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两人三足教案
游戏两人三足教案

游戏两人三足教案教案标题:游戏-两人三足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游戏规则,正确进行两人三足游戏。
2.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锻炼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1. 游戏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2.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3. 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锻炼。
教学准备:1. 游戏场地:开阔平坦的操场或室内空间。
2. 两条绑带:用于将两名学生的腿绑在一起。
3. 计时器。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好处。
2. 引入游戏-两人三足的概念,并解释游戏规则。
讲解游戏规则:1. 解释游戏规则:两名学生将腿绑在一起,形成“三足”,然后进行各种活动。
2. 强调学生在游戏中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努力,保持平衡和协调。
示范和练习:1. 示范两人三足游戏的正确姿势和步伐。
2. 让学生两人一组,绑上绑带,进行简单的步伐练习。
3. 强调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共同解决问题。
游戏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
2. 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挑战,如跑步比赛、穿越障碍物等。
3. 使用计时器记录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并鼓励学生相互观摩和学习。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游戏过程中的合作体验和团队精神。
2. 强调游戏对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锻炼作用。
3. 鼓励学生将合作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两人三足游戏,分享给其他同学。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需要合作和团队精神的游戏或活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合作程度和团队精神表现。
2. 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发展情况。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在不适合的场地或条件下进行游戏。
2. 鼓励学生尊重彼此,遵守游戏规则。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引入部分,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在示范和练习环节,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步伐和姿势。
体游两人三足教案

体游两人三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体游两人三足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时器、扑克牌、绳子(用于绑腿)。
2.学生准备:运动服装、鞋子。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体游两人三足的基本规则(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体游两人三足的定义和目的。
2.向学生解释游戏规则:两名学生将两腿绑在一起,利用合作和协调完成指定的任务。
步骤二:示范演示(10分钟)1.教师找出两名学生作为示范者,将两人的腿用绳子捆绑在一起。
2.示范者进行简单的运动,如走路、跑步等,让学生们观察并理解两人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步骤三:训练基本动作(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如走路、跑步、转身等,加强两人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调整。
步骤四:进行比赛(30分钟)1.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两人配对。
2.设置不同的比赛项目,如跑步、倒立走、躲避球等。
3.教师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小组的比赛时间,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体游两人三足的体验和感受。
2.学生分享比赛过程中的困难和成功经验,总结出合作的重要性。
3.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体游两人三足对于培养合作意识和身体协调能力的重要性。
四、教学扩展1.鼓励学生自由尝试其他合作游戏,如两人一心、电力传递等。
2.组织学生策划和组织体游两人三足比赛,并邀请其他班级的学生参与。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和技巧运用。
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于体游两人三足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六、教学安全注意事项1.确保绑腿绳子不过紧,避免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不适。
2.提醒学生注意走动时的平衡和安全,防止摔倒和受伤。
通过体游两人三足的教学,在学生中培养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两人三足教案

两人三足教案教案一:学习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两人三足的游戏规则和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合作完成两人三足游戏。
教学准备:1. 为每个学生配备一个搭扣带,搭扣带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两人三足。
2. 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用来进行游戏。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介绍两人三足游戏的背景和规则。
解释说两人三足是一种合作的游戏,目的是让两个人的脚用绑带绑在一起,把步伐协调一致,一起完成各种有趣的任务和挑战。
2. 演示:示范两人三足游戏的操作方法。
请两个学生志愿者来到讲台上,配戴好搭扣带,然后示范如何协调步伐行走。
重点提醒学生注意平衡和协调动作。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一组,分发搭扣带给每组学生。
提醒学生在搭扣带上保持平衡,配合伙伴的步伐,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4. 游戏挑战:设计一系列不同的游戏挑战,例如搭扣带追逐赛、穿越障碍物等。
让每组学生轮流进行挑战。
鼓励学生积极合作,相互协助,取得好成绩。
5. 总结讨论:游戏结束后,组织全班进行总结讨论。
提问学生们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鼓励学生分享彼此的合作经验和感受。
教案二:学习目标:1. 了解两人三足的游戏规则和玩法。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场地:一个宽敞的场地,用以进行游戏。
2. 物品:绑腿带(或搭扣带),用以将两人的腿绑在一起。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向学生们介绍两人三足游戏的背景,并简要说明游戏规则和玩法。
提醒学生,在游戏中需要相互合作和协调,才能取得成功。
2. 分组练习: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两人。
给每对学生提供一根绑腿带,让他们将自己的腿绑在一起,然后练习走路。
鼓励学生们在协调步伐的同时保持平衡。
3. 游戏挑战:设计一系列不同的游戏挑战,例如快速赛跑、穿越障碍物等。
让各小组学生轮流进行挑战,看哪组能够更好地合作和协调。
鼓励学生们相互鼓励,互相帮助。
4. 总结讨论: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们进行总结讨论。
两人三足教案

两人三足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两人三足活动的目的和规则。
2. 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两人三足的技巧和动作。
3. 学生能够与伙伴配合,完成两人三足活动。
教学重点:1. 两人三足的技巧和动作的学习。
2. 伙伴配合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两人三足绑带。
2. 课堂空间。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两人三足绑带,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个绑带是用来做什么的。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介绍两人三足活动的目的和规则。
步骤二:示范与讲解1. 教师示范两人三足活动的正确姿势和步骤。
2. 讲解两人三足活动的技巧和动作。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1. 学生分成小组,两人一组,绑上两人三足绑带。
2. 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姿势和步骤,开始进行两人三足活动。
3. 学生在活动中练习两人三足的技巧和动作,同时培养与伙伴配合的能力。
步骤四:总结讨论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两人三足活动的目的和规则。
2. 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时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步骤五: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自由地进行两人三足比赛,比赛时可以增加障碍物,增加活动的难度。
2. 学生可以自由地探索其他基于伙伴配合的活动,例如三人四足、多人跳绳等等。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包括是否正确使用两人三足绑带和是否能够与伙伴配合完成活动。
2. 收集学生在总结讨论中的回答,评价学生对两人三足活动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两人三足活动的目的和规则,并通过练习与巩固,培养学生的技巧和伙伴配合能力。
在拓展延伸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探索其他基于伙伴配合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智力活动两人三足教案及反思

智力活动两人三足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智力活动-两人三足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人三足游戏的规则和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两人三足游戏,培养团队合作、沟通和协调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反思,总结游戏中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
教学准备:1. 教室或室外场地2. 红色绳子或带子(用于绑腿)3. 讲解板或PPT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活动:“今天我们将进行一项智力活动,叫做两人三足。
这个游戏需要你们之间的团队合作和默契配合。
你们准备好了吗?”规则讲解:2. 使用讲解板或PPT,向学生详细介绍两人三足游戏的规则和要求:a. 学生将分成两人一组,双方用绳子或带子将腿绑在一起,形成“三足”。
b. 游戏开始后,双方需要一起行动,保持步伐一致。
c. 目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任务,例如赛跑、穿越障碍等。
d. 如果其中一人摔倒或脚踩出界,则需要重新开始。
实践操作:3. 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确保每组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游戏。
4. 指导学生根据规则进行两人三足游戏的实践操作。
5. 观察学生的表现,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并运用规则。
游戏总结与反思:6. 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a. 引导学生回顾游戏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经验和教训,例如如何更好地协调步伐、沟通和解决问题。
c.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游戏的效果和乐趣。
扩展活动:7.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设计一些变化和挑战更大的两人三足游戏,如增加障碍物、限制时间等,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案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参与智力活动-两人三足游戏,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游戏总结与反思环节,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智力水平。
然而,在扩展活动方面,可以进一步设计更多变化和挑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
教案 两人三足

教案两人三足教案标题:教案:两人三足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人三足比赛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学生能够与搭档合作,通过两人三足比赛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两人三足比赛,增强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教学准备:1. 课堂空间:教室或室外空旷的场地。
2. 道具:绳子或橡皮筋(可用于绑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们介绍两人三足比赛,并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两人三足比赛的场景,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们思考两人三足比赛需要哪些技巧和能力,以及为什么这项活动对于提高协作能力和身体协调性很有帮助。
技能指导:3. 向学生们解释两人三足比赛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包括:两人将一条腿捆绑在一起,赛道上要尽量保持两人的步伐同步。
4. 指导学生们正确地进行两人三足绑腿,确保安全性和舒适度。
5. 划分学生为搭档,让他们进行简单的练习,以熟悉两人三足比赛的感觉和步伐协调。
6. 指导学生们如何在比赛中与搭档合作,以最高效和协调的方式走完赛道。
7. 鼓励学生们尝试不同的技巧和策略,提高他们在比赛中的竞争力。
活动实施:8. 组织两人三足比赛,可以设立不同的赛道长度和比赛形式,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
9. 观察并记录学生们在比赛中的表现,包括协作程度、速度和稳定性等方面。
10. 进行比赛后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他们的体会和反思,并讨论如何改进他们的合作和技巧。
总结和评估:11. 结合学生们的表现和讨论,总结两人三足比赛的重要性和益处,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的重要性。
12. 向学生们提供反馈和评估,鼓励他们发展更好的技能和合作能力。
扩展活动:13. 鼓励学生们尝试其他团队合作的运动或游戏,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协作和协调能力,比如跳绳或接力赛等。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们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并记录其在比赛中的合作水平、技巧运用和表现。
2. 进行小组或班级讨论,了解学生们对两人三足比赛的理解和体会,并评估其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两人三足游戏教案(精选)

两人三足游戏教案(精选)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两人三足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 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合作,并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身体协调技巧来完成游戏。
教学准备:1. 为每对学生准备一条长约2米的绳子。
2. 在宽敞的场地上进行游戏。
3. 示范员准备和学生一起进行示范。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简要地介绍两人三足游戏的背景和规则,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游戏的好处,例如锻炼身体、提高团队合作等。
规则说明:1. 将学生分为成对合作的小组,每队用一根绳子将两个学生的腿绑在一起,使他们的步伐一致。
2. 规定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每队学生站在起点线上。
3. 游戏开始后,每队学生要一起迈步,向终点前进。
4. 如果有一名学生摔倒,他们需要一起站起来继续前进。
5. 第一队到达终点线的学生,即为胜利者。
示范指导:1. 示范员选择两名学生进行游戏示范。
2. 示范员向学生展示如何用绳子将两个学生的腿绑在一起,并在他们进一步提醒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保持平衡和合作。
实践操作:1. 学生按照分组进行游戏,每队两名学生绑在一起。
2. 教师和示范员在场地上巡视,确保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进行游戏,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支持。
游戏总结:1. 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游戏的体验和感受,如何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和团队中最重要的因素。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更具挑战性的两人三足游戏,例如增加障碍物或增加游戏难度等。
2. 学生可以邀请其他同学观看他们的游戏表演,以展示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所学到的合作和协作技巧。
评估与反馈:1. 教师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合作程度,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2. 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对方在游戏中的表现,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确保教案齐全:评估与反馈:1. 教师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合作程度,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幼儿园两人三足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幼儿园两人三足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两人三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两人三足的基本姿势与走路技巧。
2.两人三足搭配游戏。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两条颜色不同的布带。
2.场地准备:宽敞平坦的室内或室外场地。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示范两人三足的基本姿势与走路技巧,并邀请几对幼儿进行示范。
2.学习与实践(1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两人一对,用布带将他们的脚绑在一起,然后让他们进行两人三足的实践活动。
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平衡、配合步伐和团队协作。
3.游戏与竞赛(15分钟):让幼儿依然两人一对,进行两人三足的搭配游戏。
可以设置多个游戏关卡,例如绕柱子走、跳绳等,要求幼儿合作完成任务。
4.小结与反思(5分钟):请幼儿谈一谈他们在两人三足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引导他们认识到合作和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1.增加难度:在两人三足的基础上,可以加入一些小道具,如球、绳等,让幼儿在合作中更好地协调动作和完成任务。
2.扩展活动:组织幼儿进行两人三足比赛,鼓励他们充分展示合作与团队精神,为每个小组设置奖励。
六、教学心得:通过幼儿园两人三足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我发现幼儿能够很快地适应并喜欢这种活动形式。
他们通过合作与团队配合,提高了自己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这种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加强幼儿的体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幼儿园两人三足教案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引导和指导幼儿,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种活动,幼儿将更好地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两人三足教案【篇一:小班民间游戏集锦】炒黄豆摸白菜猫捉老鼠丢手绢跳皮筋抓尾巴踢沙包水果蹲跳房子城门城门几丈高捕小鱼老鹰捉小鸡扔沙包捉迷藏老狼老狼几点了赶小猪拉大锯官打捉贼石头、剪子、布切西瓜木头人地雷爆炸推小车老鼠钻风箱跳方格攻城堡吹泡泡挤油堆馒头拍手背打靶脚尖脚跟脚尖跳1、让幼儿利用已有的材料(平衡木、积木、塑胶板)建构不同的桥,并分别上去走一走,提醒幼儿小心。
2、集中:讲讲每座桥的不同之处,请几名幼儿示范,说说自己是怎样又快又稳地过桥的。
3、幼儿自由练习,体验在不同障碍物上行走的难易度,手眼协调。
4、集中:教师:“小动物们得到你们的帮助,又能吃到食物了,为了表示感谢,送来了好多吃的,咱们一起去运回来,好吗?”5、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把食物(沙包、硬纸板、雪花片)运回来,鼓励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运食物。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放松:1、总结性评价,对幼儿愿意帮助别人、动脑筋想出的各种办法给予表扬和肯定。
2、一起做放松运动:甩手、扭腰、晃头、捶腿等。
3、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收拾材料后回班。
做冰块玩法1.大家一起念儿歌:“做冰块,做冰块,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方,有的圆。
”2.念到最后一个字时,每个幼儿都必须停住不动,并尽量摆出各种不同的身体造型,就像真的被冰“冻”住了一样。
3.如有幼儿动了,则要受惩罚。
如让他伸出一只手,周围的同伴一起念:“你是一个小调皮,伸出手来打三下,一二三。
”轻轻地、象征性地打过后,游戏继续。
4.如没有人动,教师可说“太阳出来了,冰九化掉了”,幼儿可以自由地动了。
5.游戏可反复进行。
提示1.发展幼儿的坚持性和想象力。
2.儿歌也可以自己改编。
中班民间游戏推荐《挤油》、《系绸带》、《老鼠笼》、《打“靶”》、《金锁银锁》、《荷花几时开》、《锤子剪刀布》、《跳房子》、《抬花轿》、《“盲人”捉鱼》、《瞎子和拐子》、《地雷爆炸》、《揪尾巴》、《炒黄豆》、《炒豆豆》、《跨步子》、《黄狼偷鸡》、《扔砖》、《抽陀螺》、斗鸡、弹弹球、两人三足,还有很多.风筝: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
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
风筝是用细竹条作骨架,贴上鲜艳的纸或丝绸,再画上画。
到了宋代,清明节放风筝就成为一种我们喜爱的活动。
香包:古时候,每当端午节,家里的长辈用棉布、丝绸等材料制成香包,在里面填上带香味的药材,戴在小孩子的胸前或挂在床头,可以除病求福。
等过了端午节就把戴过的香包扔掉,表示弃除疾病。
所以你在路上看到别人扔的香包,可千万不能捡啊。
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
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
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
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
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
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
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
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
空竹: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种著名的民间玩具。
用两根小竹棍拴线,缠在木轴上抖动,空竹高速旋转而发出声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为春季的玩具了,人们在胡同里、院落中抖响空竹,悠扬悦耳的声响便在北京城内此起彼伏。
挂虎和大座狮:挂虎、大座狮是民间用来辟邪的挂饰,用泥土和纸浆制成,有黑白、彩色两种,线条的变化很多,色彩的对比强。
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挂虎从戏中的面具变化而来,后来被农民挂于门上,用以迎新驱鬼。
泥叫叫:泥叫叫是一种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颜六色,外表涂上油后,又黑又亮又好看,适宜儿童玩耍。
泥叫叫有很多种,如:鸟哨、鱼哨、猪哨等。
陶响球:陶响球是一种重要原始乐器,也是最早的声音玩具。
出土的陶响球都是陶质的球形,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有弹子或沙粒,摇动时哗哗作响。
九连环:起源于古代民间,在清代,妇女儿童都喜欢玩九连环。
九连环被国外认为是人类发明的最巧妙的玩具之一,其奥妙是开解方法的巧妙和复杂。
拨浪鼓:拨浪鼓本来是一种古乐器,后来失去奏乐的作用,成为儿童的玩具。
拨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于两侧的小球击鼓发声。
各个地区的拨浪鼓形状不一,有长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还有四鼓叠加的,发声时高高低低,响亮悦耳。
踢毽子:毽子有多样,踢法有多种。
从前之毽,多以软皮革缝裹一稍厚的铜制钱,上面再缝一竖立皮管,管中插鸡毛撮(中间插绒毛,四边用翎毛装饰),名为鸡毛毽。
裁纸为条,插入铜制钱方孔中做成的,名为纸毽。
近年流行的毽子是用六块彩色布缝为立方,中间装砂子或玉米粒。
毽子的踢法,简单的,以次数多少决胜负;复杂的,编左踢、右踢、左尖、右尖、左拐、右拐、剪子股、眼镜等动作成套比赛。
清朝山东栖霞籍学者郝懿行记当时踢毽的情形是:“三四人入局,对踢承乘,比应宛转回翔。
”跳绳:古称“跳百索”。
有二人摇绳,一人或多人跳的,有一人跳的,有一人跳前面带一人或前后各带一人的各种跳法。
以一人独跳变化最多,有双脚跳、单脚跳、迈门坎、麻花阵、旋风、倒抡绳、跑跳、蹲跳等花样。
拾石子:又称拾子儿、拾磨个、抓骨拐、拾节骨等。
一般用五只磨光的石球或猪脚骨为玩具,玩法多种,玩时伴之以歌谣,节奏分明。
流行在龙口民间的一种玩法是:“窝一窝??”将手中的五个“磨个”中的一枚(这一枚称为“头”或“俏儿”)抛向空中,而将其余四枚放在即抛“俏儿”于空中,趁间以手拨地下“磨个”,使其中三个成靠紧的“品”字形,然后接住“俏儿”唱“窝成哥哥??一上”,唱这句时,抛出“俏儿”,拾起地上另一个“磨个”,摞在“品”字上,接住“俏儿”,再唱“窝成哥哥二拉杠--”,唱时低低抛起“俏儿”,手心向下,中指下弯用食指和无名指接夹住“俏儿”,再唱“打倒--一盘个--”,唱时,甩出“俏儿”将摞起的“磨个”打倒,再拾起“俏儿”,抛起,抓起地上四个“磨个”于手中,再接住“俏儿”,五子在手,即为“满一盘”。
若唱出一句没有完成相应的动作,或者“俏儿”落地,都算“坏了”,罚当次出局,等待下轮。
如此反复比赛,最后以完成“盘”数的多少排名次。
众答:“好啦!”“当家的”说:“好了放鹰啦?”众答:“放吧。
”“当家的”即松手放“鹰”出来。
“鹰”可追拿参加者中的任何一人,大家则纷纷奔“家”,在被“鹰”追上之前,用手拍到“当家的”就算到“家”,“鹰”即不得再追,到“家”之前被“鹰”追上抓到,这一局就算结束。
重新开始时,上一局被“鹰”捉到的人做“鹰”,上一局的“鹰”改做“当家的”。
打尖:男孩的游戏。
2~4人参加,用一根拇指粗、3寸长的圆木,两头削尖,即为玩具“尖”,再找一根一尺多长的木棍做“板”。
在墙根下画一个“锅”,或方形或圆形,在距“锅”2米左右处划一道“兑尖”线。
游戏开始,“亮片”分帮,“刚均宝”分先后,再约定“满盘”的“丈数”。
甲方打,乙方一人站在兑尖线上向“锅”中投“尖”,投在“锅”内成死局,换乙方打。
“尖”三分之二在“锅”内为一点,三分之二在“锅”外为二点,全在“锅”外为三点,每一点打一“板”,打时用“板”“砍”“尖”的一端,使其跃起,趁势于空中击打,打得越远越好。
打出的“尖”离“锅”不足一尺为败局。
打得远了,由打的一方“要丈”,e2d5一“板”为一丈,量过,要数过高则受罚成败局。
谁先打满规定的丈数即为胜家。
炸果果:二人对面站立,两手相牵,抖动出节拍,齐唱:“炸,炸,炸果果,腰里一个铁索索。
翻开,掉开,吱吜,过来!”唱最后一句时,牵着的手举过头顶,各个后转身,变成背后拉手的姿势,谓之“变老虎”。
背张哥:二人背贴背站立,以臂肘在身后相挽,互相背起放下,动作有节奏,伴之以歌谣:“天上是啥?”“星星。
”“地上是啥?”“烧饼。
”“水里是啥?”“水老鸹。
”“得儿呱儿,反过来你背背我吧!”其他游戏:还有磨悠转儿、紧紧、斗拐、三角斗、叮当油、轱辘锅、挤加油、拉拉秧、木头人、踢盘盘、割韭菜、杀羊羔、扯皮条、打瓦(打阎王)、打片儿、老鹞叼鸡、小鸡赶火烧、摔洼洼、打猴、打观音鼻子、挑急急令(跑急急令)、拉锯、打黑驴、占地窝、骑马打仗、跑十步、夹棍、打洋片、飘窝、弹弹儿、数蜻蜓判、打猴(打皮猴、打懒老婆)、打冰溜滑、马虎叼羊、溜鞋底、跳龙门、指星勾月、吊老鹞等。
民间游戏教案:拾果果活动目标:1、让幼儿很乐意参加玩石子活动,发展幼儿抛、接、碰、撒石子的技巧。
2、满足幼儿玩的需要,对玩石子产生兴趣,主动探索对石子的玩法。
3、手腕、手部胡肌肉灵活性。
4、跟随音乐,按规则开心的玩石子。
准备:1、每人五颗石子光滑、均匀,大小如玻璃球;2、也可以是人数的一半,音乐伴奏带。
3、在室内的课桌上或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探索石子的玩法。
如:抛、接、碰、滚着玩……2、教师做《拾果果》游戏,讲述玩法和规则:㈠用右手把5颗石子随意撒在地上,5颗石子间的距离要均匀。
教师随意拿起1颗,抛向空中,在石子落下之前把地上的任意1颗抓起,在接住空中落【篇二:新生入园活动教案】新生入园活动策划方案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以及班级环境,消除对老师的陌生感,喜欢上幼儿园。
2、提供家长和幼儿交流、交往的机会,增进亲子感情。
3、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班级、老师的教育行为和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方式。
活动地点:新苗幼儿园操场活动时间:2015年3月1日上午9:00活动对象:半托班全体家长和幼儿教师人员:芳芳老师、甜甜老师、丽丽老师、阿娇老师、卢老师活动准备:签到处、咨询处、椅子、桌子、活动幕布、小蜜蜂、奖励(书)新生入园资料表音乐(牛奶歌)活动道具相机家长签到表幼儿名字小贴画笔国学机物品袋(照片,复印件,体检表)家委会申请表活动分工:接待、扫微信、签到、贴名字(丽丽老师、小麦老师)负责新生入园资料表(物品袋)(芳芳老师)咨询、(卢老师)引导家长入座(甜甜老师)活动物品准备及器械摆放(阿娇老师、小麦老师)照相、放音乐(芳芳老师)活动秩序及安全(赵师傅)活动流程:一、接待:1、扫微信、签到、贴名字(丽丽老师、小麦老师)2、负责新生入园资料表(芳芳老师)二、手指游戏------手指点点(甜甜老师)目标:集中注意力,为下个环节做准备。
三、老师们做自我介绍甜甜老师(大家好,我是谦福早教的甜甜老师,(老师依次介绍)欢迎谦福早教的家人们及小宝贝们参加我们今天的新生入园活动。
希望通过今天的新生入园活动,帮助小宝贝们熟悉幼儿园及老师,消除宝宝对老师的陌生感,喜欢上幼儿园。
在活动中,提供家长和宝贝交流、协作配合、宝宝和宝宝之间的交往的机会。
四、热身活动(牛奶歌)活动责任人:甜甜老师活动助教:丽丽老师、阿娇老师、小麦老师(协助让家长围成一个大圈)在活动开始之前,请家长们和小朋友们都站起来,围着我们的座位手拉手成一个大大的圆圈,我们一起来做做热身运动。