度有组织的社会 ③资源私有化 ④一个庞大、自足、少进取、相对贫困的农民阶层 ⑤平均主义取向的资源分配
2.3. 工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研究
(1)工业化特征 ①急速扩张的人均资源消费 ②专业化生产 ③社会组织更复杂 ④财富的集中, 使对资源的掠夺更加贪婪 ⑤人口变迁
(2)工业化过程中的适应研究 ①农村人口城市化 ②跨国公司的作用
3.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教训
3.1. 苏美尔文明的衰落 3.2. 地中海地区的环境退化与古文明衰退 3.3. 玛雅文明的消亡 3.4. 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衰亡
这是由于人类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包括生理上 的适应能力和文化上的适应能力
2.3 人类的意识和智力
人类是惟一具有反射性意识能力(即增强自己 智力的自觉性的能力)的物种。由于有了这种意识, 某些潜在的限制因素所造成的问题, 对人类来说只 不过是用文化手段适应环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2. 4现代人类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
而言是负熵储存。 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若其负熵的耗散超过了来自太阳呢的负熵的补充,
将使资源走向无序和退化。 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最终将以一种低品位(或无序)的“废物”的形
式耗散。
第二节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
一、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的优 势地位
1.人是自然的产物 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 人与自然界建立起密
(2)具体适应措施 专门研究农业、工业、沿海带、能源供应、林业、水资源、
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具体适应措施。例如农业对资源环境 变化的具体适应措施就包括: 改变地形、引入人为系统(如灌 溉)、改变农作方式、改变农事季节,、引入新品种、农业政 策、农业科技与教育等等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第19页,共170页。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4、远景资源(hypothetical resources) 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 将来有大的改观。如东海已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但并非全部 潜在储油层都做了钻井探测,因此就是一个存在远景资源的地区。 5、理论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
相协调,以实现当前开发与长远持续发展的统一。
第12页,共170页。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三、与相关学科的关联
上述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内容,也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1、环境科学
广义理解的环境与自然资源学、生态学、地理学等有了广泛的交叉。 2、国土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的联系:其结合点在“国土资源”。自然资源是国土资源的 主要组成部分。 但国土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也有区别:国土经济学比资源经济学范围更广,属宏观 (总量)经济学范畴;而后者属微观(个量)经济学范畴。 3、人类生态学 王发曾(1991)先生关于人类生态学的定义(P18),说明了人类生态学与自然资源学 的研究密切相关。
还未完全定型,其研究方法还在发展和完善之中。
第10页,共170页。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2、自然资源学的时空尺度:空间维与时间维 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归纳为论题维、空间维和时间维。
论题维: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法律、伦理、技术等。
空间维:不同空间尺度上要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在研究中需要作明 确的界定(如P16表0.1、0.2)。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度要研究不同的论题。
1、表象:人口过剩
引起当代自然资源问题最直接的原因:人口过剩。
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 其中,人均资源消费包括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指环 境污染、环境退化、资源存量的减少等,它与资源利用的方式有关。 由此看来,资源问题与人口过剩(overpopulation)密切相关。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课件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二版)课件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一、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资源基础(resource base) 资源基础是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 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的元素丰度或者克拉克值(即化学 元素在单位地壳中的平均含量g/t)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2、探明储量(proven reserves) 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 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3、条件储量(conditional reserves) 条件储量也是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 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储量。显然,这种藏量也不是静止 不变的。
第一节 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
1、史前时期的人与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描述 3、自然资源学的萌芽
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与前沿
1、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 2、当代自然资源学研究前沿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的重 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前三位的是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 3、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指向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2、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
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开设本课程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学的概念、 原理、属性、演化过程、开发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了解自然资源学的学科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等。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 这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土地生产力变 化趋势的经济理论。 • 在近二百年来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中被 反复运用和引用,并从农业部门扩展 至所有产品部门,被视作经济管理中 的一个重要法则。 • 土地报酬递减律,是影响人类利用自 然资源尤其是利用土地资源的最重要 要素之一。
• 一百多年以前,人们已经注意到每个单 一自然要素对于植物初始生产力的贡献 和影响。 • 当一个要素的强度或活力在原来基础上 脱离开所有要素组合的整体效应, • 单独地进一步增加时(在另一方面,这 里的意思也可理解为:该要素已经在优 或接近优的基础上而继续增加), • 它对于植物生产力的影响效果会变得越 来越小。
• • • • •
存在于 两种资源活动之间 资源与环境之间 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之间 两种消费活动之间
• 在自然资源利用中,外部性是与共 享资源密切相关的。 • 共享资源种类繁多 • 问题
• 私人成本或收益、社会成本或收益 •如
三、高斯定律与资源产权制度理论
• 1960年发表 • 高/科斯 (R.H.Coase) • 《社会耗费/成本 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 政府干预
• 外部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 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又无法 向后者收费的现象; • 外部不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 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 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
• 如,私人花园的美景给过路人带来 美的享受,但他不必付费,这样, 私人花园的主人就给过路人产生了 外部经济效果了。 • 又如,隔壁邻居音响的音量开得太 大影响了我的睡眠,这时,隔壁邻 居给我带来了外部不经济效果。
• 那就是说,若牛吃麦的边际增值是大 过麦的市值损害,那么耕耘者就不可 能以市价阻止牛吃麦; • 既然在边际上麦的损失是少过牛的增 值,让牛多吃点麦是会增加社会生产 的总净值。 • 但若在边际上吃麦的增值是少过麦的 损害,则耕耘者大可以以损失的市值, 付给畜牧者,要后者去减少牛对麦的 损害。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可更新资源:是指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循环再生、永续利用的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

3、不可更新资源:是指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范围内不可能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

4、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可被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

5、可持续利用:是指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合理利用。

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2、简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3、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简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5、简述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6、简述不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7、简述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意义。

8、简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9、简述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0、简述资源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安全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安全学原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预防为主,以人为本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D.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答案: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2、安全学原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B.安全法规的制定与执行C.安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D.安全管理的组织与协调答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3、安全学原理的基本方法是什么?A.系统工程方法B.事故分析方法C.安全评价方法D.危险源辨识方法答案:A.系统工程方法二、简答题1、简述安全学原理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措施和人的行为干预,实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安全,防止和减少事故风险,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环境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事故应急救援等。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

利用价值和森林资源价值。
03
环境变化对资源开发方式的影响
环境变化可能促使人们改变资源的开发方式,如采用更环保、可持续的
开发方式。
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平衡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激励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 发展。
资源保护措施的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资源循环利用
1
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将废弃物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加 工,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废弃物的减 量、无害化和资源化。
2
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 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率。
3
资源循环利用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加 强废弃物的管理和回收利用,推广循环经济的理 念和实践。
土地资源的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 地、城市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资 源具有不同的生产潜力和生态功能。
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以液态、固 态或气态形式存在的水,包括河
流、湖泊、地下水、冰川等。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 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
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需要考 虑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公平性 和环境影响,采取有效的水资源
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价
运用遥感、GIS等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数量、质量、权属等信息进 行监测和评价,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管理案例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开展水资源量、质量、时空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评价,为水资源规划、配置和保护提供基 础数据。
水权分配与交易

自然资源学的原理与应用

自然资源学的原理与应用

自然资源学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自然资源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自然资源的起源、分布、发展和利用等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地球的各种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2. 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原理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2.1 自然资源的起源和形成自然资源的形成受到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自然资源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对于进行资源评价和合理利用非常重要。

2.2 资源的分布规律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某一种矿产资源多分布在特定类型的地质构造中。

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资源储量评估和开发规划。

2.3 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自然资源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资源的勘探、开采、利用和管理等方面。

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4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成为自然资源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合理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自然资源学的应用3.1 环境评估与规划自然资源学为环境评估和规划提供了基础知识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环境中各种资源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3.2 矿产开发和勘探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对地质构造、矿床类型等因素的分析,可以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合理的矿产开发有助于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矿业的发展。

3.3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自然资源学可以研究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

3.4 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土地资源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学可以通过对土地的评价和分析,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开发决策
Development Decision in Exploit of Natural Resources
自然资源开发的原理
自然资源再开发的原理
自然资源开发中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自然资源开发的直接成本
资源开发所需资本和劳动费用,取决于资源开发的类型和时期; 原始土地的开发,在开始时所需费用相当低; 土地开发与兴建庞大的发电和灌溉工程相比,费用低得多; 绝大多数非农业用途的土地开发项目,开发成本较高; 城市更新工程一般费用很高,一是由于购置开发场地和紧接着的拆除
相符的最小可能成本来实施; 每个项目的开发优先顺序应按其经济合理程度排列。
成本和效益构成
直接成本包括建设、维持和运营项目全部土地、劳动和材料的价值,以 及由项目所导致的负效应;
附加成本指为使项目产品能够为人们所利用而必须追加的物品和服务; 派生成本指除项目成本和附加成本以外,由于项目引起的所有物品或服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另一个问题是,效益和成本经常离异,不能包括受经 济决策影响的全部集团;
成本—效益分析的另一局限是,所评价的很多事情还不能折算成货币。
改善成本—效益分析的建议
要估算对全部受影响人群的短期和长期效益与成本; 评估项目或法规的执行情况,不是假设所有项目和法规都
能100%有效地执行; 公开评价结果,让公众参与评价过程。
生态占用核算
第一步:核算各种资源的人均年消费量; 第二步:核算为生产所消费资源,人均占用的土地面积; 第三步:汇总人均占用的各类生产性土地面积; 第四步:求算人均生态占用总和,以及地区总人口的生态
占用总和。
全球生态占用
年份
1993 1995 1997 1999 2002
人均生态占用 人均生态潜力 hm2 /人
由于项目评估关心的是整个项目执行时期的效益和成本,为分析目的, 应将效益和成本折为现值。这需要确定合适的贴现率和每个项目的预 期经营时间;
其他估计包括无形和有形价值的处理、经济活动水平的调整、受影响 公共设施的成本计算,以及土地的获得和改良费用、税收、替代掉的 设施、有效生命期和所造成的损失计算。
清理建筑物房基费,另外还由于再开发的规划是雄心勃勃的; 新公路建设是需要很高的开发成本的又一个例子。
自然资源开发的社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社会成本可以分为两类:社会机会成本和社会不经济效果。社会机会成 本指由于选择资源开发,社会及其成员所放弃的收益。而社会不经济效 果则指资源开发对其他个人、团体和整个社会伴随的负效果;
早期拓荒的生活,需付出较高的社会机会成本; 城市土地用途开发过程中也会出现社会机会成本; 社会不经济经济效果问题,发生在公共或私人项目对他人不利的时候; 等候成本 促熟成本
自然资开发的替代成本与机会成本
城市土地中住宅用地成熟后转作商业用地,是产生替代成本的典型例子 替代成本是资产所有者的决策问题,为抓住投资机会以使未来收入更高,
务; 一旦成本和效益计算出来,扣除项目成本和附加成本的基本效益剩余称
为净基本效益;扣除派生成本之后的派生效益剩余,叫做净派生效益。 这两种效益和成本一起用来确定成本—效益比率。
效益和成本的估算
项目成本往往按现有价格计算。效益和经营成本的估计,往往假设一 个未来价格水平,这种估计应保守一些。采用长期价格和产品产量预 测作为估算标准;
- 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效益的大小 - 在效益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成本的大小 - 在成本和效益都不相同的情况下,以成本与效益的比率和变化关
系来确定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前提
只有项目产品存在需求的情况下,项目才有经济价值; 每个项目都必须在净效益最大的规模上实施; 每个项目或项目的各个独立部分,都必须在与项目总目标
项目的形成
确定预期效益和成本只是自然资源开发决策的一个方面 还要注意项目形成的其他三个方面
- 论证项目的必要性 - 确定拟开发的最佳规模、比例 - 指出开发项目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成本—效益分析的评价
实际生活中,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确定项目的可行性,把有利的效益/ 成本比率作为项目实施的条件。但还远不能使投资收益最大化;
他是否乐意放弃其全部或部分现有改良投资。如果他决定转向较高层次 的用途,就必须注销现有价值的大部分,然后才能在原地皮上进行再开 发。 如果他未能转向有希望的较高层次用途,他还要接受一种机会成本,即 现有净收入与地皮再开发后他可获得的净收入之差额。
自然资源开发的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决策中付出的社会成 本同可得到的收益,尽可能用相同计量单位进行计算,以 便从量上进行分析对比,权衡得失。
6.7 3.8 5.0 1.3 0.9 0.4 0.6
其它生态占用
渥太华生态占用5.0hm2; 北京生态占用1.62hm2;上海生态占用1.33hm2。 四川省生态占用1.36hm2;河南省生态占用1.29hm2 成都市生态占用1.38hm2;南充生态占用1.10hm2
生态占用的概念
生态占用: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弃物所占用的具有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hm2/人)。
生态潜力:一个区域有限的资源所能供养人口的数量,相当于资源承载力 (人/hm2 )。
生态赤字:一个地区生态占用大于生态潜力,出现生态赤字。
生态占用可以是个人的、区域的、国家甚至全球的。 生态占用包含:化石燃料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城市休闲地、水域。 生态占用分为:直接的占用土地,间接的能源消耗占用土地。
2.8
2.1
1.8
1.5
2.3
1.8
2.3
1.9
9.6
5.2
生态赤字
0.7 0.3 0.5 0.4 4.4
国家/地区生态占用
国家
美国 德国 日本 俄国 中国 印度 世界
人均生态占用 人均生态潜力 hm2 /人
12.3
5.6
6.3
2.5
5.9
0.9
5.4
4.1
1.8
0.9
1.1
0.7
2.8
2.2
生态赤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